kider - 标记
镜中恶魔 豆瓣
Hunger und Seide. Der Teufel sitzt im Spiegel
9.2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丁娜 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这本书包含《饥饿与丝绸》和《镜中恶魔》两部散文集。
《饥饿与丝绸》由13篇文章构成,选自作者在1990-1994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公开演讲的演讲稿。
《镜中恶魔》是由作者在1989-1990年间的11篇演讲稿结集而成。作品中内在的、外在的紧张和冲突一以贯之,“魔鬼坐在镜子里”,是文集的核心意象。
傅兰雅档案(3卷) 豆瓣
作者: (美)戴吉礼(Ferdinand Dagenais)主编 译者: 弘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3
傅兰雅(John Fryer)是19世纪后半期在中国的最为著名的来华西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了35年,不但兴办实业,而且倡导教育与科学,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引介了百余种科学著作到中国,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矿业、机械工程、医学、农学、地图测绘、军事兵工等多个科技领域。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将西方科技知识输入中国,其贡献之巨,无论是当时的来华西士抑或中国本地学人,均无人能望其项背,由于他的巨大贡献,被称为“传科技之火于华夏的普罗米修斯”。
本书包括收藏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档案馆的全部傅兰雅档案,经过整理后分为三卷:在中国的第一个十年(1861—1871)、在上海江南制造局、柏克莱岁月,内容包括他的往来书信、旅行札记、格致汇编、格致书院、翻译成就、论文集等等。本书对研究傅兰雅、近代中国社会、近代中外交往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本书为全英文档案,在正文旁附中文提示,并配有大量插图及照片。
第一卷 第一章 透视傅兰雅的一生
第二章 傅兰雅中国旅行札记
第三章 傅兰雅努力要成为一个传教士的有关信件
第四章 傅兰雅1865年到1871年写于上海的信件
第五章 傅兰雅和江南制造局签订的合同
第二卷 第一章 傅兰雅的《格致汇编》
第二章 格致书院
第三章 格致书院的四份报告
第四章 格致书室
第五章 建立一套适合翻译西方科学概念的中文词汇
第六章 求著时新小说启
第七章 傅兰雅在1867-1896年间的通信及杂录
第八章 傅兰雅在1869-1911年间的中文翻译成就
附录 锡金四哲事实汇存
第三卷 第一章 柏克莱岁月1896-1928
第二章 补充资料
第三章 论文集
附录 加邦太书院图说
南渡记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宗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 9
《南渡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
2010年11月23日 想读
鲜花圣母 豆瓣
Notre-Dame-des-Fleurs
8.1 (22 个评分) 作者: (法)让·热内 译者: 余中先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6 - 8
写于狱中的《鲜花圣母》是法语文学中的奇葩,翻开本书,大部分人都忍不住会质疑起让·热奈——这个偷窃过、卖淫过、入狱过,沾染过任何离经叛道行径的法国同性恋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写作是一种考验,阅读更是一种考验。“鲜花圣母”、“神女”、“宝贝”、“含羞草”……如果抱着神圣美丽的心情读让·热奈的这本书,那么从一开始,所有的东西都将轰然倒地。直白的同性恋描写、毫无自制的暴力随时出现、冒犯社会秩序的叛逆人格展露,他笔下的小说世界与一切崇高无关。
