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Hard Luck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Neil Levy OUP Oxford 2011 - 6
The concept of luck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bates concerning free will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yet participants in these debates have relied upon an intuitive notion of what luck is. Neil Levy develops an account of luck, which is then applied to the free will debate. He argues that the standard luck objection succeeds against common accounts of libertarian free will, bu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mend libertarian accounts so that they are no more vulnerable to luck than is compatibilism. But compatibilist accounts of luck are themselves vulnerable to a powerful luck objection: historical compatibilisms cannot satisfactorily explain how agents can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constitutive luck; non-historical compatibilisms run into insurmountable difficulties with the epistemic condition on control over action. Levy argues that because epistemic conditions on control are so demanding that they are rarely satisfied, agents are not blameworthy for performing actions that they take to be best in a given situation. It follows that if there are any actions for which agents are responsible, they are akratic actions; but even these are unacceptably subject to luck. Levy goes on to discuss recent non-historical compatibilisms, and argues that they do not offer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control-based compatibilisms. He suggests that luck undermines our freedom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no matter whether determinism is true or not.
2021年6月5日 想读
The Destruction of Da Derga's Hostel 豆瓣
作者: O'Connor, Ralp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4
Irish saga literature represent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vernacular narrative in existence from the early Middle Ages, using the tools of Christian literacy to retell myths and legends about the pagan past. This unique corpus remains marginal to standard histori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its tales are widely read, but their literary artistry remains a puzzle to many even within Celtic studies. This book, the first to offer a systematic literary analysis of any single native Irish tale, aims to show how one particularly celebrated saga 'works' as a story: the Middle Irish tale Togail Bruidne Da Derga (The Destruction of Da Derga's Hostel), which James Carney called 'the finest saga of the early period'. This epic tale tells how the legendary king Conaire was raised by a shadowy Otherworld to the kingship of Tara and, after a fatal error of judgement, was hounded by spectres to an untimely death at Da Derga's Hostel at the hands of his own foster-brothers. By turns lyrical and laconic, and rich in native mythological imagery, the story is told with a dramatic intensity worthy of Greek tragedy, and the intricate symmetry of its narrative procedure recalls the visual patterning of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such as The Book of Kells. This book invites the reader to enjoy and understand this literary masterpiece, explaining its narrative artistry within its native, classical and biblical literary contexts. Against a historical backdrop of shifting ideologies of Christian kingship, it interprets the saga's possible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audiences as a questioning exploration of the challenges and paradoxes of kingship.
2021年6月4日 想读
Drawing Down the Moon 豆瓣
作者: Margot Adler Penguin Books 2006 - 10
Now fully revised—the classic study of Neo-Paganism
Almost thirty years since its original publication, Drawing Down the Moon continues to be the only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burgeoning but still widely misunderstood Neo-Pagan subculture. Margot Adler attended ritual gatherings and interviewed a diverse, colorful gallery of people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who find inspiration in ancient deities, nature, myth, even science fiction. In this new edition featuring an updated resource guide of newsletters, journals, books, groups, and festivals, Margot Adler takes a fascinating and honest look at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lifestyles of modern America’s Pagan groups.
2021年6月4日 想读
帝国与传播 豆瓣
作者: 伊尼斯 译者: 何道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5
《帝国与传播》内容简介:伊尼斯的著作本身是不容易读懂的。但是,只要尝试读那么一次,显然就可以知道,他是值得一读的。这样去读它,虽然要花掉一些时间,但还是节约时间。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浓缩的专论。他的每一页书上都是一个小小的藏书室,常常还有一个参考文献库。
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在现当代与日俱增的影响与地位,呼唤着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相应跟进和发展。而知识的传承,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进步,首先需要的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积累。“新闻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的创设,立意在接续前辈学人传译外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的事业,以一定的规模为我们的学术界与思想界以及业界人士理解和借鉴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精华,提供基本的养料,以便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而不必长期在黑暗中自行摸索。
2021年5月30日 想读
交流的无奈 豆瓣 Goodreads
9.0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斯 译者: 何道宽 华夏出版社 2003 - 7
本书的主题本身就很奇怪。作者公开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要我们放弃交流的幻想,断言:“我认为,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放弃交流的梦想,同时又保留它激发出来的好处。我们说,把交流当做心灵共享的观点是行不通的。”又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交流,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但又是幸运的事实。”他研究的是交流的失败,所以他说:“交流是两颗脑袋借精细无误的符号手段产生的接触。
2021年5月30日 想读
星之继承者 豆瓣 Goodreads
Inherit the Stars
8.8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P.霍根 译者: [加] 仇春卉 新星出版社 2021 - 4
2027年,月球上发现一具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如果地球存在高科技史前文明,不可能没有任何遗迹;但若说他来自外星,则又违背进化论。同时,科研发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土壤年份相差几十亿年,而从猿猴到智人的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一直没有找到……这一切谜团,都指向五万年前太阳系的那场浩劫,人类创世的史诗大幕,已徐徐拉开。
本书能重新唤起我们生而为人的雄心与尊严:整个地球生物史上,从未出现过人类这样的狠角色!亿万年前驱使鱼爬上岸的那股动力,亿万年后推动我们奋斗一生。
…………………………………………………………………………………………………
纯正的科幻小说,阿瑟·克拉克得让点儿位置出来了!
