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长恨歌 豆瓣
7.9 (32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作家出版社 2000 - 11
屋顶上放飞的鸽子,
其实放的都是闺阁的心,
飞得高高的,
看那花窗帘的窗,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样子,
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
琴声如诉 豆瓣
Moderato cantabile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0
《琴声如诉》内容简介:安娜?戴巴莱斯特是外省某滨海城市一家企业的经理的年轻妻子。一天,楼下咖啡馆中发生了一桩情杀案,不知什么力量促使她第二天又到这家咖啡馆来,在那儿,她遇到一个蓝眼睛的青年。安娜在同他谈话当中,自己就变成了另一个女人,从她自己所属富有的资产阶级社会中逃出去了,从对她冷漠无情的丈夫那里挣脱出来了。从某种情况看,她“包法利夫人”化了……一天,她没有带孩子,又一次去看望肖万,吻了他——他们都知道,仅此一吻即可,他们的爱情告终。
2012年8月15日 已读
极简的心理描写,极端克制,但却极度抒情。我很少见到一个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如此冷酷;冷酷是必要的。像一部黄昏色调的优美电影。我爱杜拉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杜拉斯 法国
咏叹生死 豆瓣
Rhyming Life and Death
7.4 (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
虽然奥兹的身份具有浓厚的真正色彩,但我们在他的虚构作品中,却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生硬的政治性,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他对爱(以及爱所投下的阴影)最细腻、最微妙、最动人的描绘。它们宛如阳光下随风摇曳的一地树影,美丽、忧伤。而又神秘。
2012年8月14日 已读
开头和结尾都是震撼性的,中间的内容更震撼。这不是意识流,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作家的内心的隐秘世界,亦真亦幻。读者可以偷窥写作是如何产生的,也能了解作家头脑内的“垃圾桶”——那些没有被写出来的东西——都装了些什么。给四星是出于我自己狭隘的趣味:我不喜欢“审丑”。
以色列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阿摩司·奥兹
忧国 豆瓣
8.8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许金龙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9
编辑推荐
怪异鬼才最有争议的日本作家,生与死、活力与颓废的交织和循环,被誉为“日本海明威”的三岛由纪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忧国》收录了《鲜花盛时的森林》、《忧国》、《剑》、《拉迪盖之死》四部作品。前期作品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作品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尽美之境。
内容简介
日本是一个极端的民族。宁静与暴力,诡异与崇高,热爱与仇恨,欲望与纯洁,繁复与极简,都在日本艺术中得到极端化的表现,有时候甚至融为一体。而在文学上,三岛由纪夫就是最好的例子。
《忧国》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
《忧国》收录了《鲜花盛时的森林》、《忧国》、《剑》、《拉迪盖之死》四部作品。这四个故事,就像四个世界,每一个都色彩绚烂到极致,穿行其中,你要小心被吞噬。
2012年8月8日 已读
三岛由纪夫对死亡的痴迷令我着迷。这个译本的文字非常典雅、优美,《鲜花盛时的森林》和《忧国》就像两首抒情诗一样,以后不会再读别人译的三岛,只看许金龙就行了。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杨氏女 豆瓣
7.2 (32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杨氏女》继《刘氏女》之后,这是章诒和第二部正式出版的情罪小说系列作品。许地山说:“爱,就是惩罚。”这几个字,基本上就是《杨氏女》的主题。何无极原本平淡无奇,但是因为一场鲜血飞溅的情爱,使短短的一生过得像夜晚的焰火,“嗖”地飞升到天空,瞬间金光四射,很快坠地,归于沉寂。杨芬芳与他的相恋,亦如樱花般美艳灿烂。但是因为一夜血雨腥风,洗尽了所有的芳香和甜蜜。杨芬芳一边与邻家青年何无极热恋,身许;一边“嫁”给了陌生强势军人刘庆生。故事就在苦恋和军婚之间,在性爱与强暴、炽热与冷涩之间的激烈冲突中滚动、展开,终于,酿成一场通奸情杀之生死血案……最可悲可怜的,杨芬芳每次的选择,几乎都是错的,包括甘冒风险接受指导员孙志新野合,包括最后拒绝赵勇海。无奈啊!
