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The Complete Costume History 豆瓣
作者: Françoise Tétart-Vittu, taschen 2003
The evolution of style from antiquity to 1888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rance between 1876 and 1888, Auguste Racinet’s Le Costume historique was the most wide-ranging and intelligent study of clothing ever published. Covering the world history of costume, dress, and styl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great work—“consolidated” in 1888 into 6 volumes containing nearly 500 plates—remains, to this day, completely unique in its scope and detail. Racinet’s organization by culture and subject has been preserved in TASCHEN’s magnificent and complete reprint, as have excerpts from his delightful descriptions and often witty comments. Perusing these beautifully detailed and exquisitely colored illustrations, you’ll discover everything from the garb of ancient Etruscans to traditional Eskimo attire to 19th century French women’s couture. Though Racinet’s study spans the globe from ancient times through his own, his focus is on European clothing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1880s and this subject is treated with exceeding passion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The Complete Costume History is an absolutely invaluabl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designers, artists, illustrators, and historians; it is also an immensely fascinating and inspirational book for anyone with an interest in clothing and style.

CONTENTS:
Part I – The Ancient World (Egypt, Assyria, Israel, Persia and Phrygia, Greece, Etruscan, Greco-Roman, Rome, Barbarian Europe, Celts and Gauls)
Part II – The 19th Century - Beyond the Borders of Europe (Oceania, Africa, Eskimos, North American Indians, Mexican Indians, South American Indians, China, Japan, India, Ceylon, Middle East, Orient, Turkey)
Part III – Europe 400-1800 (Byzantium, France-Byzantine, Poland, Italy, Spain, Germany, France, England, Holland)
Part IV – Traditional Costume Till the Late 19th Century (Scandinavia, Holland, Scotland, England, Germany, Switzerland, Russia, Poland, Hungary, Greece, Italy, Spain, Portugal, France)
Part V - Patterns and Templates
2021年4月19日 想读
Sacred Hearts 豆瓣
作者: Sarah Dunant Random House 2009 - 7
The year is 1570, and in the convent of Santa Caterina, in the Italian city of Ferrara, noblewomen find space to pursue their lives under God’s protection. But any community, however smoothly run, suffers tremors when it takes in someone by force. And the arrival of Santa Caterina’s new novice sets in motion a chain of events that will shake the convent to its core.
Ripped by her family from an illicit love affair, sixteen-year-old Serafina is willful, emotional, sharp, and defiant–young enough to have a life to look forward to and old enough to know when that life is being cut short. Her first night inside the walls is spent in an incandescent rage so violent that the dispensary mistress, Suora Zuana, is dispatched to the girl’s cell to sedate her. Thus begin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trust and betrayal between the young rebel and the clever, scholarly nun, for whom the girl becomes the daughter she will never have.
As Serafina rails against her incarceration, others are drawn into the drama: the ancient, mysterious Suora Magdalena–with her history of visions and ecstasies–locked in her cell; the ferociously devout novice mistress Suora Umiliana, who comes to see in the postulant a way to extend her influence; and, watching it all, the abbess, Madonna Chiara, a woman as fluent in politics as she is in prayer. As disorder and rebellion mount, it is the abbess’s job to keep the convent stable while, outside its walls, the dictates of the Counter-Reformation begin to purge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impose on the nunneries a regime of terrible oppression.
Sarah Dunant,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Birth of Venus and In the Company of the Courtesan , brings this intricate Renaissance world compellingly to life. Amid Sacred Hearts is a rich, engrossing, multifaceted love story, encompassing the passions of the flesh, the exultation of the spirit, and the deep, enduring power of friendship.
2021年4月19日 想读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豆瓣
9.4 (8 个评分) 作者: William Blake OUP Oxford 1970 - 10
Blake was one of the finest craftsmen of his time, an artist for whom art and poetry were inextricably linked. He was an indepedent and rebellious thinker, who abhorred pretention and falsity in others. His Songs of Innocence are products of this innocent imagination untainted by worldliness, while the Songs of Experience resulted from his feelings of indignation and pity for the sufferings of mankind. The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eince, containing some of Blake's finest and best-loved poems, are presented here in the form which best satisfied the high expectations of his poetic and artistic aspirations. The fifty-four plates which Blake originallly etched and coloured by hand are faithfully reproduced with the same delicacy and dimensions as the artist created them.
