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哲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8.4 (5 个评分) 作者: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译者: 陆元昶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其它标题: 和尚与哲学家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豆瓣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作者: (英)W.C.丹皮尔 译者: 李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本书是一本科学史的经典名著。它名为“科学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思想的发展史,同时讲述了科学与哲学及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纠葛。对于了解科学本身深层次的意义及其与哲学、宗教等学科的关系不无裨益。
叔本华美学随笔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德]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 韦启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叔本华美学随笔》从《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选取了12篇文章,这些文章独立成篇,讨论的话题有阅读、思考、写作、批评、语言学习、文体、音乐、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华以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质朴无华的文笔、言之有物诚实自然的风格,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简明法语教程(下)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孙辉 编 商务印书馆 2006 - 11 其它标题: 简明法语教程 《简明法语教程(下)(修订版)》原是为高等院校第二外语教学而编写的一套速成教材。这套教材以简明、实用、便于自修为编写原则,尽可能地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并根据读者大多掌握英语这一特点,采用了一些法语和英语的对比形式,以方便读者入门和学习。
法语词汇渐进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米盖勒 译者: 花秀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4 《法语词汇渐进(初级)(练习250题)》根据交际需要,按照不同的主题编排课文,深入浅出地介绍法语词汇、短语以及一些固定搭配的使用环境和语义特点。初级本共有28章,每章一个专题,编者用最规范的语言、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反映法国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它既是是一部学习法语词汇的教材。也是一部关于法语词汇的工具书。
法语动词变位渐进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曹德明 主编 / 陈伟 等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10 《法语动词变位渐进》是一部学习法语动词变位的教材。它介绍了动词变位的形态,以及它们在书写、发音和性数配合方面的一些要点,并附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练习;对于直陈式、条件式和虚拟式等一些内容较为复杂、使用频率又相对较高的语式,编者还在有关章节的最后安排了总复习,力求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到的动词变位知识。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法语动词变位的工具书。在书的结尾部分,有一个动词变位表和两个附录,能使学习者迅速快捷地找到一些主要的或典型的动词在各个语式、各个时态下的变位形式,以及被本书提及的所有动词所出现的页码,便于学习者查阅。《法语动词变位渐进》还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法语动词语式和时态的语法书。在每个章节的开头,编者都对上述语式和时态的主要用法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解,并且附有例句;同时,书中对一些用法或形态容易混淆的时态进行了对比,以使学习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法语的语式和时态有一个明晰、概括的了解。
自然权利与历史 豆瓣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作者: [美国] 列奥·施特劳斯 译者: 彭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7 自然权利问题乃是当代政治与社会哲学中首要的议题之一,本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从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现代自然权利理论前提下所导致的自然权利的危机。像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列奥•施特劳斯致力于一些根本的思想问题凸显出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紧张。他对于当代思想中的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于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 豆瓣 Contention and democracy in Europe 作者: (美)查尔斯·蒂利 译者: 陈周旺 / 李辉 …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7 本书是新政治经济学译丛系列。本书对民主化与纷争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前言第1章 抗争与民主第2章 政体及其抗争第3章 欧洲的非民主抗争(1650-1850年)第4章 法国第5章 不列颠群岛第6章 作为特例的瑞士第7章 1815-2000年欧洲的民主与其他政体第8章 欧洲与其他地方参考文献译后记
白衣女人 豆瓣 The Woman in White 6.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尔基·柯林斯 译者: 叶冬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白衣女人》主要内容:青年画家哈特赖特应聘去费尔利家当家庭教师,路上邂逅一个身穿白衣的女人,从谈话中得知她是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出于同情,他帮她躲过了追踪她的人。哈特赖特发现,自己的女学生劳娜很像那个白衣女人。劳娜的父亲临终前将女儿许配给了帕西瓦尔爵士,但是,爵士看中的只是她的巨额财产。他与意大利的秘密革命团体中的一个叛徒福克斯合谋,害死了知道真相的白衣女人,并把她的尸体当作劳娜下葬,又把劳娜当作白衣女人送回疯人院,劳娜于惊吓之下患上失忆症。与劳娜真心相爱的哈特赖特挺身而出,开始了营救劳娜、揭穿帕西瓦尔阴谋诡计的行动……。
平静的风暴 豆瓣 Un Orage immobile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李焰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6 年轻的贵族尼古拉喜欢上伯爵夫人弗洛拉,但弗洛拉爱上了农民出身的诗人吉达尔。当吉达尔在巴黎载誉归来时,弗洛拉不顾当时的门户之见,与吉达尔陷入了情网。然后风云诡谲,尼古拉在意外中发现吉达尔与女仆马尔特偷情。而马尔特是一个神秘女子,几乎所有人都是她的情人,都对她神魂颠倒。最后,在弗洛拉与吉尔达的婚礼上,马尔特破坏了婚礼,她告诉众人,吉尔达与自己一个月前已经成婚。最终吉尔达自杀,弗洛拉陷入疯癫。
