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豆瓣
7.4 (30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新星出版社 2011 - 10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由冯唐重新润色并排序后编撰成集。全书分耕读、琴鹤、饮食、男女四部分,从文学谈到收藏,从酒色谈到人生,包罗万象而又细致入微,让读者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者、南京书衣坊的朱赢椿操刀装帧和版式设计,与文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Just for Fun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7 (9 个评分) 作者: Linus Torvalds / David Diamond HarperBusiness 2002 - 6
This is the story of Linus Torvalds, the maverick Finnish computer genius who invented the powerful LINUX operating system. As well as being free, LINUX is more powerful and stable than anything that Microsoft can offer, thus making Torvalds Bill Gates' number one enemy. Today, LINUX is exploding on to the market, and its creator is household. Linus Torvalds is already a folk hero within the technolgy world, often mobbed at trade shows and forever asked to give interviews by the media. But Torvalds is a most unlikely celebrity: a family man, he lives in a cramped house in Santa Clara with his wife, Tove, a Finnish karate champion, and their two daughters. He claims to this day that he invented LINUX "just for fun".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豆瓣
作者: 夏名采 2004 - 10
在你的社交范围内是否有在博物馆工作的友人,你是否见过他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种种感受,是否钦佩又神秘地向往过这份工作。
你是否见过曾侯乙墓随葬的整套大型编钟、秦始皇陵大批兵马俑和铜车马、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两件仅重49克的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广州南越王墓内那座高大的错金漆屏……
还有那许许多多隐藏在这些中华瑰宝后面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有时是欣喜,有的是辛酸,以及那些撒下的血与泪。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窑藏》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由发掘主持人撰写考古发掘记,尽可能地将某处发掘全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犹如亲历考古现场,让您感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影像的宿命 豆瓣
作者: 賈克·洪席耶 (Jacques Rancière) 译者: 黃建宏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2
洪席耶在當代哲學界享譽盛名,其論述在國內學術界也被廣泛引用,2009年11月,他曾應邀前來臺灣,在中山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交通大學及中研院等學術機構,針對其美學與政治學思想從事理論的展演與發展發表演說,專題講座除「何謂美學?」、「政治、民主與現前」、「虛構之政治」外,還有「當代藝術與影像政治」。
《影像的宿命》一書則提綱挈領地論述了攝影、電影與當代藝術影像的美學-政治,為21世紀具開發性的重要論述,內容包含:〈影像的宿命〉討論影像再現的問題;〈構句、影像、故事〉討論書寫與影像之間功能連結的關係;〈文本中的繪畫〉專注文字與繪畫影像在藝術概念之認同上的關係;〈設計的表面〉則討論設計的影像中,圖像與文字的共構關係;〈如果存在著不可再現〉則關注集中營屠殺的再現問題,討論現代與後現代之後對於「不可再現」的指稱。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 豆瓣
作者: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 / 李松 2011 - 10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主要介绍了以《释氏源流》和《释迦牟尼应化示迹图》为蓝本的明代佛传故事壁画。在存世作品中,四川剑阁觉苑寺大雄宝殿的十四舖佛传壁画最为完整。《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将其全部收入,并参照有关佛经内容,逐幅加以解说。
谁愿永生 豆瓣
Freddie Mercury
8.1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弗里斯通 / [英] 大卫•埃文斯 译者: 陈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8
本书是关于“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最私密、真实的一部传记,由他生命中最亲密的朋友、担任过他十二年私人助理的彼得•弗里斯通撰写,英文版原书副标题为“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写的私密回忆录”,它在西方被公认为是了解弗雷迪的最佳读本,一枚通往费雷迪•莫库里的最佳介质。
