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历史的坏脾气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张鸣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 - 10
此书勾勒晚近人物百般脸谱,检讨中国历史的劣根性。军阀有性格:思想家和知识界创造着历史,而军阀、土匪、帮会龙头以及各色乡村能人,也在创造历史。晚近人物脸谱:西太后的明白和服气,都是这老外的,而对中国人,她却墨索里尼,总是有理,镇压改革是对的,开历史倒车也没错,后来改革更是对的。历史的坏脾气: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成者王侯败者贼,其实帝王也是贼。不确定的道路:如果不算土匪流氓等“第三社会”中人,文人跟监狱的距离想必要比其它人近一点,越是有才华的人,危险似乎就越大。庶民的世界:花业民营了,游冶其间的名士和准名士们也就更自由了。浅斟低唱并肉帛相见之余,给小姐们打分品题成了文人墨客的千古雅事,因此有了“花榜”。
胡适全集(共44卷)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胡适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 9
这是一套胡适著译全集。除包含曾发表、出版的胡适的论著、创作、书信、日记、译文以及用英文写作的文章外,还辑录多种未刊稿。共计42卷,后附胡适生平年表、胡适著译系年两卷。既有研究胡适的文献价值,又有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是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全书用现代规范简体字横排。个别用简体字可能妨碍文章表达处,仍用繁体字。
胡适文集(7卷) 豆瓣
作者: 胡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胡适文集(1-7卷)》内容简介:胡适(1891-1963)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和著名学者。本文集收入他的文学创作、文艺理论、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研究和考证,以及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和书信,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文学成绩和基本文化思想。
本文集所收著述,分类编为七卷:第一、第二卷为文学创作,分别收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游记、人物传记;第三卷为文论,分别收入文学理论和有关文化问题的论文;第四卷为文学史著作;第五、第六卷为古典文学研究和考证;第七卷收作者生前未发表过的有关书信,并附《胡适简明年谱》。所收著述均分类依时间顺序排列。
不朽 豆瓣
作者: 胡适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 4
《不朽》的作者胡适在社会不朽论里强调:“我这个‘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数小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的,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都有着互为影响的关系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这种种过去的‘小我’,一代传一代,一点加一滴,一线相传连绵不断;一水奔流滔滔不绝,——这便是一个‘大我’。‘小我’是会消失的。‘大我’是永远不灭的。
华盖集 豆瓣
9.4 (6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4
《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灵,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等内容。
而已集 豆瓣
9.2 (4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 豆瓣
9.9 (11 个评分) 作者: 谭其骧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 10
《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沟口雄三著作集: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日] 沟口雄三 译者: 郑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2 其它标题: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沟口雄三著作集:中国的公与私·公私》([日]沟口雄三)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和来自全球的书友一起学习交流.微信好友低至5折.随时售后保证.作者:沟口雄三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装订方式:精装版次:第1版开本:32开出版时间:2019-05-01用纸:胶版纸页数:302语种:丛书名:类目: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为方法的中国 豆瓣 Goodreads
方法としての中国
8.5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沟口雄三 译者: 孙军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2
《作为方法的中国》包括了: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历史三调 豆瓣 谷歌图书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9.3 (17 个评分) 作者: 柯文 译者: 杜继东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历史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解释: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作者认为,就上述三条认识历史的不同途径而言,后两条途径对普通读者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作为时间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对现在仍发生深刻的影响。
民主四讲 豆瓣
6.7 (17 个评分) 作者: 王绍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8
为什么“民主”这个曾经的“坏东西”会变成“好东西”?作者以成熟的西方民主为例,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现实世界中民主体制的许多实证性问题。作者从民主的起源和演化讲起,逐一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西式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及其实效与反思。全书不仅是对西式民主的介绍,也是对其的进行反思。
帝国的话语政治 豆瓣
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
作者: 刘禾 译者: 杨立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塑造”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时间的玫瑰 豆瓣
8.6 (37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中不少片断是在路上写成的。从委内瑞拉山区的小旅店到马其顿湖边的酒吧,从柏林出发的夜行火车到等候转机的芝加哥机场。正是这种跨国旅行,与诗人写作中的越界有对应关系,使作者获得某些更深层的体验。为了这种体验,作者有时会专程前往某地,比如德国的马堡。在那里,由于失恋,帕斯捷尔纳克告别哲学转向诗歌,写下他早期的重要诗作《马堡》。只有在马堡街头行走,似乎才得其要领,因为这就是首行走的诗,一切都在行走中复活了。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 豆瓣
作者: (日)沟口雄三 译者: 索介然 / 龚颖 中华书局 2005 - 5
本书由《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和《所谓东林派人士的思想》两部分构成,书中以李贽、戴震等人及东林派人士为重点,对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的变化与发展作了比较深入的解剖。
本书的意图就在于从不得不屈折转变为自由。对欧洲既不是抵抗也不是追随。既然接受了“近代”这个概念,那么索性使它扎根于亚洲。如果要在本来和欧洲异体的亚洲看透“近代”,那就只有上溯到亚洲的前近代,并在其中找到渊源。也就是说,以亚洲固有的概念重新构成“近代”。
出自对“近代”的屈折感,我遂以中国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我的本心是希望由此亲自认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固有的或本来的历史价值。本书就是这种摸索或试验的一个过程。
溝口雄三的中國方法 豆瓣
作者: 曾倚萃 臺大政治系中國中心 2008
日本中國學家溝口雄三的「方法」,近年來在東亞知識圈掀起廣泛迴響。本書旨在分析溝口「以中國為方法」之內容、其如何形成及於思想史中的位置,以及在近年跨學圈知識互動之中的意義。過程中展現知識份子的生命經驗、所處社會環境與學科體制、文化層面的身分認同,都和他們的書寫息息相關。在本書架構的近代性和亞洲的時間空間性脈絡下,思想史中的書寫和身份政治以一種隱微但無比強大的力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