2012年8月8日 已读
这本比《刘氏女》好,笔触自然、舒缓了一些。虽然写的是历史,但人物仍然像浮雕一样浮在历史的表面,我仍不是很喜欢。我是不是不该对章诒和有这么高的要求?
文学
刘氏女 豆瓣
7.1 (5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
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
这是作者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2012年8月4日 已读
给三星是看在对历史的讲述上。其他没什么可取,人物心理的丰富性没出来,写作没有层次感。对苦难的"控诉"很无力。
文学
午后曳航 豆瓣
9.0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许金龙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
敏感而唯美的大海,充满情欲纠缠的人性,内心扭曲的少年,以及令人沉迷甚至无法抗拒的死亡,跟他其他的著名作品一样,这部《午后曳航》也带着他独特、奇异、色彩绚烂的“三岛式”烙印。
2012年7月23日 已读
文字性感、美丽、残酷。三个人的虚空是否等于三个虚空?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存在感的哲学。龙儿和登对死亡的向往不但不令人恐怖,反而充盈着生命力。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锁孔里的房间 豆瓣
7.5 (6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新世界出版社 1999 - 7
本书编者以为,让一个拥有二十年文学阅读经验的人选出他喜欢的十个短篇小说,是一项轻松愉快的工作。可是,若是让他说出喜欢这十篇小说的理由,编者觉得却既不轻松也不愉快。不过,感受总是有的,编者所谈的也就是回忆当初阅读这些作品的一些感受。
温暖的旅程 豆瓣
9.4 (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新世界出版社 1999 - 8
本书目录简介:1、青鱼;2、在流放地;3、伊豆的歌女;4、南方;5、傻瓜吉姆佩尔;6、孔乙己;7、礼拜二午睡时刻;8、河的第三条岸;9、海上的扁舟等。
金玫瑰 豆瓣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作者: [苏]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 戴骢 1987 - 6
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生动、最富有创
造性的部分,因此,对于这一以形象化为特征的创作过程,
其本身的形象化描述是十分困难的。在这个由于难以达到
而充满神秘意味的领域,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
《金玫瑰》有着独创的价值。
对于有兴趣走进文学之门、窥探其奥秘的青年,本书是
一个出色的向导。
物质生活 豆瓣
作者: [法] 玛·杜拉 译者: 王道乾 1997 - 8
本书系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的一部随笔集。随笔集收有四十八篇文字,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作家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和我们进行交流,而我们也在这交流中为作家的真诚所感动。的确,写作与阅读永远是相通的。
半生为人 豆瓣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2012年7月8日 已读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关于那个逝去未久的时代和《今天》文学圈的最深厚、深情、深刻的文字。我感受到一种高尚的人格穿透纸背抵达了我。行文隽永、感情充沛且带有对故人、故事的一股股哀伤,但并不流于伤感。
中国文学 回忆录 文学 随笔/散文
狗心 豆瓣
8.9 (17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戴骢 / 曹国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
本书是俄国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短篇作品:《不祥的蛋》和《狗心》。《不祥的蛋》是作者的成名之作;而《狗心》则最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写作风格。两个短篇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文笔机智,讽刺辛辣,既有对无知领导的揶揄,对官僚主义者的嘲讽,也有对高科技时代伦理道德问题的审视,更有对处于革命暴力中人的“突变”的人性的否定性思考。作家用一种喜剧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描绘着特殊时期中社会的悲剧以及人的悲剧。
2012年7月1日 已读
最近词穷,因只看好书好电影,只能一次次用“神作”来形容大师们的作品。我爱他的奇情异想以及平凡舒缓的叙述所能达到的超凡力量。但我仍是个若即若离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认真学过俄国革命史,感情上很难接受书中所渲染的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出现的“官僚主义”。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布尔加科夫 文学
西棒槌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西棒槌》内容简介:由书而起,时而追忆,时而感慨,作者在多年来的阅读的经历中体会着各种奇思妙想,享受思考带来的喜悦和乐趣,记录下所有的感动和思维的轨迹,一篇篇慧言智语引人入胜。
2012年6月27日 已读
《东榔头》和《西棒槌》文如其名,确实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我很少会看这么短篇幅的文字,觉得不尽兴,但这两本书很让人看着高兴,偶尔还能长点文史知识。《西棒槌》谈了书和读书,所以喜欢这本多一点。
文学
东榔头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东榔头》中作者用趣味平实的笔触讲述了一段段生活趣事,同样平凡的衣食住行,却有着不平凡的情调和感悟。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ydia Davis 豆瓣
作者: Lydia Davis Picador USA 2010 - 10
