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中國經濟制度史論 豆瓣
作者: 趙崗 / 陳鍾毅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
近人對中國經濟史的研究,有輝煌的成就,但也有兩點可議的傾向。
第一, 斷代研究的方式比較盛行,往往無法看出長時期發展的前後胍絡。
第二, 第二,有些人過分強調馬克思經濟史觀在中國歷史上的適用性,選擇史料來遷就理論架構。
我們以普通經濟學的觀點,重新檢討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學的性質,認為它是一個古代的市場經濟,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分工以及相當自由的市場活動,起碼在有信史可據的這些朝代是如此。以往爭論很久的問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都是很易理解的。
在這本研究中國經濟制度的書中,我們就是採取這樣的分析觀點。中國古代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我們要研究這些市場的運作。按照通常的分類,市場可分兩大類,即生產要素市場及成品市場。本書第一章至第六章,討論生產要素的市場(其中有關土地部分,主要取材於另一拙著:中國土地制度),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討論成品市場。如眾所週知,即使是市場經濟也需要有一個公經濟部門來輔佐。但由於篇幅所限,中國古代的政府經濟制度與活動,如財政制度及貨幣制度,將在本書另一冊中討論分析。
本書是數年來在課餘公餘陸續抽暇撰寫而成,前後拖延的時間很長。最早寫成的幾章,為了能獲得其他學者的教正,便先在學術期刊上或專著中發表。也由於這樣的撰寫過程,每一章都是寫成一個獨立的單元。但是各單元往往牽涉到同一史料與同一問題,因而往往在各章中有重複討論同一史料與問題之處。
現在我們未將這些重複處加以刪節,因為讀者未必都能將本書一氣從頭到尾讀完,注意到前後關照之處,反不如將各章保持獨立單元狀態,任由讀者選讀。
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豆瓣
China and Capitalism
作者: [英] 科大卫 译者: 周琳 / 李旭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7
此书为中国经济史与商业史研究领域的一位杰出学者所著,也是中国商业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全书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的私人契约、宗族、近代商号、工厂制的引进以及商业诉讼等在中国商业发展中的演变脉络、效用及影响。其中科大卫教授主要介绍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国商业发展的两个阶段:在16世纪至18世纪的传统阶段,中国商业依合同和礼仪而立;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近代化阶段,中国商业不得不因公司法和会计标准的引入而进行调整。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始终贯穿着作者独特的研究旨趣:即从16至20世纪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中观察中国的商业实践。无论是追溯传统还是观察现代,无论是研究制度还是探讨现实,作者始终把中国社会固有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方式视为一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的存在:它可能受到冲击,却从来不曾被置换;它可能与西方的经验大相径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那么,我们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未来呢?这本书中的思考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点亮我们的灵感。因为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读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自由与增长 豆瓣
Freedom and Growth: The Rise of States and Markets in Europe, 1300-1750
作者: [美]S.R.爱泼斯坦 译者: 宋丙涛 / 彭凯翔 商务印书馆 2011
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一经引进,迅速在我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革命,但这一理论对产权制度的过分强调掩盖了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本书则指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本身并不能完全解释近代欧洲经济的兴起,国家主权制度同样是近代经济革命的决定性制度变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利于我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综合提高。
Crisis and Leviathan 豆瓣
作者: Robert Hig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89 - 3
Few topics are as timely as the growth of government. To understand why government has grown, Robert Higgs asserts, one must understand how it has grown. This book offers a coherent, multi-causal explanation, guided by a novel analytical framework firmly grounded in historical evidence.
More than a study of trends in governmental spending, taxation, and employment, Crisis and Leviathan i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ctual occasions when and the specific means by which Big Government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aming names and highlighting the actions of significant individuals, Higgs examines how twentieth-century national emergencies--mainly wars, depressions, and labor disturbances--have prompted federal officials to take over previously private rights and activities. When the crises passed, a residue of new governmental powers remained. Even more significantly, each great crisis and the subsequent governmental measures have gone hand in hand with reinforcing shifts in public belief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government's proper role in American life.
