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inism
天空的另一半 豆瓣 Goodreads
HALF THE SKY
9.2 (1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美]雪莉·邓恩 译者: 吴茵茵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醒来的女性 豆瓣
The Women's Room
8.9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莲·弗伦奇 译者: 余莉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醒来的女性》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艾美奖3项提名,之后又被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
有媒体称“你常常会忘了这是一本小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书中十余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醒来的女性》中是我们不曾深想的生活,是那些我们只有和最亲密的知己才会谈论的话题。你不会和人谈起婚后与另一半无法沟通的苦闷,无法说清有时“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会让你觉得失去自我,更不必说作为母亲,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并不像主流讴歌的那样伟大,其实有很多厌烦甚至痛苦的时刻——因为怕被人说“想太多”。阅读书稿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探索精神独立之旅,仿佛自己经历了书中人物的一生般,喜乐参半、五味杂陈,时而为作者的洞察力叹服,醍醐灌顶,觉得找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的心理根源;时而对书中女性的命运感同身受,难以自抑地泪流满面。
2020年11月19日 已读
作为小说本身并不好,但作为描述女性生活现状的纪实文本,好过《82年生的金智英》
Feminism
女性的时刻 豆瓣
The Moment of Lift: How Empowering Women Changes the World
7.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梅琳达·盖茨 译者: 齐彦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7
世界变得更好,从第一个说“不”的人开始。
《福布斯》权力榜女性领袖、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微软女性领导者之一、比尔·盖茨夫人——梅琳达·盖茨
书写世界女性不为人知的悲怆与反抗,看见性别偏见,重塑女性自我
比尔·盖茨亲自晒书推荐,入选奥巴马年度书单
___ __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20年,帮助了全球数以亿计的女性、儿童之后,联席主席梅琳达·盖茨首次来到台前,讲述她所目睹的无数底层女性的困境及抗争;分享她对男女不平等根源的深度思考,发展和投资女性的实践经验,以及那些致力于改善女性生存环境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从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权、家务劳动、童婚问题到职场性别歧视,她发现,有时只要不去拖累女性,就是给她们翅膀。而提升女性,也带来整个社会的繁荣。
在本书中,你会读到一位印度修女的故事,她开办了一所学校,专门面向那些被当地人视作“贱民”的女孩。
你会读到一位新西兰经济学家的故事,她勇敢地挑战统计数据中存在的偏见,让世界从此开始重视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无偿劳动。
你还会读到梅琳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如何加入初创时期的微软,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女性领导者;她的婚姻平等之路,她与比尔·盖茨如何通过分工合作,协调家庭与工作。
女人如果在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她就会变得勇敢,单薄的声音就会变成合唱。当打压她的文化环境被改变,当她可以摆脱贫穷、自我怀疑、恐惧和耻感,她会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
_____
“这是本智慧、诚恳、优美的书,有关赋权女性如何提升我们每一个人。(认识梅琳达的人对此不会感到意外。)写作本书花费了她一年时间,凝聚了她毕生工作所得。《女性的时刻》记录了那些激励了梅琳达的女性,从她的母亲,再到她微软的同事,直到今天,那些杰出的科学家、农业从业者、教育者,以及她在基金会工作时认识的引领者们。”——比尔·盖茨
“我想这是我读过zui棒的书之一……书中的故事既来自全球各地的女性,也来自梅琳达本人。而且这本书写得十分坦率,故事也精彩纷呈。”——沃伦·巴菲特
“梅琳达从事的工作让她走遍了全球各地,邂逅了无数鼓舞人心的人,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研究了各项数据,有力地揭示了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从童婚到职场上的性别失衡。”——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读这本书时,我无数次感觉自己被戳中。”——奥普拉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的书。梅琳达•盖茨不仅讲述了她遇到过的非凡女性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有勇气站到女性赋权第一线。”——杨澜
“梅琳达·盖茨多年来一直在与全球各地的女性通力合作。这本书是一份迫切的宣言,敦促社会实现男女平等,正视并承认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价值。zui重要的是,它还号召所有人团结起来,学会接纳与包容,强化彼此间的连结。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呼吁。”——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2020年11月17日 已读
非常美式的story-telling,有一种ex-post justification的感觉,但还是能感受到真诚(或者我更愿意相信其中的真诚)。自主生育、女孩教育、家务无偿劳动。
Feminism
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豆瓣
7.3 (20 个评分) 作者: Rebecca Solnit Haymarket Books 2020 - 1
媒体推荐
