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i32 - 标记
人间有味 豆瓣 谷歌图书
9.1 (7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4
《人间有味》是汪曾祺写美食与爱的经典散文集,在他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2023年7月10日 想读
历史深处的忧虑 豆瓣 Goodreads
9.0 (23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2023年7月10日 想读
毫无意义的工作 豆瓣 Goodreads
Bullshit Jobs: A Theory
7.8 (84 个评分) 作者: 大卫·格雷伯 译者: 吕宇珺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 7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你的工作对世界做出贡献了吗?2013年,大卫·格雷伯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文中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在几周内收获了超过百万次的阅读点击,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人们深切关注的议题。 是谁在创造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剧不公平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反思悉数呈现,剖析了困扰世人的当代社会病灶。
2023年7月10日 想读
罪与罚 豆瓣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9.4 (153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狐變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倪匡 明窗出版社
卫斯理和一群朋友在屋中谈天,提到一个宇宙不断在扩大的理论,但因为每一样东西都在扩大,所以没有人能察觉出来。若假设有一个人维持不变,在其他不断扩大的人眼中,他就每天都会缩少。
此时,主人酒博新无故大发脾气,朋友唯有离开,只有卫斯理留下。酒博新说要带卫斯理看一样东西。在书房中,有一具显微镜,卫斯理将眼凑到显微镜上,竟见到一只如细菌大小一样的狐狸。酒博新更说狐狸每天会缩小一半。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鱼的好奇心 豆瓣
Eye Of The Shoal: A Fishwatcher's Guide To Life,The Ocean And Everything
作者: [英] 海伦•斯凯尔斯 译者: 王小可 / 谭然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8
鱼,会吵架,会道歉;会做交易,会打广告;会谈恋爱,也会吃醋。
它们比人类想象的更聪明,更有趣!
白天爱装酷的鲱鱼,一到晚上就变话痨,“聊天”时还会噗噗“放屁”;
清洁隆头鱼能记住所有客户,把“搓澡工”的差事干得风生水起;
孔雀鱼精于算术,每次“站队”都投靠规模庞大的鱼群;
美艳的鹦嘴鱼不仅是珊瑚守护者,也是深海中的“变性王子”;
斑马鱼和鲑鱼爱自由,囚在网中,它们会“发烧”,会“抑郁”……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有大约三万种鱼,它们拥有记忆,会怕痛却也勇敢,能维持庞大的权力秩序,也会跨越整个海洋找到自己出生的那条小溪。
在这本书中,我们随鱼类学家一起潜入鱼群,观察它们“光鲜”的日常,发现它们“放浪”的心机。鱼不再只是冷冰冰、滑腻腻的动物,而是这世界上令人着迷的进化奇迹。
=======
◎《新科学家》年度图书,《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博物学》《科学》等众多媒体盛赞推荐!
