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豆瓣
作者:
(俄罗斯)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译者:
倪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9
她的回忆录在数量众多、相互矛盾的回忆文献中占有相当独特的地位。这些回忆建立在仔细筛选、核实素材的基础上,是最为可靠的,它们鲜活地讲述了最富创作成果时期(1866至1881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他创作了那些伟大的悲剧小说——从《罪与罚》到《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最后的扛鼎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自己的忏悔,献给了她。将世界文学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献给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挚爱情和深深敬意的表达,还是对她之于俄罗斯文学无可怀疑的功绩的承认。谁知道呢,也许妻子不知疲倦的关爱、分担事务的能力,赐予了作家生命中为创作这部伟大的作品所必需的那些年头。
作为家庭成员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爱的丈夫,体贴入微的父亲——这就是回忆录的主题,是该书的主轴,“他是这部回忆录主要的、几乎唯一的人物”,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本人在远景,在暗影中,起着不显眼的传记作者加妻子的作用,一位为读者虔敬地复活丈夫的个性特点的女性。
——俄文版编者 C.В.别洛夫、В. A.图尼马诺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最后的扛鼎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自己的忏悔,献给了她。将世界文学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献给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挚爱情和深深敬意的表达,还是对她之于俄罗斯文学无可怀疑的功绩的承认。谁知道呢,也许妻子不知疲倦的关爱、分担事务的能力,赐予了作家生命中为创作这部伟大的作品所必需的那些年头。
作为家庭成员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爱的丈夫,体贴入微的父亲——这就是回忆录的主题,是该书的主轴,“他是这部回忆录主要的、几乎唯一的人物”,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本人在远景,在暗影中,起着不显眼的传记作者加妻子的作用,一位为读者虔敬地复活丈夫的个性特点的女性。
——俄文版编者 C.В.别洛夫、В. A.图尼马诺夫
绝响 豆瓣
作者:
李辉
2013
- 7
本书为作者在《收获》(2011年)栏目“绝响谁听”上所发表文章的结集出版。六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独有的史料收藏,独特的审美视角,独具的智性美文,给读者带来了曹禺、巴金、胡风、丁玲、萧乾等文化老人立体性的才情展示。
这些文化老人,从“五四”走来,从三十年代走来,与我们一同走进八十年代。然后,他们渐行渐远,身影从此消失。八十年代的记忆中却不能没有他们:没有那些旋转不定的苍老身影,八十年代不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没有那些高低起伏明暗互现的声音,八十年代也不会浑然而成一曲历史交响;没有那些走在前面的跌跌撞撞,不会有后来者头顶上渐次拓展的天空……
八十年代拉开帷幕时,作者以文艺记者和副刊编辑的身份,走进文化界的风风雨雨。如今,他在书信日记文献里,重拾亲历,以自己的方式走进八十年代的集体回忆——再看那些老人的身影,再听嬉笑怒骂长吁短叹,再触摸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这些文化老人,从“五四”走来,从三十年代走来,与我们一同走进八十年代。然后,他们渐行渐远,身影从此消失。八十年代的记忆中却不能没有他们:没有那些旋转不定的苍老身影,八十年代不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没有那些高低起伏明暗互现的声音,八十年代也不会浑然而成一曲历史交响;没有那些走在前面的跌跌撞撞,不会有后来者头顶上渐次拓展的天空……
八十年代拉开帷幕时,作者以文艺记者和副刊编辑的身份,走进文化界的风风雨雨。如今,他在书信日记文献里,重拾亲历,以自己的方式走进八十年代的集体回忆——再看那些老人的身影,再听嬉笑怒骂长吁短叹,再触摸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平如美棠 豆瓣
8.7 (128 个评分)
作者:
饶平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5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七十年代 豆瓣 Goodreads
七十年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李陀
/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听敌台的阿城、“偷书”的朱正琳,画《西藏记忆》的陈丹青、创办《今天》的北岛,“太阳总队”的张郎郎、地下读书沙龙的徐浩渊,工人蔡翔、农民高默波和阎连科……本书讲述了三十个历史夹缝中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七十年代长大,虽然年龄上有些差异,但正是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后,逐渐成为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为人所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本书通过一次集体性的大型历史回顾,演绎他们的成长经验,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借此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台湾往事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凤凰书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8
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小姐)讲述作为家族最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小姐)讲述作为家族最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雪中足迹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
我今年七十七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乃印象及记忆所及……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佛理、感悟人生的书籍。
世间危脆,常处动乱;生死流转,犹如苦海。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遭遇一切烦恼,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如今的一点点成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没有闪避,而心甘情愿去承担起来,因为我希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
在平凡中遇见大师的真智慧、真性情!
