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风与云 豆瓣
作者: (日)小川环树 译者: 周先民 中华书局 2005 - 7
日本人,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其间也产生了众多研究中国的大学文家和名文名著。本书作者是20世纪日本中国学研究领域里最为杰出的学者之一。作者擅长有三,一是筚路蓝缕,发前人所未发;二是在人所共知的话题里挖掘出新意;三是侧重于普及性、具有概说性质的文章也写得新意迭出,趣味盎然!
虛齒記 豆瓣
作者: 曹疏影 Kubrick 2011 - 2
曹疏影第一本風格散文《虛齒記》,精靈流轉於中國南和北﹑地球東和西,書寫白日夢一般存在著的人﹑食﹑事﹑時﹑詩,神奇的語言組合著神奇的節奏,情感在反覆咀嚼中變得五味紛呈,作者和讀者同時體驗在身體上的銀河之冒險。
2013年十一月,本書獲得第12屆香港中文文學獎散文組推薦獎。
夏宇詩集/腹語術 豆瓣
8.9 (23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現代詩 1991 - 3
目錄
腹語術
隱匿的王后和她不可見的城市
偵探小說疏忽的細節
詠田園
詠物
某些雙人舞
寓言
小孩(一)
在陣雨之間
與動物密談(一)
與動物密談(二)
與動物密談(三)
與動物密談(四)
野獸派
嚇啦啦啦
小孩(二)
下午茶
記憶
伊爾米弟索語系
齟齬
雨天女士藍調
(非常緩慢而且甜蜜的死)
降靈會Ⅰ
降靈會Ⅱ
降靈會Ⅲ
循辭
安那其(男性的苦戀)
莫札特降E大調
空城計
頹廢末帝國Ⅰ
頹廢末帝國Ⅱ
失蹤的象
重金屬
我們苦難的馬戲班
背著你跳舞
我和我的獨角獸
秋天的哀愁
歌劇憂愁夫人詠嘆調
逆風混聲合唱給ㄈ
乃悟到達之神秘性
開始(一)
開始(二)
開始(三)
十四首十四行 小序
Ⅰ時間如水銀落地
Ⅱ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
Ⅲ她們所全部瞭然的睡眠和死亡
Ⅳ在命定的時刻出現隙縫
Ⅴ一些一些地遲疑地稀釋著的我
Ⅵ在港口最後一次零星出現
Ⅶ在牆上留下一個句子
Ⅷ你幾幾乎總是我最無辜的噴泉
Ⅸ我確實在培養著新的困境
Ⅹ讓我把你寄在行李保管處
XI當傾斜的傾斜重複的重複
XII所有愛過的人坐在那裡大聲合唱
XIII而他說6點鐘在酒館旁邊等我
XIV我的死亡們對生存的局部誤譯
筆談
內容簡介
詩之魅力正是它歧義性,把詩寫好了的人這樣回答,把詩寫壞了的人,通常也是這樣回答──『壞詩之歧義性』,譬如千夫所指的壞詩,而作者自己卻大不以為然的時候。至於評論,我們好像不應該太對評論苛責,因為批評本身是帶有先天悲劇性的。批評的悲劇性格是:它們必須客觀,可是真正的『客觀』永遠不可能,因此它們儘量;有時候它們假裝,有時候它們甚至不假裝。我們只應該對自己的創作苛責。
在文字和現實間找到一種折射的關係──『每一個虛構的相關世界的可能性,以及暗中的互相抵消』──這個例子也許不盡準確,但確實讓我如釋重負,在『每一個』世界裡來去自如。
於是,在這樣的『世界觀』裡我認為語言應該是有其規則體制的,每一種敘事辦法都是一個『新的世界的可能』,規則等等因之有了獨特專制以及被無限質疑的魅力。
遊戲沒什麼不可,我贊成遊戲,『如果我可以用一種填字遊戲的方式寫詩,但保證觸及高貴嚴肅的旨意,讓比較保守脆弱的人也同樣體會到閱讀的深刻樂趣…』(1984 札記)我贊成遊戲,但我不認為我的詩都是語言遊戲,相對於以暴制暴》(你是不用混亂在表現混亂?『以暴制暴』的最大界限在那裡?)我在虛弱的時修會比較相信『結構』或『解構結構』之類,也樂意相信它們與堅強的意志力有關,也偷快地,驅使自己經營規劃。
我更是快樂地相信所謂『靈感』和『直覺』!
