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国王神迹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布洛赫 译者: 张绪山 商务印书馆 2018 - 8
★法国年鉴历史学派史学大师马克·布洛赫经典之作
★《国王神迹》研究10-18世纪间英、法两国广泛流行的一种历史现象——国王以触摸为臣民治疗瘰疬病,人们则普遍相信国王“御触”可治愈这种疾病——以及这种现象发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
★汉语世界首次翻译——百年老店,商务印书 馆精装珍藏版
★《国王神迹》一种奇迹的整体史,包含着依旧新颖的巨大思想库:对历史社会的仪式、图像以及手势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今天可资利用与发展的。
★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为《国王神迹》撰写了长篇导读文章,英国历史学家彼特.伯克推荐《国王神迹》为“未来历史学家”必读书目。
★一部潜入“深层”历史的作品,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常读常新的历史著作。
编辑推荐:
《国王神迹》全书的研究对象,是中世纪1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广泛流行于法、英两国的一种现象,即国王以手触摸为瘰疬病患者治病,以及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能够治愈这种疾病的普遍心态。瘰疬病是近代以前世界各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即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等炎症。这种疾病如其他任何病一样都不是国王可以治愈的,但在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却形成了国王以手触摸治疗这种疾病的习俗,而且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成为普遍的信仰。国王为人治病这种习俗,与人们相信国王能为人治病这种心态,犹如一对连体婴儿,是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盛行的历史现象。
布洛赫写作《国王神迹》的目的,是通过一个长期存在而不被人重视的现象,研究广义的欧洲政治史。布洛赫没有像传统史学那样去研究王权制度下行政、司法与经济体系的运作,而是研究长期存在的国王为人治病习俗,普通民众怀有的“国王具有神奇医治力量”的信仰,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研究一种存在长达八个世纪之久的“神圣化”的王权治病仪式,以及与这种仪式密切关联的一种集体心态或信仰体系,展现前现代王权对民众思想与精神实施控制的运作机制。布洛赫认为这一动态过程的演变,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相信“王权”神秘力量的“集体意识”、一种意识趋向。
★《国王的神迹》开创了新政治史的先河,树立了新政治史研究的实践榜样。本书向人们证明了在历史研究中,“迄今为止仅被视为趣闻的东西可以转变为历史”。
★开辟了民众史研究的新境域。虽然研究王权政治神学,但同样重视研究民众信仰,尤其是民众的信仰接受心理,民众如何将神圣事物和凡俗事物联系起来,王权如何利用这种联系性来维系政治合法性。《国王神迹》一书中作者很乐意揭露阴谋,并表明在英国和法国国王治疗瘰疬病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有意识的政治策略。另一方面,作者也力图理解为什么那些穷人、乞丐和妇女要经历那么漫长的朝圣历程以求治愈自己的病症。
★扩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资料范围——作者用他的“强大粉碎机”将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国王神迹》中,作者扩展了历史研究的内涵,将貌似荒诞的主题纳入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历史研究使用的材料,将以往拒之门外的材料变成了活生生的史料,可谓点石成金。
肖像材料(包括绘画作品)的利用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另外,宫廷账簿、公文资料、叙事文学、政治学理论著作、小册子、教堂人口登记簿、医学与神学论文、《圣经》、宗教祈祷文、诗文、法律诉讼文件、信件、钱币、遗嘱等,甚至连游戏纸牌、酒肆小店中村夫野老的对话,都成为了历史研究的材料。将历史研究利用的资料扩展到如此广泛的范围,这在传统史学研究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历史人类学的创立。在书中作者清楚而有力地证明:王权的超自然性是与一系列仪式相联系的,其中最重要的有涂油礼、圣餐礼、戒指圣经礼等,这些仪式本身具有神秘感与神圣性;与这些仪式之间的固定联系,赋予国王触摸治疗活动以神圣性与神秘感。正是在这些合法的神圣仪式的联系中,王权的神圣性建立起来,王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也建立起来。
内容简介:
《国王神迹》研究10-18世纪间英、法两国广泛流行的一种历史现象——国王以触摸为臣民治疗瘰疬病(scrofula),人们则普遍相信国王“御触”可治愈这种疾病——以及这种现象发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其目的是由长时段中的“一种奇迹”及其仪式,展示一种长期支配人们思想的“精神力量”,即民众对“国王具有医治疾病的神奇力量”这一信念的信仰;这一信仰反映了人们相信王权神秘力量的“集体意识”,展示了这一时期民众王权观念的具体形态。《国王神迹》所使用的观念及设定的纲领与方法,对后世年鉴派学者的心态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历史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相关评论:
★英国著名史学家彼特.伯克指出,该著作的卓越之处有三:一是它不限于中世纪那样的传统历史阶段,而是选择了与问题相适应的时段,他将八个世纪国王触摸的兴衰作为考察对象,意味着“长时段”研究方法的运用;二是对“宗教心理学”的贡献。《国王神迹》关注的是“一种奇迹的历史”,布洛赫从“集体幻觉”现象解释人们对国王奇迹的信仰,认为对奇迹的信仰产生于对奇迹的期盼。这样的解释跨越了心理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学科界限。三是它对英法王权触摸行为的比较研究,为“比较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 “这个重要的研究由于它对中世纪观念史的广泛兴趣,也由于文献众多,为我们研究古文献的历史学家提供了有益且新颖的资料”。——语文学家恩内斯特·厄普夫内
★“你研究的国王‘奇迹’令我极感兴趣,我研究的是一些社会中的所谓原始心态,这些社会不同于你可能研究的社会,但我感谢那些像你一样,研究历史上相近地域与时间中相似心态的人。它将为我提供可贵的反思与比较材料。”—— 吕西安·列维-布留尔
★ “该书具有罕见的优秀品质:它是斯特拉斯堡图书馆从刚成立的文学院得到的瑰宝之一。我曾常对布洛赫说,这是他的著作中我最欣赏的部分——他愉快地说感谢我‘对这个粗劣作品’的好感。”——吕西安·费弗尔
★ “如果我知道您的著作,我肯定会修正我关于专制主义学说的一些观点。毫无疑问,研究不应只局限于一些作者的‘社会哲学’,但是,您知道,深入研究民众的情感很不容易,在这个意义上,您将为研究政治观念的史学家确立方向。“——亨利·塞
2020年10月21日 想读
MMA Training Manual Volume II 豆瓣
作者: MMA Worldwide Triumph Books 2011 - 5
"MMA Training Manual Volume II" includes a careful selection of the very best lessons from "Tapout" magazine. Every move, every technique across the wide spectrum of the sport is covered in brilliant and easy-to-understand detail. Hall of Fame UFC fighters, Jiu Jitsu champions, and champions from Russia and the Philippines are all among the fighters featured in the lesson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all the sport as to offer and learning from the very best in the sport, "MMA Training Manual Volume II" is an absolute must addition to your collection of mixed martial arts learning tools.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Mma Training: Mma Training for Beginners, Mma Conditioning 豆瓣
