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k
吾心安处 豆瓣
王娟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日 出版发行: 树音乐
听!王娟的声音

记得好些年前,在鼓楼小广场旁边的小酒吧,冬日的夜晚,屋子闷热,灯光昏黄,大家挤挤挨挨的坐着,听一位叫王娟的歌手唱歌。
我一句歌词也没听清,一段旋律也没记住,屋子里都是比我年龄大的青年人,那时候我刚刚二十出头,听的入迷的观众都是我该叫姐姐的了。
当天王娟带了一些唱片,放在吧台上售卖,好像掏钱买的人很少。
我没听完就走了,那时候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音乐总是缺乏耐性,也许是因为太年轻根本就不会懂。
那天晚上我对王娟的印象是,这是一位内心很坚强的女歌手,她唱的歌很自我。
有一段时间,我把自我当作贬义词,成了不通世事,情绪化的代名词。
第二次认真听王娟的歌,竟然是快十年之后了,因她的新专辑《吾心安处》。
我是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周六的晚上听的,竟听得眼泪汪汪,她的声音美得一塌糊涂。
王娟是坚定的,因为她有勇气把内心的苦楚唱出来,不加掩饰的唱出来,像一只鸟儿一样唱出来。
天上的飞鸟从不担心明天,它只是歌唱,这歌唱免除了那加深痛苦的东西,飞鸟只是歌唱,默默承受着四季的更迭。
自我不再是贬义词了,而是一颗追求自我完善的心。
歌唱者在吟唱中获得了内在的宁静,同时又让听众听见了时空的起落。

确实有过一次
匆匆的降落和
起飞,像夏鸟一样
眩晕、翱翔
——《空港》

我在纸上看这首诗,与听王娟唱感觉完全不同,王娟用声音将诗歌变成了电影。
《马头琴的天空》也是诗歌与音乐碰撞出的经典,无论歌词,还是背景音乐与人声营造的氛围,都恰到好处。
仔细听王娟唱歌,你会发现她的旋律动机总是与歌词的意境无比契合,她没有固定的旋律套路,也没有受到汉语发音的束缚,总能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唱出优美的旋律。
诗歌在王娟的吟唱下完整了,获得通向大众的通路。
如果说诗歌是孤独的,王娟则有一种天赋将这孤独唱给所有人,让人入迷,若有所悟。
王娟早期的作品是略带忧伤的,眼前的新专辑《吾心安处》则是饱满而安慰人心的。
这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是精彩的,有《七月》那样的欢乐颂歌,也有《惭愧》这样的忏悔之歌,在王娟的歌声里能听到生命具足的跃动。
作为自己专辑的制作人,王娟用声音将每首歌的空间感展开的淋漓尽致,已经远远超越了民谣歌手简单叙事性哼唱。
旋律对于王娟来说,似乎是最自然不过的内心语言,当她的思绪展开一片空间,旋律就像天地之间的舞者一样顺流而下。

像每一座城市愧对乡村
我凌乱的生活愧对温润的园林
我恶梦的睡眠愧对天上的月亮
我太多的欲望愧对清澈见底的小溪
——《惭愧》

王娟用歌声将诗人杨键的这首《惭愧》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听到它。
这首歌在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次听一位老师讲解《六祖坛经》,首先讲的就是忏悔品,忏悔品不学习,其它章节根本无从入门,这是那位老师的原话。
这首《惭愧》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忏悔品,我们每个人都愧对太多太多了。

哦,月亮带着我的问候(甜美)带给你
让我们在此刻在一起
哦,月亮带着我的温柔带给你
让我们在此刻相聚
——《窗外的月亮》

这首《窗外的月亮》柔情似水,没有哀怨,只有永恒的挚爱。
甜美的歌,是温柔的,女性的,含情脉脉的,月亮是她内心的映照,她已自足爱,与年轻时逐爱的忧郁完全不同。
这张专辑里的每首歌,听过后都令人有许多话想倾诉。
想起以前看过一本叫《琴声如诉》的小说,这张专辑里的每首歌都在讲一个故事,故事动人,引人遐想。
王娟歌声的叙事能力真是个奇迹,她不是那种靠简单循环旋律取胜的民谣歌手,她的歌需要你静静的听,细细的品。
对于很多年轻乐队,用普通话唱歌是件拧巴的事,情绪与普通话之间像隔了一层东西,而王娟却能将国语吟唱运用如此自如。
上天真是眷顾她,让她用音声慰藉孤独的人类。
听王娟的歌,会让人想起年轻时的齐豫。王娟有着一副适合唱波萨诺娃的好嗓子,却没有小野丽莎那么甜腻,她恰到好处中和了甜美与独立,叙事与抒情。
专辑《吾心安处》里有几首歌确是甜美的,这甜美在她以往的歌声中是少见的,这甜是苦后回甘,离苦得乐。
《妈妈》这首歌,在波萨诺娃的轻快节奏下,王娟唱着一个离家的叛逆少女,重新找到归家的旅程。
这是多么温暖的一首歌啊,传达给听者的是喜悦,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王娟在唱片制作完成后写道:
“整个唱片制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寻找和回归的过程,寻找那个——栖息的地方,身体和心灵,及音乐上属于我的那个点,那个地方,作为制作人,我不肯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它能有一种完美,我也愿把这份完美和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来一份开启。”
王娟的这份用心,相信你也会感受得到!
