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魔境十日 豆瓣
林笛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
米亚嘟嘟生于70年代中,四岁时争强好胜,稀里胡涂自告奋勇地开始学习一种叫琵琶的中国民族乐器,10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并顺理成章地在上音大家庭里待到大学毕业。中学时代开始不务正业,偷偷摸摸搞起了流行音乐创作,并由此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更多的在创作上,此后便开始使用合成器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地创作音乐。
在刘星委约作品前,米亚嘟嘟并没有想过专为民乐创作什么音乐,相反,米亚嘟嘟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冷酷仙境,在上海这个豪华奢侈的城市里,冷静地观察着人们的内心躁动。2001年,米亚嘟嘟开始尝试加入民乐元素的音乐创作,很快,由于20年的民乐根底,米亚嘟嘟突然找到了一种自己的语言,这是中国人都说惯了熟悉的语言,一种心底流出的传统文化基因,米亚嘟嘟发现自己居然也被这种情感和文化感动了。
在录制这张专辑时,米亚嘟嘟决定用冷酷仙境的名义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因为专辑中,乐队成员,鼓手李佳,贝司手苏勇,键盘兼笛手周晴都参与了录音。冷酷仙境是米亚嘟嘟对自己音乐氛围的一个形容,是一个标识,就如人们说起英尼格玛就会明白是哪种音乐一般,米亚嘟嘟希望将来人们听到冷酷仙境就能联想起米亚嘟嘟的音乐。
在这里,米亚嘟嘟要感谢刘星和苏前的大力协助,因为没有刘星倾尽心血的制作和演奏,苏前后期的精心修改,米亚嘟嘟的这张专辑绝对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可以说,没有刘星和苏前也就没有这张专辑。
作为一个新人,米亚嘟嘟也感谢风潮公司给自己一个机会可以发表作品,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米亚嘟嘟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2002,8,16
米亚嘟嘟于上海家中
作曲、编曲、演唱:林笛
琵琶:林笛
中阮:刘星
打击乐:李佳
长笛:谢葆红
新笛:周晴
贝司:苏勇
和音:林笛,苏勇,李佳
文字:陈松、林笛
录音:刘星,苏前
监制:刘星
如风往事 豆瓣
8.1 (27 个评分)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2月6日 出版发行: 天津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小娟本名王秀娟。湖北武汉财经大学毕业。1994年参与录制《摇滚北京Ⅱ》,演唱自己词曲创作的无伴奏歌曲《美丽的魂魄》;1996年在著名音乐人陈哲制作的民谣合辑《第一直觉》中演唱《鸽子泪滴在伤口上》;2006年应邀演绎新民歌运动中坚分子洪启创作的《红雪莲》,并在网络广泛流传。1998年与民歌手黎强、北京大学毕业的于宙组成三人乐队: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多年来不间断地创作演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拥有一群忠贞不贰的拥护者。原创代表作品《我的家》、《红布绿花朵》、《山谷里的居民》等等。
小娟喜欢阳光,她的善良与温暖就与阳光一般。
小娟的声音就像山谷里的清泉,在阳光下缓缓地流淌着,汇聚一起却可以成为澎湃的江河。
小娟、黎强、于宙就像生活在山谷里的居民,在花香草盛的世界里保持着都市里最后的天然纯净。
这是一张老歌新唱专辑,记录着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的音乐感动轨迹。在山谷里,音乐恢复了最原始的容貌,重新编配的曲风赋予作品崭新的内涵与力量,翻唱的最高礼遇是原创一样的对待。
