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The Enlightened Economy 豆瓣
所属 作品: 启蒙经济
作者: Joel Moky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2
This book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conomy during the years between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and the Crystal Palace Exhibition. Joel Mokyr shows that we cannot underst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out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llectual sea changes of Britain’s Age of Enlightenment. In a vigorous discussion, Mokyr goes beyond the standard explanations that creditgeographical factors, the role of markets, politics, and society to show that the beginnings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in Britain depended a great deal on what key players knew and believed, and how those beliefs affected their economic behavior. He argues that Britain led the rest of Europe in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cause it was there that the optimal intersection of idea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existed to mak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chievable. His wide-ranging evidence covers sectors of the British economy often neglected, such as the service industries.
梁谿漫志 豆瓣
所属 作品: 梁谿漫志
作者: (宋)费衮撰 / 金圆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 9
宋費袞撰。袞字補之,無錫人。卷端有開禧二年國史實錄院牒,稱為國子免解費進士。禮部韻略條例中有開禧元年國子監發解進士費袞論韻略經弦二字劄子一篇,經禮部看詳,當即其人。其始末則不可詳矣。其書《宋志》作一卷,今本實作十卷,與《牒文》卷數相符。末有嘉泰元年施濟跋,亦作十卷,則《宋志》由傳寫誤也。《牒文》稱編修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正史,取是書以備參考。然是書惟首二卷及第三卷首入閣一條,言朝廷典故。自元祐黨人一條以下,則多說雜事。而卷末王鞏一條,及第四卷,則全述蘇軾事。五卷以下多考證史傳,品定詩文。末卷乃頗涉神怪。蓋雜家者流,不盡為史事作也。惟其持論具有根柢,舊典遺文往往而在。如不試而授知制誥始梁周翰,不始楊億,則糾歐陽修歸田錄之訛。薛映、梁鼎與楊億同命,不與梁周翰同命,則糾葉夢得《避暑錄話》之失。蘇軾《烏臺詩案》在元豐二年,上距熙寧變法僅十年,無二三十年之久,則糾王鞏《甲申雜記》之謬。朱勝非起復制乃綦崇禮貼麻,非陳與義自貼,謝顯道崇寧元年入黨籍、崇寧四年未入黨碑,則糾謝汲《四六談塵》之失。歐陽修為程文簡作碑誌,隱其進武氏七廟圖事,實未受帛五千端,則糾邵博《聞見後錄》之誣。皆考據鑿鑿,不同他小說之剽襲。當時以不第舉子之作,至錄之以入史館,其亦有由矣。他如蘇舜欽與歐陽修辨謗書為本集所不收,陳《東茶錄》跋為今本所未載,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劄子,獵鬼章告裕陵文,具錄其塗註增刪之槁,尤論蘇文者所未及,皆足以廣異聞。至於和凝、范質衣缽相傳,本第十三名而訛為第五。漢太上皇名煓,本見《後漢書註》,而誤以為《後漢書》。小小疵累,亦時有之。然其可采者最多,不以一二小節掩也。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华霞虹 / 乔争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 1
邬达克,从一名逃亡的战俘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建筑明星,国际饭店、大光明大戏院、慕尔堂、吴同文住宅等经典作品的设计师,今日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共同的“洋爸爸”。
这本《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是27个邬达克建筑旅行指南,里面有:100张邬达克建筑照片、草图和平面图,53个邬达克建筑名录等内容。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由华霞虹和乔争月等其他学者合著。
字体故事 豆瓣
Just My Type 所属 作品: 字体故事
8.0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蒙·加菲尔德 译者: 吴涛 / 刘庆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1
突然之间,人们就对字体着了迷。
从无处不在的 Helvetica,到爱恨交织的 Comic Sans;
从与世长存的 Baskerville,到昙花一现的 2010 Headline;
从披头士字母 T,到莉莉·艾伦的字母 L;
从 IBM 的打字「高尔夫球」,到孩子们 的「约翰牛印字套装」;
从古登堡的第一款字体 Texura,到乔布斯的第一台 Macintosh。
这些故事传奇,《字体故事》都将为您一一呈现。
这几乎是第一次,我们将西文字体的故事完整地引入到中文世界。在书中,我们努力将这些西文字体的美丽之处呈现给您。同时,我们对中文字体排印的努力也未曾松懈,书中的排印也有些许与众不同之处。
本书所使用字体均由「方正字库」正式授权。
TIB(Type is Beautiful)对本书的制作也给予了帮助与支持。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 豆瓣
作者: 包弼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3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修订版)》在1990年初版和1996年第二版的基础上增补了条目200多条,收录了与有宋一代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相关的包括中、日、韩、英、法、德等6国文字的参考资料,共分为综合性工具书、思想、宗教、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芸术、史籍、地理、宋代版本、石刻文献、拓本、宋代研究会等11个主题,先按主题、再按参考书种类编排,主题之下,条目按用途范围与出版时间排列;每条目首列条目名称,其后分列:责任者、发表(出版)单位或部门、发表(出版)时间或起止时间等。附《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内有关宋代内容资料标题》。
