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赫鲁晓夫回忆录 豆瓣
译者: 张岱云 / 王长荣 东方出版社 1988 - 2
本书是根据不同时期和在不同情况下从各方面得来的资料汇编而成的。出版者深信无疑,本书内容是赫鲁晓夫谈话的真实记录;为了证实这一点曾作了不少努力。作者究竟是否企图或希望他的材料在本国或在西方付印,很难臆测。在表达赫鲁晓夫原意这一方面,出版者愿承担全部责任。此外,出版者相信,这些回忆材料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将为它们自己说话。
本书中明显的历史政治印记,充分说明赫鲁晓夫对待国内外事物所持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而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内外政策和毛泽东 同志的无理态度、谩骂攻击的粗暴行为,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证明,这一切都无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阴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2019年3月9日 已读
修行5th,赫鲁晓夫这一量级的政治家,勇于留下这等篇幅的回忆录是我辈读者的幸事,无论对看热闹的票友还是专业研究者都是笔财富。回忆录势必要对经历过的事情正面描述,并暴露其想法与观点,对政治家而言这太不合适了。八十年代真是出版业黄金时期,什么都敢印,对苏联历史作品进行管束有情可原,斯大林与毛如同镜像,处处若合符节,在此书中,尤其是在附录二十大秘密报告中,能清楚的看出这种相似之处,也能分明的理解毛为何回手干了刘且不放过林,赫鲁晓夫这种有脑子会蛰伏反手改弦更张的家伙太可怕了。当然,一个政治门外汉读完这本书肯定会喜欢赫鲁晓夫这样的政治家吧,起码我是。
传记 历史 回忆录 政治 苏联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豆瓣
父が子に語る近現代史
8.7 (14 个评分) 作者: [日]小岛毅 译者: 郭清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
看东大教授父亲如何向女儿讲述
被回避被忽视的日本近现代史
...................
※编辑推荐※
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
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
从思想文化中挖掘日本近代转折的根源
发出直指日本民族内心的质问——
“当时的日本国民无力阻止 军 部的行动,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
※内容简介※
本书接续前作《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只选取事件大纲,向 16 岁的女儿讲述错综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开国”更早的18 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 18—20 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大日本帝国”加诸亚洲各国的侵略伤害。希望读者能够以更理性、更坦诚、更深刻的眼光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
※作者的话※
“不管是多么不堪的事,只要那是事实,作为大人的我们,就有义务毫不隐瞒地让你们知道。”
“请正视这个事实,好好去理解周围国家是如何看待日本的,然后再以日本人的身份,开始你们的未来。”
2019年1月9日 已读
修行2nd,与第一本质量基本相当,主要史观更加突出,很理性的正视近现代史日本扮演的角色,这些都很好,但我却觉得这一本质量反而不如第一本轻松随意,可能是此书创作原因就是第一本的大热,于是作者多了些正襟危坐大头巾气,少了些基于女儿生活引发须知诸事的随意性与针对性,对夫人大人的献媚也找不到了,少了那种温暖,这种感觉很微妙。
历史 日本
风雨人生 豆瓣
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作者: [苏联]格罗斯曼 译者: 力冈 漓江出版社 1991 - 10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2018年12月31日 已读
休憩1st,一千零一夜里梁文道用了多期恳切推荐,好奇的在孔网买回此旧版,元旦假期读完,期间痛哭一次,哽咽一次,鼻酸好几次,维克托母亲的信件,火光灼烧被吻过的手和被爱过的眼睛,小孩子走进毒气室前放生的蝉蛹。此书被禁很合理,对肃反,内部清洗,集体农庄,平民饿死,官僚的罪恶,以及部分将矛头勇敢直指斯大林之处刺耳且扎心。至于中国,没有成为作者靶子的任何理论可能,但此书新版还是有所删减,因为极权自身面貌相仿,稍了解本国历史即可从此书中对号入座出相应史实,以及同样有血有肉的平民的痛苦。此书最感动我的,是被母爱、恋情和自身良知触动,表现出了荒乱时代难得良心的维克托。此书超越了战争与和平,作者夹在书中对善良、权利、良心、政体等内容的讨论句句打在点上,远胜托翁词不达意的评论库图佐夫
历史 小说 经典 苏联
黎明破晓的世界 豆瓣
A World Lit Only by Fire: The Medieval Mind and the Renaissance: Portrait of an Age
7.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张晓璐 / 罗志强 悦读名品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 5
【编辑推荐】
.
