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 豆瓣
Art after Modernism: Rethinking Representation
作者: 【美】布莱恩•沃利斯 译者: 宋晓霞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3
这是西方当代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经典文集。当代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重要转向,本书对转向中的艺术实践及艺术批评提供了全面的扫描。纽约《艺术论坛》杂志称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我们时代艺术的重要的批评框架”。哈佛大学将本书列为“文化研究”和“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课程的指定参考书。本书收录了当代艺术中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学者、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的文章,涵盖了多样纷繁的当代艺术实践,是我们认识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iOS编程 豆瓣
iOS Programming: The Big Nerd Ranch Guide (2nd Edition)
作者: Joe Conway / Aaron Hillegass 译者: 夏伟频 / 李骏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 3
本书针对Xcode 4编写,涵盖了开发iOS应用所需知道的方方面面。从Objective-C基础知识到新增加的语言特性;从AppKit库到常见的Cocoa设计模式;从Xcode技巧到Instruments,等等。如果读者刚接触iOS编程,那么阅读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能快让你速入门。如果读者已经 有大量的iOS编程经验,那么通读本书可以拾遗补缺。无论读者是开发新的应用,还是为应用增加新功能,十之八九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或是解决思路。
除了内容全,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教读者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Objective-C的习惯约定有哪些(例如命名约定,内存管理约定)?创建子类时如何处理初始化方法?Cocoa的常见设计模式有哪些?如何选择数据保存方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读者自己摸索,自己查阅散落于各处文档的知识点,难免费时费力。本书已经将这些知识整理、归纳并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前,iOS开发针对的设备有iPhone、iPod touch和iPad。因为使用的是同一个体系,所以本书介绍的绝大部分内容均可通用。对于有差异的部分(例如iPad界面),本书也做了一定的介绍。
此外,作者在编写本书时使用的是当时最新的iOS SDK,其中包括4.1版本的Xcode。虽然iOS SDK一直在升级,但在本书译者翻译完全书之际,绝大部分和SDK有关的内容都是有效的。
洗脑术 豆瓣
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
6.9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 译者: 张孝铎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第一本洗脑的历史!
人脑真的能被植入思想?历史上各国为此投入的研究恐怕超出你的想象。
CIA“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
《开卷八分钟》两集推荐!视频地址:
(一)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0/20023342_0.shtml#6467378-tsina-1-7363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二)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1/20053447_0.shtml#6467378-tsina-1-8325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胡泳、蒋方舟、刘瑜、廖伟棠、熊培云、王晓渔、王建勋、张铁志、张晓舟联合推荐!
刘瑜推荐:人的头脑可以象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 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全非?极权体制的心理控制机制是怎样的?《洗脑术》一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洗脑”技术,展示了脆弱的人性如何在各种显然或隐秘的权力面前随风摇摆。它帮助我们认识权力的危险,也帮助我们对自身之脆弱保持警醒。
蒋方舟推荐:很有趣的书,讲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控制。从战争时代政府对精神控制和刑讯的研究开始讲述,看得人毛骨悚然,既可以当非虚构的故事书看,也可以当做严谨的考据。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1月上榜好书!
网易公民阅读2012年第一季好书榜首位!
《新京报》书香榜3月推荐
当恐惧弥漫,一切肮脏都穿上了正当防卫的外衣;
当科学发狂,一切残忍都散发着追求真理的光芒。
《美丽新世界》《谍影重重》《满洲候选人》,真的不只是故事。
作者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翻阅大量解密文件,采访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 的前特工,揭开了世界上最隐密的心理操纵术——洗脑术的秘密。 本书为中情局“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2007年英国著名的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非小说图书奖五本入围图书之一。
你该如何审讯恐怖分子?
《洗脑术》对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话题给予了有价值的阐说。
——CIA官方网站
一部非凡的作品!