怀柔远人 豆瓣 Goodreads
Cher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 所属 作品: 怀柔远人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何伟亚 译者: 邓常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 10
《怀柔远人》的主题是清代礼宾与1793年马嘎尔尼英国使团,书中分别考察了清朝与英国对遣使事件的叙述,以便强调双方不同的实际操作模式与观念框架。在批判性地评介了其他有关清代外交关系的观点之后,第2章提供了一个对清帝国及其统治状况的全景式的考察,第5章也谈到这个问题,并特别关注宾礼。第3章讨论18世纪大英帝国国内文化背景,展示在知识贵族中普遍流行的“外交、贸易及对中国的了解”。第4章重新检讨马嘎尔尼勋爵对觐见过程前前后后的叙述。第6章和第7章透过清朝的礼仪和统治观念来审视清朝有关这次觐见的记载。第8章把双方的叙述列在一起,合而观之。第9章,在对这次清英相遇做出一些总结之后,回顾了中西关系史中对马嘎尔尼使团的研讨。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豆瓣
所属 作品: 怀柔远人
作者: James L. Hevia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1995 - 6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wo expansive Eurasian empires met formally for the first time--the Manchu or Qing dynasty of China and the maritime empire of Great Britain. The occasion was the mission of Lord Macartney, sent by the British crown and sponsored by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o the court of the Qianlong emperor.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looks at the initi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se two empire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formed by the insights of contemporary postcolonial criticism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history of this encounter, like that of most colonial and imperial encounter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old from the Europeans' point of view. In this book, James L. Hevia consults Chinese sources--many previously untranslated--for a broader sense of what Qing court officials understood; and considers these documents in light of a sophisticated anthr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Qing ritual processes and expectations. He also reexamines the more familiar British accounts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critiques of orientalism and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rgeois subject. Hevia's reading of these sources reveals the logics of two discrete imperial formations, not so much impaired by th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that have historically been attributed to their meeting, but animated by differing ideas about constructing relations of sovereignty and power. His examin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language scholarly treatments of this event, bo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sheds new light on the place of the Macartney mission in the dynamics of colonial and imperial encounters.
公共哲学第1卷 豆瓣
作者: (日)佐佐木毅 / (韩)金泰昌 译者: 刘文柱 人民出版社 2009 - 6
1.《公与私的思想史(第1卷)》源自“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的主题——“从比较思想史的脉络看到的公私问题”(1998年4月25日-27日,丽嘉皇家大饭店.京都)。2.作为专题收录了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次新文明文化研究会——“印度古典在21世纪的意义”(2001年3月24日-25日)上的奈良毅的“印度思想史中的公与私”论题。3.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与会者名单参见卷末。4.论题及议论已经本人校阅。论题在主要内容不变的原则下,有的部分重新改写。议论的内容有所删减。
華盛頓的假牙 豆瓣
George Washington’s False Teeth: An Unconventional Guide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所属 作品: 华盛顿的假牙
作者: 羅伯.丹屯(Robert Darnton) 译者: 楊孝敏 博雅書屋 2011 - 9
華盛頓在一七八九年就職美國首任總統時,整個口腔只剩一顆牙齒!
