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回答科學是甚麼的三個答案 豆瓣
作者: 傅大為 群學 2009 - 4
【內容簡介】
很多人覺得,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及所有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像大家熟知的環境保護、防颱防震、核四爭議、膽固醇與愛滋、賀爾蒙療法等等,都曾投入許多金錢及科技人才參與研發,但仍然不能解決台灣社會最急切、而且跟科技有關的這些問題。作為社會公民的我們,是否應該思考這些研發費用都是納稅人的錢、又是誰享受了那些利益?是誰享受了那些成果?本書是用STS、性別、與科學哲學的三個角度來分析科學與科技,期盼大家都能具備判斷能力,進而瞭解科學是什麼?使得「科技與社會」(STS)能夠互相協調與制衡,才能為社會大眾創造美好的明天。
吉陵春秋 豆瓣
作者: 李永平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吉陵”是个象征,“春秋”是一则寓言。
无数的吉陵接壤,就是中国
当代华语名家 李永平 一鸣惊人代表作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当代经典
王德威、龙应台、齐邦媛、刘绍铭、余光中、颜元叔 推荐
------------------------------------------------------------------------------------------
吉陵镇是一个罪恶之城。中国底层文化的道德传统置淫于万恶之首,万福巷的妓院正 是万恶之渊。刘老实的棺材店偏偏开在妓院的 中间,像是死亡对生命之大欲的嘲弄。刘老实跨在棺材板上刨木的姿势,与嫖客的姿势互为蒙太奇。他的年轻妻子长笙,白嫩的身躯裹着白衣,在这万恶之巷里成为污泥中的白莲,却逃不过被染的命运。
——余光中
总算盼到了一本真正好的小说。《吉陵春秋》像一颗坚实灿烂的宝石,在一大堆玻璃珠、塑胶珠中沉静的闪着幽光。
——龙应台
-----------------------------------------------------------------------------------
小说写的是不知神州何处的一个小镇——吉陵,镇上有一条烟花巷唤作万福巷。娼寮聚集中却有一家棺材铺子,女主人长笙素颜白衣,如污泥中的白莲,却不知那样清纯的美会变成一种诅咒。六月十九迎神夜,全镇人在巷口看迎神,泼皮孙四房起歹意乘机作恶,长笙被辱自尽,丈夫刘老实发狂杀了孙四房的相好和老婆,锒铛入狱。
后报载刘老实越狱,吉陵镇上便谣传他要回来复仇。长笙被辱当日谁人没有罪?风声鹤唳,人人疑神疑鬼,说是长笙的冤魂白昼作祟,复仇者坐在苦楝树下等人……
全书以“十二瓣观音莲”的方式,用十二个互相联系的篇章将这个中心场景补全和升华,将读者的心一直提着到最后都不得解。
昨天的云 豆瓣
8.4 (45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一部,写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及种地劳作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 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一本回忆录是一片昨天的云,使片云再现,就是这本书的情义所在。
——王鼎钧
为什么王鼎钧在写了《碎琉璃》和《左心房漩涡》这样空灵的抒情诗式的散文、小说之后,会开始写由绚烂归于平淡的自述呢?应是不仅因为此时“人生已没有秘密也没有奇迹,幻想退位,激动消失”吧。昨天的云是实际人生,是父母呵护的童年,到战争洗礼,炮火中初识折腰大地的岁月升腾而成,其中充满了人间至深至纯的情义。
——齐邦媛
昨天的雲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王鼎钧 爾雅出版社 2005 - 2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昨天的雲》記述他在家鄉的少年時期。王鼎鈞說:「我不是在寫歷史,歷史如雲,我只是抬頭看過;歷史如雷,我只是掩耳聽過;歷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孤鶩齊飛』何以成千古名句。」一本回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了。老作家寫了一生,這是他的最後一部書。
怒目少年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鼎钧 爾雅出版社 2005 - 2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怒目少年》記述由1933年他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是王鼎鈞對中國社會所做的見證。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出來。《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代的顯影。
风雨阴晴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 5
这本《风雨阴晴》,所收王鼎钧散文,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界,有的作品还系第一次收入文集,阅读于其中,会深深感到灵动和温厚、古雅和俚俗、繁华和淡远、恢弘和精致、幽默和沉郁……各异的风采共同组成了王鼎钧的散文世界。