Hendra 豆瓣
7.2 (6 个评分) Ben Watt / Bernard Butler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4年4月14日 出版发行: Unmade Road
Ben Watt时隔30年后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一张“在电子时代诞生的民谣摇滚唱片”。Suede前吉他手Bernard Butler负责电吉他部分,Pink Floyd的David Gilmour也有客串。
2017年9月5日 听过
Matthew Arnold's Field 一首还行。
folk 男声
Old Goodbyes 豆瓣
Pajaro Sunrise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4月14日 出版发行: Lovemonk
他们又出专辑了。
依然很少介绍与宣传。
但不影响,闭眼听吧。:)
2017年8月12日 听过
folk
他妈的 豆瓣
8.2 (32 个评分) 尧十三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2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由著名导演娄烨执导的第51届台湾金马奖获奖影片《推拿》在京首映,独立民谣音乐人尧十三在影片中献唱了旧作《他妈的》作为该片片尾曲。
这首“他妈的”是尧十三创作于2010年的一首旧作,歌名听上去充满着愤懑与咒怨,而其内里却饱含了一种别样的温情,精神向度上与《推拿》的主题契合得天衣无缝。
这首创作于尧十三大学时代的歌曲,以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他眼中的男人与女人,尽管青春期的爱情是这首歌言说的主题,但是其间所涉的记忆、幻想、生死,命运……这些已然都通向了人类经验中最为复杂、宏大的部分。但是这些复杂与宏大,被尧十三以举重若轻的方式表达出来,一句句轻吟,伴随的吉他与口琴,看似松弛无力,但其力度已经完全透过了音符,直接抵达到情感中最为隐秘与核心的地带。
歌曲里所唱“我深爱的那个姑娘!她一点一点吃掉我的眼睛,我的世界,只剩下红色!表述的是一种被爱情攫住、吞噬的经验,最后一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在第一天就闭上眼!然后什么都看不见!”则以一种彻底、决绝的强韧,用“看不见“回归到了一种最初的清澈与澄明。如果说影片中盲人群体的“盲”,是生理上的,经验上的,那么这种“什么都看不见”的假想的“盲”,则是超验的,有着强烈的精神指向的一个澄明之境。
2017年7月8日 听过
无感
folk
吃茶去 豆瓣
蒋明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7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蒋明爱茶,所以为茶写歌。这些年他访茶山,寻茶人,日夜与茶相伴,终于写成了这首《吃茶 去》。歌中依然体现了蒋明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词、曲、编都充满东方美学的韵味,却可贵地没有落入所谓“古风”的窠臼里。古筝及笛箫的运用恰到好处,而吉他扫弦及架子鼓的节奏干脆利落,古老的东方乐器与现代的西方乐器自然地碰撞及融合,营造出了一片疏朗开阔的天地。
在蒋明看来,茶本是日常事物。仪式化的喝法尽管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可惜与生活脱了节。从来都说大碗喝酒,其实,茶也是可以大碗痛饮的。对饮也好,独坐也罢,一杯热茶下肚,感受茶气在五内升腾,而后额上渗出一层细汗,身心自然就妥帖了。也因此,这首《吃茶去》突破了刻板印象中与茶席相配的婉约筝曲范儿,而是显出一股豪迈风度,听来神清气爽。
难得的是,蒋明有出世之心,而又没有刻意褪去人间烟火。“吃茶去”本是一桩著名的禅宗公案。蒋明对禅宗素来情钟,而这首歌只字未提公案,却又处处是对这桩公案的感悟与阐发。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典故信手拈来。手握茶汤一杯,一边脚踩红尘,一边探头至云端调侃众位仙家,端的是悠然自得,又带着几分纯真和淘气。
偶然的几个西安话发音,也为有心的听众留下了进一步解读歌者心境的线索。
发布这首单曲之后,蒋明与他的空山乐队也将迎来2016年度的“岁末围炉演唱会”。想去聆听他们的现场演唱,可密切关注蒋明的个人微博。
2017年6月5日 听过
这么下去,民谣要玩儿完。这编曲不是大流行吗。
china folk pop 男声
束手无策 豆瓣
Cass McComb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4月11日 出版发行: Domino
2017年5月18日 听过
之前没注意,刚才看直播,忽然听到了county line,我操,这首之前我听过啊!!!可能是虾米上听的,还下载到手机上了,听了很多次。
folk indie 男声
Mangy Love 豆瓣
