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地中海的衰落 豆瓣
The Decline of the Mediterranean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 译者: 马丽娟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 11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 见证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反思--西方没落论的历史观点。西方没落的观点,是应美国的崛起而流行的,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而做出的自我反省。本书对我们当下社会颇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国人开始反思自我的一本书。
◎传奇--被埋没的史学名*。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次与美国出版,半个世界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大学历史系*受欢迎的古典史教材。由于研究领域的专业化,此书成为了一部古典史入门必读的专*。但是在普通的读者中,此书却逐渐被埋没。
◎古典史学科奠基之作。此书是美国古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被很多大学历史系选作古典史的入门教材。此书不仅承载了当时的历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加是一部展示当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的里程碑。
◎有趣--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此书就是一本能让学者和普通人都能受益的历史*作。学者们可以借鉴此书当中蕴含的历史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有趣的文明之旅。此外作者的叙述风格轻松流畅,文学水平颇高。
内容推荐
【关于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家园。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衰落】
“衰落”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把玩历史现象的一个措辞。然而真正对文明之“衰落”这一语命题背后之逻辑有深入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历史学家会给这种衰落论贴上“历史悲观主义”的标签,并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以及“恶的预言书”。
然而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假设,以及通过某种方法对历史本身的摹状。人类对历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对时间的惊异,以及对历史之血气的通感和观照。
事实上“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基因,它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现象之中,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盛景。而且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中,衰落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文明最终的结局。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51st,此书历史范围与《埃及,希腊和罗马》完全重叠,角度则更偏重文化演变与技术发展,以及篇幅次要的植根在物质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长处在于文笔更柔和亲民,对门外汉更加友好,对文明脉络的梳理也很清晰。但作者的欧洲中心论明目张胆的猖狂,那副天降大任于我们的做派有点太过自我感觉良好,这一点又会让更适合读此书的入门者受到影响,所以不得不说,尽管它挺不错,也自有比它好的选择。此书更好的定位是作为学界经典人物的经典观点表达存在。
世界史 历史 文化 罗马
埃及、希腊与罗马 豆瓣
Egypt, Greece,& Rome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9.1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弗里曼 译者: 李大维 / 刘亮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牛津大学出版社20年修订3版,英语世界古代地中海文明通史标准读本
融最新考古发现、文献解读与游记笔调于一体
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多角度立体呈现
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生动展现5000年西方古代世界壮美画卷!
◎ 编辑推荐
☆本书自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普通读者的好评,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经历了两次全面修订,补充了近20年间古代史领域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始终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选择
☆作者曾广泛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遗址,以旅行家的笔调将古代历史娓娓道来
☆书中共有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帮助读者在视觉层面对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接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 名人推荐
查尔斯·弗里曼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学者,他一直将历史置于广阔的地理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埃及、希腊与罗马》是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佳作,为那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古代地中海诸文明的机会。 ——保罗·卡特利奇,剑桥大学教授