《貓大屠殺》的作者羅伯.丹屯,從華盛頓的牙病史深入考察再延伸,檢視其後種種更寬廣的十八世紀奇異景緻。
喬治.華盛頓於一七八九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時,口中僅剩一顆牙。他收集了種種材質的假牙,包括象牙、海象長牙、河馬長牙到一位同胞的牙齒。與他同時代的人對齒齦疼痛的憂慮,大概超過了對一七八七年新憲法的憂慮。
造訪十八世紀,你一定會頭暈目眩地,因為它沒完沒了地令人驚奇,不可抗拒地使人奇怪。薩德侯爵在一次交通阻塞中,狂怒下用劍刺穿一匹馬的肚子;德翁騎士宣稱他是一個女人,穿著女裝發起決鬥比賽;拉法葉侯爵和美國印第安人同穿土著服飾一起裝修巴黎的住宅;瑪麗-安東尼皇后在凡爾賽宮花園中化裝成擠奶女工。十八世紀總在服飾上偽裝並變裝。這個世紀也充滿公民教訓,頒佈許多宣言: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出版許多專著:《法律精神》、《民約論》。
以這樣特殊的角度切入和洞察,丹屯向我們展現出啟蒙時期也同樣有它的假牙。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膨脹的時代,有膨脹的貨幣、指數、推薦信、名望和思想。廣泛的吹噓影響了我們對近代的政治文化運動,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理解,因為它也已誇大膨脹,乃至於連起初的創始者都無法辨認它。
本書是為普通讀者而寫的十八世紀指南,從一些最引人好奇的異常角落,關注啟蒙運動的成因。旨在為諸如這樣的當代問題提供歷史的觀點:採用歐元挑戰了歐洲既有的認同概念嗎?網際網路構築起一個新的資訊社會了嗎?糾纏在名人的私生活裡,能使政治文化中的錯誤路線曝光嗎?通過這些以十八世紀為背景的闡釋,除了可用新眼光來看待上述問題,與此同時,又可享受對十八世紀有創見的觀點之樂趣。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 豆瓣
作者: 包伟民 / 郑嘉励 编 2012 - 10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现存共十五个卷子,包括三个部分:“录白告身”两卷、“录白敕黄”一卷、“录白印纸”十二卷。 “告身”是阶官的任命状,“敕黄”是差遣的任命敕牒,“印纸”则相当于考核表格,而“录白”是指抄录这些官方文书的副本。
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以承务郎任监临安府粮料院起,至淳祐十二年(1252)以朝散大夫知信州,三十年间的仕宦履历。尤其是“录白印纸”部分记录了徐谓礼自任京官后历任的考课内容,包括各类保状、荐状、任满交割批书、任内功过记录等,反映了一个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的历官过程。
徐谓礼文书是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对研究宋代官制、葬制、纸张制造等意义重大。
大海战 豆瓣
The Great Sea War: The Story Of Naval Action In World War II 所属 作品: 大海战
作者: C.W.尼米兹 / E.B.波特 海洋出版社 1987 - 10
《大海战》一书是由美国海军五星上将C·W·尼米兹和美国历史学家E·B·波特教授合著的。尼米兹是美国海军的一位名将,于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接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翌年4月,兼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战后,出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1947年退出现役后,除担任海军部长特别助理等公务外,还与波特教授合作,从事海战史的撰写工作。波特任教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是一位海军史教授,在美国的海军史学界颇负盛名。
《大海战》记述了美、英等同盟国与德、意、日轴心国在海上斗争的历程,阐述了交战双方的作战思想与军事理论。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并采访了许多当年参战的高级将领。作者在本书中不仅记述了各次重大海战和登陆突击作战的背景、双方作战企图、兵力编成与部署,以及作战的经过和结果;而且还阐述了装备、训练、地理和天候等对作战的影响,以及情报、通讯和后勤补给与作战成败的密切关系。在介绍每一个重大战役和战斗行动时,作者始终注意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引出应有的经验教训。因此,本书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特别是海上作战和登陆作战,很有参考价值。
《大海战》原版书于1960年在美国出版,全书共十五章。原书名为《伟大的海战》,我们现根据其内容译名为《大海战》。日本人曾将其中的太平洋海战部分译成日文,并于1962年出版,称为《尼米兹太平洋海战史》。在这里,我们将原版书中的大西洋与地中海海战部分译出,作为《大海战》的前部分。《大海战》的太平洋海战则按日译本译出,并根据英文本,参考俄译本进行校对,作为《大海战》的后部分。
大西洋与地中海海战部分全面而又重点地记述了二次大战中美、英等同盟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同德、意展开的激烈争夺战,共分六章(第一章至第六章)。这部分以德国进攻波兰和海战爆发起始,以德国投降收笔。
太平洋海战部分则简洁而有重点地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太平洋上战胜日本的全过程,共分九章(第七章至第十五章)。
第七、八章,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太平洋战争,掌握战略主动权的。作者叙述了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还叙述了日军在其他一些地区发动的进攻。其中以进攻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规模为最大。接着,日军又占领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等地)。至1942年5月,已将战线推进到北起千岛群岛,中经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帝汶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西至安达曼群岛和缅甸一线。日本轻取了上述一系列胜利之后,并未就此罢休,依然决意继续向东和向南扩张,企图进一步夺取上述占领区外围的某些战略要地。然而事与愿违。1942年5月为夺取新几内亚东南部的莫尔兹比港而引起珊瑚海海战,同年6月又为从中太平洋东进而发生中途岛海战,使日军的进攻连续受挫。
第九、十章,阐述了盟军是如何实施有限反攻,日军是怎样丧失战略主动权的。1942年8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美日两军为夺取该岛而展开历时6个月的争夺战;1943年2月9日,美军完全占领该岛。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使日、美双方攻守易势。美国的南太平洋部队便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为前进基地,沿所罗门群岛北上,先后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中部和北部各岛。与此同时,美国的西南太平洋部队,由巴布亚半岛(新几内亚岛)沿新不列颠岛东进。这两路大军,对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腊包尔形成合围之势,使日军完全陷入被动地位,不得不把战线大大收缩。
第十一、十二、十三及十五章,阐述了盟军是怎样大举进攻,日军是如何节节败退直到投降的。作者在这几章中逐次地叙述了自1943年秋美军开始横渡中太平洋直到日本签定投降书期间的各次主要作战,如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硫黄岛和冲绳岛等。接着,又记叙了盟军自1945年春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以及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终于使日本宣告投降的情况。