7.4 (7 个评分) Cass McComb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8月26日 出版发行: ANTI
Over the past decade, Cass McCombs has established himself as one of our premier songwriters. It’s a career that has twisted and turned, from style to subject, both between records and within them. Diverse, cryptic, vital and refreshingly rebellious —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have him pinned down, you find you’re on the wrong track.
However, Mangy Love, his Anti Records debut, is McCombs at his most blunt: tackling sociopolitical issues through his uniquely cracked lens of lyrical wit and singular insight.
McCombs uses himself as a mirror to misguided and confounding realities, confronting them head-on: “Rancid Girl” reads like a ZZ Top study in Kardashian politics, “Run Sister Run” a mantra for a misogynistic justice system, “Bum Bum Bum” displays a racist, elitist government through the allegory of sadistic dog breeding; the album is sewn together by a common thread of ‘opposition,’ most directly articulated in “Opposite House”, with allusions to mental illness.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provides a possible recipe for healing, with the help of an authentic medicine man, the legendary Rev. Goat Carson. The severity of his lyrics is contrasted by the music, which ventures into groovy realms of Philly soul, NorCal psychedelia and New York paranoia punk, articulating the spontaneity and joy of his live show better than ever before.
The record is unquestionably a work of great studio aptitude: a carefully arranged, high-fidelity production by veteran Rob Schnapf and Dan Horne. And as usual, McCombs is joined by many notable members of his eclectic musical tribe, whose names are proudly displayed on the back cover.
Mostly written during a bitter New York City winter and while traveling in Ireland, Mangy Love is Cass at the top of his game, reaching new sonic heights, creatively evolving lyrically, and resulting in his most provocative and complete record yet.
爱如少年 豆瓣
7.2 (82 个评分) 许巍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15日 出版发行: 步升大风
生命会远去,爱不;生活会老去,少年不会;世界无尽的热情与冷静——许巍,爱如少年!
◆ 相隔4年 第5张全新专辑 收录12首全新歌曲+ 1bonus track风行 (李宁广告主题曲)
◆ 入围美国葛莱美奖最佳唱片设计—萧青阳 + 金曲奖最佳导演 徐筠庭 首回内地巨献!
◆ 全新制作+企划团队!各国乐手参与录音!远赴青海湖拍摄封面及MV!
◆ 精美特殊包装,质感独具,24页全彩写真歌本将许巍的音乐好好珍藏!
