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我的二本学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1 (185 个评分)
作者: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媒介与性别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徐艳蕊
2014
- 7
专著《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是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媒介性别论: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性别观念的建构与生产》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徐艳蕊。本课题在进行期间,已发表《“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从 50-60年代 <中国妇女 >杂志的发展看新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中国传媒报告》 2014年第 2期)、《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当代电影》 2013年第 5期)等数篇论文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通过对中国当代媒介性别形象的梳理:由劳动妇女形象,到大众文化中的魅力女性,再到以网络为平台女性的自由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男性气质的建构产生的影响,探析性别观念和性别生产机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讨论消解性别陈规和建立新的更为平等的性别秩序的可能。
第一章作为理论梳理和铺垫,概述媒介性别研究在中国大陆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聚焦中国 50、 60年代,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第三章讨论 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第四章重点考察网络上的女性写作 -阅读社群的活动,将女性通俗文本的写作,当作女性对性与性别问题的集中表述,分析网络写作的通俗女性主义精神对性别观念和等级秩序所带来的冲击;第五章讨论网络女性通俗文本的多元性别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男性气质和亲密关系的改写。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通过对中国当代媒介性别形象的梳理:由劳动妇女形象,到大众文化中的魅力女性,再到以网络为平台女性的自由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男性气质的建构产生的影响,探析性别观念和性别生产机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讨论消解性别陈规和建立新的更为平等的性别秩序的可能。
第一章作为理论梳理和铺垫,概述媒介性别研究在中国大陆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聚焦中国 50、 60年代,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第三章讨论 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第四章重点考察网络上的女性写作 -阅读社群的活动,将女性通俗文本的写作,当作女性对性与性别问题的集中表述,分析网络写作的通俗女性主义精神对性别观念和等级秩序所带来的冲击;第五章讨论网络女性通俗文本的多元性别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男性气质和亲密关系的改写。
行走春夜里 豆瓣
はるのよの
作者:
郑民钦 编著
2019
- 11
★世界上最短的诗,日本人的心之风景。
★“风雅俳句”系列春、夏、秋、冬全四卷,浮世绘彩插精装典藏。俳句的魅力,尽在本书。
★收录俳句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名句。
★旅日翻译家 郑民钦 数十年精心编译、注释、赏析。中日对照,扫码可听。
★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有诗,带你领略诗歌之美、古典之美、经典之美。
★罗兰·巴特称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博尔赫斯称其“拯救了人类”,周作人称其为“理想的小诗”。
★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正冈子规(日本歌人、俳人)
★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安德烈·贝勒沙尔(法国作家)
★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罗兰·巴特(法国作家、社会学家、思想家)
★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
★短歌大抵是长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至于简洁含蓄则为一切的共同点。从这里看来,日本的歌(短歌和俳句等在内)实在可以说是理想的小诗了。——周作人(中国作家)
------------------------------------------------------------------------
《风雅俳句:行走春夜里》是翻译家郑民钦先生编著的经典俳句鉴赏文集之第一卷,收录了近代以前的传统俳句名作,所选有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共计二百余首俳句。本书编排方式上按照“春夏秋冬”分类,不分题材,以俳人及其年代为次序,每首俳句皆有中文、日文及赏析三部分组成。传统俳句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包含了日本人民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心灵感受,具有强烈的风土性和艺术性,是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风雅俳句”系列春、夏、秋、冬全四卷,浮世绘彩插精装典藏。俳句的魅力,尽在本书。
★收录俳句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名句。
★旅日翻译家 郑民钦 数十年精心编译、注释、赏析。中日对照,扫码可听。
★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有诗,带你领略诗歌之美、古典之美、经典之美。
★罗兰·巴特称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博尔赫斯称其“拯救了人类”,周作人称其为“理想的小诗”。
★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正冈子规(日本歌人、俳人)
★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安德烈·贝勒沙尔(法国作家)
★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罗兰·巴特(法国作家、社会学家、思想家)
★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
★短歌大抵是长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至于简洁含蓄则为一切的共同点。从这里看来,日本的歌(短歌和俳句等在内)实在可以说是理想的小诗了。——周作人(中国作家)