昨夜,我呼唤着故乡的名字,像呼唤一个失踪的孩子,你在哪里?故乡啊,使我刻骨铭心的故乡,使我捶胸顿足的故乡啊!故乡啊,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像和乡愁将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你是我对大地的初变,注定终身要为你魂牵梦绕,但是不能希望再有结局。
想我看过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势无情,流水无主,推着挤着践踏着急忙行去,那进了河流的,就是河水了,那进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进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发成汽的,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
人生在民,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奥义,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对那些慧根的人,这几个字也就够了。
一方阳光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
《一方阳光》分为四辑:《碎琉璃》展现的是作者故乡,山东兰陵。琉璃,不碎的宝石,人间罕见;故乡,作者心中珍藏至宝,在记忆中闪烁,在现实里破碎,在思念的日日夜夜里越加刻骨铭心,碎了,依然还是琉璃。
《情人眼》写中国,日寇铁蹄踏破了静谧的童年,少年王鼎钧用生命丈量了苦难的海棠红叶;中年以后,他将窖藏多年的故国情怀娓娓道出,其中有不可抑制的伤感,不容回避的惨状,有煎熬亦有突破,引领我们和作者一起蜕变,并欣赏这穿越时空的情人瞳孔里的光泽。
《沧海珠》意在收拢作者的感悟,是对前二辑家国诉说的升华,悲天悯人的宁静笃定成为主色调,化解了造化弄人的哀怨与酸楚。圆融饱满,正是历尽沧桑之后的珠圆玉润。
《捕蝶手》是学艺的心路和心得,读者可以观赏捕捉艺术灵感的明眼和快手。灵感如蝶,不期而至,倏忽而逝,慧心人如千手观音,无所不能——今人与古人,实历以及阅读,佛经或者圣经……无不手到擒来,着手成春。
王鼎钧散文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0 - 3
【目录】
1 情人眼
2 碎琉璃
3 左心房漩涡
4 看不透的城市
5 人生试金石
6 我们现代人
7 灵感
8 意识流

由于散文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品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它的变革往往并不局限在纯粹的职业的散文圈子内。王鼎钧在散文审美变革中的贡献有三。其一,对人研究,特别是从审美角度,把人放在历史风云激荡的漩涡里加以表现,可谓是王鼎钧贯串自己一生全部创作的主线。其二,从美感思维的形态上看,王鼎钧对传统中单向度的“乐感文化”,持重新评估与自觉批判的态度。其三,举凡散文这一包孕极广的体裁的各类体式,杂文、小品、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诗,王鼎钧无一不能,都有开创性的建树。
人间随喜 豆瓣
作者: 薛仁明 2012 - 7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两岸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分为六辑:“躁郁时代”、“台湾现场”、“志士修行”、“礼乐文明”、“文化兴邦”、“教育之道”。这些文章从当下社会问题谈起,落脚到回归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因目光犀利或直中心怀,遂引起热议,影响不俗;堪称时代人心的明眼洞察,中国文化的入心言说。
本书尤为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无论观察社会,针砭时弊,还是描摹世情,兼说文艺,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出发。他寄身中国传统文化二十余载,终能与之相感相亲;于是他谈传统文化,能真切,能动情,能与生命相激荡,与现实相对应。他还原出中国文化最为光明且亲和的一面,如日出山谷,气象一新;如乡音悦耳,安稳人心。他的文字以士者情怀,允诺了一个安稳的现世,喜气的人间。
台湾的文坛巨擘隐地先生曾赞誉作者文章“绝对大气”,本书同样延续了这个品质,无论对当下浮躁的时代,还是荒失的人心,皆关怀深切,对治有方,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本书附赠《对话与问答》别册,收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讨论,所谈皆是今人感同身受的现实问题。而作者游刃有余、娓娓道来的对答,不禁令人感叹:唯能解答人们的现实困惑,才见学问之真实不虚。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聯經出版公司 2013 - 4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收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研究清代學術、思想、心態方面的12篇專文和一篇附錄。本書標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說明了清代社會中政治、道德等權力無遠弗屆的影響。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觀念來自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傅柯對權力的了解很有創見,他不像過去的人只注意權力在大的、公開的場面的展示,同時也注意到權力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的作用。從《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一書中可以看到「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並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