MMA TRAININGTWO BOOKS IN ONEIf You’re Not Cheating You’re Not TryingTips, Tricks, Techniques, and Cheats for Winning in MMA, BJJ, Boxing and WrestlingMUAY THAI TRAININGWhy You Need to Train in ThailandWhether you're a seasoned professional fighter or a white belt in Jujitsu, if you're looking for an edge on the competition or just wondering what to watch out for in MMA then you need to read this book. There are so many tricks and techniques in the world of combat sports it can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his is an extremely fun read, filled with stories as well as examples of real life cheating in MMA, boxing, submission wrestling, Judo as well as other sports. This book covers everything from the most basic types of cheating to the extremely crazy and ridiculous kind of cheating. Have you ever watched a fight and wondered if the poke in the eye or the low blow to the groin was really an accident? What about when UFC fighters complain that their opponent was cheating in one way or another? This book covers it all. Cheating is a real thing and has been done for years. This book covers cheating many in combat sports including: *MMA Training *BJJ (Brazilian Jiu Jitsu) *Wrestling Training*Muay Thai Training*KickBoxing Training*Boxing Training *Judo Training *Get the advantage you need to WIN! *Knowledge is power! *Learn from seasoned professionals! This book is humorous as well as educational. I can guarantee you will learn some new tricks to add to your arsenal, not to mention you will surely have some laughs along the way.BOOK TWO Thai TrainingWhy You Need to Train in Thailand Thailand has much to offer. There are beautiful beaches, wonderful people and delicious food. People travel to Thailand not only for the relaxing holiday but for the amazing opportunity to train in Martial Arts, specifically Muay Thai; however,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re has been a huge increase in popularity in not only Muay Thai but also MMA, Wrestling, Boxing, and Brazilian Jujitsu. Due to this increased interest, Thailand has become home to some of the best MMA and Mixed Martial Arts gyms in the world. They have always been known for their world class stand-up skills known as Muay Thai or Thaiboxing. In this book you will learn why Thailand is such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training in whatever combat sport you desire. In addition, you will also learn:*How to get to Thailand*Visa and passport information*What cities to live in*What are the best MMA and Muay Thai gyms *How to finance your trip and make money while you live in Thailand*How to get MMA fights*How to get Muay Thai fights*How to get K1 Fights*Information on MMA promotions and promoters*Cost of living in Thailand*How to get the best deals on cheap flights *How to get sponsored by a gym *Ways to make money outside of fighting*Free time activities and info about the beautiful women of ThailandAlso included in the purchase of this book will be a free chapter from my book:*******Ketogenic Diet for Beginners*******To Order Now, Click the Orange Button at the Top of the PageKeywords: MMA, MMA Training for beginners, Combat sports, fighting, Muay Thai, Thai boxing, Mixed Martial Arts, UFC, WSOF, MMA Gyms, MMA for Beginners, Muay Thai for Beginners, Boxing for Beginners, Wrestling for Beginners, Wrestling, Bjj, MMA gyms, Thailand Guide Book, Thailand Travel Guide, Bangkok Holiday, Phuket Holiday, Chiang Mai, Thai Girls, Kickboxing for beginners, Judo, Karate, MMA Training, MMA Drills, MMA fitness, MMA Holiday, One Fc, Punching Bags, Boxing Gloves, How to Win, Cage Fighting, MMA for beginners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捍衛聖域(01) 豆瓣
作者: 森恒二 译者: 核廢料 尖端 2004 - 3
神代優是個迷失的高中生,在學校與家庭當中都找不到自我。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他學會了拳擊,從此每天晚上都會出
現在下北澤教訓不良少年,因而獲得「不良殺手」的稱號。然而尋找自我歸屬(HollyLand)的行動卻在好事之徒的刻意安排之下變調,為了維護內心的最後一塊淨土,小優不得不挺身而出面對自己的宿命…。
2020年10月13日 想读
香港中產階級處境觀察 豆瓣
作者: 呂大樂 / 王志錚 三聯書店(香港)
曾幾何時,香港中產階級以“新貴族”的姿態為大眾所艷羨。直到飽受亞洲金融風暴肆虐,這個本是如日方中的社會階層隨即陷入困境,幾乎與“負資產”這個港產新詞劃上等號,教人不勝唏噓!那麼,究竟香港中產階級何去何從?本書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呂大樂教授和王志錚博士過去幾年對香港中產階級的觀察報告。全書分為七章,既引用大量資料分析了香港中產階級從前及現今的狀況與處境,亦藉香港中產階級的故事,探討她從冒起到形成的社會歷史背景,引導讀者追溯香港社會的發展與變化,從而思考經濟轉型後的自身力量何在。
2020年10月10日 想读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Eggplant.place 豆瓣
7.3 (16 个评分) 作者: [美]杰夫•范德米尔 译者: 胡绍晏 天地出版社 2016 - 8
《遗落的南境1:湮灭》
四位女科学家受派遣前往边界外勘察,这是一片荒芜多年、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地带。她们已经是政府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队。以往勘探队均以失败告终。第十一支勘探队成员在消失一年后,离奇出现在家中,不久纷纷死于癌症。
仅到达X区域一天后,生物学家在“地下塔”被神秘孢子感染。第二天,心理学家指使人类学家执行危险任务,人类学家被神秘巨型生物杀死,心理学家失踪,而仅剩的勘测员又与生物学家发生分歧。
生物学家孤身前往勘探X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灯塔,并在那里发现了神秘的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及以往所有勘探队的日记,包括她的丈夫、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日记。在由灯塔返回时,为自保,生物学家杀死最后一名队友勘测员,并只身前往“地下塔”探秘。
《遗落的南境2:当权者》
假如X区域是一个小圈,是秘密的核心所在,那《当权者》就是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圈进更多的人、更多的秘密,X区域的秘密不但没有破解,疑惑反而更多了起来。
在《湮灭》中,无论生物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是X区域秘密的探究者,而在《当权者》中,她们本身却都成了被探究的秘密 ,而探究她们的人正是一位出自“间谍王朝”的“总管”,他是这部小说的新主角。这位被突然抛入南境局的“总管”,和我们一样深感困惑与绝望。面对从X区域返回的人类学家、勘测员与生物学家,他凭“直觉”重点审讯生物学家,秘密虽未解开,他却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情感。
无论形式还是手法,《当权者》都与《湮灭》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作品本身和所描述的故事一样令人先感惊异,继而惊叹。
《遗落的南境3:接纳》
在灯塔管理员索尔、身为南境局局长的“心理学家”,以及生物学家和“幽灵鸟”的自述中,纷繁的线索就像断开的电路一样,终于连接在一起,真相这盏灯亮了!
