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Ironomi 豆瓣
いろのみ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7日 出版发行: 涼音堂茶舗
piano,acostic guitar, and laptop....
We introduce young and new unit "ironomi" by Junya Yanagidaira and Yu Isobe. The conception is "sound of four seasons "
The soundscape of their music give us the feeling of listining something in the air in the calm forest. The simple artform of piano and guitar with electronic onkyo ambience make us the sense of wonderful seasons.
胭脂 豆瓣
7.6 (35 个评分) 吴虹飞与幸福大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星外星唱片
吴虹飞是颇具传奇色彩的,集少数民族,高学历的知性女性,作家,记者,摇滚歌手等多重身份,是一个非常矛盾且个性十足的独立个体。激烈、另类的音乐和平和低调的生活态度成为对比,可以成为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关于吴虹飞与乐队幸福大街早期的音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音乐人的赞赏,比如崔健、窦唯、何勇、左小诅咒,丰江舟(苍蝇乐队主唱),舌头、废墟等音乐人的认同。
音乐的情绪十分饱满,乖张与沉静、放纵与节制、暴戾与温驯、凶猛与脆弱、诅咒与从容、华丽与淡定集于一身,另类唱腔和传统相结合,具备了柔美和爆发力,可成为另类流行的典型代表。卓越的文字才华,和音乐更是相得益彰。这意味着早期的幸福大街的部分音乐是激进的和先锋的,2003年,美国教育台评价幸福大街乐队以其“迷幻、另类的唱法道出了压抑已久的激情,挑战了中国抒情摇滚的极限”。
美国埃及籍的先锋派音乐家Halim EI-Dabh在北京开作品研讨会期间,也对幸福大街在一个小酒吧的演出赞赏有加。美国制作人柯马修认为,“我意识到吴虹飞确实在用她的音乐创造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感性热忱,带着浓重文学色彩和音乐特质,这是我在其他中国的女性摇滚歌手里从未见过的。”看她的小场地演出的,有艺术家艾未未,电影导演贾樟柯,著名作家格非,李洱、北村,还有清华大学的教授学者们等。给她写序的是白岩松、马晓春。在文化圈里,阿飞颇有名声。窦唯对她的演出,认为印象很好,而罗琦第一次听到她的唱片,也立刻表示希望能够和她的乐队有合作。离2005年发行的《幸福大街》相隔了两年时间,幸福大街乐队经历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而吴虹飞一边在媒体工作,一边写作出书,并且在今年年初开始协同乐队制作人李维岩制作第二张专辑《胭脂》,除了有10首新歌之外,还包含了几年来的文字创作,讲述了一个乐队和一个女孩快乐,坚定而带着小小忧伤的成长历史。
祝融/怨 豆瓣
祝融 /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ying art production
百度盘下载:
虾米试听:
祝融:
怨:
“垂死艺术”厂牌:
2004年北京“垂死艺术”厂牌首张发行,两支神秘的大陆黑暗新军的作品首次公开!来自西安的军事/新古典乐团“祝融”及北京黑暗祭祀乐团“怨”的小样拼盘,A5对开皮纸封装,限量50张,手写编号。
如此特殊的一位 豆瓣
第五种快乐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R.H.C.国际联合唱片公司
第五种快乐乐队于2005年9月签约R.H.C.国际联合唱片公司,现已在EDDM录音棚开始前期录制,预计2006年5月发行首张专辑《如此特殊的一位》。

此次录音由乐队主唱陈林担任唱片的制作人,这位23岁的音乐人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多才多能,除担任主唱、吉他手之外,还包揽了乐队作品中所有键盘、钢琴部分的演奏。在唱片前期录制完成后,混音工程将交由德国处理。

或许在第五种快乐的音乐中最缺少的就是音乐,所有的快乐,与忧伤,兴奋与失落,都再意图唯美的配器中旋转、倾斜......最后被汗水灌醉,倒在空无一人的街上 …… 那种似曾有过的……不经意的--沉默--那种莫名的兴奋…… 好象一切来得 都很坦然而又羞涩! 阳光下的我们是如此灿烂…… 如果快乐的含义仅是心情愉悦的话那么第五种快乐可以滚蛋了!!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他们的存在,总是那么地另人感动,诗人般混乱且简单的歌词,唯美的旋律,嘶吼声中夹杂着荷尔蒙的轻佻,或青春的冲动,又或是青春的沉淀,在未知的期待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某种温暖的冷,包裹在这美妙的气氛之中。

第五种快乐,奇迹般的出现,奇迹般的创造着,快乐与感动!
