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ula - 标记
艺术与视知觉 豆瓣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作者: 阿恩海姆 译者: 滕守尧 / 朱疆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覃俐俐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4 - 6
本书自序
从1926到1930年,我对赞德地区进行了三次考察,总共在那里居住了大概20个月。这几次考察是应英-埃属苏丹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Anglo-Egyptian Sudan)的邀请进行的。英-埃属苏丹政府是这几次考察的主要资助者,此外它慷慨出资200英镑支持本书的出版。我还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管理人的帮助。在此,我谨向以上所有机构和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曾在塞利格曼(C.G.Seligman)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人类学,并根据他的建议,我继续他与夫人在英-埃属苏丹的民族学考察。我深受这两位师长的恩泽,他们引导我开始研究苏丹,并为我的考察筹措资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给我提供帮助、建议以及诚挚的友情。此外,非常感激塞利格曼教授为本书写了前言。我还要在此对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教授深表谢意,他的教学使我受到很多启发。
在苏丹,当时任内务书记的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Sir Harold MacMichael),既是一位官员又是一位学者,除了代表官方,他个人对我的研究也颇有兴趣。虽然我为政府工作,而且费用也主要由政府承担,但是我行动自由,能够去任何我愿意去的地方,自行决定停留时间的长短,并且可以在任何我认为合适的时间离开这个国家。我受到的这种礼遇表现出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对科学工作所需条件的充分理解,对此我非常感激。我还要感谢希莱尔森(S.Hillelson)先生,他是我的正式监护人和朋友,每次去苏丹考察,我都和希莱尔森先生及其夫人在喀土穆相聚,他们的家是个温暖的庇护所,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赞德地区所有我接触过的人都给了我热情的接待和帮助,他们是:加扎勒河省的行政长官,廷比奥、梅里迪、泰姆布拉、多鲁马的行政职员,泰姆布拉、利兰古的医疗人员,廷比奥、梅里迪、巴富卡、尼安加拉的传教人员,是他们在我孤独的时候给我温暖,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把此书献给梅杰•拉肯(Major Larken),以此向他特别致以深切谢意。他毫无保留地运用他在阿赞德人中间的影响支持我的工作,没有这份支持,我的工作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他以极大的兴趣关注我的研究,而且长时间地与我友好相伴,不断激励我作进一步的努力。梅杰•拉肯认为我的工作可能会对阿赞德人有益,在他看来,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工作。
我还要向那些为本书提供信息的阿赞德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虽然他们永远看不见写在本书中的致谢辞。在考察过程中我总是明确地对他们说,我在写一本向他们的子孙介绍他们习俗的书,如果他们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就不仅欺骗了我而且欺骗了他们的后代。对于他们的叙述,我则忠实地作了记录。除了感谢阿赞德人对这本书所作的贡献以及他们与我的数月相伴,我还要特别提及两位仆人,即梅卡纳(见整版图片十八)和卡曼加(见整版图片十三);还有两位经常为我提供信息的人,一个是基桑加(见整版图片十二),另一个是库阿格比阿鲁(见整版图片四(1));还有鲁本,我在赞德地区期间,他曾经为我工作过一段时间。
除了C.G.塞利格曼教授,以下人类学界的朋友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并提出了批评和建议,他们是:I.沙佩拉(1.Schapera)教授、M.福蒂斯(M.Fortes)博士、H.M.格拉克曼(H.M.Gluckmann)博士。在考察的间歇,我经常与塞利格曼教授、沙佩拉教授、M.福蒂斯博士讨论问题。自从在牛津工作后,我时常与格拉克曼博士进行探讨。感谢A.N.M.汤姆森(A.N.M.Thomson)先生作为非人类学人士为本书提出的意见。感谢W.R.基(W.R.Key)先生在秘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不倦的热情和勤奋。梅杰•P.M.拉肯与E.C.戈尔牧师(Canon E.C.Gore)是研究英-埃领土上的阿赞德人的两位主要权威,他们阅读了本书并且指出错误,在此再次表达不尽的感激。
