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ANNA KARENINA 豆瓣
作者: Leo Tolstoy 译者: Louise Maude / Aylmer Maude Everyman's Library 1992 - 4
(Book Jacket Status: Jacketed) A famous legend surrounding the creation of Anna Karenina tells us that Tolstoy began writing a cautionary tale about adultery and ended up falling in love with his magnificent heroine. It is rare to find a reader of the book who doesn’t experience the same kind of emotional upheaval. Anna Karenina is filled with major and minor characters who exist in their own right and fully embody their mid-nineteenth-century Russian milieu, but it still belongs entirely to the woman whose name it bears, whose portrait is one of the truest ever made by a writer. Translated by Louise and Aylmer Maude
井原西鹤选集 豆瓣
8.2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井原西鹤 译者: 钱稻孙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8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市井小说家——井原西鹤
与周作人齐名的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家——钱稻孙
日本文学翻译史上的经典 “浮世草子”的传世译本
本书包括日本江户时代小说家井原西鹤的两部“浮世草子”,皆为描写町人(工商业者)社会现实生 活与风俗人 情的“町人物”。《日本永代藏》收集了商人依靠机智节俭,发家致富的故事;《世间胸算用》刻画了或贫或富的町家度过年关的光景。意在为町人持家、发家提供鉴戒,形象地反映了日本人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民族。这类专门的经济题材的小说,在世界古典作品中非常罕见。
西鹤对社会世态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文笔谐谑生动,叙述紧凑。使得人物性格、风俗习惯跃然纸上,节庆祭典、器物衣食也宛如彼一时代的再现。
译者钱稻孙学识渊博,涉猎音乐、戏剧、美术、医学,精通日、意、德、法文;文采与译才兼修,文学素养深厚。译文始终贯彻元明小说的风格,凝练传神;文字风格诡变,遣词用句巧妙,增译补注匠心独运,成就了一个日本文学翻译的高标。
夫妇善哉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织田作之助 译者: 于婧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2
化妆品店继承人维康柳吉与年轻美貌的艺伎蝶子私奔。中幕风卧床的父亲得知柳吉的丑事后,和他断绝了关系。柳吉和蝶子很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中。蝶子到小饭馆当临时女招待,每日辛苦赚钱,而游点手好闲的大少爷柳吉则在家吃白饭,还不时外出游玩。得知妹妹的丈亦将倒插门成为维康家的继承人后,柳吉直奔自家数日未归,最终柳吉被逐废嫡,他准备和蝶子一起好好白头喜老。两人开了一家小关东煮店。不料柳吉突患肾结核住院,为了筹措医药费,蝶子卖掉了小店。出院没后柳吉去温泉疗养,费用又都是蝶子辛劳所得。痊愈后的柳吉借了钱,和蝶子一起经营咖啡店来……
2015年1月7日 已读
有意思的书。每篇的叙事节奏都很快,较少有详尽的对话描写,心理交代也是几笔匆匆带过,营造了一种匆促、混乱的感觉,勾勒出战后关西地区的普通百姓生活。各种东西的物价、人物们花了多少钱是个重要话题,民生之凋敝、谋生之艰难以及人情之可贵,全在其中。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短篇小说
浮云 豆瓣
浮雲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吴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雪子在印度支那和颓废不羁的富冈相遇相恋。战败前两人各奔西东,战后在废墟般的东京重逢。雪子明知富冈是个自私的有妇之夫,却无力结束苦恋。而在富冈眼中,雪子的存在连接着那段游离于战争之外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们也共有曾被战争戏弄的心灵创痛。两人的关系几经曲折,雪子最后选择陪伴富冈自我放逐到原始丛林密布的屋久岛工作。那里的潮湿和寒冷夺去了雪子的生命;富冈则不得不继续浮云般的幻灭人生。 战争期间林芙美子和同期许多日本作家一样曾亲赴战地写过迎合时局的报道。后来她不断反省战争本质,创作视线投向创痕累累的普通人。《浮云》虽不曾出现“反战”字样,却体现了尤为深刻的战争反思。此作自1949年11月在月刊杂志《风雪》(后转至《文学界》)上连载,1951年4月完成并于同月出版了单行本。1955年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上名列第二,仅次于黑泽明的《七武士》。
2015年1月6日 已读
与成濑的改编电影几乎完全是一首女性的哀歌不同,林芙美子的小说对富冈和雪子二人有着同样深入的剖析。心理描写细致、蚀骨,力量强大到可以将战后日本心灵废墟中普通人的虚无感直接地传递给读者。这样毫无畏惧地描摹人心中的创伤和黑暗,确乎有着常在书中被提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不禁令人遐想作者该是经历过多么猛烈的绝望与反思。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林芙美子
萧红散文选集 豆瓣
作者: 萧红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 - 6