我今年七十七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乃印象及记忆所及……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佛理、感悟人生的书籍。
世间危脆,常处动乱;生死流转,犹如苦海。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遭遇一切烦恼,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如今的一点点成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没有闪避,而心甘情愿去承担起来,因为我希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
在平凡中遇见大师的真智慧、真性情!
杂记赵家 豆瓣
作者:
杨步伟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世界因你不同 豆瓣
7.9 (55 个评分)
作者:
李开复
/
范海涛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Living History 豆瓣
作者:
Hillary Rodham Clinton
Simon & Schuster
2003
- 6
Hillary Rodham Clinton is known to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Yet few beyond her close friends and family have ever heard her account of her extraordinary journey. She writes with candor, humor and passion about her upbringing in suburban, middle-class America in the 1950s and her transformation from Goldwater Girl to student activist to controversial First Lady. Living History is her revealing memoir of life through the White House years. It is also her chronicle of living history with Bill Clinton, a thirty-year adventure in love and politics that survives personal betrayal, relentless partisan investigations and constant public scrutiny.
Hillary Rodham Clinton came of age during a time of tumultu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America. Like many women of her generation, she grew up with choices and opportunities unknown to her mother or grandmother. She charted her own course through unexplored terrain -- responding to the changing times and her own internal compass -- and became an emblem for some and a lightning rod for others. Wife, mother, lawyer, advocate and international icon, she has lived through America's great political wars, fro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
The only First Lady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shap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Hillary Rodham Clinton traveled tirelessly around the country to champion health care, expand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promote the needs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and she crisscrossed the globe on behalf of women's rights,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She redefined the position of First Lady and helped save the presidency from an unconstitutional, politically motivated impeachment. Intimate, powerful and inspiring, Living Histor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women of our time and the challenging process by which she came to define herself and find her own voice -- as a woman and as a formidable figure in American politics.
Hillary Rodham Clinton came of age during a time of tumultu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America. Like many women of her generation, she grew up with choices and opportunities unknown to her mother or grandmother. She charted her own course through unexplored terrain -- responding to the changing times and her own internal compass -- and became an emblem for some and a lightning rod for others. Wife, mother, lawyer, advocate and international icon, she has lived through America's great political wars, fro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
The only First Lady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shap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Hillary Rodham Clinton traveled tirelessly around the country to champion health care, expand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promote the needs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and she crisscrossed the globe on behalf of women's rights,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She redefined the position of First Lady and helped save the presidency from an unconstitutional, politically motivated impeachment. Intimate, powerful and inspiring, Living Histor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women of our time and the challenging process by which she came to define herself and find her own voice -- as a woman and as a formidable figure in American politics.
八十年代访谈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八十年代訪談錄
8.0 (75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丁玲自传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丁玲
Jiangsu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97
- 5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丁玲的经历那样坎坷曲折。她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迷人的书。.
丁玲生前并没写有一部完整的自传,但她却曾就自己两段重要的经历,写过比较详细的自述文字。一段是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囚禁在南京时的遭遇:一段是记述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o年间,她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农场的一些生活片断。即使是这两部作品:《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也都没有写完。丁玲固执地坚持要为普通的小人物、特别是普通的农民立传,而不愿意更多地谈论自己。她认为,一个作家在读者面前絮絮叨叨地表白自己,那是很乏味的。...
丁玲生前并没写有一部完整的自传,但她却曾就自己两段重要的经历,写过比较详细的自述文字。一段是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囚禁在南京时的遭遇:一段是记述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o年间,她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农场的一些生活片断。即使是这两部作品:《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也都没有写完。丁玲固执地坚持要为普通的小人物、特别是普通的农民立传,而不愿意更多地谈论自己。她认为,一个作家在读者面前絮絮叨叨地表白自己,那是很乏味的。...
Red Azalea 豆瓣
作者:
Anchee Min
Berkley
199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