上天赋予弗雷迪的不仅仅是高亢璀璨的华丽音色、横跨四个八度的宽广音域,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中竟然有一大部分是由弗雷迪包办了词曲创作!这其中就包括《波西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杀手皇后》、《找个人来爱》、《那疯狂的小东西就是爱》等。除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和创作能力,作为摇滚乐史上第一位死于艾滋病的摇滚明星,弗雷迪的性取向、放纵不羁、低调神秘和英年早逝也为他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当人们通过欣赏“皇后”乐队的演唱会视频,看到他那已然脸谱化的八字须和黑色短发,听到他那自由奔放的演唱,感受到他那驾驭数十万人的气场,自然会禁不住去想,这个舞台上激情四溢的“皇后”,人前光芒万丈的“神”,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人物传记。一来它的作者彼得•弗朗斯通并非传记作家或乐评家,而是弗雷迪生前的私人助理,一个对其饱含深情的密友,一个“愿意为他做任何事”的男人。自1979年开始为弗雷迪工作时起,彼得和他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居住生活在一起、形影不离,为其打理一切所需,直至他最后入土为安方才离去;二来它并非遵循一般摇滚传记从出生到死亡大事记,辅以过分煽情描述的传统套路写出。关于撰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彼得坦陈是肩负了“辟谣”的使命,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最平实的语言,把一个真真切切的弗雷迪展现在人们面前。他在书中写道:“我不想做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学究姿态。在我看来,要想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弗雷迪,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实记下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它是一本写满回忆的私人日记本,一本十二年里的私密故事汇,而这些点点滴滴聚集在一起,则为我们描摹出费雷迪的真实轮廓。
当然,彼得也在书中为我们描述了弗雷迪广为人知的“神”的一面,与此同时,他力图褪下弗雷迪“神”的光环,还原弗雷迪不为人知的“人”的一面。
我们在阅读彼得有些干涩却至真至情的文字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那些点点滴滴看似琐碎细微,却是浸透了情感的润泽。如果读者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会发现它带给你的震撼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在彼得眼中,“弗雷迪是这个世界上个性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弗雷迪的个性到底有多复杂,弗雷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彼得通过拼接起记忆中琐碎细腻的细节片段给出了答案——我们不得不佩服彼得•弗里斯通的记忆力,经年之后,他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关于弗雷迪的一切。曾经那些尽在彼得眼中的细节,诸如弗雷迪的衣食住行,舞台上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次猎艳,每一次际遇,每一幕难忘的场景,每一个情人和性伙伴,每一个朋友,每一只猫,每一个家,拥有的每一样艺术品,去过的每一家餐厅和同性恋酒吧……从他的笔端缓缓地流出。他用笔尖述说着记忆,仿佛弗雷迪从抽象的符号中复活,穿过遥远的时空来到我们身边。通过这些彼得娓娓道来的细节,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弗雷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个性,他的音乐,他的为人,他的观念,他的嗜好,他的习惯……我们才得以“认识”一个有血有肉、与常人有别但又能为你我所理解的弗雷迪。
游戏的终结 豆瓣
Final del juego
8.6 (5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莫娅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幻想小说大师
胡利奥•科塔萨尔 经典短篇小说集
《游戏的终结》是科塔萨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
2012年8月2日 想读
构建高性能Web站点 豆瓣
作者: 郭欣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 8
本书围绕如何构建高性能Web站点,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涵盖了Web站点性能优化的几乎所有内容,包括数据的网络传输、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动态网页缓存、动态网页静态化、应用层数据缓存、分布式缓存、Web服务器缓存、反向代理缓存、脚本解释速度、页面组件分离、浏览器本地缓存、浏览器并发请求、文件的分发、数据库I/O优化、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分布式设计、负载均衡、分布式文件系统、性能监控等。在这些内容中充分抓住本质并结合实践,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配图,让读者充分并深入理解高性能架构的真相。同时,本书充分应用跨学科知识和科学分析方法,通过宽泛的视野和独特的角度,将本书的内容展现得更加透彻和富有趣味。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康平 译者: 杨晶 / 李建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1
这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他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而书中配合各处对谈内容分别选刊的杉浦康平和六位设计师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典范。
荒原 豆瓣
The Complete Poems of T. S. Eliot
