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為何我們需要工會? 豆瓣
Why Unions Matter
作者: 麥可.D. 耶埃特斯(Michael D. Yates) 译者: 區龍宇 / 陳慧敏 唐山出版社 2015 - 3
我是人! I Am a Man.
還有 正義 尊重 尊嚴
工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獨立於雇主之外、由工人自發且自由組織而成的勞工團體。工會在多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歷史,相較於此,臺灣社會雖然早已(被)整合到資本主義體系之中,但工會對於臺灣勞工而言仍然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很多時候僅僅只是一個名詞,而不是活生生存在於勞工生活中的實體。在這樣的脈絡下,《為何我們需要工會?美國工會運動簡介》中譯本於臺灣出版更有其意義。 │勞動視野工作室
我們期待臺灣工運能逐步從政治冷漠、藍綠對立的政治困境中解放,形成獨立的工人政治力量,而這也必須從打破歧視分化擴大各種社會團結面開始。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
本書鋪陳了眾多美國工會運動的歷史個案,發展脈絡看似繁雜及多元,其實每一個故事都見證著同一個信念:工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其實別無選擇,唯有組織起來,才能擺脫被雇主當做生產要素的命運,重奪做為人的尊嚴和價值。在同一天空下,不論在美國、香港或其他地方,每日發生的工人抗爭都是建基於這種「命運一致感」。 │香港職工會聯盟 蒙兆達
【推薦與推薦序】
工會是反抗社會壓迫的力量 │胡偉忠/街坊工友服務處主席
為了尊嚴與尊重而戰 │蒙兆達/香港職工會聯盟總幹事
讓工會走進真實的勞動生活之中 │勞動視野工作室
全球化下工會運動的新策略 │張鑫隆/東華大學
工會如何自主 │劉庸/自主工聯前會長
工運的解放與解放的工運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
2020年7月8日 想读
通向巴塔耶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张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7
★ 一本通向“爱欲与死亡的大师”巴塔耶思想迷宫的学术指南。《色情》标配读物。
★ 梳理核心概念“耗尽”“色情”“至尊性”,勾勒巴塔耶思想地图,思想震荡。
★ 剖析巴塔耶的暗黑文艺思想——文学与恶、诗人、天才、孩童
★ 追忆巴塔耶生平及思想传承,绘出星群璀璨的思想谱系图,上承尼采、科耶夫…与拉康、雷蒙·阿隆、布朗肖同时代,下启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群星璀璨的思想纪元。
★ 通往巴塔耶,重审人的价值。透视巴塔耶思想,重申生命体验的延展与美妙。
———————
▼内容简介
人是充满欲望的“否定者”。将生命的体验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在爱欲与死亡前,狂饮生命之泉;于世俗禁忌处越界,抖落物性,披洒人的圣性光辉。
——*——
巴塔耶,20世纪法国重要思想家。杂糅尼采、科耶夫、黑格尔、萨德、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启迪了福柯、德里达、让-鲍德里亚等,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本书从巴塔耶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耗尽”“色情”与“至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在普遍经济学、政治哲学、人类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梳理出其庞杂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为研究者提供理论视角;同时,为初窥门径者绘制思想迷宫指南。
2020年7月4日 想读
印度神话 豆瓣
作者: 杨怡爽 陕西人民 2010 - 5
《印度神话:绚烂魅惑的异世界》内容简介:印度神话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背景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无论神、人、仙人或者动物都不断受到欲望驱策,受到诱惑、努力思考,受着社会习俗法则的束缚,时不时又想摆脱它,由此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悲伤、或动人的故事。它们渲染出的一片独一无二的异域风情,构建起来的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奇异而美丽的天竺奇境。
圣洁高远的奥利匹斯山、法力无边的大梵天王、冰雪世界中的矮人精灵,以及我们儿时对着月亮努力描摹的广寒宫和美丽的嫦娥姐姐……
浪漫隽永的希腊神话、神秘古老的印度神话、壮烈慷慨的北欧神话、古朴悠远的中国神话……带您走进瑰丽绚烂的神话世界!