◎《出版人周刊》:“通俗易懂,令你大开眼界,鱼类科普读物里,没有比这本更好的了。“
◎有趣,有料!惊掉下巴的鱼类冷知识+神奇的鱼类传说,全面呈现鱼类的秘密生活。
◎真实,前沿!跟随生动文字体验鱼类学家不同寻常的冒险经历,深入浅出介绍新鲜的海洋生物学研究成果。
◎知名设计师操刀设计,精美装帧,专色印刷,“内外兼修”带来美好阅读体验。
=======
“通俗易懂,令你大开眼界,鱼类科普读物里,没有比这本更好的了。”——《出版人周刊》
“《鱼的好奇心》仿佛一艘美丽的玻璃船,以带着喜悦的激情,向我们清晰展示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再也没有比作者更有经验的向导了。”——《纽约时报》
“斯凯尔斯对鱼类真正的欣赏和敬畏之情极富感染力。”——《科学》
“给所有鱼的一封精心制作的情书。”——《沙龙》
宠物金鱼、菜市场的鱼、在船上瞥见的飞快闪过的银光,以及珊瑚礁的多彩世界。这本奇妙的书会改变人们对鱼的固有认识,对生命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容错过。——《茶杯中的风暴》作者,Helen Czerski
闪烁的色彩,与众不同的技能,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充斥在这本书的每一页当中。出色的海伦·斯凯尔斯让我们能近距离观察、了解鱼类,鱼类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呈现出了令人瞠目的奇异与神秘。这本书打开了地球的蓝色大门——海洋,并将使我们更爱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章鱼灵魂》作者,Sy Montgomery
如果你喜欢到处游动着的鱼类,那你会惊讶于书中还有这么多崭新的发现。即使你不喜欢鱼类,读过这本书后,你也一定会爱上它们的。——《超越语言:动物的想法与感受》作者,Carl Safina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寻径林间 豆瓣
作者: 〔挪威〕龙·利特·伍恩 译者: 傅力 2022 - 7
当我陷入黑暗的绝境时,蘑菇给我的生活重新带来了乐趣和意义。
【内容简介】
面对所爱之人逝去,我们该如何自愈?
悲剧过后的明天,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在《寻径林间》中以一种既深刻又轻松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段关于旅程的故事,开始于作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爱人离世的崩溃时刻。
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无意间发现了树林间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独自寻找蘑菇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她开始探索、学习,成为一名挪威认证蘑菇专家,同时逐渐走出悲伤,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伍恩对真菌和户外世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书中包含关于蘑菇的多样性、饮食文化及现有误区等知识,也记录了人在亲人去世后自我疗伤时可能会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媒体评论】
“感人且出乎意料地有趣……”作者轻松而巧妙地讲述了在绝望之后寻找希望的故事,她谦逊和善良的本性让我们忘记了她有多么悲伤。伍恩被失去亲人的阴霾淹没时面对蘑菇世界所展现的好奇心及自我疗愈的能力,就像在被大火烧毁的风景中那些从灰烬中露出的小草嫩芽。
——《纽约时报》
“在开阔的林地里,在长满青苔的地面上,我偶然发现了我正在寻找的东西。”伍恩描绘了她在悲伤时所感受到的凄凉和低落,蘑菇给了她一条走出绝望的道路,她因此开始更深入地研究真菌学。
——《出版人周刊》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博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作品,讲述了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让我们认识到博物对人类悲伤的治愈作用,同时了解人类学如何推动博物学的发展。正是对蘑菇的兴趣和寻觅蘑菇的爱好,帮助作者在亲人意外去世后重新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道路。伍恩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和菇友一起发现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学文献、学习拉丁语以及同专家探讨蘑菇的气味和颜色等趣闻轶事。
本书可以作为一部蘑菇实用指南,文中提供了大量丰富、详实的蘑菇采集和鉴别信息;书后附有作者拍摄的蘑菇照片以及真菌中文名—拉丁名对照表,中文名来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本书作为自然愈疗的经典案例,不仅适合不熟悉野生蘑菇但热爱美食的吃货青年,也适合希望在博物学中探寻生活意义的读者。阅读本书,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开启你的城市徒步之旅,寻觅身边可爱的蘑菇、迎接新生活吧!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豆瓣
作者: 曹銘宗 貓頭鷹出版社 2016 - 11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就可看到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內容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讀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等。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觀察,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文化。黑金始祖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也列入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今日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切仔麵、牛肉麵節等麵食文化又是從何發展起?台灣廣大的素食人群,或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那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
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民的口味與生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也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星,值得拭目以待。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猫头鹰的秘密生活 豆瓣
The Hidden Lives of Owls
作者: [美]利•卡尔韦 译者: 任晴 商务印书馆 2019 - 9
一位博物学家探索森林,去了解猫头鹰的秘密生活。这些鸟有点神秘,而这也正是它们如此迷人的原因。作者卡尔韦在探索有关人与动物的联系、人们对猫头鹰的痴迷,以及猫头鹰的栖息地、叫声、社会行为和神话等问题时,将科学变得既有趣又容易理解。让我们随着卡尔韦一起,走进猫头鹰的世界,去观 察猫头鹰和它们背后的鸟类科学,探索深夜里的密林深处。
猫头鹰是非常可爱的鸟类,也有许多出众的本领,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中国拥有32种猫头鹰,但关于猫头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愿此书带你走进猫头鹰的世界,让你更加关注它们的生存,更好地保护它们!