“被遗忘的海岸”、净化一切的X区域、会“吃人”的边界、神秘的动植物以及科学降神会,当每一样秘密都展现在眼前时,心中疑惑却并未尽释。就像其中的人物反抗无效一样,我们也只能错愕地接纳残酷真相。
2020年9月16日 想读
才女之累 豆瓣 Goodreads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9.3 (4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朗诺 译者: 夏丽丽 / 赵惠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3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2020年9月6日 想读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豆瓣
作者: Gary Goertz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 9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offers an updated look at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concept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Emphasizing that most concepts ar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this revised edition continues to br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loser together, with new chapters devoted to scaling, aggregation, and the methodological links between the semantics of concepts and numeric measures. In addition, it stresses that concepts are used for description and causal inference, and contain normative judgments.
Initial chapters focus on conceptualization, followed by chapters on issues of measurement. The textbook examines concept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uch as the glob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us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ike the UN and the World Bank), as well as classic paired concepts such as poverty and wealth, democracy and authoritarianism, and war and peace. Additionally, it explores such topics as typologies, hybrid concepts, and how complex concepts constitute complex theories. The volume serves as a guide to the methodology of concepts in the classroom and is accompanied by more than two hundred exercises.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resource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scholars.
2020年8月25日 想读
Sources of the Self 豆瓣
作者: Charles Tayl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 3
From Library Journal
This book is primarily a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modernist protest against the disengaged and instrumental modes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at arose when theistically grounded morality crumbled, but that themselves focused too little upon our inner life, i.e., our powers of creative imagination and the substantive goods of ordinary life, which Taylor alleges give meaning to human life. Associating each ideology with a particular conception of our identity as selves, he defends the modern view, keeping in mind that self-realization must recognize that some things are important beyond the self. Taylor rambles somewhat and often talks about " the good," as though human beings were fungible in their capacities for appreciation and action; but the wealth of illustrative material and frequent insights are thought-provoking. For scholarly collections.
- Robert Hoffman, York Coll., CUNY
Copyright 1989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2020年8月24日 想读
先讓英雄救貓咪 豆瓣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n need
作者: Blake Snyder 译者: 秦續蓉 雲夢千里 2014
好萊塢出現了一個讓我很不舒服的現象,雖然從商業角度來說相當聰明。這個現象叫做「力拚首週票房,其他都不重要」,而且已經蔚為風尚。電影公司為此目標撒下大把鈔票,使出渾身解數,排片時爭取全美超過三千家戲院上映,然後靠首週週末的票房紅盤就可以回本了。之後誰會在乎那部片因為口碑很爛,所以第二週的票房立刻掉了七、八成?
這個現象讓我困惑的地方在於,電影公司花大錢在明星片酬、特效、廣告和行銷(別忘了還有各種平面文宣),但只要他們肯花美金四塊錢買些紙筆,照著這八條規矩好好寫劇本,很多錢都可以省下來,而且電影還會更好看。
就以《古墓奇兵2:風起雲湧》(Lara Croft Tomb Raider: The Cradle of Life)這部時髦電影來說,他們敢花錢,卻搞不清楚這部片怎麼了,為什麼吸引不了原先設定的男性觀眾族群?我對這個結果一點也不驚訝。它出了什麼問題?導演、製片哪裡錯了?答案再簡單不過:我不喜歡女主角蘿拉.卡芙特,她冷若冰霜又不苟言笑。這樣的角色設定在電玩世界和漫畫裡都沒問題,但是不會讓我想出門去看電影。
製作團隊以為只要讓主角「耍酷」你就會喜歡她了,所以讓蘿拉開一輛酷炫的吉普車,就是他們認為的「角色設定」,覺得這樣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受歡迎的英雄主角。呃,各位,我才不管酷不酷,這樣是行不通的。
為什麼?
因為,若要吸引觀眾進到電影的世界裡,唯有先讓他們喜歡上這趟英雄之旅的主角,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這就叫「先讓英雄救貓咪!」。
救什麼來著?
