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ula - 标记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豆瓣
Kunstgeschichitliche Grundbegriffe: Das Problem der Stilentwicklung in der neueren Kunst
作者: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译者: 洪天富 /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5 - 6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的问题》是整个二十世纪美术史的三部核心经典之一,不仅美术史读者必读,也是其他人文学者的必读书,它对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世纪的西方学术界,除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没有哪一部美术史著作能够望其项背;它在中国的影响,也超过了任何一部美术史或者美学方面的著作。
2021年11月19日 想读
性别是条毛毛虫 豆瓣
7.7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凯特·伯恩斯坦 译者: 廖爱晚 新星出版社 2013 - 11
“我知道我不是个男人,渐渐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个女人。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凯特·伯恩斯坦如是说。在本书中,伯恩斯坦引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性别与身份之边界的美妙旅程,风光绮丽,妙趣横生,充满洞见。一方面,本书是对伯恩斯坦从一个异性恋男人到一个 同性恋女人、从一个IBM推销员到一位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之转变历程的叙述。但这一传奇经历同时也是一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追根究底,追问我们的男女观念,追问文化的性别迷思,追问对那些打破性别樊篱者的惩罚,追问那些盲从性别成规者所付出的代价。
作者以幽默、坦诚而极富文采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跨性别女人的故事,她从未停止对我们文化的核心假设的质疑。无论当她详述自己变性手术的点滴细节,还是当她揭露流行文化中暗藏的性别玄机,伯恩斯坦都优雅却深刻地将读者推向了性别版图上最遥远的边界。
2021年11月17日 想读
lgbt+
现象学导论 豆瓣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9.2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 译者: 张建华 / 高秉江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3
◎ 编辑推荐
☆ 一本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导论。不是对各现象学家思想的简单堆砌,而是面向现象学本身,展现作为科学的现象学自身的显现。
☆ 以“知觉”“意象结构”“时间性”“本质直观”等精确的现象学观念为引导,层层深入揭示现象学的不同面向,还原人在认识实践中的意识活动。
☆ 敏锐的问题意识,广阔的思想史视野。叙述接过理性精神接力棒的现象学对后现代思潮意义缺席的回应。彰显现象学在回归哲学的古代理解与回应现代哲学议题上的强大生命力。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晰生动的文风和大量的例证,呈现了现象学领域的主要学说。它考察了知觉、图像、想象、记忆和指涉等现象,并展示了人类思考是如何从经验中生发出来的。这本书还探讨了个人身份同一性在时间中的确立,并讨论了哲学的本质。除了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提出了一个新阐释,本书作者还解释了现象学是如何与现代和后现代的思考形态分别有所区分的。
◎ 媒体推荐
本书是优秀的本科生课程教材。作者针对现象学提出了新颖且引人入胜的诠释,并就现象学对当代智识生活的重要性提出了耐人寻味的观点。应当有更多人来关注这本书。
——《形而上学评论》
本书从胡塞尔基本观点出发,用尽可能少的专业术语和美国习惯用语直白地介绍了哲学现象学。
——《现象学心理学杂志》
索科拉夫斯基的导论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十分出色。他以值得称赞的明晰度书写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这其中甚至包括意识的时间性、自我现象学、意向活动与意向对象关联性等高度思辨的问题……他对现象学的研究相当全面……至少对那些同意本书现象学基本观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极富价值的教学资源。
——《胡塞尔研究》,2002年
2021年11月16日 想读
基督教史 豆瓣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9.7 (6 个评分) 作者: 胡斯托·L.冈萨雷斯 (Justo L.Gonzalez) 译者: 赵城艺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本书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堪称当今最受青睐的教会史入门教材。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做了整体、客观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将叙述时限延伸到21世纪最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基督教会史上的重要作用、基督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最新发展、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2021年11月16日 想读
