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 豆瓣
作者: 李明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1
在本书所收的十一篇论文中,作者试图从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出发,思索儒家传统在现代政治中可能的重新定位,思考的范围包含儒学与民主、人权、现代化、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存心伦理学、责任伦理学等议题,值得关切儒家前途的人士参考。
传统儒家以"内圣外王"为理想,原本就包含一套政治思想。但儒家传统自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以来,经历了艰辛的自我转化之历程,面临不同问题(尤其是政治转型的问题)之挑战。无论成败,这些经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作者长期研究儒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特别致力于探讨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朱子学提纲 豆瓣
作者: 钱穆 三联书店 2002 - 8
钱穆先生于1969年撰成百万言巨著《朱子新学案》,“因念牵涉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代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书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之中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众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本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为研究和阅读朱子学之入门。
本书内容包括孔子与朱子、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宋之新儒、宋代之理学、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等。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明清儒學轉型探析 豆瓣
Cong Liu Jishan dao Dai Dongyuan
作者: 鄭宗義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0
中國學術的發展,由宋明理學主張的「義理」,一變而為清代乾隆以文獻考據為主流,考其曲折,是與明末清初時期儒學出現轉型有關。明清之際儒學的發展變遷是近年備受學者注目的課題。
本書主要以哲學思想史的方法,仔細疏理明末清初儒學在義理之學方面的變遷。明末王學蕩越的流弊,引出了對王陽明學說的救正或批評。此即由宋明儒「道德形上學」的衰落逐步走上清初「達情遂欲」的新思潮。透過本書,讀者了解到明清之際的儒學發展有其義理上的延續。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8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本书探讨了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一百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对这一段历史中比较为人所忽略的层面做了一些研究。
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旧典范的危机”,作者考察了方东树、邵懿辰、汪士铎、太谷学派等各层知识分子的种种变化,以描绘出晚清内部的思潮变动,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细察说明“从道光以来,中国思想界便进入不安定期,每一种学问都因内外的挑战,而产生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它们催化了后来一些范畴性的转变。”以此为张本,作者在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复杂关系,在第三部分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中,讨论了后科举时代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些知识分子建立新“学术社会”的努力以及这个新“学术社会”的命运……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历史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History
8.2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译者: 陈恒 商务印书馆 2007 - 6
该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著名命题。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都市文人 豆瓣
作者: 佘德余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都市文人——张岱。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汎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1
本书所收的论文大抵集中在晚明到清初这一段,它们基本上与“明清思想的转型”这一个大论述息息相关,但是作者刻意挖掘前人所忽略的问题,故书中所处理的人物、材料、主题,不一定都落在一般熟习的论述范围之内。由它们可以看出整个“明清思想转型”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成份非常多元的历史现象,由心学到考证学的转变只是其中一端而已。 本书所收文章大抵不只是就思想谈思想,而是尝试着将思想与其他历史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它们或为道德紧张感、或为知识社群的变动、或为时代心态、或为文人生活、或为地方社会、或为政治变动、或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等,对于思想史研究而言,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是一些新的尝试。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四書章句集注 豆瓣
9.6 (15 个评分) 作者: (宋)朱熹 中华书局 1983 - 10
本書集儒家經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一書,注重義理的解釋與發揮,對文字訓詁也很注意,字斟句酌。此次整理以清嘉慶年間吳縣吳氏父子校刻本為底本,用清康熙內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豆瓣
作者: 秦燕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本书围绕着清末民初这个特殊时段(大致囊括1898-1918二十年),就"晚明想象"这一特殊话题展开讨论,意图重现上一个世纪之交出现并流行于全国上下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无报不谈明末事",从能够提供当时情境、氛围的材料入手,力图回到现场,体察这种叙述和想象之所以发生并呈现彼种情态的现实缘由和历史渊源,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