这就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歌唱是为了生命里不能缺失的声音,是为了欢快的舞蹈,是为了受伤后的抚摸,是为了生活看起来比生活还要美好。编曲与特邀乐手长时间的编曲讨论,精心制作的过程,缘于对音乐的慎重与尊重。原来,翻唱也可以做到这样动人:简单、清新、质朴,延续的是一直以来的原创精髓。特邀菲律宾鼓手Dominic、钢琴师刘晓光、贝斯张岭、俄罗斯音乐家费佳演奏单簧管&萨克斯,他们不愿强调个人技术,强调的是音乐的空灵与自由。听这些乐手的演奏,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常常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幸福
中国孩子 豆瓣
9.1 (117 个评分) 周云蓬 / 独立发行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1日
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某些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四川有个县叫“白玉”,西藏昌都有个地方叫“也要走”,新疆的“叶尔羌”,湖南的“苍梧”,这些地名撼人心魄,有神态有灵魄,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有隐秘的故事,殷勤地招呼我过去听。但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
走在街上,想唱上一句,恰巧旁边的人唱出了那句歌。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抓住了两颗互不相识的心?音乐是游荡在我们头上的幽灵,它抓住谁,谁就发了疯似的想唱歌,可我怎么才能被它永远抓在手里?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把我从我的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于香山
走过来 走过去 豆瓣 豆瓣
8.3 (81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ad Head
1971年生于河北。
1990年至1994年在酒厂上班,其间加入过一些文艺团体。
1997年来北京至今,娶妻生子。做职业酒吧歌手。
2002年7月签约Badhead厂牌。
2002年12月,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走过来,走过去》由Badhead发行。
灵魂出窍 豆瓣
8.0 (32 个评分) 张浅潜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张浅潜究竟是主流还是另类,是摇滚还是民谣?在歌手、乐手、制作人、画家、随笔作家和模特诸种令人目眩的身份间,她终于起跑,千呼万唤始出首张专辑《灵魂出窍》。

《灵魂出窍》是对张浅潜4年音乐生涯不尽全面的一次抽样检查,整张唱片的音乐概念不够清晰,是民谣、摇滚、电子与古典的蒙太奇,但对张浅潜这个八爪鱼式的异类分子来说,她始终是一个飘荡无依的游吟者,像星空般迷乱,像野草般歌唱。

整张专辑都充满着亮点,“火焰”洋溢Mono式的幻美电子抒情、“另一种感情”的小提琴扣人心弦、“灵魂出窍”和“继续漫游”的编曲无可挑剔,这4首作品构成了张浅潜式的惘然之美。 而感伤的另一面是决绝,是悬崖边的初春,夜莺口中的火药,是“罐头”令人震颤的高能爆破人声。类似的人声革命还出现在“游吟者”,就是这两首歌为张浅潜博得“中国另类女声第一人”之誉。 而张浅潜也呈现出迷人的分裂,一会儿是情意绵绵的爱情告白,一会儿是“女疯子”和“女超人”,一会儿是“数数”式的虚无游戏,一会儿又是长眠不愿醒的长笛,一会儿是摇滚,一会儿是民谣。

而张浅潜的文字以及其模特形象与她的音乐一脉相同,在《灵魂出窍》外加一部名为《密码》的图文录中,瞬间灵动和简洁优美的线条中透出的温情反映到音乐中就是一种优美旋律的天赋。
即景 豆瓣