无神论 豆瓣
Atheism
作者: [英] 朱利安·巴吉尼 (Julian Baggini) 译者: 付满 译林出版社 2018 - 5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2021年11月16日 想读
怎样做研究 豆瓣
How to Do Research: A Psycholgist's Guide
作者: 乔纳森·埃文斯 译者: 邵志芳 / 杜逸旻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 8
该书是英国普利茅茨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心理学专家乔纳森·埃文思撰写的一部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著作。该著作观点新颖、通俗易懂,介绍了很多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初级研究者、授课者和助教们很有帮助的观念和思想。内容包括学术观点的源头,如何设计经验性研究、假设检验与推理、统计推断,如何提出与检验理论、协作与管理,如何交流成果,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心理学专业、初涉心理学的年轻学者的欢迎,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或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2021年11月16日 想读
美国绘画透视完全教程 豆瓣
作者: 菲尔·梅茨格 译者: 孙惠卿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 1
《美国绘画透视完全教程》教授你如何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关系,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复杂的透视理论通过简洁的语言让你轻松的掌握。抛开以前你所学到的那些透视方法,将会提供给你一个简明有效的操作方法,来帮助你将那些平面的绘画变得拥有三维立体效果,画面更栩栩如生。
2021年11月14日 想读
艺术怎么样? 豆瓣
作者: 蔡国强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3
中国当代艺术水平究竟如何?艺术家贡献多大?抛开中国的特殊背景,那些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有何价值?有没有创造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更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议题、国家历史和大文化叙述,以及在艺术市场上的天价新闻,但以上这些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却甚少被讨论。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委托艺术家蔡国强作为策展人,历时三年构思、策划大型群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通过展示15位/ 组中国大陆出生的在世艺术家作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态度、创作观念、方法论、表现手法的创造力之探索。
展览之外,蔡国强主编同名书籍,旨在呈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此一问题的思考和论述。重要内容包括:
策展人语录——蔡国强从艺术、艺术家、做作品和展览等层面,直率地畅谈当代艺术家包括他本人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市场的诱惑与社会的限制,成功似乎轻而易举,失败却情有可原,要成为对艺术史有所贡献的一代人,仍道路漫长。
与15 位参展艺术家对谈——摆脱惯常策展人对于艺术家的吹捧,蔡国强与艺术家展开真刀真枪的对谈。不同背景、 身处不同阶段的艺术家问题各自不同,但也面临相同课题:创造力怎么样?在艺术界热闹时尚的场面里,人们对此“严酷”问题避而不谈;“活”怎么样?艺术家心里应该清楚。
与17 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对谈——在蔡国强针针见血的提问面前,这些策展人、艺评家也以罕见的直率,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繁荣表象后潜藏的困难和问题。
3 位著名学者撰文——匹兹堡大学特里·史密斯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谢伯柯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各自以不同角度切入,让我们从更广阔的时代视野和历史景深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问题。
艺术怎么样?中国的创造力怎么样?这不只是中国艺术界的问题。
2021年11月13日 想读
春と夏となっちゃんと秋と冬と僕 豆瓣
8.2 (6 个评分) 作者: 佐岸左岸 ふゅーじょんぷろだくと 2018 - 9
ページを捲るごとに染み渡る、萌えの塊。
自然溢れる小さな町で四季折々の変化を感じながら、
ただひたすらにシマとナツオの恋愛を傍観できる。
甘さに悶え、切なさに涙し、BLが好きで良かったと確信する。
デレデレで大好きが隠せない攻め×何でも受け止めてくれる男前な受け
あらすじ▶︎
カシャン、と割れそうな程にあやうくて美しい日々。
どこにでもありそうな田舎に暮らす、
どこにでもいそうな男子学生のシマとナツオ。
だけど彼らの恋は世界にただ一つだけの、特別で幸せな恋。
毎日を愛しんで暮らしたくなるようなぎゅっと心を掴むBL(ボーイズ・ラブ)、
佐岸 左岸 待望のデビューコミックス。
2021年11月11日 想读
图像学 豆瓣
作者: 陈怀恩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1 - 7