专辑介绍
单曲《故事》首播第一周即攻占所有音乐排行榜冠军。睽违4年,所有人都在期待 许巍 2008第5张全新专辑《爱如少年》。
聆听许巍第5张全新专辑《爱如少年》,我们可以发现比上一张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更加淡定与宁静。
作为个人创作分水岭之作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告别了过往的茫然不安、激情犹疑,走入温暖闪亮的世界,更贴近真实也更贴近生活,咏叹过去亦赞美当时;有人觉得平淡无味了,不够张狂不够吶喊,但这才是许巍走向人生彩虹的时刻,并且踏踏实实的在路上。
4年后的全新专辑《爱如少年》,是许巍深刻感受生活后,对爱与生命的歌颂。许巍的爱无止尽来自他转化了痛苦与阴郁,升华了磨难与困惑;他知道如何不爱所以爱,他尝过痛苦所以欢喜,他度过黑夜所以光明,他仍在音乐之路上前进追寻,却已迈向清晰的目的地。
《故事》、《家》、《少年》、《幸福》、《爱》、《四季》、《美丽的女人》、《天使》,许巍用广袤的命题洞悉一切,单纯如一少年,怀抱好奇,怀抱理想,怀抱宽容,许巍音乐里的宁静致远已经到了彩云之巅,纯真的少年之心才能打开生命窄门。《爱如少年》,正是许巍独特音乐人格所展现的风格。
这张即将在今年10月发行的《爱如少年》,除了依旧动听的旋律,更有来自美国、澳洲、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乐手,于2007冬天阵仗浩大地与许巍在录音室为录制专辑展开团练:
●吉他手:Mike McLaughlin 曾与传奇摇滚乐团Kiss的团员以及洛城知名摇滚乐团Green Jello一同演出并录制专辑,曾帮众多华人歌手如齐秦、陈升、顺子、信乐团、SHE、张惠妹、梁静茹…等录音演奏。
●键盘手:Jeremy Leber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曾在美国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学习古典钢琴,拥有深厚爵士钢琴底子,在许多知名台湾创作歌手如卢广仲、Joanna的专辑中,都可以听到他的演出。
●贝斯手:谭明辉 曾担任张雨生、齐秦、陈升、任贤齐、瘐澄庆、林宥嘉等歌手之专辑录音,并担任多位歌手之演唱会总监及舞台剧总监,为台湾老师的老师级元老乐手。
● 鼓手:黄显忠 来自新加坡的鼓王,巨星大型演唱会总少不了他!曾参与陈升、周华健、李宗盛、费玉清、张国荣等歌手专辑录制,并担任罗大佑、王力宏、张信哲、李宗盛演唱会乐手,连乐坛大哥李宗盛都曾公开表示敬佩与赞赏。
《爱如少年》在企划包装部分也与从未合作过的团队共事,可以说是许巍的另一大突破:
●平面摄影师:胡世山 其摄影作品横跨广告、杂志、唱片界,摄影角度独特且唯美,极具艺术性。
●音乐录像带导演:徐筠庭 台湾新生代导演中最受业界瞩目的一位,以广告作品为多,MV作品则蕴含一般导演少见的深度,极具诗意。曾获得台湾第17届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像带导演奖项。
●平面设计师:萧青阳 台湾知名平面设计师,设计作品近千张,曾两度入围美国葛莱美唱片封面设计奖项!作品蕴含丰富生命力度,备受国际赞扬!
