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隋唐史別裁 豆瓣
作者: 李樹桐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5
本書係作者根據多年研究之心得,融入前人、時人的創見以及地下發掘資料中所作成的新結論。
全書分為政治史及文化史兩部分。書中辨明剔除了前人著作中,因迴護、溢美並與事實不符的記載,據實直書,使隋唐史原有的真相具體呈現,是研究歷史及一般讀者實用的參考書。
《唐会要》的科技思想 豆瓣
2008 - 8
《〈唐会要〉的科技思想》是《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之一,是国内第一部从古籍史部政书类中提炼和研究科技思想的学术专著。它从天文、数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化学、地理以及建筑、纺织、铸造、造船、航海、科技交流等方面,梳理和研究《唐会要》中的科技思想。《〈唐会要〉的科技思想》史论结合,采用的资料经过严格考据,可靠性强;学术观点独到,科学性强。
唐会要(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唐会要(上下)
作者: 宋 王溥 撰 中华书局 1955
唐会要, 宋代 王溥 ( 922年 ~ 982年 )撰,成书于 宋太祖 建隆 二年( 961年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 会要 。本书专门记录 唐 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制栿革,与 通典 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于唐代制度记载栴为详备,并保存了《 新唐书 》、《 旧唐书 》未载的史实,《大唐起居註》、《堧唐實錄》均已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核保存。 原本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今朠根据 清朝 乾隆 整理本重印,全书100卷,514目,在不堑條目下有“雜錄”﹐由于不分门,查項不便,另有张忱石 唐会要人名索引 可供查考。
册府元龟 豆瓣
所属 作品: 册府元龟
作者: (宋)王钦若等编纂 周勋初等校订 凤凰出版社 2006
《册府元龟》所录材料,先按部门,再依年代先后排列,共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史料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主要是抄录五代以前的史籍(主要是正史)而成。隋代以前的正史虽然流传至今,但《册府元龟》所见皆为唐宋古本,可用来校订正史流传中产生的讹误。另外,除有关历史事件的记叙外,《册府元龟》在典章制度方面,也有很多的原始资料。②校勘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中依据的正史,从版本的角度来说,都是比之目下流行的版本更为接近原书面貌的古本。因此,就以一般的正史材料而言,也有校勘学的价值。其中的许多材料,可用以补史、校史与辑佚。③学术史上的价值。
我国的史学传统,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编纂,而对其他门类的学术史,则相对来说不太重视。《册府元龟》容量大,对于各类问题,资料的搜集更见完整,编纂更系统。利用其中的材料,可以分门别类地编写多种专题历史。
《册府元龟》虽是一部巨大的文献宝库,但使用者相对比较少,这是因为《册府元龟》从来没有一个完善的整理本,宋本残缺,明本讹误极多,且无相关索引。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在著名文史专家周勋初教授的主持下,集中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1994年起,历时十个寒暑,终于完成了此书的整理工作。此次整理,以明刻本为工作底本,以宋本参校,写下详细校记。如遇宋、明两本皆不明晰处,则推寻这些文字的本源,参以唐五代以前的大量子史文献,力求恢复这些史料的原貌。全书编制了详尽的人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大唐太子李建成 豆瓣
作者: 龙耳东 2011 - 4
《大唐太子:李建成》讲述了:沉稳、仁慈、顾全大局、文治武功卓著的大唐太子李建成,被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一箭射死……李世民踩着同胞兄弟的尸体,胁逼父皇退位,登上了皇帝宝座。李世民自知“以弟杀兄是不义,以子逼父是不孝,以臣谋君是不忠,血洗两宫是不仁”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
然而,墨写的谎言,难以掩盖那血腥的事实。真相就在史卷那前后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龙耳东编著的历史小说《大唐太子李建成》根据宋朝范祖禹、明末清初王夫之,近代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以及当今世界知名史学家牛致功、胡戟、胡如雷等人的历史研究成果,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通过李建成短暂而悲剧的人生,告诉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发生的一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无不令您感慨万千,气荡回肠!掩卷深思!受益良多……
隋唐五代史(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隋唐五代史(上下)
作者: 王仲荦 著 中华书局 2007
全书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并以较多篇幅叙述了隋唐时代空前繁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全书体例严整、资料丰富,是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专业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必备之书。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豆瓣
作者: 岑仲勉 2004 - 4
岑仲勉先生(1886-1961)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学研究,在隋唐史、先秦史、古代文献学、中西交通和民族关系、史地考证等方面,均卓越有建树,为国内外史学界所推重。
唐代基层文官 豆瓣
所属 作品: 唐代基层文官
8.2 (9 个评分) 作者: 赖瑞和 中华书局 2008 - 5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唐代最常见的几种基层文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校书郎、正字、县尉、参军、判司、巡官、推官和掌书记等若干种唐代基层文官,第六章则综合讨论这几种文官的共同课题,诸如俸钱、任期、办公时间与假期等,最后一章描绘出两幅唐代基层文官的“理念型”,可与史书所见真是唐史人物做比较。
本书虽为研究官制的专著,然征引了大量唐史人物作为例证,读来生动有趣,既可为研究唐代基层文官制度之工具书,又对理解唐代士人之仕宦生活大有助益。
洛阳伽蓝记校释 豆瓣
所属 作品: 洛阳伽蓝记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宋) 杨衒之 译者: 周祖谟 注释 中华书局 2010 - 10