★《光荣与梦想》作者、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 威廉·曼彻斯特
唯一一部关于中世纪历史之有力著作
.
★美国国家畅销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彭博新闻社年度推荐历史图书
.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全面呈现一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探险家、改革 家、艺术家、诗人,以及由之引发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
没有钟表、警察和通信工具,
人们信仰魔术和巫术,
杀害那些与他们信仰不同、冒犯他们信仰的人。
.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充斥着无止境的迷信、腐败、暴力、反智主义和无知,
上层人物沉迷于火刑、任人唯亲、谋杀、享乐和售卖赎罪券。
.
这是一个“杂草已经蔓延到了上帝的葡萄园”的时代,
马丁·路德将教皇的通谕扔进火堆,
“因为你败坏了上帝的真理,
愿上帝在熊熊大火中将你毁灭”。
.
这是一个天堂和地狱每隔24小时就会轮换的时代,
宇宙的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构成了对基督教的最大威胁,
而麦哲伦则航行到了世界的边缘——据说恶龙就潜伏在外面。
.
这是统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渐分裂为不同文明体的时代,
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
.
从惊心动魄的骑士故事,到残酷野蛮的宗教审判,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恐惧、敬畏;从璀璨夺目的文艺复兴到荡气回肠的环球航海,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兴奋、惊叹。这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
威廉·曼彻斯特以其优美的散文风格,以及叙述历史故事的优雅和严谨,带领我们领略了中世纪如何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书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改革家、探险家、艺术家、诗人,以及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大航海时代。
.
一般来说,中世纪的时间跨度为公元5世纪-16世纪,而文艺复兴主要是自14世纪开始,宗教改革主要是从16世纪开始。
.
第一章主要是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发生之前的中世纪,也就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产生做了一个背景介绍,为全书的第二章(主要部分)做一个铺垫。
在这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城市、乡村、生活、宗教、战争的整体概况。
.
第二章为全书的一个主体,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腐化堕落(以教皇为首的圣职买卖、贿赂、色情)以及在这一背景下所发生的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以伊斯拉莫为首发起的人文主义思潮,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
.
第三章主要讲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媒体推荐】
.
“曼彻斯特为我们走进眼花缭乱的中世纪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入口,那是一个我们的现代意识刚刚萌生的时代。”
——《芝加哥论坛报》
.
“这是一本生动有趣的书,书中精彩的细节和奇闻异事,将一个昏暗污浊的时代到文艺复兴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达拉斯晨报》
.
“言辞犀利,文笔流畅,穿插中世纪许多不为人知的史料,曼彻斯特不愧是一位大师级的写作者。”
——《科克斯书评》
2018年12月27日 已读
修行37th,穷人及节选版从黎明到衰落,有拼凑和无系统,写出了中世纪的混乱却没能很好写出那种希望感。此书最大优点在于装帧,这话听起来可真讽刺呀
历史 威廉·曼彻斯特 思想 文艺复兴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豆瓣
疾駆する草原の征服者: 遼 西夏 金 元
7.7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杉山正明 译者: 乌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2018年12月25日 已读
修行36th,历史学家有史观是对的,比没有面目的泛泛而言好得多,但是拿个性与基于好恶的随意性来判断史料真伪,即使在自己偏见满满的体系中也做不到标准统一,那就十分不妥了,此书值两星,姚大力先生序言值一星。我算是知道讲谈社十本中国史为什么卖不上价了,平均质量相当不高,没有什么值得费心去评价的。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 讲谈社
明治维新(上下) 豆瓣
作者: 陈杰 2011 - 1
一个岛屿小国迎来了她的“开化期”,有血泪,有碰撞,有悲欢离合,有激越昂扬,深入解读从,黑船来航一到日俄战争这半个世纪的日本维新史,剖析一个岛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2018年12月19日 已读