2020年6月30日 想读
百年食谱 豆瓣
読売新聞家庭面の100年レシピ
作者: 日本《读卖新闻》生活部 编 译者: 周莉 / 英珂 新星出版社 2020 - 6
◎100年100道代表性日式家常菜肴
◎野崎洋光、江原绚子、畑中三应子、宫智泉四位饮食专家甄选
◎从《读卖新闻》家庭版百年间刊载的20000余食谱中脱颖而出
·
传统和食、乡土料理、改良中西餐;主食、锅物、甜品、酒肴;
详细食材用量与制法步骤,再现天妇罗盖饭、寿喜烧、空也 豆腐、茶碗蒸、牡丹饼等名菜。
令舶来菜肴落地生根的巧思匠心,传统年菜寄寓的谆谆教诲,乡土味道中的恋恋乡情,
流行风尚、健康观念、农业政策、商业竞争……餐桌百年亦见社会百年。
·
《读卖新闻》家庭版创刊一百周年之际,编辑部邀请野崎洋光等四位饮食专家担任评审,遴选并重现了百年间刊载过的100道代表性的日式家常菜肴,按开创性菜品、传统和食、点心、乡土料理、节庆食品等分门别类编排,附上详细食材用量、制法步骤,并借食谱带领读者回顾日本家庭餐桌的百年变迁。
2020年6月29日 想读
how to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8.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兰道尔·门罗 译者: Ent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4
比尔·盖茨盛赞、全球畅销科普作家、What If?作者兰道尔·门罗新作。用超凡脑洞告诉你,再普通的任务都有一个荒诞却符合科学原理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的答案,正是科学带来的非凡想象
如何自拍(用天文望远镜)?如何给手机充电(用机场的扶梯)?如何寄快递(从国际空间站)?如何判断你是不是90后(用碳-14年代测定法)?如何过河(把河水煮干)……
针对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问题,“科学怪咖”兰道尔·门罗用专业、严谨的多学科知识和大出天际的脑洞,一本正经地给出荒谬却有趣的回答,完全刷新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2020年6月25日 想读
泰国华人社会 豆瓣
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
作者: 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为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戴维斯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G. William Skinner(施坚雅)在50多年前出版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本书以历史分析法为研究手段,对华侨华人在泰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社会地位,以及其在泰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全书除前言、参考文献及索引之外,共分九章。各章标题如下:第一章古代的暹罗华侨;第二章门户开放和地域开放:1917年以前暹罗的中国移民及其人口增长;第三章异乡谋生:一直到拉玛五世统治时期华人在泰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第四章不稳定的类型:第三世到第五世王统治时期的暹罗华人社会;第五章进入新时代:向民族主义和团结的过渡;第六章移入和移出:人口增长趋势,1918~1955年;第七章利益冲突:至1938年为止泰国社会的华人生活;第八章危机、战争和休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殃;第九章镇压和重新考虑:1948~1956年銮披汶第二次执政下的泰国华人。
2020年6月4日 想读
Imperial Citizens 豆瓣
作者: Nadia Ki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6
Asians and Latinos comprise the vast majority of contemporary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growing presence has complicated America's prevailing White-Black race hierarchy. "Imperial Citizens" uses a global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how Asians from U.S.-dominated homelands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ir place along U.S. color lines. With interviews and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s of Koreans, the book does what others rarely do: venture to the immigrants' home country and analyze racism there in relation to racial hierarch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ttentive to history, the book considers the origins, nature, and extent of racial ideas about Koreans/Asians in relation to White and Black Americans, investigating how immigrants engage these ideas before they depart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after they arrive. The author shows that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involves not just the flow of capital, but also culture. Ideas about American color lines and citizenship lines have crossed oceans alongside U.S. commodities.
2020年6月4日 想读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豆瓣 Goodreads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作者: Ray Dalio Simon & Schuster 2020 - 9
From the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Principles and legendary investor Ray Dalio, who has spent half a century studying global markets,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examines history’s most turbulen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eriods to reveal why the times ahead will likely be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e’ve experienced in our lifetimes.
2020年5月30日 想读
黄衣王 豆瓣
The King in Yellow
5.8 (12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W·钱伯斯 译者: TIF工作室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5
《黄衣王》是美国小说家罗伯特·W·钱伯斯于一八九五年出版问世的短篇小说集。本书在英美近现代幻想类文学界具有非常经典的里程碑地位,在其影响下,诞生了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魔神形象——“邪神克苏鲁”。《黄衣王》也由此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以来,几乎所有英语系的恐怖及超自然小说作者。
书名《黄衣王》出自作者杜撰的一部戏剧名,并作为潜在的主题串联起书中的十个短篇故事。其中,前面四个故事——《修复名誉的人》、《面具》、《龙潜之庭》和《黄色秘符》都指出《黄衣王》是一部遭禁的戏剧,据说此剧剧本充斥着绝望与疯狂,能令读者发疯,而这四个故事中的主角几乎全都死于非命。
2020年5月30日 想读
沿坟墓而行 豆瓣
Entlang den Gräben
作者: [德]纳韦德﹒凯尔曼尼(Navid Kermani) 译者: 李双志 / 王博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10
有一片广袤的土地,从德国以东,跨越俄罗斯而绵延至近东,它始终让人感觉陌生,它被频仍的战火与灾祸撕裂。纳韦德•凯尔曼尼沿着当今在欧洲重新出现的壕沟长途跋涉:从他的家乡之城科隆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再向南翻过高加索山,抵达他父母的故乡伊斯法罕。他对含义丰富的细节有着清晰无误的敏锐感受,并藉此在自己的日记中讲述被遗忘的地区,那里的人们如今正在创造历史。
.