救貓咪!這只是比喻,講的卻是很基本的道理。在主角首度登場時,會有一場我稱之為「救貓咪」的戲,主角除了亮相還會做點什麼──像是去救貓咪之類的──來讓觀眾認識他是怎樣的人,並因此而喜歡上他。
在驚悚片《激情劊子手》(Sea of Love)裡,艾爾.帕西諾(Al Pacino)飾演一名警探。電影的開頭有一場誘捕行動,有一群違反規定的假釋犯遭到設計,來參加紐約洋基隊的球迷活動。他們原以為可以和球員見面,沒想到卻是艾爾和他的警察弟兄們在現場等著,準備將他們逮捕。
在這場戲艾爾看起來很酷(因為他的誘捕計畫很酷),不過他臨走前還做了一件更加分的事。有另一個罪犯帶著兒子也來參加活動,但卻遲到了,艾爾看到那個爸爸帶了小孩,於是只故意亮了亮警徽,對方便會意地點點頭,快速離開。艾爾放他走,是因為那傢伙身邊還帶著年幼的孩子。但是為了讓你知道他並不是婦人之仁,他又趁機向對方撂下了一句台詞:「晚點再來抓你⋯⋯」
嗯,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但我開始喜歡艾爾了,我會願意跟著他去任何地方打擊犯罪。而且你知道嗎?我會想看他贏得勝利。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艾爾跟那位帶著棒球迷兒子的父親,他們之間短短兩秒的互動。
如果《古墓奇兵2》的製作團隊省下幫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設計超彈性緊身服的兩百五十萬美金,但是多花四塊美金加寫一場很棒的「救貓咪」戲碼,結果會怎樣呢?電影應該會好看很多。
「先讓英雄救貓咪」象徵了所有我希望你能懂的編劇常識,對某些電影人來說,這也是所有好故事必須遵守的定律。這些都是我和我的編劇夥伴常年在好萊塢的嚴酷環境裡學到的寶貴功課。
編劇物理學的八個不變法則
對我來說,編劇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好劇本都遵循了固定的法則,它們有些甚至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去看看喬瑟夫.坎伯的書就知道了。)
當你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看,這些真理會逐漸變得清晰明朗。每當你清楚看透某一條編劇法則時,你總會忍不住大喊:「我發現了!」你恨不得可以插一支旗子,宣示這個重大發現是屬於你的。然而,它並不是你的。這些法則並不是任何人「發明」的,它們早在你我發現之前就存在了。
一、先讓英雄救貓咪
http://joeimel.photoshelter.com/
http://joeimel.photoshelter.com/
「先讓英雄救貓咪」法則是這麼說的:「主角在登場的時候必須做點什麼,好讓觀眾喜歡他並希望他贏得勝利。」意思是每部電影都要安排一個讓主角捐錢給盲人之類的橋段,才能搏得我們的好感和認同嗎?不是的,那不過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容我做個補充說明,「先讓英雄救貓咪」真正的涵義是:編劇必須要讓觀眾打從一開始就對主角的困境感同身受。
為了更進一步解釋,讓我們來看一部絕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而拍的電影:《黑色追緝令》。基本上,我們在第一場戲就初次見到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和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他們是這部電影的「英雄」,也是染上毒癮的殺手(還留著很醜的髮型)。編導昆汀.塔倫提諾在我們見到這兩個可能不大討喜的傢伙時,做了一件很聰明的事──他把他們塑造成好笑又有點天真的角色。
tumblr_m13z6tg8ey1qdylzoo1_500
他們討論法國麥當勞賣的各式漢堡的名字,很無厘頭又有點孩子氣,讓我們一開始就喜歡上他們;即使他們就要去殺人,我們還是會站在他們那一邊。就某種程度來說,塔倫提諾絕對遵守了「救貓咪」法則。他知道他面對了一個問題:這兩個人要去幹壞事,但是就屈伏塔來說,他是這部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必須要讓觀眾喜歡他並且認同他才行。
就連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也會遇到主角不太討喜的情況。我最喜歡也經常拿出來講的「救貓咪」範例,是迪士尼的《阿拉丁》。當這部賣座片在開發劇本的階段,迪士尼發現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主角真的不討人喜歡。回過頭看原著的設定,你會發現阿拉丁原來是個小混混,遊手好閒又任意妄為,而且還是個扒手。幸好迪士尼的製作團隊有泰瑞.羅西歐(Terry Rossio)和泰德.艾略特(Ted Elliott),我認為他們是當今好萊塢最厲害的電影編劇。
A-Hungry-Aladdin-Gives-The-Bread-He-Just-Stole-To-Some-Hungrier-Kids這兩位鬼才編劇不但找到了介紹阿拉丁出場的好辦法,還因此締造了「先讓英雄救貓咪」的經典範例:在這部票房超過一億美金的超級賣座片中,我們看到阿拉丁一出場就先調皮地偷東西吃,因為,呃,他肚子餓了。接下來,他在市集廣場裡被拿著彎刀的宮廷警衛追著到處跑(順帶一提,這也是向觀眾介紹背景環境的高招),最後總算擺脫了他們,安全躲進一條小巷子裡。就在他正要咬下第一口剛偷來的麵包時,不經意瞥見兩個飢餓難耐的小孩,阿拉丁於是把麵包讓給了他們,真讓人拍手叫好啊!這下子,我們開始認同他了。他雖然是個扒手,但已經不完全是原著裡那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我們開始站在他那一邊了。這全都要歸功於羅西歐和艾略特,他們花時間引導觀眾對阿拉丁的處境感同身受,而我們也想看到這個非典型英雄在最後獲得勝利。
二、把教宗丟進泳池裡
photo credit: spookyriggs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spookyriggs via photopin cc
你在編劇過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是:該如何向觀眾做背景說明?所謂的「背景說明」包含了必要的背景故事介紹及劇情裡的技術性細節,許多時候觀眾必須先瞭解這些東西,才能看懂接下來發生的事。但是誰想浪費時間看這些繁瑣的東西?它們不但無聊,有時還會毀掉整場戲,這是所有複雜情節最難搞的部分。
所以,一個稱職又體貼觀眾的編劇該怎麼做?