春晓 豆瓣
7.5 (20 个评分) 羽果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羽果乐队2008最新单曲《春晓》以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绝美爱情故事为创作背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入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加入了古筝的演奏,使其成为串联音乐的主线的同时,民族打击乐器的点缀也让作品中国韵味十足。另外,整首单曲在浓重的弦乐背景中,尤其是小提组和中提组的交相辉映下,更显得大气而沉稳。单曲中,主唱谢晖在副歌部分所采用的戏曲唱腔的方式,更是完美的将这首作品进行了升华!作为单曲的《序》和尾声的《忆沈园》,也成为了这首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简短精妙,轻吟的女声和悠扬的笛声可谓美轮美奂,正如曲名所要表达的,爱是古今永恒的主题,无论多少悲欢离合,它依然像春天的清晨一般充满美好和希望。
关于《春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让陆游与唐婉的一段凄美情事传为千古佳话,也成为了羽果乐队这首新单曲《春晓》的创作灵感来源。
一个偶然的旋律动机促成了这首歌雏形的产生,随性地发挥是乐队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这次中国的民族调式成为尝试的新元素。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过程中,除了保持乐队一贯的流畅风格外,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注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入了古筝的演奏,使其成为串联音乐的主线,另外民族打击乐器的点缀也让作品中国味十足。而单曲中另一大特色是唱法上的突破,在作品的副歌部分完全采用了中国的戏曲唱腔,随着段落的变化而产生的真假声变化,其转换的自然圆润也为乐迷津津乐道。这次无论从编曲还是演唱等多方面,乐队都做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和突破,使单曲《春晓》的风格与乐队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另外,作为单曲的《序》和尾声的《忆沈园》成为这次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简短精妙,无论是轻吟的女声还是悠扬的笛声都和单曲《春晓》一样叙说着一个完整的故事。
《春晓》以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为创作点,着重表达离人思念的忧伤和对岁月弄人的感慨。在故事中,陆游迫于世俗与唐婉分离,多年后沈园偶遇,虽已物是人非,心中却依旧难以放下,最后都抱憾而终,其中的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依然在不断地上演,所以歌词当中也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唱腔也是相互转换,形成古今的交织与对话,叙说的却是同一个主题。但不管如何,时光总是在流转,有“秋风落叶花残香”就还会有“百花依旧笑春风” ,正如歌名《春晓》,爱是人类永远的主题,它永远像春天的黎明一样充满着希望,无论是古老的凄美传说还是现代的悲欢离合,都将随风而去成为往昔。
《春晓》
曲:谢晖 词:谢俊 古筝:郑喻玥
暮色掩冷窗,笑也泪成霜
可是你,带走了,晚霞的思念长?
为什么,为什么,又染红了远方
留一盏月光,放在我心上
温暖着,我依然,夜未眠的脸庞
为什么,为什么,只不过梦一场
昨夜星辰细数冷暖
谁在风中吟唱悲欢
莫笑痴心人多情
怎奈何世事变幻
秋风叶落花残香
怎不叫人寸肠断(人寸肠断)
莫笑痴心人多情
怎奈何世事变幻
待今宵又成往昔
百花依旧笑春风
Late Summer Of 1976 豆瓣
7.6 (21 个评分) 1976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五四三音樂站
2003年8月,1976在爆满的“我的书房”尝试了前所未有的编制,做了一场不插电的演出︰两把木吉他加上“半套”鼓,这天的演出,跟我们习惯的1976音场完全不同,但是,实在是好听极了。

当天由交工/好客乐队的冠宇录制的母带,交给1976的超级乐迷陈珊妮担任制作人,主导整个混音工程与后制剪辑。珊妮太知道1976的音乐是怎么回事,于是这张现场实况,有了世界级的质感。此外,我们特别情商在《蓝色大门》和1976合作过的桂纶镁出演封面人物,摄影师林盟山和平面设计dizzy一起打造出脱俗的质感,绝对让你爱不释手。
黄河上游 豆瓣
5.9 (7 个评分) 低苦艾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15日 出版发行: 者来寨唱片
这张唱片的曲目依次听来,“像一个游客从黄河上游坐着羊皮筏子到了城中央逗留几天”。刘堃这样对独立音地介绍他们的新作。
比较于下一张全长和之前作品,《黄河上游》都会是一个“陌生人”。低苦艾在制作这张唱片时也有意选择了现场录音的方式是最大的不同。此外,他们还在去年十月调整了乐队成员。
选择低保真(Lo-Fi)的现场录音其实始于创作之中。刘堃在此前接受独立音地访谈时透露,低苦艾第二张全长的制作开始于2007年10月底,乐队在排练中使用了自制的管乐,口弦,口琴和多种打击乐器,一些即兴而来的小品使他们决定记录下这些有意思的声音;同期刘堃个人也听了较多的现场老唱片,这就是《黄河上游》的由来。按原定计划,这张唱片的曲目依次为:“黄河上游”、“大圣”、“谁”和“双马镇来客”。
在喜欢低苦艾的人之中,有很多都是从演出开始认识这支西北乐队,诗化歌词、地域色彩和基于民谣摇滚的本色吟唱,使那些愿意认真聆听而无心冲撞的家伙很容易陷入低苦艾的独特“气场”。在两张唱片之后,这张“涉水”而来的《黄河上游》也许会带给你同样的兴奋。
低苦艾乐队决定,首批200张的销售收入将全部捐献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灾区。