"This slim book — seven essays, punctuated by enigmatic, haunting paintings by Ana Teresa Fernandez — hums with power and wit."—Boston Globe
"The Antidote to Mansplaining."—The Stranger
"Feminist, frequently funny, unflinchingly honest and often scathing in its conclusions."—Salon
"Solnit tackles big themes of gender and power in these accessible essays. Honest and full of wit, this is an integral read that furthers the conversation on feminism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San Francisco Chronicle Top Shelf
"Solnit [is] the perfect writer to tackle the subject: Her prose style is so clear and cool."—The New Republic
"The terrain has always felt familiar, but 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is a tool that we all need in order to find something that was almost lost."—National Post
"Where opponents would argue that feminism is humorless and superfluous, 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is a compelling argument for the movement's necessary presenc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approaches the subject with candor and openness, furthering the conversation and opening a new Pandora's box that's apt to change the way we talk about women's rights."—Shelf Awareness
"Solnit’s intimate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twin bulwarks of language and silence fuel political agendas is only part of what makes her writing so exciting. The other essays in the collection complement the first (some are even stronger), but theirs is the poetic correlation of masterful storytelling. Ultimately Solnit’s interdisciplinary, patchwork narratives are drawn together by a single theme: hope."—The Baffler
"An engaging primer on the realities of mansplaining."—Bitch Magazine
"Solnit’s pull-no-punches observations... make th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feminist theory."—The Indypendent
"A riveting collection of feminist essays."—Chicagoist
"A necessary read in these fraught times. Starting with the title essay, which went viral and inspired the ever-useful term 'mansplaining,' Solnit writes powerfully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power is wielded in today’s society, and brings awareness to the staggering inequalities that we wrestle with on a daily basis."—FlavorWire
"A brilliant, varied, and thoroughly enjoyable read—and definitely an addition to my list of feminist faves."—Lip Magazine
"Sharp-witted and bold... quintessential Solnit."—Publishers Weekly
"Sharp narratives that illuminate and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of women's roles in the world. Slim in scope, but yet another good book by Solnit."—Kirkus Reviews
"Fantastic"—Amanda Palmer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6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夾縫中的女人 豆瓣
THE NEW OTHER WOMAN: Contemporary single women in affairs with married men
作者: 蘿芮‧理查森(Laurel Richardson) 译者: 羅愛萍 / 王蜂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8 - 10
他和「她」之間,還有個「第二世界」。
一段建立在祕密、欺騙與背叛上的關係。
美國性別研究先驅大膽選題,
第一本「第三者現象」研究專著。
在他與妻子的主要世界之外,
另外有個「她」和他的世界,
她隱身於此,成了沉默的第二性,
她也是女人,卻被女人排除在外,
她是──人們好奇卻又避而不談的「第三者」。
「要當心。」幾乎所有曾為第三者的女性都提出相同告誡──告誡所有女人,也是告訴自己,這條路不好走,因為「她」被視為另類的女人。
但其實,「她」就在你我身邊,遍布於社會的各個階層。
一直以來,提起婚外情話題是禁忌,雖然它明明與婚姻關係平行存在,但人們說服自己:那只不過是一次出軌。然而,根據社會學博士理查森的觀察,「第三者現象」之普遍,儼然形成不容忽視的社會模式。
身旁朋友當了二十年第三者的經歷,觸發理查森博士展開研究,在書中,真實呈現第三者的思考樣貌,深掘社會為婚外情建構出的「第二世界」,透過實際訪談及分析詳加探討:
‧兩性對於「友情」指涉的差異,如何使「她」捲入這種昏昧不明的關係中?
‧「性」與「愛」,在其中代表什麼意義?
‧同為女人,關於對他妻子的負罪感、嫉妒等情結糾纏,「她」如何相應?