《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共分九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对图像意义研究历史的引介与相关课题的陈述。第三章介绍图像学的成立根据,说明早期图像学实践者如何一步步的建立起图像的象征关系。第四章是对传统图像学的核心问题:“象征”意义与“拟人图像”的厘清。第五章开始讨论现代图像学,先以帕诺夫斯基的艺术学为论述主轴。交代了帕诺夫斯基的康德学立场,以及他的艺术学观点和图像学方法。第六章说明他影响深远的图像学阐释方法,第七章讨论当代图像学的发展和图像转向后的各种艺术议题。第八章浅谈新艺术史与图像转向后的艺术史书写与诠释问题,对图像学、图像科学和视觉文化的基本动向提出原则性的区分。第九章当赛伦停止歌唱——图像诠释的起源,企图通过两篇相当经典的卡夫卡笔记,并且随顺着柏拉图、笛卡尔、卡尔维诺到海德格尔的一系列发问,说明图像对当代诠释者所可能产生的挑战。
人物默写教程 豆瓣
作者: 蒂纳 编 译者: 王毅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3 - 1
《人物默写教程》讲解创造性的人体素描。它将告诉你怎样用自己的想象来创作素描,而不是在画室里面对摆出姿势的模特,靠观察来进行素描,换言之,也就是凭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来作素描。《人物默写教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素描的使用,发展成为你的想象的催化剂。通过素描练习——无论是有模特的还是没有模特的,让它能够成为打开你大脑的钥匙,这样你的各种想法就会被引导出来,最终,你的创造性也就被培育出来了。
2021年11月9日 想读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 豆瓣
作者: 艾略特·古德芬格 译者: 李慧娟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 1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编撰工作历时五年之久,收录数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其角度之丰富、内容之翔实,可谓同类书籍之冠;对于影响人体外观的各种组织结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也悉数提供清晰的照片展示和图解。基于对人体模特的观察和尸体解剖学的分析,《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收录了人体各部位表面形态的独特画面——如脂肪垫、静脉血管和外生殖器——以及许多之前从未拍摄过的肌肉组织照片。此外,以CT扫描、核磁共振造影和尸体解剖为参考,《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包含了众多切面图,将人体各部位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图片与文字解释对应,简洁的黑白两色可迅速将读者的目光引至关键部位。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部标准参考读物,必将成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系学生,以及艺术史学家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与此同时,理疗师、舞疗师、运动员和教练、健美者,以及所有关心人体外观形态的人们也将从中获益良多。
2021年11月9日 想读
图像理论 豆瓣
Picture Theory: 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作者: [美] W. J. T. 米切尔 译者: 兰丽英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 8
-编辑推荐-
★ 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W. J. T. 米切尔的经典代表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必读书目,时隔15年重译出版。
☆ “图像转向”时代的理论宣言,为三个简单的问题提供多种答案: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任何实践或理论上的兴趣?
★ 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杰作,在从古至今的媒介和再现模式中打开“形象/文本总问题”。
-内容简介-
什么是形象?它们与语词有什么不同?更确切地说,W. J. T. 米切尔所追问的是,在20世纪后期,在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研究中“图像转向”已经取代了“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及图像理论)在起什么作用?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图像在关于文化、意识、再现的理论中的作用方式,并将理论自身视为一种图绘的形式。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生产一种“图像理论”,而是要将理论图绘为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借用当代有争议的电影,比如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和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以及媒体对国家新闻的报道,米切尔考察并说明了视觉形象在唤起或压制公开辩论、集体情感与政治暴力上的塑造性力量。
作为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本书作者为贯穿文化(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到大众媒体)的可见性与可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解释。
-媒体/名人推荐-