6.8 (5 个评分) 西皮士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8年3月31日 出版发行: Self Releas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p3 :
Blue Jeans 白金珍藏版 豆瓣
8.7 (6 个评分) 蓝战士(Blue Jean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专辑介绍:
少年意气的当年,听到BLUE JEANS-蓝战士的歌。当时,对欧美流行乐知之甚少,什么爵士乐,蓝调,全无概念。只是听惯了“革命化”色彩鲜明的国内歌曲,少年人也不屑港台歌曲中太过情情爱爱的呻吟。少年人的冲动,逆反好胜的心,与“蓝战士”不谋而合。那时正是八十年代潮流兴夹Band的年代,Blue Jeans这只乐队所取得的成绩不俗,与达明一派、太极等主流乐队同处香港乐坛的第一线。虽然现在已经解散多年了,但我仍旧想将这张BLUEJEANS的精选CD推荐给今天的少年人。依稀昨日的情怀,既是昨天,也是今天。
过冬 豆瓣
四方果
发布日期 2003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人山人海
相比起對上兩張專輯, 四方果這張專輯主題更見清晰 : 講冬天。顧名思義, 歌曲充滿一種又冷又懶的感覺, 是四方果在加拿大過冬時的創作。
东京铁塔下 豆瓣
7.8 (16 个评分) 有耳非文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正东
这张有耳非文的新曲加精选《东京铁塔下GULUGULU》收录了新曲「东京铁塔下GULUGULU」、「最后今天」太阳版及月亮版(粤语),以及第一至第三张专辑《乱交叉来》、《打狗女郎》和《叱吒女皇》中精选作品20首国语歌,其中一曲「元气饭团」乃2002年DJ森美、小仪创作,亦是「有耳非文」第一次尝试主唱的广东歌。碟内亦收录了她为日本电影《东京铁塔我的母亲父亲》演绎的广东版主题曲歌「东京铁塔下GULUGULU」。
有耳非文,原名高郁斐,多年来在剧场、唱片,电影及电台工作找到她的足迹,现职唱片骑师。近年随尼泊尔皇室乐师Bina Shrestha学习西塔琴,和日本国宝级大师大野一雄学习舞踏。有耳非文的曲风有自我的一套,以往多张大碟也参与了演唱及曲词创作,最近有份参与的音乐作品为《明明》电影音乐旅程CD一曲「黑衣人」。
变变变 豆瓣
8.6 (33 个评分) At 17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百代唱片
黃耀明、蔡德才等音樂人成立的「人山人海」,積極發掘香港本地創作新力量,第一支簽約的組合便是由林二汶及盧凱彤組成的at 17,首二張專輯《Meow Meow Meow》及《Kiss Kiss Kiss》憑著電子民謠的清新風格教人耳目一新。由2003年至今,at 17一直忙於各式音樂活動,未有推出專輯。這次她們在舉行首次at 17演唱會前夕乘勢推出最新大碟,歌迷望穿秋水終於等到《變變變》!
專輯內大部份歌曲由at 17雙姝親自創作,「才女」、「守望杜田」、「良夜」既受歡迎亦是林二汶的喜愛作品。點題作品「變變變」及「衝衝衝」由林二汶哥哥、音樂才子林一峰作曲,在電台亦有不俗播放率。盧凱彤則推薦「無家想歸」,由她自彈自唱。大碟另外加送3首Bonus Track,讓喜愛at 17可以盡情享受她們的清新音樂。
三姑六婆 豆瓣
7.8 (6 个评分) 坏碑唇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默契音乐
以甜美Lounge为主轴、兼有Down-Tempo、Chill-out 及laid-back精神孕育其中。大量的电子声响配上真实乐器,纵横交错,带出一种飘逸而迷离的幻化。这是来自香港的流行电音乐团-“坏碑唇”。类Lounge音乐的电音风格为基础架构,甜美的Vocal搭配悦耳时髦的编曲。高超的技巧融合电子音乐和华文流行唱腔,并不流于肤浅,云淡风清的口吻轻松诉说着现代都会女子“三姑六婆”的故事,带给我们真正属于华人的舒服Lounge音乐。“三姑六婆”,一张成功结合流行音乐元素和电音风格的完整故事概念专辑。
打狗女郎 豆瓣
