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罗马人的故事3 豆瓣
8.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刘锐 中信出版社 2012 - 3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持续保持长久的国泰民安。即使没有来自外敌的威胁,也会出现产生于内部的敌人。这就如同人体一样,强健的体魄可以抵御外来疾病的入侵,但是内脏器官的疾患,却会制约身体的健康成长,并使人饱受折磨。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受到罗马霸权扩张到地中海全境的刺激,罗马经济结构发生剧变。一方面,骑士阶级兴起,失业人口增加,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由元老院所主导的寡头政体,在面临汉尼拔战争的危机时,高度发挥机能,权力不断集中,而开启“平民派”与“元老院派”抗争的世纪。作者以人物和事件交错的叙述方式,突显公元前133年~前63年这个革命动荡的世纪。成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成为霸者之后罗马人的种种困境与混乱,值得经营现代生活的你我深切反思。
2012年8月14日 已读
格拉古兄弟是生错了时代的悲情英雄,我敬仰他们,另外庞培和卢库鲁斯歼敌十余万自己损失不过十几人乃至几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和他们比起来深受怀疑的陈庆之的神话战绩根本算不上出奇,真是想破头也想不出在兵员素质,装备,后勤补给,士气方面都没有什么悬殊差异的情况下,是怎么打出这种网络小说战绩的
历史 盐野七生 罗马
讀史隨劄 豆瓣
作者: 钱穆 九州 2011 - 7
《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读史随劄(繁体竖排版)》各篇,多就原稿整理;其有先发表于杂志期刊者,皆注明于各篇篇后。整理工作虽力求慎重,然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
2012年8月12日 已读
九州这套书是真贵,但是做的实在是漂亮,读起来舒服的不得了,这本书本身也好读,钱公的历史短论集子,关于黄巾与天师道,唐朝干谒风气,江浙人才名录的文章都又好读又好玩,我不禁感叹一句,唐朝的士人风气原来已经那样了,这个世界好过吗?
历史 钱穆
罗马人的故事2 豆瓣
8.9 (43 个评分) 作者: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
海报:
2012年8月12日 已读
这本迥然不同,二次布匿战争写的波澜壮阔,布阵,阵图还原,细节,背景,地图,任何一个治学要素这里都有,更加难得的是,有小说一样的跌宕情节和疏朗文笔,两百多页须臾而尽,完全没感觉时间流逝,布匿战争显露了罗马人制度的优越和雄厚的家底,而审判西庇阿注定了罗马的衰落,一个善忘的民族
历史 盐野七生 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1 豆瓣
8.2 (66 个评分) 作者: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1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罗马从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都时常处于进一步退半步的状态。罗马后来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这五百年间萌芽的。就好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积蓄起来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开始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一样。
2012年8月12日 已读
大凡通史,远古部分一般不能免俗,因为史料有限真假难辨,或者一笔带过苍茫岁月,简略如左传,或者文学之心溢上心头,添枝加叶如东周列国志,盐野妹子不能免俗,第一本两百页写了五百年的历史,虽然作者治学功底与态度均可观,文笔也不错,还是让人有略难记忆的问题,这是我求全责备,还是好书一本
历史 盐野七生 罗马
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朱鸿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7
本书选择日常生活的角度,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就延安时期的某些历史关键问题或趣味敏感话题,作溯流探源与疏浚河道的工作,描述延安生活中的历史真实,借以考察改造塑造我们几代人精神人格的革命集体生活规则,探讨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革命精神。作者用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在查阅大量文献档案资料,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深入延安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展开对延安历史生活的研究。题材新颖,资料丰富,文情并茂,既是大众话题,又是学术研究,堪称近年来该学科领域的翘楚之作。
2012年7月16日 已读
作为史料还是能看出些东西的,我很不解,知识分子在那段时间已经被如此对待,为何建国后依旧对party如此死心塌地,不知道惧祸而走呢?