2021年4月18日 想读
梦寻秘境卡达斯 豆瓣
The Dream-Quest of Unknown Kadath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 [英] I.N.J.卡尔巴德 译者: 竹子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 - 7
此书为H.P.洛夫克拉夫特经典作品《梦寻秘境卡达斯》改编的图像小说。
伦道夫·卡特曾三次梦见那座精美绝伦的夕阳之城,但每一次,他都只能在城市高处的露台稍作停留,旋即便被紧紧拽住,从梦境中脱离开去,一连三次,皆是如此。他的梦境是如此生动,那座夕阳之城是如此美妙脱俗,他对无法留在属于自己的地方感到沮丧,于是他决定踏上危险的未知旅程,不顾一切地穿越奇异的梦中之地,向徘徊在秘境卡达斯云层上的梦境诸神祷告,找到那属于自己的神秘城市……
《梦寻秘境卡达斯》是洛夫克拉夫特幻梦境系列中的极为成功的经典之作,卡尔巴德的改编完美地表现了作品中辽阔壮丽的梦境之地,森林山川、夕阳之城、神秘生物……诡丽的色彩与细腻的描绘交织出一幅史诗般的梦境画卷,为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想象力。
2021年4月18日 想读
美剧编剧策略 豆瓣
Writing the TV Drama Series 3rd edition: How to Succeed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 in TV
作者: Pamela Douglas 译者: 徐晶晶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8
“这本电视剧的权威之作变得更加完善……是对精彩电视剧创作的宣言。”
——杰克·小艾普斯(Jack Epps, Jr.),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剧作系主任,《壮志凌云》(Top Gun), 《至尊神探》(Dick Tracy)的编剧
“在我作为编剧和剧作教师的职业生涯里,《美剧编剧策略》是我见到的就如何构建美剧最全面和易用的书。专业、准确,有着愉悦的阅读体验。”
——玛丽亚·杰克曼顿(Maria Jackquemetton),《广告狂人》编剧/行政制片人
“引人入胜、信息量大和深刻……新手和职业编剧不可多得的宝贵工具。我多希望自己开始电视业的时候能有这样一本书!”
——妮可·约金(Nicole Yorkin),《谋杀》(The Killing)联合制片人,《未来闪影》(Flash Forward)、《富贵浮云》(The Riches)、《嘉年华》(Carnivale)和《艾米律师》(Judging Amy)的编剧-制片人
2021年4月13日 想读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豆瓣
How Music Got Free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维特 译者: 蔡哲轩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 1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时代》《福布斯》年度最佳图书奖
当整个世代犯下同一个罪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过去,我们听音乐需要购买磁带、CD,那时的音乐是要付费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居然成了网络上点一下鼠标即可享用的免费午餐!
本书作者斯蒂芬•维特花费五年时间、飞越美 欧亚三大洲写成这本“盗版音乐发展史”,抽丝剥茧,探究数字音乐盗版的真正源头。
维特从德国开始,造访了发明MP3音频格式的声音工程师们;接着来到纽约,找到捧红美国“国民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等流行歌手的唱片业大亨;再转向苏格兰场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然后一路追查到北卡罗莱纳州西部小镇的一名CD制造厂员工,及其背后在11年时间里泄露超过两万张专辑的“音乐爱好者小组”;最后进入互联网的黑暗深处,挖掘出音乐产业从巅峰迅速没落的惊人真相。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产业的故事,更是一段从未被讲述过的互联网历史。
2021年4月12日 想读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Hobbes and "Leviathan" 豆瓣
作者: Newey, Glen Routledge 2007
The Leviathan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s the most famous single work in English political thought. This guidebook offers a clear, accessible and judicious account of Hobbes, as a philosopher and theorist of state, and guides the reader through the majo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eviathan. The book covers discussions of epistemology, scepticism, law, right and the state of nature,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contract, authority and representation, legality, liberty, tolerance, reason and rhetoric.
