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豆瓣
La prohibition de l'inceste et ses origines
作者: [法国]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汲喆 / 付德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卷是《涂尔干文集》的第六卷,共包括六编。第一编为《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主题为“存在的社会起源”,它是涂尔干中晚期社会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文种包括其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关键概念;此外,本卷也编排了涂尔干有关宗教研究的其他重要文献,其中包括一些文章、笔记、书评和讨论。这些文献不仅有助于澄清涂尔干有关原始宗教的基本观点,也可以帮助我们依照上述线索来体会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本卷收录的第一篇文献,为《乱伦禁忌及其起源》。这篇文献为1898年发表在《社会学年鉴》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足见其在涂尔干本人的理论发展和“社会学年鉴”学派的思想传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除形式上的重要性外,本文在内容上也可以说是涂尔干思想转向的一个标志,与《分类的几种原始形式》(即《原始分类》)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相比,本文发表得最早,而且论题专一,集中于“存在的社会起源”上。为何将“乱伦”作为核心议题,涂尔干说得很清楚:正因为乱伦(inceste)不仅是被禁止的,而且被当作所有不道德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所以,乱伦禁忌应该是社会规制的最初形式,其形态学上的原始形式就是外婚制(exogamie);换言之,道德的起点完全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制度,而考察乱伦禁忌的线索,就是追查外婚制生成发展的脉络。然而,涂尔干并未就此止步,他继承并修正了弗雷泽的研究路线,认为外婚制与图腾制度不仅彼此有所关联,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占据首要的地位,相比而言,外婚制与血亲之间的关系则是次要的;考察前一种关系的核心要素,就是原始的仪式和仪轨,而在有关仪式和仪轨的考察中,“集体表现”(representadon collective)不仅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社会学意涵也可以得到呈示。可以说,《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是涂尔干中晚期社会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涂尔干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在本文中都已露出端倪了。
此外,本卷也编排了涂尔干有关宗教研究的其他重要文献,其中包括一些文章、笔记、书评和讨论。这些文献不仅有助于澄清涂尔于有关原始宗教的基本观点,也可以帮助我们依照上述线索来体会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以“个人主义与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精英与民主”和“1789年的原则与社会学”为代表的诸多文献,以及涂尔干为《社会学年鉴》前两卷撰写的序言,迄今为止始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涂尔干理论倾向与现实关怀的理论文献。读者可以从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怎样从学理上界清“道德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并在充分说明这种观念之限制的情况下,将其诉诸实践的。
本卷选编的第四部分文献,以“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为先导,引入了涂尔干有关社会学及其方法的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涂尔干通过“人性的两重性”观念,向我们阐明了他是如何面对、处理和力求解决康德的难题的;因而,读者也可尝试从这篇文章中区辨涂尔干主义与康德主义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本部分收录的其他文献中,读者也可以通过涂尔干对同时代其他理论家的解析和批评,从更宽广的平面上,把握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念,洞察涂尔干与其他理论流派之间相互影响、承续乃至对立的复杂局面。
在本卷的末尾,我们也选编了一些涂尔干关于家庭史和法制史研究的论文,倘若把这些文章与涂尔干很著名的一些著作配合来读,读者想必会得到很多的乐趣和发现。
教育思想的演进 豆瓣 Goodreads
L'Evolution pédagogique en France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教育思想的演进》根据涂尔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学开设的“法国中等教育史”课程整理而成,是史学界公认的社会史的开山之作。它考察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史,几乎涵盖了法国启蒙教育从早期教会的“肇发时期”到19世纪的“危机时期”的演进过程。本书不仅把教育观念的演进与思想体系史融通起来,也与教育体制内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形式环环相扣,以教育为视角和切入点,勾画了一幅现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义上从生成到危机的全景。
本书考察了法国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史,几乎涵盖了法国启蒙教育从早期教会的“肇发时期”到19世纪的“危机时期”的演进过程,并集中刻画和分析了几组历史个案。以教育为视角和切入点,勾画了一幅现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义上从生成到危机的全景。被史学界公认为社会史的开山之作,对后来法国“年鉴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创造性和革命性的影响。本书为涂尔干的重要著作之一,不仅在社会学,而且在史学、教育学、观念史、文化史的研究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第一个中文译本,并且译文出色,必将为广大学者所重视。
道德教育 豆瓣
L’éducation morale,
作者: [法国]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陈光金 / 沈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书内容属于教育社会学的范畴,根据涂尔干的讲义或授课内容,以及他有关教育问题的专题讨论和备课笔记等整理而成,其对教育问题的具体教学和研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教育方法和基础教育理论的问题、教育史和教育学史的研究,以及与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连至深的社会学实质问题。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教育家们所争论的焦点问题和涂尔干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态度。