●造型师:曹伟康 作过的歌手造型不计其数,以“周杰伦御用造型师”名震唱片圈。
●发型师:Peter Red 来自香港,台湾知名发型店“Eros”的老板之一,发型风格低调具质感,国际发型大赏的常客,曾作过蔡依林、孙燕姿、陈奕迅…等歌手,族繁不及备载。
听风的歌 豆瓣 Spotify
9.7 (19 个评分) Urna Chahar-Tugchi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KlangRaume
Urna Chahar-Tugchi(乌仁娜)
从小生长在蒙古草原的乌仁娜,直到十六岁前往上海音乐学院就学之前,都过著纯朴的游牧生活,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后来随同为音乐家的夫婿 RobertZollitsch 旅居德国,并继续从事创作及演唱。
Urna展露她音乐的才能和天赋是在学习扬琴的那段时间,那时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正访问呼和浩特。十八岁那年,她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离开内蒙到上音求学。当时她连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讲,她的家人也对上海知之甚少,连位置哪里都不知道。这次远行对Urna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一位俄罗斯音乐评论家称Urna和另外一位Tuvan歌手Sainkho为“亚洲女高音双姝”。2003年夏天,在得到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之后,在欧洲人眼里Urna奠定了世界音乐的重要贡献者的地位。
唱片音响购买指南1996年主笔年度CD首选推荐
「挑起了血缘深处的感动与共鸣,小品式的曲子却有撼大树的力量,比古典音乐更令人动容」
唱片圣经 刘总编榜单入选100张专辑单
「……老实说,我必需坦承,我会将这张CD选入榜中最大的原因是歌声太令我感动了,反而,录音效果是其次的考虑。您一定看不懂这张唱片的标题与演唱者,但是看唱片封套上的人物又是东方面孔。告诉您,她是蒙古人,而她唱的歌是蒙古草原的歌与即兴演唱。乐器伴奏只有二个人,一个人弹吉他或曼陀铃;另一个则弹像类似鲁特、吉他的Zither拨弦乐器。您一定猜想蒙古草原的歌一定很豪壮,刚好相反,她唱的是非常柔美、非常轻声、非常委婉、非常欢悦的蒙古草原情歌。与「拉普人之歌」相比,拉普人是苍凉悲壮的,而蒙古情歌则羞人答答、情长意浓。当然,人声与乐器都录得非常非常的自然……」
-----摘自 唱片圣经 刘总编榜单入选100张专辑单
是的,乌仁娜(Urna Chahartugchi)的歌声就是有这种感动人心的特色,各位乐友可能会想本站这一二年来已介绍了乌仁娜三张专辑,但为什么没有她最感动人心的「听风的歌(前一任代理翻译成蒙古之歌)」呢?
好吧,白头宫女话当年,有时候我们因一张优秀的音乐专辑深受感动后,很热心的在网站和店里推荐半天,结果买气甚差,「听风的歌」在1995年时期就是这样,连搬出「唱片圣经 刘总编榜单入选100张」都没用,所以当初台湾代理是因为「乏人问津」才不再代理的。至於「听风的歌」当年对台湾乐友的缘份没有那么深,原因之一当然是……封面,请诸位乐友看一下右边的专辑封面吧,有时候封面设计的确是会左右不是那么资深的乐友初次购买慾望的。
感谢电视主流媒体广告的力量,SONY DCR-PC350的DV摄影机「西藏篇CF配乐」那感人无比、赚人眼泪的广告中(乐音小林按:DCR-PC350我个人很想买来拍我家小朋友,但最近又想买CANON EOS-350D数位单眼……),就是採用乌仁娜「听风的歌」中一首"Hödöö",此广告在电视上大打特打之后,全省都有乐友疯狂询问各大唱片行(好久没有遇到这种盛况了),问什么呢?大家不是问SONY那台DV在那里买,而是在问这广告中的女声是谁?是那一张专辑等等。至於本店也不例外,前一阵子接全省乐友的电话接到手软,但我都一一告之曰:不要急,这么红的专辑一定有代理商会再度引进的……云云。
那么这一张因SONY DV摄影机「西藏篇CF配乐」广告而让乌仁娜演唱的 "Hödöö" 红遍香港、大陆、新加坡、台湾的 "Tal Nutag"专辑,其实是乌仁娜1995年在西方世界发表的首张作品。
从小生长在蒙古草原的乌仁娜,直到十六岁前往上海音乐学院就学之前,都过著纯朴的游牧生活,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后来随同为音乐家的夫婿 RobertZollitsch 旅居德国,并继续从事创作及演唱,近年来,已成为欧美人士心目中重要的东方音乐代表女声之一。
基本上我个人偏爱推荐歌手的前一二张专辑,尤其是因知名度不够,製作成本不高时所製作出来的专辑。个人认为那时以佛家论点是--最不著相,以厨师的论点是只为了做好吃的餐点给顾客。所以一位值得推荐的歌手,其前二张专辑往往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
乌仁娜这种初次在欧美发声的东方女歌手,我想也是同样的情形,前一二张专辑的製作费不可能是天价级的,所以由她丈夫负责齐特琴、古箏、吉他,另一名乐手则担纲吉他、弦乐、曼陀林,极其简单的乐器编制,围绕著乌仁娜高亢清澈、纤美却又生命力十足的嗓音,勾勒出属於游牧民族极简的生命情境、乐天单纯的生活哲学、以及无可抗拒的音乐美感。
其中被选为SONY DV广告曲的 "Hödöö",更是一首旋律酷似「兰花草」,民谣风十足的作品;而乌仁娜在其他歌曲中,也展现了相同的温柔美感,以及她嗓音的多变与张力。而贯穿整张专辑的,却仍是那来自大地、温暖又坚强的生命力;一种微风扫拂过山巔、扫过草原,坐看云起日落的豁达。悠然如草原微风的嗓音,静謐幽远的意境,使得这位来自蒙古的创作女歌手,悄悄潜入渴求慰藉的现代人心底。
讲到这里,在网络上有人说SNOY那广告不是她唱的,是新加坡那里请人翻唱云云,其实我想广告应不用如此麻烦,而且蒙古语可不是「翻唱」这么简单,还要唱得感动人呢。以我个人认为是在做广告配乐的时候,在「声音平衡度」上有做些手脚而已,各位乐友不妨再仔细比较看看。
