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豆瓣
仕事に必要なことはすべて映画で学べる 会社に使い倒されないための9の心得
6.5 (40 个评分) 作者: [日]押井守(Mamoru Oshii) 译者: 谢承翰 / 高詹灿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
教你从电影中体会职场法则、工作之道
热血派?摸鱼党?找对角色,决胜职场!
...................
※编辑推荐※
日复一日的劳作消磨了干劲,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心累,积压的待办事项加班加点也赶不完……“丧班一族”大概都曾自问过:难道就要这样周一盼周末、时间换工钱,不开心地混下去了吗?
执导过《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导演虽被外界称作“小众的帝王”,然而他却有极为朴素务实的工作、组织观念,这次,他以自身的胜败观为基础,精选九部经典电影,对应公司中的各级职位,设身处地思考角色的出路,开出了一剂“向社畜说不”的工作哲学处方——
◇◆◇
本品成分:
思路清奇解经典 / 金句频出毒“鸭”汤 / 动画同行大起底 / 国民心态麻辣评……扎心又治愈,冰火两重天!
对症患者:
不得人心的上司 / 日常暴走的中层 / 烂泥扶不上墙的下属 / 浑噩度日的丧气上班族 / 从睁眼干到闭眼的被动工作狂 / 一切都错在别人的惯性甩锅侠……
◇◆◇
◎ 大师哲学:带你看片、教你做人,提高影商打开思路
◎ 取胜心态:认清角色、摆正目标,既然出手绝不服输
◎ 执导生涯:玩转片场、拒绝过劳,完成任务守护下属
◎ 业界起底: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吐槽同行花样百出
◎ 辣评国民:畏惧风险、怕扛责任,激活低迷挣脱束缚
◎ 精彩对谈:科技世界、领导决策,自我实现社会立足
◇◆◇
一本影评集 | 挖掘冷门,重识大片
《凤凰劫》| 别人没问,就不要随意回答!——失败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
《点球成金》| 别相信那种说话全凭经验与直觉的人——布拉德·皮特的优先级
《晴空血战史》| 看你是要干掉下属,还是自我毁灭?——中层主管的残酷故事
《机动警察剧场版2》| 让无能下属工作的究极手段——不要给他选项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想做的事”就是“不会腻的事”——当老二最舒服
《拯救大兵瑞恩》| 怠工才是上班族的终极兵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诈术
《死者田园祭》| 越是优秀的成人,越会捏造自己的过去——打起精神去天马行空
《007:大破天幕杀机》| “一生追随老板的步伐”就是迈向用过就被丢弃的第一步——想要获得“老妈”的爱
《最长的一码》| 囚犯问:“获胜队伍”的绝对条件是什么?——得到灵魂的自由吧!
◇◆◇
一卷职场经 | 对抗外压,贯彻信念
中层主管要有怎样的觉悟?承上启下的二把手角色,如何做到谁也替代不了?
职场里没有设定人生目标,被压榨、做炮灰就是必然结果?
摸鱼也要讲究基本法,有些怠工竟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工作中社恐是行不通的!作为上班一族,顶级重要的技能其实是沟通?
“老板走我也走”,你怎么知道走的是康庄大道还是穷途末路?
假若一名公务员想要在庞大体制中实现正义,那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
丧到触底也该反弹,具备了哪些条件,人才会燃起“一决胜负”的斗志?
◇◆◇
押井守金句毒“鸭”汤
「电影导演不是独裁者,而是“中层管理人员”。拍摄一部电影就像是发动一场战争,在电影导演的胜败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输”。」
「没有比失败更令人感到舒适的事了。……只要失败一次,周边便会被不断的挫折环绕着,一辈子都沉浸在自我怜悯的情绪中。败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当自己执导的电影评价不好时,可绝对不能说“这部电影失败了”。我是在宫崎骏先生身上学到这件事的。他跟我说:“你不可以自己说出 ‘失败了’,这话就算嘴巴裂了也不能说!” 」
「说什么输得漂亮,根本就是烂透了。既然要一决胜负了,当然要以胜利作为目标。」
「年轻人总想要从这种组织构成的人际关系中逃脱,以获得自由……那不过是在逃避责任罢了。我们不可以把“自由”当成逃走时的借口啊!」
「那种凭借努力与友情便能取得胜利的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烦恼是人类的必需品。身为人类,不会烦恼才比较奇怪。我们不能和整天无忧无虑的人搭档,那样绝对无法成功。」
...................