8.0 (24 个评分) 有耳非文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何谓“有耳非文”,看到这个名字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有耳朵可以去听,非文字所能表达”。我听到“有耳非文”后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可谓中国第一首独立流行(Indie-pop)。那首叫做《样板戏》的歌收录在刘以达的《水底乐园》末尾,非常清新的空心吉他流行曲,猜想“有耳非文”大概是一只以女声为主的Indie乐团。

现在终于听到“有耳非文”的新专辑《打狗女郎》,一看介绍顿时faint,"有耳非文"并非一个乐团,而是一个独立女歌手“高郁斐”,将她名字拆开就是“有”、“耳”、“非”、“文”,行了,大家都试试用这个方式给自己起个艺名吧。还好这个名字也有我理解的那层意思,高郁斐说“这个名除了把我原名分拆外,亦有一个特别意思,‘有耳’代表我经常用耳朵去聆听,‘非文’代表我不喜欢说话,四个字加起来,意思刚刚好。”不管从哪个角度听,高郁斐清爽柔和的典型Indie唱腔几乎与澳洲民谣组合Frente的主唱如出一辙。

《打狗女郎》的13首曲子突破了单一的Indie-pop曲式,有耳非文参与了大部分歌曲制作,当中有讲爱情、健康,也有讲宠物、地震。“随便说说”“老夫老妻”和“疾病”仍然是比较典型的Indie-pop演绎,“随便说说”里的女声在简单清新的空心吉他扫弦中被扭曲成童声状。“疾病”咱始终在钢琴的伴奏下,旋律打上了不小的港式流行曲的烙印。“防腐剂玫瑰永远不会凋谢”,“有耳非文”延续了“达明一派”式的香港独立音乐歌词风格——以小喻大。“恐龙学唱歌”则像“达明”早期一些慢歌一样,加入不少大提琴和键盘效果。我猜想同样的曲子由达明一派来演绎,大致也会如同他们自己的作品一样凄美动人,不过“有耳非文”的唱腔则使作品显得更加清新柔媚。“打狗女郎”的小调曲式也同样继承了达明式的戏谑风格。

“三明治之三角恋”听起来就像一首如假包换的J-Pop/Rock风格作品,不仅旋律相像,大概唱的也是日语。前段部分时隐时现的Trip-hop碎拍以及后半段的吉他噪音和弦乐背景使整个作品音色层次相当丰富。

专辑其他地方Trip-hop的痕迹也相当严重,“幽媾之往生”带有浓厚中国色彩,“说好了一起去死”的旋律节奏则是走的英式吉他曲路线,碎拍的影响在细微出隐约可见。“咒语”是专辑里Trip-hop风格的一个典型,有耳非文在这里的嗓音和唱腔几乎能让人回忆起Portishead的《Dummy》,当然“咒语”更多使用了真声乐器,小军鼓和大鼓以及末尾的短促的歌剧式女声合唱烘托出一片恐怖电影的效果。“Willkommen”中的“ko”和中段苍白凄清的高音部分,几乎就是"sour time"唱腔的翻版。

当然,“酸楚时光”并非“有耳非文”的全部主题,接下来的一首“变化”就是一个欢快而善意的讽刺小品。“Small City/小老百姓/拥有一个小梦想/买部车/买层楼/讨个老婆好过年.”一头一尾百老汇歌剧似的爵士管乐和钢琴演奏,制造的滑稽和戏谑效果与The Cure的《Wild Mood Swing》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下来歇歇”甚至玩了一个概念艺术,34秒钟就是“有耳非文”坐下来歇歇倒水喝茶翻报纸的声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首“秋灯夜语”,难以想像在一个浮躁繁华的城市里会出现如此安静内敛的音乐,同时带有浓厚古典色彩的词句。“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知/正候来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最后一句哽咽的絮语“月半明时”尤其让人心动。

对于这张专辑,有耳非文说:“我尽量参与创作部分,因为希望我的歌可以反映我的心声,而我的灵感通常来自对生活的感想,当中有对社会的不满,亦有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故事,感觉就像写日记。”做完大碟,有耳非文便全力投入舞台剧《十九楼半的夏天》的顾问工作,“我主要负责剧本、音乐、服饰及布景上的工作,简单来说,即是看完成套剧,哈哈哈!”
