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再生缘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清] 陈端生 著 / 郭沫若 校订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2 - 11
《再生缘》是清中期奇杰才女陈端生撰写的一部弹词杰作,实际是用七言排律的语言形式,写就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此校订本由郭沫若生前编定,分为卷首和《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两大部分。卷首收录郭沫若在赞同陈寅恪对《再生缘》所做评价的基础上,对陈端生其人其事其书又做了进一步考证的九篇论著。
第二部分收录的陈端生著《再生缘》前十七卷,由郭沫若亲手校订。原作通过孟丽君(即郦君玉)、皇甫少华、苏映雪(即梁素华)等人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以及三大家族背景的矛盾纠葛,热情赞美了女性的才智和胆略,歌颂了敢于挣脱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与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通篇情节曲折,结构精密,人物迭出,形象鲜明,擅于刻画不同角色的内在性格和不同环境中的复杂心理。诗句韵高而通俗,文辞优美而洒脱,令人喜读忘倦。
中国女性的20世纪 豆瓣
作者: [日] 白水纪子 译者: 尹凤先 / 关豪 2019 - 4
《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主要是针对20世纪的中国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论述。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对白水纪子的这部作品进行编译。全书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六个章节来阐述了中国式父权制背景之下20世纪中国女性的形象。在《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一部分中,从母性权力这一角度对中国式父权制的一大特征——代际支配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婆媳关系、母女关系中的各种女性形象,深刻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想根源。在《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第二部分,将在身份地位各异的中国女性中,以寡妇、小妾、正房妻子等为中心,明确男性支配女性的实态。从而让读者对中国20世纪的女性形象有了全面、详细的了解。
浮出历史地表 豆瓣
9.5 (35 个评分) 作者: 孟悦 / 戴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浮出历史地表》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本书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重要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鲁迅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日>竹内好 译者: 李心峰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6 - 11
竹内好强调,“鲁迅是文学者,首先是个文学者。他是启蒙者,是学者,是政治家,但正因为他是文学者,即正因为丢掉了这些,这些才会作为表象呈现出来”。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竹内好说“对绝望感到绝望的人,只能成为文学者。不靠天不靠地,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
竹内好认为“鲁迅的文学,在其根源上是应该称作‘无’的某种东西。因为是获得了根本上的自觉,才使它成为自觉者的,所以如果没有了这根柢上的东西,民族主义者鲁迅,爱国主义者鲁迅,也都成了空话。我是站在把鲁迅称为赎罪文学的体系上发出自己的抗议的。 ”
唐代变文 豆瓣
作者: 【美】梅维恒 译者: 杨继东 / 陈引驰 中西书局 2011 - 2
《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是研究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的专著,书中包括了敦煌与敦煌文书;变文资料及其相关体裁;“变文”的含义;变文的形式、套语和特征;演艺人、作者和抄手;转变存在的证据等六章内容。
通鉴注商 新旧唐书互证 豆瓣
赵绍祖
作者: 赵绍祖 译者: 赵敏 / 牛继清 点校 2016 - 6
《新舊唐書互證》二十卷、《通鑑注商》十八卷,是趙氏最負盛名的兩部史學考證著作,被陸續收入《叢書集成初續編》、《續修四庫全書》等多種大型叢書之中。
《新舊唐書互證》考證史事1237條,分別涉及《舊唐書》、《新唐書》所載時間、事件、人物、地理、稱謂等諸多方面的是非得失,且有不少歷史評論,對於唐史研究有很重要的學術意義。此次點校,以“古墨齋”刊本爲工作底本,“廣雅書局”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爲參校本。
