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話
超级快速阅读 豆瓣
Garantiert erfolgreich lernen: Wie Sie Ihre Lese- und Lernfähigkeit steigern
6.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译者: 郝湉 中信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是《快速阅读》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成名之作。他在临近大学毕业准备德国司法考试期间,因为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于是在参考众多学习方法类书籍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套风靡全球的学习方法。
在书中,这套方法具体表现为“学习流程的四个阶段”:拓宽视野,快速阅读;视觉阅读进阶训练;五感并用,超级记忆;把方法应用到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你也许会问,是否非得天资过人,才能学得快、学得好?我这个年纪才开始改用新的学习方法,还来得及吗?作者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学习或工作的成效绝不仅仅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禀赋或智商,年龄长幼和起点高低也完全不是问题,更不需要超人的意志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从小学中学的考试测验,到大学的论文答辩,再到高效的工作习惯的养成、在职培训,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不断地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告诉我们,只要订立好目标,制定出高效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掌握科学的读书法、记忆法、笔记法、复习法和时间管理法,学习、考试、阅读、工作、生活都将有条不紊,自然远离压力和焦虑。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66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阅读的故事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普通读者 豆瓣
作者: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刘炳善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
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好像是在听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向我们谈天——许多有关文学、人生、历史、妇女的大问题、大事情、她都举重惹轻地向我们谈出来了,话又说得机智而风趣,还带着英国人的幽默、女性的蕴藉细致,让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纸房子 豆瓣
La Casa de Papel
8.1 (29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 卡洛斯·M·多明盖兹 译者: 陈建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7
剑桥学者布鲁玛·伦农在旧书店买了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却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布鲁玛死后不久,她的同事发现了一本康拉德的《阴影线》,扉页上有布鲁玛的神秘题赠,书缘似乎还有水泥的痕迹。满心好奇的他于是踏上一趟跨越大西洋的追寻之旅,想要找出死者和这位神秘寄书人布劳尔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爱书狂布劳尔的屋里满满全都是书,从地板到天花板,从四面墙壁向外延伸,甚至占据卧室和车库,迫使他睡在阁楼里。书籍的排列则自有其严密而不可违背夫人规则,例如莎士比亚不可与马洛并列,因为两人互控对方抄袭。又如马丁·艾米斯不可与朱利安‘巴恩斯共存,还有巴尔加斯·略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友谊宣告决裂……布劳尔后来在大西洋岸边的沙丘上用珍本书给自己搭建起了一座房子,而布鲁玛的那本《阴影线》就是来自那里,这其中的关联和隐情又是什么呢?
《纸房子》是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的趣味小品,兼具文学推理和形而上学的思索成分,在向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致敬的同时,也对世间所有爱书成痴的读者露出会心一笑。
书中配有十二幅充满想像的插图,由名画家彼得·西斯精心绘制。
书籍的社会史 豆瓣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作者: 周绍明(Joseph P.McDermott) 译者: 何朝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了从宋代到清中叶中国书籍的生产、发行、阅读、流传,而重在探究书籍与士人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书籍史和书文化的一部力作。书中对印本与手抄本的兴替、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知识共同体”,以及中西书史比较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反映了近年来西方中国史学界兴起的书籍史研究热的最新成果,是读者了解西方学者以社会史、文化史方法研治中国书籍史的理论、方法、动态的一个极佳窗口。《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是一部体例严谨、取材广泛、创见迭出的学术著作,同时笔触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2011年5月15日 想读 確實,上次不記得從哪看到的數據,記載中國歷朝發行卷册數,明朝時每年好像只有14000多卷,與兩宋時相差無異,然清朝時已翻了10倍左右
書話 歷史 海外中國研究 開卷八分鐘
别想摆脱书 豆瓣
N'ESPEREZ PAS VOUS DEBARRASSER DES LIVRES
9.0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卡里埃尔 /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吴雅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让-克洛德·卡里埃尔和安贝托·艾柯作为这些探索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的饶有兴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深信我们若要对人类的奇遇有所领悟,将不仅通过人类的辉煌,也将通过人类的失败。在此,他们围绕记忆展开出色的即兴言谈,从各种难以弥补的失败、缺陷、遗忘和损失说起——所有这一切和我们的杰作一起成就了人类的记忆。他们津津乐道地揭示,书籍尽管遭到各种审查的迫害,最终还是得以穿过那张开的大网,这有时是好事,但有时却可能是坏事。书写的普遍数字化和新电子浏览器的使用给书籍带来极大挑战。书中对书籍的幸与不幸的揭示,有助于调和这些业已得到宣告的变化。本书对话在向古登堡印刷术致以微笑的敬意之余,也必然使所有读书人和爱书人心醉神迷。说不定它还将在那些拥有电子书的读者心里催生起怀旧乡愁,这不无可能。
別想擺脫書 豆瓣
N’esperez pas vous debarrasser des livres
作者: Umberto Eco / Jean-Claude Carriere 译者: 尉遲秀 皇冠 2010 - 6
讀書、品書、藏書、論書、贈書、買書、愛書、借書、賣書、焚書、禁書……
我們生命裡的重要時刻都有書的蹤影,誰說你能輕易擺脫書的?