麥克.切達告訴我,有一次他讀了喬治.英格隆(George Englund)的劇本《教宗謀殺案》(The Plot to Kill the Pope)。這是一部驚悚片,為了向觀眾介紹背景故事的重要細節,編劇做了一個絕妙的安排。在這場戲裡,眾議員前往梵蒂岡拜見教宗,猜猜他們在哪裡會面?答案是:梵蒂岡的游泳池。只見教宗穿著泳衣,來來回回踢著腿游泳,而所有背景細節也在這個過程中交代完畢了。不過我猜,身為觀眾的我們應該也沒在專心聽吧,因為我們心裡都在想:「原來梵蒂岡還有一座游泳池啊!而且,教宗竟然沒穿他的法袍,而是穿著泳衣!」就在你正想要問:「教宗的頭冠哪裡去了?」這場戲就結束了。
這就是「把教宗丟進泳池裡」。
像這類「把教宗丟進泳池裡」的例子還有很多,現在你懂了這個技巧,也可以自行發明方法來交代背景。無論它是《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裡的兩名守衛士兵,用彼此鬥嘴的方式告訴我們關於傑克.史派羅船長的傳言,或是驚悚片《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在打擊練習場的那場戲,「把教宗丟進泳池裡」的手法,讓我們得以輕鬆愉快地吸收所有必要的資訊。
三、雙重超自然力量
Homer-dilema
「雙重超自然力量」是你我都不能觸犯的編劇禁忌,雖然我們常看到有人犯規!
我的觀察是,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觀眾在一部電影裡只能接受「一種」超自然力量。這是鐵律!你不會看到異形從外太空坐著飛碟降落地球,然後被吸血鬼咬,結果變成死不了的吸血異形。
各位,這就是所謂的「雙重超自然力量」。
可惜的是,儘管這樣做會讓觀眾的腦袋難以消化,理論上也行不通,但是大家卻經常這樣做。
我最喜歡拿《蜘蛛人》為例,為什麼你們大家願意花錢去看這部電影,讓它變成一部賣座強片,但是當它在電視上重播時,你卻不會想再看第二次?
絕不是因為演員不好,我們大家都愛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克莉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和威廉.達佛(Willem Dafoe),也不是因為特效不好,用蜘蛛絲盪過整個城市超酷的啊!我的觀察是,大約是到了電影中段,就在綠惡魔首度出現之後,觀眾就失去了大半興致,起碼我是這樣。
為什麼?因為出現了「雙重超自然力量」。
《蜘蛛人》的編導要我們相信,一部電影裡可以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超自然力量。在城市的這一端,一名少年意外被輻射突變蜘蛛咬到,所以擁有了超能力,而核融合與八腳怪是此超能力的來源。好,這我可以接受,但是再看看城市的另一端,由威廉.達佛飾演的諾曼.奧斯本也在實驗室裡發生化學意外,變身成為綠惡魔,從完全不同的來源得到了另一種迥異的超能力。所以,你的意思是說,這部電影裡不只有輻射蜘蛛咬人的意外,還發生了化學實驗意外?而且兩場意外分別賦予了主角和反派不同的超能力?我都搞糊塗了!這樣做踩到了我的底線。第二種超自然力量的出現,破壞了製作團隊原本一手打造、說服我去相信的電影世界的真實性。
「雙重超自然力量」也出現在另外一部賣座強片裡,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編導的《靈異象限》(Signs)中,我們被要求相信外星人已從外太空入侵地球。先不提那個爛結局──智商高過地球人的外星人竟然被一支球棒給解決掉了(「莫瑞,用力揮棒!」是我認為史上最爛的電影台詞),這部電影要講的其實是梅爾.吉勃遜對上帝的信仰危機。然而當有證據顯示太陽系以外有智慧生物存在,所有關於上帝是否存在的討論都變得沒有意義了,你不覺得嗎?但是奈沙馬蘭偏要兼顧兩者,結果就是一團糟。
「莫瑞!揮棒啊!」
「莫瑞!揮棒啊!」
四、鋪陳過了頭
電影編劇賴以維生的不變法則:觀眾只能忍受那麼點「枝節」。
枝節是什麼?一部電影鋪陳了太多枝節會有什麼問題?
這個嘛,讓我們看看《關鍵報告》,這部大成本製作是由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在狄克去世後,他的作品紛紛變成炙手可熱的改編題材,最終成為賣座鉅片的有《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1990)。
《關鍵報告》的電影概念是典型狄克式的風格,但是關於前提的布局鋪陳卻幾乎毀掉了整個故事。這部片的劇情是關於阻止未來犯罪事件的發生,而且我們從電影開場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由湯姆.克魯斯率領的專案小組負責監控未來的犯罪活動,一樁謀殺案即將發生,我們看到湯姆搶先採取行動,阻止了殺人犯。緊接著在下面幾場戲裡,我們看到了柯林.法洛正在調查湯姆.克魯斯,見到了三位「先知」,他們躺在充滿液體的水池裡預測未來,也得以一窺湯姆的私生活,他失去了孩子,還有一些毒癮問題;而湯姆的導師(由麥斯.馮西度[Max von Sydow﹞飾演)則是個我們不太能信任的人。很好,一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當編劇一一鋪陳完所有枝節,我們都累了!它們很有趣,但又怎樣?劇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好不容易湯姆又接獲最新的犯罪情資,劇情終於有了進展,哎喲,下一個殺人犯竟然是他自己。湯姆知道先知的預言不會錯,所以必須調查出事情是如何發生與為何發生,好阻止他即將犯下的殺人案。他的時間不多了,觀眾的時間也不多了。我這麼說是因為這裡有個小問題,那就是當劇情進展到這裡時,我們已經看了四十分鐘的電影了!
這等於是編劇花了四十分鐘來布局,好向觀眾解釋這故事是怎麼一回事。開演過後這麼久懸念才出現:一名警探發現自己就是罪犯。
各位同學,請大家跟我說一遍:枝節實在太多了!