修行35th,此书水准不下于更有名的明治维新的国度,读陈杰从日本战国史开始,三本幕府系列已购未读,战争事典里他也有出场,因而觉得还蛮了解他的风格,此人史观细致全面宁详勿简,虽然他本人深爱日本历史,中国传统典籍给他文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日本战国史无疑问参照史记,包括每篇最后令人瞠目结舌的短诗,此书则大有资治通鉴做派,信息量巨大只涉政治军事按时间顺序推进等等,此书值得摸出笔来从头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到尾,配合宗泽亚作品以及雷克社图鉴效果势必更佳,看我什么时候有时间吧
历史 日本
欧洲王室另类史 豆瓣
A Treasury of Royal Scandals: The Shocking True Stories History's Wickedest, Weirdest, Most Wanton Kings, Queens, Tsars, Popes, and Emperors
作者: [美]法夸尔 译者: 康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8
这里有你永远无法从课堂上听到的历史:从“哈布斯堡下巴”看是谁毁了王室的基因,彼得大帝为什么要收“胡子税”,娇弱的“九日女王”简·格雷为何摊上不靠谱的母亲,亨利八世频频更换王后是因为子嗣还是花心,乔治四世到底有多能吃,“疯狂的胡安娜”到底影响了几代人,纠缠王室成员的卟啉症是怎么回事……从古罗马到爱德华七世统治下的英国,从凡尔赛宫豪华的房间到巴士底狱阴暗的角落,这里有最野蛮的教养、最致命的竞争、最病态的欲望、最诡异的行为,甚至有最坏的运气。这些故事如同一个苹果青涩的另一面,不甚美观可口,却也别有一番味道。它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展示了历史的魅力,让读者在忍俊不禁和唏嘘不已中惊叹——真实的历史远比虚构的艺术作品更好看。
本书包含11张欧洲王室家族谱系图、时空事件与君王从政时期对照表、英法俄诸国君主世系表等,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成为历史的门内汉,成为朋友眼中的吐槽大师。
2018年12月16日 已读
休憩338th,新知文库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猎奇喜欢耸人听闻故事身具原罪mode的劣根性的,还告诉我们paradox做的《维多利亚2》等游戏的丧心病狂是有所本的,还证明了张发财等历史段子收集者也可以算是正统历史作者的,唯独没有解释我的一个疑问,新知文库怎么说也是有名气有格调背靠实力口碑出版社三联的,这么玩真的不在意设定崩塌吗?
历史 文化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豆瓣
絢爛たる世界帝国 隋唐時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气贺泽 保规 译者: 石晓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2018年10月31日 已读
修行34th,本书作者很好的阐述了何为如你有锤,则视万物皆钉,全球史视角是好东西,也不是到处都可拿来用的,历史局限性长久被人滥用,也不代表就是不值一提的。如果说系列第二部史观新奇启迪思考,本部就是过于武断,先有结论倒推史实意义。唐武宗灭佛意味着宣示天下唐朝要退出东亚文化圈中心,隋文帝纵容佛教为显示自己与北周不同等点令我皱眉,此书作者的毛病在于武断,还在于阴谋论,而把这些刨除,这本书和建国后国内历史学家大量的作品并无区别,在刨除马列史观后,国内历史学家那些今天都没人读的书要比此书翔实的多,定位评论精准的多,此书令我大失所望,说是目前这系列所读六本中最劣一本亦不为过。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 讲谈社
明治天皇 豆瓣
Emperor of Japan:Meiji and His World, 1852-1912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纳德·基恩 译者: 曾小楚 / 伍秋玉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8
纪念碑式的传记伟作 日本崛起的恢弘历史长卷
1867年—1912年,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余年中急速上演;后世日本的命运,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却隐身于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难见踪迹。他是无能的傀儡,还是最伟大的君主?在时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应对周遭的一切?
本书搜集庞大的资料,在天皇的个人细节和时代的重大事件中达成巧妙的平衡。我们既可以看到明治拘谨地会见外国使节、偏爱个别后妃、在伊藤遇刺后好像突然老去,同时也能看到倒幕运动、明治维新、西南战争、日俄战争等风云变幻的亲历见闻。它是一部传记,亦是一个时代的编年史。
2018年10月27日 已读
修行33rd,作者力求从充分而时常互相矛盾的史料中梳理出明治天皇的真实状貌,而这是一项非常难的任务,加以作者本人史观颇正,老老实实的把确定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不敢做出任何稍显大胆的分析判断,这就导致这本八百页大部头颇似史料堆砌,读到后来颇有几分痛苦。好处就在于此书宁失于过详绝不失于简略,可以当通史读,而因写明治天皇捎带出来的宫闱八卦则算是附赠。比如美子皇后大明治三岁被当做不吉利并无抱金砖的喜悦,比如明治的妃子十六岁难产而死(禽兽)等等。
历史 日本 日本史 近代史
秦汉帝国 豆瓣
秦漢帝国:中国古代帝国の興亡
9.0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西嶋定生 译者: 顾姗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将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审视是怎样一种体验?