——世界科幻巨头 艾萨克·阿西莫夫
虽然有些不愿承认,但阿西莫夫说得没错。詹姆斯,欢迎加入硬科幻俱乐部。
——世界科幻巨头、《2001:太空漫游》作者 阿瑟·克拉克
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星之继承者》。在我仔仔细细阅读之后,终于又找回了那种熟悉感。我和“我们的科幻”重逢了。
——《合金装备》《死亡搁浅》游戏监督 小岛秀夫
这本书虽然是科幻小说,但绝对也是独一无二且精彩绝伦的推理小说。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出这么多谜题的。这是此生必看的一本书。
——著名日本推理作家、《尸人庄谜案》作者 今村昌弘
…………………………………………………………………………………………………
荣获1981年第1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最佳长篇奖,提名1978年轨迹奖
入选Twitter网友票选“世界本格推理100强”
被漫画大师星野之宣在2011-2012年改编为同名漫画
人类进化史上的终极谜团!硬科幻与本格推理的完美融合,影响一代科幻迷与推理迷的不二神作!
2021年5月28日 想读
Crush 豆瓣 Goodreads
Crush
作者: Richard Sik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4
Richard Siken’s Crush, selected as this year’s winner of the Yale Younger Poets prize, is a powerful collection of poems driven by obsession. Siken writes with ferocity, and his reader hurtles unstoppably with him. His poetry is confessional, gay, savage, and charged with violent eroticism.
In her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competition judge Louise Glück hails the “cumulative, driving, apocalyptic power, [and] purgatorial recklessness” of Siken’s poems. She notes, “Books of this kind dream big. . . . They restore to poetry that sense of crucial moment and crucial utterance which may indeed be the great genius of the form.”
2021年5月26日 想读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作者: 达尼埃尔•阿拉斯 译者: 何蒨 / 董强 审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史家之一,本书六篇长文风格多样,每篇探讨一幅世界名画或一个绘画主题,从15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现代派的诞生,质疑惯常的解读方式,带领读者追踪画家们“埋藏”在画作中的线索,重新发掘创作者的深意。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己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让-菲利普•于泽尔,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2021年5月26日 想读
奶酪与蛆虫 豆瓣 Goodreads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8.0 (75 个评分)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 鲁伊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捷克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出版了二十多个版本。本书不仅是微观史学三大代表作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史学经典。
★抽丝剥茧,探索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呈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他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2021年5月23日 想读
技术图像的宇宙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译者: 李一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1 - 4
本书以当代技术图像为切入点,作者发现世界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个是走向由图像接收者和管理员组成的、程序化的极权社会;另一个是走向由图像制作者和图像收集者组成的、对话式的通信社会。基于此,作者对技术图像所构成的世界及其引发的问题展开观察、分析和批评。全书内容围绕十九个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技术图像的生产、表意、分布、运作、实质等问题,推断了对话式“通信社会”(Telematic society)的结构、运行机制及其对人类生活状态与生命意义的影响。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世界绘画经典教程 豆瓣
作者: [美]Jack Hamm 译者: 孙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1
《世界绘画经典教程:风景素描》为《世界绘画经典教程》系列图书之一,其原版图书《Drawing Scenery:landscapes and seascapes》于1988年在美国出版,在欧美畅销至今,是经久不衰的绘画教程。作者首先讲解了风景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原则,然后详细介绍树木、树叶、岩石、山峰、云彩、天空、海洋、湖泊、河流、瀑布以及大型和小型建筑物等风景画中常见事物的画法。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The Celts 豆瓣
作者: Barry Cunlif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3 - 8
Savage and bloodthirsty, or civilized and peaceable? The Celts have long been a subject of enormous fascination, specul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From the ancient Romans to the present day, their real nature has been obscured by a tangled web of preconceived ideas and stereotypes. Barry Cunliffe seeks to reveal this fascinating people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an impressive range of evidence, and exploring subjects such as trade, migr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eltic traditions. Along the way, he exposes the way in which society's needs have shaped our visions of the Celts, and examines such colourful characters as St Patrick, Cu Chulainn, and Boudica.