本书的部分材料以前发表过,但是本书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进行了修改,其中大部分进行了重写。感谢以下书稿和刊物的编辑:《苏丹札记》(Sudan Notes and Records)、《皇家人类学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非洲》(Africa)和《呈给C.G.塞利格曼的论文》(Essays presented to C.G.Seligman),他们允许本书使用曾在他们的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的文章。感谢这些杂志的编辑和印刷商,还有乔治•罗德里奇父子有限公司,他们允许我使用摄影图片的印板。
E.E.埃文思-普里查德
1937年1月
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为我们写就了一本详尽全面的著作典范,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确信,它是过去几年中能够为英国人类学带来声誉的重要著作之一。
我非常高兴来写这个前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类学家”(引自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的评价)是我的老朋友和学生,而且主要由于我的缘故,他开始了在苏丹的民族学工作。早在伦敦经济学院共事的那些年,他的能力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因为健康不佳,不能和妻子共同继续为苏丹政府所作的民族学调查,我建议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接替我们并进一步扩展这项工作。他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于1926至1936年之间6次考察苏丹,其中包括对阿努阿克人(Anuak),因加萨纳人(Ingassana),莫罗人(Moro),娄人(1uo)以及其他部落进行的为期几个月的调查,还包括对阿赞德人以及一个最难调查的民族——努尔人——的详细考察。其大量的考察结果已经撰写成一系列优秀论文发表在《苏丹札记》上,但是与我们现在手头的这道丰盛大餐比起来,这些文章不过是些开胃小菜。
在对阿赞德人进行认真研究的20个月期间,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正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赞德巫术》。虽然这本书确实只涉及阿赞德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赞德巫术变化无穷,并且在部落的日常习惯和行为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赞德思想和习俗的整个结构,根本不可能写成这方面的著作。正因为赞德思想与习俗的结构很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只用了几页的篇幅勾画赞德文化概要似乎有欠充实。魔法(magic)经常被认为与宗教相关,而且事实上往往与宗教有关,在认识到这层特殊关系之后,不管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矛盾,这本书如果能对赞德宗教哪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也会颇有益处。然而本书并没有包含宗教内容,看来对于阿赞德人来说,魔法和宗教似乎相距很远,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我们是从本书的内容而反向推出这一结论的。基于以上提到的情况,大家希望对赞德宗教作一些了解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当探讨毒药神谕的时候,大家会发现了解宗教信息很有必要。最近埃文思—普里查德发表了一篇详尽的有关赞德宗教的论文,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这篇论文我稍后再谈。
……
本书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的第一部民族志代表作,是民族志经典中最精致、最富有思想的作品之一,自1937年出版以来一直被人类学者奉为民族志的典范。
作者以细腻、精美的笔触描述了中非一个土著部落阿赞德人关于巫术、神谕和魔法的信仰体系,并在这种描述中巧妙地呈现一种社会、一种生活。这一著作使阿赞德人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一个著名族群,并关联着相关领域中关于理性与非理性,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诸多讨论。
自序
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本书写作背景
第二章 用于描述赞德习俗和信仰的术语
第三章 赞德文化简介
第一部分 巫术
第一章 巫术是一种器官性的、遗传性的现象
第二章 尸体解剖能够揭示巫术物质
第三章 其他邪恶力量与巫术的关系
第四章 用巫术观念阐释不幸的事件
第五章 社会限制抗击巫术的行为
第六章 遭受不幸的人在仇人中寻找巫师
第七章 仇恨使人对仇恨对象使用巫术
第八章 巫师是自觉的行动者吗?
