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史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先期出版的《先秦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本次《秦汉史》的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实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各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除订正子原书的一些讹误之外,其它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改勋。《秦汉史》的札録,原是作者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所做的摘録,文字非常简略,有些只是揭示性的辑要,但都标有相应的页码,现以页下注的方式,附在正文之中,以便读者参考。
2012年3月21日 已读
三周目达成,本书是吕公怀疑论最密集的一本,感觉有些怀疑颇为过火,略显武断,也是我与先生分歧最大的一本,虽然与先生同属魏武粉,曹魏正朔支持者,但是对先生在赤壁之战一段,对周瑜,鲁肃行为的批评表示不以为然,此事与窦融归汉迥异,占据长江天险后半壁江山,不自毁长城则极易自保,成割据之势,无怪孙吴君臣,先生论调略显迂腐,又周公瑾是历史上难得的有冷静头脑和战略眼光的鹰派,可惜天不假年,不能尽舒大志,而赤壁抗曹是取益州之前提,是其战略意图中重要一环,先生肯定其眼光而否认其行为,不敢苟同,三次阅读笔记凌乱,有闲时会整理,此次阅读已可解决第一次阅读时笔记中之疑问,大喜
中国古代史 历史 吕思勉
中国好人 豆瓣 Goodreads
8.0 (33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 2
邱小刚的第一部历史随笔集,共分“中国好人·中国坏人”、“世事·人情”、“以天下为狗任”三辑;在作者的态度是,其实所谓好人也不是那么好,所谓坏人也不是那么坏,中国历来的以道德杀人、以忠压倒孝、以忠压倒仁,以及以所谓大节掩盖小节的评价标准和认识视角是有问题的,“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作者尤其对历史上无论是读书的还是放羊的,都“爱以天下为狗任”的传统抱有深刻的警惕,对海瑞一类道德迫害狂式的人物深恶痛绝。
2012年3月15日 已读
中国标准下的好人和中国标准下的坏人,尖刻的讽刺过去判别世事人情优劣的缺陷,也隐隐透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历史部分写的很浅,议论部分也不算深,合在一起是不错的入门读物,刀尔登喜欢的冷幽默,尤其是冷黑色幽默,往往可以让人会心一笑,嘿嘿,狗不叫,性乃迁
刀尔登 历史 杂文
常言道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余世存 新世界出版社 2007 - 4
《常言道: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出版之后,引来众数读家和媒介侧目。读史有方法,玩索有兴味。作者自身经验:遍观近代正史野史,爬梳剔挟之余,每成一则,不独欣然成诵,辗转反侧,更可以反复征引,和其他无数的历史细则,相与沟通并互见发明。此中之苦乐砥砺自知,心中块垒或为之高筑,或为之浇析,曼殊上人和绀弩散人都曾为此“无端狂笑无端哭”。吾人以史为教,西人更有所谓读史使人明哲、在此跳舞等说,历史既为材料,又为形式质地,跟人心相遇,有感即通,确凿可以成全有质地之新人。是以教化教育教学革新之道,莫过于回向历史:《非常道》出版后,跟风不断,可谓明证。余既始作其俑,难免龙种之望,而打扮历史无知历史之投机取巧人格,仍充斥市场,感慨系之,因再秉杂糅并举之余绪,更出机杼,作《常言道》一书,体例翻新,条陈细察,涓滴申说。为吾人近代史再三复意。读家或可哂察。
通者,有不可言言则非常之道,则必有老生常言言则平易悠远之道。道可常言者,则可以致精微,可以通广大。小德川流,大德软化(冯友兰语)。此本书所以用心者也,存鉴揽照,目击心悟,所谓证道,无处不在。
通之体,可以为经,为史,为传统;道之用,则惟务在人。我国人向来视大等为大人成人君子之教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现代教育之关键,同样利在大学,利在大学之人格校长,利在传道,利在为学,利在博通,利在独立,利在自由。一以贯之,则任持绝学,人格高标,如何做人,如何警君子,如何做学问,历历在目。又,或则培育现代识见及训练(蔡元培语),或则助学生走路(梁漱溟语),或则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冯友兰语)。要之,则又如竺可桢所倡通才教育,惟有通中国语文,通此随处流衍之人文精神,方可接续烟火,方可拯危难于既颓,方可于非常之时,有以“一死而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陈寅恪语)。读书治史,感同身悟,见不及此,实乃蠹虫。
2012年3月14日 已读