制作团队
词曲:低苦艾乐队
编曲:低苦艾乐队
主唱/吉它:刘堃
吉它:周旭东
贝司:席斌
口琴:李建傧[曲目3]
自制管乐:大马Manou(法)[曲目1、2]
鼓与打击:党铜斌
打击:梁子
录音:袁天峰
混音/母带处理:袁天峰
录音场地:兰州“时间”音乐吧
后期制作:袁天峰工作室 者来寨唱片
摄影:于剑桥
设计:王东
低苦艾乐队在豆瓣
春就很好听了 豆瓣
7.5 (19 个评分) 仁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元音工坊
五條人由兩個海豐人「阿茂」和「仁科」於2009年3月組建。2001年,阿茂高考失利後從海豐來到廣州,以擺攤販賣打口碟為生,並受到了國內外唱片的影響。
在路上 豆瓣
7.4 (19 个评分) 旅行者 / 吴俊德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9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编号:MMDSEP011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12月25日 4PM - 10PM
录音地点:麻乌剧场
制作人:杨杰(茄子),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
网络发行地址(包括完整下载试听及相关信息):
雨停了之后? 豆瓣
7.6 (25 个评分) Selfkill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小白兔橘子
成军四年,selfkill在台湾乐团圈一直是个安静深沉的存在,往往连团名都没听过,却在大大小小的表演场合惊鸿一瞥地发现他们--正认真地制造着大块吉他音墙。相较于音乐上的气魄,他们私底下总是不太多话、青涩害羞。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沉默的selfkill,在音乐上展现同类型乐团难得一见的沉稳风范,双吉他各自带着独特的音色奔驰,默契十足地铺陈丰富旋律,高低起伏的音压窜流耳畔,爽朗的鼓击带着令人振奋的弹跳力道,情绪从不流于过度铺陈。

自从甜梅号、Explosions in the Sky、Mogwai走红,后摇滚/吉他交响曲式渐渐受到听众喜爱,selfkill在这样的风潮中,仍然不急不徐按着自己的步调前进,他们没有强大的企图心,也不在乎被类型化的标签拘束。利用课余时间,以有限的器材完成专辑的录音混音,朴质不加修饰的音色有一份自在与安稳。

以充满空间感的“Atonia”开场,前三曲抑郁窒闷的声音质感,像夏季雨夜特有的潮躁;第四首歌,直接、乾烈的声音,仿佛突然抓起望远镜头把远方的景物硬塞到眼前,在专辑的中段突然安插这样回异编曲音色,实为非常有意思的转折。;“太空号列车”的人声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人声”作为一项乐器的角色。在“妈妈 我考试考100分”中,转为绝望的呐喊。

selfkill的初试啼声之作,稳健地展现了独特的协调性和旋律性。雨停了之后?问号之中充满期待。
是不是少了什麽 豆瓣
8.2 (57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水晶唱片
甜梅號成軍於1998年3月,三位成員分別是黃建勳(小白;主唱兼吉他手)、李柏曄(葉子;低音吉他手)和林佑青(佑子;鼓手);三人目前分別就讀於世新、實踐和台大的學生。
甜梅號的樂風融合90年代西方另類搖滾興起的三個重要類型概念──緩飆﹝slowcore﹞、低傳真﹝lo-fi﹞和後搖滾﹝post- rock﹞,令人想起Yo La Tengo、Sonic Youth、Seam、Mogwai等樂團。
音樂簡單而自溺,在甜美的旋律下,往往在同一首歌裡,表現時而沉靜飄渺,時而吵雜激亢,藉著樂曲的累積和堆砌,將聽者內心最深沈的情緒牽引出來,繼而爆發開來。三年多來經過多張合輯和數十場現場演唱的歷練,甜梅號已經成為目前台灣最具風格和號召力的樂團之一。
實幹文化製作的首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在八月二十五日正式發行。
哀伤 豆瓣 豆瓣
8.7 (23 个评分) 寂寞夏日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1日 出版发行: tag team records
2012.03 受法国HAIO组织邀请,LONELY CHINA DAY邓裴出访巴黎和香港,参与《K11时尚艺术展》主题为“生命之轻”的现场实验音乐演出。
2011.12 《音乐时空》12月刊“2011年终.音乐人的10大推荐”/邓裴推荐。
2011.11 经LONELY CHINA DAY授权,新锐导演夏伟的独立电影《纽约客@上海》引用专辑“哀伤”单曲《我与红梅》。
2011.08 邓裴接受“中国摇滚榜”95期节目访谈。
2011.05 LONELY CHINA DAY《这个易同化民族》“全球华语金曲奖2011”年度最佳电子艺人提名
2011.05 LONELY CHINA DAY专辑《哀伤》Club Lunatica代理日本发行
2011.03 LONELY CHINA DAY专辑《这个易同化名族》“第十一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审团专业致敬奖提名
2010.09 LONELY CHINA DAY受邀接受“美国文化交流组织《中国藤chinavine.org》”专访
2010.08 LONELY CHINA DAY 授权“挖挖哇/wa3.cn”《这个易同化民族》MP3中国地区独家付费下载
2010.07 Global Times刊登LONELY CHINA DAY评论 —“超越摇滚”
2010.06 LONELY CHINA DAY专辑《这个易同化民族》境外数字发行“iTunes(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 IMVU, MySpace Music, Zune, MediaNet, Amazon MP3, Thumbplay, Napster(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 Spotify, Shockhound, Amie Street, Nokia, eMusic.”