第九章 巫术和梦
第二部分 巫医
第一章 巫医如何举行降神会
第二章 阿赞德人对巫医的信奉
第三章 巫医行业对新手的培训
第四章 巫医在赞德社会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神谕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毒药神谕
第二章 采集毒药
第三章 请教毒药神谕
第四章 在请教毒药神谕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其他的赞德神谕
第四部分 魔法
第一章 好的魔法与妖术
第二章 魔法与魔法师
第三章 魔法医术
第四章 实践魔法的会社
第五章 在死亡情境中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索引
译后记
本书的翻译历时近一年又十个月,要在这样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一本超过四十万字的译作,译者感到最大的压力是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还要确保质量。尽管译者努力追求对原文理解全面准确、译笔清晰流畅,但是匆忙之中必然还会留下不少错误和疏漏,敬请方家指正。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曾就一些词句的理解向英国籍教师马格努斯·威尔逊(Magnus Wilson)先生请教过,还曾请朋友田艳老师阅读了译文的初稿,她就中文的表述给予了很多指正和建议,译者愿借此机会向他们深表谢意。最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家人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覃俐俐
2005年8月
塞利格曼教授
2021年1月18日 想读
奇想博物志 豆瓣
私のプリニウス
6.9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1
埃塞俄比亚有一种怪兽,生着人面、人耳和蓝眼睛。身躯如狮,红似血。尾似蝎,可刺向敌人。其叫声如同苇笛和小号的合奏。
印度的海里有一种有毒的动物,叫海兔。孕妇看到雌海兔,只是看一眼,就会立刻恶心,最终导致流产。
印度最东边的恒河源头一带,住着叫阿斯托米的种族,没有嘴,以鼻孔吸入空气和香气为生……
在《奇想博物志》中,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普林尼所著《博物志》为入口,选取迷宫与日晷、埃塞俄比亚的怪兽、性与横隔膜、海兔与海里的动物、世间奇迹等二十二个主题,以其独有的旁征博引、风趣吐槽,不仅将普林尼其人及其人生哲学形象地呈现出来,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真假难辨、诡谲奇想的异世界。
2021年1月13日 想读
梦的宇宙志 豆瓣
夢の宇宙誌
8.9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蕾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1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文化学者、翻译家涩泽龙彦的博物随笔集。作者自如地游走于古今东西秘闻的纵深沟壑中,在幻想与现实的错位间穿梭延展,于不同的学科分野间恣意跳跃,引经据典,凭借过人的想象力与敏锐的感观,探讨了机关人偶、怪物、天使等各种趣味话题,以物的历史讲述社会文化史。
☀名人推荐
要是没有了这个人,日本会是一个多么寂寞的国家啊。
——三岛由纪夫
我在六十年代出版的作品里,个人最喜欢的是这本《梦的宇宙志》。通过写这本书,我找到了自己的随笔风格。——涩泽龙彦
☀编辑推荐
1.涩泽龙彦自承,在六十年代出版的作品里,《梦的宇宙志》是他个人最喜欢的。通过写这本书,这位美的异端分子、神秘主义的收藏家找到了自己的随笔风格。所以本书堪称他的关键之作。
2.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人的变形。作者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博学,写到机关人偶、怪物、雌雄双性体、天使等具象,以展示人所做的“超越身为人类的局限”的永恒之梦。
3.在方法论或者表达的道德上,涩泽龙彦将形而上学视为“交给仆人去办的玩意儿”,强调用形象思考,用肉体表现精神性,于是情色主义、性学和末日论等原本抽象的问题,变成了观念的圆形运动。
4.本书的每一页都是经过设计师精心的、创造性的排版,使涩泽龙彦独特的风格和趣味具象可见。
2021年1月13日 想读
幻想图书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博客來
幻想図書館
7.4 (55 个评分) 作者: 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zi) 译者: 黄碧君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5 - 1
《幻想图书馆》是日本知名导演、诗人、作家寺山修司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寺山修司他博览群书,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2021年1月13日 想读
不思议图书馆 豆瓣
不思議図書館
7.7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译者: 杨玲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 - 6