我读这本书读到五十页的时候读哭了......真的,我就感觉,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师长,这样的时代,凭我的一腔热忱和不差的天资,何至于奔三之人,学力如此浅薄,又何至于以如此浅薄之学力,被不读书人推崇,此时长歌当哭,不如泪流满面
余世存 历史 语录
日本围棋故事 豆瓣
作者: [日]安永一 / [日]渡边英夫 译者: 薛至诚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日本围棋故事 本书以渡边英夫的《新坐隐谈丛》为骨干,并参阅和收集了渡部义通的《古代围棋的世界》、
[木神]山润的《日中围棋兴衰史》、林裕的《围棋百科辞典》以及《今昔物语》等书的一些材料汇编而成。
内容基本按年代顺序,从一世本因坊算砂开始,介绍到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逝世,其中包含了棋院四家和
所有日本围棋史上的著名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增加本书的趣味性,力求生动活泼,作者在不影响
历史人物和整个事件真实的前提下,对一些具体细节作了适当的虚构和润色,并选了少量的传说和野史。
2012年3月13日 已读
道策,秀策,元丈等人都堪称国士无双,但最出彩的还是丈和啊,我发现我在自己喜爱领域中最欣赏的几个人,如陈庆之,田承嗣,本因坊丈和几人都是无所不为的邪气之辈,我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吧,哈,认为围棋是高雅恬和运动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啊,这些棋士的行为和风骨气度什么的压根搭不上关系,但是绝妙名局令人心折,如独立寒田之鹤般的骄傲孤矜更是有种邪恶的魅力,我爱这项运动,又及,发现孤身饮茶打谱之时所配音乐最适合的就是日本古典音乐,不知为何
历史 围棋
先秦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一部。本书初版于1941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吕著其他各部断代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列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专著汇编之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书后附有人名、地名、引用书目和篇名的索引。《先秦史》在“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2012年2月26日 已读
吕公的书依旧无可指摘,这本的可读性比较低,因为三皇五帝虚无缥缈部分对我而言是不感兴趣的东西,虽然吕公在上面下了很多功夫,吕思勉治学丛稿里很多篇幅在探讨这些,另外值得高兴的是我发现春秋战国部分吕公已经没什么新东西可以交给我了,在二周目以后,这本书终于可以宣告读完,吕公千古
历史 吕思勉
叫魂 豆瓣 豆瓣 谷歌图书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8.7 (6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上海三联书店 1999 - 1
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本书可作为学生必读参考书。
2012年2月21日 已读
盛名之下质量还算不坏,但是没我想象的那么好,叫魂案与欧洲烧杀女巫事件类似,起因却有不同,共有的因素是社会按捺不住的焦灼不安,无所依托的恐惧的集中爆发,来自乾隆的因素倒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历朝历代对宗教的暧昧态度也是主因,让我意外的是一辈子做了打油诗几万首的乾隆居然是个满文化本色捍卫者,本书使用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种种方法,当然很了不起,但我感觉写的有些晦涩而杂乱,对官僚科层制度分析这一块做的上佳,但是我这一块恰恰不缺认知,因此感觉得到的并不多,而读的很累
历史 孔飞力
孙权传 豆瓣
作者: 张作耀 人民出版社 2007
孙权是个被长期忽略了的人物,然而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有研究的潜在价值.吴国是个未开发的矿藏,只等有着锐利眼光的你来慢慢开采。希望张作耀公先生的这本《孙权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去了解到孙权的一生,让你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孙权,当然,《孙权传》一些观点也只是尹先生的个人观点,比如他认为赤壁之战只是场小战,而非大战等等,有关这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眼光去观看。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张作耀的脚步,来走一趟孙权的心灵之旅吧!