这本介绍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著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尤其适合一般读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历史研究者作为入门读物。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弗里曼的这本书都是一部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阿兰·劳埃德,埃及探索协会主席
本书对地中海三大古代文明——埃及、希腊与罗马文明的介绍与分析切中肯綮、一针见血。查尔斯·弗里曼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理查德·迈尔斯,悉尼大学教授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49th,想看热闹自有无数民族相斫互斩从阿卡德人萨尔贡横扫半个美索不达米亚到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亚欧再到萨莫奈、布匿战争直至终焉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此书重点并不在此,战争史其实是科技史,战争的后边是制度史,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史,埃及到希腊到罗马,每个领域都欢快的如脱缰野狗般不用扬鞭自奋蹄般的快速发展着,发展的程度有深浅,速度有快慢,而发展共性则在于共同植根并受益于理性思考的习惯,逻辑体系的建立,智识领域的不断深化,单论国家与民族的骤起骤落并不足道,单论生活水平与人民福祉甚至有开倒车,但是上述文化基础的奠定,使万世蒙其利,更让西方文明得以撑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知道感恩念好的人们,即使在今天,依然用极大的温情与敬意不断的致敬与缅怀着那个时代,古典的黄金期,此书好看,强推
世界史 历史 古罗马 汗青堂 罗马
英国皇家学会 豆瓣
The Royal Society: And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Science
7.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 译者: 王兢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 - 5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机构之一,为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牛顿、达尔文、列文虎克、玻意耳、霍金等科学巨人都曾是它的会员。靠着一代又一代杰出会员的不懈努力,历经三百多年的不断成长与变革,学会从一个由爱好者自发成立的“无形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科学最前沿的机构之一。
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回顾了皇家学会诞生之初面临的困境与偏见,为取得社会承认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为了推广实验科学所走过的崎岖道路。随着时间推移,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也需要反思。因此,学会的座右铭——“不人云亦云”,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警示我们不可盲信他人之言。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48th,内容和大英博物馆一书有重叠,也是本很好的壹是纪始之书。
历史 科学史 科普 英国
武士威廉 豆瓣
Samurai William
6.4 (5 个评分) 作者: [英] 贾尔斯·米尔顿 译者: 袁皓天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0 - 9
日本首位西方武士的传奇史诗
再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
◎ 编辑推荐
☆英国畅销书作家代表作,各大报刊倾情推荐,读者好评如潮
☆一手史料与小说笔法相结合的非虚构写作典范,以游戏《仁王》主人公威廉·亚当斯从落难水手到日本武士的真实经历为线索,再现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在远东的探险、贸易、商战、海战,精彩过瘾,惊险刺激
☆16、17世纪,出于对名声与财富的渴望,欧洲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竞相前往被马可·波罗称为“黄金之国”的日本。渴求外国奢侈品与武器的日本也打开国门,欢迎访客的到来。然而,由于误解、偏见和文化隔阂,双方的矛盾逐渐加深,日本最终重新走上锁国之路。西方人眼中的战国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度?欧洲人如何影响了战国时代日本的历史走向?大航海时代的故事对今人又有哪些启示?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英国人威廉•亚当斯(日文名:三浦按针)的传奇一生和16—17世纪英国人开辟远东航线的故事。作者贾尔斯•米尔顿利用时人的信件、日记、航海日志等一手材料,生动翔实地再现了英国人的海上探险,以及威廉•亚当斯和其他英国人在日本的经历。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中世日本,有助于读者了解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 媒体推荐
贾尔斯•米尔顿再次娴熟地带领读者遨游东方海域。——《经济学人》
米尔顿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展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与当时的价值观。——《星期日泰晤士报》
米尔顿善于刻画古怪的人物,战国时代日本人的暴力行为令英国人深感震惊。——《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一部精彩的通俗史学著作。——《苏格兰人报》
2020年8月22日 已读
休憩131st,仁王玩家会更喜欢这本书的,游戏主人公三浦按针的传记,我读此书的动机与游戏干系不大,是为了对标那本厚重过千页的同以三浦按针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幕府将军》,最后发现,二者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作者用了非常巧妙的方式来记叙威廉的功绩和作用,他像丢进池塘的一块石头,在东西部世界之联系,日本对外贸易,日本大名战争,英国商会据点的建立与完善,交易商品之变迁,英国荷兰之倾轧等领域均激起涟漪,这些涟漪加总一处便是人间大历史。而其他外国人在日本的水土不服,沉耽逸乐,刚愎自用,办事不利,更加突出威廉在当时当世无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以及这作用的基础-对双方文化充分的了解和基于实际的办事风格。三浦按针或者说威廉亚当斯,的确是不可替代的,仁王大人威武。