緣起緣滅,書聚書散,這是書的命運,沒什麼好說的。但不管怎麼散,總也有一、二本是一路相隨,最後才分手道別的。這種書不多,需得智慧滿溢,耐讀耐思索才行。讀者諸君手邊若還沒有,容我提醒,你正要看的這本即是,千萬不要擺脫!──傅月庵──
本書的主題很特別,源自於艾可小時候被追問的一句話:「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想知道書裡頭有什麼,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多年來,艾可深深地思索自己和書本的關係,並發覺書的種種影響:書籍紙張單純的香氣滋養,竟然能讓人定心安神。
一個書櫃就像是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孤單沮喪時總能在它們身上得到溫暖。
而夜晚在圖書館工作的氛圍,更讓他有了《玫瑰的名字》裡圖書館謀殺案的想法……
不過,身為愛書人也是有煩惱的:電子書會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嗎?紙本書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那些被人們遺忘的書,隔了幾個世代之後還有重新出頭的機會嗎?
有了網路上天下地豐富的資料之後,還需要看書嗎?
該如何決定書櫃的秩序,把某一本書放在另一本書的旁邊?
當人死了之後,那些心愛的藏書又該何去何從呢?
為了要討論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壇大師艾可於是和影壇大師卡里耶爾有了跨界的閱讀交流,而他們兩位作為愛書人、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獨到觀點,也讓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都絕對不能錯過、穿越古今書史的精采即興演出!
生涯一蠹鱼 豆瓣
作者: 傅月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5
《生涯一蠹鱼》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阅读的历史 豆瓣
A History of Reading
作者: 史蒂文·罗杰·费希尔 译者: 李瑞林等 商务印书馆 2009 - 9
《阅读的历史》为《语言史》、 《写作史》和《阅读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上自标记最初演变为符号,下迄当代电子文本出现,笔锋所及,充分展现了阅读历史的全貌。作者首先描述了古代的诸多阅读形式,阐释了认知不同书写系统及文字的方式,继而追溯了中国、日本、美洲等地的阅读形式及其发展,考察了其阅读行为迥然各异的方方面面。
中世纪,欧洲及中东的阅读创意频生、不断演进:默读和礼拜诵读兴起,眼镜广为使用,阅读成为大众教育的核心内容。及至印刷术诞生,社会对于阅读的态度得以彻底转变。当时,书籍贸易急剧增长,读者群体空前壮大,阅读内容日新月异,单页时报、新型报纸以及公共读物相继兴起,印刷字体的不断演进对文本的易读性产生了积极影响。18、19世纪,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全社会致力于普及文化,书籍贸易再度焕发活力,公共图书馆从无到有,室内照明得以改进,阅读材料开始有了性别差异。作者还对公共广告、教会及国家的禁书目录、黑人阅读等问题给予了关注。
作者预计,随着个人电脑、手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阅读交流不久会超越口头交流。在《阅读的历史》最后一章,他考察了“视觉语言”以及有关大脑处理阅读行为的现代理论,探究了新一代读者将以何种方式塑造阅读的未来,同时指出有必要对阅读的真正内涵进行全新界定。
我读3 豆瓣
7.1 (11 个评分) 作者: 凤凰书品 编 / 梁文道 主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6
全书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 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作为《开卷八分钟》的大当家,梁文道被媒体誉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的主持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得梁文道的视角异常开阔,对于每日被各种榜单书讯狂轰滥炸、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他的声音当然值得倾听。
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黑天鹅”“寻求哲人石”“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镀金中国”“也同欢乐也同愁”“从战争中走来”等六个篇目。《我读3》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散文集、艺术赏析、佛学常识、哲学、美食指南……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访问 豆瓣 Goodreads
7.8 (22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4
梁文道最新力作,在《访问》中与十五位最具标本意义的书人相遇。
梁文道说,这十五个人,皆是他感兴趣的人。他们都有非常精彩独到的想法,能做出非同一般的事业,能开他眼界,让他想到一些他不会去想的事。这十五位人物,如一代文章大家董桥,在英美文坛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在网络上砍出一片历史天空的十年砍柴,以及近年在时评写作上处于风口浪尖的长平,最近风靡大陆的旅行作家舒国治,港台文化传媒界的大手笔詹宏志,思维特出的文化专家赵广超,等等,在梁文道精心的导引下,缕缕细述自己的社会际遇与文化情怀,种种精彩见解和个人感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访问》正是一道难得的智识、文化与思想的大餐。
独立书店,你好! 豆瓣
6.3 (12 个评分) 作者: 薛原 / 西海固 金城出版社 2011 - 8
本书全面描述中国各地人文书店(含人文书吧),即文人笔下的中国人文书店风景。由各地的作家学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多年观察来描绘和展现各地人文书店的生存状态。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书店,从书店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
普通读者Ⅰ 豆瓣
The Common Reader
8.8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4
《普通读者(1)》内容包括:帕斯顿一家和乔叟;不懂希腊文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栈房;伊丽莎白时代剧本读后感;蒙田;纽卡斯尔公爵夫人;漫淡伊夫林;笛生;无名者的生活;简·奥斯丁;现代小说;《简·爱》与《呼啸山庄》;乔治·爱略特;俄国人的角度。
非普通讀者 豆瓣
The Uncommon Reader
作者: 亞倫·班奈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8
白金漢宮,某個尋常的一天。為了出面阻止自己的狗兒對著院子狂吠亂叫,女王意外地發現提供大眾借閱書籍的巡迴圖書車。原本女王只是想趨前道歉,卻陰錯陽差地借回一本(多年來乏人問津的)小說,同時認識了(長相不夠體面、嗜好讀書的)御膳房小廝諾曼;沒想到,這個小插曲歪打正著點燃了女王對閱讀的興趣,並讓八十歲的她陷入身分認同的危機......