孟德斯鸠与卢梭 豆瓣
作者: [法国]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李鲁宁 / 赵立玮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卷的主题为政治哲学,共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第二篇文献则是根据涂尔干专门讨论社会主义问题的讲义整理而成,为《社会主义与圣西门》;在最后一部分中,编选了涂尔干所发表的专论政治理论和政治问题的书评、笔记、论文和讨论等。
本书为《涂尔干文集》的第五卷,主题为政治哲学,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由两部分组成:《孟德斯鸠对社会科学兴起的贡献》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这两篇文献中,涂尔干的立论都试图暗示:社会学的肇端应该追溯到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关“法”的理论。
第二篇《社会主义与圣西门》根据涂尔干的课程讲义整理而成,核心论题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差别,由这一差别可以引出两者在起源、样态、社会建构的形式和方向上的根本差别。
本书为研究涂尔干的政治哲学思想所不可或缺,通过考察他对卢梭和孟德斯鸠思想的诠释和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检视得以更全面和透彻的理解涂尔干的思想,并且本书的翻译水准很高。
复杂社会的崩溃 豆瓣
作者: (美) 约瑟夫·泰恩特 / Joseph A. Tainter 译者: 邵旭东 海南出版社 2010 - 5
本书描述了历史上从中国西周到乌干达北部的伊克族等二十多个由简单社会进化到相对复杂的社会后却走向崩溃的案例,并回顾了两千多年来后人对于这些崩溃现象的解释。作者还阐释了复杂社会的性质,并通过在社会政治复杂化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罗马文明、玛雅文明、查科文明从兴起到衰落的详细研究,为理解崩溃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从社会复杂化投资的边际回报(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的回报)来判断一个社会是处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复杂化进程中,还是正走向相反的崩溃进程。
Infotopia 豆瓣
作者: Cass R. Sunste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 8
The ris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offers not only considerable peril but also great promise. Beset from all sides by a never-ending barrage of media, how can we ensure that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emerges and is heeded? In this book, Cass R. Sunstein develops a deeply optim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potential to pool information, and to use that knowledge to improve our lives. In an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it is easy to fall back on our own prejudices and insulate ourselves with comforting opinions that reaffirm our core beliefs. Crowds quickly become mobs. The
justification for the Iraq war, the collapse of Enron, the explosion of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all of these resulted from decisions made by leaders and groups trapped in "information cocoons," shielded from information at odds with their preconceptions. How can leaders and ordinary people
challenge insular decisionmaking and gain access to the sum of human knowledge? Stunning new ways to share and aggregate information, many Internet-based, are helping companies, schools,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not only to acquire, but also to create, ever-growing bodies of accurate knowledge.
Through a ceaseless flurry of self-correcting exchanges, wikis,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politics and business plans to sports and science fiction subcultures, amass-and refine-information. Open-source software enables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ediction
markets aggregate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allows companies, ranging from computer manufacturers to Hollywood studio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bout product launches and office openings. Sunstein shows how people can assimilate aggregated information without succumbing to the dangers of the herd
mentality--and when and why the new aggregation techniques are so astoundingly accurate. In a world where opinion and anecdote increasingly compete on equal footing with hard evidence, the on-line effort of many minds coming together might well provide the best path to infotopia.
他乡之税 豆瓣
作者: 田毅 / 赵旭 中信出版社 2008 - 10
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
——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管不住政府的钱,怎能管好政府手中的权?