------------------------------------------------------------------------
《风雅俳句:行走春夜里》是翻译家郑民钦先生编著的经典俳句鉴赏文集之第一卷,收录了近代以前的传统俳句名作,所选有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共计二百余首俳句。本书编排方式上按照“春夏秋冬”分类,不分题材,以俳人及其年代为次序,每首俳句皆有中文、日文及赏析三部分组成。传统俳句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包含了日本人民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心灵感受,具有强烈的风土性和艺术性,是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初夏谒日光 豆瓣
ひのひかり
作者:
郑民钦 编著
2019
- 11
★世界上最短的诗,日本人的心之风景。
★“风雅俳句”系列春、夏、秋、冬全四卷,浮世绘彩插精装典藏。俳句的魅力,尽在本书。
★收录俳句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名句。
★旅日翻译家 郑民钦 数十年精心编译、注释、赏析。中日对照,扫码可听。
★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有诗,带你领略诗歌之美、古典之美、经典之美。
★罗兰·巴特称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博尔赫斯称其“拯救了人类”,周作人称其为“理想的小诗”。
★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正冈子规(日本歌人、俳人)
★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安德烈·贝勒沙尔(法国作家)
★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罗兰·巴特(法国作家、社会学家、思想家)
★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
★短歌大抵是长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至于简洁含蓄则为一切的共同点。从这里看来,日本的歌(短歌和俳句等在内)实在可以说是理想的小诗了。——周作人(中国作家)
------------------------------------------------------------------------
《风雅俳句:行走春夜里》是翻译家郑民钦先生编著的经典俳句鉴赏文集之第一卷,收录了近代以前的传统俳句名作,所选有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共计三百余首俳句。本书编排方式上按照“春夏秋冬”分类,不分题材,以俳人及其年代为次序,每首俳句皆有中文、日文及赏析三部分组成。传统俳句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包含了日本人民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心灵感受,具有强烈的风土性和艺术性,是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风雅俳句”系列春、夏、秋、冬全四卷,浮世绘彩插精装典藏。俳句的魅力,尽在本书。
★收录俳句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名句。
★旅日翻译家 郑民钦 数十年精心编译、注释、赏析。中日对照,扫码可听。
★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有诗,带你领略诗歌之美、古典之美、经典之美。
★罗兰·巴特称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博尔赫斯称其“拯救了人类”,周作人称其为“理想的小诗”。
★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正冈子规(日本歌人、俳人)
★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安德烈·贝勒沙尔(法国作家)
★俳句是最精炼的小说。——罗兰·巴特(法国作家、社会学家、思想家)
★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
★短歌大抵是长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至于简洁含蓄则为一切的共同点。从这里看来,日本的歌(短歌和俳句等在内)实在可以说是理想的小诗了。——周作人(中国作家)
------------------------------------------------------------------------
《风雅俳句:行走春夜里》是翻译家郑民钦先生编著的经典俳句鉴赏文集之第一卷,收录了近代以前的传统俳句名作,所选有开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河东碧梧桐、正冈子规、夏目漱石等数十位俳人,共计三百余首俳句。本书编排方式上按照“春夏秋冬”分类,不分题材,以俳人及其年代为次序,每首俳句皆有中文、日文及赏析三部分组成。传统俳句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包含了日本人民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心灵感受,具有强烈的风土性和艺术性,是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被拒绝的勇气 豆瓣
5.9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岸见一郎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0
- 4
因为“不敢”幸福。幸福意味着要拒绝他人的期待,独自确认自己的价值。正如阿德勒所说,人只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勇气!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阿德勒心理学相遇,自1989年至今逾30年。在《被讨厌的勇气》 中,作者以哲人与年轻人的思想辩论展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能量。在《被拒绝的勇气》中,作者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为众人解答困惑:成功和幸福到底有什么不同,摆脱社会期待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够打破社交恐惧症、在非理性的情感关系里如何自处。
如果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岸见一郎用《被拒绝的勇气》给出了解决烦恼的答案:想要真正的幸福,唯有用艰难的拒绝代替简单的从众。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阿德勒心理学相遇,自1989年至今逾30年。在《被讨厌的勇气》 中,作者以哲人与年轻人的思想辩论展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能量。在《被拒绝的勇气》中,作者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为众人解答困惑:成功和幸福到底有什么不同,摆脱社会期待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够打破社交恐惧症、在非理性的情感关系里如何自处。
如果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岸见一郎用《被拒绝的勇气》给出了解决烦恼的答案:想要真正的幸福,唯有用艰难的拒绝代替简单的从众。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编年史 豆瓣