历史
人类的愚蠢历史 豆瓣
Duh!: The Stupid History of the Human Race
5.1 (7 个评分) 作者: 芬斯特 重庆出版社 2005 - 5
《人类的愚蠢历史》讲述不要去亲响尾蛇的嘴。从飞机上跳下来之前背上降落伞。如果你要去抢银行的话千万别带上你的狗。这些看上去是再明显不过的做法,然而不幸的是,我们仿佛是一个同响尾蛇亲嘴的种族。
2012年7月8日 已读
如果作者不试图在全书后半本对读者进行不太高明的说教的话,本书本可以值得更多,摊手,很多时候我们获胜不是因为更高明,只是因为没对手愚蠢,哈
历史
陈寅恪与傅斯年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岳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6
著名史学家,傅斯年、陈寅恪先生弟子何兹全与著名评论家朱大可、何三坡、陈晓明、白烨、李建军、谢有顺、葛红兵、解玺璋、张闳、唐晓渡,联袂推荐。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培养出来的,对北大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除了他办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还做过北大代理校长,对北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陈寅恪师是继《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司马光之后近一千年一,又一伟大的史学家。
——何兹全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个人传记。对傅斯年和陈寅恪的记忆,打开了被蓄意掩蔽的历史之门。他们在20世纪所遭遇的命运剧变,谱写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哀歌。
——朱大可
就作者的写作功力和这部作品叙事方式、描述角度与文学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而言,是21此类题材的巅峰之作。
——资深编辑家、作家杨力虹、许志龙、史奉真、杨君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页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太息。
本书再现了陈寅恪追求学术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曲折而辛酸的一生,他和傅斯年是20世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涌现的众多大师的杰出代表。
2012年7月4日 已读
读完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和南渡北归系列后,这本书已经提供不了什么新鲜八卦和史料给我了,但是依然读的很伤心,很投入,自然也很喜欢,原本想做篇长文祭奠,可惜我对这一块的认知注定我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而如果抨击时事的话,文章又会像上一篇往事不如烟的书评一样消失不见,斯人既亡,邦国殄瘁
历史 国学 文化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2012年7月2日 已读
140字不够我吹牛打屁,详评见长评
历史
武田信玄(上下) 豆瓣
作者: (日)新田次郎 译者: 黄远河 重庆出版社 2008 - 10
狂飙的日本战国时代,20岁的少年英豪武田信玄,在家老和百姓的支持下,兵不血刃地放逐了暴虐无道的父亲。年轻的脉搏,充满欲望与野心。自立为甲斐国主的他,随即以雷霆万钧之势进攻信浓。他努力开疆阔土,往复争战。他的军旗上写着孙子的名言:“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旌旗所指,战无不胜。
平定信浓之后,信玄梦想着挥军西上,直入京都。但夙敌上杉谦信始终牵制着信玄,于是甲斐之虎只有在川中岛迎接与越后之龙的对决了。川中岛大会战获得胜利的武田信玄,一步步走向号令天下的大道,然而长子义信的想法却与信玄相左,信玄不得已幽禁了义信,继续追击强敌,进兵关东,迫近小田原城,攻陷骏河府中城。
甲州、信州全域已入版图,一方之雄的武田信玄却遭病魔缠身。数十年的梦想支撑着他,他还是参拜了母亲、正室、长子的茔墓,辞别了心爱的妻妾,踏上西上的道路。这是一代名将的最后一击。他虽在三方原战胜了德川家康,却已时不我予。信玄一生快意恩仇,可谓此生无憾,却在最终的胜利即将唾手可得时,无端地被病魔击倒,只能遗憾地将目光望向咫尺的京都。
信玄金戈铁马的生涯中,伴随着无数浪漫的篇章。战场上他杀伐决断,居馆里却柔情似水。不美满的政治婚姻之外,信玄有着无数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武田信玄,在战争与爱情之间……
2012年6月18日 已读