‧「她」的未來,何去何從?……
本書前所未見地舉出大量的第三者實例,從多面相表露心聲,穿透性別視角,追溯其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聯,闡釋女性意識對「第三者現象」的影響,以及身處其中,「她」的情感糾葛及思索。
我們刻意迴避,但「她」始終是存在於女性的角色之一。
第三者是第二世界中的「第二性」。「第三者現象」所突顯的,正是女人在群體與自我的夾縫中,在道德和自覺的夾縫中,為長久以來擺盪不定的位置,尋求一種突破的可能。
女性的法律生活 豆瓣
作者: 朱迪斯·贝尔 译者: 熊湘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朱迪斯·贝尔认为,现今的女性主义法学界没能有力地回应女性生活中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她认为,女性主义学者们从主流的智识辩论中抽身出来,反而把自己边缘化了。在本书中,贝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法学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重新焕发了女性主义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认为,法律体系具有男性偏见,我们必须更多地帮助女性对抗暴力,克服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的各种不利境况。贝尔从这一前提出发,认为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一偏见的处理可谓“矫枉过正”。她们过于强调制度体系中不利于女性的那些方面,却对于如何利用这一制度体系提升女性权益缺乏洞见,并且使传统学者忽视了女性主义议题的合法化、正当化。更糟糕的是,原本是传统法律理论的先天性缺陷导致了偏见的存在,女性主义者们却错误地将偏见产生的原因归结于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过分关注个人自由,忽略了个人责任。而贝尔认为,自由主义就建基于个人责任之上,而这一前提也成为男性和男性组织为他们的行为作辩护的有力智识基础。
贝尔提到,传统的女性主义路径导致了对诸如“男性与女性的特征性差异”之类的抽象问题无休止的争论,而没能集中力量去解决法律体系中的核心矛盾。因此,她通过对宪法性解释、生育选择和胎儿保护等法律问题的关注,围绕传统理论的三大中心元素——平等、权利和责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解释体系。贝尔将她的理论称之为“后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这一法律进路不仅赋予个体自由以价值,也认识到我们为满足个体诉求——这诉求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可能各不相同——所担负的责任。
http://www.ideobook.com/217/baer-our-lives-before-the-law/
Brave, Not Perfect 豆瓣
作者: Reshma Saujani Currency 2019 - 2
In a book inspired by her popular TED talk,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Reshma Saujani empowers women and girls to embrace imperfection and bravery.
Imagine if you lived without the fear of not being good enough. If you didn't care how your life looked on Instagram, or worry about what total strangers thought of you. Imagine if you could let go of the guilt, and stop beating yourself up for tiny mistakes. What if, in every decision you faced, you took the bolder path?
Too many of us feel crushed under the weight of our own expectations. We run ourselves ragged trying to please everyone, all the time. We lose sleep ruminating about whether we may have offended someone, pass up opportunities that take us out of our comfort zones, and avoid rejection at all costs.
There's a reason we act this way, Reshma says. As girls, we were taught to play it safe. Well-meaning parents and teachers praised us for being quiet and polite, urged us to be careful so we didn't get hurt, and steered us to activities at which we could shine.
The problem is that perfect girls grow up to be women who are afraid to fail. It's time to stop letting our fears drown out our dreams and narrow our world, along with our chance at happiness.
By choosing bravery over perfection, we can find the power to claim our voice, to leav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happy, and go for the things we genuinely, passionately want. Perfection may set us on a path that feels safe, but bravery leads us to the one we're authentically meant to follow.
In Brave, Not Perfect, Reshma shares powerful insights and practices to help us override our perfect girl training and make bravery a lifelong habit. By being brave, not perfect, we can all become the authors of our biggest, boldest, and most joyful life.
Data Feminism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atherine D'Ignazio / Lauren F. Klein The MIT Press 2020 - 3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data science and data ethics that is informed by the ideas of intersectional feminism.
Today, data science is a form of power. It has been used to expose injustice,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and topple governments. But it has also been used to discriminate, police, and surveil. This potential for good, on the one hand, and harm, on the other, makes it essential to ask: Data science by whom? Data science for whom? Data science with whose interests in mind? The narratives around big data and data science are overwhelmingly white, male, and techno-heroic. In Data Feminism, Catherine D'Ignazio and Lauren Klein present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data science and data ethics―one that is informed by intersectional feminist thought.
Illustrating data feminism in action, D'Ignazio and Klein show how challenges to the male/female binary can help challenge other hierarchical (and empirically wro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y explain how, for example, an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 can expand our ideas about effective data visualization, and how the concept of invisible labor can expose the significant human efforts required by our automated systems. And they show why the data never, ever “speak for themselves.”