历史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豆瓣
Tang China in Multi-Polar Asia: A History of Diplomacy and War
7.1 (7 个评分) 作者: [加]王贞平 译者: 贾永会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6
品大唐王朝三百年荣辱盛衰,看军事外交如何决定帝国兴亡成败
◎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唐史专家王贞平教授精彩解读大唐三百年军事外交,全面剖析决定国运盛衰、霸权更替的核心因素
☆唐代外交的实质是什么?强敌环伺之下,李渊、李世民如何通过韬光养晦之策使唐朝迅速崛起?灭突厥、征高句丽、平西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明智的外交策略如何奠定大唐盛世?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唐史学者王贞平教授关于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以及“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 名人推荐
这是一部我们将来很久也不会再看到的唐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它试图重新界定我们对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认识,既不颂扬朝贡制度,也不把它当成对韦斯特伐利亚原则的有意冒犯而不屑一顾。目前学术界正投入极大精力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以解读最近几个世纪中国对外政策的历史,王贞平教授的研究方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描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时代和地域。
——卜正民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佛中国史》主编
王贞平的著作表现出了令人称羡的学术洞察力。它从“多极”这个概念入手,帮助读者摆脱‘对外关系即朝贡’这个单调的理论模式。作者运用多极、相互依存、软实力、硬实力等世界历史的术语、概念,论述了唐与多个周边国家、政体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从世界看中国”和“从中国看世界”的认识。
——郭颖颐,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作者
王贞平的新专著是对唐与四邻关系的全面而有益的研究。这本翔实的著作将成为唐史学者的必备参考书,研究其他朝代的历史学家也可以通过本书方便地对了解唐代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
——谭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作者
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为建立一个深入理解唐朝对外关系的新框架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提出的“双重管理体系”和“合宜性”都值得专书讨论。
——史怀梅,伯明翰大学教授,《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作者
2020年8月6日 已读
修行45th,作者立论“唐代外交指导思想是实用多元主义,以理想主义为表,以务实主义为里”初读甚惊,因为觉得有唐一代除太祖太宗高宗时下能卑辞厚币换战略时间,上能轻骑掩袭大军席卷取他命,分化与和亲等套路玩弄熟习,安史之乱后则外交决策多迫于现实委曲求全。读完之后赫然发现,作者史观的确更深刻一层,唐从强到弱,外交成绩或优或劣,不变的还真是基于现实的实用主义作风,不背道德包袱,不去自缚手足,时刻保持着对境外人物的开放接纳心态以及对境外信息如饥似渴的搜集操作。唐中叶以后武人擅权威福自专,国家政策执行不下去,即使在藩镇尚未成型之前,边将贪功启衅导致外交政策走样或无法执行的事情也非常常见。所以,以结果论英雄不客观,也偏印象流。在复杂环境中的唐代君臣,其政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都是首屈一指的,必须承认
历史 汗青堂
5000年文明启示录 豆瓣
作者: [美]威廉·H.麦克尼尔 译者: 田瑞雪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20 - 2
《5000年文明启示录》中,作者以其全球史观,将人类不同社会的历史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从文明的发韧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本书分四个部分描述了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涵盖了文明的众多层面,包括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地理发现、人文艺术发展等。
此外,作者摒弃了欧洲中心论,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独特的介绍与分析。
◎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近千所高校历史学推荐书目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含有13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典藏史学读物
◎继《西方的崛起》之后的集大成之作,涵盖世界主要文明体的关键历史节点和文明发展历程
2020年7月22日 已读
修行43rd,比斯塔夫里阿诺斯那本好看,给主要文明以公允的评价,但没有做到篇幅上的一视同仁,欧洲部分还是更多,尤其在中古之前,这与作者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有关,不能因此说他屁股有些歪,坦言之,作者的史观是端正的,行文脉络是清晰的,而论点以及论证语言是极为审慎克制的,全书透出一股浓厚的教材风格。教材写到这份上真是顶好,如果是学术著作,哪怕是獭祭鱼最泛滥的通史著作,也得嫌弃论点太少了些,深度欠缺了些。
世界史 历史
市舶司沉船案 豆瓣
作者: 申澜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 - 5