《通鑑注商》十八卷,是趙紹祖對元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鑑注》的商榷與糾誤,計731條,涉及面很廣,尤其究心於地理,糾地名之誤者共365條,恰佔全書的一半,且有較高成就。此次點校,以“古墨齋”刊本爲工作底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爲參校本。
火蓝刀锋 豆瓣
作者: 冯骥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2007 - 4
《火蓝刀锋》讲述了水是有生命的。这是一支秘密而神秘的特种部队。他们在水下自下而上,水对于他们而言,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常人所不知道、不了解的世界。他们是水的斗士,他们的灵魂是由水组成的……
V字仇杀队 豆瓣 Goodreads
V for vendetta
9.5 (71 个评分) 作者: (美)阿兰·摩尔 / 大卫·劳埃德 译者: Darth-Nr6 / 洌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12
这是未来的伦敦,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游荡街头的艾薇·哈蒙德撞上心怀不轨的秘密警察。

这是颠覆的遭遇,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子:披着斗篷、头顶高帽,戴着伪善笑容的面具。

这是黑暗的未来,这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大领袖亚当·苏萨牢牢紧攒国之命脉,他的爪牙遍布每一个角落。人民将窃窃私语埋入肚中,高谈阔论几成奢望,直到那晚照亮整座伦敦的轰鸣声,沉默了许久的黑夜开始发起反击。

他戴着盖伊·福克斯的假面,化身为叫做V的复仇使者,他引用着被禁止的诗词,向艾薇·哈蒙德传授自己的理念思想和他为之付出的行动。他试图创造社会政治变迁,同时暗自推动激烈的私人复仇。艾里克·芬奇奉命缉拿对国家造成威胁的嫌犯,从死亡名单中逐渐揭开历史的疮疤。魅影画廊里,那张笑脸依旧挂着毫不动容的神情,指挥着自己的计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达到最终目的,而艾薇·哈蒙德将发现面具之下那张真正的面容……
2020年8月15日 想读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孙机 中华书局 2014 - 7
孙机先生山东青岛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以自己的讲座为基础,加以润色丰富,形成《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的十个方面,如饮食、冶金等等。书中 的线图为孙先生亲手绘制,很多内容都经孙先生起例发凡,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入门者更是浅显易懂。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豆瓣
作者: 查尔斯·兰姆 / 玛丽·兰姆 译者: 甄春亮 2007 - 7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其戏剧既洋溢着现世欢乐,又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引导着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然而,怎样才能让莎士比亚戏剧为普通读者消化、吸收呢?英国著名散文有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Mary Lamb)为此做了独具匠心的工作。
 本着既易于阅读又尊重原著的宗旨,兰姆姐弟二人以清醇的散文形式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查尔斯负责改编莎士比亚悲剧,玛丽改编的是喜剧。他们对原作把握得很好,改写得很有分寸,故事内容以及情节完全忠实于莎士比亚的原著。
由于莎士比亚戏剧本身的文学价值及影响力,再加上兰姆姐弟二人在改写作品时采用的语言淡然隽永、叙事风格优美,所以,该书被公认是普及莎士比亚戏剧的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总之,无论你是初读莎士比亚戏剧还是重温其作品都将从中受益匪浅。
张爱玲私语录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著 / 宋以朗编 青马文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5
我的人生——如看完了早场电影出来,有静荡荡的一天在面前。——张爱玲
============================================================
1952—1995
四十多年鱼雁往返 三百多封书信选录 近三百条经典语录
拨开迷雾,带你认识一个天真健谈、语带机锋的张爱玲
============================================================
一九五二年,张爱玲由沪到港,为生计所迫应征美新处翻译,与宋淇、邝文美夫妇结识,一见如故。最初的几年里差不多每天见面,无话不谈,留下许多围绕写作、友谊、女人等的隽思妙语。
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双 方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鱼雁往返。今由宋以朗整理,三百多封书信选录、近三百条经典语录,不仅全面展示了张爱玲后期的创作心路历程、作品出版情况,更有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谊之书。那在艰难中始终音问不断、相知相扶的情谊,让人低回不已。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张爱玲。