2021年4月11日 想读
统计探源 豆瓣
作者: 【美】斯蒂格勒 译者: 李金昌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4 - 4
本书收录StephenM.Stigler的22篇论文,主要关于统计的发展历史,同时涉及统计思维、统计标准与统计检测等诸多方面。本书特别关注统计学史的两个方面。首要的方面包括了概念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对数据的解读上,非常艰深难懂。另一方面是数学方法问题,具有相当的技术复杂性,出现在对概率模型的建立和运用中。我们需要用这些模型来明确对不确定性的描述,否则无法判断结论及预测的可靠性。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皮尔逊所受到的挑战,接着探讨凯特勒在1831年为赋予个体集合的平均值意义而做出的努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高尔顿的观点以及一些相关观点的进展。第三部分回顾的是更久远的17世纪,以及什么是数理概率在科学问题分析中的最早应用。第四部分关注的是“发现”在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发现”作为科学社会学中的一个主旨,以及公众是如何看待一个新发现的。第五部分探讨的是统计对于标准的作用,以及标准在统计中的角色。
2021年4月5日 想读
第三餐盘 豆瓣
作者: [美]丹·巴伯 译者: 郭宝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7
丹•巴伯是美国著名厨师,在曼哈顿西村经营一家蓝丘餐厅,他不仅努力思考如何做出完美的食物,更在餐厅不断实践着自己超前饮食伦理观和生态理念。
起初,巴伯决定种植自己的小麦,对合适小麦品种的追求成了一系列深入田野的探究之旅的开端。在能够品尝到巴伯的小麦之前,我们可以跟随他去拜访那些美国以及跨越大西洋的厨师、农夫、渔民、畜牧业者、营养师和环境科学家。丹•巴伯花了十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地的农业社群,撷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循着食物链一路抽丝剥茧。
《第三餐盘》是一本将旅行日记、农场耕种历史,和烹饪哲学相结合,坦诚且观念超前的主厨笔记。舍弃因循守旧的不健康饮食法(第一餐盘);超越 “从场地到餐桌”的大热潮流(第二餐盘);通过饮食方式的倡导,推动食物生产遵循自然法则,让土壤和海洋得以永续利用、保有健康,这正是丹•巴伯所认同并推崇的厨师使命,即“第三餐盘”的真正意义。
2021年3月22日 想读
美食与文明 豆瓣
Cuisine &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7.1 (11 个评分) 作者: 蕾切尔·劳丹 译者: 杨宁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3
★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经济学者薛兆丰联袂推荐
★过去5000年流动的盛宴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全球交流史,不容错过!
★跨越山海和帝国的边界,把握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编辑推荐
◎以全球为舞台,以帝国为视角,追踪了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劳丹的烹饪全球史将政治、经济、社会 方面的著作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叙事方式。
◎深入挖掘了饮食演变之道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要因素;透过稀松平常的饮食习惯看清食物引发的政治想象。
◎跨学科、多视角地看待过去5000年烹饪宇宙哲学的发展;大量史料和精美彩插,展现了与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富有趣味地阐述了高低阶饮食之间的分野、食品工业化的利弊等现象,避免落入将往昔饮食浪漫化的美丽误区。
▎媒体推荐
我们今天的饮食习惯,除了受到地理、气候、物产的影响之外,也与所处的社会组织形式相关。这本书试图通过人类历史的演进,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政权统治的角度,考察世界饮食格局的形成。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食物,明得失,知兴替。——陈晓卿, 美食纪录片导演
自称关心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家们应该感到羞愧,他们似乎从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我们一日三餐所逃不过的美食。历史学家蕾切尔•劳丹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是一部关于日常饮食的历史百科全书。——薛兆丰,经济学者
一次胜利,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写作指明了道路,这种史学写作可以通过更加融会贯通政治、经济、社会和知识史方面的著作来站稳脚跟。
——《纽约书评》
很少有作家能像蕾切尔•劳丹那样优雅而又深入地探讨饮食与帝国这一广泛的主题。她对食物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全球视角……本书是美食历史学家和美食爱好者不容错过的。
——韦安妮(《食谱图书馆》)
气势恢宏……劳丹的一些特定烹饪风格的“扩散图”堪称文化史的缩影。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蕾切尔•劳丹对多种饮食的兴衰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给了世界各地等量的时间,并将现代这一时间段考虑进人们如何准备食物的漫长历史。对烹饪和饮食的关注反映了口味的持久性,但也说明了这些口味是如何传播的,并受到政治和文化扩张的影响。本书将烹饪理念和对于饮食重要性的阐述结合得迷人而独特。