2012年2月21日 已读
仲谋比起曹刘来说争议少到没有,所以这本书按部就班的靠谱,张作耀三传是三国入门第一读物啊~读完了以后还是很佩服仲谋的,他腹黑阴沉的比大耳像政治家多了,由于所处局面相对劣势,折冲樽俎的重要性强,他甚至比不需要表现的魏武还有政治家像,可惜,和老毛一样,老年刚愎,心黑手狠,高压玩的太过了,吴亡的基调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然奠定,此外,本书对刘备坚决进行夷陵之战的原因分析的很到位,不是单纯的报仇而已【尽管我感觉有些不对,但是真的不牵强,但是但是,我执着的认为,大耳朵赔上一切的这一战全是为了二爷而已,嗯
传记 历史
柏杨曰 豆瓣
作者: 柏杨 海南出版社 2006
柏杨封笔,为本书作序,只为苍生说人话。《资治通鉴》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彩的人物和柏杨先生最精彩的解读与分析。本书为上中下三册。[大陆新版,原汁原味]
比教科书呈现更多历史真相,比传奇小说蕴涵更多人文怀。
《柏杨曰》是台湾柏杨先生在《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基础上,耗费五年时间编撰而成,可谓是《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精炼版。柏杨的历史著作向来被视作“中国历史的枕边书”,因其亲切、生动,同时又不乏真知灼见,本书是作者《中国人史纲》之外的又一部史学经典著作。
柏杨论史,一向以人性为本,藐视权力,向往自由,激情与理性兼存,思想与文字并美。《柏杨曰》一书史料运用独到,一事一议,角度新颖,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比教科书呈现更多历史真相,比传奇小说蕴涵更多人文关怀,是一部“现代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启示录”。
2012年2月8日 已读
原本兴致勃勃打算拜读力作,后来发现只是白话资治通鉴评论部分的摘抄,大失所望,没看过白话的可以去看看,也算简而赅
历史 柏杨
曹操传 豆瓣
作者: 张作耀 人民出版社 2001 - 1
《曹操传》再现了曹操在诸侯并起、军阀混战的年代,从一任侠放荡少年,成长为统-中国北方的霸主-魏王的过程。重点论述了曹操南征北战的事迹和从中所反映的他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书中对曹操的人生观、道德观进行了总结和述评;对他的文学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曹操的家世源流和妻妾子女进行了考察和简单介绍。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人民出版社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皇帝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兼顾可读性,是目前较好的帝王传记丛书。
2012年2月5日 已读
张作耀先生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先生治史一板一眼,虽无过多创见,胜在全面而细致,讲话客观而有条理,论证翔实考据精当,大多数地方都写的极为到位,对魏武破汉中后不取蜀之失,终其身未篡汉之根据都分析的条理分明,但是绪论概括的有些太草率,先说【曹操说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也】是真心话,又说只要曹操多活两年,自己就会篡汉,这是明摆着的矛盾,好在后文不是按照这个套路分析,很怀疑绪论不是作者亲自作的,魏武实在是历史上可排名前三的伟人,与其说承前启后不如说横空出世,为后世创禅让规则,奠定后世诗坛文坛之风尚,实在是千载一出之伟人,【让县自明本志令】毫无疑问是三国魏晋第一文,下接劝进表,出师表实在远远不及
传记 历史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有2012年5月7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更适合现代人的看书习惯。
2012年1月29日 已读
20111225-20120129,四周目结束,吕公之作,只应匍匐而读,详情见长评,长评将慢慢逐一整理上发
历史 吕思勉
一个都不正经 豆瓣 Goodreads
6.3 (25 个评分) 作者: 张发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7
张学良有个情人是贝聿铭的继母,俩人在美国打得火热。赵四小姐生气,但对象不是张少爷反而是唐德刚!原因是这关系是唐先生帮忙联系上的。
蒋经国的情人章亚若的第一个老公是他表哥。她给表哥一封信就休了他,他看完信就自杀了。我想说的是——请相信文字的力量。
武昌起义跟孙中山黄兴没啥关系,跟同盟会更没关系。造反的主要骨干都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会员和社员几乎都是黑社会。
洪秀全不知道圣诞节,太平天国也从来不过圣诞节。他创立了一些独有的节日,“爷降节”、“东王升天节”、“哥降节”。过节就放鞭炮,整得挺热闹。
洪秀全从吃到拉的器皿全是黄金的,李鸿章攻陷南京后惊呆了,说:“噢卖糕的,跟洪逆比,陛下算个哪根葱啊!”