※内容简介※
在职场上,凭经验和直觉说话的人要信几分?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当“老二”?打工族的终极兵器居然是“怠工”?“一生追随老板的步伐”会有怎样的下场?中层主管如何在上级乱七八糟的命令之下守护自己与下属的性命?肩扛责任和感受自由是否可以兼得?
面对这些灵魂拷问,执导过《攻壳机动队》等动画神作的日本知名导演押井守的回答是:“包含着各色人等、多样工种的电影正是最佳的职场教科书!”
本书即由《日经商业在线》的连载专栏《押井守导演为了获胜而看的电影》整理修订而成,是一部影评集和工作生存指南。押井守导演心怀“上班是为了自我实现”的胜败观,以刁钻清奇的角度和扎心狠辣的文笔,拆解评析了九部反映组织管理中各式情形的电影。他从自己资深的影视从业经验出发,加上对日本社会文化的观察,推而广之总结出一套深具启迪性的处世哲学。
想要做工作的主人、化苦闷为快乐,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掌握相应的“胜利条件”。你,准备好了吗?
2018年10月15日 想读
做漁民, 好辛苦; 攞到魚, 好滿足 豆瓣
余滿華
阿湯圖書 2003 - 5
十個漁民, 代表了百年漁港的盛衰史, 他們異口同聲說: 做漁民, 真的好辛苦!
但說到一網網的漁穫, 眼睛都閃耀著滿足的光芒。
這本書或許來得太遲了, 但仍然要說一句: 藉著這本書, 我們向香港的漁民致敬。
口述史是好看的。漁民都說自己不懂說話, 於是, 他們的每句話都出自真誠, 每個故事都是誠實動人。
2018年10月5日 想读 Uni
做海做魚 豆瓣
作者: 羅家煇 / 吳家文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 - 7
《做海做魚──康港漁業的故事》是「同行計劃」二○一四年至二○一五年從事漁民口述歷史的成果,是承接去年出版《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的第二本著作。「做魚」和「做海」都是漁民的術語,形容漁業的生涯。漁業按規模的大小,粗略可分為「揾兩餐」和「大生意」兩大類,「做海」、「做漁」大多是「大生意」漁民的用語。「康港」如以粵音讀出,幾乎等同「Hong Kong」,這是水佬話「香港」一詞的發音。因此書名的用意不難理解,即以漁民的角度,介紹香港的漁業。
香港漁民引以為傲的是:勇氣、頭腦、勤力。本書受訪的漁民,不少是行內公認的精英,讀者在本書第一部分〈做海篇〉的漁民故事中,或可感受到漁業不只是生計和職業,同時是一門生意,甚至是興趣和理想。香港漁業的發展,充滿了英雄色彩、傳奇人物,這在遠東太平洋的漁業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做海篇〉同時也收錄了漁民子弟吳家文親筆所撰的個人傳記,詳細記載了他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隨父親出海的全職漁民生涯。
〈做魚篇〉利用魚類講解漁業,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是主題故事,再分為「揾魚」、「攞魚」、「解魚」、「養魚」、「賣魚」、「食魚」六節,合共四十四篇短文。第二部份檔案包括「香港魚類介紹」和「遊街市做魚」文章。
2018年10月5日 想读 Uni
十九及二十世紀的香港漁農業傳承與轉變(上冊漁業) 豆瓣
饒玖才
天地圖書 2015 - 4
記述近年香港歷史進程的書刊,大多形容它是一個由荒僻小漁村變身而成的國際大都會,中式風帆漁船更成為香港在國際間的標記。雖然漁業今天不再主導香港經濟,但無可否認,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曾擔當重要角色。究竟昔日香港漁業的情況是怎樣?它又如何隨着時代步伐而轉變?