新湘语 豆瓣
作者: 老庄 / 车攻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8 - 3
目录
●卷1:小音稀声
□当
姑姑/哦该/找电 /特务B /开往郊外的大巴
□七窍生烟
或者河的西岸 /看胡子长出来没有 /牙痛记得/火车淋哒雨/大雪
□金色山庄
李文革/老婆的乳房/万年后的事情/天湖/风干鱼
□研磨机
扁担倒下来/甜心 /李国基像一只象鼻虫飞起来
□黄二
坏人/一堆杂事
□哦该
吊篮槟榔/妈的x/盲人体验/你是谁/金毛狮王
□横
关于小红/建安三年/红色恋爱/刀片/电影
□折勒
就像一只杯子 /减速玻璃 /天 上 /经过 /守口如瓶
□车攻
清明/风景/记忆:一只鸟掠过夕阳/小人物纪念碑
□阿披王
空/一个人死了/文化大革命
□刘双红
别说你是诗人 /今天下起了瘦雨 /遥 寄
□枫叶青青
谋杀 /爱情宣言/有些事 /晕 /病中
□妮巴
鸟儿也兴开会/李老大人仙逝了/神速/握手
□解渴
偷者 /何聋子 /土匪秀才
□弥撒
我追上他,他说他是主唱 /一生不可自决 /没有声音的房间
□林叶
A/偶尔有雨点打在河面上/沙沙/戴维/星期天/米米/小沙米
□徐小爱克斯
可可西里 /蜀国很远 /张小梅 /奇遇 /照妖镜
诗的时光书 豆瓣
作者: 苏缨 / 毛晓雯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11
让我们一起旅行。让我们一起在时光的中途,遇见叶芝、艾吕雅、惠特曼,遇见唱着葬礼蓝调的奥登和驾着醉舟的兰波,遇见诗的时光里所有的阳光与阴霾,圣洁与堕落。
透过文字,和21位大诗人交换灵魂的秘密……
《诗的时光书》收录了西方诗歌史上一流的诗作,包括叶芝、艾吕雅、兰波等著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并通过作者细腻、空灵的才思进行品鉴。诗人的命运与品评者的心绪交融,再现这些经过时光淘洗的诗歌韵味。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豆瓣
6.2 (9 个评分) 作者: 苏缨 / 毛晓雯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
极端渴望自由的六世达赖喇嘛传奇人生,藏传佛教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  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缘于他的六世达赖之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恰恰在他的诗歌里获得了忧伤而又得体的表达。
在本书中,作者用传记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对仓央嘉措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和评价,这些梳理与重译的基础,只能是历史,只能是还原仓央嘉措作为一位领袖的身份,只能是他的诗歌原本传达的内容。
纳兰词全编笺注 豆瓣
作者: [清] 纳兰容若 原作 / 苏缨 笺注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7
纳兰性德以词名世,词集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有过若干注本,前期注本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较为粗陋,错讹极多,直至赵秀亭、冯统一两位先生的《饮水词笺校》(以下简称《笺校》)始成规模。我用这部书已有经年,受益与钦慕之余,也每每发现一些问题,及至积少成多,便不免生出重作笺注的念头,以期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将纳兰词的研究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文史一道,所谓完美的注本向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后人永远都有不断完善的余地。本书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人,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最后一点,也是无关学术的一点:为方便普通读者,本书采用简体横排,对注释中引用的古代文献除少量极简明或极必要者之外,一律出以白话释文,且对生僻字一律以汉语拼音加注。如此虽或有蛇足之讥,但笺注工作本非伊挚言鼎、轮扁语斤,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纳兰词的优美世界。
诗经讲评之风人深致 豆瓣
作者: 苏缨 哈尔滨出版社 2010 - 1
《诗经讲评之风人深致》内容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诗三百》。西汉时称《诗经》,为儒家六经之一,地位尊贵。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王国维说:《诗经》不懂的有十之一二。胡适说:《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懂。《诗经》,浅显悠扬,它在歌唱。《诗经》,深邃绵长,它在以诗句注解人生。
人间词话讲评 豆瓣
作者: 苏缨 哈尔滨出版社 2009 - 9
《人间词话讲评》被列为中学语文课外读物了。是呀,全国有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家长,难怪《人间词话》的各种讲评本、导读本层出不穷。但是,这个答案又带出了一个新问题:《人间词话》不是小说,不是诗词,不是散文,而是一本文艺理论书,比较抽象,比较枯燥。更要紧的是,它是新旧时代之交、中西学术之交的一部特殊的理论著作,别说书里的细枝末节,单是最基本的那些概念就很难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专家们争论了快一百年。现在也远还没到胜负已分的时刻,不知道中小学生们该怎么去理解呢?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 豆瓣