破此案,南宋方能延续一百五十年!
靖康之难(1126)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虏传国玉玺丢失,公私府库俱劫一空。高宗赵构被迫南迁至临安(1127)。
绍兴二年(南宋1132)六月末,泉州市舶司全衙二十八名官吏被屠,给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政权当头一击。
南宋财政收入多依赖市舶,而市舶收入又多依赖泉州市舶司,衙属被屠,朝堂震怒。
“绍兴二年(南宋1132年)七月六日,福建路市舶司由本路提刑司兼领。”--《宋史》卷二十七·高宗四。
阴谋是一头怪兽,它会把所有裹挟在其中的人吞噬。
不得志的泉州总捕童牧归抽丝剥茧,带你一窥这段被史书故意抹去的惊天阴谋。
史实与故事之间,在史料的间隙中,挖掘这宗足以灭国的南宋大案。
2020年7月15日 已读
休憩113rd,三星半,比《琅琊榜》高半星,此书与《长安十二时辰》完全是两个路数,不晓得评论区在吵什么鬼,此书从背景到文风其实就是历史细节少了八成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核诡要更为简洁因而更为可行,相比之下清明有失过于复杂不易呈现,长安原著核诡则令人发笑。此书人物形象塑造力量虽然薄弱,但是各自特点鲜明,感情纠葛多,故事线复杂,这一切都能推导出同一个结果:此书是非常适合改编为网剧剧本的上乘IP,就看谁有见识把它锁定了。可以预言,此书将在网剧播出后大火,勿谓言之不预也
历史 历史小说 小说
食物探险者 豆瓣 Goodreads
The Food Explorer
8.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斯通 译者: 张建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
19世纪的美国,食物品种单一,人们吃饭只是为了果腹,并不是为了享受美食。没人会想到在新世纪来临前,一位植物学家会给美国人的餐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大利的无籽葡萄、克罗地亚的甘蓝、巴伐利亚的啤酒花、伊拉克的海枣、中国的桃子、智利的鳄梨……这些都是“食物间谍”戴维·费尔柴 尔德带回美国的“战利品”。当然,他发现的不只是食物,也将埃及品种丰富的棉花引入美国,从而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他从日本引进樱花树,粉嫩的花朵至今装点着华盛顿的街区。
戴维·费尔柴尔德一生到过50多个国家,为美国引进了成千上万种植物。他的环球旅行经历不仅满足了自己永无止境的探索欲,也丰富了美国人的餐桌选择,使美国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他见证了美国“镀金时代”和19至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他传奇的一生是那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的缩影。
2020年7月8日 已读
休憩106th,彻夜未眠一气呵成,这不是一本费尔柴尔德的私人传记,而是以其生平为主线串成的食物探险家(为美国引入新植物者)的群像,包括以一次极为偶然却意义深远的船上会晤而点燃费平生功业并与其相交毕生的孤僻古怪富翁莱斯罗普,包括群像中唯一一个毕生拼杀在前线的探险家迈耶,还有和费一样被婚姻俘虏退居二线的波普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食物探险家。需要赞赏作者的是,他以非常科学和职业的手法讲述了有关植物引进的法律大战,引进植物的不同命运与缘由,还有部分当时不被喜爱后来大行其道的梵高式植物,将本书又从食物探险家群像拓展到美国引进食物社会史的高度,神奇在,他完成这一切,并没有丧失文笔流畅性和趣味可读性,“科学散文”厉害在这里啊,比科普更软,干货还是满,让人如坐春风的懂得很多道理了解很多历史,强推此书
历史 植物 科普
大英博物馆 豆瓣
The British Museum: Storehouse of Civilizations
作者: [英] 詹姆斯·汉密尔顿 译者: 王兢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 - 5
作为世界上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2020年7月5日 已读
休憩104th,我向来比较看得起这种“壹事纪始”类发展史社科书籍,自打破除识念障以后,再不觉得任何事是理所当然的,今日司空见惯之事形成时必经不少坎坷波澜。大英博物馆也不例外,最开始没有斯隆父女无私推动,只怕现在博物馆还是各自为战的若干个人藏品间。而成立之后一样麻烦众多,守卫意识不强的时候,一个哥们拿肥鹅和豌豆贿赂门卫,偷走了若干珍贵版画;而更日常的凶险在于钱不够花,于是博物馆在坚决不收门票的前提下开始贩卖文物石膏雕像等等周边;这些现实的段子不但有趣,还彰显了问题从暴露到解决的全过程,既长知识,且仰慕了先贤事迹,还可以作为思维锻炼,是又有趣又有用的好书。
历史 艺术
神话之城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席路德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低音出品|20座城市串联的世界神话,一部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科幻世界》主编拉兹作序推荐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神话之城》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有料但不粗造艰涩,不但适合神话爱好者,更适合幻想爱好者和普罗大众,甚至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本特别的旅行书,来安排自己的美好假日——捧着《神话之城》徜徉在神话之城,你不但会收获更多的神话故事,也能比其他人更懂一座城。
——拉兹,《科幻世界》主编
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本书选取拥有丰富神话传说的古城20座,带领读者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神话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人神共居的年代延展到中世纪及近代,除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广为人知的神话体系,还包括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等普通读者陌生、但奇幻文学常常涉及的神话,兼及两河流域神话、美洲神话、南太平洋神话等冷门神话体系,也囊括了现代人造克苏鲁神话,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
本书描写的神话故事资料翔实准确,语言风趣轻松,宗教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知识信手拈来,将纷繁复杂甚至有些混乱的神话脉络梳理清晰,并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同时融入自己的观点,务求客观。