為了鋪陳那些枝節,犧牲了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到不耐煩,而且我相信,這也是讓電影變得比較不好看的主要原因。一部電影要用這麼多背景故事來建構劇情,反而會讓故事走樣,變得頭重腳輕。身為編劇的我們必須留意,不要冒險讓觀眾失去耐心。重點是,如果你發現故事的設定和布局需要花超過二十五頁才能介紹清楚,那你就有麻煩了。我們管它叫做「鋪陳過了頭」,而觀眾的說法則是:「還我錢來!」
五、貪多嚼不爛
chipmunk-nut-mouth-penelope-590ds050610
當編劇在處理創意構想時,有一個附屬於「雙重超自然力量」的禁忌法則,我稱之為「貪多嚼不爛」。
你常會著迷於一個電影構想中的某些特定元素,緊緊握著它們無法放手。當你發現自己陷入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馬上停止。這時候,「貪多嚼不爛」法則能讓你後退一步,與你的電影概念保持一點距離。
好萊塢的瘋狂實況是,老是想把十磅的大便塞進五磅容量的袋子裡。你會很驚訝地發現,我們這些搞創意的人常會想把很多自認為很棒的概念,硬塞到同一個劇本裡。這就跟吃東西一樣,貪多嚼不爛,在一部電影裡放進太多元素也是行不通的。這是一條關於電影編劇和創意的重要法則:簡單就是美。拜託,一次一個概念就夠了。你真的無法一次消化那麼多訊息,在劇本裡加進太多東西,你會迷失方向。如果你正在這麼做,停止吧。
六、冰河來了!
Frozen_Olaf_EW_A.JPG
在電影裡,我們常看到反派躲在暗處,離主角遠遠的,然後才逐漸逼近。有時候,他們靠近的速度過於緩慢,慢條斯理展開行動,讓你恨不得想對著銀幕大喊:
冰河來了!
是的,我真的會這麼做。
尤其是當「危險」用非常、非常慢的速度接近主角,像是一年只移動一寸的冰河。原本應該要讓人提心吊膽的威脅,現在卻變得沒有絲毫的壓迫感了。如果你認為好萊塢大咖和你我都不會犯這種錯誤,那你就錯了,在很多知名電影裡,常可以看到牛步進逼的危機。
看看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主演的《天崩地裂》(Dante’s Peak),這是一九九七年上映的兩部火山片之一,片商打算趁聖海倫火山(Mt. St. Helen)蠢蠢欲動時大撈一票。《天崩地裂》的劇情如下:看到那座火山了嗎?它隨時會爆發!就這樣,整部電影要說的不過如此。火山即將噴發,但是沒有人相信那位英俊的科學家(皮爾斯.布洛斯南飾演)的警告,所以我們等著看好戲,事實將證明他是對的(預告片有演)。好啦,在等待的同時,我們至少還能盯著布洛斯南想:嗯,還是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來演比較好。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西部片。在《天地無限》(Open Range)裡,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和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的牛仔夥伴在第二十頁被壞蛋幹掉了,緊接著,這兩個人坐在馬背上討論如何對付這些壞蛋。沒錯,他們當然應該動身去報仇⋯⋯大約再過一個半小時吧。如果你曾納悶那些拓荒者是如何拿下西部的,顯然那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歷程。
看吧!即使是最聰明的編劇也以為緩慢流動、朝我們而來的滾燙熔岩──噢,大概禮拜四左右才會到吧──會讓我們情緒沸騰,但其實並沒有。
危機一定要是迫切的危機,災難必須要危害到我們關心的人,可能降臨在角色身上的禍事一定要一開始就呈現出來,好讓我們知道逼近的威脅會帶來什麼後果。如果沒有這樣做,你就犯了「冰河來了」的禁忌。
七、應許蛻變的歷程
Butterfly-Transformation
這條編劇法則是這樣的:電影裡的每個角色都必須依故事發展而有所改變;主角和他的夥伴們都要有明顯的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只有反派。
這是一條不變法則,一個真理。
雖然我討厭「歷程」(arc)這個詞──它已經被很多劇本開發部門的人和編劇書作者用爛了──但我仍喜歡其中的涵義。「歷程」指的是「任何一個角色從開始、中途到結束的整段旅程」(旅程又是一個被用到爛的詞)。如果處理得當,我們可以隨著劇情進展清楚看到每個人物經歷的成長和改變,這樣的電影會像詩一般耐人尋味,彷彿在說這個故事、這段歷程是多麼重要,讓牽涉其中的每個人(甚至包括觀眾)的生命都能有所改變。從遠古時代開始,所有的好故事都會呈現出人物的成長和他們改變的軌跡。
為什麼?
因為如果這是一個值得說的故事,它必須對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意義重大。這是為什麼你需要仔細安排每個角色的設定和結局,並且追蹤他們的歷程。不知道為什麼,《麻雀變鳳凰》是我想到的絕佳例子,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從李察.吉爾、茱莉亞.羅勃茲到蘿拉.珊.吉亞科莫(Laura San Giacomo),甚至是擔任「導師」的飯店經理赫克特.埃利桑多(Hector Elizondo),都被愛情的力量打動而有所改變,只有傑森.亞歷山大(Jason Alexander)飾演的反派合夥人是個例外,他什麼也沒學到,沒有任何改變。
《麻雀變鳳凰》只是幾百部遵守這條法則、精心雕琢並且大為賣座的電影之一。那些會讓你大哭大笑、牢記不忘、想一看再看的電影,一定也會讓每個角色都有所成長改變。
這樣你瞭解了嗎?
「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是我寫在黃色便利貼上的座右銘,我在寫劇本時總會把它貼在電腦螢幕上,不時提醒自己。每當我正式動筆之前,我會根據情節板上每個角色的故事,記下他們的蛻變歷程及改變過程中的各個里程碑。
如果你的劇本看起來很平淡,或者如果直覺告訴你有些事該發生卻沒有發生,不妨試著從「蛻變歷程」的角度來檢查你的故事,看看哪裡需要補強,讓每個角色都經歷成長與蛻變。
八、媒體止步!