Lydia Davis is one of our most original and influential writers. She has been called an American virtuoso of the short story form” ( Salon ) and one of the quiet giants . . . of American fiction” (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 Now, for the first time, Davis’s short stories will be collected in one volume, from the groundbreaking Break It Down (1986) to the 2007 National Book Award nominee Varieties of Disturbance .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ydia Davis is an event in American letters. Lydia Davis is the author of one novel and seven story collections, the most recent of which was a finalist for the 2007 National Book Award. She is the recipient of a MacArthur Fellowship and was named a Chevalie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for her fiction and her translations of modern writers including Maurice Blanchot, Michel Leiris, and Marcel Proust. Lydia Davis is one of our most original and influential writers, a storyteller celebrated for her inventiveness, and her ability to capture the mind in overdrive. She has been called "an American virtuoso of the short story form" ( Salon ) and "one of the quiet giants . . . of American fiction" (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 This volume contains all her stories to date, from the acclaimed Break It Down to the 2007 National book Award finalist Varieties of Disturbance . Among the true original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short fiction.” San FranciscoChronicle
"Davis nervily inhabits obsessive and haunted personas, her intonation shifting with unsettling precision from the sly to the sinister . . . Davis approaches the short-story form with jazzy experimentation, tinkering with lists, circumlocutions, even interviews where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creepily edited out. You don't work your way across this mesa-sized collection so much as pogo-stick about, plunging in wherever the springs meet the page." Jan Stuart, The New York Times
"Finally, one can read a large portion of Davis's work, spanning three decades and more than seven hundred pages, and a grand cumulative achievement comes into viewa body of work probably unique in American writing, in its combination of lucidity, aphoristic brevity, formal originality, sly comedy, metaphysical bleakness, philosophical pressure, and human wisdom. I suspect that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ydia Davis will in time be seen as one of the great, strange American literary contributions, distinct and crookedly personal, like the work of Flannery O'Connor, or Donald Barthelme, or J. F. Powers." James Wood, The New Yorker
Davis is a magician of self-consciousness. Few writers now working make the words on the page matter more.” Jonathan Franzen

All who know [Davis’s] work probably remember their first timereading it . . . Blows the roof off of so many of our assumptions about what constitutes short fiction.” Dave Eggers, McSweeney’s
Sharp, deft, ironic, understated, and consistently surprising.” Joyce Carol Oates
The best prose stylist in America.” Rick Moody