当年萨特的一次斡旋,让因偷窃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让·热奈免遭流放。于是他追随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警世恒言,三部名剧《阳台》、《黑奴》和《屏风》让他成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实上,此前写作的处女作小说《鲜花圣母》更类似于波行莱尔当年的“恶之花”,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最为格格入不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
繁花将尽 豆瓣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8.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尤传莉 新星出版社 2008
马修决定退休了,只参加戒酒聚会、与妻子埃莱娜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他还是同意接手最后一宗调查。露易丝终于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但她总觉得他对自己有所隐瞒,雇马修调查真相。
在马修查出这个人的真正身份之前,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杀手的目标似乎是埃莱娜……
足球熱 豆瓣
作者: 尼克.宏比 (HORNBY, Nick) 译者: 貓學步 麥田出版社
「我愛上足球,正如我隨後愛上女人:突如其來,無法解釋,難以言喻,想都沒想到它會帶給我痛苦和崩潰……
《足球熱》是對我的執迷不悔尋得某種透視角度所作的嘗試,為什麼這種始於學生時代的迷戀關係會延續四分之一個世紀,遠比我曾經憑著自由意識擁有的任何關係都還要久?(我很愛我的家人,但他們比較算是未經允許就存在的,而我和十四歲之前認識的朋友也都沒連絡了──除了學校裡其他的兵工廠球迷。)而這種親密關係又如何從我冷漠、悲傷與深惡痛覺的週期循環之中倖存下來?」

1991年夏季,在看心理醫生的尼克.宏比,開始寫下他的足球迷回憶錄《足球熱》以條列編年記事的結構鉅細靡遺的描寫一個足球迷的個人心路歷程,而本書正像是他的心理治療書。此書出版後,出乎意料之外的成為暢銷書,並成為足球書的經典,隨後宏比還幫忙編輯了兩本運動文學年鑑。本書於1997年被改編為角色虛構的電影,由《BJ單身日記》的男演員科林.伍斯(Colin Firth)主演,宏比編劇。到2005年改編成電影的美國新版,由珠兒.巴莉摩和吉米.法倫主演,英國海布里兵工廠足球隊轉而變成波士頓紅襪棒球隊,台灣發行的片名為《愛情全壘打》。

「有一部份的我害怕在一本書中把這一切全寫下來,正如有一部份的我害怕對心理醫生仔細解釋這一切的意義:我很擔心這樣做它會全部消失,然後過去足球存在的地方會剩下一個大空洞。這並沒有發生,無論如何,還沒有。已經發生的是更煩人的事:我已經開始品味足球提供的悲慘。我會期盼更多的冠軍,去溫布利,並且在白鹿徑對托騰漢姆的最後一分鐘勝利,我當然會,而且當它們出現的時候,我會像任何人一樣發狂。雖然我還不想要它們。我想要延緩那快樂。我已經又冷、又無聊,又不快樂太久了,所以兵工廠很好的時候,我感覺到些微但無誤地迷失方向,但我不應該擔心。過去的都會再回來。」

他的大獲全勝在於,對於書中大幅度的愚昧和困窘並沒有加以迴避,而是讓球賽看台的生活似乎不只是頗有道理,而且在其一心一意的強烈情感裡,在其處於高潮低潮的心盪神移當中,有時候還近乎英勇。
──伊安.漢彌頓,英國《獨立報.周日特刊》

逗笑,機智而真實。
──愛爾蘭當代小說家魯迪.道爾(Roddy Doyle)

他精確指出長久以來未曾被說出口的事實真相。更重要的是,他寫得極其精彩。《足球熱》真是天殺的好看。趕快去買來看。
──湯姆.亨弗立,《愛爾蘭時報》
夜曲 豆瓣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吳宜潔 聯經出版公司 2010 - 10
人生宛如一首歌而那個願意聽我唱歌的人身在何方?
五首曲目,五個音樂與日落的故事
英國布克獎得主石黑一雄,繼《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最新抒情力作
終究,只有音樂能回答音樂。
卻也還好有音樂,在這樣破碎的世界裡,我們便還存在著對完好的希望。
Venezia,威尼斯。一位露天咖啡座的吉他手,在聖馬可廣場巧遇母親昔日的偶像、曾經紅極一時的實力派歌手。為了音樂,他們即將付出無可估計的代價。
London,倫敦。大學時代的死黨在多年之後聚首,因為熱愛音樂發展出的友情,如今卻失去了最關鍵的那個部分。在熟悉的音樂響起時,往昔的美好即將再現?