民国22年一两银子和一块银元的汇率是0.715:1。郁达夫一部2万字的小说卖了1000块大洋合715两白银,换人民币大约是30万左右,在上海买了栋别野,就这样还在文章里哭穷。所以千万别信文人的鬼话。
……
本书是这些历史段子的合集,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微博,一部分是他最新的创作。
全书分为:“搞、雷、囧、牛、衰、扯、邪、装”等等八个章节。
这本书有腰封,出版社不同意不加,腰封上写的是:
本书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生理或心理不适,阅读前请准医嘱
建议阅读场所:马上,厕上……不推荐枕上,以防过度兴奋导致失眠或影响夫妻生活
2012年1月28日 已读
作者吐槽功力比历史功力强,有时有曲解历史的嫌疑,是本虽无深度却广度惊人的不错书籍,标准厕上书配置,很好笑,很治愈
历史
中国史学名著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2
《中国史学名著(第2版)》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2012年1月19日 已读
好书,好书,这本书是钱先生给中文系博士讲课录音整理下来的集子,全然口语,我一边读出声音一边读下去,如坐春风,本书的内容主要是钱先生选择的史学名著,选书的标准和对书的评述都很清晰的表明了钱先生的治史观点,轻事实而重思想,政制,学统以及道统,这点在钱先生舍弃战国策等几乎公认史学名著而取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几本更像是学术史的著作便可看出,抛却选书合理与否这点不提,对书的评论深入浅出,以所选书为经纬,又联系起了很多本其余的好书,评价书的过程中,更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些,不读这本书,是不会知道的
历史 国学 钱穆
刘备传 豆瓣
作者: 张作耀 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环境下度过的,可谓鞍马劳顿,倥偬数十载,终于成就大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折而不挠”来概括他的性格和奋斗历程。具体内容包括:传主的家世及少年时代;始为封疆大吏;周旋于曹操袁绍之间;试图在荆州发展;实现跨有荆州的既定目标;自领益州牧;汉中王;蜀汉皇帝;病死白帝城。本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刘备充满危机与坎坷的奋斗历程,深刻地描绘了其艰苦的发展道路;并对其功过给予了适度的评价;对作为刘备事业的后继之人诸葛亮、刘禅进行了评述;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也做了历史的、客观的评述。本传记约30万字,是国内第一部有分量的全面再现刘备生平的学术性传记。
2012年1月18日 已读
对刘备评价基本地道,选材充分论据翔实巨细靡遗,对刘备怀疑诸葛亮一事的引用和评论都非常劲道,诸葛瑾与诸葛亮非两国公事不敢交言,分明是被猜忌后谨小慎微的写照,对曹公两次过长的技能CD的分析也非常的见功力,降刘琮得荆州后未能追亡逐北踩死刘备,降张鲁得关中后未能得陇望蜀,这两次同样是我对魏武的深深不解,另外有两点张先生完全看错了,一是刘备不弃民而走导致长坂之败,实际上刘备当时征战半生除却仁名别无一物,如果弃民而走,以后就是虽生犹死,任何资本都没有了,再也没有得天下的任何可能,刘备老谋深算,自然不会弃民而走,刘备压根不希望这么多民跑来跟自己一起走,只是没办法,张先生是刘备粉,给出的评论全是溢美之词而无实际意义,第二是后主的此间乐不思蜀这句韬光养晦,知道局势无可挽回下的自保妙句,被批评为没出息,真是狭隘
历史
帝国政界往事 豆瓣
6.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亚平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 9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
2015年夏天,《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除经典名篇“岳飞必须死”,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卧榻情结,司马光王安石的疯狂权斗,宋徽宗浪漫之下的穷奢荒淫,靖康之耻背后的屈辱与无奈等大宋往事都在本书中完整呈现。2015年,根据本书录制的565集大型历史节目《李亚平说宋朝》央视热播,在亿万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大宋三百年高层疯狂权斗的隐秘细节!
2012年1月11日 已读
帝国政界往事是个系列,单就这本而言,真是没什么意思,一本好的普及性历史必然不深,但是不可以不广博,这本书所能涵盖的内容一个二流学校历史系本科生都可以写出,评论和文字功底高中生就可以做到,翻过数百页几乎无所得,这本书其实和于丹论语心得那种书极其类似,写作难度完全没有,就欺负今天满世界白丁外加官方史学不足一哂,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四百多页读下来,只有212页对北宋政治制度的评论让人可心,还有韩世忠称读书人为萌儿这点令人捧腹,别无其他
历史
历史是造物主写的小说 第一部 豆瓣
作者: 长河飞舟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本书第一部从金字塔和黄帝的远古时代,一直讲到战国争雄和马其顿的崛起。在这部跨越数千年的历史大戏中,汉谟拉比、拉美西斯、周公、管仲、如来、孔子、孙武、商鞅、苏格拉底、柏拉图……所有大人物都将轮番登场。他们怎样改变历史?他们上演怎样的人生传奇?
