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鲞经 豆瓣
作者: 王克恭 / 王屏藩 文汇出版社 2020
《鲞经》是清王克恭原著,后由其孙民国王屏藩增辑。这部全方位研究、记述与石首鱼鲞(黄鱼鲞)相关的渔业实业及渔业科技的专著,分前、后两卷。前卷正编十三篇,是王克恭先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写成。当时,晚年的王克恭因卧病月余,医嘱“惟薄粥、淡鲞可食”,但他所能找到的鲞,皆“苦涩咸硬不可口,非复昔时之甘滑香脆”,乃慨叹“洪杨乱后(指太平天国运动后),吾台制鲞之法失传”,因此“缀少壮时之见闻,集渔师之众说”,撰成《鲞经》一书。后卷附编十三款,系其孙王屏藩读了王克恭书稿,在解甲归田后,“寻绎先人遗意,加以实地调查,并询父老中之曾事渔业者”而增订的,全书于民国二十年(1931)中秋最终成稿。
《鲞经》前卷正编分《则古篇》《核实篇》《天时篇》《地利篇》《工作篇》《刀法篇》《用盐篇》《水候篇》《洗刷篇》《晞阳篇》《款式篇》《收藏篇》《品骘篇》十三篇,诚如民国王景逊序言所称,“其于天时、水候、洗刷、收藏之道,纤悉毕备。诚制鲞之法言,即渔家之宝典也”。
2020年12月13日 想读
日本酒手帖 豆瓣
厳選日本酒手帖
作者: [日] 山本洋子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7 - 7
日本酒,通常所说的清酒,是一种纯米酒。选米、研磨、洗米、蒸米、发酵,围绕“米”展开的每一道工序都对最终的酒质、风味至关重要。每一环节细小的变动又能衍生出无数种酒水的个性。日本酒是商品,也是文化。
来自日本各地的酿造师们,精心推选出130款日本酒,有酒藏招牌、季节限定酒,还有酿造师自己的最爱。从酒标入手,一一解读各款酒的特色与适宜的品饮方式。穿插产地历史、原料米栽培、酿造工艺、酒器择取、酒肴搭配等趣味知识,以及酿造师的心得体会。
以“米•米曲”为暗号,敲开日本酒世界的大门。
2020年12月1日 想读
漫步华尔街 豆瓣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作者: [美] 伯顿 G. 马尔基尔 译者: 张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 5
金融市场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现在正是阅读马尔基尔的经典之作《漫步华尔街》最新版第10版的最佳时机。
作为一部畅销世界近40年的投资经典,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时俱进,自1973年初版以来已历经9次更新。在第9版中,作者增加了行为金融学的内容,此次第10版又新增了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等内容,这些都是近年来金融投资领域关注的热点。
本书的另一经典特色是为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者量身定制了生命周期投资策略,正如萨缪尔森所言,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即将退休,或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群,都应该读一读《漫步华尔街》。
作为屈指可数的阐释证券市场的经典名著,本书已成为美国大学MBA投资学课程指定参考书。
马尔基尔既是杰出的专业投资者,又是造诣精深的学者,在本书中,他将投资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由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同时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既学术又通俗,既深入浅出又令人信服,一步一步引导投资者满怀信心地跨越市场。读者不仅能学会分析股票、债券的潜在收益,而且能学会分析其他投资机会的潜在收益,包括货币市场、房地产、保险、黄金、收藏品等等。
在流行观点几乎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马尔基尔的这部经典之作是你可能买到的最佳投资指南。
2020年11月25日 想读
身体从未忘记 豆瓣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8.6 (43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 译者: 李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是一部杰作。作者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深入视角,令人深信今后对心理创伤幸存者的治疗会日益人性化,极大地拓展了自我调控和疗愈的方式,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创伤及其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作者范德考克通过充分呈现他人工作中令人信服的证据,连同他自己的开拓性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证实了身体会记录创伤的经历。除此之外,他开发了一套借助瑜伽、运动和戏剧表演的方法,巧妙地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这个新鲜观点是美好和令人欢迎的,并为心理治疗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020年11月24日 想读
创伤与复原 豆瓣
Trauma and Recovery
9.4 (21 个评分) 作者: 朱迪思·赫尔曼 译者: 施宏达 / 陈文琪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8
在西方,关于心理创伤疗愈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所写的《创伤与复原》。