本书精心编写的20篇神话故事,配上引人入胜的图片,既可以让安坐书房的神游者穿越古今,徜徉于虚实交融的历史现场,也可以让说走就走的行动派随身携带,踏上古文明遗址的探索之旅。
2020年7月4日 已读
修行39th,太好看了,阅读体验太棒了,借神话故事来描述现实存在的城市,当然在神话时代存在过的古城到今天要么废墟百里要么荒地一片,所以归根结底说的还是神话。但是作者这个妹子肚囊忒宽绰,所以写得文章居然兼具了信息量与可读性,传递了无数有关各地神话的奇葩知识,生日蛋糕吹蜡烛之来源以及诸神并轨时期阿波罗神职有了瘟疫所以也是鼠王这些长见识,而诸如以弗所图书馆旁小巷通妓院供人嫖娼装作学习;希腊众男神表示可以和阿芙洛狄忒啪完全不在意举世围观;库马尔比咬下他爹丁丁于是怀上暴风雨之神等无法形容的知识点削弱了我的san值,而世界各地均有超自然生命死去被肢解化为世间万物的神话,寓意是生命与死亡相连通,故有祭祀使用人牲这个思路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样一本信息量启迪性与可读性照顾的面面俱到的科普书籍就是理想的
历史 文化 神话
历史的原声 豆瓣
作者: 桑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最新学术研究的文章结集,着眼于思想概念史,是努力承接前贤、续写辛亥历史的第三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以及《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作为对清季民元重大历史转折重新审视的结果,同时构成尝试续写大历史的开端。作者希望从不同层面努力深化对辛亥民元历史大变动的认识。贯通各类新旧材料,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种彼此歧异的说法,避免随心所欲甚至别有用心的解读,扩展视野,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既有研究和文本史事,叙述清季民国时期“共和”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将“共和”作为一个名词,以之为对象,进行概念史研究。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辛亥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为主题,进一步耙梳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历史本相及发展进程,进而依据历史实事把握相关概念及其演化。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修行36th,四星半,“共和”部分纳入了绝不次于鲁迅笔战群雄的另一次文坛大会战,梁任公笔战革命党诸雄,如以政治角度看,两场笔战胜负一目了然,而若谈论辩,任公输在结果而绝未输论据论辩,他充分的论证了民主共和在中国这片土壤并不适用,并准确预测了随后包括军阀混战与共和变味等重大未来,但他从这些论证中得出的结果是唯有立宪方可行,这等于将翔实论证套上一个格格不入的论点,他不能证明因此清政府必须存在,不能证明清政府打不倒,而清政府这猪队友也让任公含恨铩羽,但这绝不能抹杀任公的睿智洞见。而汉奸部分,最有趣的事情在于这个词在最开始居然有正面的含义,代表着与政府对立的革命党人,令我骇笑并大吃一惊。此书干货甚满论证唯恐不详,本是体现理想国实力的又一本五星打底图书,只是排版太差,多有引用与正文混淆及重复处,扣半星
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民国
东西街 豆瓣
East West Street:On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菲利普·桑兹 / Philippe Sands 译者: 吴晓筠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6
回忆录与小说体裁的完美结合,带你追溯灭绝种族罪与危害人类罪的起源。
◎编辑推荐
★荣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贝利•吉福德奖非虚构图书奖、《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海伊文学艺术节散文奖,被评为《卫报》年度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大畅销书;
★入围Slightly Foxed最佳传记处女作、达夫•库珀奖决选名单、坎迪尔历史奖初选名单;
★本书以亲历“二战”的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家族为切入点,从深刻的个人视角追溯了“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的诞生过程,最终导向纽伦堡审判这一伟大结局。看似庞杂的内容架构在作者笔下却做到了完美交织,让读者既拥有小说般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又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内容简介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最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媒体推荐
即便是在记述法律的复杂性时,桑兹的写作依然像惊悚片一样引人入胜、神秘、信息量巨大……他可以从八十多年前的地址中神奇地提取出战时英雄主义的完整历史……《东西街》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回忆录。
——丽莎•阿皮娜妮西,《观察者报》
《东西街》是一本伟大的书、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不论是叙述上还是知识上都引人入胜,令人震撼。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既成事实,但仍能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让我体会到愤怒和同情。时而令我错愕,时而令我垂泪。我想要一口气读完,迫不及待想看到结尾。而当我读到结尾时,我又感到不舍。
——丹尼尔•芬克尔斯坦,《泰晤士报》
在桑兹的历史中,如同在所有优秀的小说中一样,我们碰到了一些人物,尽管看似次要,实际上对于情节发展必不可少……因而产生了一种——据我所知——史无前例的叙述……这个力与美的精巧构造不应当被美国或其他地方的任何人所忽视。
——贝尔纳-亨利•列维,《纽约时报》
出类拔萃……这是最优秀的那种思想史。桑兹把莱姆金和劳特派特的观点置于历史脉络之中,并向人们展示它们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大卫•赫尔曼,《新政治家》