2010.06 The Beijinger杂志“我不是那种心胸宽广的人:对话寂寞.夏.日乐队首脑邓裴”
2010.05 2010专辑《这个易同化民族》北京,上海和香港首发
2010.05 "Rise Up"(上升)官方MV和“加拿大巡演记录”公布
2010.02 《M Style》10年2月号刊登邓裴访问
2010.01 《音乐时空》杂志10年1月刊登Lonely China Day09年英国演出图片
2009.12 city weekend杂志评选Lonely China Day为“2009年度最佳本地乐队”
2009.11 L.C.D.(寂寞.夏.日)受邀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先锋音乐节"LIFEM2009"
2009.10 应崔健之邀LONELY CHINA DAY携新作录制"MTV - China”现场
2009.10 Lonely China Day出访英国,邓裴接受renyumusic专访
2009.08 "RED"向全球基金捐献1.3亿美金,匡威致信Lonely China Day特此感谢
2009.05 《城市周刊》评选Lonely China Day为“2009年度最佳本地乐队”
2009.03 L.C.D.(寂寞.夏.日)赴加拿大之前邓裴接受《Scene and Heard》杂志专访
2009.03 Lonely China Day(寂寞.夏.日)受邀参加加拿大多伦多音乐节“Canadian Music Fest 2009”
2009.03 Lonely China Day(寂寞.夏.日)Mao live house专场
2008.11 邓裴手绘的匡威由美国匡威公司限量版发售“PRODUCT(RED)”
2008.11 寂寞.夏.日"MOGO"视频专访
2008.11 "我爱摇滚乐"SO ROCK杂志收录《草木中国》
2008.10 寂寞.夏.日受邀参加美国辛辛那提"Midpoint独立音乐节"及美国中部巡演(09.26-10.06) (辛辛那提MidPoint音乐节-布鲁明顿-匹兹堡-布鲁明顿-雅典城-印第安纳波利斯-路易维尔-纳什维尔)
2008.09 L.C.D.赴美巡演前邓裴接受CiN Weekly专访
2008.07 “一”mv法国国家地理音乐频道播放
2008.06 “哀伤”收录于法国发行的中国摇滚合辑,08年9月29日法国发行
2008.05 寂寞.夏.日参加"超越那一天.赈灾义演"
2008.05 寂寞.夏.日应邀参加日本网络电台"Asian Hearts(亚洲心)"专题
2008.03 寂寞.夏.日乐队参加青岛MAX08音乐节
2008.01 十三月独立音乐厂牌——寂寞.夏.日"星光音乐厅"专场
2007.11 M-zone"动感地带"寂寞.夏.日专访
2007.09-11寂寞.夏.日乐队中国巡演计划启动(北京-石家庄-淄博-南京-上海-义乌-泉州-深圳-香港-长沙-北京)
2007.07 美国 Redeye Distribution 公司代理寂寞.夏.日专辑[哀伤]美国/加拿大发行
2007.07 AIYOUWEI制作:2007版
寂寞.夏.日中英文网站开通
2007.06 美国匡威(converse)邀请寂寞.夏.日乐队参与“纪念匡威(RED)100年/100位艺术家”计划,邓裴为其设计。
2007.06 国际人民广播电台FM91.5 China Beat“寂寞.夏.日”乐队专题
2007.06 寂寞.夏.日乐队受第七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最佳摇滚艺人提名
2007.06 寂寞.夏.日单曲"一"及访谈收录《我爱摇滚乐》2007.06月刊
2007.05 寂寞.夏.日单曲"童"及MV"一"收录通俗歌曲2007.06月刊
2007.03 澳大利亚ABC Radio Net 报道"寂寞.夏.日音乐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选入网上播出
2007.03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刊登寂寞.夏.日"南西南音乐节"(SXSW)演出评论报道
2007.03 寂寞.夏.日乐队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接受英国BBC"世界新闻"采访
2007.03 寂寞.夏.日乐队美国巡演.并接受美国"南西南音乐节"(SXSW)邀请参加演出(芝价哥-笛莫伊-圣保罗-曼迪森-纽约-布鲁克林-里市满-布恩-哥伦比亚-奥斯丁)
2007.02 寂寞.夏.日乐队独立制作完成MV"一"
2007.02 "FM87.6"寂寞.夏.日乐队专辑[哀伤]推广
2007.01 "FM100"寂寞.夏.日乐队专辑[哀伤]推广
2006.12 受邀参加2007年3月美国奥斯丁SOUTH BY SOUTH-WEST——南西南音乐节
2006.12 (12月1日)“统一的声音运动”— Motuv从这里开始寂寞.夏.日演出
2006.11 寂寞.夏.日乐队推广专辑做客"模糊音乐网"访谈
2006.11 "寂寞.夏.日乐队专辑[哀伤]首发式演出"暨"寂寞.夏.日乐队专辑[哀伤]2006年11月全国发行"
2006.10 "邓裴"特邀为48V乐队专辑《南方》后期处理
2006.06 6.16—6.18《如果再来二十年》沈阳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2006.05 "中国摇滚二十周年纪念演出"暨"<一无所有>诞生二十周年"(1986-2006)寂寞.夏.日演出
2006.03 寂寞.夏.日同名EP美国发行
2006.03 北京音乐"台统一心情世界"寂寞.夏.日EP发行专访
2006.01 寂寞.夏.日滚石迪厅专场演出
2005.12 "FM95.1调频" 寂寞.夏.日EP推广直播采访
2005.08 "假唱终结纪念"豪运酒吧寂寞.夏.日演出
2005.08 真唱运动三周年寂寞.夏.日“汽车电影院”演出
2005.07 Tag Team Records 唱片推广“寂寞.夏.日(EP北京发行)”
2005.01 SO ROCK 唱片杂志“寂寞.夏.日演出山西行”专访
2005.01 “摇滚在希望的田野上”——“藏酷”元旦狂欢夜寂寞.夏.日演出
2004.12 山西晋城 泽州会堂/阳城场馆“圣诞风暴”寂寞.夏.日演出
2004.10 “2004丝忆琴友会”dvd收录视频《你》《我与红梅》《一》《未来》
2004.08 “2004丝忆琴友会”寂寞.夏.日豪运酒吧演出
2004.06 寂寞.夏.日“艺术拒绝毒品”地坛露天演出
2004.05 2002版
乐队网站设计入选:《2003中国网页设计年鉴》
2004.05 寂寞.夏.日参加北京朝阳流行音乐节大型演出(5.1-5.7)
2004.04 北京科技报专访寂寞.夏.日主音邓裴“前卫音乐人,勤读道德经”
2003.08 天津啤酒节“目恩文化雪花啤酒城”特邀佳宾演出
2003.04 麒麟童主办玉渊潭“反盗维权”寂寞.夏.日演出
2002.11 2002版