自序:"站着读书"与"三十而立" 导言:一场叙说历史的话语盛宴 第一章 从江湖到庙堂:晚清的"晚明三大家"
第二章 "国族"还是"文化":论"遗"
第三章 论"士"与结"社":历史的"写作"与"模拟"
第四章 风流云散:晚明"艳迹"的黯然回眸
第五章 野史·小说·名物文章:文体决定下的内容
第六章 寓教于乐的尴尬:走向"通俗"的晚明叙事
尾声:回归书斋的"晚明想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一个人的情书"·"逃向世界"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祁彪佳诗词编年笺校 豆瓣
作者: 祁彪佳 / 赵素文(笺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
祁彪佳(一六〇二—一六四五),字幼文,又字虎子、宏吉,号世培,自署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等,山阴人。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曾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兼苏松巡按、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明亡殉国。著有《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等。 本书对祁彪佳诗词进行编年笺校。诗以国家图书馆藏《远山堂诗集》为底本,校以浙江图书馆藏《远山堂诗集》本、国家图书馆藏《远山堂诗始》本,并参考《祁忠惠公遗集》、祁彪佳日记及《寓山题咏》诸书。词以《祁忠惠公集》为底本,校以惜阴堂丛书本。全书按创作年月编次,并根据祁氏不同时期的出处状态和诗词数量厘为十二卷:前面十一卷分别是未仕候考选作、闽中司理作、外服乡居作、越中胜游作、晋京旅次作、居京候铨作、御史任上作、辞归山居作(析为上中下三卷)、三仕殉身作,时间跨度从万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至弘光元年(一六四五);第十二卷为未编年诗。另,若干仅存题名、内容亡佚的诗词,仍据相关记载进行编年,以备将来辑补。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祁彪佳文稿(共3册) 豆瓣
作者: 祁彪佳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1991 - 6
《祁彪佳文稿(共3册)》作者的著作不但有较高的文字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价值,它较多地反映了明代社会情况,是研究明代特别是明末历史不可缺少的资料。他的大部分著作分散各处,搜寻不易,编者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所藏珍本中选出祁彪佳的奏疏、日记、书信及文学作品共15种,较为全面且版本精好,希望能对广大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祁彪佳集 豆瓣
作者: (明)祁彪佳 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 中华书局 1959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祁彪佳研究 豆瓣
作者: 赵素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 5
赵素文所著的《祁彪佳研究》是对明末政治家、文学家祁彪佳进行综
合研究的专著。祁氏著作众多,而散佚各处,搜求不易。《祁彪佳研究》
作者广事搜阅,于所能见到的有关祁彪佳的资料几乎搜罗殆尽,掌握了大
量的第一手资料,又对这些资料做了精细的考辩梳理和综合分析,结合当
时历史状况、政坛纠葛、士人心态,全方位关照祁彪佳生平行为和思想心
理,全面而深入地考析和阐述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学渊源、师友交游
、生平仕历、戏曲活动、诗文创作,乃至殉节自杀的心理状态等等。另外
,对祁氏的戏曲创作情况,及其戏曲理论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
的版本及撰述情况,《祁彪佳研究》也做了尽量详翔实有据的分析,并对
两“品”的戏曲理论贡献进行了评析。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豆瓣
作者: 陈飞 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 6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周秦诸子散文研究、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研究等。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中期以来的近代化进程到20世纪开始加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学术研究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涌出了众多的学术名家和大批的学术经典,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世纪从学术观念到著术形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思想研究的体系。研究、总结20世纪人文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对各个学科不术研究百年成就的审视,也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集体回顾,意义深远。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豆瓣
作者: 齐裕焜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 6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但有的问题,则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如《红楼梦》海外索隐派,有的著作出版在六七十年代,有的则到八九十年代,我们把它集中在一起写。我们介绍的内容到2000年为止,但为了让青年同志的著作为更多人了解,他们2000年以后的著作,就作者所知,尽可能在正文或注释中予以介绍。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中期以来的近代化进程到20世纪开始加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学术研究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名家和大批的学术经典,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世纪从学术观念到著述形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思想研究的体系。研究、总结20世纪人文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对各个学科学术研究百年成就的审视,也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集体回顾,意义深远。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一章绪论,是20世纪之前的古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从第二章起,按时间顺序,分几个阶段叙述,但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十分繁荣,这20多年,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数量超过了前80年总和好几倍,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介绍的重点,因此,篇幅占全书的一半以上。为了章节平衡起见,将新时期分为三章叙述。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中国诗学研究-文学专辑 豆瓣