千年来,财税影响甚至左右着每个国家、每个个体的命运。政府财税关乎国计民生,更与每一个公民的权益休戚相关。国家财政的“阳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的财政留下了怎样的轨迹?一个北方小镇,这些年发生的波澜诡谲的变革,又如何折射着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这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三十年间,围绕着政府的钱和老百姓的钱,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国财政的“隐秘”之处。
本书将带你走进这座小镇,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揭开鲜为外界所知的隐秘的税收流动真相。作者历时8年,访问上百人,取得众多第一手账本、档案、私人日记等未公开材料,通过乡镇这个小小的窗口,描绘出一幅国家三十年财政史的宏大画卷。
乡土之税,将是我们重新踏上这三十年当代中国道路的一份独特通行证┉┉
少数人的民主 豆瓣
作者: [美] 迈克尔·帕伦蒂 译者: 张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本书以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一事实为基础,从1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府是如何运作的,揭示了隐藏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背后的东西。
古典时代疯狂史 豆瓣
Histoire De La Folie a L'age Classique
9.5 (22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林志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6
通常说来,中文世界在学术翻译方面是比英语世界落后的,但偶尔有一两本书的译介,中文世界要比英语世界强一些,《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译介就属于这种情况。 《古典时代疯狂史》有一个英文缩写本叫《疯癫与文明》,1999年就有了中文译本。但《疯癫与文明》是很有问题的,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普及读物。目前,英语世界还在使用着这个有问题的缩写本,而中文世界则很幸运地有了林志明先生比较可靠的全译本。 当然,林译本在台湾已经出版了好几年,对福柯思想感兴趣的内地学术书读者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中文简体字版终于推出,好歹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了。
临床医学的诞生 豆瓣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 une archéologie du savoir médical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译林出版社 2001 - 8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Social Psychology
9.3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迈尔斯 / 周晓虹 译者: 张智勇 / 乐国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 1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05 - 5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 豆瓣
作者: 范丽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9
《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中,读者会看到有关全球化、全球治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若干讨论,如全球化进程中的市民社会发展问题,全球性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之析探,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问题,以及非政府组织(NGO)在全球治理中之角色研究等等。围绕着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建构与发展,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见解。如非政府组织的自律与他律,管理教育与训练规划,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寻求发展途径的问题。
自杀论 豆瓣 Goodreads
Le suicide
8.4 (5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冯韵文 商务印书馆 1996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他通过系统的研究,探索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
《自杀论》是迪氏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中国封建社会 豆瓣
作者: 瞿同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作者始终以封建社会的全部社会现象为讨论的对象,注意其整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不论我们以为封建社会发生于何时代,崩溃于何时代,此文都不失为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概括的描写。详细内容因时代不同或有变更,特征或一般的现象却是不会变的。从这一点来看。这篇论文,是对于研究我国封建制度不无参考价值的。
汉代社会结构 豆瓣
作者: 瞿同祖 译者: 邱立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作者对汉代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学术最佳成就的一个主要范例”。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汉代的家族、婚姻、妇女地位、社会阶级以及豪族等问题的专门分析和讨论。第二部分是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有关资料的汇编。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人口论 豆瓣
作者: (英)马尔萨斯 译者: 郭大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它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技术垄断 豆瓣 Goodreads
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9.0 (8 个评分) 作者: Neil Postman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和其他学者一样,波斯曼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但他死死地盯着技术的阴暗面,以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他认为: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形,技术垄断就是集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技术垄断》认为,“信息革命”经历了印刷术、电报、摄影术、广播和电脑等五个阶段。在技术垄断到来之前,信息控制机制帮助人驾驭技术,这些机制有:法庭、学校、家庭、政党、国家和宗教。到了技术垄断阶段,抵御信息泛滥的多重堤坝和闸口土崩瓦解,世界就难以驾驭、难以把握了。《技术垄断》揭示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它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进化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巴斯 译者: 熊哲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6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2版)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
母性 豆瓣
作者: 莎拉·布莱弗·赫迪 (Sarah Blaffer Hrdy) 译者: 薛绚 新手父母 2004
女人生來就具備母性本能嗎?母親出於本能而愛護子女,是東西方文化一向崇尚的理想,甚至科學界也普遍贊同,如今卻越來越受爭議。本書以全新的視野觀察母親的行為,並探討這新的理解角度如何改變科學家對人類演化的思考。莎拉•布萊弗•赫迪教授援引人類學、史學、文學、發展心理學、動物行為 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從「生物」與「遺傳」兩個不同的層面檢視母性本能。她剔除傳統刻板印象中對女性本質隱含的偏見,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看母親的矛盾情緒、母職與人生大志之間的關聯、母愛與性愛的關聯,以及嬰兒的需求影響等。赫迪教授也解釋兩性長久以來關係緊繃的原因,這種緊繃又如何表現在現今社會控制女性生殖抉擇的意圖上。
人類以外靈長類的殺嬰行為是作者研究女性天性的起點,三十多年來她橫跨七個國家埋首工作,就是想更深入理解人類的親職心態,這當然與她為人母親又身兼教職的親身經驗有關,而本書正是最佳的成果展現。作者從歷史與演化的觀點闡述做母親的意義,打開我們未曾察覺的眼界,必將改變我們對於人類發展及人類行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