桑兹以惊人的研究成果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到一起,这些故事在纽伦堡法庭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没有哪部小说能与如此重要的纪实之作相提并论。
——安东尼•比弗
2020年6月21日 已读
修行35th,能够把总是略显枯燥的历史写到这样的可读性真是太强了,尤其是在没有松懈治学态度的前提下能做到这样,真是太强了!真实的历史已经如此跌宕而曲折,我们还需要文学作品么?读此书时无数次的心痛,书中的历史时期和典型情感今年已在众多书籍中体会,读《生活与命运》时的放声痛哭,《战地厨师》让我含泪微笑,而理想国的第三帝国系列则让我喟叹伟大的文学哲学与音乐都挡不住人心向邪恶的深渊滑落,本书并不比上面任何一本差,它是本严肃的历史书籍,更是直指人心的好书,推荐
历史
应仁之乱 豆瓣 Goodreads
応仁の乱
7.4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吴座勇一 译者: 康昊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5
荣获第52届书店新风奖特别奖
日本新锐历史学家娓娓道来,引导读者漫步神秘的日本中世世界
语言通俗、内容详实,生动还原一场影响日本历史的大动乱
◎ 编辑推荐
☆当事者的权欲私利与重重误判酿成世间惨祸,数十万大军齐聚京都分阵厮杀,繁华古都化为焦土。一场没有英雄、延宕十一年的大乱,却扫清了旧势力,带来新的英雄时代。
☆应仁之乱是室町幕府后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与将军继承人之争、畠山家家督之争、山名宗全与细川胜元政争、斯波家家督之争等均有密切关系。日本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以小见大,从东大寺两位高僧的日记入手,将应仁之乱的起因经过分条缕析,娓娓道来,引导读者漫步神秘的日本中世世界。
☆日文原版销量突破48万,屡登日本亚马逊网站与各大书店畅销书榜,《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 内容简介
日本室町幕府末期,诸大名动员数十万兵力,以京都为战场,分东军、西军相互厮杀长达十一年之久,史称“应仁之乱”。战乱过后,贵族与寺院势力式微,室町幕府走向衰亡,社会秩序近乎瓦解,“下克上”之风日盛,地方势力崛起,日本步入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作为时代转折点,被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评价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以兴福寺两位高僧的日记为基础,结合多种史料与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将军承嗣问题、管领家畠山氏内斗、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政争入手,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应仁之乱的起因,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战乱的经过与参与者之间的合纵连横,总结了战乱的后果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场催生了日本战国时代的大乱。
◎ 名人推荐
小说般的笔法,内容通俗,谋篇布局出色。
——小说家 伊东润
以当时的当权者日野富子为题材的大河剧收视率惨淡,本书却广受好评,作者的笔力着实了得。
——历史学家 今谷明
应仁之乱是什么?本书的结论是,它是标志着天皇、公家和武家之间,京都和地方之间曾经达成的不可思议的平衡最终出现破绽的事件。而战国时代就是摸索重新达成平衡的阶段。身处大时代的当事者们机关算尽,但与此次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相比,他们的盘算显得无足轻重。
——社会学家 大泽真幸
本书虽是研究著作,但作者对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应仁之乱起因的描述简单有趣,易于理解。权威在时代崩坏之际竟以这样的方式终结。古往今来人类行为果然相差无几。智慧似在增加,所行何其相似。
——前环境大臣 山本公一
2020年5月21日 已读
修行32nd,书值三星略多,因视角之独特而加一星,此书对应仁之乱前直接导火索之一大和地区的分立沿革写的很细,对兴福寺这一宗教团体对地方的控制以及寺中高层的任命与博弈也写的很细,比应仁之乱东西军绞杀过程细致多了,这种由主要采取的史料决定视角,由视角展现应仁之乱应当见到的状貌的写法新颖而有价值,直接点说,这种写法肯定写不出一本巨细靡遗细大不捐的好通史,但对完善历史观培养观察角度用处就很大,而且自身质量和完成度都很好,给四星当之无愧
历史 日本
古拉格气象学家 豆瓣
Le météorologue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奥利维埃·罗兰 译者: 林苑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7
在古拉格的劳改营里,气象学家范根海姆坚持给年幼的女儿艾莱奥诺拉寄去小画、标本、谜语,直到被处死的前夜。范根格安姆不是这么刚烈的人。他爱家庭,尤其怜爱他的女儿,他的“小星星”。他热爱他的工作,大概也热爱他生活的时代,这个人,也许不够有怀疑精神,和所有人一样,有他的正直和忠 诚,也有他的盲从和轻信。气象学家的故事,以及其他所有在壕沟深处被枪决的无辜者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故事的一部分,因为和他们一起被屠杀的,是我们(我们的父母,我们之前的一代人)曾经共享的希望,是我们曾经至少在某一刻相信即将变为现实的乌托邦。
2020年5月17日 已读
休憩88th,此书作者并非历史学家,行文文学煽情过重,出自己见的揣测过多,外加编辑似乎预感到此书存在不了多久,严重糊弄的排了版,把主角书信内容,个人的引申与评述,现实发生的事件以及其他东西完全混在一起,不做分段也没有区分字体,第一第三人称视角换来换去,读着十分别扭。尽管此书如此的嘌,其现实意义依然不下于《古拉格群岛》,它告诉我们,一个单纯善良呆板而忠诚的人一样是这个体系的敌人,他的生命被抹去如同掸去尘埃清除垃圾一样的轻描淡写的寻常。他没有反叛意识,没有挑战欲望,反而是个深爱着女儿有着一双巧手的父亲,就像我们当中寻常一员,啊,这就是这人生,不忍细看那些画,那叶子,那狐狸,那猫咪,那谜语,这样的人的死亡,发生了七十五万次
历史
生活与命运 豆瓣
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9.7 (10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斯曼 译者: 力冈 理想国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2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 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权力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集中营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