Malvern Hills,墨爾文丘。在姊姊經營的咖啡館打工的音樂系學生,今天要帶的客人是巡演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夫妻檔;山間吹起一陣風,夫唱婦隨的音樂人生,開始轉向……
Los Angeles,洛杉磯。鬱鬱不得志的薩克斯風手,決定變臉求活,走上人造型男一途;滿臉繃帶的他卻突然來到舞台,這下是見光死還是提前適應新人生?
最後,再度來到Venezia,威尼斯。年輕大提琴手遇見一位神祕的老師,他尚未被挖掘的天賦,將因此被世界看見?
將心的碎片細細一一撿拾,安納在夜色與樂音之中
世界級的小說家石黑一雄,令人傾心的深情五連作
紐約時報、衛報、洛杉磯時報、娛樂周刊、泰晤士報、倫敦書評等國際媒體高度注目
各界創作人 著迷推薦──
★劇場音樂家-陳建騏 ★樂團1976主唱-陳瑞凱 ★《聽見蕭邦》作者-焦元溥
★導演-林書宇 ★作家、導演-傅天余 ★作家-李欣倫
★音樂人-張懸 ★作家-陳柏青 ★詩人-鄭聿 ★詩人-羅毓嘉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發行人-孫家璁 ★台大社會系專任助理教授-李明璁
★樂團熊寶貝主唱-餅乾 ★音樂人-黃玠 ★音樂人-吳志寧 ★資深樂評-馬欣
★《對我說髒話》新聞台版主-DIRTY TALK ★自由創作者-高倩怡JOJO KAO
★文字創作者、假文藝青年俱樂部主唱-Tzara ★樂團滅火器主唱-楊大正
★THE WALL音樂展演中心-傅鉛文orbis ★樂團草莓救星主唱、木吉他手-腊筆
1989年,時年36歲的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以第三部長篇《長日將盡》獲得英國文學最高榮譽──布克獎,使得其後的每回出手都備受注目。繼2005年的《別讓我走》,石黑一雄首次推出主題一致的五個短篇連作故事集──《夜曲》。在《夜曲》出版前,石黑一雄接受《衛報》訪問,正式對短篇小說集不如長篇小說這一普遍的看法提出見解。石黑一雄表示,對多數的文集而言,可能是作家在一段時間作品的收錄,「但我一直抗拒說這本書是一個短篇小說集,因為,小說家也是會出版短篇小說集,但是小說家出版的集子比較像是他們把過去三十年寫的短篇,丟進麻布袋就出版的感覺。而這本《夜曲》,我卻是坐下來從開始寫到結束。」
成名甚早的石黑一雄鮮為人知的是,他一開始創作的標的並不是文學;五歲開始學鋼琴、十一歲就迷上搖滾樂的他,年少時就如同所有有過音樂夢的搖滾青年一樣,不停地創作歌曲,錄製試唱帶寄給各大唱片公司。石黑一雄表示,但早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清楚,自己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有限,不可能成為專業的音樂人:「我無法在音樂界繼續走下去,但卻發現,我寫得出小說。所以我覺得,從寫歌轉變成寫小說,是一個很自然的改變與決定。」因此,無論是早期作品《群山淡景》所顯露的氤氳調性,還是《長日將盡》如歌的時代變遷,皆透出石黑一雄小說經常被提及的「音樂感」,在故事之外,氣氛的營造更是石黑一雄的小說世界最核心的元素。
在最新作品《夜曲》裡,音樂被石黑一雄擺到最明顯的位置。五個故事的主角都是為了生活庸庸碌碌、極其平凡的人物。不管年歲是落於青春正盛之時還是中年之初,這些人物共通擁有的是未竟的夢想,一個從來沒有實現的理想人生;音樂在小說裡成為人物間情感的連結與樞紐,許多未能說出口的,都在小說點寫的樂曲裡傾瀉而出。五個皆為第一人稱寫作的短篇,故事從義大利威尼斯起終結至威尼斯;如同原書副標題「五個音樂與夜幕將臨的故事」,高潮多發生在夜晚或落日餘暉之際,再者,讓角色的身分相近但又不說破的設定,呼應著音樂語言餘音不絕的迴盪特質;因為音樂,讓五個看似不相連的短篇以之收納,這就是石黑一雄一再強調的:「這還是一本小說,只是分成五個不同的樂章。也許,更好的說法是,這本書比較像是一張專輯唱片,你就是不希望有些歌被用單曲的方式發行。」。
書評、推薦
◎ 媒體書評推薦
石黑一雄的短篇集《夜曲》,收錄的都是失意的故事,只不過主角換成中年人,而且多從事音樂工作,一如石黑年輕時也曾在酒吧和地鐵獻唱。五個短篇也頗有組曲意味:人到中年,卻只能自欺欺人。像〈或雨或晴〉裡有婚姻危機的丈夫,請老同學來家裡作客,卻是為了讓妻子知道還有人比他更落魄;〈夜曲〉中的薩克斯風樂手,為了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允許妻子的情人資助自己整容,還希望一張新臉能挽回婚姻;〈大提琴手〉裡前途無量的匈牙利新秀,找了一位根本不懂琴的美國女子指點,就因為她聲稱自己會是個大器晚成的巨匠,結果她所嫁非人,他則淪落飯店餐廳當伴奏。音樂在石黑的筆下成了架空的理想,所有的人物只能在欺瞞之中,尋找片刻的尊嚴。