——保罗•弗里德曼(《食物:味道的历史》)
☆所获奖项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内容简介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2021年3月4日 想读
民主的阴暗面 豆瓣
The Dark Side of Democracy
作者: [英] 迈克尔·曼 译者: 严春松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5
◎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
◎韦伯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迈克尔·曼重塑对历史的理解
◎充满挑衅的现代民主新理论
◎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面?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 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 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
媒体及专家推荐——
√ 迈克尔·曼是宏伟思想的多产者,这本巨著中天才、雄辩和发人深思的内容俯拾皆是。从书名开始,本书就引发了一场争论,它借助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来重塑我们对人类历史中最坏方面的理解,借助现代的观点来重塑我们对古老历史的理解。曼将缜密的实证研究与对观念的权威掌控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都有值得称赞、讨论或深思的观点。对它的讨论仍将持续多年。
——本·基曼(Ben Kiernan),耶鲁大学种族灭绝研究项目主任
√ 社会学术语全无,历史大数据充足,这份研究为外行读者开辟了足够的通道。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叙述分析异常丰富,本书为政治社会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科学学者、政治领导人、政策制定者而言,这都是必读之作。
——《选择》(Choice)
√ 在这本重要而充满挑衅性的书中,这位杰出的社会学家曼提出,凶残的种族清洗事实上是我们现代民主时代的丑恶一面,“它属于我们的文明,属于我们自身”……在种族清洗这个领域,曼的阐释绝非定论,但已跻身最成熟深刻作品之列。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 曼的书为研究残忍的种族清洗做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他大范围地聚合了各种观点和亲历者讲述,这种能力使他的努力适时且值得,因而这对任何研究或处理种族冲突方面问题的人都非常有用。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曼的这本书到达了一种层次,它能同时满足他的同代人和学生们的好奇心,而这也必然会激起更多的对这一论题的探询。
——《东南欧政治期刊》(Southeast European Politics)
√《民主的阴暗面》……是一本强大的书,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引出了一套阐释这些悲惨事件的宏伟社会学理论……曼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历史社会学的最高水平——广博、论据充足、富有趣味、密切关乎当下——所有的读者都必定会对他的结论满怀敬意……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曼拿出了一份有力的分析,足以引人深思……如今,种族清洗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媒体菜单中的一个稳定部分,每个关注种族清洗的人都应该去读这本书。
——《英国社会犯罪学》(British Society of Criminology)
√ 迈克尔•曼的《民主的阴暗面》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使人们向着阐明造成如此后果的具体社会研究和社会状况前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份巨大的成就。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
√ 在《民主的阴暗面》中,曼审视了民主化与种族清洗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多数其他社会学家不同,曼并不爱用术语。即便这本书很厚重,但所有抱着非学术想法、并耗费精力去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物有所值。
——《新闻日报》 (News Day)
√ 迈克尔•曼的新著涉猎甚广、立论大胆。它的核心主题——残忍的种族清洗伴随着救世宗教与近代民主的诞生而来——与人们普遍的观点截然相反……近年来在该主题上最好的著作之一。
——贝思·A. 西蒙斯(Beth A. Simmons),哈佛大学
√ 尽管我对曼的理论有所保留,但这部作品明显是重要的。而且,他构成了本书大部分内容的案例研究,叙述清晰,细节丰富,而且优秀到足以令人生畏。作为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民主的阴暗面》很难被打败。
——乔治•希尔拉巴(George Scialabba) 著名书评人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2021年2月28日 想读
异常 豆瓣
グロテスク
7.6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桐野夏生 译者: 刘子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我想赢我要赢”
她白天是干练的公司职员,晚上则周旋于男人之间。
她渴望出人头地,她的信念是:我想赢、我要赢、我必须赢!