“《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
【编辑推荐】
1.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豆瓣评分9.3,格罗斯曼女儿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
2. 苏联当局曾评价《生活与命运》“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本书在被“逮捕”抄没二十年后,拍摄为缩微胶卷偷运至瑞士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四十年来,《生活与命运》已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必读经典。
3. 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一人独译的经典译本,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4. 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娜塔莎之舞》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5. 《生活与命运》通过沙波什尼科夫家族在卫国战争时期的遭际,再现了斯大林时代整个苏联社会国家的全景,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苏联是怎么回事”。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纳粹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的作家,在本书中以非凡的人道主义勇气,描绘了权力与战争碾压之下一个黑暗时代的心灵史诗,“他所写皆是亲眼所见,足以惊心动魄”。
*
【媒体推荐】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部经典。”《纽约时报》
“正如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生活与命运》令人压抑沉痛,它毫不妥协地展示了人类所能造就的恶与他们在危难中成就的辉煌。一本伟大的书,只有一位俄罗斯人能完成的杰作。”《华尔街日报》
“分毫不让的现实主义和深具远见的道德张力,这部小说是现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纽约书评》
“格罗斯曼不是一个天生的文体家。但他所写皆是亲眼所见,足以惊心动魄。”《卫报》
“格罗斯曼讲述的苏联生活是百科全书式的,毫不妥协……令人叹服……又一部俄罗斯文学的遗珠得以重见天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阅读这部书令人欣喜:20世纪诞生了这样一位思想深远的人道主义作家。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发现,是当代文学中关于人类心灵考验最令人不安又使人振奋的故事。”《华盛顿邮报》
“在当代俄国文学中没有可与《生活与命运》相匹敌者……格罗斯曼是苏联的第一个自由之声。”《评论杂志》
*
【作家推荐】
“作为索尔仁尼琴的先行者,格罗斯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弗朗索瓦•富勒(著名史学家)
“格罗斯曼是苏联时代的托尔斯泰。”——马丁•艾米斯(英国著名作家)
“格罗斯曼真正的主题是善的力量:不经意的、平庸的、充满英雄气概的,正是善对抗着极权主义的人性丧失。”——琳达•格兰特
“《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奥兰多•费吉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
2020年5月12日 已读
休憩82nd,19年元旦初读《风雨人生》,痛哭之后心情低落整个假期,昨日获戴兄惠赠新版,一脚踢上办公室的门就此足不出户,就着苏联军歌和lube一气读完,深感经典之常读常新,重温一本细读过的好书是既有效率而愉悦的,动人之处依然动人,而一些之前有所忽略之妙处也挣扎着脱颖而出。在烈火吞噬被吻过的手,曾让人心醉的眼睛,被爱过的人处再度啜泣,在孩子达维德步入毒气室前将火柴盒中蝉蛹放在门外“让它活吧”一处泣不成声,在索菲亚临终紧抱孩子“我是妈妈了”处无法继续阅读,和以前一样。而新的细节原来是那么动人啊!犹太人被集中到一处时,那个高傲的昂着头手持书本边走边读的年轻人,那句“善良的生命力在人心的不言不语中,越傻越无力的善良越是巨大”,还有那句“在血上暖暖手吧,只是死亡,不是受伤”,震撼我心,阅读体验无以名状
历史 小说 瓦西里·格罗斯曼
大动乱的年代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王年一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 6
20世纪的中国(共10册),ISBN:9787215003279,作者:王年一著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修行31st,此书得做两半看,前一半基础之扎实评述之冷静条理之分明实属大陆出版社有关动乱十年断代史最强音,不输港中文国史,确实强于麦克法夸尔三部曲,而以永远健康退出舞台为界点的后一半突然急转直下,在史料选取上相当不严肃,引用了大量的口述历史或个人回忆录这种有片面之嫌的史料,甚至像高文谦那样不严肃的使用近乎段子的轶事入书,到了75年以后,甚至开始使用感情倾向极为强烈鲜明的形容词,这可是历史作品之大忌啊。但瑕不掩瑜,此书搭配特里尔与菲利普肖特的毛传,足让一个懵然不知之人不购买港台书籍也可以对那段非常时期形成完整的认知与基本的判断,在这层面意义上实属非凡,不知新版是否有删减,我读的是旧版五十万字版本,请注意
中国 历史 文革 王年一 近代史
诸葛武侯 豆瓣
諸葛武侯
作者: [日] 内藤湖南 译者: 张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4
《诸葛武侯》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的低学历而被京都帝国大学破格聘任,成为京都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诸葛武侯》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世运的变迁。如他说:“世运之转移,其治平之日,大抵以每三五十年为一期而起变态,当其动荡扰乱之际,十年或十五年,便面目全非,以致旧物荡然,决非希觏之事。”作者还把明治前后的日本与三国时代相比较,对日本知识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2020年4月4日 已读