本書圖文並茂地介紹香港漁業資源、漁民的生活與工作、漁船與捕撈方式;漁產運銷、加工與貿易;其他水產業,以及漁業行政及管理等。讓讀者穿梭過去,從不同角度認識香港的漁業。
2018年10月5日 想读 Uni
投资学精要 豆瓣
Essentials of Investments
作者: 兹维·博迪 / 亚历克斯·凯恩 译者: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3
《投资学精要(第4版)》是学习投资学的学生、投资机构工作人员的必读书目。正如博迪所言,本书“特别适合那些准备努力工作,攀登投资领域高峰的朝气蓬勃的中国学生”。由三位当今世界极负盛名和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学巨匠联袂撰写的《投资学精要》,精辟而准确地分析了投资学领域内的重要基本问题,包括证券组合理论、资产定价、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管理。自1992年初版至目前的第四版,连续12年盛行不衰,被称为投资学领域的绝对经典之作,成为美国众多大学的本科生教科书,并长期居同类书籍销售排行榜之首。
2018年10月4日 想读
水母不會凍結 豆瓣
ジェリーフィッシュは凍らない
7.2 (8 个评分) 作者: 市川憂人 译者: 黃永定 尖端 2018 - 3
★這部作品巧妙挑戰了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可以說是21世紀的《一個都不留》!毫無疑問是部傑作。
──東京創元社「鮎川哲也賞」評審一致推薦!日本推理備受注目新秀 市川憂人 得獎出道作!
「水母船」──以特殊技術開發而成的小型飛船,改寫了人類飛行工具的歷史。這次以其發明者菲佛教授為中心的六名技術開發人員,展開新型水母船的長程航行性能最終測試。然而在航行途中,一名成員被發現死於呈封閉狀況的船內,再加上自動航行系統突然失控,無法逃脫的情況下,犧牲者一個一個地出現……
幾天後警方接到通報,在雪山發現墜落的水母船,裡面發現六具屍體,調查後全員皆為他殺,卻沒有發現第七人的蹤跡──究竟是誰殺死這些人?又如何離開現場?二十一世紀的《一個都不留》絕讚登場!
獲獎紀錄:
第26屆鮎川哲也賞 (評審一致通過!)
2017年本格推理BEST10 第3名
2017年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 第10名
2017年週刊文春推理BEST10 第5名
2016年AIRMYS研推理排行榜 第6名
2016年紀伊國屋書店年度BEST30選書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評分高達4.2顆星
2018年10月2日 想读
袍哥 豆瓣 Goodreads
Violence and Order on the Chengdu Plain:The Story of a Secret Brotherhood in Rural China, 1939-1949
7.0 (46 个评分) 作者: 王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2018年9月29日 想读
西方神秘学指津 豆瓣
8.6 (41 个评分) 作者: 乌特•哈内赫拉夫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西方神秘学指津》是一部导论性的著作,本书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着重考察了神秘学领域中的定义和划界问题,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的历史潮流、关于神秘学的重要争论、神秘学的世界观、神秘学关于知识的观点、神秘学实践,神秘学对现代化的影响以及这一领域的跨学科性。
2018年9月26日 想读
审问欧洲 豆瓣
EUROPE ON TRIAL: The Story of Collaboration, resistance and Retribu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9.5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斯特万·迪克 译者: 舒琦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3
【内容简介】
一个政客,希特勒,加上一个民族,德国人,如何能够彻头彻尾地改变一整个大陆的面貌,这一点至今成谜,但是,德国的力量其实比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要有限。拿犹太人为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人的热衷合作,纳粹分子不可能达成最终的清洗程度。反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 洲人的反抗,那么多犹太人的存活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德国纳粹,“二战”时的欧洲不论是国家政府、地方机构,还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机下,选择被动顺从、主动合作或是奋起抵抗。
在本书中,广受称赞的历史学家伊斯特万•迪克探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作者通过德国占领下的以及苏联、意大利和其他军事统治下的国家和人民的经历,考察了这三个主题。他们面临着诸多道德和伦理困境,是与占领者合作呢,是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求幸存呢,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抵抗者呢?大多数人根据战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了所有这三种情况。
作者讨论了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对那些切实的或可疑的战争罪犯以及战时合作者的肃清,这主要是通过形形色色的暴力、驱逐,以及在纽伦堡国际法庭和其他许许多多地方法庭上进行的司法审判。本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战时和战后的种种道德因果。
----------------------------------------------
【编辑推荐】
战争摧毁了人性,还是人性引燃了战争?