Integra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scholars in diverse disciplines, including history, law,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Crisis and Leviathan makes compelling reading for all those who seek to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political economy over the past century.
巿場,去死吧 豆瓣
作者: 陳滅 麥穗 2008
目錄
序/葉輝
前記:詩犯詩魔之境
卷一 十四行集(上篇)
----------------
心造的幻景
灣仔老街(之一)
灣仔老街(之二)
灣仔老街(之三)
灣仔老街(之四)
酒徒的算術
酒徒的飛升
風景十四行
幻景十四行
晚間劇場
流浪歌手
寫實的幻景
卷二 流浪到七一
---------------
說不出的未來──回歸十年紀念之一
到七一的路──回歸十年紀念之二
七一的一課──回歸十年紀念之三
明天的開關──回歸十年紀念之四
七一狂歌──回歸十年紀念之五
香港之夜──回歸十年紀念之六
流浪到七一──回歸十年紀念之七
廢墟碼頭
日出的虛幻
不散
垃圾的煙花
垃圾的旅遊
垃圾的起源
垃圾的研究
舊樓塌下前
卷三 昨夜的渡輪上
----------------
昨夜的渡輪上
馬路天使
時代之風
時代無形
煙話
夜雨寄北
北角之夜
流浪藝人
香港再見
最後一個汽球
卷四 詩歌鐵路
--------
文學的課
過期雜誌
夜車奔蕩
凝望蟬鳴
賭徒日誌
半分的星光
紙收音機
萬華鏡
早班列車
夜行列車
西線列車終站
虛構的終站
殘景夜行
恐怖列車
西線南行殘景
西線南行公路
開始夜了
夜了
夜了……又破曉
……還是夜了
卷五 貝拉.塔爾組曲
-------------
酒後趕路
紙幣人面
風吹又變形
舞吧舞吧
市場,去死吧
時光殘像
殘缺的和聲
煉獄人間
顛倒的明暗
卷六 十四行集(下篇)
---------------------------
垃圾十四行
瘋狂的繩纜
小巴的鬥爭
小巴之戰
玻璃列車
相反的幻景
喝采
風的標語
思想走了光
作品年表
作者簡介
鳴謝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豆瓣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 / 王鈺欣 周紹泉主編 石家庄 :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3
本书收录了安徽省徽州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租佃文约、田土契约、合同文书、卖身契、典当文约、税契凭证、赋税票据等的契约文书。宋元明编(1—20册),清民国编(1—20册),共40册
中国行会制度史 豆瓣
作者: 全汉升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 8
《中国行会制度史》介绍了中国行会的起源、历代行会的演变及会馆等等。作者全汉升曾师从陶希圣,受傅斯年的提拔,赴美留学,后回国任教,桃李满园,成为我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代大师。 这是研究中国工商业同业组织的开创性之作,也是一部探讨从行会的起源、萌芽直到近代手工业行会、商业行会、苦力帮的通史性著作,为后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行会制度史》金书十章。头两章讨论行会的起源及萌芽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行会,接着的三章顺时代先后对隋唐、两宋、元明的行会加以论述;第六章则专章对会馆展开探讨;七、八两章阐释近代的手工业及商业行会;第九章专对近代苦力帮之史进行考察;结论部分析论行会制度的利弊与衰微原因。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豆瓣
作者: 赖建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这本《趣味》的1-3章是第1部分:「邀请与导览:笑着脸谈经济思想史的功用与趣味」。4-24章是第2部分:「人物与派别:开着心讲经济思想史的人物与见解」。第3部分的主题是「观念与辩驳:凝着神辩经济思想史的洞见与疑惑」,介绍思想史的对立性概念与见解。第3部分的性质和《趣味》很不相同,需要另写一本《经济思想史的争辩》,内分(1)微观篇:人物与见解、(2)宏观篇:学派与概念。《趣味》的对象是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争辩》的内容较深范围较广,厚度和《趣味》相当(约35则主题)。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豆瓣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作者: 托马斯•罗斯基 译者: 唐巧天 / 毛立坤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研究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半个世纪内的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现代产业的发展,即基于国外引进的产品、原料、技术及制度管理的经济活动。棉纺织厂、铁路及轮船运输、西式的商业银行,将在作为研究现代行业运转的典型例子在本书中予以考察。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政治与经济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规模与影响与同时期其他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日本十分相近。