——安德鲁·马尔,《一周之始》
作者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全书非常具有可读性。
——罗伯特·道格拉斯·法伊鲁斯特,《每日电讯报》
真实生动的作品!斯垂特菲尔德再次推出力作,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故事中的关键时刻都有着生动的描述,并穿插着精彩的分析。本书甚至与阿尔布格莱之战和反恐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克里斯托弗·斯韦斯特,《金融时报》
异常引人入胜的一本书。斯垂特菲尔德对叙事的控制可谓完美无缺。你能看出故事的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总让你捏一把汗。此外,作者的调查研究也做得非常出色。
——布赖恩·阿普尔亚德,《周日时报》
弗朗索瓦·特吕弗 豆瓣
作者: [美] 安内特·因斯多夫 译者: 沈语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4
《弗朗索瓦•特吕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这位天才导演的权威之作,安内特•因斯多夫捕捉到了特吕弗作品的精粹与全貌,观点新颖,充满洞见。作者讨论了特吕弗对法国新浪潮的贡献、与其精神导师希区柯克和雷诺阿的关系,及其影片的重大主题——女人、爱情、孩子与语言,她还从特吕弗与其影片的关系中,探讨了他的生活。《弗朗索瓦•特吕弗》写得热情洋溢,充满人性,一如其主题,它已使电影史上最受人欢迎、最多产、最深刻的艺术家之一归于不朽。
Secret Knowledge 豆瓣
作者: David Hockney Studio 2006 - 10
David Hockneyas controversial book, now revised in paperback with thirty-two new pages of evidence Join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rtists of our time as he investigates the painting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 Hockneyas extensive research led him to conclude that artists such as Caravaggio, VelAzquez, da Vinci, and other hyperrealists actually used optics and lenses to create their masterpieces. In this passionate yet pithy book, Hockney takes readers on a journey of discovery as he builds a case that mirrors and lenses were used by the great masters to create their highly detailed and realistic paintings and drawings. Hundreds of the best-known and best-loved paintings are reproduced alongside his straightforward analysis. Hockney also includes his own photographs and drawings to illustrate techniques used to capture such accurate likenesses. Extracts from historical and modern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with expe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urther illuminate this thought-provoking book that will forever change how the world looks at art. "Secret Knowledge" will open your eyes to how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how we choose to represent it.
iOS 4编程入门经典 豆瓣
作者: [美]Wei-Meng Lee著 译者: 张龙 2012 - 1
准备好进军精彩的Apple移动应用开发世界吧!《iOS 4编程入门经典》这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iPhone SDK 4提供的所有功能创建自己的iPhone、iPod Touch和iPad应用程序。你将从中深入学习如何使用Apple的Xcode工具、Objective-C编程语言以及众多用来增强iPhone SDK功能的API。本书十分易于阅读和上手,可帮助你迅速从构建第一个应用程序过渡到开发能够集成动画、手势识别、语音聊天等功能的复杂应用程序。
◆ 基于最新的iPhone SKD,相对上一版新增了对许多新功能的介绍,包括,包括Web服务编程、蓝牙编程、Bonjour编程和Apple推送通知服务等,内容更加全面,技术上更具前沿性
◆ 展示如何使用Xcode工具和iPhone SDK创建自己的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
◆ 介绍如何使用Tab Bar、导航和实用模板来加速开发过程
◆ 提供访问内置应用程序(例如照片库和照相机)的方法
◆ 通过访问加速计以创建具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的步骤
◆ 解释如何使用后台服务和执行后台任务
窥视工作间 豆瓣
7.7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陶振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作者引领读者窥视近五十位日本名人的工作间,这些房间的主人均是日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手工艺、科学、建筑、政治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涉及范围之广之有趣令人称奇。通过近距离、生活化的观察,读者得以细细品味丰富的别样人生,了解每个人致力的工作,思考的问题,进而窥视到“当今日本之万象”。
2012年4月6日 想读
艺术即体验 豆瓣
作者: [美]杜威 译者: 程颖 金城出版社 2011 - 7
本书是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作品。其思想是以“活的生物”为基础建立一元论的美学体系,力图恢复艺术与非艺术间的连续性,以及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间的连续性,最终要建立一种美的艺术与实用技术与艺术间的连续性。作者认为,艺术的材料应从不管什么样的、所有的源泉中汲取营养,艺术的产品应为所有人接受。总而言之,要建立一种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
职业建筑家 豆瓣
作者: 罗兰·哈 根伯格 译者: 王增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 7
《职业建筑家:20位日本建筑家侧访》作者以知性和感性兼具的笔触,搭配出色的建筑及人物摄影,记录了20位当代日本建筑界风云人物的心路历程。他们中有一代大师如丹下健三、安藤忠雄,也有明星建筑师伊东丰雄、坂茂、矶崎新、隈研吾。作者在对被访者本人的大量资料研究和多次访谈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提出话题,凸显了每位建筑师的独特风格和精神理念,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触手可感的样本,我们可由此透视他们的人生及职业思考,汲取灵感。
热爱绘画 豆瓣
L’ Amour de la peinture
作者: [法]克洛德·鲁瓦 / Claude Roy 译者: 罗国林 2012 - 2
○ 史上最精彩的关于绘画的随笔集
○ 全面介绍毕加索、戈雅、伦勃朗的作画与做人
○ 让1亿中国人从此走近美术