photo credit: p medved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p medved via photopin cc
重要的時刻到了,我想在這裡炫耀一下。你看,接下來這個編劇法則是史蒂芬.史匹柏親自教我的,很讚吧!我們合作過,那是我編劇生涯中最寶貴的經驗之一。談到電影編劇的不變法則,真正該寫本書的是他,而我只配在旁邊幫忙解釋。
「媒體止步」是我從史蒂芬.史匹柏那裡學來的,那時我和他正在一起發展《核心家庭》的劇本。這部劇本是我和吉姆.哈金合寫的,後來賣給了史匹柏旗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Amblin Entertainment)。電影的前提是這樣的:一家人在一座核廢料掩埋場露營過夜,隔天醒來發現他們得到了超能力。這是一部美夢成真的喜劇片,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運用超能力來解決各自的煩惱。爸爸是一名廣告公司主管,他獲得讀心術的能力,讓他得以打敗職場上的死對頭;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得到隔空取物的能力,變成了可以用念力搬東西的超級媽媽;念高中的兒子得到了瞬間移動的能力,讓他一夕之間當上了美式足球校隊的中衛;念高中的女兒原本功課很差,現在變成金頭腦,考試成績開始名列前茅。這是個好笑又充滿特效的奇幻故事,但也有它的寓意。最後他們每個人都選擇放棄超能力,因為他們發現,全家人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比「成功」更重要。
在發展劇本的階段,我們大膽嘗試了各種可能性,我們當中某個人,我想應該就是我吧,竟然蠢到提議讓媒體來發現這家人擁有超能力,因此大批記者將他們團團圍住。結果史蒂芬.史匹柏否決了這項提議,並解釋了為什麼這樣做行不通。
你會發現在《E.T.外星人》裡並沒有出現記者。這個故事在講一個外星生物來到地球,進入一個快要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沒錯,你有了一個很好的新聞題材──他們抓到了一隻活生生的外星生物!證據在此,它就在那裡。然而,就當史匹柏與編劇瑪莉莎.麥瑟森(Melissa Mathison)重新改寫劇本時,他發現媒體的出現會破壞故事前提的真實感;只有讓E.T.的出現成為這家人和觀眾之間的祕密,電影的魔力才會存在。你只要想像一下就能明白,把媒體帶進《E.T.》的劇情,真的會毀掉這部電影,那種感覺就像是「打破第四道牆」,會將觀眾從劇情中抽離,意識到整個故事只是演出來的戲。把媒體帶進電影裡,就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要把媒體扯進來不是不行,但必須謹慎為之。在某些特例情況下你仍然可以把媒體寫進劇本裡,比方說,電影的主題就是在講媒體,或者電影牽涉到某個全球性的麻煩問題,觀眾需要看到身處各地的角色發生了什麼事,而那些角色也有必要知道彼此的狀況。除此以外,你應該聽我的建議(這也是史蒂芬.史匹柏的建議):媒體止步!
2020年8月21日 想读
實用電影編劇技巧 豆瓣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作者: FIELD, SYD 译者: 曾西霸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 - 8
「這是一本對我電影劇本寫作有巨大影響的工具書,簡明、扼要,重點不斷重複,很容易吸收及運用。主流電影最容易吸引人的要件是什麼,依我看法有二:1.順暢精彩,啟承轉合有致的故事性結構。2.一般觀眾樂於認同的人物刻劃及性格發展。Syd Field 這本《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對於以上兩方面,有極實惠的見解,非常值得初學電影編劇者參考。」
--電影編劇、導演/李安
「本書是充滿常識、然卻與眾不同的必需品。」
--《風尚雜誌》
「Field 易於跟進的研討方式是輕鬆的;而他強調正確的態度和動機是高瞻遠矚的。」
--《洛杉磯時報》
◎聯合推薦:《洛杉磯時報》、《風尚雜誌》
本書是實用性極高的入門書籍,作者對電影劇本的寫作,從基本構想到完成劇本,進行非常詳盡的創作重點堤示。介紹電影劇本寫作的關鍵性重要用語,如:「場面」(scene),「段落」(sequence),「轉折點」(plotpoint),等;並逐章說明主要題材,人物,構成人物,創造人物,結尾與開端,佈局,段落,轉折點,場面,改編,電影劇本的形式,搭建電影劇本,寫電影劇本,合編劇本,寫完劇本以後,等等。
本書作者SydField有著極為豐富的閱讀,修改,研究電影劇本的經驗,他曾在大 型電影製作公司掌理劇本部門,並製作,編寫過上百部電影。本書封底有《推手》《喜宴》導演李安的推薦。
2020年8月21日 想读
千面英雄 豆瓣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瑟夫·坎贝尔 译者: 朱侃如 金城出版社 2012 - 2
《千面英雄:奠定坎贝尔神话学理论基础的经典之作》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 的神话学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坎贝尔思想的创造性,在于将人文价值与宇宙性的精神体验,注入当代科学及艺术的诠释中,此一洞见。不仅丰富了神话学的研究领域。更为人类未来开辟出更多想象的空间《千面英雄》自1949年问世以来,已启发并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几代学人,并以多种语言在各地出版,行销数百万册。
2020年8月21日 想读
作家之路 豆瓣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作者: [美国]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译者: 蔡鵑如 開啟 2010 - 1
好萊塢人手一本的寫作聖經
所有故事,都包含幾項在神話、童話、夢境及電影中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我們統稱為英雄的旅程。
佛格勒以簡明清楚的風格,探究神話與寫作之間的深厚關係,本書因此成為電影公司高層、編劇、劇作家、小說與非小說作家、學者及全球各地的流行文化愛好者必讀的好書。
這本書主要的目的在於了解所有故事的元素以及在現代寫作中的用途──作者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是好萊塢頗負盛名的寫/說故事教主,他統合了坎柏的「神話學」以及榮格的「心理學」學說,敎有志於寫作或說一個好故事的人,如何寫出/發展你的故事。
《作家之路》以坎柏的經典著作《千面英雄》為架構,說明一個好劇本、一個好故事應該要有的基本元素,再以他對好萊塢聊如指掌的經典名片為佐證,證明這個寫作理論的好用之處。
在增修第三版,佛格勒從持續研究的成果中,就神話對故事、電影與他個人的影響,提出新的見解與觀察。他在新增補的素材中,探討極性和宣洩等重要概念,新版內容還包括:
‧ 回顧星際大戰現象,解析出星戰系列六部曲,是以父子關係為主題的史詩鉅作。
‧ 新增插圖與圖表,為神話概念增添深度。
對想要透過寫作找到自我的人,最後一章〈一步一步走下去〉,是鼓舞人心的歷險召喚。
2020年8月21日 想读
阅读浪漫小说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8.5 (1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 胡淑陈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城市造反: 全球游擊的十一個案例 豆瓣
作者: 侯志仁 左岸文化 2013 - 9
環境設計研究協會(EDRA)2012年最佳書籍獎Places Book Award
(本書內附WALKNG TOUR免費活動卷)
挑戰公共∕私有、開發∕永續、中央∕邊陲、城市∕鄉村…的界線
北京.柏林.京都.洛杉磯.香港.西雅圖…
農耕城市X夜市經濟X閒置空間利用X藝術造鎮X文化保存X社會正義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
從突尼西亞到埃及,從占領華爾街到占領土耳其的廣場,從北半球的香港到南半球巴西,城市造反事件如野火燎原般席捲全球。這股從城市點燃的人民之火向我們指引了前方的道路。我們想問的是,人民的力量如何參與新公共空間的建立,又如何打破權力者與既得利益者的城市想望?在新一波的公民行動中,對城市空間的改造如何能夠帶給社會關係、政治過程和文化認同新的解答?