——孙悦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
“利•卡尔韦带着令人眼界大开的好奇心进入猫头鹰的世界,与读者分享了这一过程中的每一项发现。这是一次成功而衷心的探索。”
——索尔·汉森,《种子的胜利》《羽毛》作者
“你一定会喜欢和杰出的博物学家兼作家利•卡尔韦一起散步。《猫头鹰的秘密生活》这本书就像鸟儿本身一样,充满了戏剧性、神秘性和惊喜。这本引人入胜的充满猫头鹰智慧的书将会开拓你的视野。”
——赛·蒙哥玛丽,《章鱼星人》作者
“博物学家利•卡尔韦凝视着这些难以捉摸的鸟类的眼睛,分享了她令人兴奋的猫头鹰探险经历。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是了解这些森林守护者的科学和秘密的一个迷人的窗口。”
——布伦达·彼得森,《再造方舟:与动物共生》作者
“卡尔韦在夜间探索森林,解开猫头鹰的秘密,探讨猫头鹰叫声、社会行为和与它们相关的神话等话题。”
——《芝加哥论坛报》
"卡尔韦在写作中投入了很深的情感,显然她对这些神秘的生物感到敬畏。"
——《图书馆》杂志
"这项对西北太平洋猫头鹰的热情研究一定能够鼓舞新的猫头鹰粉丝和公民科学家。"
——图书评论网站Shelf Awareness
"利·卡尔韦在这本美丽的书中分享了她的‘猫头鹰之旅’,书中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和非常戏剧性的内容。"
——克里斯廷·冯克赖斯勒,《意想不到的优雅》和《诚挚》的作者
"观鸮的乐趣。"
—猫头鹰科普网站The Owl Pages
"一部猫头鹰的颂歌。"
——《华盛顿邮报》
"一趟启迪之旅。"
——《塞拉》杂志
"利·卡尔韦与我们分享了许多细微又美好的小故事,同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11种猫头鹰的研究。"
——《奥杜邦》杂志
“趣味性和启发性并存……令人愉悦,值得一读。”
——《观鸟》杂志
“卡尔韦的作品将她周围环境的美好意象与科学数据和分析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迷人的阅读体验。”
——线上图书馆Owl Eyes
2023年6月12日 想读
人间草木 豆瓣
8.9 (80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人间草木》(汪曾祺著)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2023年4月19日 想读
巫师的斗篷 豆瓣
作者: [瑞典]安娜·瓦伦贝里 译者: 宋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在遥远的欧洲北部,那里有广袤的森林、宁静的湖泊,在人类看不见的地方,或许还生活着侏儒、巨妖、女巫、巫师、精灵……《巫师的斗篷》共选取了9个最具特色的瑞典民间故事,带你走进一个不同于格林童话的奇异世界。
《为国王洗衣服的巨妖母亲》、《巫师的斗篷》、《小侏儒勇闯巨妖窟》、《调包计》、《王后的珍珠项链》、《贝拉的光荣历险》……你会遇见傻傻的巨妖,人小胆大的侏儒,智勇双全的少年,不远千里寻找真爱的王子,生活在巨妖当中的正牌公主,他们都有哪些精彩历险呢?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边走边啃腌萝卜 豆瓣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蔡明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本书为妹尾河童上世纪80年代应朝日新闻社《周刊朝日》之约撰写的旅行随笔。河童此行是以日人饮食生活的原点腌萝卜为线索,从东京都出发,北至北海道,南抵鹿儿岛,西达鸟取,不仅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就连民间腌萝卜迷的自制产品也不放过,最后竟至亲自做起薰萝卜来。在寻访腌萝卜之余,河童还不时偏离主题,忽而关注公害、食品安全和医疗保健,忽而又对食盐和竹纸的制作刨根问底,对东北雪国早已消失了的山野猎人也充满好奇……自然,那个记录着一代日本都市年轻人梦想的“樱桃乌托邦”旧址也不会逃不脱他的眼睛。每一次跟随河童旅行都收获不菲,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亲口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腌萝卜,但其细致入微的描述已令人垂涎;河童讲述的几个普通村庄的故事,见证了日本人的勤奋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乡村生活,而河童友人受其嘱托写来的海外腌萝卜报告,也令人依稀感受到日本移民的乡愁。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疯狂的进化 豆瓣
The Wasp That Brainwashed the Caterpillar