DEEP&深 豆瓣
7.2 (16 个评分) THE DEEP GREEN SEA / 深绿海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19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深绿海:DEEP&深》The Deep Green Sea(深绿海)乐队来自重庆,该CD为乐队首张专辑。乐队名字源于英国乐队The Cure成名曲《From the edge of the deep green sea》,乐队成立5年来从未停止在音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INDIE,POST ROCK,BRITPOP,TRIPHOP,电子等都有涉及,如果非要给乐队风格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姑且称之为“KIND OF INDIE POP”。The Deep Green Sea受到众多媒体以及歌迷的称赞,为国内独立音乐界少数音乐品质非常优秀的乐队之一。“eRock-易石大橙”努力地传播着唯美独立音乐。该CD用PC播放时,让你有惊喜发现苗苗的精美设计。
成员简介
The Deep Green Sea深绿海乐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首次演出即以其优美独特的音乐旋律及内敛的舞台气质,得到乐迷与专业音乐人的肯定。03年3月,接受英国领事馆的邀请与英国一线流行乐队MORCHEEBA乐队交流演出。由此开始,一直活跃在重庆原创音乐及节日庆典的舞台。在原创音乐领域,成军五年的乐队从未停止探索与实验:英式摇滚、 INDIE(独立) 、POST ROCK(后摇)、BRITPOP(英伦流行)、TRIPHOP、另类民谣、电子都有涉及,如果非要对形式有个定义,那么我们姑且称它为kind of indie-pop music。尽管曲风上不断尝试,然而“做好听的音乐”是乐队不变的音乐宗旨。
主唱:虞佳苗 (苗苗)
毕业于西南大学平面设计专业,自幼研习美术,酷爱摄影、音乐。现为《新女报》摄影记者及The deep green sea主唱。06年6月加入乐队,凭其音乐上天赋,迅速融如其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
吉他&主唱:邓伟
乐队的创建人、及创作核心。是小酒馆(地下成都)元老级音乐人之一。有丰富的乐队经历,“鱼刺”乐队。任贝司手;“A*T”乐队,任吉他手及部分合成音效(新疆),02年来到重庆组建The deep green sea至今。目前为重庆术廊广告录音棚特约音乐制作人,及现场音响工程监督。参与或独立完成了众多音乐制作工作,各类活动现场音响工程监督近百场。
贝司&音序控制:黄韬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多元化的DIY音乐制作人。加入The Deep Green Sea前,为扩散乐队的创作核心。精通各种音乐制作软件的他,为乐队带来了冷艳的电子之声, 乐队的音乐因而更具生命的张力。
鼓:张定国
The deep green sea创建人之一,乐队作品主要创作和编配人员。重庆中生代乐手中最优秀的鼓手之一。14岁开始学习打击乐,至今已有十年打击乐的表演及创作经历。活跃于重庆音乐圈,并担任过多支乐队鼓手:印象乐队,福音,繁殖等。其中在药瓶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过吉他手,鼓手及主唱。 现独立创办国王鼓社,致力于打击乐的推广及教学,并为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打击乐讲师。
重庆独立乐队THEDEEPGREENSEA(深绿海)现签约北京易石大橙,首张唱片《DEEP&深》于2008年正式发行。这是乐队成立五年后的首张唱片,收录了乐队多年来的创作的最精华,包含不同版本的曲目共8首。做好听的音乐;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理念,深绿海和他们的首张唱片也许正是你所需要的。也许你听多了indiepop,感觉太过甜腻,甜得对甜的东西失去感觉;也许你听多了哀伤颓废的低调民谣或者slow-core/sad-core,感觉难以自拔,失去认真工作,学习的动力;也许你听多了缥缈迷蒙的shoegaze,感觉与外界也似乎隔着一层膜,难以戳破;也许你迷上了postrock上坡-下坡-上坡-高潮爆炸的释放快感,但是最后却似乎有了怅然若失的轻叹;如果你是喜欢每天睡到自然醒,偶尔苦闷,偶尔郁闷,偶尔烦闷的宅男,如果你是每天梦想着一个活泼美丽的甜妞作自己女朋友的花痴,如果你是thetragicromanticman,如果你是thedevil'sadvocateman,你也许会喜欢他们,歌里有着淡淡美好的忧愁,快乐的Thedeepgreensea(深绿海)。当我听着他们的东西,出现的是一片初夏景象,一个人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布着朵朵蘑菇云的天空,清风拂过,带来淡淡青草香味。影响他们的前辈Radiohead,redhousepainter,potishead,massiveattack,thecure……,每个都苦大仇深地演绎着自己的作品,也许沉醉于其中的人对美好事物的遐想和探寻才更加敏感而深入。生活最美好的形式在我看来是物质丰盈的情况下的自由。喜欢心怀美好而真诚的人,也许我并不纯粹,可是听着他们,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得到更好的调和与平衡,稀释着无端的不快,渲染着小小的快乐。女主唱的声音和美貌总是能唤起花痴男的阵阵美好遐思。