“纳韦德•凯尔曼尼的范例说明,这一类作者必须要有多么丰富的事先历练,必得经历多少次破碎、排挤、为此沮丧同时又狂喜,不论遭到多少批评都必定要为世界振奋如斯,他们才担当得起政治作家这个本身也闪耀动人光彩的角色。”
——莱纳尔德•葛茨,2015年毕希纳文学奖获奖演说词
.
“记者作家纳韦德•凯尔曼尼着迷于异国他乡。他对令人不愉快的真相的那份好奇让他具有同理心,努力以写作来理解是什么将人与人分隔,又是什么将人与人相连。”
——安德里亚斯•吕格,德国电视一台,2018年3月18日
.
“他的纪实报道也许是这位公共知识分子的核心作品。它们缔造了一部不可言传者的文化史。”
——菲利普•霍尔斯坦因,《萨尔布吕肯报》,2018年3月20日
.
“这本书的突出特征将会久久萦绕你心头:那便是对这个世界中总有无法治愈之伤的感触。”
——汉斯-迪特•徐特,《新德国》,2018年4月11日
.
“这是一本如此丰实饱满,扣人心弦的书,值得花五十四天去读,每一天都会让你潜入一个新世界。”
——卡嘉•怀瑟,《北德广播电台在线版》,2018年1月26日
.
“他的五十四天让人感受到,在他走过的十二个国家之间,在这上万公里的旅途中有着多么无穷无尽的伟大的文化财富。”
——克劳迪娅•梅奥德,《新苏黎世报》,2018年2月21日
2020年5月21日 想读
改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无社会を変えるには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熊英二 译者: 王俊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今天的日本到底在发生什么?所谓的改变社会到底是指什么?
社会会改变吗?又如何去改变?
想改变社会的人可能很多,但又并不认为真能改变社会。即便选举时去投票,即便自己当选作政治家,但如此就能改变社会吗?这样想的人应该是不在少数。
从中,可以窥见这样的一种心情:有改变当前社会之心,却并不认为交给政治家就可以。既然自己参与也不会改变,于是就不参与政治。另一方面,当看到示威游行暴发时又会想,或许……也不是不可能……
社会,会因游行示威而改变吗?经常有报社记者问我,“游行示威,又能改变什么?”“相较于游行示威,投票不是更好吗?”“不组建政党将手无缚鸡之力不是吗?”
似乎很多人认为,去投票,选出议员、政党,通过法律,这就是改变社会了。但就如本书中提到的,这不过是诞生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近代代议制民主主义思维,若死报不放,思路未免狭隘。
那么成立非营利组织呢?创业呢?革命呢?是不是就能改变社会了?但这些也依然稍嫌狭隘,都不过是近200年来出现的老套路。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在回答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今天的日本到底在发生什么?所谓的改变社会到底是指什么?而这本书,就是要从历史的,社会结构的,或思想的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
2020年5月19日 想读
现代货币理论 豆瓣
作者: L.兰德尔·雷 中信出版社 2017 - 1
《现代货币理论》研究横跨数个经济学子学科,如经济学思想史、经济史、货币理论、失业与贫困、金融与金融机构、部门收支平衡、经济周期与危机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大规模地更新、融合了诸多非主流的异端理论。
《现代货币理论》作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读物,以新颖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学,挑战传统思维,揭示货币如何在现代经济体中“运作”。本书根据现代货币理论的主要原则,阐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宏观会计、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制度和汇率等问题。
《现代货币理论》特别分析了由于对货币性质的误解如何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就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如何解决本国经济疲软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2020年5月18日 想读
日本社会的诞生(岩波日本史 第一卷) 豆瓣
日本社会の誕生―日本の歴史【1】
6.2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村武彦 译者: 刘小珊 / 陈访泽 新星出版社 2020 - 5
★内容介绍
“日本”的国号是何时诞生的?“日出处天子”时候的日本就是现在的日本吗?我们熟知的大伴氏、物部氏、苏我氏与臣姓、连姓的氏族制度源于何时?为什么日本起初多女天皇?