享誉世界的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的经典作品带你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汉帝国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为讲谈社学术文库•中国史系列的一种,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2018年10月25日 已读
修行32nd,作者应是厉害人物,此书深入浅出以文载道功夫体现的十足,叙述史实极致详尽可作为入门读物,而又句句有回声,紧扣东亚国家秩序之形成这个大话题,将每处可能与其形成有关或可能有所影响的点都拿出分析,看似浅显不可做浅读。这样的书,为什么不找一个好一点的译者呢?马邑之围重要人物大行王恢被出口转内销译做王快,霍去病的妈也被改名叫卫小儿。即使这些是历史典籍里曾出现的少见别名,在一本通俗历史读物里也应选用大众熟习的常用说法,更何况这些基本上就是错误。甲骨文近年来出版书籍过频过快,犯了和三联一样喜欢那些有文化没有历史知识的译者,泥沙俱下的毛病,可为一叹
历史 秦汉史 西嶋定生
毛泽东传 豆瓣
作者: 菲力普・肖特 译者: 仝小秋 / 杨小兰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 1
《毛泽东传(中文版)》内容写到儒门少年、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主义”纷争、共产国际接管、马日事变前后、挣脱枪林弹雨——从井冈山到江西、富田:丢掉幼稚、苏维埃政府主席、寻觅苍龙:北上长征、延安插曲:圣哲至至尊、纸老虎、稚嫩的魔法师、不朽的冥想、灾变、壮志未酬。
2018年10月24日 已读
修行31st,评价此书并不理智,我已经不想再被删除短评。目前所读毛泽东传记乃至所有毛相关著作中最杰出一本,作者对毛心态把握应是十分准确,读来一气呵成入情入理,且与特里尔不同,未曾绕过建国前一些大事件,且对七分发展二国一日这种策略都直书不讳,这本书居然没被禁也是奇迹,估计很难再版,强推
传记 历史 毛泽东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豆瓣 谷歌图书
中華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川本芳昭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 - 2 其它标题: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2018年10月19日 已读
修行30th,中华的崩溃是指连绵不绝从未一统的多年乱世,扩大是指不断融合的汉族与异族,系列头两本新奇史观频出,即使不认可亦能读出不少新意乐趣,三四两本结合出土文物,也有推陈出新之感。这本就太过学院正统了,是对这段历史不错的脉络梳理,句句稳健的无趣。如果真要找一本给入门者的通史,这本居然还真的能胜任,但和同类著作比毫无特点和区分优势,从而也就没了阅读意义,读后颇觉索然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 讲谈社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豆瓣 Goodreads
7.9 (27 个评分) 作者: 金 文京 译者: 何晓毅 / 梁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后汉三国”的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2018年10月17日 已读
修行29th,与前两本不同,基于史实的严谨勤勉之作,同样围绕考古发现物逐步展开,并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做了对比,指出不同并加分析。本来这种写法特有意思,中日两地无数青少年靠三国演义和暗耻系列三国游戏入坑,这种对照可以让人长见识也增加趣味性。叵耐做序那位中国大哥十分勤勉诚恳,序言长且将几乎所有对比之处和幽默点评都一一列举,导致序言读的蛮开心,正文读到相应部分时已被彻底剧透,导致兴味索然,所得不多,有种读完序言再无阅读必要的感觉,啧啧
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秦汉史 讲谈社
东北游记 豆瓣 谷歌图书
IN MANCHURIA
7.8 (80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
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1993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不再把农民的数量算在统计范围内,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居住在农村。但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大概七亿人,还住在荒地这样的乡村。不过,这个数字正在直线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乡村已经悄然消失。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2018年10月14日 已读
休憩294th,老外写中国,考虑本国读者之需要或对国人爱好了解祖国在外国人严重印象的需求心知肚明,总是会不吝笔墨对一些国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场景大事描摹。这一本属于干的失败的代表,描述过多,凌乱而不系统,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太过意识流而浮皮潦草,与国人互动也很简单,可以看出作者与何伟扶霞等人大不相同,他并不喜欢和中国人交流,交流的过程远大于形式,台湾版《在满洲》一段时间前读过,觉得乏善可陈,这次翻阅大陆版,依然缺少称赞的理由,就这样吧