《萧红散文选集》内容简介:萧红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名篇如《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牛车上》、《小城三月》等等都闻名于世。同样,她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文字优美。《萧红散文选集》精选了萧红的数十篇散文作品,如《破落之街》、《欧罗巴旅馆》、《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失眠之夜》等。
2015年1月2日 已读
现在很少能看到有作家这么写了,萧红写散文的这种写法是完全赤裸地把自己剖开的那种,赤裸到读者几乎可以切身地以身体感受到写作者所经验的饥饿、痛苦与其他感受。文字和人生都充满着如此真挚、投入的力量,这一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和生理消耗。她的短命,是注定的了。
中国文学 文学 萧红 随笔/散文
The Bookshop 豆瓣
作者: Penelope Fitzgerald Mariner Books 1997 - 9
In 1959 Florence Green, a kindhearted widow with a small inheritance, risks everything to open a bookshop - the only bookshop - in the seaside town of Hardborough. By making a success of a business so impractical, she invites the hostility of the town's less prosperous shopkeepers. By daring to enlarge her neighbors' lives, she crosses Mrs. Gamart, the local arts doyenne. Florence's warehouse leaks, her cellar seeps, and the shop is apparently haunted. Only too late does she begin to suspect the truth: a town that lacks a bookshop isn't always a town that wants one.
2015年1月1日 已读
比故事更值得玩味的是Penelope Fitzgerald的语言,带有一种英式的老派,又充满直接、有冲击力的淳朴质地,不像我所喜欢的其他英语作家,能让我很快熟悉并接受他们的语感。但这种新鲜感是以前的阅读中没有过的,并且她捕捉和展示细节的能力相当令人赞叹。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英国 英语文学
重读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相遇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2
《相遇》收录格非二十余年来中短篇小说十二篇,是他的最新自选集。
他早年以短篇小说引起文坛瞩目,《迷舟》、《青黄》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故事以优雅精纯的语言和清晰缜密的细节呈现出无比真实的生活质地感,同时又让微妙难言的意绪如迷雾流淌,仿佛义山诗境。伟大作家的天分从一开始 便显露无疑,并在后来的岁月里持续滋长,衍生出更为完美的作品。
在这个集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作家对于汉语古典之美最为纯正的继承,也可以看到,曾经托生于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的智慧在另一个文学天才身上的再生。题名相遇,既是取篇目之名,也暗示作品中多重影响的自然交融。
~~~~~~~~~~~~~~~
格非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与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奖授奖词
格非的小说是历史文化叙事与个人欲望叙事的完美结合。他优雅地铺陈历史,冷酷地节制欲望,使之成为一种迷人的若有若无的气息般的存在。
——潘帕
《相遇》是格非最好的短篇,是写满蒙藏佛教最鲜活的短篇,有限的文字,满纸无限的开始和可能。
——冯唐
2014年12月26日 已读
4.5星。我对格非的喜爱不是建立在文字层面上的,尽管他的语言在当代作家中可以归入精致那一挂。我喜欢那种雾里看花的氛围和突如其来的一些能把读者又从缥缈之境拉回现实的词语,比如人名、地名和一些对当下的指涉。后者与前者既相冲突又相融合,并在这种矛盾性之中建立了作品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联结。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这是格非的独特之处。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格非 短篇小说
The Elixir of Immortality 豆瓣
作者: Gleichmann, Gabi 2013 - 10
A mesmerizing debut novel that spans a thousand years of European and Jewish history seen through the beguiling members of the Spinoza family

Since the eleventh century, the Spinoza family has passed down, from father to son, a secret manuscript containing the recipe for immortality. Now, after thirty-six generations, the last descendant of this long and illustrious chain, Ari Spinoza, doesn’t have a son to whom to entrust the manuscript. From his deathbed, he begins his narrative, hoping to save his lineage from oblivion.