它是一本励志温情的绘画书,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为为我们讲述了绘画艺术殿堂里那些“高不可攀”的理论和“令人迷醉”的生活,使得我们能够真正欣赏到艺术带给我们的力与美,痛与伤。
蒋勋的卢浮宫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2011 - 2
作者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奢侈和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
工艺之道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柳宗悦 译者: 徐艺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 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盖房记 豆瓣
作者: [日] 柏木博 / [日] 中村好文 译者: 孙萌萌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 - 2
《盖房记》介绍了:著名的设计史学家委托一位号称“住宅名人”的建筑家建造房子。主人的愿望是建造“质朴而大胆的房子”,最终这个愿望化身为箱式结构的房子,它让人坚信唯有这个设计才能守护未来。人们不再需要一次性的房子,而要建造能够居住百年的房子。从主人与建筑家的相遇,再到他们各自的想法,从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建造房子必备的智慧与诀窍。
自我的根源 豆瓣
Sources of the Self
作者: 查尔斯•泰勒 译者: 韩震 / 王成兵 译林出版社 2008 - 5
本书是当代著名哲学家、社群主义健将查尔斯•泰勒的代表作,被誉为“近二十五年来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全书讨论了整个西方思想关于自我、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表达的作用等方面的观念史,勾画出现代性自我形成的过程。作者认为,现代人继承的本互(相互)冲突的道德观,是现代性境遇中自我把握或定义“善”的结果。
Art and the Moving Image 豆瓣
作者: Tanya Leighton Tate Publishing 2007 - 10
The arrival of the moving image in contemporary art has provoked a great deal of discussion amongst critics, artists and curators, and present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institutions of film, painting and sculpture. "The Reader" aim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generate further art historical study. "Art and the Moving Image" presents an array of critical,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responses that pertain to this paradigm shift: its cause, its motivation, and its aesthetic, soci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is stimulating collection brings together the most significant writings from leading art historians, curators, artists, theorists, and philosophers, and it includes seminal historical articles, as well as recent criticism, including newly translated and commissioned essays.
冷皮 豆瓣
作者: (西班牙)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 译者: 戴毓芬 译林出版社 2009 - 4
无名主人公来到南极附近一座孤岛做气象员,岛上只有一个半疯的灯塔看守人巴蒂斯。两人不仅要坚守灯塔,还要与冷血海怪厮杀。主人公日渐模糊了暴力与良知、人性与兽性的界限,成了冷血的野蛮人……作者通过孤岛这个微型社会发生的故事,对人性作深沉的省思。
Titian, Tintoretto, Veronese 豆瓣
作者: Ilchman, Frederick 编 MFA Publications 2009 - 5
For nearly four decades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careers of Venice's three greatest painters--Titan, Tintoretto and Veronese--overlapped, producing mutual influences and bitter rivalries that changed art history. Venice was then among Europe's richest cities, and its plentiful commissions fostered an exceptionally fertile and innovative climate. In it, the three artists--brilliant, ambitious and fiercely competitive--vied with one another for primacy, employing such new media as oil on canvas, with its unique expressive possibilities, and such new approaches as a personal and identifiable signature style. They also pioneered the use of easel painting, a newly portable format that led to unprecedented fame in their lifetimes. With more than 150 stunning examples by the three masters and their contemporaries, this volume elucidates the technical and aesthetic innovations that helped define the uniquely rich "Venetian style," as well as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it flourished. Essays range from examinations of seminal new techniques to such crucial institutions as state commissions and the patronage system. Most of all, by concentrating on the lives and careers of Venice's three greatest painters, "Titian, Tintoretto, Veronese" paints a vibrant human portrait--one brimming with savage rivalry, one-upsmanship, humor and passion.
東京造街史 豆瓣
作者: 藤森照信 / 小澤尚 译者: 蕭雅文 楓書坊 2007 - 10
東京真正的城市前身,則是關東武將太田道灌所建造的江戶街區,距今已有530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演進史,30、50年不過佔了還不到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