“我非如此不能确认我存在着”
她天生美艳,天生是娼妓。
她的不可悲之处在于:很早就捕捉到自身存在的体认方式。
“我怀着恶意活着”
她身上的恶意,咄咄逼人,毫不留情,却自卑得可以。
当这股硬撑的恶意遽然消散时,她也没了自己的模样。
她,是我,也是你,是所有游离于残酷现实世界的幽暗灵魂。
2021年2月24日 想读
魔鬼家书 豆瓣
The Screwtape Letters
9.1 (10 个评分) 作者: (英)路易斯 译者: 况志琼 李安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魔鬼家书》,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瘟木鬼”,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魔鬼家书》展现了C.S.路易斯洞察人性的深刻与老练,及他对世间虚假叫嚣的清晰透视。
2021年2月15日 想读
猫武士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英)艾琳·亨特 译者: 赵振中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 - 3
宠物猫拉斯特没有想到,在主人的花园外面,在幽静的森林深处,存在着雷、风、影、河四个由野猫组成的族群,他们秉承武士祖先的遗训共同统治森林,为了生存而彼此竞争。
更上让想不到的是,这只变通的宠物猫竟成为雷族的学徒,得名火爪(成为武士后,得名火心)。火爪将如何运用勇气和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预言中的伟大冒险?
2021年2月8日 想读
On Talking Terms With Dogs 豆瓣
作者: Turid Rugaas Dogwise Publishing 2005
One of our all time best selling books is now in its second edition with three additional chapters, color photos and descriptive captions. Turid Rugaas is a noted expert on canine body language, notably "calming signals" which are signals dogs give to other dogs and humans to denote stress and to attempt defuse situations that otherwise might result in fights or aggression. Written in practical, down-to-earth, logical language. Companion DVD, 'Calming Signals: What Your Dog Tells You', DTB788, is also available.
2021年2月7日 想读
學好廣東話天書 豆瓣
作者: 孔碧儀 萬里機構 2020 - 9
這本書會全面講解粵語的特色,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各方面,除了口語,還有書寫粵語。全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解語音系統,詳細跟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發音對應關係,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又針對學習者的弱點,提供近似發音的對比練習。本部分也會介紹粵語多個常用拼音方案的特色和合適應用對象,還有網上如何搜尋漢字發音。
第二部分是分類介紹常用詞彙和語法,並提供豐富實用的例子。另外針對學習者常會遇到的困難,對一些意思相近或跟普通話使用習慣不同而經常造成混淆的說法,以比對方式詳細說明,糾正學習者常犯錯誤。
第三部分介紹書寫粵語的特色,包括粵方言字的意思和用法,對閱讀網上資料大有幫助。另外還有按粵語發音排序的常用漢字發音表。
2021年2月4日 想读
林中的陌生人 豆瓣
作者: [美]迈克·芬克尔 译者: 匪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8
许多人梦想逃离现代生活,可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真的去这样尝试。而这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克里斯多夫•奈特,他独自一人,在美国缅因州的森林里生活了二十七年。
他为什么要离开?他因此获得了什么?奈特被捕后引起了媒体巨大的关注,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接近奈特,解开这些谜团。本书作者从写信开始,逐步取得了奈特的信任,最终呈现了本真的奈特。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关孤独、生命本身的思考;这也是一个人的史诗,他选择了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他为此坚持,他成功了。
******
一九八六年,二十岁的克里斯多夫•奈特离开了家,从此消失在森林里。他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从不生火,以勇气、智慧和高超的生存技能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寒的冬天。近三十年后,他才因入室偷窃食物而被捕。奈特自嘲人们看到他,就好像是抓到了罕见的巨型鱿鱼。他并不认同别人为他贴上的“隐士”标签,他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在深林中生活。最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
一旦你品尝到孤独的滋味,你不会想到自己正孤单一人;如果你喜欢独处,你就不会觉得孤单。
——克里斯多夫•奈特
这世上有多少东西是我不想要的。
——苏格拉底
在芬克尔的笔下,这个故事有了寓言般的尊严和力量,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故事,等待克里斯·奈特这样的人出现,聆听他的故事,就是聆听我们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畅销书《完美风暴》作者
有关孤独、自然和旷野求生,引人深思。
——《华尔街周刊》
2021年2月3日 想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8.5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陈之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孔飞力以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为主轴,将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性议程”归结为三组相互关联的问题或矛盾:政治参与的扩展与国家权力加强之间的矛盾(本书第一章);政治竞争的展开与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会财政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章)。这三组问题并非始于清代,而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但却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并在帝制崩溃后继续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时的基本问题。
孔飞力认为,当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社会形成重大威胁时,人们便会围绕着种种“根本性议程”开始形成共识。在中国帝制晚期,深植于历史文化之中的种种知识资源,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经过哪些人的努力,导致了向着现代性、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国家”渐次发生转变?孔飞力通过论述魏源、冯桂芬、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结合晚清以来相关的历史叙事,较为宏观地回应了这一问题。
孔飞力对这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非常自负。相对于孔的另外三部专著和其他专题论文,这本书确实很不寻常,此书的初稿是讲座稿,孔飞力别的论著均为实证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对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隐藏在具体问题的研究背后。总的来说,孔飞力治学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此书中有最为直接的展现。
书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1994年)为基础改写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于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首次问世。
2021年2月3日 想读
食物的歷史 豆瓣
作者: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左岸文化 2012 - 9
我吃,故我在
我們在餐桌上認識整個世界
盤中物透露了人類過去和現在的祕密
食物的故事不僅和烹飪有關,也與文化有關。作者追蹤回溯當前的食物趨勢從何而來,也探究人們的口味和焦慮。故事的核心為食物史上的八大革命,揭示了以前隱而未見的關連:
*開羅街頭小吃的源頭為什麼在印度?