林中路 豆瓣 Holzwege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孙周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本书几乎包含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收集了作者在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六篇重要著作。作者的“存在之真理”和“存在历史观”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文化传统的批判和当代技术世界的分析,充分显示出一位思想家应有的稳重、冷静和深度。
名士风流 II 豆瓣 Les Mandarins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波伏瓦以自己所处的写作、政治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的命运,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学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活动家……这部小说有纪实的影子,比如罗贝尔可以对应为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刘易斯可以对应为作者的美国情人、作家阿尔戈伦,小说开篇献词即点明小说是献给这位美国情人的。当时欧洲文化圈中的活跃分子也许都可从中有所比照。但是,作者还是运用小说写作技巧,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全文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亨利与波尔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罗贝尔与安娜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刘易斯与安娜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比如樊尚对战时投敌分子的暗杀行动,亨利与罗贝尔关于是否在《希望报》上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牛津西方哲学史(全四卷) 豆瓣 作者: 安东尼·肯尼 译者: 王柯平 / 袁宪军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8 本书是由英国学术院院长、牛津大学前校长安东尼·肯尼撰写的四卷本有关西方哲学史的新著。它们分别是《古代哲学》(第一卷)、《中世纪哲学》(第二卷)、《近代哲学的兴起》(第三卷)、《现代世界当中的哲学》(第四卷),内容由古代希腊哲学(柏拉图)直至上世纪中晚期的解构哲学(德里达)。
来自德国的大师 豆瓣 Ein Meister aus Deutschland 作者: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译者: 靳希平 商务印书馆 2007 - 8 《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是一部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出的好书。《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故乡的政治文化及宗教传统,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如何成为地下哲学王及与犹太姑娘,后来的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纳粹时期的拙劣表演,光复以后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豆瓣 作者: 【法】科耶夫 等 译者: 邱立波 等 华夏出版社 2008 - 9 如果回顾一下过去五十多年以来欧洲一体化事业的进程,那么人们会发现,科耶夫所勾勒的那个“拉丁帝国”看起来倒更像是今天欧盟的蓝图。“拉丁帝国”将会是一个非常前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经济上的盈余会愈来愈多地被用来为所有人提供更多的闲暇;(马克思早期所提倡的)劳动的人性化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闲暇的人性化。在这里,科耶夫头脑里面所想的乃是一种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面向所有人的闲暇,而不是福山所描绘的“最后的人”的堕落。闲暇的人性化意味着目的性与创造性的融合,而这种融合,人们可以自发地、在摆脱了游乐所特有的那种必要性的条件下,通过劳动而达到。——霍斯
日常生活的革命 豆瓣 作者: [法] 鲁尔·瓦纳格姆 译者: 张新木 戴秋霞 / 王也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境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瓦纳格姆论日常生活的一部名著。“日常生活的革命”绝对超越了词语本身,因为这一绝对免疫于同化的理由。它抓住了我们所有人(甚至是我们中最愚蠢的人)都意识到但却无能为力的生活的主要问题:一种挥之不去的空虚感,一个应该是“有”的“无”。这是瓦纳格姆的魔力所在。他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他正当地指控我们长时间地忽略了社会秩序及其所引起的疏离,他鼓动我们猛烈地反叛,快乐地自杀;首先是要集体革命,来终结所有的孤独与倦怠。瓦纳格姆不仅是一位政治革命者,他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投身于词语与行动的人。根本说来,他是他自己,对我们来说,这足以完全彻底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瓦纳格姆不需要跟随者,不需要偶像崇拜,他希望每个人真正去要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这本热情洋溢的著作中,他引用了大段大段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主将的言论。
政治与文学 豆瓣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李存捧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简介:乔治·奥威尔不仅是二十世纪最摄人心魄的对抗性作家,他的散文和评论随笔被很多人认为甚至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本书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随笔共三十二篇,通过这些观点鞭辟入里、风格明晰简练的檄文,奥威尔想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想让我们知道,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他还想让我们理解,我们到底是谁。导读: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安东尼·伯吉斯奥威尔的写作深深刺穿了知识分子的伪善。——本·瓦滕伯格与那些先意承旨、揣摩风向、首鼠两端的知识分子用貌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不同,他(奥威尔)从不谄媚权力,他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如同一扇明净的玻璃窗。透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所生活的那个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徐 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