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一句顶一万句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8.8 (230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3 其它标题: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6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Node.js开发指南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郭家寶(BYVoid)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7
Node.js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新技术,诞生于2009年。经过两年的快速变化,Node.js生态圈已经逐渐走向稳定。Node.js采用了以往类似语言和框架中非常罕见的技术,总结为关键词就是:非阻塞式控制流、异步I/O、单线程消息循环。不少开发者在入门时总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思维转变过程,给学习带来巨大的障碍。 而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扫清这些障碍,学会使用Node.js进行Web后端开发,同时掌握事件驱动的异步式编程风格,以便进一步利用Node.js的高级特性。
作女 豆瓣
作者: 张抗抗 作家出版社 2009 - 4
《作女》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浓缩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以来,“作女”们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作女”们不是女强人,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一代女性,她们的追求与梦想、放弃与尝试是这个时代的思考与反映。《作女》是抗抗的代表作品。
贾科梅蒂的画室 豆瓣
L'ATELIER D'ALBERTO GIACOMETTI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程小牧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8
1954年,法国作家热内通过萨特、科克托等朋友与艺术家贾科梅蒂相识,并应邀为艺术家做模特。从1954至1958年,热内时常拜访贾科梅蒂位于巴黎十四区伊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这一相遇所激起的精神探索、交流和纯净的友谊,被热内记录在《贾科梅蒂的画室》里。热内论艺术的文字极少,本书收录的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是热内仅存的直接阐述自己的生命观和艺术观的文字。
《贾科梅蒂的画室》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艺术评论。
——毕加索
热内向我们证明,天才并非某种天赋,而是人在绝境中开辟的出路。
善只是幻觉,而恶是虚无,它在善的废墟上造出自己。
——萨特
有一天,热内应被视为道德家。我们总习惯于把道德家混同与卫道士。
诗是一种道德,内在、自律,拒绝强制性的范畴和机制。
——让 • 科克托
热内非常像贾科梅蒂为他画的肖像,贾科梅蒂把握住了这个人强烈
的情感、严格的控制力和近乎宗教式的沉静的惊人结合。
——萨义德
夏日走过山间 豆瓣
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
作者: [美国] 约翰·缪尔 译者: 纪云华 / 杨纪国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5 - 10
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曾有亨利·戴维·梭罗、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这些当年舍掉舒适、忘情自然的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亨利·戴维·梭罗、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的作品是可以并存于书架上的自然文学典范。
管锥编(全五册) 豆瓣
作者: 钱钟书 中华书局 1979 - 8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2013年5月24日 想读 读到死也读不完
再会,老北京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8.4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你好,无聊 豆瓣
MES ILLUSIONS DONNENT SUR LA COUR
作者: [法] 萨沙·斯佩林 译者: 朱志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1
法国“90后”的青春迷惘小说!被誉为当代的《你好,忧愁》!
萨沙是个十四岁的少年,因为厌倦学校生活,在新朋友奥古斯丁的陪伴下,渐渐地开始逃学。因为还是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也都喜欢流连于游乐场和快餐店。他们对一切幻灭,开始吸毒。他们从一般好友,变成情人,他们在恋爱。对他们而言,相爱,即是一同达到“一切都消逝的境界”……
法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Frédéric Beigbeder):“这本书是2009年的《你好,忧愁》!”
2013年5月8日 想读
透视与错觉 豆瓣
作者: 佛比·麦克劳顿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1
科学之美·透视与错觉,ISBN:9787535769251,作者:(英)麦克劳顿
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 豆瓣
作者: 张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8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从类型学视野考察了汉语名量词的演变历史,详细描写并分析了汉语分类词产生、形成初期的情况,形状、功用、生物属性等各类量词的形成历史和规律,各时期量名搭配、名量搭配的变化,量词在非数量表达结构中的运用等。重点讨论了汉语名量词的产生动因、“反响型量词”以及通用量词在汉语量词发展史上的地位、量词这一语法范畴如何在汉语中扩散、指示代词与量词结合的历史、通用量词“个”是否泛化等问题。书中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汉语史事实,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意见。既发现和概括了以往仅从汉语看汉语演变所不能看到的演变规律,又以汉语得天独厚的完整而丰富的历史材料补充了类型学分类词研究某些方面的欠缺。
2666 豆瓣
9.0 (78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1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
《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年度50部最佳小说
《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杂志》年度十佳小说
美国Amazon 年度编辑选书 读者最爱十大书籍
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
新千年最佳小说