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從義大利的露天廣場到莫爾文丘,從一間倫敦公寓到奢華的好萊塢旅館裡的祕密樓層,《夜曲》是一系列沉穩而幽默的、對於感情如何遭背棄的沉思。故事的主角有年輕的夢想家,也有咖啡館樂師,還有過氣明星。他們或沉浸於一日之終的感傷,或遭遇了友情或愛情的終結。石黑一雄以其古怪而異質的幽默感處理這些黑色主題。他繼續使用第一人稱男性的不可靠敍事法,其效果與他的近期小說並無二致:一種來自內心的、或者說懺悔式的語調。這些短篇小說令人回想起石黑一雄最著名的小說《長日將盡》,它們超現實的氣息與《未能撫慰者》形成共鳴,而故事裡對於愛與痛的探索則建立在《別讓我走》的成就之上。
/中國《南都周刊》
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有其心碎之處;有些片段無疑是傑出的喜劇,而這些片段,足以深深吸引讀者,這正也是石黑一雄作品的菁華。
/湯姆.弗萊明(Tom Fleming),《觀察家》(The Observer)
這些故事不是真的關乎音樂,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更像是感情關係的研究,關於名聲、成就等再現實不過的處境。
/強納森.柯伊(Jonathan Coe),《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不同於過去作品……書中有許多相當有趣的段落。
/克里斯多福.泰勒(Christopher Tayler),《衛報》(The Guardian)
這是一本可愛、聰明的書。那些時光流轉與悠揚的音符,讓這趟旅程絕對值得。
/克莉斯提安.豪斯(Christian House),《獨立報》週日版(Independent on Sunday)
石黑一雄這些故事的人物似乎似曾相識,無論是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名人,作者對這些故事、情緒以及想法,在在表現了世界的真實模樣。他的創作有種原創的可辯性。不過,有時出乎意料之外——發想自奇想與同情,當然,其中也隱含了虛榮——在其中一個故事〈夜曲〉,第一個故事裡被冷落的妻子似乎再度回到小說當中,將石黑一雄的作品拉到另外一個層次。
/丹尼爾.蓋瑞特(Daniel Garrett) ,《當代小說評論》(Review of Contemporary Fiction)
石黑一雄的作品,有著如歌似的韻律,反覆出現的主題,發展出不同的模樣。初讀這些故事,它們狀似不具表情:措詞生硬、敘事單調、故事結構搖擺不定,但字裡行間卻透出音樂語言中指稱的高泛音(意指聲音被擊出後所產生的回音),隱藏在看似單調的敘事底下;掩卷之餘卻頻頻回聲,餘音久久不散。
/珍.施玲(Jane Shilling)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五個故事都出現不可靠的男人,通篇全採第一人稱敘事。給人的感覺就如同石黑一雄近期的小說:極其私密,或說是告白式的,語氣刻意輕鬆。《夜曲》像是集合許多從容不迫又好玩的思緒,刻畫出漸行漸遠的感傷。石黑一雄以他古怪、獨樹一格的幽默,帶出這些小說的幽暗主題。
/露絲.史卡爾(Ruth Scurr) ,《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一組精心打造的故事,沒有用上太多材料卻是驚喜連連,使讀者讀來感覺豐富、樂趣橫生。讀完這五個故事不禁令人好奇,石黑一雄下一次又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麥可.葛拉(Michael Gorra)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名家推薦
在生命的低迴處,樂聲還沒響起的靜默一拍中,我腦海裡偶會浮現萩原朔太郎的詩句:「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只逕問,不許答,那也許是關於「音樂的比喻」最好的回應。終究,只有音樂能回答音樂。而在石黑一雄的小說中,他不借音樂回答人生,生命只是音樂的一個不諧和音,人們所驥求,何其卑微,無非是某一瞬間的合拍,或水波拍櫓處於彼岸所傳來的和聲而已。卻也還好有音樂,在這樣破碎的世界裡,我們便還存在著對完形的希望。
/作家 陳柏青
《夜曲》正是這樣一本小說--生活的富饒或困頓,從來不曾真正改變我們為某個人演奏的心情,我們只是忘記了,忽略了,總有一種方法可以帶領我們回去。結褵二十七年而為了「遊戲規則」分開的歌手和女明星,懷抱夢想的音樂少年,貌合神離明明想靠近卻無以為繼的中產夫妻,其貌不揚的爵士樂手……石黑一雄在作者自述中說各個篇章之間並無必然關聯,但其實隱於文字背後反覆重現的變奏、複沓的迷魅小調,是時時刻刻潛匿在你我、我們、與他們之間,那細瑣的生存關係之齟齬、斷裂、和傷害。