2021年5月19日 想读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W.B.叶芝 译者: 殷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精)》是凯尔特乡野神话传说合集。爱尔兰民间传说的搜集者们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他们的作品更多地是文学而不是科学的,向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爱尔兰农夫们的故事,而不是什麽人类的原始宗教,或者民俗学者们一心追究的那类东西。他们记下了人民的声音、生命的脉 动,每个故事都表明了当时的人最关注的东西。克罗克和洛佛尔,出于对爱尔兰仙人浮皮潦草的理解,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一切。克罗克的作品中,处处美轮美奂——娇柔的世外桃源之美。而卡尔顿,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在他的许多故事——我只能收录最简单的几则——尤其是鬼故事里,虽然也不乏幽默,却有着一种严肃得多的态度。肯尼迪,一位都柏林的老书贩子,他对仙人似乎有着真正的信仰。论文学才能,他远不如前者,但他的记录非常精确,经常直接採用说故事人的辞彙。最出色的还要数怀尔德夫人的《古代传说集》。
在W.B.叶芝的《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精)》这本书里,幽默被痛苦和温柔全盘取代。这裡我们可以听到凯尔特人的真正心声:忍受多年迫害之后,他朝着爱成长,用梦想充盈周身,在微光中倾听仙人的歌谣,思考灵魂和死亡。这就是凯尔特,只不过是做着梦的凯尔特。
2021年5月19日 想读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豆瓣
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作者: 约翰·J.米尔斯海默 / 斯蒂芬·M.沃尔特 译者: 王传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ISBN:9787208086920,作者:(美)米尔斯海默,(美)沃尔特 著,王传兴 译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毒药 豆瓣 Goodreads
Poison: The History of Potions, Powders and Murderous Practitioners
作者: [英] 本•哈伯德 译者: 黄韵雅 2021 - 6
✔网罗全球毒杀怪案、毒史奇谈,刷新认知下线。
✔配合毒害故事,穿插各种毒药中毒反应与症状、治疗方法。
✔博物馆、档案馆、私藏家、新闻社,重金买入百幅图例,为读者全方位勾勒千年毒药史面貌。
✔Specsavers国家图书奖得主长信推荐此书!
作者简明清晰地讲述各个时代主流毒药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同时还为读者奉上超多个引人入胜、无比生动的毒害故事。
作者为读者朋友奉上超多毒杀逸事专题故事:苏格拉底之死、米特拉达梯六世服毒自杀却死不成的背后故事、埃及艳后战败后之死、波吉亚家族与美第奇家族毒药谋杀故事、塞勒姆女巫审判案、杀人狂魔玛丽•安毒杀故事、希特勒自杀事件、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悲剧、华盛顿炭疽袭击案、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中毒毁容事件……
2021年5月17日 想读
中世紀藥草博物誌 豆瓣
作者: 詹妮薇芙·葛薩耶 译者: 蔡麗蓉 楓樹林出版社 2020 - 7
◤探索中世紀醫師、疾病與醫療行為◢
在中世紀的醫學概念中,人屬於宇宙的一部分,
由空氣、水、土、火這四元素組成,
奠定了「體液、體質、性質」組成的醫療系統。
西歐主流的醫學知識,是以藥草進行治療,
運用單一草藥的「溫、寒、乾、濕」等特性開立藥方,
身為「小宇宙」的人體平衡之後,才能融入廣大的「大宇宙」當中。
◤彙整中世紀珍貴藥草、植物、動物、礦物等500幅精工插圖◢
《中世紀藥草博物誌》記錄了中世紀歐洲的藥草相關知識及使用方法,
全書滿富絢彩華麗,充滿異國情調的中世紀手繪插圖,
反映出當代盛行之醫療知識,以及當代民間習俗及信仰——
〃以羅勒纏身,即可防護各種蛇類。
〃腹痛時,可將西洋芹、茴香、胡椒籽磨成粉,溶於3匙熱水中服下。
〃持續發燒時,於日落後或早晨熬煮3片車前草葉。在日出前祈禱3次,再溶於葡萄酒中,服用3次即可回復。
◤整理西歐長達1000年的醫學史◢
法國歷史學家詹妮薇芙.葛薩耶,
以引水人之姿,回溯修道院至慈善醫院這段中世紀期間,
治療用藥及其原料藥草等等的軌跡,
並對西歐長達1000年的醫學史稍作解析,
探索從宮廷、大學、都市等醫療活動的新架構,
使讀者得以俯瞰醫學之變遷。
邀請您進入這本唯美寫本的神祕世界,
解析西歐中世紀醫學,以及過去先人使用的藥草之祕……
2021年5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