香港国际文化推广中心编著《新纪元---中国当代设计》收录
2002.11 2002版乐队网站获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其他作品”优秀奖
2002.10 2002版
寂寞.夏.日官方网站开通
2002.09 北京邮电大学寂寞.夏.日演出
2002.06 “当代歌坛”杂志寂寞.夏.日专访
2002.06 世纪坛“世界杯之夜”广场寂寞.夏.日演出
2002.04 “有戏”酒吧专辑《录》首发式演出
2002.03 首张专辑 寂寞.夏.日《录》大陆地区发行
2002.03 北京文艺台“中粮广场音乐节目”寂寞.夏.日专访
2001.12 台湾“直接流行”签定乐队专辑《录》海外版
2001.11 《日子》video大陆地区播放
2001.10 北京“北航艺术团庆典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2001.09 宁夏“银川香港明星足球之夜.即原创歌曲大型演唱会”特邀佳宾演出
2000.12 凤凰卫视“非常中国”寂寞.夏.日专访
2000.11 山东“烟台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2000.10 承德“承德三日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2000.05 SO ROCK 唱片杂志发行单曲“沃土”
2000.05 天津大学“寂寞.夏.日专场”演出
2000.05 北京“大学生电脑节”10所高校巡演
2000.04 天津大港“原创歌曲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2000.04 山西临汾“大型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1999.12 河北“霸州原创歌曲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1999.11 河南郑州“寂寞.夏.日专场”演出
1999.05 河南新乡“呐喊中国演唱会”寂寞.夏.日演出
1998.08 北京地区“555汽车拉力赛”特邀嘉宾演出
1998.07 北京法国使馆露天“法国音乐节”寂寞.夏.日演出
1997.06 发行单曲“阿蕾沙.蕾娜”收录《摇滚时代》合辑
1997.01 发行单曲“也许我们是对的”收录《非常摇滚2》合辑
1996.12 发行单曲“哎呀.疯了”收录《摇滚极限》合辑
1996.05 乐队成立 发行单曲“爱的思想过程”收录《摇滚工厂》合辑
-------------------------------------------------------------------------------------
2012.03 HAIO invite LONELY CHINA DAY Deng Pei to perform electronic and experimental music for "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t Paris and Hong Kong,which is a part of K11 Fashion Art Exhibition.
2011.12 Deng Pei's top 10 musicians list included in Wave magazine December issue.
2011.11 LONELY CHINA DAY granted director Daniel Hsia's new movie "Shanghai Calling" to use "Red Blossom of Plum And Me" from album "Sorrow".
2011.08 Deng Pei interviewed by Chinese Rock music charts.
2011.05 LONELY CHINA DAY's Album“THIS READILY ASSIMILATIVE PEOPLE" nominate by " 2011 Globe Chinese Music Awards" As the Best Electronica artists of the year.
2011.05 LONELY CHINA DAY album “Sorrow” distributed at Japan by Club Lunatica.
2011 03 LONELY CHINA DAY album “THIS READILY ASSIMILATIVE PEOPLE" nominate by “ the 11th Chinese Pop music media prize” as the Professional Tribute by the judges.
2010.09 LONELY CHINA DAY invited to interview by U.S. cultural exchange organization "Chinavine.org"
2010.08 LONELY CHINA DAY authorized "Wa3.cn" as "THIS READILY ASSIMILATIVE PEOPLE" exclusively MP3 download provider in China.
2010.07 Global Times review on LONELY CHINA DAY - "Beyond Rock"
2010.06 LONELY CHINA DAY album " THIS READILY ASSIMILATIVE PEOPLE" Digital release to “iTunes(U.S.,Canada,UK/European Union, Japan,Mexico,Australia/N.Z.), IMVU, MySpace Music, Zune, MediaNet, Amazon MP3, Thumbplay, Napster(U.S.,Canada,UK,Germany,Japan), Spotify, Shockhound, Amie Street, Nokia, eMusic”
2010.06 “The Beijinger” interview with Deng Pei - "I’m not a tolerant guy"
2010.05 LONELY CHINA DAY 2010 Album “This Readily Assimilative People” Release shows at Beij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2010.05 "Rise Up" Official Music Video & ”Canadian Music Week documentary" Publish
2010.02 "M Style” interviewed with Deng pei.