/詩人 羅毓嘉
捷運上讀《夜曲》,文字很好,很沉穩,心很快就靜下來。有畫面有意象還有一種舒緩的節奏,捷運報站名都遙遠像遠方。或者我已經在遠方了。
/作家 李桐豪
目次
抒情歌手
或雨或晴
莫爾文丘
夜曲
大提琴手
反造型 豆瓣
作者: [日本] 隈研吾 译者: 朱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最新的一部著作,以他最著名的几个项目(日向邸、水玻璃、龟老山、森林舞台、村井美术馆、莲屋)为架构,本书以最广阔的视域和最深入的探索,发掘并展现了隈研吾建筑设计背后的思维脉络和观念底蕴。作为日本当代建筑设计的代表,隈研吾那些关于“将建筑隐去”、“让建筑同自然相连”的实践探索为人们熟知,当他的作品遍布全球特别是近年来充斥于中国各大城市成为地标时,我们更应该了解这位以“负”为“胜”的建筑大师在创作中的理念总结和思路发展,它将成为我们立足全球视野发扬本土建筑特质的良好借鉴。
《反造型》反的是立柱、台基、割裂、突显、以图像观看主导的建筑体验和传播方式……隈研吾在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审视建筑的新思路。如果柯布西耶式的建筑是方向性、目的明确的“波”,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暧昧、扩散性的“粒子”?借着为布鲁诺·陶特正名,他试图打破造型体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对新材料的可能性、建筑与自然的关联性等角度,在探索多元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豆瓣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8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库拉金、包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盂兰变 豆瓣
作者: 孟晖 作家出版社 2001 - 1
《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武则天不是小说的主角,但女皇无所不在的权威阴影,成为启动叙事的契机。作者的兴趣是想象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关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蕃将妖僧、佞幸男宠,还有无数的彩女侍从,勾心斗角,交织成极复杂的网络。这网络又以圣神女帝为辐辏点。天威难测,谁能预卜自己明日的命运?皇恩浩荡的排场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争;骄奢淫逸之后,是无边荒凉的生命叹息。
复仇女神 豆瓣
作者: [美国] 乔纳森·利特尔 译者: 余中先 译林出版社 2010 - 8
马克西米连·奥尔,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倾心于哲学思辨,文学与音乐,期待有机会成为作家或老师。在自己理想的引导下,他选择加入纳粹党,1941年作为党卫军军官,首先随同节节胜利的德国军队来到乌克兰,在党卫军的各个先遣队里工作,参与所谓解决犹太人问题的特别行动,经历了基辅大屠杀、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参与了奥斯维辛和达豪集中营的各项管理工作,执行对犹太人的虐待和屠杀。在柏林被苏军攻战时,奥尔杀死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用托马斯的证件逃出了包围圈。战后,他躲过被俘和受审,成为生产销售花边的商人,过着安逸的生活。
《复仇女神》首次从“刽子手”的内心世界出发,通过一个集体罪行参与者的记忆和讲述,探索人在杀戮之下的精神崩解。所谓的“恶”究竟是什么?国家机器是如何利用“体制”来杀人?而从最初的理想主义者变为魔鬼,人又经历了怎样内心的折磨?本书从黑暗出发,一步步走向人性中更深的黑暗。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豆瓣
作者: 帕斯卡·吉尼亚 / [法国] 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 余中先 漓江出版社 2004 - 6