修行29th,此书体例有趣,本身为半成品未竟稿因而篇幅短促,译者包含热情的序很长,文尾其他日人评价内藤湖南与此书的文章也不短,几乎达到了一半一半。评分不正常的低,大概因为没有写完,也因为大多数读者错误理解了译者的提醒,把此书纯粹当做虎次郎郁郁不得志之“兴”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误解。其实此书学术功夫做的很扎实,史观也很端正,因而少有挑战性十足的新奇观点,借武侯说自己的段落并不多,是很正统的学术小书。至于将明治维新人物类比三国纯属写给日本读者看着玩以拉近距离的手段。一直纳闷内藤湖南这等人物为何被引入大陆如此之慢呢,之前以为是有关近代史叙述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发现第六十页引吕泣生那段话可能在设计师看来略刺眼吧。
三国 内藤湖南 历史
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 豆瓣
作者: 胡煒權 遠足文化 2018 - 6
台灣第一本中文原著的日本戰國史
大量援引最新研究成果 透過系統化的易讀筆法
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日本煙硝四起、群雄爭霸的戰國百年
本書一套三冊,以時間作為縱軸、地區作為橫軸,建構出自1493年明應之變至1616年家康過世之間逾百年的織豐時代史。
【第一冊 爺爺爸爸們的戰國】
明應之變是發生在明應二年(1493年)的一場足利將軍廢立事件,由於八代將軍遺孀日野富子的態度轉變,室町幕府第十代將軍義材被擁立隨即被廢黜,此後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喪失,變成各大名彼此爭奪擁立的傀儡,本事件被視為戰國時代的起始期。
在第一冊中,作者詳盡地敘述日本各地所展開的地方勢力兼併的情況,重點人物包括相模之獅北條氏康的祖父、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北條早雲,以及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之父、統一武田宗家的信虎等。
【第二冊 電玩英雄們的戰國】
第二冊的起點是發生桶狹間之役的1560年。在此前後兩年間,日本的各個地區紛紛出現轉折,上杉軍和武田軍強強對決,在川中島展開前後五次的交戰,此時大放異彩的都是在電玩世界裡家喻戶曉的戰神,包括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以及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中國地方十個分國領土、領地石高接近一百二十萬石的毛利元就。
【第三冊 天下人的戰國】
本冊起點為1582年織田信長巨星殞落的本能寺之變。由此啟動包括中國大返還、清須會議、賤岳之戰等一連串將秀吉一舉推上歷史舞台的重大事件。這一冊的重點除了放在對豐臣時代的詳盡描述外,還將探究秀吉死後西軍的衰敗以及德川再度一統天下的始末。此外,在第三冊中還會提到戰國晚期的著名人物,如獨眼龍伊達政宗、西國無雙立花宗茂、日本第一兵真田信繁等。
本書特色
1、基於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敘說戰國史(市面上都是翻譯舊書、俗說)。
2、書中提到的部分內容是大部分市售書籍未曾提到(如偏遠地區的戰國史)。
3、華人寫的戰國通史還是不多,而且多以人物為主,本書是以時代發展為主旨。
4、第三冊的戰國百科會介紹當時的生活社會情況,也是一般書籍不會提的。
2020年4月3日 已读
修行27th,此书作者治学态度相当严谨了,以至于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历史趣事与其细节,并把一切战事一笔带过,这一点执行的极为透彻,就连桶狭间这种被研究透了的战事也惜墨如金不肯多写一字。另外,此书书写顺序如同冰与火之歌,飞快的切换着视角,章节前后顺序掉换完全不造成任何影响。最后,即使此书这样呆头呆脑缺少趣味且体例混乱,我还是觉得挺好读的,拿到国内日本史书丛中比,不如万邦,强于赤军,略胜于陈杰
历史 日本
今日简史 豆瓣 豆瓣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7.5 (77 个评分) 作者: [以]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四年前,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横空出世,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2016年,他的《未来简史》再度惊艳四座,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现在,“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简史》推出,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
《今日简史》提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2020年3月30日 已读
修行26th,简史三部曲最好看的一本,综合了《人类简史》的渊博和出色的归纳能力和《未来简史》的推导能力,综合起来就是此书出色的不行的前69页,这69页完全没有障碍尽情放飞的去预测未来,而剩余描述当下问题的两百多页则处处窘迫的描述问题而无解决之道,哪怕作者已经很明显的收敛自己的愤怒和绝望,但依然可以清楚感受这一情绪的累积,中后部终于怒斥大多数人思维的矛盾原则之双标社群之无效政策之短视加以哀叹信息之浩繁个体之无措,最后的最后,他不出意外也让人失望的去冥想了,每个思考太多的聪明脑袋最终肯定要去宗教报个到的。此书的前69页每个人都该读读,后面的两百多页没有那么杰出,但是也是一流之作的水准,如果怕读不懂,此书还十分体贴的准备了思维导图。如果多几个人读这本书,撕逼会少一点吧
历史 尤瓦尔·赫拉利 社会
第三帝国的到来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9.5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赖丽薇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2020年3月18日 已读
修行25th,德国人原生思想的特点,如德意志民族混一、种族优越论、强大的民族主义、救世主情结;外加一战失败后强烈的被背叛与不甘感;毁灭性通货膨胀搞砸一切后的愤怒与绝望及甚嚣尘上的犹太威胁论犹太原罪论,认为只要有改变就会变好的心情;上述所有混合在一起构成了纳粹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基础,希特勒善于宣传,对庶民精神状态拿捏到位,外加自身极端主义拥有的独特魅力以及易于传播的特点,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了需要的东西,从而站到了需要的位置。全书对我触动最大的两处,第一是衰微的民主政体无力自保,被对方用民主手段拔了根基,从而出现了民主政体必要时是否应该破坏民主的基本原则以自卫的哲学大问题;第二则是作者在序言里深痛陈述的“对伟大的音乐,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文学之热爱,并不能赋予人们任何道德的或政治的免疫力”,一声长叹。
二战 历史 理想国 理查德·埃文斯 纳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