Ari’s two main sources of his family’s history are a trunk of yellowing documents inherited from his grandfather, and his great-uncle Fernando’s tales that captivated him when he was a child. He chronicles the Spinozas’ involvement in some of Europe’s most formative cultural events with intertwining narratives that move through ages of tyranny, creativity, and social upheaval: into medieval Portugal, Grand inquisitor Torquemada’s
Spain, Rembrandt’s Amsterdam, the French Revolution, Freud’s Vienna, and the horrors of both world wars.

The Elixir of Immortality blends truth and fiction as it rewrites European history through comic, imaginative, scandalous, and tragic tales that prove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possibly give human beings immortality on this earth: our ability to remember.”
蓝袍先生 豆瓣
作者: 陈忠实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精选了陈忠实8部优秀中短篇小说——《康家小院》、《蓝袍先生》、《梆子老太》、《地窖》、《信任》、《李十三推磨》、《猪的喜剧》、《日子》。兼顾陈忠实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侧重年代较近的小说,以增加读者的时代贴近性。所选之作或为读者评价甚高,或为各种学术论文评析较多,或为作者访谈时多次提及其重要性。尽力做到既保证作品质量,又避免与同类图书相冲突,可以作为对陈忠实感兴趣的读者手头珍藏、补漏之书。
2014年12月18日 已读
用朴实无华来形容陈忠实这个级别的作家似乎有些不妥,但这确实是对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和在《白鹿原》中一样,陈忠实擅长以人物命运串连起历史的变迁,难得的是在这些中短篇里,他仍能不动声色地做到这一点,仿佛一点技巧也不需要。比起《蓝袍先生》,我觉得《梆子老太》和《康家小院》写得更出色。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小说
REVOLUTIONARY ROAD 豆瓣
作者: Richard Yates Vintage 2008 - 11
In the hopeful 1950s, Frank and April Wheeler appear to be a model couple: bright, beautiful, talented, with two young children and a starter home in the suburbs. Perhaps they married too young and started a family too early. Maybe Frank's job is dull. And April never saw herself as a housewife. Yet they have always liv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greatness is only just around the corner. But now that certainty is about to crumble.
With heartbreaking compassion and remorseless clarity, Richard Yates shows how Frank and April mortgage their spiritual birthright, betraying not only each other, but their best selves.
2014年12月4日 已读
一本拿起来后就很难放下的书,这应该是今年令我享受到最大阅读乐趣的一部小说。没有任何花哨的叙事技巧,可是却能毫无遗漏、掘地三尺般地讲述出一个平凡故事的惊心动魄之处。相形之下,同名影片硬是将这本一流的小说拍成了千篇一律的好莱坞家庭伦理片。耶茨的语言灵动、跳跃、富于描述性,极其有魅力。尽管这本小说完全采用男性视角,却有力量让女性读者认同它的主人公,我现在还不清楚耶茨是怎样做到的。一本书足以令人变脑残粉丝。
Richard_Yates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
The Remains of the Day 豆瓣
8.9 (34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90 - 9
The Remains of the Day is a profoundly compelling portrait of the perfect English butler and of his fading, insular world postwar England. At the end of his three decades of service at Darlington Hall, Stevens embarks on a country drive, during which he looks back over his career to reassure himself that he has served humanity by serving ;a great gentleman. ; But lurking in his memory are doubts about the true nature of Lord Darlington's ;greatness ; and graver doubts about his own faith in the man he served. A tragic, spiritual portrait of a perfect English butler and his reaction to his fading insular world in post-war England. A wonderful, wonderful book.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8.1 (16 个评分) 作者: Anthony Doerr Scribner 2014 - 5
From the highly acclaimed, multiple award-winning Anthony Doerr, the beautiful, stunningly ambitious instant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about a blind French girl and a German boy whose paths collide in occupied France as both try to survive the devastation of World War II.