本书收入法国文学大师帕斯卡·吉尼亚的两部代表力作。这是两部有关智慧、爱情、艺术、人生、幸福、真理的书。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融会了各种素材,有对艺术的反思,有在对话中闪现的至理名言,以及关于爱情的沉思默想……作者“如同一位魔术师,这两部作品则是他手中的珍宝,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爱情的深度”。
Memoirs of Hadrian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émoires d'Hadrie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Marguerite Yourcenar 译者: Grace Fric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5 - 5
Both an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 and a reflection on the meaning of history, "Memoirs of Hadrian" has receiv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France in 1951. In it, Marguerite Yourcenar reimagines the Emperor Hadrian's arduous boyhood, his triumphs and reversals, and finally, as emperor, his gradual reordering of a war-torn world, writing with the imaginative insight of a great writ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le crafting a prose style as elegant and precise as those of the Latin stylists of Hadrian's own era.
2010年11月8日 想读 他妈的,看来只能读原著了
法国文学
读诗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Reading Poetry
9.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王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3
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们经常这样告诫读者,他们略带尴尬和气愤地重复这句老生常谈,并竭力维护这句话朴素到简陋的庄严,让它在真理和废话之间不断地经受考验。这是因为,诗歌在太多的时候被比喻成其他东西: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它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表现,是诗让类似的比喻成为可能。然而,赫尔墨斯的飞行总有其变幻莫测的一面,最终让只相信上述比喻的人无法把捉。这是因为,诗的高强度语言会轻易跃过理论诠释的视野,并让各种批评理论自身内置的基本逻辑显得机械,容易磨损,缺乏跨时代作战的能力。感染人类千百年的诗篇很多,仍坚持把几个诗歌手法看作所谓后现代现象的人已经不多了。
小说稗类 豆瓣
8.7 (4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搞定男人 豆瓣
Sex Tips for Straight Women from a Gay Man
作者: 丹·安德森 / 瑪姬·柏曼 译者: 但唐謨 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7
這一次,換男同志出馬……
繼去年推出《搞定女人——女同志給男人的性愛指導》之後,這次立場對調,改由男同志出面指導女人的性愛技巧。
女人與男同志原本就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戰友,戰鬥目標一致,由此激發而來的性愛攻略,自然是彈無虛發。
因為男同志不僅清楚自己的性喜好,也知道其他男人的性喜好,男同志懂得的竅門與深入玩法,恐怕連異性戀男人都要嚇一跳。
抓住男人的胃絕對不夠,現在練就的功夫要是能抓住男人的下半身!