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面临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因此,也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书的临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医疗中心的20年执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10年教学和担任督导的经验,主题覆盖了乱伦恶行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参与过战役的退伍军人和恐怖活动的受害者。
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创伤治疗专家来说,本书将帮助你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创伤的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辅助你,帮助来访者从创伤中复原。
对于创伤受害者来说,你可以在本书中获得理解和共鸣,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
2020年11月24日 想读
失明症漫记 豆瓣 Goodreads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8.9 (260 个评分)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2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2020年11月24日 想读
抓落叶 豆瓣
Before You Go
7.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汤米·巴特勒 译者: 赵思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如果你也偶尔思考人生的意义,常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深夜听着《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默默流泪,那么请看看艾略特的故事。
艾略特8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样的怪物,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还觉得他是个喜欢撒谎的怪胎。这个世界不欢迎不一样的人,这是生活教给艾略特的第一课。于是他开始努力迎合别人的期待,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去理会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难过,也不再快乐。他用尽全力地活着,还是无法阻止世界下沉,因为人生的失控都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为了讨好哥哥故意输了比赛;听父母的话做稳定的会计工作;听上司的话给公司账目动手脚……从他放弃倾听自己的内心开始,人生就像落叶一样随波逐流,被生活推着走。
他想结束这一切。
如果你跟艾略特一样,答应我,走之前跟他一起看完两个故事:《创世的故事》和《未来的故事》
2.《创世的故事》
人类是由某个地外文明创造的,主要负责人的是工程师梅利亚姆和乔利斯。
梅利亚姆完成人体的制作,看着远处湛蓝的地球,有些担心:人类去了那么美丽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不愿意回来怎么办?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在人体心脏旁边,开了一个洞:如果人类在地球的旅程永远无法感到满足,这样他们就愿意回来了吧。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人类一心只想追求快乐,但快乐只是众多情感中的一种,供不应求,所以人类变得非常痛苦。为了弥补这个错误,梅利亚姆和乔利斯决定帮助人类实现内心的愿望。他们变成圣诞老人、牙仙、小矮精的样子,实现人类的愿望。但问题显而易见:人类永远都不会满足。
3.《未来的故事》
未来人类可以与死者对话。当然,是有一定限制的。刚死亡的人大脑联机之后,意识可以继续“存活”,但是只有三分钟的时间。这种情况下的对话总是进行的很仓促,而且内容也很实用:密码是什么?爱过吗?谁杀了你?为什么自杀?回答并不都让人满意。有些话活着的时候不想说,死了也不会告诉别人。
未来每个人都可以买“治愈”按钮,其实是用来体面自杀的按钮。当你按下去之后,电脑会检测你内心深处是否真的放下生命中担忧、怨恨、后悔、希望和快乐。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自杀按钮会帮你实现心愿。大多数人不是真的想自杀,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之后,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好。
生命科学是未来人类最关心的事。影响人类寿命的DNA粒端可以进行移植了,就像器官一样,如果捐赠了粒端,捐赠的是生命。可想而知,最先捐赠生命的是想要自杀的人,曾被视为可耻的自杀行为变成了有意义的事,可以让真正想要活的人继续活下去。人类因此对于生命的看法彻底改观了。人类是一整个共同的生命体。生命的长短不再重要,充分地利用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人类可以尽情开始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类追求自由走到了至极。终于消灭了支配人类最后的意志——生存意志。关掉本能的呼吸开关之后,人类本不是立即想要死,只是不需要本能地活下去。比起治愈按钮,这才是对人类致命的打击。
人类全凭理智决定要不要活着,只要负面情绪过多,人类就决定去死。结果就是,随着人口骤减,人类消灭了大部分负面情绪,地球环境变好了,但人类也变成了情感单一的物种,同理心这样的特质尤其匮乏。关掉生存基因的开关是错误的。为了人类的存亡,一切回到原点。
人类的烦恼和忧伤都回来了,世界再次变得丰富多彩。
2020年11月18日 想读
《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萬毓澤 聯經出版公司 2018 - 9
人人都需要的《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
理解為什麼馬克思今天仍然是重要的靈感來源!