至於录音好不好,以这一张专辑来说,本来就是一张能感动内心的专辑,以我来说是不在意录音好不好的,但还是不能免俗的先说一下——
本店认为这一张不是什么「超顶级」录音,但是要说也是一张蛮考验音响系统之感情詮释能力、重量感、速度感、密度感、声音质感和房间有无驻波的一张专辑。
只要您觉得本专辑乐器形体像「毛球」一般毛边大盛,听不到空间里很短但自然的残响,乌仁娜的声音轻到过份、受不了、吊在半空中很难过......那么贵府的音响系统,应和上段所列的问题有关。
Live As I'll Ever Be 豆瓣
Chris Smither
发布日期 2000年7月18日 出版发行: Hightone Records
Live compilation for the blues revival, guitarist, singer/songwriter, recorded over a period of four years, includes 14 tracks from 8 different shows. Smither's songs have been covered by such artists as Bonnie Raitt.
O Espirito Da Paz 豆瓣
Madredeu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Madredeus is a Portuguese musical ensemble formed in 1985. Their music combines traditional Portuguese music, fado, and influences of modern folk music. The songs' lyrics are often melancholic, related to the sea, travelling or absence, continuing a tradition of songs dating back to Medieval times
Give Me One Reason 豆瓣
Tracy Chapman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1996年5月7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Bin 11619. First single from 'New Beginnings', her firstnew album in over three years. Features the title cut andtwo bonus tracks, 'The Rape Of The World' and 'House Of TheRising Sun'. 'Give Me One Reason' is #10 with a bullet inBillboard's Hot 100 sing
41 豆瓣
Swell
发布日期 1994年4月12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2017年3月7日 听过
无感
folk
醜陋與美麗的對峙 豆瓣
THE CZAR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玖玖文化國際有限公司
The Czars来自丹佛的5人团队,使用双吉他配器、小提琴、迷離音色的鍵盤、鼓器等,一直以来都是不怎么受注意的另类民谣团体,后来凭《The Ugly People VS. The Beautiful People》专辑在英国大受欢迎,成为瞩目新星。而主唱John Grant中低音的独特音质则能够紧紧抓住听者的耳朵,是The Czars音乐的珍贵印章。“一点音符,半点惆怅”,加上一把低调而浑厚的磁场嗓,让人在他们音乐的气场里缓缓深陷。

很多人都是被Drug一击而中,包括我在内。以感伤卻壮丽的钢琴为底色,高低两个声部的和声呈现出从容不迫的优美和惆怅,Drug有着一种在幽暗处千回百转的美丽。唱的人好似轻描淡写,听的人却早已深陷其中,无法动弹。而另外的一曲Killjoy则摇身一变,焕发出他们音乐中少有的朝气和欢快气氛,好像英伦风格中那些沐浴在清新晨光中的年轻人,微笑着唱着歌准备出游。
2017年3月5日 听过
folk
My Song 豆瓣
8.0 (12 个评分) Sophie Zelmani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Oh Dear Recordings (Cargo Records)
瑞典女歌手Sophie Zelmani3月初的新专《My Song》,干净利落的中长发、清澈的眼睛、笑起来恬静寡淡却倔强执着,抱着吉他一唱就是二十二年。说起北欧民谣女声,头脑中立刻浮现出的歌手就是她这个样子——Sophnie Zelmani。
Sophie Zelmani的音乐如其人,时间遇到她仿佛缓慢下来,停留出静止的美,喜欢她的人会喜欢她的细水长流,无甚变化却也不乏味。她只是拨弄琴弦,轻轻回应《I Can’t Change》,干净清澈、轻柔悠远如梦呓,让焦躁的心情沉静下来。《Dreamer》的和声则像唱诗般轻盈空灵,配合她浅斟低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宁静。
如果你曾喜欢过王菲,大概你很久以前就听过Sophnie Zelmani。王菲的《乘客》以及其粤语版《花事了》就翻唱自Sophnie Zelmani的《Going Home》。Sophnie的喃喃自语,像是在诉说这生命中的忧伤和温暖。难过得心有空洞却收于平静;欢畅得阳光明媚却莞尔轻谈。
出道第一年便获得瑞典格莱美最佳新人奖,简单真诚的歌词、干净亲切的旋律和编曲,让Sophie Zelmani的音乐大获成功。从1995年——2015年期间,共发行10张录音室专辑和2张精选集。不难发现,她一直保持着较为均匀的创作频率,没有太长的倦怠期也没有爆发似的喷涌期,二十年十张的速度一直写着、唱着。她的歌里就是她自己的成长,写歌和录制唱片已经嵌入她的生活里,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清脆的吉他,低调的小号,Sophie Zelmani慵懒细腻的道出自己的一个个故事,故事里纯洁中夹杂淡淡忧郁的颜色,没有任何的刻意和修饰,柔弱中隐约透着坚强。如果你喜欢这样的音乐,就不要错过这场灵魂之约,贯穿时光的声音之旅将为你连接过去与现在。