Marie-Laure lives with her father in Paris near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here he works as the master of its thousands of locks. When she is six, Marie-Laure goes blind and her father builds a perfect miniature of their neighborhood so she can memorize it by touch and navigate her way home. When she is twelve, the Nazis occupy Paris and father and daughter flee to the walled citadel of Saint-Malo, where Marie-Laure’s reclusive great-uncle lives in a tall house by the sea. With them they carry what might be the museum’s most valuable and dangerous jewel.
In a mining town in Germany, the orphan Werner grows up with his younger sister, enchanted by a crude radio they find. Werner becomes an expert at building and fixing these crucial new instruments, a talent that wins him a place at a brutal academy for Hitler Youth, then a special assignment to track the resistanc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human cost of his intelligence, Werner travels through the heart of the war and, finally, into Saint-Malo, where his story and Marie-Laure’s converge.
Doerr’s “stunning sense of physical detail and gorgeous metapho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re dazzling. Deftly interweaving the lives of Marie-Laure and Werner, he illuminates the ways, against all odds, people try to be good to one another. Ten years in the writing,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is a magnificent, deeply moving novel from a writer “whose sentences never fail to thrill” (Los Angeles Times).
Longlisted for the 2014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白门柳 第3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9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3》三部曲的第三部。
本卷的故事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后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流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本卷在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特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纷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从士人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2014年11月15日 已读
130万字全部看完,还是有点意犹未尽。这本没有前两本那么吸引人,可能是因为军队交战的前后细节比较多,对我比较关心的几个人物的刻画少了一些吧。能以不同的线索把这么多角色编织在一起,作者把握故事走向的能力很强大,但似乎太想把握平衡了,导致分给三组主要人物的篇幅过分平均,再加上众多次要人物的登场,有点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中国文学 历史小说 小说 文学
小城三月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9
《小城三月》内容简介:三月的原野绿了。杨花,雪一样纷纷扬扬,小城被杨花装满了。这一年翠姨十九岁。十九岁的翠姨大概和我的哥哥谈着恋爱。伯父叫说翠姨是林黛玉,真的,翠姨一举一动都漂亮。哥哥也很漂亮,高个儿,挺鼻子,在哈尔滨读书。
翠姨很爱美,爱逛商店,关心时尚,深爱着读书的哥哥,只是从来都不对人说。
在人面上,翠姨对哥哥并不特别好,但哥哥一讲话她就仔细听。
翠姨特别聪明,她会弹大正琴,会吹笛子会吹箫。哥哥会弹钢琴,箫也吹得好。家庭音乐会上,大家都围着翠姨的曲子弹。平等、快乐、热闹。翠姨和哥哥的心在音乐中交流。
翠姨的妈妈要翠姨找了人家,又要出嫁,翠姨便病了。哥哥去看病床上的翠姨,哥哥刚一伸手,翠姨就紧紧拉住哥哥。
翠姨走了,永远地走了。
提起翠姨哥哥就落泪。
几年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杨花依然雪一样纷纷扬扬。
小城依旧三月。
《后花园》也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里还收入了萧红另外几篇好看的小说。
萧红是民国才女,真的很有才,她把那一个时代人的爱与命运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多愁善感的萧红:旖旎的才思,纤绵的情感,感动的人间。
2014年11月5日 已读
以前课上曾教过《小城三月》,这次读完了其余的篇目。萧红是我读到过的把散文化的小说写得最好的一位中国作家(对沈从文的小说印象不深了),文字和笔触那么轻盈、新鲜,所表达的内涵却又极其内敛、深刻。《山下》、《北中国》等几篇承继了鲁迅的衣钵,是生动的悲悯和讽刺。每一篇都好看,但也要求读者的专注力。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小说 萧红
漂泊者萧红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林贤治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这是关于天才的中国女作家萧红的最新传记。
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他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最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一岁。