落金扇 豆瓣
作者: 张慧侬 / 夏耘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故事叙述明代官宦之子周学文,拾得陆庆云遗落之金扇,由好友孙赞卿设计,乔扮女子,卖身陆府,遂能与陆庆云私订婚约,后几经周折,终成眷属。
中唐文人之文艺及其世界 豆瓣
作者: [日]赤井益久 译者: 范建明 中华书局 2014 - 1
本书主题集中于中唐诗人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价,所涉诗人主要有: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孟郊、皎然等。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陈磊 / 陈引驰 三联书店 2006 - 1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是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第一篇论文,《独特与独占》,将中唐文学对身份的再现视作对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斥。在个人身份的层面上,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要吧表现为宣称自己优于他人,不过它也可以是一种异化感,而这种异化感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时代的作品中,特立独行表现为一种独特而易于辨识的风格,它可以为他人所袭用,但它却总是与一个个体作家挂钩。
接下去的一篇论文,《自然景观的解读》,讨论各种不同的再现风景的方式,显示自然的潜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文本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的表述和品评;这样的风景具有建筑性,这在先前的诗歌是罕见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缺乏潜在秩序的风景的再现,是美丽去不连贯的细节的堆砌。
这第二篇论文公限于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现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人伦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诠释》这第三篇论论文探讨中唐时代的一种倾向,它对现象所给出的推测性解释,要么就是与常识相乘违,要么就对通常认为无需解释的境况做出解释。如此独特的诠释,缺乏任何证据或文本章顺的支撑,常常沾染上一层富于反讽甚或疯狂的意味。
第三篇论文《机智与私人生活》审视对私人空间和闲暇活动的游戏性的夸大诠释,作为抗拒常规价值的一种私人价值观的话语。
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日本近代五人俳句选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正冈子规 / 夏目漱石 译者: 林林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0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只有十七个音节。本集中所收400首俳句,是正冈子规、夏目漱石、河东碧梧桐、高滨虚子、水原秋樱子五个日本近代著名俳人之作。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7 (203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刺客列传 豆瓣
8.5 (40 个评分) 作者: 郑问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5
当之无愧的国漫宗师 水墨神技震撼日本漫坛
郑问成名作 简体中文版正式引进
司马迁《史记》忠实而石破天惊的改编
春秋战国那些慷慨悲歌的血性
弹剑而行的潇洒
曹沫 豫让 专诸 聂政 荆轲
*****
特别收录郑问早期三部短篇作品
随书附赠8开珍藏初版海报
🖌️ 编辑推荐
⚔️ 500幅彩绘,1500小时心血之作,手绘跨越2000年的山河岁月
郑问,生于 1958 年,著名漫画家。1990年在日本发表作品即造成轰动。《朝日新闻》称赞他是漫画界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日本漫画界誉其为“亚洲至宝”。《刺客列传》有如一颗爆发的超新星,成为郑问提笔为刀的立名之作。
漫画《刺客列传》的故事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郑问集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豫让、专诸、聂政和荆轲五位刺客,将他们的英雄史诗改编成漫画。
尽管对这些故事烂熟于心,但两千多年的岁月多少模糊了现今读者的想象力。郑问则以漫画的形式,重新演绎原著中的一切。
一千五百小时,大大小小五百余幅彩绘,郑问倾注了他最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说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么《刺客列传》则是我用‘心’来画的作品。”