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剧研究所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8
- 6
《中国电视剧编年史》是一部中国电视剧领域的工具书,它是中国电视剧60年来的事业、产业、政策、社会现象以及经典剧目的全方位的扫描。它力求全面而接近原貌的记录和综述。
书稿采用“编年史”的体例,以年、月、日为顺序,串联起中国电视剧从1958年到2018年60年历史沿革中的作品、事件、现象,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创作生产、精品力作、市场运营、宣传推广、评论评奖、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应用、跨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并分五个阶段对中国电视剧的历史状况做出整体把握,是一部中国电视剧领域有史可鉴、有据可循的历史纲要。
书稿附录包括飞天奖、金鹰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四个主要奖项及作品,以及60年重要的电视剧主要理论专著。
书稿采用“编年史”的体例,以年、月、日为顺序,串联起中国电视剧从1958年到2018年60年历史沿革中的作品、事件、现象,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创作生产、精品力作、市场运营、宣传推广、评论评奖、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应用、跨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并分五个阶段对中国电视剧的历史状况做出整体把握,是一部中国电视剧领域有史可鉴、有据可循的历史纲要。
书稿附录包括飞天奖、金鹰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四个主要奖项及作品,以及60年重要的电视剧主要理论专著。
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 豆瓣
作者:
何天平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8
- 8
2018年,曾见证无数重要历史时刻的中国电视60岁了,曾陪伴无数国人成长的中国电视剧60岁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什么比共同观看过的电视剧更能界定一代人所共享的世界观,也没有什么比那些虽诞生于某些时代的独特语境之下,却又以记忆烙印的形态经久不衰地存在于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电视剧更具有阐释的意义。
本书以电视剧品质与观众口碑作为入选的评判标准,兼顾制作地区和作品的类别,遴选1976—2016年间的国剧代表作,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对其进入深入剖析,并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四十年来成长的电视文化。本书的出版 初衷是以“怀旧”为主打概念,吸引年轻读者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让已经随着T世代变为成年人并开始扮演社会的中流砥柱的年轻一代,通过而怀旧的素材重新对基本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和关注。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什么比共同观看过的电视剧更能界定一代人所共享的世界观,也没有什么比那些虽诞生于某些时代的独特语境之下,却又以记忆烙印的形态经久不衰地存在于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电视剧更具有阐释的意义。
本书以电视剧品质与观众口碑作为入选的评判标准,兼顾制作地区和作品的类别,遴选1976—2016年间的国剧代表作,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对其进入深入剖析,并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四十年来成长的电视文化。本书的出版 初衷是以“怀旧”为主打概念,吸引年轻读者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让已经随着T世代变为成年人并开始扮演社会的中流砥柱的年轻一代,通过而怀旧的素材重新对基本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和关注。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 豆瓣
作者:
南京博物院 编
译林出版社
2018
本书为南京博物院2018年12月举办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特展的配套图录。全书通过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的百余件(组)精美文物,展示了琅琊王司马金龙家族的前世与今生、勾连起当时东亚最重要的两座都城——建康(今南京)和平城(今大同)间的交流互动。
本书通过史料详实的研究文章、丰富有趣的文物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两座都城——东晋建康与北魏平城——的士族生活情景与文化艺术成就。
本书对琅琊王司龙金龙夫妇墓出土的墓志、墓表、列女古贤漆画屏风板、釉陶彩绘出行仪仗俑、雕纹石床榻、伎乐天石帐座等珍贵文物做了集中展示和详细解读,形成了一个颇有研究和鉴赏价值的案例。
本书通过史料详实的研究文章、丰富有趣的文物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两座都城——东晋建康与北魏平城——的士族生活情景与文化艺术成就。
本书对琅琊王司龙金龙夫妇墓出土的墓志、墓表、列女古贤漆画屏风板、釉陶彩绘出行仪仗俑、雕纹石床榻、伎乐天石帐座等珍贵文物做了集中展示和详细解读,形成了一个颇有研究和鉴赏价值的案例。
这就是北魏-努力走向文明并且不断创造文明 豆瓣
作者:
任勇
2019
- 1
《文明是副产品》
作者: 郑也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1版 有2016年1月第4次印刷本、2016年2月5印本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55024
作者: 郑也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1版 有2016年1月第4次印刷本、2016年2月5印本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55024
美学散步(彩图本) 豆瓣
作者: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5
内容简介: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这本美学文集共收录有关美学的文章二十二篇,包括:《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等等。此次推出精装插图典藏本,可同时满足美学鉴赏和收藏的需求。
……………………………………………………………………………………………
出版说明:
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美学散步》初版于1981年,后多次重版增印,长销至今,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此次推出彩本,基本保持原貌,仅修订了部分语句疏漏,并新增插图150余幅,以使全书更加图文并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美学享受。