2010.01 “In music” published LCD London performance photos and review
2009.12 City Weekend editor's pick "Best Local Band of the year 2009" - Lonely China Day
2009.11 Lonely China Day is invited to perform at LIFEM: Lond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Exploratory Music 2009.
2009.10 Cui Jian invited Lonely China Day to shoot a live show at MTV-China Channel
2009.10 Lonely China Day visited UK,Renyumusic interviewed Deng Pei.
2009.08 "Red"contributed over $130 million to the Global Fund,Converse send a letter of Thanks Lonely China Day.
2009.05 City Weekend editor's pick "Best Local Band of the year 2009" - Lonely China Day
2009.03 L.C. D. interview with "Scene and Heard" before Canadian trip.
2009.03 Lonely China Day invited to perform“Canadian Music Fest 2009”
2009.03 Lonely China Day performed at Mao live house
2008.11 The limit edition Converse “PRODUCT(RED)”designed by Deng Pei are put on sale.
2008.11 Lonely China Day interview with Mogo
2008.11 "So Rock" collected "Foraging China"
2008.10 Lonely China Day invited to perform at Cincinnati MidPoint Music Festival" and middle states tour(09.26-10.6)(Cincinnati,OH -Bloomington,IN -Pittsburgh,PA -Bloomington,IN -Athens,OH -Indianapolis,IN -Louisville,KY -Nashville,TN)
2008.09 CiN Weekly interviewed Deng Pei before the U.S. tour
2008.07 Music video of “one” will broadcasting by French National Geography Music Chanel
2008.06 “Sorrow”collected by Chinese rock Compliation, will release at France on Sep 29th
2008.05 Lonely China Day @ "Radio Aid" benefit show for the earthquake
2008.05 Lonely China Day invited by Radio eigekai joined in the "Asain Hearts"
2008.03 MAX08 festival in Qingdao
2008.01 Lonely China Day at Star Live solo concert
2007.11 Interviews by "M-zone" Magzine
2007.09-11 Lonely China Day Chinese Tour(Bei Jing-Shi Jiazhuang-Zi Bo-Nan Jing-Shang Hai-Yi Wu-Quan Zhou-Shen Zhen-Hong Kong-Chang Sha-Bei Jing)
2007.07 Lonely China Day’s album [Sorrow] US/Canada street distributed by Redeye distribution
2007.07 Lonely China Day’s new official Chinese & English website
goes live which crafted by AIYOWEI
2007.06 Converse asked the band to design and do their take on the on the iconic Chuck Taylor sneaker for PRODUCT (RED) – and help fight AIDS in Africa, Dengpei designed it.
2007.06 Lonely China Day special on CRI FM91.5 “China Beat”
2007.06 Lonely China Day nominated by the 7th “华语音乐传媒大赏” “Best Rock Artists”
2007.06 Lonely China Day interviewed by “So Rock” and single “One” collected in the no.6 magazine of 2007
2007.05 Lonely China Day single “Child” and video “one” Collected by “通俗歌曲”
2007.03 BBC “world news” interview Lonely China Day at Austin TX U.S
2007.03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Lonely China Day at SXSW festival
2007.03 Lonely China Day March 1st—March 14th2007 U.S tour and join in SXSW Festival(Chicago,IL- Des Moines,IA- St. Paul,MN- Madison,WI- New York,NY- Brooklyn, NY- Richmond, VA- Boone,NC- Columbia,SC- Austin,TX)