《DEEP&深》
01 Twenty-fiveminutes
02 Bluemoon
03 Freedom(老唱片版)
04 Thesaddestsmile
05 Traveler'sdiary
06 Freedom
07 Bluemoon(Trip-hop版)
08 Nooneulb
曲目简介:
01 Twenty-fiveminutes
03年春节回家。火车停靠在成都站,凌晨的天灰蒙蒙的,空气里充满了柴油味的雾气。我不记得真实的火车在成都站停留了多长时间,当列车缓缓滑行,节奏缓慢而且抒情,天空中突然绽放出绚丽的烟花,这首歌就从心底蔓延开来,吞没了视线和听觉。——25minutes,写给成都,这个我曾经生活多年的城市,写给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人和事,写给我的青春挽歌。
02 Traveler'sdiary
TRAVELER'SDIARY和25M'都是关于旅行的记录,TRAVELER'SDIARY是关于新疆,25M'是关于四川。因为我大多数的出行都是依靠沉重而拥挤的火车,所以歌曲也难免不得不和列车产生关系。列车对于旅行是种痛苦的记忆,不过车上的人和窗外的景是永远令人兴奋的。闭上眼睛,你的窗外就是荒凉的戈壁!
03 Bluemoon
这无可否认的是因为一段非常单纯的淡淡的情愫,关于一个中国男孩儿和一个加拿大女孩儿。有很多东西,朦胧的状态最美好。
04 Thesaddestsmile
正如中文版歌词所描述的“雨后硝烟慢慢飘散”,战争过后的废墟中,一个女孩儿坚强地绽放出微笑。在欢快节奏下面,我们能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多。
05 Freedom
一份在抽屉里放置了很久的歌词,可能只需要一个恰当的夜晚,一支香烟,当然还有我的吉他,就会流淌出旋律。我们都渴望自由,那就对给对方包容吧。
豆瓣
Stars 类型: Folk 民謠
发布日期 2003年9月23日 出版发行: Arts & Crafts
「Stars」四位團員曾表示深愛名團「The Smith」、「New Order」與Marvin Gaye的歌曲,也受這些人有所影響。雖然聽不出音樂中有受到Marvin Gaye多少啟發,但確實有「The Smith」、「New Order」兩團流暢音樂的基本功,在「Heart」這張專輯中,甚至有不少歌的編曲略有英倫名團「Saint Etienne」味道。比如說首曲「what the snowman learned about love」。
該團由兩位核心成員Torquil Campbell與Chris Seligman 組成,之後再加上兩位好友Evan Cranley及Amy Millan,2000年在蒙特羅正式組團,2001年發行單曲後就獲好評,接著處女專輯「Nightsongs」反應不俗。
2003年再發「Heart」,評價更上一層樓,獲AMG四顆星高評,甚至還得到以刁鑽品味聞名的Pitchfork給出8.4分極優評價。可見花草派清新民謠加電味的輕搖滾也能在通俗與創意間獲得樂評青睞,而非容易耽溺於取巧旋律中。
最讓人驚訝的是,團員之一Torquil竟能在做音樂的當下,還跑去演演影集「Law & Order」及「慾望城市」, Seligman還跑去做百老匯音樂劇。團員沒專心搞音樂,似乎也沒影響這張專輯品質。專輯十一首歌曲曲爽口,打從首曲就攻破心防,第三曲,也是專輯同名曲「Heart」硬是好聽,男女主唱溫柔對唱,聽第一次副歌就讓人忍不住跟著輕哼吟唱。
第五、六首「Death to Death」、「The Vanishing」有點80年代電子合成樂味道那種流行歌曲。第七首「Romantic Comedy」又回歸清新民謠路線,聽過這首的人,就不難想見為何樂評會用加拿大版的「Belle & Sebastian」形容他們。
正當90年代以校園民謠風打遍天下無敵手的「Belle & Sebastian」近年略走下坡時,很高興見到「Stars」的掘起,他們融合「Belle & Sebastian」那股簡單雋永的詞曲風,還能添上電味外衣,讓人耳朵再次嘗鮮。
所以,夏天,不要只唱「我愛台妹」或「我愛夏天」,可由「Heart」中的音樂為你降暑。
In Our Bedroom After The War 豆瓣
7.8 (8 个评分) Stars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13日 出版发行: Gravitation