9.0 (8 个评分) 作者: 马特·西蒙(Matt Simon) 译者: 吴勐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好莱坞最奇幻的想象,都无法与自然选择的奇观相提并论,本书将带你见识生物圈里那些身怀绝技、怪癖十足、残忍却又迷人的奇特角色。
在海参肛门里反客为主的隐鱼,被砍掉任何部位都能复原的钝口螈,激情至死的袋鼩……它们上演了无数刺激、烧脑的生存戏码,令本书充满让人折服的生物智慧。 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可爱又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美插画。
作者马特·西蒙是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专栏作者,他天才的故事视角和机智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近年来十分新潮的趣味生物读本。
-
------------------------------
【全书亮点】
-
(博物君)张辰亮审校、推荐
《连线》年度必读科普书
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
-
------------------------------
【编辑推荐】
-
★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专栏“怪诞生物每周科考”改编。
★ 《连线》杂志年度推荐,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
★ 生物知识的脱口秀,真实而离奇的进化故事集。
★ 生物行为与当代生活的激情碰撞,博物学大咖的历史段子。
-
★ 本书讲述了在自然选择中面临绝境,却发展出特殊生存之道的动物们,它们演绎了物种多样性的“怪奇物语”。书中蕴含令人敬畏的生物智慧,令人折服。
★ 天才的故事视角和十足的幽默感,使得本书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潮生物读本,尤其适合新新人类。
★ 不可多得的快节奏佳作,计感十足,每个小节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并附带边栏注解。
-
------------------------------
-
【媒体评价】
-
“一本真实而离奇的进化故事集,告诉你‘越是奇异的存在,就越合理’这个道理。”
——《娱乐周刊》
-
“用十分诙谐的风格讲述了进化史上种种惊人的‘军备竞赛’……西蒙的机智,加上他的天才般的古怪念头,让读者不忍释卷。”
——《出版人周刊》
-
“一本难得的快节奏好书,书中充满扣人心弦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示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又令你毛骨悚然的‘怪胎’物种。”
——《科学新闻》
-
“稀奇古怪的动物介绍令人忍俊不禁,在阅读时你甚至都意识不到,原来自己正在学习一些关于生态位分布和适应性伪装的生物知识。”
——《连线》杂志
-
“我发现这本书相当有趣。书中列举了大量奇特生物的实例,作者悉心让每种生物都变得生动之余,仍未偏离叙述的主题;另外,书中还有不少旁注和额外的实例,令人兴奋。书中所有的动物案例似乎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充分的研究。作者采用了一种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使真实而密集的文本变得十分容易阅读。”
——美国亚马逊读者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哀悼乳房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捉猫故事集 豆瓣
Les contes du chat perché
8.7 (7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塞尔·埃梅(Marcel Aymé) 译者: 李玉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捉猫故事集》是一本同时属于大人和小朋友的短篇故事集,讲述了生活在法国农庄的小姐妹俩苔尔菲娜、玛丽奈特,她们的爸爸妈妈,和一群动物们的故事。这些动物性格各异,是故事真正的主人公。他们中,有会求雨的猫、耿直善良的狗、理性的鸭子、一心苦读的牛、想要瘦身的猪,还有渴望见到雪的豹子、想要改邪归正的狼、热爱自由的鹿等等。人和动物热热闹闹相处的世界,幽默,感人,发人深省。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被抹去的一家 Eggplant.place 豆瓣
消された一家:北九州・連続監禁殺人事件
7.6 (33 个评分) 作者: [日]丰田正义 译者: 张士杰 殷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 6
“恰恰是无力逃脱,才是家庭暴力的显著特征。”
————
他们为什么不逃走?