就这样,原本只能想象的“易水送别”“荆轲刺秦”名场面,在《刺客列传》中被尽情挥洒、水墨淋漓地画出。司马迁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气神,两千年后则要倚靠郑问,以笔作骨,以墨作血,赋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刺客列传》的首次简体中文版发行特别收录了《最后的决斗》《剑仙传奇》《刽子手》三篇郑问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于民间故事。这三篇漫画标志着郑问及台湾漫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开始。
⚔️ 以彩色国画入漫画,前无古人的突破性尝试,开创中国漫画新可能
在《刺客列传》中,郑问突破性地以传统的中国水墨+彩墨技巧入画,“以中国技法来表现中国人的故事”,赋予了这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以鲜活的面容和表情。
在那个没有电脑辅助的年代,全书大小五百余幅水墨彩绘,全由郑问运用传统国画工具毛笔,于宣纸上一幅幅勾勒、上色,一笔出错即前功尽弃:手中的画笔就犹如刺客手中的剑,不允许最微小的差池和错误。
这种前无古人的创作方法,让我们的传统国画,在漫画这一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塑性。他坚定地相信:“不久的将来,水墨将成为中国连环漫画的主流之一。”
⚔️ 郑问的笔与刺客的剑,刻画出人世间最热血的澎湃
《刺客列传》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文本,《史记》列传第二十六卷,寥寥五千字,司马迁不仅写活了五位春秋战国时代的刺客,并在属于正史的严肃叙事里,“立一家之言”,为这些本应藉藉无名的暗杀者和反叛者开辟了一个独立篇章,试图厘清从曹沫到荆轲的历史传承脉络。
五名刺客,五个平凡人,五种匹夫之勇,五名“士为知己者死”的独行者;五种以一己之力,试图撬动不可撼动的历史的孤勇。
郑问以自身的胸怀,将司马迁在《史记》中现今看来晦涩的文言叙述,以不协调的张力,给予这些故事新时代共鸣。
《刺客列传》的每篇传奇结束后附《史记》中的原文,参照古今别有一番情趣的同时,更令我们赞叹郑问究竟是如何把寥寥千字演绎得如此生动。
⚔️ 典藏级装帧,赋予经典最完美的呈现
多年以后,我们再次荣幸地将郑问介绍给大陆读者。外封收束内敛,内封狂放外露,只为唤醒你心中的“刺客”。
经过多次选纸与印刷的打样实验,使最终的实体书能够再现水墨的浸润感,无论是细腻的笔触,亦或大面积的晕染,力求精准还原。
此外,《刺客列传》的首次简体中文版发行将随书附赠典藏版海报,尺寸为 8 开。海报图样选自 80 年代首次出版时的图书封面,在内文中并无出处,以此纪念宗师曾经的光荣岁月。
🖌️ 内容简介
《刺客列传》是对司马迁《史记》同名篇章一次忠实的、石破天惊的漫画改编,是郑问漫画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郑问以泼洒自如、淋漓尽致的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入画,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群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刺客:曹沫、豫让、专诸、聂政、荆轲。
🖌️ 名人与媒体推荐
“他所有创作出来的故事,是非常庞大的世界观,非常深邃美丽……华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师。”
——五月天乐团主唱 阿信
“无数石火电光积累的巨大美感正面袭来。亲眼见到的感觉是极为震撼的!……或许就是《一代宗师》所说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音乐唱作人 陈珊妮
“当年《刺客列传》出来的时候,真的可以讲——石破天惊。……第一个当然就是它的画风、彩绘,讲一个中国的历史故事,不管是人物塑造的那种气派,已经有水墨的润法,整个讲故事的那种节奏、感觉,都是前所未见的。”
——马利
“他把我们所熟悉的这一些刺客——什么叫做千军万马?——其实就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一片红布、一个将军、一些人隐隐约约在这里头。……我们会讲相片里有一些决定性的瞬间,我们会讲电影经典画面,同样的,漫画也会有经典画面。这是郑问把台湾的漫画开始带到另外一种高度——啊,原来可以做成这个样子的状态!”
——大辣文化出版董事长 黄健和
“书页中那些历史诗篇,肌肉虯结的英雄,东方线条的面容,雷电般的效果线,水墨泼洒出的空间异景,彷来自遥远虚幻之地,但是又毫不留情地纠结住我们的心灵。那是一个我们幻想,期待中的美好中国。”
—— 影评人 但唐谟
2020年5月27日 想读
帝国政界往事 豆瓣
6.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亚平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 9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
2015年夏天,《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除经典名篇“岳飞必须死”,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卧榻情结,司马光王安石的疯狂权斗,宋徽宗浪漫之下的穷奢荒淫,靖康之耻背后的屈辱与无奈等大宋往事都在本书中完整呈现。2015年,根据本书录制的565集大型历史节目《李亚平说宋朝》央视热播,在亿万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大宋三百年高层疯狂权斗的隐秘细节!
2020年5月1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