——————————————————
读了会哭、会笑、会拍桌子的励志之书
可遇不可求的通史大作
带你穿梭时空,感受历史的震撼
天涯社区“煮酒论史”300万点击 飘红推荐
2012年1月5日 已读
用kindle读了四十页,大惊失色,民间才子何其多也,这又是SB编辑起的SB名字,险些让我与这本好书擦肩而过,这本书虽然通俗,但是要想学到记住那些美丽的知识,非实体书不可,本书记载的西方历史是我死角,很久没有这样的一本被我当做教材反复研读的书了,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中国古代史这一块比起潇水来有些不够深刻,但是评论儒家并非宗教,而是唤起人们心头社会性的学术这一点深度足够睿智足够,读过以后非常期待第二本的到来,真是好书啊,深入浅出,真的学到了很多,强烈推荐
历史
秦汉史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指呈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
2011年12月30日 已读
标准钱氏史学法,侧重思想层面而轻史实,秦一部分还好,西汉部分文景轻轻略过,直接汉武全盛,浓墨重彩写了半本书,然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一笔带过,直接就是新汉,这点实在让人hold不住,但是,始皇诛韩非之缘由,焚书之目的,晁错捐粟输边之失,任侠与商贾同源说,文景时朝廷与诸侯王国招徕人才标准之区别以及后世武帝时之区别,淮南刘安无反意之辩,汉初治国思想由黄老入外儒内法之缘由,公孙弘成事之因,汉儒灾变与禅让思想等等等等,都给我指路明灯的感觉,另外有一点不解,刘邦亲自建立黑帝庙,指示汉承水德,后世君臣学者将水德转为土德,为何如此之易?!丫们不知道干,干,干父之蛊吗?
历史 钱穆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萨孟武 北京出版社 2005 - 4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的引证分析,读者自有鉴裁。不可忘记萨先生往往是在借题发挥,也就是了。萨先生提出若干问题,我们可以按当代人自己的见解另行探索。——白化文
2011年12月21日 已读
大家偶为小书,也颇见功力,旁征博引,以小见大,然而有几处却失之刚愎,例如书中写到【忠孝是上层社会的道德而义是下层社会的道德】这个观点在水浒传中看的分明,但是毫无普及意义,此外几处不算硬伤,只是话说的太绝对而已,有益处的知识有,将人分为贵族,士人和流氓,并指出皇帝只能产生于贵族和流氓中,士人绝无可能,还列出了一张古今帝王祥瑞表,令人发噱~先生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在纷乱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了不少细细的脉络,看似不相连的史实也因之而相互印证,除了少数篇章外,水浒只是这本书引起讨论的引子,大多数时候作者的议论与水浒无关,总而言之,这是本不错的书
历史 萨孟武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豆瓣
9.9 (14 个评分) 作者: 余嘉锡 箋疏 译者: 周祖谟(整理) / 余淑宜 (整理) 中华书局 2008
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笺疏、校文,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此次重排,改正了不少文字和标点上的错误。
2011年12月15日 已读
这又是本不需要评论的书,注定不朽的经典,我只想补一句,如果要读世说新语,这个版本真是无瑕啊
世说新语 历史 古典
明末农民战争史 豆瓣
作者: 顾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 10
2011年12月12日 已读
清楚的显示即便是在意识形态担纲的时期依然可以有优秀的历史著作出来,全书论据充分翔实的写出了明末土地兼并导致的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与紊乱军纪和杀良冒功的结果,以及党争,奸阉和无可挽救的吏治,明末乱局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最糟糕最无能为力的一部分,此外此书虽然写在推崇农民战争的年代,对张献忠屠蜀事件完全不加回避,秉笔直书,令人心折,此外这书在李岩存在与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在局面不利但仍旧拥兵数十万的情况下轻骑出探死于杂鱼之手的事太过诡异,不得不认定那段时间漫天的运气都站在爱新觉罗一边,还有,明廷的督师为了抢东西把自己的城池攻破实在是太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实,爱新觉罗得天下,着实十分简单
历史 顾诚
北宋名将曹彬 豆瓣
大將曹彬
作者: (台湾)高阳 团结出版社 2005 - 11
曹彬(931—999),宋代灵寿人,北宋开国功臣。曾经率军大败契丹兵,在伐蜀过程中任监军。制止将士屠城,所到之处都心悦诚服。后率军灭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军伐辽,数战获胜,后攻涿州兵败。自请治罪,真宗即位,诏拜枢密使。
2011年12月11日 已读
抛却其余,把赵匡胤塑造成仁义忠厚的几乎迂腐的角色实在是大失败,文章整个变味不说,体现了作者历史观的大病,迂腐之人岂能说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历史 小说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