8.9 (96 个评分) 作者: [英] T·S·艾略特 译者: 裘小龙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艾略特被称为“世界诗歌漫长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带领人”,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T·S·艾略特的诗歌。他在诗歌中通过用典暗示、启发读者,含蓄而且深刻地表达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Node Web开发 豆瓣
Node Web Development
作者: [美] David Herron 译者: 鄢学鵾 / 吴天豪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4
内容简介:
作为服务器端的JavaScript解释器,Node是一个轻量高效的开发平台,用于构建响应快速、高度可扩展的Web应用。它使用事件驱动和非阻塞的I/O模型,非常适合开发数据密集、对实时响应要求高的分布式应用,在微软、eBay、LinkedIn、雅虎等世界知名公司均有成功的应用。 本书是Node开发基础教程,通过大量示例介绍如何使用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对象、Connect和Express应用框架、异步执行算法,以及如何结合使用SQL和MongoDB数据库。另外,本书同时针对开发和部署环境给出了实用的Node安装建议,介绍了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的开发,阐述了很多Node使用方式,包括在应用中使用数据库存储引擎,以及在有无Connect/Express Web应用框架的情况下开发网站的方法。本书还介绍了Node的CommonJS模块系统,帮助开发人员实现一些重要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案。
本书适合具有一定JavaScript和Web应用开发基础知识、打算使用服务器端JavaScript开发高性能Web应用的开发人员阅读。
本书内容包括:
服务器端JavaScript对于Web应用开发的作用
使用Node时,针对性能和吞吐量作出成熟的架构选择
为开发和部署服务器端Web应用安装和使用Node
Connect和Express应用框架的使用
在应用中设置SQL或MongoDB数据库系统
区分并评估同步算法和异步算法
死亡帝国 豆瓣
作者: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 译者: 冷杉 / 杨立新 2007 - 1
在尼罗河畔,古埃及辉煌的文明早于耶稣诞辰三千年,这个伟大的民族曾经焕发过巨大的能量,其神圣的法老王在生前曾经发动过无数史诗般的战争,在死后又役使数十万民夫修建了蔚为壮观的金字塔群。当一切泯灭后,这个亡者的帝国所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却绵泽后世:从金制器具、旷世奇珍到神话传说、象形文字,从宗教典籍、商业书信再到魔法符咒、不解之迷……
一个园丁的一年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著 / 约瑟夫·恰佩克 绘 译者: 贾毓婷 新世界出版社 2012 - 7
本书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写的少数自然文学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这个来自波西米亚乡下的农民留给世人最珍贵的礼物”。全书通过20多个文笔灵动、趣味隽永的小品文,描绘出了一个笨拙却乐天的园丁在12个月里收拾花园的故事。在本书当中,卡雷尔以极大的耐心,跟读者分享了“如何盖一座小花园”、“如何成为一个园丁”,“一粒种子怎样发出幼芽”,“怎样等待雨露的滋润”等田园生活的乐趣,全书看似夸张却蕴含哲理,通过园丁在一年中的辛勤劳作,揭示出微渺的人类应该好好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周围所有的亲人与朋友。
奇异海 豆瓣
6.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瑞肯 译者: 小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7
伊森•舒姆威消失了,泡沫般蒸发于暮春一个寻常星期六的晨光里。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这个别人眼中拥有运动与音乐天赋的十六岁少年的离奇失踪,仿佛一道利刃,划开了马塞诸塞州西部山镇生活的平静表象。女友堕胎事件、与老师间的情欲纠缠……伊森不 为人知的秘密相继浮出水面,他的去向却 愈加扑朔迷离。
小说以伊森的弟弟菲利浦•舒姆威的视角,讲述了伊森的缺席给他人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抵达真相的过程或许早已超越了真相本身。从最初丧失的痛苦、到悬而未决的焦灼、再到逐步接受的释然,每个人在这段长达五年的“被缺席”的时光中,重新审视各自的人生,并最终与现实达成了和解。而通过探索与重构伊森的历史,菲利浦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小说曾获霍克尼文学奖,并入选当年美国《国家图书馆杂志》与《书单》杂志年度最佳处女作。
末世之家 豆瓣
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 [美] 迈克尔·坎宁安 译者: 韦清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7
这是一个现代人寻求宁静生活与精神归宿的故事。敏感孤独的乔纳森,忧郁寡言的博比,特立独行的克莱尔,三个有着不同成长经历和内心创痛的人,出于对真正的家的追求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俩俩相爱,试图在一种另类家庭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接近了幸福。小说以深挚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一代美国青年的内心渴望。
——————————————
坎宁安是一位极富天赋的作家,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琐事他也能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其精致之处。
——《纽约时报》
坎宁安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寻常而又与众不同的角色,他们是作者写作技艺的最佳明证。
——《洛杉矶时报》
这本书无需任何华丽词藻的推荐,因为它的内容说明了一切。
——《华盛顿邮报》
树屋 豆瓣
ツリーハウス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日] 角田光代 译者: 马丽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7