女人的全身都是快感來源,不過男性的快感百分之九十還是取決於他的小弟弟,所以這本書跟前一本《搞定女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如何照顧好男人的「硬葛格」是本書的精髓所在,陰莖基礎教學自然不可免,口交與手技與蛋蛋玩法更是重點章節。
男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要求,女人不敢問的細節,都來本書找解決方法!
妳真的知道怎麼打手槍嗎?
手的力道該怎麼掌控呢?
妳常常冷落了他的蛋蛋嗎?
妳知道男人的奶頭也是有快感的嗎?
到底男人的高潮的生理與心理反應是怎麼回事?
這些細節,男人通常說不出口,女人也不好問得太徹底。
本書剛好可以成為溝通橋樑。
節自書中的絕妙技巧:
——「嗡嗡嗡」是另一種他可能會喜歡的輕度感官刺激。
「嗡嗡嗡」其實只不過是在妳口交的時候,發出呻吟或嗡嗡嗡的聲音。
它會在妳的喉嚨間產生震動,然後進一步將這震動傳到他的老二上。
妳不需要在口交的時候演唱世界名曲,只需要從喉嚨間發出低沉的呻吟震動,就已經很足夠了。
試著變化妳呻吟的音高,營造不同的刺激感。
——龜頭背面的部位,或許是整根老二最敏感的地帶。龜頭的刺激摩擦,會讓男人處在一種戰慄的愉悅當中,讓他一面呻吟,一面發抖。
想像一下妳在跟小狗玩的時候,撫摸牠的肚子,牠的腿也會抽蓄。男人和小狗,性質是很接近的。
2010年11月6日 想读
我的阿勒泰 Goodreads 豆瓣
My Altay
8.8 (18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百辩经济学 豆瓣
Defending the Undefendable
作者: 瓦特·布拉克 译者: 佘引 中信出版社 2010 - 9
媒体推荐
读完本书,我觉得自己像是再次接受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之前施予我的休克疗法——让我抱定自由市场的观念。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剂药药性过猛,但它还是对读者有益
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耶克
书中有我非常认同和严重反对的部分,但是它风趣幽默、笔锋犀利、勇气可嘉,是一本可以超越时代且永远具有煽动性的书。
——《一课经济学》作者 亨利•赫兹利特
在本书出版之前,从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像瓦特•布拉克这样有勇气,敢于直接探讨社会上许多遭受辱骂、轻蔑和严重误解的职业的道德与经济地位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作者 穆雷•罗斯巴德
瓦特•布拉克认为,社会上最为人不齿的一类人——包括妓女、诽谤者、放高利贷者——的社会价值和经济贡献并未被正视。布拉克的观点令人大开眼界且具有启蒙意义,他的辩词令人信服,但有时也让我们更想反驳他。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作者 罗伯特•诺齐克
花间十六声 豆瓣
8.4 (22 个评分) 作者: 孟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9
《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
这本书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如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有助于读者了解、感受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有助于理解和体会滋味复杂、褒贬不一的“花间词 ”。
星际航行概论 豆瓣
作者: 钱学森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8
《星际航行概论》是钱学森于20世纪60年代初撰写的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航天专业基础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星际航行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运载火箭的设计及制造过程、运载火箭及星际飞船的飞行轨道、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过程、星际航行中的通讯问题及防辐射问题、解决飞船再入大气层的设计原理、星际飞船的设计问题,以及星际航行的前景展望等。
书中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说明,星际航行是一定能实现的,但是星际航行技术是复杂的,实现星际航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