第十四章,着重阐述了美国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基本活动和所起的作用。
怒目少年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怒目少年
作者: 王鼎钧 爾雅出版社 2005 - 2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怒目少年》記述由1933年他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是王鼎鈞對中國社會所做的見證。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出來。《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代的顯影。
九章算术 豆瓣
所属 作品: 九章算术
作者: 曾海龙 译者: 曾海龙 重庆大学 2006 - 10
《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问题集,全书分为方田(面积、分数计算)、粟米(比例) 、衰分(配分比例)、少广(开平方、立方)、商功(体积计算)、均输(复杂的配分比例)、盈不足(盈亏)、方程(线性方程组)、勾股(勾股计算及测量)等九章,共246问2O2术,故称“九章算术”。其内容涉及算术、代数、几何等诸多领域,并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数学观和生活观。
全书章与章之间、同章“术”与“术”之间、同“术”所驭算题之间按照由浅入深、由简而繁的顺序编排。
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 豆瓣
所属 作品: 优入圣域
作者: 黃進興 允晨文化 1994 - 7
研究孔廟的困難之處,首先必得處理龐雜的史料,居間真偽難辨,而古人著述雖多,但稱得上學術研究卻極為罕見。
就宗教現象的本身而言,孔廟研究自有其理論的迫切性,它的祭祀歷史綿延長達兩千多年,唐代以下更遍佈全中國;它累積了最豐富的材料,就縱深或橫面的向度均足以作極為完整的分析。這點是民間宗教難以望其項背的。因此在這個認識之下,作者為孔廟研究做了一點基礎性的工作,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省卻爬梳資料之苦,而所有涉及解釋性的問題當然都得留待時間的考驗。
《優入聖域》收集了作者近十年的論文。最具意義的是,作者對歷史上孔廟祭祀制度的研究。在傳統社會裡,孔廟恰是文化力量與政治力量最耀眼的交集,而作為世界性的歷史宗教,孔廟祭祀亦引人入勝。
印度佛教思想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印度佛教思想史
作者: 释印顺 中华书局 2010 - 6
《印度佛教思想史》内容简介: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History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之源
作者: John H. Arno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 6
There are many stories we can tell about the past, and we are not, perhaps, as free as we might imagine in our choice of which stories to tell, or where those stories end. John Arnold'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is a stimulating essay about how we study and understand history. The book begins by inviting us to think about various questions provoked by our investigation of history, and explores the ways these questions have been answered in the past. Concepts such as caus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periodization, are introduced by means of concrete examples of how historians work, giving the reader a sense of 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ing not only the past, but also ourselves.
德国青年运动 豆瓣
Die deutsche Jugendbewegung
作者: 曹卫东 主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候鸟们
谁赠于你们
在陆上,在海上
自如驾驭翅膀的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年崇拜”席卷整个欧洲,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后裔们,发起了一场回击现代社会的青年群体运动——“候鸟运动”。自譬为候鸟的青年,漫游在德意志的广袤大地,他们寻找着未经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以行动追求对德意志民族生活方式的重构。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世界,候鸟们正在寻求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有机共同体。
德国青年运动于1900年代以候鸟运动的形式在德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运动。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后发性质,德意志青年运动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继承德意志知识人的漫游传统,德国青年运动以漫游山川的“候鸟运动”而兴起,从柏林旁边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时间就发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组织的普遍运动;在精神上,当其他国家的青年热切地奔向现代性的地平线地,德国青年却返身走向前现代的自然和农业社会。运动中的青年们希望通过漫游,寻找尚未受到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中重构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出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共同体。
这场运动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其一,从最初的候鸟运动,到后来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抵抗运动,德国青年运动与纳粹关系复杂;其二,许多著名的德国现代思想家都参与到德国青年运动之中,包括本雅明、容格尔、冯特、瑙曼,等等。这些思想家对德国现代思想影响至深,可称为现代德意志文化的形塑者。
德国青年运动不仅是时代现象,也不仅是人性现象,它是一种“原德意志现象”,这场运动构成了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的开端。
《德国学术》以德国现代思想史为脉络,延展思路,格局包容,细挖穷考,触类广泛,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思想史视野,深入到德国思想的内里和细部,为国内广大的德国思想研究者提供详实的思想资料和新鲜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