《树屋》是一部直视人生绝境的温暖疗愈小说。比起努力地活着,有时候逃避更需要勇气。
日本三大女作家之一角田光代文坛二十年巅峰力作。日本产经新闻大阪本社晚报连载一年,大获好评!书店一致推荐。荣获2011年伊藤整文学奖。台湾知名作家朱天心感动推荐。
写给总觉得自己人生哪里不对劲,或者以为只要不是待在原地,而在遥远的彼岸,就一定会有很精彩的事发生的所有读者。
诚恳地说,《树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作品,而是默默讲述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坎坷,但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角田光代把人生沧桑之中的平凡与不平凡都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正是书里的这些平凡人和事在传达着角田写作的核心理念。在角田光代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见的不只是动人的故事;在她纤细的笔触之下,同时藏着强而有力的意念,默默地传递着她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爱与关怀。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豆瓣
作者: Fred Turn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 5
In the early 1960s, computers haunted the American popular imagination. Bleak tools of the cold war, they embodied the rigid organization and mechanical conformity that made th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possible. But by the 1990s—and the dawn of the Internet—computers started to represent a very different kind of world: a collaborative and digital utopia modeled on the communal ideals of the hippies who so vehemently rebelled against the cold war establishment in the first place.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is the first book to explore this extraordinary and ironic transformation. Fred Turner here traces the previously untold story of a highly influential group of San Francisco Bay–area entrepreneurs: Stewart Brand and the Whole Earth network. Between 1968 and 1998, via such familiar venues as the National Book Award–winning Whole Earth Catalog , the computer conferencing system known as WELL, and, ultimately, the launch of the wildly successful Wired magazine, Brand and his colleagues brokered a long-runn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San Francisco flower power and the emerging technological hub of Silicon Valley. Thanks to their vision, counterculturalists and technologists alike joined together to reimagine computers as tools for personal liberation, the building of virtual and decidedly alternative commun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bold new social frontiers.
Shedding new light on how our networked culture came to be, this fascinating book reminds us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rateful Dead and Google, between Ken Kesey and the computer itself, is not as great as we might think.
敕勒与柔然 豆瓣
作者: 周伟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即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他们对中国北方及中亚历史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本书即对这两个古代民族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内尚属首次。此书出版后,港台、日本及国内有关论著多有引用,有一定影响,并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艾伦·图灵传 豆瓣
Alan Turing: The Enigma
8.4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德鲁·霍奇斯 译者: 孙天齐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3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
完全失踪手冊 豆瓣
6.3 (17 个评分) 作者: 樫村政則 译者: 苏琳贞 茉莉出版 1995
這是一本工具書,資料詳盡.全書大概分爲四章,以失踪年期的長短分爲一個月、幾個月、幾年和永遠失踪的方法。教希望消失的人如何令自己人間蒸發、如何過失蹤生活、如何以新身份重新生活。這本書寫得很專業,不但教你具體的逃走、變身、走法律空隙盜用別人身份生活的方法,還照顧到你的心理變化,例如如何忘記以往的人和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