怪人胡迪尼的逃脱艺术、怀孕机器人的悲剧、世界上最古老的迷宫是给克里奥帕特拉的礼物、巨人的毛发对黑死病有效说、发明了自杀机器并当场演示的男人、世上有蓄胡子的女人吗?……所有冷僻、猎奇话题都在寺山修司的《不思议图书馆》中。
寺山修司以强烈的好奇心、热情洋溢的解说,讲述了街头魔术师、机器人、迷宫、爱犬读物、蓄须女、恋物癖、错视画、猎奇杀人法、美食读物、爱伦・坡、龙的画集、少女杂志、开膛手杰克等22种猎奇话题,引经据典、趣味十足。
翻开这本书,就像进入一间充满了奇珍异宝的房间。
————————————
寺山修司语录
•街头魔术被推上了舞台,白日梦变成了“作品”被封印在舞台的虚构性中……在当今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柔型结构早已强有力到你无论做什么都会被“杂耍化”的境地。
•对于多数现在作家而言,机器人是现实人类的比喻,并且通常象征那些被抹杀的人类特征。
• 嘲笑他人身形巨大,最终也会因自身的巨大而哭泣。文明亦是如此,切切勿忘,切勿因“退入平均”而沾沾自喜。
•“他人的死”因为是虚构的,所以无非是图个乐子。但在不知不觉间,我们迷失了虚与实的界限,就开始满心期待“他国的战”了……但请一定不要忘记,我们所居住的场所也只不过是一个“他国”。
2021年1月13日 想读
人的宗教(珍藏版) 豆瓣
the world's religions
8.2 (9 个评分) 作者: [美] 休斯顿·史密斯 / 校注 刘述先 译者: 刘安云 译 / 刘述先 校订 海南出版社 2013 - 6
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这部被称为“世界宗教第一部可用的教科书”,其特点在于史密斯尝试用个人的亲身体验,以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传达给大众,环绕宗教所引发的价值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情达理,这也是其畅销、长销的最大秘密所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宗教》总销量超过200万册。
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宗教不只是外显的迹象,它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要了解一个民族,必认识其信仰。探讨各大宗教,发掘人性的奥秘。
本书内容的重点既不是宗教史,也不是对宗教作全盘或平衡的论述,更不是比较宗教之优劣,而是环绕着宗教所引发的“价值”,“ 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这种价值,就是促使人性趋于完美的力量。
本书内容实为知识分子所必备者,但愿我的导读能促使更多的人一探究竟,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喜悦。
——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2021年1月6日 想读
カナリアたちの舟 豆瓣
作者: 高松 美咲 講談社 2016 - 1
高校生の宇高ユリは、ある日の帰り道、空を覆い尽くすほどの巨大な飛行体と遭遇する。破壊される街、次々に殺されていく人間──気を失ったユリが意識を取り戻したのは、日常とかけ離れた異世界だった。そこで唯一出会った人間は、北沢千宙という男性。他に人間はいないのか、あれから友だちや家族はどうなったのか──帰りたい場所はまだ残っているのか。ふたりぼっちのサヴァイヴァルが始まる!
2021年1月5日 想读
蔷薇下的真相 1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船戶明里 译者: 小天 長鴻出版社 2005 - 9
看似寧靜和樂的領地.洛朗特,
在快樂的假象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
葛瑞絲.金之死將牽扯出什麼樣的風暴 !?
2021年1月4日 想读
人間失格 01 豆瓣
人間失格
8.1 (16 个评分) 作者: 古屋兎丸 / 太宰治 译者: 方郁仁 東立出版社 2010 - 10
家世顯赫的大庭葉藏,來到東京就讀名校,並且過著好生活。同學們都認為他是個風趣、很好相處的好同學,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害怕人類的葉藏假扮出來的。實際上他只是想靠這種方式來與其他人維繫住關係。某一天,他的好朋友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帶他去參加某個左翼政治活動,從此之後,葉藏開始沈醉於這個政治活動,而自己的人生也開始走下坡…
2021年1月4日 想读
Sandman:The Dream Hunters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天野喜孝 / [英国] 尼尔·盖曼 インターブックス 2000 - 10
ニール・ゲイマン原作
天野 喜孝画
夢枕 獏訳
小野 耕世監訳
陰陽師、怨霊、物の怪…。平安の雅と闇の世界を舞台にニール・ゲイマン、天野喜孝が描く幻想的な異形の愛の物語。
2021年1月4日 想读
全都因為愛 豆瓣
9.5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吉永史 译者: 李其馨 尖端 2004 - 7
女兒與母親、女兒與祖母、母親與祖母﹔男女之愛、親情、友情﹔雙方面的愛、單方面的愛、全方位的愛。 靜謐且深刻鮮明地描繪女人這不可思議存在之各種不同形式的愛。 完全收錄發表於日本「MELODY」雜誌上的人氣系列作品!
