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Lords of Finance 豆瓣
所属 作品: 金融之王
作者: Liaquat Ahamed Penguin Press HC, The 2009 - 1
As the global economy is racked by its worst crisis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re is a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e world economic collapse of the late 1920s. Drawing on his best-selling book, 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 noted author Liaquat Ahamed discusses the insights we can gain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 about the forces that cause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breaks down in the 1920s and the current meltdown and the actions economic officials need to take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downward spiral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avoid a repeat of that cataclysm.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ggplant.place 豆瓣
所属 作品: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9.1 (5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2003 - 5
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问世以来,广大读者迫切要求出版马列著作的单行本。这反映了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烈愿望和对马列著作的不同需要。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马列著作的系列书,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正文之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我们期望这套文库的出版能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宋史职官志补正(增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宋史职官志补正(增订本)
作者: 龚延明 中华书局 2009 - 8
此书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之一种。
全书共分为十二部分,对《宋史》卷161至卷172的《职官志》做了极周全详备,也极精审谛当的补正。对《宋史职官志》的遍体鳞伤,细致周详地进行核查、比证,每一条各都有理有据,说理精当,证据确凿,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研究宋代职官制度的案头必备参考书。此次的增订本,作者增订了七十余条新研究成果。
宋代政治结构研究 豆瓣
宋代政治構造研究 所属 作品: 宋代政治结构研究
作者: (日) 平田茂树 译者: 林松涛 / 朱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本书试图阐释宋代专制体制产生的过程和背景。作者从宏观和微观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宋代的士大夫是以科举为基础而产生出来的儒士,他们把“经世济民”作为政治信念,实则是想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其“升官发财”的梦想,为了在官场能出人头地,他们利用同乡、同宗、同学、同行等各种“关系”构筑起关系网,并利用各种关系策动政治斗争,树立党争派别,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加剧了中国“君主独裁政治”的形成。全书论点清晰,资料翔实,文风绵密,醒人深思。论文由林松涛、朱刚等文化学人担当翻译。
战争与国家形成 豆瓣
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所属 作品: 战争与国家形成
作者: [美]许田波 译者: 徐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9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光焰不熄 豆瓣
所属 作品: 光焰不熄
9.6 (9 个评分) 作者: 周质平 九州出版社 2012 - 7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20世纪上半叶,胡适与鲁迅、冯友兰、林语堂、吴稚晖、赵元任、梁漱溟、钱玄同等学人,在学术路径的取舍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为新文化运动开拓了广阔的学术领域。胡适作为当时“暴得大名”的学者,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与鲁迅、冯友兰、梁漱溟等人究竟有哪些异同,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但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周质平先生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多年来致力于胡适思想的研究及胡适著述的整理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胡适的权威学者。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现代中国背景下的胡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总结。
宋代开封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宋代开封研究
作者: (日)久保田和男 译者: 郭万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人们心目中的古代开封,一般都来自《东京繁华录》和《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景况;而较真实记录开封的《东京记》和《汴都志》,现均已亡佚。本书搜集大量史料,作者历经实地考察二十年,详尽地论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构造和城市社会的演变,当时的城市景观、军营变迁与人口变化,治安制度与居民生活,皇宫的修筑和皇帝的行幸等等。论文观点平实中允,叙述细致绵密,内容翔实可信。可资宋史研究者,以及社会学研究者和城市规划建设者等参考。文史爱好者和广大社会读者,可以从此书获知:《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并不是当时开封的全貌和真实景况。
戊戌变法史事考 豆瓣
所属 作品: 戊戌变法史事考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
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皇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旧说的认知、补证与修正,新说的展开、论证与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是关于戊戌变法最新的权威研究。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 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
从甲午到戊戌 豆瓣