历史 社会 纪实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豆瓣
8.0 (17 个评分) 作者: 【日】鹤间 和幸 译者: 马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2018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27th,此本是系列第三本,可称改弦更张之作,一改前两卷重理论轻史实的手法,延事件脉络亦步亦趋并以考古学发现拓展开去,对历史事件与人民生活状态的描述十分详细,也再也没有出现平势隆郎认为刘邦的刘是母姓这种硬伤错误。这本书和平势隆郎那本也是两个极端。更有趣的是,这本谨慎老实的书,没有了挑衅性的出位观点和个人色彩浓郁的史观,反而味如嚼蜡,并不好读,看来我需要自我检讨一番了,要么是看的太多导致此书无甚新意,要么我性好偏激出位的个性观点,啧啧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 文化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2018年10月8日 已读
修行26th,比起甲骨文丛书的不挑食,理想国译丛相对矜持而门槛更高,可惜滥竽充数之作也非没有,比如此卷。作者身为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个学习对象荷兰人,也没做好写出令人推崇的样本这个伟光正的任务。作者纯从政治倾向和国民心态角度梳理日本近现代史,手法与史实叙述都过粗,推断与归纳有时生硬,一句“日本人有失败后虽败犹荣的优雅”一句看到我骇笑,日本人失败后或是改弦更张全盘学你或是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给历史进程或外部迫害,何时有过什么虽败犹荣的优雅,可叹许知远这油腻大叔还在序言里着重引了此句。国人对日本感兴趣的不在少数,有关日本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在我看来,有关日本近现代史以及日人心态思想方面有众多更好的选择,而读完此书我的所得并不比读了本知日更多,一叹。
历史 政治 日本 近代史
后三国战争史 豆瓣
作者: 陈峰韬 2017
南北朝后三国是隋唐盛世的前夜。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周宇文氏、北齐高氏以及南梁衰落、南陈兴亡的过程,全面描述了从534年北魏分裂至589年隋灭陈之间的历次战争,特别是对宇文泰、高欢五次大战、侯景乱梁等著名战争进行了全景式描写。本书重点提及了北周府兵制改革、六官改革等制度改革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南朝衰落、鲜卑政权兴亡的深层次因素。
自魏蜀吴三国归晋后,中华大地短暂统一。至五胡入中原灭晋,全国又陷入分裂状态。北方汉、赵、秦、燕等胡族政权交替出现,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到北魏末年,变乱再次发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个互相仇视的国家与南朝一起构成三国对峙状态,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后三国。
后三国大体时间约有50 年,虽持续时间不如前三国——亦即魏蜀吴,然而由于这段时期是华夏文明复兴的关键阶段,探究这段历史,比前三国更有历史性的意义。后三国有统一与分裂的对抗,有胡化与汉化的湍流,有政治层面的探索,有军事维度的创革,智能之才、雄杰之士不绝于笔,奇谋密计、经典战史连番上演,它的精彩程度,绝不输于前三国时代。
探究后三国历史,还要上溯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历史之源一窥真面目。
2018年10月5日 已读
修行25th,十一长假来了个请回答1988六周目马拉松,中年男子再度被骗得多次老泪横流不说,也占去了不少的阅读时间。十月读的第一本不算什么好书,只是历史通俗化浪潮中的其中一朵,作者历史积累不能说丰富,条理性还算不错,虽然并没有很有表现力的文笔,还是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对入门者来说是不错的指引,作者个人的历史观点从前到后逐渐增加,似乎可以看到谨小慎微的初心不断放开变浪的过程,越写胆子越大,虽然观点并没有什么新意也难以给人启发,但大胆写是好的,这本书可以做北魏分裂到三家归隋这一段历史的入门推荐了,这个意义相当不低
中国 历史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豆瓣 Goodreads
都市国家から中華へ
6.9 (21 个评分) 作者: 平势隆郎 译者: 周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殷周春秋战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2018年9月19日 已读
修行23rd,读到第二本,这个系列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同样是绝对不适合入门者阅读的一套书,对生手极不友善,论述的时间与地域多变且互相掺杂,理论有侵略性和极大的争议性,倒是十分打开思路。因而部分史实层面硬伤就略过不计吧。作者将三皇五帝乃至整个上古史解释为战国各路诸侯为寻找政权合法性与优越性而互相攀比附会加码的结果,将战国解释为多个文化圈共生的情形,而诸子百家则是或不自知或有意为之的用自己的著作来诠释所在文化圈优越性,所在政权为天命所归的。给了上古史与先秦思想史以高度实用主义的诠释。从作者对刘邦随母姓以及姜子牙为族长这些极重要前提的草率推论还有苏代劝惠文王称帝的史实错误,可以看出他的历史观水准远胜于历史修为,因而读这本书不被他带沟里去就可以打开思路,亦步亦趋就有被他坑的可能,还是感觉挺不错的。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 日本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豆瓣