语言暴力、电击殴打、社会隔绝、指使谋杀,
摧毁受害者人格的恐怖深渊。
北九州连环监禁杀人案发生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间,但直到二〇〇二年才浮出水面。这桩前所未有的恶性案件震惊日本。
主犯松永太和绪方纯子虽未登记结婚但形同夫妻。松永太对绪方纯子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家暴,通过精神和肉体双重虐待对后者实施“洗脑”,令其成为自己的帮凶。
被害的七人中有六人是绪方纯子的亲属,松永太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用暴力支配受害者。他将受害者分级排序,制造恐慌。为了不被惩罚,为了不落到等级的末位,受害者彼此监视告密,直至互相残杀……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昆虫的奇妙生活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Anne Sverdrup-Thygeson) 译者: 罗心宇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0 - 6
◆ 21世纪的极简《昆虫记》 ,关于昆虫的食、性、构造的九堂趣味昆虫课,挪威获奖女科学家用新鲜的方式、幽默的语言,热情讲述这些奇妙小生灵不可思议的一切!
◆ 出版即登上挪威畅销榜,旋即引爆欧洲,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以优美书写入围挪威文学大奖伯瑞格奖
◆ 博物君张辰亮欣喜推荐!《科学》《自然》《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媒体一致好评!
◆ 译文准确优美:特邀昆虫学专家、中科院博士后罗心宇翻译,专业权威且文辞优美
◆ 独特烫金,精美装帧,值得收藏:优雅精装,封面漂亮甲虫细节烫蓝,英国艺术家特别创作内文大幅插画
本书邀你进入奇妙的昆虫世界!就数量而言,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昆虫的构造与人类大不一样:骨骼长在身体外,耳朵长在膝盖上,眼睛长在屁股上,舌头长在脚底下。即使脑子只有芝麻大,也能识别面孔。它们的性事也有百般花样,雄性和雌性会为了遗传展开激烈的装备竞赛。昆虫为了生存还使出了各种古怪甚至残忍的诡计,而它们与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比我们想象中更有趣。
对人类来说,昆虫是帮手,是伙伴,还是良师。它们能将枯萎的树木和死去的动物变成肥沃的土壤。它们为花授粉,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它们给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也为医药、建筑、军事等领域贡献创意和灵感。它们是驱动我们这个星球运转的引擎。作为一名与昆虫为伴的专家,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那些让她目眩神迷的关于昆虫的趣事。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爱上昆虫!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看不见的森林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Forest Unseen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熊姣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血与大地 豆瓣 Eggplant.place
Blood and Earth: Modern Slavery, Ecocide, and the Secret to Saving the World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贝尔斯 译者: 张祝馨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为何时至今日,我们口袋里的手机和餐桌上的鱼虾,可能仍沾染着奴隶的鲜血?
燃烧的亚马孙雨林与奴役活动有怎样的隐秘联系?
我们如何亲手终结奴隶制?