这本书的作者相较山冈庄八和司马辽太郎是无名之辈,可是写的比这两位好看不少,战争场面颇多而且细致,甚至给出了战场部署的战棋图,再有就是些有趣的八卦了,坦言之我对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伊达政宗等几人的了解远不如织田众将深刻,所以读这本书就感觉比较有味,不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几本,感觉在被灌输同样的已知的东西,比如甲斐穷的没法供给今川军下酒菜,只好用了不体面的鲇鱼,这还不算,厨房主管知道没有菜以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去抓】,这可真是哈哈哈,还有,在游戏中雌雄莫辩的谦信公居然为了个娈童同意了与甲斐的和议,结束了第几次川中岛合战,这真有点跌眼镜,回想信长公和利家和森兰丸,真是有点呵呵呵的冲动
历史 历史小说 小说
说曹操 豆瓣
作者: 王仲荦 中华书局 2009 - 5
《说曹操》主要讲述了:王仲荦先生对曹操一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战役给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与剖析,澄清了诸多坊间的误判;清晰地刻画了曹操一生的几大阶段,厘清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豁然开朗;展现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生存的历史时空以及活动于此时空中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对三国时代割据混战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有精当的分析。王仲荦先生拥有一个历史学家最朴实的人文关怀,对生存在动荡时代的底层民众给予了深刻的同情。
2012年5月30日 已读
老派学人实力果然不凡,原本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以为是大家骗钱之作,八万字一本书,如何写透魏武?开篇平平而渐入佳境,言简意赅而见解颇深,大家所著小书如同教科书般示范了史料的筛选与重点节略的把握,妙书一本
历史 王仲荦
2012年5月23日 已读
一本好书,谁读后都会有所得的,单论书本身没多少可评论的,借机说下李敖,李敖可以说是身受评价最为泾渭分明的几个人之一,爱之者嘘之在天,恨之者抑

其在地,其实大可不必,李敖从来不是单纯的学者,也不是单纯的作家,他是个好斗的政治家和勇敢的斗士,信条是无所不用其极,他的渊博与深邃与他的残狠

而阴险同样明显,其实李敖是个能让你学到很多很多的家伙,你大可不学他的为人和他曲解材料抨击敌手的做法,但是他渊博学识和辩论技巧都是当世一等一的

,而这两者都是我极为推崇的技能本领,所以我很喜欢李敖,对于他这一类的存在,大可只看论据不看论点,或者紧紧咬着他的逻辑推导,来批判着学习,这才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呢
历史 李敖
南渡北归(第一部) 豆瓣 Goodreads
7.0 (23 个评分)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1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2012年5月16日 已读
作者毫无疑问是性情中人,后三分之二关于学人的部分我非常欣赏,读之获益良多,而前三分之一对张学良,宋哲元,张自忠等人的批驳读来给我的感觉不佳,首先作者自己感情色彩太浓,对这几人直接用很刻薄丑陋的词汇形容,让人先生一种不喜,而且作者批驳宋张为汉奸的部分引用书目不仅极少,而且全取对二人不利的书籍,对相反论调书籍连提及都未,并不客观公允,最后,写张自忠本矢志做汉奸,后因宋哲元比自己先死而生歉疚之情,于是决意杀身报国,方有台儿庄之壮烈身殉,这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逻辑关系啊,作者很明显观念上已经先入为主,然后取舍材料的标准也就有了偏颇,前三分之一质量很低,另外我还想吐槽一点,虽然近年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功绩予以昭雪,但也犯不着把蒋公写的这样伟岸,身为执政党领袖,国家遭遇侵略时的反击不是选择,是义务啊南南
历史 纪实
中华史纲 豆瓣
作者: 李定一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2 - 4
编辑推荐
※《中华史纲》(李定一著),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作品,当代华文世界公认最佳的国史经典著作之一,集严谨、独到、激情、朴实于一书,乃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史佳作。
(1)港台权威国史读本——深受读者与学界好评,不可错过的国史佳作!
