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不朽的林泉 豆瓣
Garden Paintings in Old China
7.0 (6 个评分) 作者: 高居翰 / 黄晓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黄晓、刘珊珊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人的“远程合作”造就了本书。
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在,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三位作者一起首次对中国绘画作为视学记录和美学再创造的功能做了探讨,该功能在书中的落实点——便是中国园林。
论中国 豆瓣
On China 所属 作品: 论中国
8.5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亨利·基辛格 译者: 胡利平 / 林华 中信出版社 2012 - 10
基辛格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中国古代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古代史
作者: 夏曾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11
20世纪初,夏曾佑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在夏曾佑之前,国内已经有人用新观点、新体裁写出了新式的中国通史。但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影响更大,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旨在系统地展示上个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
审查历史 豆瓣
Censoring History: Citizenship and Memory in Japa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所属 作品: 审查历史
作者: [美] 劳拉·赫茵 / [美] 马克·塞尔登 译者: 聂露 / 尹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 6
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但如果历史被曲解、阉割、遗忘,则意味着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扭曲和中断,一个失忆或记忆错乱的民族不可能具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历史教科书具有官方性、权威性、正式性、普及性的特征,它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深深地嵌入青少年一代的精神世界,因而它是格外重要的“记忆的场所”(sites of memory),是一个民族的“体制化的记忆”(institutionalized memory)。而这种记忆又在很大程度上形塑着新一代公民的认同:我是谁?我与国家或民族(国族)是怎样的关系?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如何想、如何做?如何看待与外国(族)的关系?
在国内,人们很少将历史教育与公民教育联系起来。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教育主要是意识形态的灌输,是对某种历史观的确证和展开。当这种意识形态逐渐淡化后,历史教育几乎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在西方国家和日本,中学的历史课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历史教科书如何写,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视野和价值观的、充分知情的公民。这就是本书所要揭示的内容:它不是简单地讨论历史教科书的技术问题、纯知识性问题和审查制度问题,它将历史教科书及其承载的民族历史记忆上升到公民身份、公民认同的高度来考察: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因而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记忆?或反过来说,某种历史记忆会塑造什么样的公民?本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历史教育,包括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其对于民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的历史 豆瓣
A History of Histories 所属 作品: 历史的历史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布罗 译者: 黄煜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7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
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
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金枝(上下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金枝
8.6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J·G·弗雷泽 译者: 徐育新 / 汪培基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9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琉球之谜 豆瓣
作者: 纪连海 2011 - 10
《琉球之谜》内容简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琉球曾经是个独立的王国,曾有着“万国津梁”的辉煌的历史。琉球到底指的是哪里?与钓鱼岛和台湾有什么关系?刻着汉字的“万国津梁钟”为何在日本冲绳博物馆?中美日三国在这片古老的琉球土地上又演绎过怎样的爱恨情仇?
从历史的角度,正本溯源话琉球,以客观的视角和真实的细节为您揭开琉球古国那段传奇的历史,讲述琉球古国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前世今生。
启明之星 豆瓣
作者: 叶曙明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 - 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梁启超”。也许他有着谦谦儒者的雍容,也许他有着革命者的激情,也许他像阴谋家一样充满机心,也许他只是一个向着阳光奔跑的顽童。所以赞他的人,把他捧到九天之上,玉皇大帝给他敬酒;骂他的人,把他贬到十八层地狱,让阎王爷派他去挖煤。但梁启超(1873-1929)从不受外界臧否的影响,说他善变也罢,说他反动也罢,称他“梁师”也行,叫他“梁狗”也随便,该保皇时就保皇,该共和时就共和,可合作时仇敌也合作,不可合作时尊师也分手。当风独立,我做我事。他留下了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让后人要花上比他一生长百倍的时间,去慢慢消化。
五代と宋の興亡 豆瓣
作者: 周藤吉之 / 中嶋敏 講談社 2004 - 10
唐末五代の動乱を制した北宋の皇帝権力は、科挙に合格した文人官僚が支えた。しかし北方の遼や西夏、金への防備は財政を悪化させ、大地主、大商人と結託した官僚の悪政も新法・旧法の闘争を招き北宋は滅亡。杭州を都とした南宋は、金と和約後開発が進み、都市は空前の繁栄を示す。朱子学や印刷術など文化/科学の発展も目覚しい宋代三百余年の興亡。
武经七书(全二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武经七书(全二册)
作者: 骈宇骞 / 李解民 中华书局 2007 - 7
