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高岗传 豆瓣
作者: 戴茂林 / 赵晓光 2011 - 4
《高岗传》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高岗的传记。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黑土地,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建国后的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死后,他却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
高岗离世已经50余年了。他的人生拐点始终吸引着人们去猜测。最新出版的《高岗传》把我们拽回到一百多年前,为我们徐徐地展开高岗曲折传奇的人生画卷,用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和历史事实,为我们拂去岁月的灰尘,还原一个真实的高岗,一个有血有肉的高岗。
《高岗传》是作者磨砺了14年的心血之作,其中资料弥足珍贵,其中细节可圈可点,其中评说中立客观。读《高岗传》,一定能读出人生的咏叹。
零下一度 豆瓣
7.3 (114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 8
年仅18岁的韩寒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他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的学生,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出版了长篇新作《三重门》,但与此同时,他却在期末考试中几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休学。韩寒如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个‘高材’留级生引出的话题”,引起众多师生和家长的关注,以及语文教育的反思。这个韩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社会、对人世、对人生、对周围的一切怎么看?通过他的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中国民族史两种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5
本书由吕思勉旧著《中国民族演进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零、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中国民族演进史》初版于上世纪40年代,1949年后未曾出版。《中国民族史》初版于上世纪30年代,1987年虽曾再版,但作了删节更动。本次出版,均按照原貌作了回改。
中国人的精神 豆瓣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黄兴涛 / 宋小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1
本书的内容,是试图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并提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最终必须问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造出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在于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
白鸥三十载 豆瓣
作者: 陈嘉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白鸥三十载》内容简介: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思虑中国 豆瓣
作者: 李宗陶(采写) 新星出版社 2009 - 3
一次成功的采访,与其说取决于被访者的水平和口才,不如说看记者肚子里有多少货色。作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李宗陶的成功,来自于她的灵感加好学。
灵感是先天的,天资愚笨,后天再如何努力,也终究有限。看她采访录中那些知性与感性交错的好问题,就明白这个女孩的灵性。她出生于书香之家,命运的阴差阳错,却让她读了一所工科学校。毕业以后弃工就文,改行当记者。没有受过新闻系的刻板规训,反而让灵性尽情发挥,淋漓尽致。
不过,灵气再足,也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好在她对文学、历史与宗教哲学有近乎膜拜的热忱。买书、读书、写作,成为她最大的癖好。她的每一次采访,都做足了功课。事后将录音全部整理出来,沙里淘金,提炼出最出采的篇章,如同王世襄老人下厨,一斤菜要掐掉七两,只留那一点点嫩尖,炒成美肴。
——许纪霖
古典重温 豆瓣
作者: 徐梵澄 2007 - 6
徐梵澄是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的全才型学术大师。他早年追随鲁迅并留学德国,中年在印度研习,晚年回归祖国。尽管他著作等身,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学术思想的精华都凝聚在这些随笔中了。本书是他唯一的一部随笔选集。
陆王学述 豆瓣
作者: 徐梵澄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写此书的本意,用徐先生“小引”中的话来说,就是:
“现在所处理的这宗古学(指常说的宋明理学),内容不是不高深,优美,在古代不是不普遍,从宋代流传至今,未尝断绝,只是如今有断绝的趋势了。姑断自马一浮止,可推为迄今最后一宋学大师。马氏之后,尚未闻有专于宋明理学之大师出现。然则正在这“绝续之交”点,重温此一理学,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必然是要有于此学身体力行的人物,走出了其书院或学院,说出平民大众皆可了解的话,然后对社会有影响。”
目录
一 小引
二 定名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四 为何与如何
五 朱、陆并尊
六 陆学非禅
七 论学之诗
八 所立卓尔
九 非禅之悟
十 姚江之成学
十一 居夷处困
十二 儒将事功
十三 先知与彻悟
十四 知行合一
十五 教言摘录
十六 王、湛新学
十七 王、罗论学
十八 陆、王被攻击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牵连陆、王
出發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Han Han / 韓寒 新經典文化 2010 - 12
如果《青春》的鏗鏘有力寫進你心底,那你更不能錯過韓寒一刀未剪精采文集第二彈──《出發》記錄韓寒書寫的初衷,十年創作完整脈落全收錄帶你一探四億網友爭相點閱的真相,再創華文史上新巔峰!我們常說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寫他發過唱片、填過詞、拍過mv、寫了幾本小說,賽車更年年得獎,堪稱80後的文壇奇筢就如周董最在行的還是音樂創作,韓寒最大的絕活正是寫雜文讀過他的雜文,才能徹底明白當今全球掀起韓寒風暴的真相解密「韓寒現象」,現在就出發!