2666的五部分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个来自欧洲不同地区(英法西意)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喜欢及研究一位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进而成为情人的故事。几人得知阿琴波尔迪曾在墨西哥现身时,便共同前往。这个部分的基调很平静,甚至有轻喜 剧般的轻松可人。但进入尾声时,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有很强的梦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向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一面之缘。这一部分里,几位评论家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位日渐迷幻的教授,他不只能听到死人对自己说话,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发现的几何学著作挂在自家的晾衣绳上,看风吹动书页。这部分也交待了教授的妻子迷恋上一位疯诗人抛家弃女的情节。这部分的情绪相对来说超现实,很迷幻。气氛压抑诡谲。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费解的图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因同刊的拳击口记者遇害身亡,接替那人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各地媒体同僚,还遇到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他逐渐地了解到在这个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手段残忍,抛尸荒野,他想进行报道,但困难重重。这部分写法上非常写实,叙述简洁有力。特别之处在于(也贯穿于2666全书),线性叙事之间,穿插有非常多的“离题”之言,比如法特乘飞机时听乘客讲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寻访某人时在教堂听到的大段个人独白,某个美国导演的八卦等等。再如前文那晒书的杜尚,也特书了一段。这部分的结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帮助下到监狱找一个这些连环杀人案的嫌犯采访,可在见到那人时,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了。
第四部分《罪行》可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部分看似警方档案,因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发生的一起或多起杀害妇女案件,简明扼要,某时某地某人被谁谁发现,死状如何,衣物怎样,周遭环境,死者有否确认身份,法医学检测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样处理的。当然其间穿插了警方故事,贩毒集团背景,政治人物干预,来自FBI的侦探,亵渎教堂的“忏悔者”,能预言未来的女巫师,监狱中呼风唤雨的嫌犯(此嫌犯与第三部分结尾那位巨人嫌犯联系起来),等等。这部分“警方报告”的罗列,让人震惊愤怒,继而失望无奈,直到只能接受这现实的残酷。对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分将会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理过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回归开篇引入的悬念人物,他出场了。这个部分甚至可作为独立的历史小说阅读,讲述了阿琴波尔迪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贵族家的用人生活,参军,二战,与家人失散,目睹酷刑,成为战俘,耳闻屠犹亲历,开始写作,一家汉堡出版社社长的高度认可关注甚至是资助,传闻其极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隐姓埋名混迹于欧洲各地,再到遇见家人,直到决定去圣特莱莎那个充满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这部分的情绪悠然回荡着一首哀伤的歌曲,尽管一些细节的震撼力并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这更是一种尽在不言中让人既恐惧又哀伤无奈的调子。
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 豆瓣
作者: 三谷 孝 译者: 李恩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 9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各种秘密结社的存在并非奇闻,它们有的甚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书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国民革命、工农运动、南京政府以及抗日战争这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为背景,以红枪会、小刀会、大刀会、天门会为主角,试图具体地去揭示这些民间秘密结社在当时的历史大舞台上所展示的最后的活动。关于他们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如与国民党各派系、军阀各派系、共产党、
中國顏色 豆瓣
作者: 黃仁達 聯經出版公司 2011
■內容簡介:
第一本中國經典百色的寫真書
9大色系‧100種顏色‧200多張圖片
推薦給喜好文化、歷史、旅遊、攝影、設計的生活美學家
原來在生活中,我們早就不知不覺見證了中國精采顏色。
人類的文化和生活繽紛多彩。本書搜羅了九大類、一百種中國顏色,配上精采的照片和顏色故事,與你一起發現不同的光景和意義。
「紅」,貫穿整部華夏歷史的深厚底色,象徵吉祥、喜慶、婚嫁與熱鬧。
「玄黃」,華夏先民最早認定為盤古初開時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也代表了嚴肅、隆重、正面的涵義。
「藍」,是中國庶民階級的色彩。
「綠」,大自然裡充滿了恣意比例調和的綠,在漢民族色彩史中,卻曾經屬於賤色。
「紫」,曾經為龍袍所專用,也是道教尊崇的顏色。
中國顏色盡在生活中。
霍乱时期的爱情 Goodreads 豆瓣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9.0 (728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杨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9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013年4月10日 想读
游击队员 豆瓣
GUERRILLAS
6.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 张晓意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3
★ 奈保尔经典杰作中译本首次出版,未作任何删节
★ 21世纪最无可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V.S.奈保尔最畅销、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从《游击队员》开始享誉世界
★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 我很震惊……《游击队员》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真正关于凶杀的书。这正是它令人震惊之处。——V.S.奈保尔
动荡不安的加勒比海无名岛国上,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和前英国殖民者生活在一种压抑而茫然的歇斯底里之中。
一个叫简的英国女人带着对权力与艳遇的天真幻想,随着来自南非的情人罗奇来到岛上寻求冒险和刺激。然而,岛上的一切令人大失所望,所到之处散发着腐败和死亡的气息。当公社“画眉山庄”向简打开,当山庄的“革命领袖”吉米成为简寻找激情的对象,一场扣人心弦的谋杀跟踵而至……
野果 豆瓣
Wild Fruits
7.2 (5 个评分)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石定乐 新星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梭罗的最后力作,是他倾注其生命最后十年的全部心血,陆续写成的一组有关野果的散文。
与《瓦尔登湖》中的哲人不同,在本书中,梭罗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知识丰富的游伴和植物学老师,他满怀对大自然的神圣挚爱,以其仔细考察野外行程为线索,娓娓动听地详细描述了各类野果在北美地区的分布状况,它们的花期、结果的具体时段和各自形态等生命艺术,以及当地各类昆虫、鸟兽(如各种鸟、黑熊、松鼠、牛羊等)与之的自然关系。让人感到身边一切草木的和谐、可爱和宝贵,各类生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重要。
本书文笔优美,表述生动,读者阅读起来宛如进行一段野外旅行,不会有波澜壮阔、惊险曲折的经历,但会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我与兰登书屋 豆瓣
作者: (美)贝内特·塞尔夫 译者: 陈瑞兰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 1
本书为兰登书屋创办人之一塞尔夫回忆兰登书屋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