To anyone still mewling about how the download smote the album, meet the definitive, indisputable rebuttal: Stars' In Our Bedroom After the War. Released digitally by the Canadian indie-pop collective's label, Arts & Crafts, four days after it was mastered, the LP cut rogue downloaders off at the pass—you could own or stream it clean and legal before it even hit P2P networks. (A physical version arrives in September, for you plastic fetishists.) But what's far more important is the album itself—only a great fool would be satisfied with just a track or two, and hearing them all in order will make you nostalgic for the days when cuddling up with an entire record (even if it's on your iPod) wasn't such an anomaly.
In Our Bedroom is Rent as written by the Smiths, earnest and theatrical, full of characters desperate for love and some sense in the world. Many of the softer, subdued numbers evoke theater productions: You can picture the spotlight switch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two lonely singles of "Personal" ("When you see my face/I hope that you don't laugh"), while the subsequent "Barricade" could be a bonus track from the Les Misérables cast recording: "The pigs arrived with tear gas/And I wept at the mistakes we made!" It's not all melodrama, though—the sashaying "My Favorite Book" beats Feist at her own fancifully romantic game, and "Take Me to the Riot" is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for a generation besieged by endlessly reported global conflicts. But lest there be any doubt this thing takes place beneath a proscenium, the titular closer stages a scene in which the whole band (sounds like there must be 50 of them) storms the ramparts, hands joined, chins up, ready to greet the brand-new day: "The war is over and we are beginning!" Bravo, right-click, save as.
Unsolved Remained 豆瓣
Masha Qrella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orr Music / M.M.
Contriva女吉他/贝斯手第二张个人作品,温暖电音、木吉他与类比键盘

等丰富层次感衬托著迷人的indie-pop唱腔 ,难以定义归类反而越听越对味。
拜金小姐 豆瓣
8.6 (63 个评分) 拜金小姐 / 陳珊妮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五四三音樂站
精製三年火熱出爐
「拜金小姐」首張專輯
台北書展搶灘首賣
香港台灣二月初全面發行
兩位才華閃耀足以令人眼盲的樂壇奇女子,加上「史上最屌文藝青年」的詩文與圖畫,天雷勾動地火,炸出這張華人樂壇史無前例的跨領域鉅作!