即位五十年來,女王總是善盡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會晤各國政要貴賓、親赴國會開門、主持各種典禮、巡幸全國親近老百姓等等,自從女王迷上閱讀,就整天只想到書本而屢屢荒廢國政,搞得周遭人困擾不已。她在問候民眾時,不再談論氣候和交通,而是問起對方最近看些什麼書;一次接待法國總統時,也因為她詢問對方對同性戀作家惹內的看法,讓場面變得無法收拾......
正當女王縱情沉緬於哈代、普魯斯特、貝克特的文字天地,左右隨從也密謀要終結她的愛書夢,讓一切回復「正常」。沒想到,女王居然宣佈她要開始寫作了......
英國知名的劇作家亞倫.班奈,在本書中極富巧思地以女王為主人翁,虛構出一段描繪人與書本、文字互動的故事,讀來詼諧、幽默、溫暖,卻又透著犀利與顛覆性,被評者譽為是本「令人神魂顛倒的童話」、當代最可親的「關於閱讀的故事」、與2007年度英美文學界最具想像力的小說。
阅读的至乐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凯里 译者: 骆守怡 译林出版社 2009 - 3
英国最具威望的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汇集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挑选了重量级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向读者推荐了二十世纪五十本最令人愉悦的书,推荐的唯一原则就是——书所带来的快乐感觉。他基本上避免了名家“名作”,而是选择了他们相对被忽视的其他佳作,辅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讨论背景之中,帮助读者“重新点燃了阅读好书的快乐”。
书读完了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金克木著 / 黄德海编选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6 - 1
金克木先生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生前约30部已出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3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一生的读书计划 豆瓣
作者: (美)费迪曼 2005 - 9
“所谓经典作品,”卡尔•范•多伦认为,“就是没有必要进行改写的作品。”
《一生的读书计划》(升级版)这部介绍经典作品的经典之作,却是上述说法的一个例外。四十年间,克里夫顿•费迪曼的《一生的读书计划》已经三次改版,这部最新的版本向读者介绍了全世界130多部经典作品,内容简明,叙述清晰,既有信息量,又具娱乐性。和以前的版本一样,本书涵盖了西方文明中所有伟大的作品,从荷马到霍桑,从柏拉图到帕斯卡,从莎士比亚到索尔仁尼琴,作品包括史诗、小说、戏剧以及哲学、心理学、政治学、诗歌、历史和传记等各种类型。
但与以前版本不同的是,《一生的读书计划》超越了传统西方的文学习惯,开始关注并收录了众多的东方作家作品,本书既包括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包含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鲁迅与托尔斯泰并肩携手,司马迁与修昔底德亦同归一卷。
所以,“最新版”的“新”,不仅指此书本身的再版,而且指其内容的重大变化——对亚洲文化的吸收、对新经典的接纳,以及对旧版中一些未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的删减。
讀者時代 豆瓣
作者: 唐諾 時報文化
唐諾去年出版《文字的故事》贏得各界近年來罕見的一致好評,囊括三大好書獎,展現其深厚的閱讀根柢,表面上隨筆式的東拉西扯,內在隱含了唐諾對閱讀此一文明肌理的熟稔,令人佩服。這些年唐諾以「專業的讀書人」自居,有別於學院教授汲汲學術流行的身姿,也不同於文學創作者求難求變的創作欲,一篇篇導讀讓內行讀者叫好,字裡行間更有滋味無窮的個人閱讀體驗,為大師如林的書海提供「見林更見樹」的細緻。
這本《讀者時代》正是專業讀者唐諾作為一名閱讀獵人所繳交的獵物清單:馬奎斯、卡爾維諾、格雷安•葛林、海明威、阿城,與福克納等12位名家,唐諾解讀這些偉大的說故事者,也解讀閱讀這件事,可說是普通讀者經典閱讀前必備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