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豆瓣
作者: 张灏 译者: 王跃 / 高力克 新星出版社 2006 - 2
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四个领袖人物——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刘师培的研究论著。我的注意力放在19世纪90年代初到1911年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发展上,并以此作为探索“转变时期”(1890—1911)思想变迁的门径。我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都在此时期以不同方式扮演了思想界的主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世界观反映了以往4缺乏研究的这一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风貌。我相信,一并分析他们四人的世界观,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野来审视他们的思想和时代。然而,这种分析要求我们离开某些现有文献中居主导地位的课题和方法。下面开始的这些讨论将助于正确地表述我的研究。
叫魂 豆瓣 豆瓣 谷歌图书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8.7 (6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上海三联书店 1999 - 1
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本书可作为学生必读参考书。
思想自由史 豆瓣
作者: (英)J.B.伯里 译者: 宋桂煌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 1
人类思想的历史,是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压制走向自由的历史。其间纵然多有黑暗时期出现,企图以思想权威的专制精神取代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的光芒势必冲溃黑暗,建立理性与自由的王国。 本书追溯了自由思想从古代希腊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作者J.B.伯里为英国研究古代世界文明与思想发展的重要学者。
基督教的起源 豆瓣
作者: [美国] 罗伯逊 译者: 宋桂煌 译 / 俞荻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 - 6
基督教的起源是不是像《圣经》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崇拜上帝?耶稣基督是否实有其人?——本书用丰富的史料,力图以正确的观点来阐明这些问题。作者从人怎样创造了神说起,详细叙述早期基督教产生的各种社会根源。他认为早期基督教是古代腐朽的奴隶社会中的一种群众运动,而耶稣虽然可能真有其人,很多关于神话传说却是后人附会的。这是一本征引丰富的学术论著,但也可当作文化知识读物来读,使我们对基督教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How We Got Here 豆瓣
作者: Andy Kessler HarperBusiness 2005 - 6
Best-selling author Andy Kessler ties up the loose ends from his provocative book, Running Money, with this history of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s that funded them. Expanding on themes first raised in his tour de force, Running Money, Andy Kessler unpacks the entire history of Silicon Valley and Wall Street,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money, gold and stock markets. These stories cut (by an unscrupulous editor) from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were intended as a primer on the ways in which new technologies develop from unprofitable curiosities to essential investments. Indeed, How We Got Here is the book Kessler wishes someone had handed him on his first day as a freshman engineering student at Cornell or on the day he started on Wall Street. This book connects the dots through history to how we got to where we are today.
面对疾病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梁其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1 其它标题: 面对疾病
关于本书
本书凝结了著者近二十年来近世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心得,侧重考察医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播、医疗制度与资源的发展、疾病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著者跳出传统的医史研究,试图发掘医疗史与近世中国社会与文化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由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不同社会阶层所获得的医疗资源也相当丰富,其中女性作为医疗者的角色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明清以来国人对各类疾病与疗法的观念也随着上述的变化而改变。近世中国医疗史所呈现的社会理性,与近代西方所呈现者并不相同,中西医的相遇与融合,激荡出色彩纷呈的社会文化意涵。这一融合的过程,至今依然在持续。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83957/note/194005236/
三国演义的世界 豆瓣
作者: [韩]金文京 译者: 邱岭 / 吴芳玲 商务印书馆 2010 - 9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历史如何成为演义,演义中暗藏多少玄机?围绕《三国演义》的故事成型、人物形象、作者身世、出版竞争,国际知名明清小说研究专家金文京先生集多年成果,以别出机杼的设问与妙答,为您解开三国的种种谜团。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豆瓣
作者: 吴晗 中华书局 1980
鲜王朝实录是朝鲜李朝王朝的历代实录,记载了由初代太祖到哲宗的25代国王、472年(1392年-1863年)间历史事实的编年体汉文记录,共1893卷。
李朝前期,实录正本存放于汉城春秋馆,副本存放于忠州、星州、全州的史库。壬辰倭乱中,除全州本之外,实录正本和其余副本全部被毁,后于宣祖三十六年依据全州本重新编修,印刷五部,分别存于春秋馆、摩尼山史库、太白山史库、妙香山史库、五台山史库。妙香山本后移藏于赤裳山,摩尼山本后移藏于鼎足山。1905年,春秋馆本移存于奎章阁。
1910年日韩合邦后,奎章阁图书由日本朝鲜总督府收集。1911年太白山本和鼎足山本也移交朝鲜总督府,赤裳山本收藏于藏书阁,五台山本被“赠送”给东京帝国大学,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被烧毁。1930年朝鲜总督府将太白山本和鼎足山本送给京都帝国大学,日本投降后移交韩国,存放于首尔大学。朝鲜战争期间,鼎足山本被朝鲜人民军缴获,移至北方,现存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太白山本则被韩国政府转移至釜山,至今仍存于韩国政府记录保存所釜山支所。
朝鲜王朝实录包括太祖、定宗、太宗直至哲宗的23部实录,以及燕山君和光海君的两部日记(体裁与实录相同)。日本朝鲜总督府曾编纂了《高宗实录》和《纯宗实录》,记载高宗和纯宗实录来记载高宗和纯宗两代所发生的事,但不为韩国及朝鲜的历史学家所承认。在大韩民国不包含这些最后二朝的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因为收录了关于李氏朝鲜时代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的庞大史料,被认为是研究朝鲜史的基本史料。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登记为世界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项目。朝鲜王朝实录中也包含不少有关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的史料,中国历史家吴晗曾经编纂《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
穿墙透壁 豆瓣
8.7 (22 个评分) 作者: 李乾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
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