《洛阳伽蓝记校释》主要讲了:永宁寺、建中寺、长秋寺、瑶光寺、景乐寺、昭仪尼寺、胡统寺、修梵寺、景林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明悬尼寺、龙华寺、璎珞寺、宗圣寺、崇真寺、魏昌尼寺、景兴尼寺、庄严寺、秦太上君寺、正始寺、平等寺、景宁寺等内容。
历代宅京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代宅京记
作者: 顾炎武 中华书局 2004 - 5
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二十卷,又称《历代帝王宅京记》,是顾氏所编《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历代宅京记》则记历代都城史宝,是我国第一部辑录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
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
作者: 宋·孟元老 译者: 伊永文 笺注 中华书局 2006 - 8
《东京梦华录笺注(套装全2册)(竖排繁体)》主要讲述了:东京梦华录问世于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从其书自序得知,作者为孟元老,但生平不详。清时,开封老儒常茂俫提出孟元老即为主持修筑艮狱的户部侍郎孟揆。此说曾被邓之诚先生认为读书不足而予批评。一九八O年,孔宪易先生沿(龙衣)常茂俫之思路,考据孟元老为北宋末年供职于开封凌的孟钺。孔氏证据揣测成分较多,成立较难。余以为不必坐孟元老为孟钺,疑元老取宋人常见名字为托名,其人或为孟姓贵胄子弟,或为浪迹京城出上入下书会先生,记録风士,以使人追忆故都之乐为要,遂锓木以度之。
东京梦华录问世不久,南宋的许多学者就模仿其体列,续作此类著作,如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梦梁录、周密武林旧事。自此以后,元有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费着刿华纪廲谱、刘一清钱塘遗事。
经略幽燕 豆瓣
所属 作品: 经略幽燕
作者: 曾瑞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中的成败关键。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厘清了宋初军事史中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汴京遗迹志 豆瓣
作者: (明)李濂 / 程民生 1999
本书是我国古都开封的第部较为系统的专志,全书24卷,是研究宋史的必读之书。本书点校极为认真,举凡该书所证引的资料,凡今天可见的,大都查核了原书,是一个信实、可靠的本子。
太平寰宇记(全九册) 豆瓣
作者: 乐史 / 王文楚 中华书局 2008 - 1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继承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记述了宋初十三道范围的全国政区建置。所载政区取制于太平兴国后期,可补《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所不载,是考察北宋初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其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府州下备载领县、距两京里程、至邻州的四至八到、土产,县下记录距府州方位里数、管乡及境内山川、湖泽、城邑、乡聚、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陵墓等,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版本及整理点校情况简介:
《太平寰宇记》初刻本极少,流传不广,到明代海内宋板已无踪影。明末清初刊本不一,已残缺不全,无足本。
本次整理点校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原缺卷一百十三至一百十八凡五卷半,以宋板补入,取宋板残存部分及万廷兰本通校,以中山大学藏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傅增湘《太平寰宇记校本》参校,并参校《舆地纪胜》、《松本方舆胜览》、《永乐大典》、《嘉庆重修一统志》,参考唐宋总志、宋元方志及宋以前史籍,予以校勘。
洛阳伽蓝记校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洛阳伽蓝记
作者: 杨衒之 译者: 范祥雍 校注 2011 - 10
本书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本版补充了作者近年来读书札记千余条,附缀书后,愿求正于当代学者。
洛阳伽蓝记校笺 豆瓣
所属 作品: 洛阳伽蓝记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北魏)杨衒之 /杨勇 校笺 中华书局 2006 - 2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
中国兵器史稿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兵器史稿
作者: 周纬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1
《中国兵器史稿》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但《中国兵器史稿》完成后的几十年中,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不少前所未见的兵器实物,在兵器史研究的宏观与微观层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我们对于古代兵器的认识已较作者创作《中国兵器史稿》之时大大向前推进,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有与《中国兵器史稿》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望读者阅读时留意。为使读者对书中论述的问题获得更全面的认识,编者还补充了部分考古发掘所得兵器实物及相关资料图片,置于卷首,供古代兵器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中国古兵器论丛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古兵器论丛
作者: 杨泓 译者: 《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初版於1980年6月。此2007版爲增補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 4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收录作者1976~1982年间所著兵器考古论文十三篇,论述了中国古代冷兵器格斗兵器(戟、剑、刀)、远射兵器(弓弩)和防护装具(甲胄)产生、发展直至衰亡的历史以及古代战车、骑兵和战船的历史,还论及与兵事有关的武库、兰、胡床及军乐等方面的问题。也论述了东邻日本古代的铁甲胄。书中大量引用近半个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和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并附有大量插图和图版,还附有详尽的参考文献目录,以方便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