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豆瓣
China and Capitalism
作者: [英] 科大卫 译者: 周琳 / 李旭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7
此书为中国经济史与商业史研究领域的一位杰出学者所著,也是中国商业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全书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的私人契约、宗族、近代商号、工厂制的引进以及商业诉讼等在中国商业发展中的演变脉络、效用及影响。其中科大卫教授主要介绍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国商业发展的两个阶段:在16世纪至18世纪的传统阶段,中国商业依合同和礼仪而立;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近代化阶段,中国商业不得不因公司法和会计标准的引入而进行调整。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始终贯穿着作者独特的研究旨趣:即从16至20世纪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中观察中国的商业实践。无论是追溯传统还是观察现代,无论是研究制度还是探讨现实,作者始终把中国社会固有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方式视为一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的存在:它可能受到冲击,却从来不曾被置换;它可能与西方的经验大相径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那么,我们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未来呢?这本书中的思考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点亮我们的灵感。因为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读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豆瓣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7.8 (6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陆洋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有过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当过羊倌和乡村故事员,后来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人类学教授。一路走来,他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礼物馈赠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过去30年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下,这个村庄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变革。
在这部新作中,阎云翔记载了一场正在日常生活领域重塑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中最深层的变化是,道德坐标和道德体验的转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阎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正在见证并孕育着一种新的个体主义。这种个体主义在过去是不可言说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却公开地发挥着影响力。中国人的自我与人格已经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就像他们的地方道德社会那样正处在转型之中。对阎来说,这种新的现实既令人担忧又给人以希望。
从长远看,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将会走向何方?中国政府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的新意识形态将会进一步深化个体化吗?这样做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政治现实吗?抑或,国家会限制个体多元化的范围,以此让个体化像全球化一样向国家的利益低头让步?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阎立足于民族志的详细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人类学分析,并对有启示性的相关社会理论做了深层次的梳理。他还在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的不同时代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阎的细腻描述和有理有据的阐释使他的跨文化比较进入了当代学术界关注的核心:即理解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至关重要的,以及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因此,《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和中国人,也对我们思考美国和美国人、西方和西方人大有帮助。
私人生活的变革 豆瓣
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1999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龚小夏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1
《私人生活的变革》荣获2005年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全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作为一部乡村民族志,该书探究了一个从未被研究过的课题——中国村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与情感问题。阎云翔教授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东北一个农村当了7年的农民,1989年他以人类学专家的身份再次回访该地,并进行了长达十年多的田野调查。阎教授研究范围很广,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赡养老人等比较公共的话题,到像风流韵事、两性关系、节育和性动力等私密的话题。
面对现代性挑战 豆瓣