電氣搖滾+麻辣歌謠+激凸詩文跨領域鉅作
發浪才女暨多功能創作歌手陳珊妮
製作錄音編曲演唱全才奇葩李端嫻
詩畫合一史上最屌文藝青年可樂王
聯手打造兩岸樂壇史無前例最華麗企劃盤
華人世界最搶手的製作人、創作才女陳珊妮,加上「全天候多功能音樂人」李端嫻與號稱「有史以來最屌文藝青年」的詩人畫家可樂王,這樣特異的組合,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答案是一張精彩萬分的唱片,注定要在2004年的台港樂壇掀起一陣風暴。
當陳珊妮遇見李端嫻
李端嫻「朋友都叫她Veegay」是香港最優秀的獨立音樂品牌「人山人海」的全才音樂人,也是極少數女性錄音師之一。她與陳珊妮的合作始於2000年「完美的呻吟」專輯,Veegay替整張「完美的呻吟」編曲、錄音,該專輯在台灣發行後不僅獲得音樂界多項大獎,更被譽為十年來港台兩地樂壇最精彩的創作之一。兩位樂壇奇女子自此之後也成為莫逆之交,不僅持續合作,替台港流行歌手量身打造精彩暢銷歌曲,兩人更共組音樂工作室,以幕後工作者的身份創出許多近年華語樂壇最精緻、最不落俗套、最令人驚喜的作品。
當陳珊妮遇見可樂王
陳珊妮一直是可樂王的書迷,她瘋狂搜集可樂王出版過的所有繪本,並且還買了不只一次,只為送給自己的好友,連遠在香港的李端嫻,也因為陳珊妮的強力推薦而迷上可樂王的詩畫。儘管如此,珊妮和可樂王始終緣慳一面,直到2001年,他們才在五四三音樂站主辦的「深夜秘密結社」活動中結識,自此成為好友。後來,陳珊妮想出替可樂王的詩譜曲演唱的idea,並且邀請同是「可樂迷」的李端嫻加入創作陣容,可樂王對這個計畫大表興奮,志願負責替「拜金小姐」打造妖嬈美麗的圖像造型。這個史無前例的企劃激發出三位創作者前所未有的潛力,「拜金小姐」黃金組合就此成軍。
首度登場演唱一炮而紅
「拜金小姐」2001年10月在香港舉辦的「獨樂樂人山人海音樂會」擔任壓軸演出,陳珊妮與李端嫻戴上七彩假髮,背著吉他和鍵盤登台,首次獻唱「黑妞馬子」等曲,當場造成轟動,驚喜不已的黃耀明更是不停詢問「拜金小姐」何時打算推出正式專輯,
她們的首張專輯也成為近兩年來台港樂壇最受企盼的作品之一。
關於拜金小姐專輯
「拜金小姐」專輯共收錄11首由可樂王的詩譜寫演唱的歌曲。早在2002年,陳珊妮與Veegay就已經完成全部歌曲的錄製工作,然而兩人一直忙於各種各樣的音樂計畫,「拜金小姐」的專輯發片時間也就一再順延。直到2003年底,陳珊妮和Veegay總算下定決心要正式發片,可樂王也決定和專輯同步推出豪華繪本。
2004年一月初,專輯即將送進壓片廠生產之前,珊妮帶著母帶遠赴香港,與Veegay重聽先前錄好的素材,兩人不禁大笑:「不敢相信自己一年前的功力,竟是如此而已?」她們撇開手頭繁重的工作,花了幾晝夜,把整張專輯的聲音素材全數打散、重新組合、從頭開始混音,完成了一張與舊版本完全不同的專輯,「拜金小姐」的決定版就此誕生。
拜金小姐的音樂
「拜金小姐」由李端嫻和陳珊妮合作編曲、作曲,兩人還幾乎包辦了所有樂器,陳珊妮在專輯中彈了大量的吉他,Veegay則負責鍵盤樂器和所有電腦編曲。Veegay和陳珊妮共同擔任主唱,她極少曝光的歌喉十分令人驚喜。此外,港台樂壇的許多好友也在專輯中友情獻聲:黃耀明、蔡德才、黃貫中、彭羚、1976阿凱、徐千秀……,在在替專輯增色不少。
拜金小姐」的音樂風格,正如可樂王替她們設計的妖嬈美艷的造型,充滿了煙視魅行、玩世不恭的華麗氣質。兩位才女拼貼挪用了老搖滾、的士高、探戈舞曲、八十年代電子音樂、迷幻搖滾和新民謠的元素,搭配可樂王不按牌理出牌的超現實詩句,你永遠預料不到下一首歌會跳出什麼樣的新招數,堪稱一頓「麻辣激凸」的音樂大餐。這張「拜金小姐」專輯注定會成為2004年最優秀、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和最期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