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两个地区向外扩展:以充满经济活力的大都会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以沈阳(奉天)、鞍山、本溪、营口(牛庄)及位于今辽宁省东南的大连为工业与交通中心的满洲地区。上海是19世纪40年代西方受商业利益驅使以武力胁迫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条约口岸之一。它位于中国国内贸易交通要道——长江的入海口,并得益于这一有利位置;在19世纪条约体系使中国主权部分丧失后造成的贸易和生产扩大之前,上海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的商业和工业发展几乎全部受控于国内或国外的私有企业。从一开始,这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就与传统经济建立了紧密的纽带,从而取得投资资本,原料、劳动力及销售市场。
满洲的发展源于私人企业与外国政府影响的结合。影响满洲的首先是俄国;1904-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后,日本继之成为对满洲影响最大的国家。20世纪20-30年代满洲的大型采矿业与冶炼业不断发展。不过这种发展对日本的经济比对中国的经济更为有利。与此同时,大片未开垦土地和中日政府不断扩建的交通设施吸引了华北的大批移民浪潮,并引发了满洲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的经济形式从江南与南滿的城市中心以多种途径传播开来。一些作为上海、大连及其他大型城市出口产品及原料供应地的主要贸易中心城市也逐渐开始发展起自己的工业。它们广泛的贸易联系,同时促进了交通业、通讯业及金融业的发展。工厂的扩大及交通网络的深入,进一步带动了对电力设备、维修行业和其他附属设施的新需求。因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汉口、哈尔滨、长沙及昆明等中心城市,尽管仍远远落后于上海、天津,但也已孕育出了相当规模的现代行业。在一些更次要的的城市中,类似的发展也在以较小规模地进行着。
即将来临的国家破产 豆瓣
作者: (德)雅纳·约尔格·基普 ,罗尔夫·莫里恩 译者: 钱敏汝 / 于景涛 2012 - 2
即将到来的“国家破产”不会成为世界的末日,而是会迎来一种新的资产分布。您要正确定位。那么,“国家破产”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个恐怖场景,而是一个您不需要感到担忧的前景。
《即将来临的国家破产》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国家破产”的全过程:首先,国家发布破产声明:无力清偿债务或不付利息或用新债来偿还旧债。伴随着破产过程出现的是节约措施和提高税收。比如,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预算;国家和城镇将提高税收等。但是,社会福利开支以及用于军事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已经被确定下来,为了维持政权稳定,想要后退是办不到的。
国家破产过程的进一步升级是国家自己还能着手制造货币,为此印钞机必须转动起来,同时引起通货膨胀以及债权贬值。对于国家来说,通货膨胀是“整顿”国家财政最简便的途径。 另外,货币发行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家债券成为政策实施的帮手 。因此,把钱借给国家的人或者与国家有其它债权关系的人,就只能与这个无支付能力的结构体患难与共了。
作者警告:没有一个投资种类能百分之百地帮您挺过即将到来的债务和通货膨胀危机。在黄金投资方面,国家有可能会出面禁止(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了);在房地产方面,国家可能会征收某种惩罚性的税款(这样的做法在以往也曾有过);在原材料方面,国家可能会出台法定的最高价格(当然这种措施也已经采取过);在股票方面,危机期间股票行情可能会剧烈波动。我们要考虑到国家在危机期间的任意妄为。因此,将所有赌注都压在一张牌上没有什么好处。
经济学的真相 豆瓣
Beyond the Invisible Hand: Groundwork for a New Economics
作者: 考什克·巴苏 译者: 曹占涛 东方出版社 2011 - 10
《经济学的真相:超越看不见的手》对经济学家们思考大多数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问题的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本书是为经济学家和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员而写作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经典
理论。《经济学的真相:超越看不见的手》题名为超越看不见的手旨在批判古典经济学的观点,重新评判个人的利己行为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学的真相:超越看不见的手》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视角,它可以激励读者重新思考目前的经济现实情况,对在当今经济学分析中经常被轻视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考虑。然而读者不一定总是同意巴斯克的建议,但是他对未来经济学之间争论的贡献是不能被忽略的。
日本的反省 豆瓣
作者: [日] 野口悠纪雄 译者: 贾成中 / 黄金峰 东方出版社 2010 - 1
作者用犀利的语言、独到的视角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驳斥了日本经济下滑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观点。他认为:世界经济遭受如此大的重创绝不仅仅是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这些表面现象造成的,而是由支撑美国人可以过度消费的国家共同造成的。这些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和石油输出国,正是这些国家将庞大的贸易顺差回流到美国才支撑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所以这些国家自然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共犯。
四千年农夫 豆瓣
作者: 富兰克林.H.金 译者: 程存旺 / 石嫣 东方出版社 2011 - 6