本卷为“岩波日本史”第一卷,是一本基于现代考古学前沿成果而推出的全新版“日本”前史。探究“日本人”的祖先究竟何时、自何处来到日本列岛,日本的稻作起源,以及关于邪马台国的最新学说,等等。为我们还原了日本本初的风貌。
------------------------------------------------
◎了解日本史的入门读物。本书是日本面向青年读者的普及型读物,论述晓畅,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
◎成套的日本通史在国内的译介很少见,况且是由日本人自己书写、日本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岩波日本史》。对于想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读者,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日本前史”的考察与探究。我们所习称的“日本”国号诞生于何时?日本社会的原始景象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出现了多位女天皇?吉村武彦着力于探明日本社会的“基层”,还原日本起初的形态。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别样的“日本前史”。世人多熟悉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的神话,但在《古事纪》和《日本书纪》之外,还有鲜活的考古发掘成果。本书即从考古资料入手,对日本社会的原初予以考察和探究。
作为“岩波日本史”第一卷,还原了日本最初的历史。
中文版特别收入岩波书店前总编辑马场公彦撰写的“岩波日本史”总序。
2020年5月17日 想读
全球“猎身” 豆瓣
8.3 (49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译者: 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
2020年5月8日 想读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豆瓣
Der leviathan in der staatslehre des thomas hobbes : Sinn und Fehlschlag eines politischen Symbols
9.7 (6 个评分) 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译者: 应星 / 朱雁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6
中译本编者说明
中译本导言:自由主义和犹太人问题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一 旧约圣经起源;基督教—神学的(解释)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解释;这个象征经霍布斯而复兴的意义和可能性
二 从文本分析和词源学来看霍布斯著作中的利维坦
三 利维坦是“会死的上帝”;同时,他又是代表的、主权的法人和一台巨型机器
四 这台巨型机器以一个技术上中立、不可违抗地起作用的机械装置臻于完善
五 这个主权代表死于内外之分
六 法制国家机器毁于间接权力的多元主义
七 这个象征落败,也不胜任相反的解释
附录
霍布斯和笛卡儿思想中作为机械装置的国家
完成了的宗教改革
论施米特的“利维坦”
……
《霍布期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一个政治符号的意义及其失败》是施米特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部学术论著,论题接续其20年代至30年代初思考的政治学— 神学问题,充满曲笔,堪称施米特在非常政治处境中写的非常性的政治论著,在霍布斯研究史乃至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也算得上一个理程碑。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的英译本依据旧版移译,因而没有“完成了的宗教改革”和Maschke编后记,但选了一篇施米特写于1937年的文章《霍布斯和笛卡儿思想中作为机械装置的国家》,这篇文章的德文原文收在Maschke编的施米特文集《国家、大空间、法》一书中。
2020年5月3日 想读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 豆瓣
作者: [英]理查德•琼斯 译者: 花保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5
尽管我们今天生活在舒适、设备齐全的房子里,但我们仍然不断地遭遇不速之客,有一大群小动物侵略者觊觎我们的居所。无论是地窖里的甲虫,还是卧室里的蚊子,我们都无法完全躲开它们。事实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和我们家庭的一部分。
本书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全世界,介绍了世界性分布的各种典型的小动物,探索它们如何逐渐适应进入人类家庭中生活。同时,本书附有鉴定指南,详细描述所列动物的外观、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读者可以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入侵者是何种生物,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生物学常识。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不生不熟 豆瓣
作者: [法]玛丽-克莱尔·弗雷德里克 译者: 冷碧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3
有一种食物既被一部分人所深深迷恋,同时又让另一些人厌恶到无法入口;既出现在最为庄重神圣的宗教场合,也在最为贫穷人家里被享用;在古代被称为包治百病的长寿食物,在近代却被认为是不洁的根源;既出现在我们日常饮食的各个角落,却从来不被我们所认真看待——这种食物就是发酵食物。
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草原民族将四千年前偶然发现的一株菌落传承至今,能让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酵母进入梦乡,能让朝鲜半岛上的邻里变得更加友爱团结,能让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也能健康生活,也能将太平洋中红鳍东方鲀体内的剧毒化于无形。
2020年4月26日 想读
橫濱購物紀行01 豆瓣
8.8 (33 个评分) 作者: 蘆奈野仁 译者: 傅國忠 東立 2005 - 7
在海洋吞併陸地的世界裏,一個經營咖啡店的機器人,一個純真的小男孩,過著如詩般的生活。歡迎一起來到充滿寧靜悠閒、如祭典般的未來世界!
2020年4月2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