Data Feminism offers strategies for data scientists seeking to learn how feminism can help them work toward justice, and for feminists who want to focus their efforts on the growing field of data science. But Data Feminism is about much more than gender. It is about power, about who has it and who doesn't, and about how those differentials of power can be challenged and changed.
阅读浪漫小说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8.5 (1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 胡淑陈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Hood Feminism 豆瓣
作者: Mikki Kendall Viking 2020 - 2
Review
“In prose that is clean, crisp, and cutting, Kendall reveals how feminism has both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populations too often excluded from the banner of feminism and failed to consider the breadth of issues affecting the daily lives of millions of women. . . . Throughout, Kendall thoughtfully and deliberately takes mainstream feminism to task . . . [but] if Hood Feminism is a searing indictment of mainstream feminism, it is also an invitation. For every case in which Kendall highlights problematic practices, she offers guidance for how we can all do better.”
—NPR.org
“A deeply personal portrait of want and a polemic that brings race and gender into the discussion of poverty.”
—The Washington Post
“A searing indictment of . . . the modern feminist movement’s failure to support marginalized women and to integrate issues of race, class and sexual orientation.”
—USA Today
“This book is an act of fierce love and advocacy, and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
—Samantha Irby, author of Meaty and We Are Never Meeting in Real Life
“Mikki’s book is a rousing call to action for today’s feminists. It should be required reading for everyone.”
—Gabrielle Union, author of We’re Going to Need More Wine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豆瓣
Sharp: The Women Who Made an Art of Having an Opinion
作者: [加] 米歇尔·迪安 (Michelle Dean)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5
多萝西•帕克、汉娜•阿伦特、玛丽•麦卡锡、苏珊•桑塔格、琼•迪迪翁、诺拉•埃夫龙和珍妮特•马尔科姆只是一些穿行于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化和知识生活中的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她们的人生轨迹穿插交织,她们之间的争论也火星四溅,甚至像她们与那些总是轻视她们作为记者、小说家、批评家和诗人的价值的男性之间的争论一样激烈。这些女性因为她们的“锐利”而被联系在一起:这种锐利表现为思想及智慧的精密与准确,这也是她们在通过自己的文字主张权力。
《锐利》是对这些女性及她们的世界的丰富、鲜活的描绘。曼哈顿的鸡尾酒会不仅供应酒精,还充满了可以杀人于无形的流言八卦,这些内容可能导致人们在《党派评论》和《纽约书评》上进行高风险的谩骂争论。在一个女性受妄自尊大的男性同行轻视嘲弄是惯例的环境中,这些女性是怎么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的故事让人着迷,也颇具启示性。
米歇尔•迪安将传记、批评、文化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次令人着迷的探索之旅,她将向我们揭示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性是如何成为文化世界中的核心角色,在各自的领域里出类拔萃,并开始改变这个世界的。
他者女人的窥镜 豆瓣
Speculum:De l'autre femme
作者: (法) 露西·伊利格瑞 译者: 屈雅君 / 赵文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3
我们可以设想,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合男性的。当女性屈从于这种理论时,女性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她不能意识到她这样做的同时,其实是放弃自己与自身想象之间的关系的特性,通过成为“女性”,在话语中使自己屈从于客体化。一旦她宣称她认同男性主体时,她便再度将自身客体化为男性主体。这是否是一种在自身内重新将自身认做缺失的(母亲—女性 )客体的主体?
主体性拒绝接受女性,作为表现、话语及欲望的客体。这无疑为每个无法精简的政体提供了财政支持。女性在可能的想象中失去自身固有的特征,这一情况是可以想见的。另一方面(客体)作为水准基点较之于主体更具*终的决定意义。因为男人可以借着反弹冲开一些客体目标而保存自身。如果没有“大地”供其压迫、压抑,供其劳作,供其表达无尽的(为己的)欲望,如果没有(女性)自身在理论中的晦暗不明的麻烦,那么“主体”的“先在”还剩下什么呢?如果大地自行旋转,尤其转向自身,也许会挫败主体的勃起,并且有可能使其丧失高度和穿透力。那么,从什么开始暴动呢?在什么之上演练他的权利呢?并且从哪里开始切入呢?