7.2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2018年9月17日 已读
修行22nd,这本考古学与作物嬗变进程学著作让想读一点历史的我受到了很深重的伤害,当然考古学什么的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想要的不是这个,这里又是我知识的短板,导致我无法享受阅读,也无法判别这部书的质量,但是宫本先生的吐槽很在点上,言简意赅,使我一度十分快乐
中国 历史 讲谈社
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
7.9 (19 个评分) 作者: 萧寒 主编 / 绿妖 撰稿 新经典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内容简介】: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却始终不为人知。书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写了12位顶级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的回顾和感悟,同时也是一本故宫几百年文物修复历史的缩影。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 物修复师,默默地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
他们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身上还留着浓重的匠人气息,他们离开故宫,和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他们用一辈子医治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最后,他们将自己的痕迹抹去。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也许是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编辑推荐】:
■在追求房子和车子、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故宫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用3年的时间磨一把刀,用18年的时间修复一幅画。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择一事,终一生”,令无数年轻人深受触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关注度超过《舌尖上的中国》。B站人气爆棚;豆瓣评分高达9.4。
纪录片侧重于文物修复的日常,本书则侧重于“修文物的人”不为人所知的,与文物摩挲交流的,时间的故事。
故宫修复的技艺与历史,古老的师承关系和情感,宫墙内外的诱惑与挣扎,内心的冲突与坚守,日复一日的庸常与伟大,尽在其中。
■朴素的文字,诗意的摄影
知名作家绿妖深入故宫,用了大量的时间,观摩大师们的日常工作,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深入采访;诗人摄影家严明,近距离跟随拍摄。绿妖和严明均为各自行当里颇受赞誉的“匠人”,业不同,道相同,二人的作品,可信可感。
■四色全彩印刷,裸脊舒展呈现
近百幅精美文物图、人物图、修复图及绝版老照片,采用全彩印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装帧采用裸脊锁线,使书得以舒展平铺,内页彩图优雅呈现。以匠人之心,作匠人之书。
【名家推荐】:
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这太牛了,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可能做不到,三年跳两次槽,一年跳三次槽。这就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一下被打中,都说“献出我的膝盖”、“跪了”。那种耐下心来,不急不躁不赶地去做一件事,这样的气质现在太稀缺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 萧寒
很有幸,我能近距离地看到这些一流工匠的工作状态,听到他们回忆自己的师父的点点滴滴,工匠的骄傲并不来自炫耀自己修过多少国之瑰宝,而来自更真实的器物,更具体的手感:这件文物我修过,我对得起它,我放心。他们的面貌沉静安详,是在世上找到了安身立命所在的脸。我羡慕这样的面容。——著名作家 绿妖
能在故宫“拍文物”,我是幸运的,也满心震撼。长期的心驰神往终于变为抵达:国宝俯仰皆是,人物真实可感。文物总是在时间里越发显露出它们的意义,修复技师们正是用时间使自己的人生完整。他们坐得住、给得起,如此一生……像一个景观、像一个仪式。——著名摄影家 严明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这么简单。他在修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到里头。——故宫修复专家 屈峰
2018年9月8日 已读
休憩266th,可以说十分动人了。自打某天读了本盐野米松开始,我对那种于无声处运平生的匠人精神的兴趣与喜欢就与日俱增,大概是缺什么想什么,缺乏耐心与定力的本人是没有条件成为这样的人的,所以我只是单纯的赞叹,这样的人真好啊,果然发自兴趣的爱才是真爱,才能持续的长长久久
中国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