*素食主義者和食人族有多麼相像?
*吃微波餐的家庭和史前的原始人有哪些共通點?
*小麥如何成為征服全球胃口的主食?
*蝸牛怎麼會是人類早期演化的焦點?
食物是文化的指標,食物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文明史。最重要的是,食物是普天下皆感興趣、無法抗拒的話題,因此《食物的歷史》始終是一本理直氣壯講述人類樂趣的書。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宛如行家吃龍蝦,津津有味地剝殼,剝開了食物歷史上的神話。
——《舊金山紀事報》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替嚴肅的飲食寫作添加了人性與刺激,是傳奇美食作家布伊亞─薩瓦蘭之後的第一人。
——《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充滿知識的歷史書,但絕不枯燥:作者的看法雖強烈,但讀來極為興然有味。
——倫敦《金融時報》
具有高度的刺激與娛樂性……一本令人驚嘆的博學之書,許多趣味的內容讓人大開眼界。
——《紐約時報》
2021年1月24日 想读
鳴響雪松系列1:阿納絲塔夏 豆瓣 谷歌图书
Анастасия
作者: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译者: 王文瑜 / 李裕泰 拾光雪松出版有限公司 2014 - 10
為何會有一顆特別又古老的雪松,
存在這隱密的森林之中?
為何它要召喚世間的人們前去砍伐它?
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世界?
企業家米格烈為了找尋這神秘的雪松,進入了泰加林深處探索。
遇到了女子阿納絲塔夏,這位女子有著什麼樣的特質,
能讓企業家米格烈在與她相處的三天之中,開啓了廣大的、不可思議的視野?
我們即將透過此書,進入神秘森林之中,進入阿納絲塔夏的世界中。
在遙遠的西伯利亞森林裡,有棵會發出鳴響的雪松,正召喚著人們前去砍下它。
原本在那一帶經商旅行的企業家米格烈,為了一探雪松的秘密,再次乘著輪船來到這幾乎杳無人跡的森林地帶。
一踏上岸,即遇見一名奇特的女子,引領他進入森林深處。這名女子獨自在雪松林裡生活,言談舉止令米格烈驚奇錯愕。她跟林裡的動物、植物親密地互動,並深諳宇宙星辰的秘密。很神奇的是,她從不煩惱吃穿,卻有大自然將她照料地無微不至。
還有,這生長於深林的女子居然悉知文明世界的古今,且提出精闢獨到的見解。
經歷了三天的相處和對話後,米格烈先前的價值信念一片一片地瓦解了......
令人震撼又停不下來的一本無法定義的書,來自俄國的暢銷之作,終於在台灣上市。
如果沒有遇見它、閱讀它、愛上它,就太可惜了!
企業家米格烈親自的遭遇,一系列的《鳴響雪松系列》小說,讓我們從第一本,開始沉醉其中…
.全球銷售超過一千一百萬本
.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
.二〇一〇年作者的第十本書發行
.二〇一一年榮獲顧氏和平獎
.米格烈於一九九九年設立了阿納絲塔夏文創基金會。
.他在世界各地舉辦讀者見面會。讀者中有的自己成立了組織,其中一項目標是創建與萬物和諧的
2021年1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