惟有文学,忠实地伴随着萧红。本书把萧红置于现代中国广阔的背景之上,重现了她的生活、写作和精神世界,多层面地见证了她的苦难和伟大。
2014年10月25日 已读
3.5星。也许是因为传主的人生过于丰盛和深刻,这本书充满了文学性的抒情笔调,却少了我所期待读到的严肃性和资料性。不过作者紧紧抓住萧红在写作和人生中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男权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她的深度,值得对萧红感兴趣的读者一读。
中国文学 人物传记 文学
白门柳 第2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6
《秋露危城》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
本书以明末动荡复杂的局势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溃的过程。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极度混乱。为保江南半壁河山,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围绕着拥立新君展开较量。政权高层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到清兵一举南下。作品通过对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柳如是、董小宛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性格变化的描写,以姿采纷呈的运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幅场景辽阔、人物众多的历史长卷,其中既有政治场中严酷的政治斗争,社党内部的恩怨纷争,又有秦淮两岸男女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交织成一曲波澜壮阔、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2014年10月22日 已读
这一本覆盖了从北京城陷到南明朝廷覆灭的一年多的时间,可能是由于那段历史太过于仓惶,女性角色又几乎都隐身难见,读起来比第一本要费力一些。但还是写得好看,除了波澜壮阔以外,角色虽然众多,却都个性迥异,把东林知识分子在历史画卷中的挣扎与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文学 历史小说 小说 文学
白门柳 第1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 1
《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
本书集中描写了明王朝覆灭前夕江南地区的“复社”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权臣之间暗中进行的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局,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的生活百态,再现了十七世纪中叶明朝江南地区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2014年10月11日 已读
聚焦于江南复社诸子,展现明末社会风雨飘摇中的政治和文化风貌。这一本分了三条主线:钱谦益与柳如是,冒辟疆与董小宛,以及黄宗羲。语言不但流畅优美,比起凌力的历史小说,用词也多了几分考究,显见是下了多年苦功,非常吸引人。
中国文学 历史小说 小说 文学
祖父在父亲心中 豆瓣
作者: 方方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 1
闲聊宦子塌
风景
白驹
祖父在父亲心中
埋伏
行为艺术
暗示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方方的文学风景 於可训
作者主要著作目录
2014年10月2日 已读
除了同名小说和「风景」是之前赞叹过的以外,其他都一般。社会案件的几篇感觉雅俗之间的度没有把握好,跟王朔当年的单立人系列无法相比,怪里怪气的,题材似乎有赶九十年代潮流之嫌,「白驹」更是无法吸引我读完。在「奔跑的火光」中读到的那种舒展感也没有了。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小说
沉默 豆瓣
沈黙
8.4 (52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沉默》是日本文学大师远藤周作的经典杰作,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此版《沉默》为精装典藏版。
远藤周作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20世纪天主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沉默》堪称战后日本文学代表作。(格雷厄姆·格林)
《沉默》这部非同凡响的杰作,忧郁、冷峻、深沉、雅致,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约翰·厄普代克)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筹划23年,投入350万美金,至今仍没找到完美呈现《沉默》的方式!
-----------------------------------------------------------------------------------------------------------------
《沉默》内容简介: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海边的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
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仿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获得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2014年9月25日 已读
文字瘦削,意涵丰富,这是一本令人流泪动容的书。对"神的沉默"的反复追问,大概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必然会碰到的问题,但洛特里哥神甫所寻找到的答案,却是只有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巨大苦楚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的。一切苦难并非为了验证信仰,而是要证明,什么是信仰。值得所有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一读。
外国文学 宗教 小说 文学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