2007.02 New video “One” independent produce by Lonely China Day
2007.02 Interview on "FM87.6" about album “Sorrow”
2007.01 Interview on "FM100" about album “Sorrow”
2006.12 Lonely China Day invited by SXSW festival
2006.12 Motuv begins here…China and U.S held party at the same day.
2006.10 Deng Pei post mastering for album “south” invited by band 48v
2006.06 6.16—6.18 “20 Years Rock'n'Roll in China” Festival, Shenyang, China
2006.05 Joined in” Chinese Rock 20 Years "As"<一无所有>20 years Memorize "(1986-2006)
2006.03 Lonely China Day Eponymous EP U.S. Release
2006.03 Interview with “Beijing Music” magazine
2005.12 Interview on "FM95.1调频" about Eponymous EP
2005.01 Interview with SO ROCK Magazine about Shanxi Tour
2005.01 “Cang ku”(藏酷)new year party- “Rocks in the Hopeful fields”(摇滚在希望的田野上)
2004.12 “Christmas Storm” Party at Shan xi
2004.10 Lonely China Day live “Thou”, “Red Blossom of Plum and Me”, “One” and “The Future” on 2004 Guitar Festival DVD compilation
2004.06 Lonely China Day joined in "Art Refuse Drug" (艺术拒绝毒品) showcase at Di Tan park
2004.05 Lonely China Day joined in the Beijing Chaoyang Music Festival (05.01-05.07)
2004.05
band website special feature in “2003 China Website Design Yearbook”《2003中国网页设计年鉴》
2004.04 Interview with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paper “Avant guard musicians, “前卫音乐人,勤读道德经” interview
2003.08 Special VIP at Tian jin Beer festival
2003.04 Show at “Anti Piracy Protecting Rights” hold by Qi Lin Tong (麒麟童)
2002.11
band website featured in “New epoch – China modern design” book《新纪元---中国当代设计》released by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Centre (香港国际文化推广中心)
2002.11 Lonely China Day band website wins price for best design in category “other products” at the 2nd National Website Contest
2002.10
band website goes live as one of the very first band websites in Mainland China
2002.06 Interview with/in “Modern age Music Platform Magazine June issue “当代歌坛”杂志
2002.04 Record Release Party at Youxi Bar
2002.03 National distribution of debut album “Lu”
2001.12 Signing with Taiwan record label “直接流行” for album《录》(Lu)
2001.11 National broadcast of《日子》(Day) music video
2001.09 Ningxia“银川香港明星足球之夜.即原创歌曲大型演唱会” VIP concert
2000.12 Interview with/on Phoenix Satelite “非常中国” (“This is China”show)
2000.11 Shandong Yantai Radio Music Festival
2000.10 Chengde “承德三日演唱会” Chengde 3 Days Music Festival
2000.05 Distribution of “沃土” with SO ROCK CD magazine
2000.05 Tianjin University Lonely China Day solo concert
2000.04 Tianjin Harbour “原创歌曲演唱会” Original Songs Music Festival
2000.04 Shanxi Province “大型演唱会” Music Festival
1999.12 Hebei Province “霸州原创歌曲演唱会” Music Festival
1999.11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Lonely China Day solo concert
1999.05 Xinxiang, Henan Province “呐喊中国演唱会” Music Festival
1998.07 French Music Festival in Beijing
1997.06 distribution of “阿蕾沙.蕾娜” on《摇滚时代》(Rock Generation) compilation
1997.01 distribution of “也许我们是对的” (Maybe We Are Right) on《非常摇滚2》(So Rock) compilation 2
1996.12 distribution of “哎呀.疯了” (aiya. Crazy) on《摇滚极限》(Utmost Rock) compilation
1996.05 Lonely China Day established, distribution of “爱的思想过程” (Course of Love Mentality) on《摇滚工厂》(Rock Factory)
如果看見地獄, 我就不怕魔鬼 豆瓣 Spotify
8.2 (119 个评分) Tizzy Bac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2009 Wonder Music Co. Ltd. / 2009 Wonder Music Co. Ltd.
Tizzy Bac第三张全新专辑【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
暌违两年 12/5起 开始全面预购
如果再能有机会 说说眼前的生活 我还能怎么说呢?
如果再能有机会 听你说说你的故事 我还能怎么为你呢?
如果再能有机会 去看远方的风景 我又该往哪儿呢?
Tizzy Bac乐团焠炼两年,即将于2009年年初发行最新专辑【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此张专辑收录十三首乐团创作,所有人生与音乐经历的成长均显现其中,曲风更见成熟、明亮,也更贴近你我的生活。
初恋 豆瓣
8.0 (5 个评分) Emmy The Great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9日 出版发行: Close Harbour
这支年轻的新乐团之前参加了大大小小的音乐节,累计了相当多的人气和演唱经验,获得了不少歌迷的追捧。他们的歌非常的生活化,大多的题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细节,甚至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主打歌曲《First Love》,其实是从一本中长篇小说中获得的灵感,朴实的歌词总能发人深省。他们的音乐简单,大方,清扬的吉他,流畅的钢琴,优美的和声,让人眼前一亮;Moss细腻的声音,悠扬婉转,显得格外的纯真和可爱。
乐队女主唱原名Emma-Lee Moss,出生于香港,幼年移居英国伦敦,虽然生活教育
背景都在国外,但还是有着那股子中国味,一幅可人的临家女孩模样.还有一首融合了Christian风格的歌曲,显得于众不同!