这是最精彩的作品……米切尔分析和评论的深度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可以说,没有其他作者能够如此特别地切入形象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如此出色地使作品生机勃勃。
——爱德华•萨义德
这本书十足是一个巧克力盒子,装满了成熟的思考……对外行读者来说容易理解,对研究者来说非常迷人,对课堂来说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图书馆杂志》
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都消融在这场令人着迷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或者也可以被命名为“图像意欲何为?”它们是想与文本和平相处,还是要把文本推开?在这个能从微软公司获取全部艺术画廊作品、字母的多样书写不再是能指的必然选择的时代,米切尔“将威廉•布莱克、维特根斯坦与斯派克•李相联系”这一戏谑而广博的尝试正当其时。
——《村声•文学副刊》编辑精选
2021年11月5日 想读
安德鲁·路米斯的素描课Ⅰ 豆瓣
Fun with a Pencil
作者: [美]安德鲁·路米斯 译者: 卫俊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2
众多漫威、DC画师的实用素材库
承继伯里曼,高颜值装帧搭配引人入胜的讲解
芝加哥艺术大学经典教学著作
◎ 编辑推荐
☆如果你买了《伯里曼》就丢在一边,看不进去……
从本书中,你可以借助生动讲解和众多美貌范画,学习到一样的知识。作者师承伯里曼,并将其教学体系做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并不局限在教科书式讲解或是枯燥的技术分析上,而是通过展示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帮助你全面掌握素描知识。
☆如果你笔下的形象总是千人一面,少了点性格……
本书不仅讲解了身体各部位的比例、透视和光影的塑造方法,还讲解了肌肉的运作原理以及肌肉牵引下身体各部分呈现出的姿态变化、面部表情变化。帮助你在创作各类人物时,不仅能使笔下的面孔生动自然,连身形动态都颇具性格,不论写实还是肆意夸张表情和身材比例,都能协调悦目。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扎实塑造技巧,而画面效果依然平淡……
这时候你的画面缺乏的是对画面的整体设计,无论是大场景还是独立人物抑或是一个很小的局部,都有创作者精心的设计存在。画画不是原封不动地记录全部事实,而是捕捉视线或脑海中的微妙节奏。安德鲁·路米斯会引导你发现细微之处的节奏所在,通过大量的素材学习,让你的画面拥有设计感。
◎ 内容简介
如果你曾被人体素描书里那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结构比例关系、透视法则等搞得晕头转向,对绘画望而生畏,那么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书中借漫画形象安迪老师之口讲解绘画知识的方式一定能让你耳目一新,且能被你欣喜接受。你会发现原来完全看不进去的素描原理一下子变得好看到停不下来!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授头部的画法,第二个部分主要讲授人体的画法,第三个部分主要讲授场景的画法。这三个部分详细的图文讲解旨在帮助初学者一步步掌握绘制完整画面的能力,并培养出系统、正确的绘画思维,从而彻底摆脱机械而毫无效果的临摹,摆脱单薄而没有特色的二维纸片人,进而画出有立体感、真实可信的人物和场景。相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了一定绘画经验的艺术家,都能在本书中有所收获!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 豆瓣
作者: 苏高礼 2003 - 1
对于画家来说,素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但有技术方面的、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精神素质方面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综合。因此,素描训练是对画家全面素质的训练,或者说是在国家的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的训练。非此不能达到真正提高艺术造型能力,造就一代艺术新人。
素描教学实际上塑造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正是从这里出发去完成它的艺术创造。素描教学承担着对学生的创造意识、表达技能的全面培养的功能,是其艺术成长的奠基石。
素描教学既要有单独课程安排,同时也要把素描教学放在整体艺术教学中去进行,如在色彩和创作课中同样重视造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现代设计史 豆瓣
作者: [美] 瑞兹曼 人民大学 2007
现代设计史,ISBN:9787300087191,作者:(美)瑞兹曼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设计中的设计 豆瓣 Goodreads
DESIGNING DESIGN
8.4 (14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原研哉 译者: 朱锷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2021年10月28日 想读
素描-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基础教学 豆瓣
作者: 覃超柏 译者: 任吉 2008 - 1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基础教学:素描》为“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基础教学”之素描册,挑选列宾美术学院的各个层面和风格的素描作品,有的是教师的示范,有的是同学的习作。所收录的素描习作,基本体现着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为高等美术院校教学和美术爱好者自学提供辅助读物。
2021年10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