"Critics unanimously praised this extra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ily hefty) collection, in which Davis masterly taps into myriad emotionsfrom melancholy to hilarity, empathy, and apathy. Each voice is unique; each story is equally difficult to categorize. Many of the stories lack basic names, dates, and places and are disconcerting in their brevity. Are they short stories? Flash fiction? Fables? Davis steadfastly refuses to adhere to any kind of prescribed formula, with stunning and original results. Whatever label readers decide to attach to her work, critics agreed that Davis is o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s best-kept secrets." Bookmarks magazine

"This collection marks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Davis's stories in one volume, including stories from two previous collections, the acclaimed Break It Down and Varieties of Disturbance. Davis's highly original voice ranges from tweetlike one-liners with title ('Index Entry Christian, I'm not a') to longer works of several pages. Many stories are first-person accounts of the narrator analyzing, or overanalyzing, some situation he or she is encountering, as if waking from a dream. As she writes in 'Story,' 'I try to figure it out.' Davis, unlike some writers of nontraditional fiction, doesn't take 'stop making sense' as her personal motto. Her art lies in getting the reader to look at everyday situations from a new 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is will be prized by those who are already fans of Davis's work and should also appeal to discerning readers of more plot-driven, conventional fiction ready for something challeng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Leslie Patterson, Brown Univ. Lib., Providence, RI, Library Journal
2012年6月25日 想读 文字简练精悍,故事短小,只读过一两篇但印象深刻。目前在中国还无人译介这位作家,我都有点想翻译了,但是估计难度很大。我等回纽约后先读完这本700多页的毛边厚书再说吧。
文学 美国文学
风和日丽 豆瓣
作者: 艾伟 作家出版社 2010 - 1
《风和日丽》:一位神秘将军的风流韵事,一个女孩隐秘的身世,从杨小翼的悲剧一生中娓娓道来。杨小翼渴望父爱,但在妈妈那里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在刘伯伯的帮助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北上寻找父亲。与杨小翼青梅竹马的刘世军在她走后与好朋友结了婚,曾经暗恋她的伍思岷因自尊心受伤而故意伤人,被迫远走他乡。爱情的远去,更加重了杨小翼对父亲的归属感。在北京,杨小翼不甘被动地等待,于是她有预谋地接近同父异母的弟弟尹南方,并如愿地见到了父亲,不料尹南方却阴差阳错地爱上了她。私生女杨小翼的出现使将军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并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在杨小翼彷徨无助的日子里,刘世军给了她最大的安慰和支持,那段两小无猜的爱情于若干年后,在二人孤独的心中疯狂滋长……
杨小翼被父亲“驱赶”离开了北京,又踏上了寻找伍思岷的道路,祈求赎罪。在异地,杨小翼居然用刘世军给她的“万能”钥匙救了身陷囹圄的将军父亲,为守住自己放走将军这个秘密,杨小翼忍受屈辱,被迫用自己的身体与他人做交易。同时,在与伍思岷的婚姻中,杨小翼对伍家的“折磨”忍无可忍,最终决绝地离开。
在与几个男人的爱情纠结中,杨小翼伤痕累累地承受着外界施加给她的一切。在经历了爱情夭折、婚姻失败、痛失爱子、被父亲遗弃等诸多伤痛与打击后,杨小翼终于坚强地面对现实,淡然地走出了父亲的视线……
《风和日丽》的作者艾伟是一位与麦家齐名的青年作家。此部小说曾在《收获》杂志上以两期的篇幅刊登,其重要性可与贾平凹的《秦腔》相比肩(《秦腔》曾经亦在《收获》上以两期篇幅刊登)。
《风和日丽》将建国以来的历史作为小说的背景展示给读者,从杨小翼的个人命运出发,将个人命运与历史相融合。它同时也是一个私生女寻父的故事。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等,值得品味。
2012年6月24日 已读
故事主线还不错,如果只写到八十年代会很好, 后面三分之一节奏凌乱、线索支离破碎、叙事整个儿迷失了,不如没有。没有什么人物是可以在这样的故事构架里承担起阐述历史的任务的,作者实在不如踏踏实实地只写个十年二十年的跨度。
文学
白雪乌鸦 豆瓣 Goodreads
白雪乌鸦
7.8 (17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8
这部小说是根据1910年冬至1911年春在东北哈尔滨爆发鼠疫的史实创作的。小说描写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的民众在鼠疫来临之时遭受的灭顶之灾。特别着力于王春申、翟芳桂、翟役生、于晴秀、喜岁等普通民众的描写,官员于驷兴、医生伍连德等人物也都很有特色。小说内容密集、丰富,不张不扬、徐徐道来,如一幅晕染的风情图,充满小人物的悲欢哀乐。
大沙漠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8 - 7
《楚留香传奇》又名《铁血传奇》,总共包括《血海飘香》、 《大沙漠》、《画眉鸟》、《鬼恋侠情》、《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新月传奇》、《午夜兰花》八个系列,是武侠小说家古龙生平最为著名和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也是最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