《資本論》之所以具有經典的地位,正因為不論從哪個時代、哪個學科的角度切入,都能在書中找到對話空間,讀出前人未讀出的新意。
任何一部經典,都要扎根進當代的現實土壤,經過此時此地的重新閱讀、批評、繼承、開展後,才算獲得了生命。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經典都是未完成的,一切經典都等待著讀者參與它的重生。
萬毓澤的《《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版本、系譜、爭議與當代價值》前半部介紹了《資本論》的創作史與版本問題、恩格斯的編輯工作、結構與邏輯、二戰後歐美的繼受狀況以及常見的誤讀。後半部則試圖從文學、政治、經濟、歷史、生態等多重視角閱讀《資本論》。透過作者細膩的梳理與論證,可幫助讀者建立一幅以《資本論》為核心的知識地圖,以及一套理解《資本論》的方法論。
《《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版本、系譜、爭議與當代價值》不是三卷《資本論》的「入門」、「導論」或「要點整理」,而是試圖追溯《資本論》的寫作歷程、版本、結構與知識系譜,並從多重視角展開解讀。萬毓澤極嚴肅地將《資本論》當成「經典」對待,設法讀出新意。如果您已經對《資本論》有初步認識,相信您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這部經典的廣博、深刻與歷久彌新。
2020年11月15日 想读
七王国的骑士 豆瓣
A Knight of the Seven Kingdoms
8.6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赵琳 重庆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故事发生在“冰与火之歌”正传之前约八十年。
主人公为一对游历天下的骑士主仆。
一是“伊戈”,未来“不该成王的王”伊耿五世(长城上伊蒙学士的四弟,劳勃国王的外祖父)。
一是“邓克”,未来的御林铁卫队长,如今的雇佣骑士。
他们游历世间,看黑火叛乱,目血鸦专政,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一步步逼近坦格利安王朝的龙的秘密……
2020年11月9日 想读
热夜之梦 豆瓣
Fevre Dream
8.3 (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雷以华 / 马骁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8 - 7
这是蒸汽时代的美国,雄心勃勃的船长和水手统治着密西西比河,在这条美国大动脉水道上竞相追逐,争夺金钱和荣誉--汽笛长鸣,白烟滚滚,鸣奏着高亢激越的交响曲。
一条华丽的新汽轮下水,交响曲中响起一个不谐和音--“菲佛之梦”,它一路飞奔,将这条大河上的所有快船抛到身后。但它追逐的不是第一快船的荣誉,而是鲜血,因为驱策它的是古老的血族吸血鬼。“菲佛之梦”一路行来,将密西西比搅成一条血河;而它自身,也渐渐变成一条血船。吸血鬼与人、吸血鬼之间,爱恨情仇,无不浸透在浓稠的血浆之中。
但是,从血泊中,诞生了最伟大的情感:友谊和希望。
2020年11月9日 想读
沙之书 豆瓣 Goodreads
El libro de arena
9.0 (16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小说集,一九七五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三篇,博尔赫斯写作后期的顶尖之作。面对一本页码无穷尽的“沙之书”,先开始是据为己有的幸福感,最终领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本书,是博尔赫斯书籍崇拜情结的体现,象征具有无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终却体验到无限而确证自我的渺小无力。“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无限性、可能性、死亡、记忆与时间等概念哲学、玄学层面的思考蕴含在各篇当中。
2020年11月7日 想读
每个人的经济学 豆瓣
Economics: The User’s Guide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 张夏准 译者: 李佳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8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为什么经济数据不可能客观?
为什么6%的增长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经济学号称可解释所有事物,却无法预测经济危机?