2021年1月4日 想读
繁花將逝 豆瓣
散り行く花
8.2 (10 个评分) 作者: 伽古屋圭市 译者: Rappa 獨步文化 2019 - 6
愈是不甘凋零的花,愈要燦爛綻放。
世上最美的,不過是無懼禁忌的女人。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優秀獎作家──伽古屋圭市
承襲連城三紀彥《花葬》之魂,寫盡為愛而生的甜美與戰慄!
「若將女性之美比喻為明月,這部小說描繪的便是月下陰影之美。」
「血色中瀰漫著悖德、妖豔又頹廢的氣息,篇篇都有衝擊性的反轉!」
──日本AMAZON★★★★★推薦
照護久病丈夫的少婦、淪落花街的遊女、
遭父親虐待的女兒、全家離奇死亡的小妾,
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全遇上一名陌生的畫師,希望留下她們的倩影。
他,究竟是來揭發真相,還是另有所圖?
【故事介紹】
活著卻失去了心,形同死亡──於是她們選擇犯罪。
這是一條絕不會獲得原諒,也絕不算幸福的路。
直到遇見,那位自稱成為她們俘虜的畫師……
祕藏超過半世紀,以「美人畫」聞名的畫家茂次郎的最後真跡,擁有者決定捐贈給美術館。前往鑑定的館員,看到畫的瞬間幾乎忘了呼吸──一襲純白和服的女子,周身纏繞著禁忌的氣息,似娼妓,又似貴婦。教人不禁好奇,如何畫下這幅充滿複雜之美的作品?
然而,無論是女子或畫家的人生,皆未流傳後世,僅僅封印在畫中。於是,一切得回溯到大正時代,那個充滿新舊文化衝擊的浪漫,但女性仍備受壓抑、無法自由生活的時代……
〈杜鵑之毒〉
在雙親安排下出嫁的千佐,照顧久病的丈夫,一肩擔起生計,卻意外發現自己經商的才能,邂逅了真正讓她心動的人……
〈瓜之容顏〉
為家裡還債的鹿埜,大半青春困在花街,多年後竟偶遇當年的人口販子……
〈柚之手〉
從小承受父親暴力的柚子,在十六歲失身,得知父親又擅自決定她的結婚對象,終於忍無可忍……
〈蜜柑之籽〉
受人包養的雪江找畫師繪製肖像,途中忽然傾訴起「老爺」一家連續死亡的故事。道別後,畫師反覆咀嚼她的話,湧現不祥的預感……
無須語言或說明,畫家與被畫者的所有心意,全收藏在此。
只要真心以對,我們就能有所感受。
【名家推薦】
月亮熊(小說家)
左萱(插畫家)
徐珮芬(詩人)
晨羽(作家)
楊双子(小說家)
薛西斯(作家)
‧本書是一朵被女性哀愁灌溉的花,直到荼靡之時,自由終將得以綻放。
──月亮熊
‧時代下女性悲涼剪影的犯罪故事,宛如描繪風雨交加的夜裡,鮮花徒然綻放又凋零的姿態。但總有一日天會晴的吧!
──薛西斯
2020年12月30日 想读
誰にも言えない 豆瓣
作者: 丸木文華 / ねこ助 集英社 2018 - 11
「きゅる、と小さく腹が鳴る。葵は口の中の三つのキャンディをゆっくりと舌の上で転がした。」美少女たちの、無垢な悪意の饗宴…!私だけの秘密、教えてあげる…!
旧財閥で、日本有数のセレブ一族の家に生まれた葵は、大好きな3人の女友達を誘って、避暑地に遊びに来ていた。容姿、ステータス、どれをとっても申し分なく、それぞれが宝石のように目映く美しい女子たち・・・・・・結衣はモデルをしており人形のように完璧な顔立ちとスタイルだし、莉子は高校生の頃に文学賞をとり華やかに文壇デビューした美少女小説家、ひまりは全国大会で入賞経験が何度もある美しすぎるスプリンター。4人がプールサイドにいると、周りの視線がうっとうしいくらいにまとわりついてくる。避暑地の夜の帳が下りて、完全な闇に包まれた4人の美少女たちは怪談話ならぬ、「誰にも打ち明けていない秘密の話」を順番に打ち明けることとなった。そこで打ち明けられた4人の秘密とは・・・!?