宋代是我国古代军事实力较弱的时代,但是也是较为重视兵书的时代。宋仁宗时设立武学,也就是军事学校。他曾命令曾公亮采集古代兵法及当代计谋方略,编成《武经总要》一书,供武职官员阅读。到神宗时,武学作为一种固定的制度确立下来。为适应当时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元丰三年(1080年),神宗命令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挑选、汇编兵书。他们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共25卷,作为武学经典,并把它们定为武学必读的教科书,这就是著名的《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基本包括了北宋以前的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它阐述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凝聚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战争的认识的精华。不论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在战争实践中,它都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高宗时还曾指定《武经七书》为选拔将领考试的内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军官子孙,讲读武书”,为军事斗争和教学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经七书》发给有关官员和高级将领及其子孙学习。17世纪以来,在日本出现了多种重刊本、译注本,而《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在欧、亚、美流传更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豆瓣
作者: 顾维钧 译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华书局 1983 - 5
顾维钧从袁世凯时期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在政界外交界任要职,曾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后又长期出使法、英、美等国。他的这部回忆录是巨变频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历史特别是国际关系领域许多重大情节的权威记录,内容十分细致。而且,因为顾氏在其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非党人士的职业外交家身份,使得他的描述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认真读读这套书,对于我们真实而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避免片面和偏狭的历史观点,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卷 童年及求学时代(1888-1912)
出生及家庭
私塾及娱乐
顽皮
风波
英华书院
圣约翰书院
向往变革
首途留美
库克学院
何去何从
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
教授和校长
拉丁文和地质学
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
省亲抵沪
婚姻问题
结婚和离婚
唐绍仪使美
留学生的政治见解
学士、硕士和博士
辛亥革命
结业回国
第二卷 担任外交官的头十年(1912-1922)
前言 返国后的最初印象,1912年春
一 民国初年的北京
二 首次出使华盛顿,1915-1919
三 巴黎和会
四 首次出使伦敦及华府会议
第三卷 回国任职(1922-1932)
一 北京的政治生活,1922-1924
二 政治、内战及财政
三 在我外交总长任内(1922-1928)
四 回顾北京政府
五 满洲危机
文明论概略 豆瓣
所属 作品: 文明论概略
9.5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福泽谕吉 译者: 北京编译社 商务印书馆 1998 - 3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Crowds and Power 豆瓣
所属 作品: 群众与权力
作者: Elias Canetti 译者: Carol Stewart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84 - 4
"Crowds and Power" is a revolutionary work in which Elias Canetti finds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human history and psychology. Breathtaking in its range and erudition, it explores Shiite festivals and the English Civil war, the finger exercises of monkeys and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in Weimar Germany. In this study of the interplay of crowds, Canetti offer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and startling portrait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豆瓣
所属 作品: 新自由主义简史
8.5 (11 个评分) 作者: David Ha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5 - 9
Neoliberalism--the doctrine that market exchange is an ethic in itself, capable of acting as a guide for all human action--has become dominant in both thought and practice throughout much of the world since 1970 or so. Writing for a wide audience, David Harvey, author of The New Imperialism
an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here tells the political-economic story of where neoliberalization came from and how it proliferated on the world stage. Through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this history, he constructs a framework, not only for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angers that now
surround us, but also for 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the more socially just alternatives being advocated by many oppositional movements.
建筑保护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建筑保护史
作者: 尤卡•尤基莱托(Jukka Jukilehto) 中华书局 2011 - 9
尤卡·尤基莱托所著的《建筑保护史》是当之无愧的关于建筑保护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作者尤卡·尤基莱托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很早就投身建筑规划和保护行业,因通晓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芬兰语等,故而在建筑保护领域具有难 以比拟的优势。《建筑保护史》是他二十多年的经验与思索的总结,对世界主要是西方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全面介绍,并指出这种发展如何影响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书中包含大量的保护案例和系统丰富的史料,这些资料即便是专业人士都很难积累获得,遑论一般读者,因此可作为所有希望更好地了解建筑历史的人士的必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