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
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
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
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
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
过去每当我和梁思成先生谈到他做学问的事时,他往往只淡淡的一笑说:“这只是笨人下的笨功夫。”
今天当我看到乾朗的这部《巨匠神工》时被惊呆了,不禁想起了梁公说的“笨人下笨功夫”的话。乾朗不
仅受过深入的建筑学专业训练,近二十年来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古建筑有了亲身的领会和体验,因
而他才有可能将中国古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读物,乾朗每调查
一处古建筑时都是用全身心去体察的,书中的数十幅图画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让读者用眼睛走
进古建筑,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最可贵的是,它不仅供业内人士用,更是面向广大的社会人
士、所有非建筑业的朋友们。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作者
人生况味 豆瓣
作者: 冯克力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 - 7
《人生况味》是本老照片集合册。书中的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地下 豆瓣 Goodreads
9.0 (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伊凡·克里玛 译者: 景凯旋 编译 花城出版社 2010 - 5
在二十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波兰、捷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作家、学者们,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采取了一种“萨米亚特”的写作方式,即地下出版物的形式。
人对自由的追求是无法压制的。正如英国音乐家梅纽因所说,二十世纪“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在这些散文随笔中,东欧作家和学者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这些文字既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文明 豆瓣 Goodreads
Civilization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尼尔·弗格森 译者: 曾贤明 / 唐颖华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
1990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0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开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阅读本书,必能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同时从大历史的视角,理解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储安平 豆瓣
作者: 谢泳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 1
储安平是续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他于抗战胜利后创办的政论周刊《观察》,曾在当时名噪四方。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因提出“党天下”被打成右派,“文革”又被批斗,终于含冤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本书对储安平坎坷的一生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与评论,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储安平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真实地反映了储安平思想的历程。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豆瓣
NEW DEAL OR RAW DEAL?: HOW FDR’S ECONOMIC LEGACY HAS DAMAGED AMERICA
作者: (美)小福尔索姆 译者: 李存捧 华夏出版社 2010 - 1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观点犀利、新颖。它用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改善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却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而这才是当时的美国所迫切需要的。福尔索姆对罗斯福总统及其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持批判态度。
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
观念史研究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译者: 有2016年1月5印本 法律出版社 2009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通过中西现代观念差异的比较研究,总结出不同于史学界公认的另一种划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思想史分期方案。此外,通过数据库的应用,突破了过往思想史研究以代表人物或著作为分析依据的局限,开启以例句为中心的观念史研究新方法,使研究结果变为可以验证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前辈王尔敏先生称这一研究方法是“当今哲学界的统计学派”。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根据讨论的十大基本观念,整理出十余万字近一百个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意义演变词表。可以说,《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既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政治哲学的重要研究著述,也是十分有用的参考工具书。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金觀濤 / 劉青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9
金觀濤、劉青峰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出版《興盛與危機》(1984)、《開放中的變遷》(1993)等著作。作為該系列的第三本著作,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 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化外來文化具有的共同模式;並進而揭示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思想和共產革命起源。本書結構嚴謹,立足於中西比較,提出不少有創見的觀點,對中國歷史、思想史的研究者和學生,是一本具有啟發性 的重要參考書。
最后的武士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莱维纳 译者: 廖奕 2010 - 7
《最后的武士》主要内容简介:1877年9月24日清晨,政府军对叛乱军的残部发动了最后的进攻。数小时后,西乡隆盛的军队被彻底击溃。西南战争——在它之前300多年间,日本国内最为血腥的冲突——就此结束。然而,政府军的胜利却似一场空谈——他们找到了西乡的身体,却不知其头颅的去 向。没有两乡的首级,政府军的胜利就不是完整的胜利。为何西乡隆盛的首级如此重要?
西乡隆盛,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最后的武士》回顾西乡隆盛光荣而悲怆的一生。他自幼受武士训练,由下级官吏逐步成为开明派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他曾两次被流放,被召回藩后,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因他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战争中的功勋,在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被封为大将军。由于与大久保利通等政见有分歧遭到排挤,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私学校,后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发动西南战争,兵败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