(2)既彰显民族自信、又保持客观中立。——比钱穆《国史大纲》更客观,比吕思勉《中国通史》更有趣。兼具客观中立与民族文化自信。
(3)一部专门“针对当代现实,适合普通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绝非故作高深、枯燥乏味的庸著。作者减除与今无关的话题,较少直接引用史料而改用现代文体表达,尤其关注具有当代意义的话题。
(4)深具独创性,而非仅是汇编主流观点。——对诸多重要的人与事,李定一皆有新鲜论断。如:“中华世界”概念、废除帝王年号、秦皇、汉武、王莽、曹操、孝文帝、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之高下、五胡乱华与蒙元满清之异同、近代中华衰弱原因、太平天国与湘军之比较、清末教案原因、义和团反思、维新与革命之关系等等,都有独特论断,足为文史爱好者及研究者潜心细品。
(5)李定一教授:是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几大名校的历史学泰斗。——除了融通中国通史,对中国近代史、中美外交史亦有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一部严谨独到、朴实优美的通史佳作】
《中华史纲》(李定一著),是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的代表作,也是港台近几十年来最为严谨的国史著作之一。书中独特思辨的史观,简洁朴实的语言,相比一般故作高深、枯燥乏味的历史书,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内容跨度从史前传说时期直到辛亥革命为止,记叙了几千年来中华世界的政治和文明之变迁。李定一教授的出发点,是要创作一部“针对当代现实,适合普通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使读者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本民族之国史,以略尽国民之文化义务。
2012年5月15日 已读
通史类已无可读,或者说,任何泛泛的介绍历朝历代大事,由一个个事件和知识点串成的书并无可读,纵使强如吕公思勉也不可免俗,通史太难写,通史介绍的历史事件往往太大以至于日常生活中凭借耳闻便可知道个七七八八,而兵制官制币制等重要的点,基本没有人会在一本通史类读物里学懂,通史类书籍已有弊病如此,此书质量尚且未能达到通史类著作的平均等级,立读百余页,耗时不到十分钟,无新意,无创见,无用
历史
血与铁 豆瓣
作者: 老鬼 新星出版社 2010 - 10
《血与铁》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黄昏》前传。《血与铁》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独特经历,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青葱岁月。自小学开始的一整套英雄主义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饥荒、性压抑,还有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与被革命激活的表现欲纠缠交织,令他陷入层出不穷的困境而难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远方。游行,串联,打砸抢自己的亲人,革命迷狂主宰了发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闯西藏,搞刀枪,蹲班房,最后自愿去内蒙古大草原插队。一代人的梦想与破灭。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视的程度。作者把一颗赤裸裸的心交给了读者。
一段被遗忘的红色记忆,正是后来者理解“知青”和“红卫兵”一代的密匙。我们也才能理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破坏性极强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义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
生活胜于小说。老鬼袒露心灵的自白,波澜迭起,令人不忍释卷。
2012年5月4日 已读
真实性不容怀疑,这本书描写极为真实,描写了个脑子里长满肌肉的肌肉棒子SB的青春,说实话,他这号人文革最喜欢了,好煽动,单纯的不思考,还心黑手狠,到老了知道反思也算是好的,不过535的时候他也上蹿下跳了一阵,怎么不敢回忆了?还是个见风使舵的主,序言里倒是很装豁达,揶揄别人时候声情并茂
历史 小说 老鬼
中国通史(上下册)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傅乐成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19 - 7
本书为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过程的一个简要叙述,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不予采用。
本书所述,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进出版,配有适量插图,重点在于战争地图,对每副战争地图皆有数百字详尽说明,以方便读者对史事有更为感性、系统的认识。
2012年4月18日 已读
被删的一塌糊涂,篇幅缩减近半,有特色部分全无,成为了平平常常毫无特色的教材类书籍
历史
欧洲中世纪史 豆瓣 Goodreads
Medieval Europe: A Short History
9.0 (54 个评分) 作者: 朱迪斯.M.本内特 / C·沃伦·霍利斯特 译者: 杨宁 / 李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 11
本书是欧洲中世纪史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为美国数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C·沃伦·霍利斯特清晰的历史观和动人的教学法,现经朱迪斯·本内特精到的修订而成第十版,覆盖了更多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内容,包含了经全面修订的系列地图、一组新的关于中世纪传说的短文等更多内容。在第八版的序言中,霍利斯特教授述及他在大学时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中世纪的产物”。《欧洲中世纪史》一书向今天的学生全面介绍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中世纪根源。