作者: 雷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 1
《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本书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产权论 豆瓣
作者: 郑成思 2007 - 9
《知识产权论(第3版)》主要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上主要从知识产权产生的历史、知识产权的特点、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几个方面,反映它在民法中的地位,以及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价值的发展中,它在民法地位的变化。实践上主要涉及侵权、价值评估与国际保护等问题。例如分析了“侵权认定的四要件”,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是否改为“侵权损害赔偿四要件”才顺理成章。
向隅编 豆瓣
作者: 止庵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 1
这些年里写了若干文章,已结集的有《樗下随笔》等四种,《抽隅编》所收,则均系去年八月以后所作。另外还有几本专门的书,所谈似乎稍稍深入,不过限定在素所用心的少数题目之内,譬如庄子、知堂,等等。其实即便写此类小文,我也不敢乱跑野马,范围仍然相当狭隘。这或许关心我的读者所不满,但自己的园地只有这般大小,实在没有法子;与其讲一知半解的话,不如干脆闭口不谈。一知半解这话,平常讲得顺嘴,并未多架留意。日前偶然想到,说“一”说“半”,好像锱铢计较似的,当有一番道理。我不清楚确切出处,《沧浪诗话》云:“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是以一知半解,乃系针对透彻而言。透彻即详尽深入,涵盖和与解两方面;“一知”才得其中一成,“半解”又只有一成之半;“一知”才得其中一成,“半解”又只有一成之半,真是差得远了。此乃一时胡思乱想,却未必完全不着边际。至少算是知道一点深浅罢。
樗下读庄 豆瓣
作者: 止庵 东方出版社 1999 - 1
扬之水:
读这本书需有勇气和耐心。它的文字很让人感觉着铺天盖地,最吓人的一段是六千字,一气贯注,直令人透不过气。然而许多精义就隐身在这铺天盖地之中,它总在引诱你坚持下去,由一点,去发现更多。作者是一位坚定的“疑古派”,书中的若干看法我不能完全赞同,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坚定,他才能够如同郭象为《庄子》建立了一个纯粹的玄学体系那样,为《庄子》建立起一个纯粹的庄子体系。关于《庄子》中的庄子与非庄子、庄学与非庄学的辨析,是《樗下读庄》的精华,也是它对庄学研究的贡献,这当然是通过对《庄子》文义的精审的诠释来完成的。作者的审慎和谨严使他的论点可以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以致今后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里提出来的意见。
远书 豆瓣
作者: 止庵 大象出版社 2007 - 11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本书收录作者致友人书信二百余通。内容涉及阅读、写作、编书、治学,偶亦臧否人物,议论世事。这些文字或通情愫,或叙事实,或谈学理,有真性情,具真见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河东辑 豆瓣
作者: 止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8
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沽酌集 豆瓣
作者: 止庵 岳麓书社 2009 - 11
《沽酌集》原本止庵旧作,收其2000年1月以来的读书笔记。止庵的读书文章,让人读来除了感觉清明外,多有思想对接,他把阅读心得、生活体验与情意感知融为一体,酣畅成文。读书,能读出几多平静,也有不少君子读来了半腹牢骚满腔空想。止庵不然,只需你翻读一册分四卷《沽酌集》,就能让你看到独特与自然来。凡56篇文章,外加新序与原序,从名人传记到历史研究,再到中国诗文集、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理论、哲学和文学……多方涉及,虽篇幅长短不一,但所容纳的立意、信息与素材,均为丰赡。
如面谈 豆瓣
作者: 止庵 东方出版社 1997 - 10
本书是“活水文丛”的一种,是作家止庵又一散文集,全书分为“思想之什”、“读书之什”、“怀人之什及其他”,或思考人世、生命,或评述文人、文学,或追忆故友亲人,如久违的老友,向你娓娓道来。
比竹小品 豆瓣
作者: 止庵 2011 - 1
《比竹小品》是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周作人研究专家止庵的个人随笔集,收录作品26篇。这些作品有的是人物研究文,如《鲁迅的另一面》、《胡张初识考》、《鲁迅与朱安》等;有的是书评,如《 琐谈》、《鲁迅杂文集的编法与说法》、《 杂谈》、《再谈 》等。
看云集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看云集》共收周作人散文四十一篇,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广博知识。无论意趣盎然的闲适小品,还是金刚怒目的时事评论,都是“赏鉴里混有批判”的求真较真的作品,忧愤抑郁沉痛的话,随处可见。
例如他说,“我想文明社会上道德的管束应该很宽,但应该要求诚实,……我想,我们与其伪善还不如真恶,真恶还是要负责任,冒危险”,对于当下的中国,也是一剂良药。
民国的政治逻辑 豆瓣
作者: 邓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0
《民国的政治逻辑》内容简介: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长恨此身非我有 豆瓣
作者: 罗立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古人玩词,今人赏词。自明代分词为婉约、豪放二体,延续至今,遂成共识。《婉约词》《豪放词》二书,由著名诗词研究专家依从传统二分方法编注而成,两种词风相互对比,以期给读者一个更加鲜明的印象。两书编选之法,有别于历来断代选词之常例,选词范围贯通各朝,从唐朝直到近代的婉约词、豪放词名作,悉入编选范围。优中择优,以精品飨读者;历朝悉收,力图凭佳作绘词史。每篇词作都加以注释,注意参考诸家注本之长,力求详尽浅易;并附有历代词评家的点评,以助读者深入理解。
海内存知己 豆瓣
作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 4
《海内存知己:历代友情诗鉴赏》以唐王勃“海内存知己”诗句为书名,精心选录了有关友情的诗词101首,多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又特邀当代古典文学专家逐篇导读鉴赏,含英咀华,发明堂奥。读者可以从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中,领略不同的艺术旨趣、不同的人生体验,并通过比较,明了诗歌风格的承袭流变,从而获得丰富多样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