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那散步声中留下的汗漫灵光。请赴这场美学之旅,“慢慢走,欣赏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
……………………………………………………………………………………
专家推荐:
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李泽厚
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刘小枫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这本美学文集共收录有关美学的文章二十二篇,包括:《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等等。此次推出精装插图典藏本,可同时满足美学鉴赏和收藏的需求。
……………………………………………………………………………………………
出版说明:
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美学散步》初版于1981年,后多次重版增印,长销至今,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此次推出彩本,基本保持原貌,仅修订了部分语句疏漏,并新增插图150余幅,以使全书更加图文并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美学享受。
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那散步声中留下的汗漫灵光。请赴这场美学之旅,“慢慢走,欣赏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
……………………………………………………………………………………
专家推荐:
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李泽厚
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刘小枫
编剧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6.3 (6 个评分)
作者:
[匈] 拉约什·埃格里
译者:
黄隽华
海南出版社
2020
- 6
★ 畅销70年,一本享誉世界的编剧写作宝典
★ 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得主、著名编剧梅峰推荐
★ 美国、英国等多国影视专业院校必读的指定教材
★ 独家收录:十位专业电影人原创万字导读
★ 启示伍迪·艾伦三次摘获奥斯卡原创剧本奖
★ 好莱坞一线编剧人手一本的案头工具书
★ 连年稳居亚马逊剧本写作类专业书籍TOP前10
★ 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强烈推荐
★ 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
【内容简介】
《编剧的艺术》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全书按照戏剧写作的基本要素,分为“前提”“人物”“冲突”与“综述”四大章节。文中首创性地提出了“人物动机推进情节”的写作方法,并指出创作一部成功的剧作需要一个结构明晰的前提,具有生理、社会、心理三维度信息完备的人物,以及升级型冲突与冲突的预示。
书中大量引用《玩偶之家》《罗密欧与朱丽叶》《伪君子》等享誉世界的经典名作,巨细无遗地分析了这些作品的架构、人物的对话与冲突类型,为深度阐述一部剧作的成败提供了详实的例证。文中还加入了多个提问环节,追根溯源地解答了编剧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
【名人推荐】
创作一个剧本,只需综合考虑故事的前提、人物和冲突。《编剧的艺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既有生动讲解,也有深度问答。是不可多得的剧作练习专业教材,也是一个智者洞见人性的观察总结。
——梅峰,编剧、导演
我始终认为这是所有编剧论著中无可取代的绝世经典!
——伍迪·艾伦,编剧、导演
拉约什·埃格里的《编剧的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编剧们的随身读物,直到现在也被赞誉为不可或缺的案头指定书目。埃格里要求人物性格在戏剧进程里成长,还讲解了如何围绕这一过程来建构情节。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学者
每一部电影都是通过角色和故事,来表现互相矛盾的价值观、视角和信仰之间所展开的一场辩论。埃格里先生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对此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述。
——大卫·戴蒙德、大卫·韦斯曼,好莱坞一线编剧搭档、剧本写作顾问
我能说,关于《编剧的艺术》迷人之处在于,读完本书后, 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都会明白为什么有些小说、电影、戏剧、短篇故事会如此无聊,另一些却是那样有趣。
——吉尔伯特·米勒, 美国戏剧家、电影导演、托尼奖得主
★ 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得主、著名编剧梅峰推荐
★ 美国、英国等多国影视专业院校必读的指定教材
★ 独家收录:十位专业电影人原创万字导读
★ 启示伍迪·艾伦三次摘获奥斯卡原创剧本奖
★ 好莱坞一线编剧人手一本的案头工具书
★ 连年稳居亚马逊剧本写作类专业书籍TOP前10
★ 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强烈推荐
★ 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
【内容简介】
《编剧的艺术》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全书按照戏剧写作的基本要素,分为“前提”“人物”“冲突”与“综述”四大章节。文中首创性地提出了“人物动机推进情节”的写作方法,并指出创作一部成功的剧作需要一个结构明晰的前提,具有生理、社会、心理三维度信息完备的人物,以及升级型冲突与冲突的预示。
书中大量引用《玩偶之家》《罗密欧与朱丽叶》《伪君子》等享誉世界的经典名作,巨细无遗地分析了这些作品的架构、人物的对话与冲突类型,为深度阐述一部剧作的成败提供了详实的例证。文中还加入了多个提问环节,追根溯源地解答了编剧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
【名人推荐】
创作一个剧本,只需综合考虑故事的前提、人物和冲突。《编剧的艺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既有生动讲解,也有深度问答。是不可多得的剧作练习专业教材,也是一个智者洞见人性的观察总结。
——梅峰,编剧、导演
我始终认为这是所有编剧论著中无可取代的绝世经典!
——伍迪·艾伦,编剧、导演
拉约什·埃格里的《编剧的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编剧们的随身读物,直到现在也被赞誉为不可或缺的案头指定书目。埃格里要求人物性格在戏剧进程里成长,还讲解了如何围绕这一过程来建构情节。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学者
每一部电影都是通过角色和故事,来表现互相矛盾的价值观、视角和信仰之间所展开的一场辩论。埃格里先生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对此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述。
——大卫·戴蒙德、大卫·韦斯曼,好莱坞一线编剧搭档、剧本写作顾问
我能说,关于《编剧的艺术》迷人之处在于,读完本书后, 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都会明白为什么有些小说、电影、戏剧、短篇故事会如此无聊,另一些却是那样有趣。
——吉尔伯特·米勒, 美国戏剧家、电影导演、托尼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