为什么大部分人明明消费超过任何历史时期,幸福感却没有增加?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夏准教授,从基本概念出发,以开放态度解读各个经济学派观点,简洁幽默地揭示每个经济角色的行动逻辑。启发你看清更真实的环境背景,明智理性地对日常经济事务做出决策。教你做一个经济思考者,创造更有活力、更稳定、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
张夏准教授写这本书目的是向读者呈现思考经济的方式,而不是灌输经济概念。他并没有期望读者能够记住全部甚至大部分。但是希望读者记住这个要点:“谁获益?”(Who benefits ?)
一个经济主张的意图很容易被识破。例如,经济学家解释,给富人减税,他们就能享有更多的投资成果,因此就会有更大动力去投资和创造财富。当富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就会花得更多。这样穷人就有更多的就业和收入。这套被称为“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也成了很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信仰。
可是:为什么让富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穷人更穷?
所以,有些措施看似价值中立,背后却牵涉到政治和道德判断。但如果有经济学家宣称自己的分析“科学”、价值中立、惠及大众,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辨,清醒认知政策与环境为个人带来的利弊。
2020年11月1日 想读
独立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豆瓣
作者: [英]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 4
这是一本总结拉丁美洲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教训的专著。作者从交叉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范畴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总结了这个地区将近200年经济增长的成就和不足,在增长模式,经济结构,殖民地遗产,外部冲击,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史分期等一系列焦点和难点问题上都有独到而新颖的,并且是令人折服的见解。其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显示了作者学术功底的浓厚和研究作风的严谨。 本书对非研究拉美经济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读者也是一本值得一阅、可资鉴戒的专著。
2020年10月28日 想读
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豆瓣
作者: Nikolaus Pevsner Penguin 1990 - 6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boks on European architecture, Nikolaus Pevsner’s landmark wor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42. Through several revisions and updates during Pevsner’s lifetime, it continued to be a seminal essay on the subject, and even after his death, it remains as stimulating as it was back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Sir Nikolaus Pevsner (1902–1983) was o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learned and stimulating writers on art and architecture. He established his reputation with 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 though he is probably best known for his celebrated series of guides, The Buildings of England,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wentieth-century scholarship. He was also founding editor of The Pelican History of Art,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scholarly history of art ever published in English.
A revised and updated full-color edition of the classic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2020年10月28日 想读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300-1475 豆瓣 Goodreads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300-1475
作者: Brian Tierney / Sidney Painter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1998 - 8
This chronological presentation of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provides the political, religious, intellectu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time. The revision of this classic, definitive text includes the latest historiography and more coverage of medieval society and women. Famous for its compelling narrative, the blend of chronology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ecdotal info which brings the medieval world to life, and the accompanying readers (SOURCES and READINGS).
2020年10月27日 想读
司汤达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法]司汤达 译者: 黄健崑 / 李熊 2001 - 6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短篇小说集,全部是悲剧结尾。
2020年10月27日 想读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豆瓣
作者: Gilbert Highe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 5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49, Gilbert Highet's seminal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is a herculean fea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a landmark publ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reception. As Highet states in the opening lines of his Preface, this book outlines <"the chief ways in which Greek and Latin influence has moulded the literatures of western Europe and America.>" With that simple statement, Highet takes his reader on a sweeping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To summarize what he covers is a near-impossible task. Discussions of Ovid and French literature of the Middle Ages and Chaucer's engagement with Virgil and Cicero lead, swiftly, into arguments of Christian versus <"pagan>" works in the Renaissance, Baroque imitations of Seneca, and the (re)birth of satire. Building momentum through Byron, Tennyson, and the rise of <"art of art's sake,>" Highet, at last, arrives at his conclusion: the birth and establishment of modernism. Though his humanist style may appear out-of-date in today's postmodernist world, there is a value to ensuring this influential work reaches a new generation, and Highet's light touch and persuasive, engaging voice guarantee the book's usefulness for a contemporary audience. Indeed, the book is free of the jargon-filled style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at plagues much of current scholarship. Accompanied by a new foreword by renown critic Harold Bloom, this reissue will enable new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enormous legac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canonical works of medieval, Renaissance, and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2020年10月2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