作者: 余恕诚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 1
目录绪论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历程
一、20世纪诗学在文化结构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二、1901—1949年诗学新局面开启时期
三、1949—2000年从经历曲折到研究多方面推进时期
四、关于推进诗学研究的思考
第一编 20世纪先秦两汉诗歌研究
第一章 20世纪先秦两汉诗歌研究概述
第二章 20世纪《诗经》研究
第一节 1901—1930年的《诗经》研究
第二节 1930~1949年的《诗经》研究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诗经》研究
第四节 1978 2000年的《诗经》研究
小结
第三章 20世纪楚辞研究
第一节 1901 1949年的楚辞研究
第二节 1949—1978年的楚辞研究
第三节 1978 2000年的楚辞研究
第四节 楚辞文献学研究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1901—1949年的汉代诗歌研究
第二节 1949 1978年的汉代诗歌研究
第三节 1978—2000年的汉代诗歌研究
小结
第二编 20世纪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第五章 20世纪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概述
第六章 20世纪建安诗歌研究
第一节 1900—1949年的建安诗歌研究
第二节 1949~1978年的建安诗歌研究
第三节 1978~2000年的建安诗歌研究
第四节 建安诗歌文献学研究
小结
第七章 20世纪陶渊明诗歌研究
第一节 1901—1930年的陶诗研究
第二节 1930 1949年的陶诗研究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陶诗研究
第四节 1978—2000年的陶诗研究
小结
第八章 20世纪南朝文人诗歌研究
第一节 1901—1930年的南朝文人诗歌研究
第二节 1930一1949年的南朝文人诗歌研究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南朝文人诗歌研究
第四节 1978—2000年的南朝文人诗歌研究
小结
第三编 20世纪唐代诗歌研究
第九章 20世纪唐诗研究概述
第一节 唐诗文献整理
第二节 诗史演进观念推动下的唐诗研究
第三节 唐诗学的建构和世纪末对唐诗研究的回顾
第四节 唐诗综合研究
第五节 重要诗歌流派与重要诗人研究
小结
第十章 20世纪李白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李白研究概述
第二节 李白生平研究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文献学研究
第四节 李白思想性格研究
第五节 李白诗歌内容与艺术研究
小结
第十一章 20世纪杜甫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杜甫研究概述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杜甫生平和思想研究
第四节 杜甫诗歌内容研究
第五节 杜甫诗歌艺术研究
第六节 李杜比较研究
第七节 杜甫诗歌渊源与影响研究
小结
第十二章 20世纪韩愈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韩诗研究概述
第二节 韩愈生平与思想研究
第三节 韩诗笺注及韩诗艺术研究
第四节 韩孟诗派及韩愈诗歌理论研究
第五节 韩诗在诗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
小结
第十三章 20世纪白居易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白居易研究概述
第二节 白居易涛歌的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白居易生平与思想研究
第四节 白居易诗歌艺术研究
第五节 元白比较与白诗在日本、韩国影响研究
小 结-
第十四章 20世纪李商隐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李商隐研究概述
第二节 李商隐生平与思想研究
第三节 李商隐诗歌的文献学研究
第四节 李商隐诗歌的文艺学研究
小结
第四编 20世纪宋代诗歌研究
第十五章 20世纪宋诗研究概述
第一节 对宋诗历史地位、艺术特征的探讨
第二节 作家、流派研究与宋诗史的撰述
第三节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
第四节 20世纪的宋诗文献整理
第十六章 20世纪苏轼诗歌研究
第一节 苏诗的艺术研究
第二节 苏诗的思想研究
第三节 苏诗的文化学研究
第四节 苏诗的文献学研究
小结
第十七章 20世纪黄庭坚诗歌研究
第一节 黄庭坚诗歌艺术与思想内容研究
第二节 黄庭坚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与诗歌理论研究
第三节 黄庭坚诗歌的比较研究与文学史观照
小结
第十八章 20世纪陆游、杨万里诗歌研究
第一节 陆游诗歌的思想性研究
第二节 陆诗诗歌艺术与诗论研究
第三节 杨万里诗歌艺术与诗论研究
第四节 陆游、杨万里诗歌的文献学研究
小结
第五编 20世纪金元明清诗歌研究
第十九章 20世纪金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诗史论述
第二节 元好问研究
第三节 其他诗人研究
第四节 文献整理
第二十章 20世纪元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百年元诗研究历程
第二节 萨都刺研究
第三节 杨维桢研究
第二十一章 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百年明诗研究历程
第二节 高启诗歌研究
第三节 前后七子诗歌研究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清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百年清诗研究历程
第二节 钱谦益诗歌研究
第三节 吴伟业诗歌研究
第四节 王士祯诗歌研究
第五节 袁枚诗歌研究
第六节 龚自珍诗歌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教育的目的 豆瓣
The Aims of Education
9.0 (6 个评分) 作者: (英)怀特海 译者: 徐汝舟 三联书店 2002 - 1
本书英文原版首次出版于1929年,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 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面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2018年5月26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