◆《用后即弃的人》作者凯文·贝尔斯全新力作
深入刚果矿场、加纳金矿、孟加拉国渔场、巴西制炭营地……
揭示现代奴隶制与全球环境恶化的惊人关联,
追溯从奴隶手中的原材料到我们手中的商品的复杂供应链
···
【内容简介】
凯文·贝尔斯是现代奴隶问题的顶尖专家,考察过无数危险的奴役活动现场。在调查过程中,他开始注意到一个愈发明显的模式:哪里有奴役发生,哪里就有大规模的环境破坏。
为了确证奴役与破坏之间的联系,2007年贝尔斯再次踏上旅途,深入令人窒息的矿山与酷热的雨林,去收集详尽的证据。他为我们带来环境危机和人权问题高发之地的骇人故事,展示了奴役活动显著加剧全球变暖的惊人证据,也带我们见识了产出我们口袋里的手机、餐桌上的鱼虾、身上的珠宝的残酷供应链——奴役和破坏支撑着全球市场,我们每天都吃、穿、用这桩罪行的赃物。
贝尔斯认为,如果厘清这个连接了人类苦难和环境毁灭的恶性循环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就可以找到终结它的方法,成为亲手终结奴隶制的一代人。《血与大地》就是贝尔斯通过七年旅行和研究给出的答案。
···
融合了采访、历史和统计……请从这本书中获得知识,并着手行动。
——《柯克斯书评》
曝光全球经济在奴隶制和环境灾难之间的“死亡之舞”……贝尔斯用栩栩如生的细节解释了令人恐惧的真相。
——《出版人周刊》
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容忍用后即弃的人的思想,同样会容忍用后即弃的地球。
——比尔·麦吉本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凯文·贝尔斯毕生致力于废奴和人权保护工作,创立了全球最大的废奴组织“解放奴隶”,不畏艰险,深入全球各地的奴役活动现场进行调查和采访。
◆贝尔斯的《用后即弃的人》是第一部全面揭示现代奴隶制的著作,已有13种译本,该书中文版于2019年出版,获得《晶报·深港书评》2019年度十大好书。
◆《血与大地》是贝尔斯关于现代奴隶制的最新力作,是对《用后即弃的人》的重要补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现代奴隶制的最新状况,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维持奴隶制运作的深层逻辑和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灾难性后果。
◆作为贝尔斯七年旅行和研究的结晶,《血与大地》带来的故事生动而可怖,比如加纳金矿的矿工,虽然他们现在看上去都像是健美运动员,但很快就会变成一具具漂亮的尸体,因为他们的肺部充满了令他们窒息的石英粉尘。
◆本书也讲述了我们都会购买的最常见的产品的故事,这些产品的源头可能就是奴役高发的地带,也告诉我们,作为消费者如何切实可行地打断供应链的运转,通过举手之劳,成为亲手终结奴隶制的一代。
◆本书也向我们揭示,为何燃烧的亚马逊雨林、消失的红树林、被水银污染的水源……经常与奴役相伴而生。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对人权不屑一顾的奴隶主,显然对环境保护法也视若无睹。他们不仅制造用后即弃的人,也制造用后即弃的地球。
◆在读过《用后即弃的人》之后,许多人可能第一次惊觉奴隶制尚未灭亡,但依然以为奴役只发生在看不见的远方;但在读过《血与大地》之后,他们可能会第一次发现奴隶制通过各种产品与我们紧密相关,并经由加剧全球变暖和物种灭绝,正在毁灭对之视而不见的我们,而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切。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拉比的猫(全两册) 豆瓣
Le Chat du Rabbin
9.3 (9 个评分) 作者: [法]尤安·史法 绘著 译者: 张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平静的小镇上,犹太拉比史法家的猫吃掉了一只鹦鹉,并因此拥有了说话及思考的能力。以这只会说话会思考的猫的角度,作者理性、深刻又不失幽默地讲到了古老的犹太传统和与之相关的许多小故事,也探讨了爱情、理性与信仰等对人类来说永富魅力的话题。
2023年3月1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