2012年4月13日 已读
这是本很好的书,但是不适合入门者用,是简略的通史,过长的时间跨度,过大的范围和略短的篇幅,让这本书变成了很有智慧的略微展开的大事记,阅读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把一些已有的知识串联起来,但是那些以前没有概念的东西,靠它给的一点点,实在是不够用,果然读史还是要读专门史,越细越好,另外不禁慨叹,波伊提乌将算术和几何加入了四艺三学之中那一刻,千年之后西方自然科学完胜东方,就已经注定了,刘徽祖冲之们多么伟大啊,在只求实用的数学土壤上,在无人认同的学术生命里,守着自己孤独的爱好,sigh
历史
南明史 豆瓣 Goodreads
8.7 (26 个评分)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 8
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 、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限于南方,陕、甘、晋、冀、鲁、豫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
2012年4月11日 已读
顾诚先生力作,略略不如明末农民战争史,但也是杰作一部,详评见长评
历史 顾诚
1688年的全球史 豆瓣
作者: (美)小约翰·韦尔斯 译者: 文昊 等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 7
美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融合了文化人类学与史学,通过单一年度的棱镜,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景。1688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代。这一年,彼得大帝建立了他的行将改变俄罗斯乃至称霸欧洲的政权;路易十四在他辉煌的凡尔赛宫展示着法国的国力;康熙大帝在紫禁城统治着大清帝国。这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倾覆了。这一年,牛顿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继续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努力;洛克完成了《人类理解论》,决定了此后西方几百年的思想走向;莱布尼茨周游列国、寻方明君,想为天下人谋福利。1688年,令人难忘的还有松尾芭蕉的俳句、石涛的画作、胡安娜的爱情咏叹调……通过书中令人神往的故事、扑朔迷离的世界图景,韦尔斯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细致入微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权力、金钱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的,以及人的信念如何开始引导世界走向现代。
2012年4月5日 已读
与万历十五年相仿,撷取历史一个横剖面,描述当时世界各处同时发生的不同事件的书籍,质量却差得远了,这本书没有一个中心脉络,布局拉的过开,以致很难驾驭,导致作者的选材孤立片面,无法横向或纵向比较,进而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只能让我们看到在这孤立的一年中世界各地在发生着些什么,诚然这样的创意不坏,但是可替代性太强,在2012之前的任意一年都可以拿来如此处理,作者对1688年的独特与重要的大事宣扬,看起来苍白无力,这本书的可阅读性不强,有的地方还算有点意思,如此而已
历史
角斗士:历史上最致命的游戏 豆瓣
作者: 菲克·梅杰 译者: 李小均 2009 - 8
本书中,荷兰著名历史学家菲克•梅杰(Fik Meijer)别出心裁地叙述了角斗士的真实故事。他透过对希腊和伊特鲁里亚历史的研究,从墓志铭、墙上涂鸦、镶嵌画、壁画和石雕、庞贝火山灰下重见天日的艺术品,乃至古罗马作家的作品片段中取材,栩栩如生地复活了角斗场上的血雨腥风的厮杀场景,读来扣人心弦。
本书是菲克•梅杰的代表作之一,史料丰富,文字生动活泼,是一本十分优秀的历史读物。李小均先生优美传神的译笔也绝佳地契合了作品氛围。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很一般的书,读这本书的契机是今天被斯巴达克斯撩拨起来的嗜血狂热与伴随着的好奇心,这本书只是枯燥的学术考证,好在介绍的详尽全面,关于角斗士的类别,装备,赛程考据,尸体处理,动物角斗等内容,让我知道了不少新东西,当然最值得提一提的是,斯巴达克斯目前算上前传的三季可真算是历史的高还原啊,无论是剧场,武器装备还是社会习惯,这是我喜欢英美历史剧的原因,总是可以感觉自己多知道了些神马的,决定读了休谟的英国史再去看都铎王朝吧
历史 文化
隋唐五代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上下),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订,全书包括“总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节顺序,章节标题及删节的正文叙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复补全。除将原书的繁体直排、雙行夹注必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外,还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其他如习惯用语、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必动。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二周目艰难达成,这套书阅读的顺畅程度明显逊于秦汉史与两晋南北朝史,固然由于我对后二者了解程度胜于前者,也因为这套书更像是心得体会集与隋唐五代正史批注,自肃宗以降,各路藩镇播乱天下,人物众多,关系纷乱,吕先生批评正史不确之处也更多,而先生并未一一交代前因后果,只是单纯吐槽,人物与事迹都不熟谙,读来几欲堕泪,不过这套书依旧极为有价值,先生依然教授我良多,顶礼膜拜,只是......恐怕这套书还要读个三周目啊
历史 吕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