2017年3月3日 听过
回到2009年的居华里画室,夜半床头的音响。
folk 女声
香格里拉 豆瓣
Mark Knopfle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The fourth solo excursion from acclaimed singer-songwriter-guitarist Mark Knopfler, Shangri-La is perhaps his most rocking album since his halcyon days in Dire Straits. Knopfler offers an idyllic earthly refuge for the sophisticated rock fan with Shangri-La, originally issued in September 2004 and presented here in a special CD+DVDA package.
Live in Dublin 豆瓣
9.8 (16 个评分) Leonard Cohe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2日 出版发行: Legacy
Columbia Records and Legacy Recordings, the catalog division of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will release Leonard Cohen - Live In Dublin, an extraordinary full-length concert recording and film, on Tuesday, December 2, 2014.
The first (and only) release of a complete Leonard Cohen concert to be shot in high definition, Live In Dublin will be available in 3CD/DVD, 3CD/Blu-ray and digital configurations.
Lensed and recorded at Dublin's 02 Arena on September 12, 2013, Leonard Cohen - Live In Dublin documents a peak performance from the musician's monumental sold-out 2012-2013 world tour, introducing Cohen's then-latest release (2012's Old Ideas) within a major canonical on-stage retrospective.
This state-of-the-art audio-visual HD presentation of a full-length concert from the Old Ideas World Tour delivers this artist's repertoire (backed by a band recognized by critics as his best ever) with the intimacy, intensity and poetic beauty that have become hallmarks of a Leonard Cohen concert. Live In Dublin recreates the deep emotional connection that audiences felt so powerfully and critics praised universally with five-star reviews during Cohen's most recent tour.
Live In Dublin is the singer-songwriter-novelist-performer's second new release this year. On September 23, 2014, two days after Cohen's 80th birthday, Columbia Records released Popular Problems, the Canadian bard's 13th studio album of new material since his 1967 debut, Songs of Leonard Cohen. An international success, Popular Problems reached #1 on the iTunes chart in 31 countries and entered the Billboard 200 at #15 while debuting at #1 on the Austrian, Canadian, Dutch, New Zealand and Swiss album charts; the new album also debuted Top 5 in Belgium (#2), Finland (#2), Germany (#4), Italy (#5) and Sweden (#5)
An immersive viewing experience, Leonard Cohen - Live In Dublin's three hours of music and magic includes an 11-song first set, a 10-song second set and an 8-song encore. The DVD features bonus live tracks recorded in Canada in 2013.