《城市造反》從世界各地,收錄了十一個特色各異的社區營造實例,試圖提出更兼容並蓄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透過各地的城市造反實錄,瞭解當地民眾與專業者,在面對僵化的都市建設時,所從事的抵抗、反制與自力救濟,更重要的是重新營造一個更多元、開放的城市。
既然人類許諾生活在一起,演化出「城市」這樣的人群形態,我們便應讓城市不僅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單位,還能名符其實,展現眾人群居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對環境的尊重、對鄰人的共享、對民主的追求……
「造反」不是一種態度,不為反對而反對,「反」是改變,是可能性,是指引的方向,由邊緣改造中央的具體行動,人民的行動足以「反過來造就」更有機、更正義、更有活力的都市。
2020年8月12日 想读
為 1% 的人服務的經濟學 豆瓣
Economics of the 1%
作者: 約翰‧偉克斯(John F. Weeks) 译者: 張嘉文 商周出版 2014 - 10
找回經濟學的分配正義
絕對多數的共同幸福,才是經濟學的終極追求!
經濟學這個詞源自希臘文, 原意是「家戶管理與行政」
希望社群中的多數人,能夠過著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然而,近現代的經濟學發展
逐漸脫離了原始初衷
變成了只為政府、財團和大企業服務的學門
本書揭露主流經濟學家背後隱藏的祕密,為什麼他們只幫極少數的人服務?
「我的老師 BOB 教授曾經說過:『我很自豪自己屬於兩個激進的組織:我是個民主黨人,人們可以管理自己不需要君主,我也是衛理公會的教友,人可以直接閱讀聖經,而不需要經過教士。』
你也一樣,你不需要透過經濟學家才能理解經濟運作的種種基本道理。這本書,就是我為BOB教授的話所做的注解。」
一直以來,主流經濟學家說服大家,經濟學是很複雜的科目,非經濟學家幾乎是不可能搞懂的;而他們針對經濟提出建議,通常也是一些陳腔濫調,例如這一切都供給失衡的問題、資金太多商品太少導致通貨膨脹。當政府因為高負債而削減社會福利時,他會說「凡事必須考慮資本市場的反應」;當面對高失業率,他們會說這都是因為勞方要求更高的勞動條件所致,講這種話就跟看到九一一那些悲慘的跳樓照片,還在一旁若無其事的說:這是重力加速度。
其實這些陳腔濫調和經濟學很困難的想法,是主流經濟學家(作者稱之為偽經濟學者)和媒體灌輸我們的。為的是維持所謂的「自由市場」,讓市場內部隱藏著的失衡,自動將財富及權力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二戰之後的歷史發展證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競爭,並沒有讓人們越來越自由,而是走向另一條黑暗的法西斯之路,我們民主的制衡能力與創造力,被財團與資本家所把持、吸納,人民只能在選舉時可悲的被政客所消費。
想要走出無限迴圈,能做的就是揭露主流經濟學所創造的迷思,並搭配制度設計、公民監督和法案配套,避免經濟發展過度向富人的利益傾斜。了解經濟固然不算很容易,但其複雜度也絕對沒有超過對於政治局勢的理解。本書作者透過犀利直白的語言,點出為什麼當今英、美及歐洲的經濟政策,在服務絕大多數人民上面幾乎是失敗的。本書指出了經濟學的另一條出路:透過公部門投資、扶貧政策和減少各種形式的經濟歧視,讓經濟學回歸到99%的利益。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大奥 (第1巻) 豆瓣 Bangumi
8.5 (26 个评分) 作者: 吉永史 白泉社 2005 - 9 其它标题: 大奥 (01)
男子のみを襲う謎の疫病が国中に流行り、男子の数が激減。男女の立場が逆転した世界に生まれた貧乏旗本の水野は、大奥へ奉公することを決意する。女性の将軍に仕える美男三千人が集められた女人禁制の場所・大奥で巻き起こる事件とは…!? 2005年9月刊。
2020年7月23日 想读
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 豆瓣 Goodreads
Kongres futurologiczny
作者: Stanislaw Lem 译者: Michael Kandel Harcourt Publishers Ltd 1985 - 10
Bringing his twin gifts of scientific speculation and scathing satire to bear on that hapless planet, Earth, Lem sends his unlucky cosmonaut, Ijon Tichy, to the Eighth Futurological Congress. Caught up in local revolution, Tichy is shot and so critically wounded that he is flashfrozen to await a future cure. Translated by Michael Kandel.
2020年7月19日 想读
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豆瓣
作者: Philip K. Dick Vintage 1991
In this wildly disorienting funhouse of a novel, populated by God-like--or perhaps Satanic--takeover artists and corporate psychics, Philip K. Dick explores mysteries that were once the property of St. Paul and Aquinas. His wit, compassion, and knife-edged irony make 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moving as well as genuinely visionary.
2020年7月1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