数叶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叶树茵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8866
以飘渺动人的新世纪民谣风吹入乐迷心坎的叶树茵,在沉寂了六年后,终于推出了她的新歌加精选辑,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叶树茵开始学写词、学作曲、学编曲、学录音、学唱歌,以及学习了解自己。在这张专辑中,叶树茵交出了两首全新创作‘下雨天’,以及‘哭泣是没有用的’,另外还重唱了出道时的第一首歌曲‘伤心无话’,叶树茵如天籁般的嗓音依然没变,但随着对人生的体验,叶树茵将这首悲歌转而唱出生命的豁达。精选辑中还收录了‘数羊’、‘去听美人鱼唱歌’、‘情歌’、‘非常属于我’…等令人怀念的歌曲,不管您认不认识叶树茵,这张动人的精选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什么事都叫我分心 豆瓣
7.9 (63 个评分) Tizzy Bac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ra Music
Tizzy Bac最近在岛内很红火呢。他们的乐团构架比较不同,没有吉他,只有主唱/键盘、BASS、爵士鼓。主唱 陈惠婷 的声音挺有特点的,很有力量。
仅以键盘、贝斯、爵士鼓而没有吉他的编制,再加上键盘兼主唱慵懒而优美的女声,简单而又充满韵味的三人乐团,这就是Tizzy Bac。 他们的音乐无法简单地归类到摇滚、爵士、另类或电子,但是在流动的音韵下却巧妙地包含了上述的各种元素,谱出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风格。
Tizzy Bac是一个以钢琴摇滚为曲风走向的台湾创作乐团,由主唱兼Keyboard手陈惠婷、贝斯手哲毓,以及鼓手前源所组成,乐团成军至今五年多,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国、内外现场演唱活动的洗礼,可说表演经验丰富,而独树一格的曲风也使得他们在台湾乐团界占有一席之地。以曲风多样自许的他们,之前发行的一张EP作品“夏季热”,这张作品可说是开启了Tizzy Bac另一新时代的先声,全新的创作有别于过去作品的风格,虽仍保有Tizzy Bac识别性很高的音乐本质,但却加上了更强烈的摇滚力度,不同以往的音乐风格,从此张EP开始,将带给新、旧的Tizzy Bac歌迷一种新的感受。
黑鳥全集 豆瓣
9.8 (8 个评分) 黑鳥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24日 出版发行: 大大樹音樂
由七十年代末開始以多媒體(音樂|劇場|錄象)在大專院校及青年中心巡迴,到二千年前在油街倉庫以<黑夜驪歌>作告別演出,黑鳥以斷翅飛翔了二十年。在香港,她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軌跡,紀錄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
斷翅,因為黑鳥由開始到解散,都是以最民間,最貧脊的條件去創作和與一個高度商業性的社會進行互動。它以社會文化的向度(非地下搖擺自我情結,非偶像文化事業),但同時非藝術化的手段,去嘗試紀實,呈現,和催化一個社會面貌的轉變。當獨立自主還是相當陌生的提法時,黑鳥早已經守持多年;當D.I.Y還只是西歐抗反文化理念的標籤時,黑鳥已經在香港力行了。
用折翼來學習飛行當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掙扎,卻更多時候成為一種人文的圖騰,在香港,在台灣,地下的中國,日本,甚至歐洲,最沒有條件的業餘組合卻啟蒙了影響了結盟了多少不同族類的同途。
在地,不少這些“聽黑鳥長大的人”,今天遍佈各行各業,都由當年學生、青年,成為社會上不同社層位置的決策者。在他們今天的作業裡,如果尚懷有一丁點在這些作品內曾經分享的理想和信念,這個社會,就在不同的區域(教育,法律,環境….)出現了略為不同的變化。
黑鳥從來不屑什麼使命的光環,只是如版畫家珂勒惠支所說,想在自己的時代發揮作用。或可說,希望作為一個拆牆者,用音樂把經濟社會為人與人之間介立的牆壁粉碎。
最近,四面風光的Bono在接受<新聞周刊>的訪問時說,單聽音樂中的夢囈沒有用,要真的行動起來,令社會在實質上改變過來,才算作為──而他,就去跟總統大享游說,要為非洲脫債。
其實早在九七年首映的黑鳥的第二部紀錄片<做戲、唱歌,幹啥?>(After All these Years)中,我就說過,音樂改變不了社會,是人,因為感動而行動,社會才會改變。但同樣,在<民眾擁有力量>(People Have the Power)的文案中我亦寫過──「由沉默,到加入聲音;由聲音到加入行動;由行動至理念的堅持,是一個不少人drop-out的漫長的歷程。」
連綿世代的社會歷史,其實不由史官或教科書編寫,更真實的紀錄,是在人文的印記:詩歌、音樂、電影。黑鳥在其生命的路上,留下了這八個作品。在聽者心中,它們自有其個別存義。人,終隨流水去;音樂,卻永不絕響。
勇士与稻穗 豆瓣 Spotify
8.5 (21 个评分) 陈建年 /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0日 出版发行: 角头音乐
一场原住民音乐创作的盛宴,荟萃原住民音乐现场演出的经典代表作海洋之子VS悲情女王 感受现场强烈的音乐反差产生的惊奇效应!
“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演唱者”——陈建年、“中国时报年度十大专辑”得主——巴奈领衔十余名原住民创作歌手及乐手共同演出二十 余首民谣创作、原住民传统歌谣,演出内容丰盛精彩!
诞生了 豆瓣
6.4 (5 个评分) 拇指姑娘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24日 出版发行: 拾柒贰肆唱片
如果说儿歌是一张怀旧的画布,那么Twee Pop便是一支无忧无虑的画笔,拇指姑娘用二者为我们描绘出一段生动的童年追忆。在木吉他、钢琴、铃鼓和小提琴的引领下,那些被成年人忽略的童言无忌却成为拇指姑娘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话题会让我们开怀大笑,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快乐的时光早已消失不在,那颗真诚善良的童心也仿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调皮、倔强等字眼是整张唱片的主题,有的时候,只是一两个句子,便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别人,如何面对自己。虽然,有人会对子芙那不伦不类的娘娘呛争议不休,录音条件的简陋以及技术的局限也导致唱片本身缺乏专业的音频处理,但是,这并不影响音乐本身带给我的那份温暖和感染。

童年,我们渴望快快长大;成人,我们又在感叹“如果永远都长不大该有多好”。也许,拇指姑娘这张叫做《诞生了》的唱片可以带您寻找回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