美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穷尽了地力,而中国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肥沃依旧,且养活了数倍于美国的人口。原因何在? 中国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富兰克林·H·金认定,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记录了东亚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东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的作者富兰克林·H·金认为,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东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类问题,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对此,西方或许也能直接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良多。这是西方向东方学习保护自然资源的第一课。这便是富兰克林·H·金从东方带回去的重要信息。 直正的农业旅行家很少。富兰克林·H·金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
The Crisis of Neoliberalism 豆瓣
作者: Gérard Duménil / Dominique Lév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 1
French economists Gérard Duménil and Dominique Lévy proceed from the somewhat heterodox proposition that ruling ideas arise not from their persuasive power or inner logic but from the interest of ruling groups...Duménil and Lévy move directly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that led us to this turn, the underlying situation in which such intellectually bankrupt ideas could prevail. And what might become of a world that can no longer sustain such beliefs...Though elements of their analysis proceed (in their words) "à la Marx," the book is scarcely what one might thereby expect--that is, the opposite of [an] unreflective apologia for capitalism's premises...The two argue...that neoliberalism is not a collection of theories meant to improve the economy. Instead,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class strategy designed to redistribute wealth upward toward an increasingly narrow fraction of folks. This transfer is undertaken, they argue, with near indifference to what happens below some platinum plateau--even as the failur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nevitably drive the entire structure toward disaster. Duménil and Lévy offer two provocative and interlocking schemas. They decline the bluntest of Marxist oppositions, which supposes a world divided only between owners and workers. But they equally abjure the endless proliferation of categories and distinctions, the slippery slope of micro-differences that leads to the paradoxical homily of conventional American thought: that individuals are just that, and thereby classless--and that everybody is middle-class. One might well see in this the shadow of Thatcher's other hyperbolic dictum of neoliberalism: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There are only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资本的帝国 豆瓣
Empire of Capital
作者: [加]埃伦·M·伍德 译者: 王恒杰 / 宋兴无 2006 - 5
《资本的帝国:当代学术思潮》简介:是什么促使布什政府攻打阿富汗,即而又出兵伊拉克?又是什么影响着美国的军事战略和部署?《资本的帝国:当代学术思潮》指出,布什主义代表了帝国主义的一个全新品种,它由资本驱动,使得帝国得以通过纯经济手段实现全球统治。这一资本的经济帝国,要求一种全新的军中事思想和战争原则,即一种在时间和目的上都没有限制的战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