所属 作品: 从甲午到戊戌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研究戊戌变法,康有为的自传《我史》是一本必读的书。 康有为的《我史》生前并没有发表,上世纪50年代更名《康南海自编年谱》出版,作为第一手材料的引用率极高;但自上世纪70年代被指出多处说谎。结果造成了当今学术界自困的境地:知情者不敢用,不知情者还在随便乱用。本书即为作者对《我史》所作的深度整理与研究;最终目的,是厘定史实与谎言,让读者对这部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文献,可以放心使用。
1898年中国故事 豆瓣
所属 作品: 1898年中国故事
作者: 马勇 著 中华书局 2008 - 10
1898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感念的一年,在那年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细说的故事,中国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变革不仅将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时代,而且也使西方国家欢呼雀跃。然而仅仅一夜之间,中国的政治发展突然转向,慈禧太后举手之劳就成功地阻止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开启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政治发展似乎又回到老路上去了。这一年的故事一直引起百年来史学家的重视,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体上是遵循康有为、梁启超一系的“话语强势”进行解释。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架构戊戌维新与戊戌政变的叙事模式,以“同情的了解”评析那一年中的风云人物、是是非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著者多年来提倡的“善待先人”的学术理念,为一切关心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读者提供历史学的思想资源,再现1898年那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历史场景。
戊戌变法史研究 豆瓣
作者: 黄彰健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3
康、梁曲意隐讳的真历史,与其有意捏造的假历史,对当时及后世均已发生影响。本书则意在揭发被忽略的真历史。
在清末那个时代,康从事政治活动,是不可避免地要玩弄权术的。现在是实行民主政治,权术的玩弄应越少越好。诚实的政治家将得到历史家的欣赏。
康将他的托古改制哲学运用于现实政治,遂改窜日本历史以配合他的变法主张。他所写的《日本变政记》及《日本变政考》,在戊戌年即不敢刊行,即足资吾人鉴戒。
由于治戊戌变法史,这使作者想起治民国史,特别是治现当代的历史,在史料鉴别与诠释方面,恐将遭遇到较上述更多的困难。只要文献足征,这些困难应仍可逐渐克服。
本书写作时,承科学委员会聘为研究讲座教授,近又改称研究教授。本书计收论文十二篇。为了证实作者的说法,及免读者复检原书之烦,故引书较详。所见史料,虽有极珍贵难得的,但毕竟有些资料作者无法看到。本书所论仍不无揣测之词,未定之论。补充修订,谨俟之異日。
梁启超曾说,戊戌变法是新中国史的一章。新中国史有几项大事:
一、推翻清朝统治。
二、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三、实行自由平等的新伦理道德,实行 民主政治。
四、发展科学,发展农工商业,以期消灭贫穷,实现大同理想。
本书所论康、梁、谭、唐的政治活动,正与新中国史的大事有关。谨以此书献给关心新中国国运的学人,并敬祈教正。
From Dawn to Decadence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从黎明到衰落(上下)
作者: Jacques Barzun Harper Perennial 2001 - 5
Highly regarded here and abroad for some thirty works of cultural history and criticism, master historian Jacques Barzun has now set down in one continuous narrative the sum of his discoveries and conclusions about the whole of Western culture since 1500. In this account, Barzun describes what Western Man wrought from the Renaisance and Reformation down to the present in the double light of its own time and our pressing concerns. He introduces characters and incidents with his unusual literary style and grace, bringing to the fore those that have "Puritans as Democrats," "The Monarch's Revolution," "The Artist Prophet and Jester" -- show the recurrent role of great themes throughout the eras. The triumphs and defeats of five hundred years form an inspiring saga that modifies the current impression of one long tale of oppression by white European males. Women and their deeds are prominent, and freedom (even in sexual matters) is not an invention of the last decades. And when Barzun rates the present not as a culmination but a decline, he is in no way a prophet of doom. Instead, he shows decadence as the creative novelty that will burst forth -- tomorrow or the next day. Only after a lifetime of separate studies covering a broad territory could a writer create with such ease the synthesis displayed in this magnificent volume.
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 豆瓣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朱雁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4
“一等的天才搞文学,顺便把哲学也给讲透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无疑是这样的一等天才,他的文论《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和《歌德与托尔斯泰》首次被译为中文,浙江大学出版社4月出版。
“今天当我们回眸远望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称托马斯•曼为十九世纪‘遗老’的人已经身影模糊,儿托马斯•曼却作为人类精神林苑中的一株大树永远挺拔地兀立着,以其真、善、美滋养着世世代代爱着他的人们的心灵。翻译此书是艰苦的工作,也是审美的享受,但愿我并未因情害意,我期待着读者的指教。”——译者 朱雁冰
在《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一书中,托马斯•曼以其深湛的思想和细腻的笔触,对叔本华、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瓦格纳等伟大的思想家和音乐家,以及沙米索、克莱斯特、冯塔纳、施托姆等作家的思想与艺术创作展开评述。“叙述了这个世纪经受过苦难和在艰辛求索中所形成的伟大的巨人群体”。这些随笔展现了托马斯•曼小说世界的基础,以及他与德国卓越的文学和哲学传统的广泛联系,反映出他对文学、音乐、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