思想史」與「生活史」的聯繫也是《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一書的主軸之一,譬如〈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這兩篇專文,就是以「人譜」、「省過會」等修身冊籍及團體為例,展示道德意識呈現的方式與轉化,以及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
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 豆瓣
作者: 中村哲 / 石田浩 博揚
本書旨在探究臺、日、韓等東亞國家近代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和過程,以長期發展的視角,把握亞洲近代經濟發展過程和特色;透過比較研究,究明上述地區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由臺、日、韓三國研究者所組成的跨國研究計畫,可說是東亞近代經濟史首次的綜合研究成果。一方面究明日本殖民政策的共通特質,以及在殖民統治下臺、韓兩地的工業化和生產力之發展;一方面一定程度闡明近代東亞社會和產業發展之異同。
全球化與兩岸統合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聯經出版公司 2003
本書與《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等書共同構成作者完整之「兩岸關係思想體系」,為前瞻性之研究,也是對兩岸政府的「國是建言」。面對全球化的來臨,本書將「兩岸統合」的觀點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論述的內容除了尋求解決兩岸爭議最有效的方案,更在提供當兩岸面對全球化之衝擊時最有利的戰略選擇;它不僅有益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更有助於兩岸在全球化時代中成功的追求安全與發展。本書分別從「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兩個面向,對未來的「台灣安全」、「台灣發展」、「中共的強權之路」、「中國大陸內部安全與穩定」與「兩岸治理」提出討論。各章均包括三個架構,一是相關的「理論探討」,並以歷史發展作為理論的補強,其目的在使全篇文章能有理論的依據及論述的框架。二是相關主題的「辯證論述」,著重在理性的演繹,以期對要討論的問題有深入且具有邏輯性的認識。三是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並提出戰略性的「方向建議」。本書兼俱學術性與政策性,其學術創見在於完整地建構兩岸關係之思想體系,提出「開放的服務型國家」、「兩岸治理」、「兩岸共同體」、「兩岸三席」等觀念與理論基礎;其政策性在於除了補充先前所主張之「整個中國」與「第三主體」的實踐性以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助兩岸於全球化的衝擊時共蒙其利。
剝復之間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生智 2012 - 7
本書探討兩岸的核心問題,包括認同、主權、治權、互信,以及和平協議等。作者從歷史脈絡、政策論述、憲法、國際法、國際關係、中華文化等多個層面進行析論,是認識兩岸核心問題必要的參考著作。本書是作者繼《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全球化與兩岸統合》、《統合方略》一系列兩岸著作後的最新力作,也是繼《兩岸政治定位探索》、《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後再一本深入探討兩岸核心問題的專著。
尽头 豆瓣
8.9 (27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唐诺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豆瓣
作者: 高希均 1996
日常生活的经济学解读,但更多地注入了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和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如作为本书题目的《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作者附识中谈到,重读十几年前所写的这篇文章,台湾社会依然弥漫着“白吃的午餐”的心理。并悲哀地说道:一个教书人的说服力委实有限。《愿天下人全是读书人》和《抖落一身俗气》则使读者更明确地感受到这一点。
阅读救自己 豆瓣
作者: 高希均 人民 2011 - 2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集财富于一身,受人嫉妒;集知识于一身,受人崇敬。
人生的起点要从。量书如命,那一刻算起。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知识分子,宴言人所不敢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