不幸と悪意が彩るサイコ・ホラー!
2020年12月30日 想读
恶魔吹着笛子来 豆瓣
7.4 (38 个评分) 作者: 横沟正史 译者: 伟大的安妮 珠海出版社 1999 - 5
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椿的椿英辅子爵突然自杀了。
而同他作曲并独奏的《恶魔吹着笛子来》却像是地狱里的游魂,带着仇怨与诅咒在椿府的夜空飘荡,仿佛要幻化出一个恐怖的恶魔实体;他那忧郁的脸色、儒雅的身影也一次次隐约闪现,令人不寒而栗。恶魔的脚步越来越近,诡异的笛声越来越响,椿家的惨剧一幕接一幕上演,血红的火焰图案成为恶魔的徽章,究竟谁是凶手?
其实,令人不齿、难以想像的人间乱伦丑行,造就了恶魔,从而也毁灭了椿英辅一家。
2020年12月29日 想读
罪の蜜 豆瓣
作者: 丸木文華 / 笠井あゆみ 講談社 2011 - 10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豆瓣
Michelangelo and the Pope’s Ceiling
8.5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斯·金 译者: 黄中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在四年之内克服了所有障碍,创造出五百年来众人赞叹的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自从与“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对手拉斐尔都愿向米开朗琪罗致敬,把他绘入自己的画作《雅典学园》;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将西斯廷穹顶壁画视为“可供翻阅的画册”,不时从前辈那里汲取灵感。
这本让人惊讶的书带读者穿越到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金既讲述了壁画之复杂精细,又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强烈推荐!——《图书馆杂志》
传奇般、具有丰富细节地讲述了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长达四年的绘制过程……想看这则故事的简化版的读者会想开启录像机,欣赏查尔顿•赫斯顿夸张地演绎这些场景。那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读者则会欣喜于阅读此书。——《科克斯评论》
严谨的研究加上潇洒的写作,罗斯•金的《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堪称对那个非凡时代的绝妙一瞥。——《迈阿密先驱报》
罗斯•金熟练地擦掉这个伟大壁画故事上的污迹,将一个更加让人兴奋、更加传奇的真相展露在我们面前。——《洛杉矶纪事报》
精彩的讲述……金记录了米开朗琪罗的审美决定,以及他用专业和具有感染力的热情对一切困难的征服。——《书单》星级评论
精彩迷人、严谨翔实、细节丰富。——《出版商周刊》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Michelangelo and the Sistine Chapel 豆瓣
作者: Graham-Dixon, Andrew Skyhorse Publishing 2009 - 2
The story behind the timeless Renaissance revealed. You cannot stand underneath the masterwork that is the Sistine Chapel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genius and painstaking work that went into its creatio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never wanted to paint the Sistine Chapel, though. Appointed by the temperamental Julius II, Michelangelo believed the suspiciously large-scale project to be a plot for failure conspired by his rivals and the "Warrior Pope." After all, Michelangelo was not a painter--he was a sculptor. The noble artist reluctantly took on the daunting task that would damage his neck, back, and eyes (if you have ever strained to admire the real thing, you know). Andrew Graham-Dixon tells the story behind the famous painted ceiling over which the great artist painfully toiled for four long years. Linking Michelangelo's personal life to his work on the Sistine Chapel, Graham-Dixon describes Michelangelo's unique depiction of the Book of Genesis, tackles ambiguities in the work, and details the painstaking work that went into Michelangelo's magnificent creation. Complete with rich, full-color illustrations and Graham-Dixon's articulate narrative, "Michelangelo and the Sistine Chapel"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significant piece of art criticism. It humanizes this heavenly masterpiece in a way that every art enthusiast, student, and professional can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id=d1Rh-q0jsN0C&redir_es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