美中台關係總體檢 豆瓣
作者: 姜皇池 / 信強 巨流圖書公司 2009
台灣的國際關係是外交上很特殊的個案,而台美關係的法律架構──《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RA)也是很特殊的法案。它是美國國內法,可是卻處理到美國的對外關係,沒有《台灣關係法》,台美關係無法順利運作。在學術及政策研究上,它代表的意義是多方面的。
本書出版緣起於2009年為《台灣關係法》實施30週年,針對美中台關係進行全面的總體檢有其必要。2008年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快速改善,是《台灣關係法》制訂以來所未見,形成美國對台政策的新變數。若未來台灣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屆時,《台灣關係法》即使沒有遭到美國國會的廢止,但它的功能將自我限縮,北京也將進一步排除美國擔任監督保證者的角色。由此可見,台海兩岸關係發展,可能改變未來美中台關係的面貌
本書網羅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重要學者專家共同執筆,全書區分「台灣法律地位與美國國會」、「美國與台海兩岸關係」、「美國與台灣的功能性議題合作」、「美國與台海軍事安全」、「中國、日本與歐盟的角色」等五大篇。本書的出版不僅是回顧30年以內《台灣關係法》的執行,也讓不同的意見及看法呈現在讀者眼前,由讀者自行去理解、比較。
第一篇 台灣法律地位與美國國會
第一章 從《台灣關係法》剖析台灣之法律地位
第二章 美台關係的「守夜人」:美國國會與《台灣關係法》
第二篇 美國與台海兩岸關係
第三章 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平衡者角色:以民進黨執政時期為例
第四章 台灣推動公民投票對美台關係的影響
第三篇 美國與台灣的功能性合作
第五章 台美建構自由貿易協定之前景
第六章 美國與台灣反恐合作的回顧與前瞻
第四篇 美國與台海軍事安全
第七章 台灣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進展與美國的角色
第八章 美國與台灣軍事合作:威脅的評估與因應
第九章 美國對中國軍力發展及其意涵的評估
第五篇 中國、日本與歐盟的角色
第十章《台灣關係法》和中美台互動30年
第十一章 由日本角度看「台灣關係法」──日中關係與日美安保的視野
第十二章 美國與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的辯論
全書結論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赵鼎新 译者: 夏江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海国图志”书系之宗旨是“以图言志”。对万国法律,尤其是万国地理、万国历史的精深研究是书系的骨髓所在。本丛书的血脉虽取自先人魏源,但就性格和目的而论,这些年轻的作者并不自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召唤。
《海国图志丛书》之《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缘起于一篇本来没想过要发表的文章或者说是书的写作提纲。
道教史 豆瓣
作者: 许地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1
《道教史》主要内容: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一个起始时期,或曰发轫时期。《道教史》是这一时期中的突出成果,其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第一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9.1 (1070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0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The Generalissimo 豆瓣
作者: Jay Taylor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 4
內容簡介近代最著名的歷史事蹟之一即是--中國大陸從一個經歷自我滿足、反現代、社會衰敗中漸漸崛起,凝聚一股總有一天將超越美國的強大力量。蔣介石,一個專制獨裁並富有英雄色彩的名人主宰了這整個故事。蔣介石是一個近代主義者與及一個新儒家,他領導這場世界上最古老且人口稠密的大國經歷無數的流血革命、內戰和抗日戰爭。
1949年,當他被競爭對手的領導人毛澤東擊敗後,他逃往台灣,在那裡展開了另一個25年的統治,也在與中國的冷戰中發揮關鍵的功能,他更發起了鎮壓反對者的『白色恐怖』、控制通貨膨脹及貪污和進行土地改革,不僅提升台灣人民的個人所得,更提升了國人的健康與教育水準。無論是無心或有意的作為,他確實奠定了台灣發展中的民主化與現代化的中國典範。
因著參考大量的中文資料,其中還包含蔣介石的日記,《The Generalissimo》提供了最完整、最真實、最全面也最客觀的傳記。Jay Taylor完整呈現出一個極其殘酷並捉摸不定,但在國家事務中卻又是如此勇敢盡責的男人。他不僅透露蔣介石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也針對過去的歷史鬥爭到今日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以及其對台灣的關係提供了深刻的觀察。
基层政权 豆瓣
作者: 张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视角,讨论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并用此解释乡村冲突的结构来源和政治后果:一方面,基层权威道德的、管辖的合法性下降,以其为中心的社会整合变得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其离间社会和国家之联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一研究意在质疑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用“国家政权建设”解释中国基层秩序的理论框架。
裂变中的传承 豆瓣
作者: 罗志田 中华书局 2003 - 5
清季民初之时,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这不仅是史家观察到的现象,也反映在士人的愿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继往开来的历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别激进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时被认为非常趋新的知识分子,也分享着类似的观念。当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让中国像欧洲一样通过复古的手段而“复兴”,同时相当一部分趋新士人又怀有将中国传统送进博物院的持续愿望。这些曲折微妙的现象提示出一个与既存认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纪中国,且早年的关怀和思考已延续下来,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全程,非常值得进一步反思。
告别薇安 豆瓣
6.7 (83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1
城市黯淡的背景。白棉布裙的女孩。一个名字叫林的男人。不同的场景和情节。坚持的黑色
主题。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