无法长大 豆瓣
7.2 (68 个评分) 赵雷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30日 出版发行: 好有感覺音樂
—— 見素抱樸 不忘初心
聽完《無法長大》這張專輯,總會思考一個問題:成長的意義是什麼呢?是不再帶著稜角和刺直面世界?是對所有不公平和潛規則妥協?還是一路走一路尋找最初的感動?這些零碎的定義,看起來都不足以闡述成長。而趙這張專輯,似乎也在尋找著答案…
《無法長大》共收錄了10支單曲,所有詞曲仍由趙雷自己全部包辦,如果你仔細聽,會發現唱片中有很多特別的音效:家裡的舊電視、微信的語音條,甚至有電磁爐的提示聲等等。它們都來自真真切切的生活,這大概也是趙雷在用音樂傳遞出的內容:音樂來源於生活,也在詮釋著生活。
低頭撫琴,趙雷用一個仍保有純粹童真的孩子視角在歌唱。他的旋律里,有「人和人總是有差距,日子里總要遇難題」的現實,有至今難忘的暮色中的回眸,有「再見北京」中揮別過去的自己,也有「想過平常人的生活,慾望請忽視脆弱的我」的慨然。
站在30歲人生分水嶺上的趙雷,相比《趙小雷》的隨性灑脫和《吉姆餐廳》的寓意深刻,在《無法長大》這張專輯里,他愈見成熟和沈穩,可見獨自闖蕩多年,歲月到底還是有所饋贈。這種「沈穩」和「無法長大」並不衝突,前者是生活經驗的累積,而後者,則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體悟。
在人世間行走,一路風雨兼程,途中總會遇見些什麼。忽然慶幸有趙雷這樣的歌手,始終遠離人群,靜靜地給你唱歌。用難能可貴的赤誠跟你講他音樂里的離別,孤獨和成年人奔向社會必須面對的種種現實。它們偶爾擊中你,也時時刻刻提醒著你,要記得來時路上的自己啊。
誰不是一路走,一路丟棄,再一路拾起呢? 想起紀伯倫的一句詩,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豆瓣
王洛宾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
这是风潮前几年推出的一套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的唱片,此款是“演唱篇”,共收入歌曲14首。按理
这些歌肯定是早就广为流传的,但这个专辑所选,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最出名的歌,都是王洛宾上世
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所创作、收集、整理、编配的。“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
汗”、“半个月亮爬上来”、“达板城的姑娘”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正是王洛宾在1938~1939
年创作和整理选编的。而40年代以后的“都达尔与玛丽亚”、“小白鹿”、等,当然也是脍炙人口的
西部名歌。这说明选编者要让人们知道,被称为“中国民歌之父”的王洛宾,最主要的成就是在中国
处于十分落后、而且是十分艰苦的抗战时期!这令人对他更生敬意。二是专辑里还有“牡丹汗”、
“黑眉毛”、“沙里洪巴”、“黄昏里的炊烟”、“高高的白杨”等相对“冷门”的作品。其实这些
歌曲与那些最流行的王洛宾歌曲一样,同样具有优美生动的旋律,浓郁的西部“原生”风味。片首曲
使用“掀起你的盖头来”,更突出了选编者欲让这首歌来开个头——揭开一代歌王“被压抑在命运的
盖头下,隐藏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可谓构思巧妙,寓意深邃。参演者歌声朴实无华,功力
深厚,既有西部各民族的风情,又有较高的艺术提炼,值得歌迷欣赏、收藏。
The Heroines 豆瓣
Tony Joe White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2004年9月28日 出版发行: Sanctuary Records
Tony Joe White (July 23, 1943 – October 24, 2018), nicknamed the Swamp Fox, was an American singer-songwriter and guitarist, best known for his 1969 hit "Polk Salad Annie" and for "Rainy Night in Georgia", which he wrote but which was first made popular by Brook Benton in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