作者: 苏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讲述了容若对历代诗词名篇多有评述,以他自己的眼光筛选并议论前辈们最顶尖的作品,从不曾人云亦云、随声俯仰。容若的点评,大多只是寥寥几笔,甚至只有三四个字,并不像一些前辈评论家那样把这当成一件工作或是一种事业,似乎也没有结集出版、流传于世的意思,倒更像是自己读书时随手作的笔记,话都是对自己说的,不加修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评选既不用考虑世俗的口味,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论,更不会形成什么成体系的文艺理论。
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顾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独,并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后不多的解人之一。
时间的玫瑰 豆瓣
8.6 (37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中不少片断是在路上写成的。从委内瑞拉山区的小旅店到马其顿湖边的酒吧,从柏林出发的夜行火车到等候转机的芝加哥机场。正是这种跨国旅行,与诗人写作中的越界有对应关系,使作者获得某些更深层的体验。为了这种体验,作者有时会专程前往某地,比如德国的马堡。在那里,由于失恋,帕斯捷尔纳克告别哲学转向诗歌,写下他早期的重要诗作《马堡》。只有在马堡街头行走,似乎才得其要领,因为这就是首行走的诗,一切都在行走中复活了。
读诗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Reading Poetry
9.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王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3
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们经常这样告诫读者,他们略带尴尬和气愤地重复这句老生常谈,并竭力维护这句话朴素到简陋的庄严,让它在真理和废话之间不断地经受考验。这是因为,诗歌在太多的时候被比喻成其他东西: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它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表现,是诗让类似的比喻成为可能。然而,赫尔墨斯的飞行总有其变幻莫测的一面,最终让只相信上述比喻的人无法把捉。这是因为,诗的高强度语言会轻易跃过理论诠释的视野,并让各种批评理论自身内置的基本逻辑显得机械,容易磨损,缺乏跨时代作战的能力。感染人类千百年的诗篇很多,仍坚持把几个诗歌手法看作所谓后现代现象的人已经不多了。
布罗茨基谈话录 豆瓣
Диалоги с Иосифом Бродским
9.2 (5 个评分) 作者: 约瑟夫·布罗茨基 / 所罗门·沃尔科夫 译者: 马海甸 / 刘文飞 东方出版社 2008 - 4
《布罗茨基谈话录》系根据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生前与文化史学家所罗门·沃尔科夫的谈话整理而成,凡十二章,内容涉及布氏的生活经历、创作,他与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英国诗人奥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关系;对上世纪五十~八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文化交流、文化现象颇多精辟之见。
伪所罗门书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木心是近年来被发掘出的华文大家,他厚实的中西文化背景,华瞻洗练的语言,宏阔的视野,倾倒了陈村、何立伟、陈丹青、阿城等一批内地作家,陈丹青曾形容其文章为“中国风骨,世界观念”,可说是抓住了木心文章的精髓。其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木心先生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 本书为其的《伪所罗门书》诗集。
迷路的诗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杨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迷路的诗》以忏情开始,回忆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三十多年前,当杨照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问世,杨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当年没说尽的话,新增成《诗和少年时光》长文收入书中。并将校园生活的情怀以照片记录在书里。老师同学更翻箱倒柜,挖出杨照当年编的《建中青年》校刊,历历往事也再次鲜活地搬演了起來。
著名作家张大春也因与作者杨照交往数十年,特别撰文分享他对这位曾经迷路的诗人的特殊认识。
寂寞者的观察 豆瓣
作者: 凌越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为新生代学者和专栏作家凌越先生近年评论文字的结集;为“独立阅读书系”之一。
本书分三辑。辑一“此地的观察”既有对当下的文学和诗歌问题做出的即时的批评,也有对日常生活个性化的细腻描述和感受。辑二“蝴蝶的艺术”是关于卡尔维诺、苏珊•桑塔格、杜拉斯、纳博科夫、菲茨杰拉德、萨义德等经典作家的文学随笔,着重于揭示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之间的某种神秘关系。辑三“自我的迷宫”是关于惠特曼、雨果、波德莱尔、兰波、佩索阿、曼德尔斯塔姆、斯蒂文斯、布罗茨基等经典诗人的文学随笔,以文雅的笔触勾勒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诗人们的精彩诗篇。
所有的文字都完整映照着作者的内心,哪怕你所论述的是别人的作品。某种内在的逻辑链条决定着一篇文章的骨架,可是在这个逻辑链条的开端依然会是某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强化的逻辑之源,而这个源头则综合考验着作者的见识、道德和心灵。(凌越)
蒋勋说唐诗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附赠蒋勋推荐阅读的一百首唐诗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