Invisible Women 豆瓣
9.4 (34 个评分) 作者: Caroline Criado Perez Chatto & Windus 2019 - 3
Imagine a world where your phone is too big for your hand, where your doctor prescribes a drug that is wrong for your body, where in a car accident you are 47% more likely to be seriously injured, where every week the countless hours of work you do are not recognised or valued. If any of this sounds familiar, chances are that you're a woman.
Invisible Women shows us how, in a world largely built for and by men, we are systematically ignoring half the population. It exposes the gender data gap – a gap in our knowledge that is at the root of perpetual, systemic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nd that has created a pervasive but invisible bias with a profound effect on women’s lives.
Award-winning campaigner and writer Caroline Criado Perez brings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an impressive range of case studies, stories and new research from across the world that illustrate the hidden ways in which women are forgotten, and the impact this has on their health and well-being. From government policy and medical research, to technology, workplaces,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edia, Invisible Women reveals the biased data that excludes women. In making the case for change, this powerful and provocative book will make you see the world anew.
你的夏天还好吗?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飞行云“비행운”
8.7 (359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薛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累积五年的八段人生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2020年5月23日 已读
太喜欢了。读完一汪眼泪闷在心口流不出来。对细节和场景的把控能力惊人。
Feminism Novel
女性面對的戰爭:及那些敢於抵抗的勇者 豆瓣 Goodreads
The War on Women: And the Brave Ones Who Fight Back
9.5 (17 个评分) 作者: 蘇‧勞伊德•羅伯茨(Sue Lloyd-Roberts) 译者: 謝濱安 自由之丘 2018 - 1 其它标题: 女性面對的戰爭
BBC戰地女記者──蘇.勞伊德.羅伯茨是英國最傑出、知名度最高的電視記者之一,以勇敢揭發人權議題、挑戰女性記者限制著稱。她在2015年十月不幸病逝前,寫完最後也是唯一一本書,獻給世界各地的受難女性與她們堅強的反擊。

1973年,羅伯茨以實習生身分進入英國獨立電視新聞網,開啟她非凡的新聞記者生涯,往後成為英國第一位在蘇聯、中國、伊朗等環境嚴峻的新聞站獨立編採報導的女性記者。在長達三十年生涯中,她走遍全球,深入危機四伏的戰亂地區,目睹各種對女性最殘酷不仁的暴行。然而除了第一手見證這些苦難,她也記錄下這些女性不可思議的反抗決心。

《女性面對的戰爭》述說羅伯茨自己令人難以想像的危險經歷,也道出眾多令人心痛憤怒的女性故事。被囚禁在惡名昭彰的都柏林「抹大拉洗衣廠」的瑪麗.梅里特;被人口販賣到波士尼亞被迫從事性工作的莫妮卡;取代母親擔任村落割禮執行者,又因不忍殘割的不人道而逃亡的甘比亞女性麥穆娜;六歲稚齡便被迫嫁人十三歲又被莫名休妻的印度女孩曼內瑪。

從英國的性別薪資差距,到喀什米爾的強迫婚姻,從以強暴當作戰爭武器到「榮譽殺人」,羅伯茨帶領我們檢視人類的歷史,再分析女性今日的生存狀態。更重要的是,她不惜一切為那些勇於挑戰錯誤暴行,不論多害怕仍竭力反擊的女性發聲。羅伯茨寫完本書不久便不幸病逝,她被視為同世代最傑出的電視記者之一,因為她鞠躬盡瘁燃燒的非凡一生得以被聽見的女性聲音,也將持續迴盪!
夏娃的种子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麦克艾文 译者: 王祖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意在从广泛的范围,从原始人类的进化一直到现在,为历史提供一种新解释,作者将论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自农业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以来,大约一万年当中,男女之别(真实的、夸张的以及想像的),一直就是第一位的动力。阅读此书,有助于帮助读者看到,这个世界是以一种新方式运作的,也有助于读者看清自己的生活,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尽管此书在最大可能的比重上是关于历史的,但它的本意却关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的生活。男女在现代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如那些社会本身的形态,受到了本书探索的那种非常漫长的两性历史的深重影响。
女性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9.2 (80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 - 9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