本书不希望给你一个答案,只希望与你一起思考,一起审问欧洲!
审问欧洲,审问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历史即使没有正义,也是寻求正义的最佳工具。每个对“二战”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战争中的强弱、胜败,以及法律和道德意义上是非、对错,都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基于生存本能和利益权衡,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在战争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都是变化多端,而没有绝对的公理或正义可言。所谓朝秦暮楚、身在曹营心在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告密、背叛、出卖、投敌,等等,既暴露了人性的阴暗面,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社会的危机。政治上对立的阵营,民族间由来已久却并非渊源有自的仇恨,极权的疯狂和灭绝人性的残酷,芸芸众生颠沛流离的命运以及茫然无所适从的哀鸣或者山呼,詈骂或者幽怨……在动荡、战乱的世界里,穷者无安身之所,达者无立命之地,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书特色在于:
(1)作者作为二战的亲身经历者,以及欧洲史、二战史的研究专家,对二战时期及战后的历史事件、人物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入木三分的剖判,在如此沉痛的话题下隐藏的心愿无非是和平,以及“一个崭新、统一和更好的欧洲”!
(2)既往学者和欧洲各国人民,针对战争罪行竭力为自己辩护,在战争的胜利以及取得胜利的英勇斗争方面却极力给自己脸上贴金。作者跳出这一“罗生门”式困境,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以及最后的胜利都是所有人的“责任”,和平与团结、发展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应该被审判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值得被期待的也不是谁之正义或何种公理,而是未来。正如本书评论者、著名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所言:“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欧洲),还是此岸(美国)。”
(3)本书的写作,缘起于作者的一位亲人(其姐夫)在战争中的抵抗斗争及其导致的结果。这段真实的故事使作者感到的道德困惑,不亚于著名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虚拟的经典案例:一个年轻人到底应该上战场保卫国家,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年老的母亲?作者以历史学家的立场和眼光,思量了同样的哲学问题:在战争与人性面前,何谓责任?何谓恰当的行为?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然而它就像战争一样——战争摧毁了人的身体和物质环境,战争造成的道德困境摧毁了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正如本书序作者诺曼•M.奈马克教授所言:“迪克的作品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热情。”也许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历史中,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热情——对于真理的探寻所必要的热情。
----------------------------------------------
【名人&媒体推荐】
只要深入研究,任何对“二战”中的民族道德所做的非黑即白的评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是的,希特勒和那些“坏家伙”败了,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欧洲从往日的瓦砾和灰烬中重生。但是,在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与战场上的硝烟和国际政治上的筹谋相伴相生的,是一出又一出意料之外的曲折命运,极具讽刺意味。《审问欧洲》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述欧洲人亲历的“二战”,令作者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脱颖而出,也令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诺曼•M.奈马克(斯坦福大学东欧史讲座教授)
迪克是东欧和中欧研究的伟大开拓者……在这部书里,他汇集了大量占领时期的道德难题,就像那些杰出的人如斯托拉以及不是那么勇敢的大多数人所遭遇的一样。它联结起了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对立双方的经验:东方和西方,被占领方和合作方,以及左派和右派。他的主要案例都关涉到今天:在西方民主制度看起来被削弱时,欧洲情愿与纳粹势力达成和解。一个关于欧洲国家的政治迷思即是,它们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吸取了教训。本书指出,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还是此岸。
——蒂莫西•斯奈德(耶鲁大学东欧史教授)
伊斯特万•迪克带领读者对欧洲历史上一段黑暗岁月的一些最黑暗的方面进行了全盘检视。他绝不迎合民族神话和未经检验的关于民族美德的假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迪克所写的,是人类给自己造成的大灾难之一。书中诸多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和令人深感悲痛的行为案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断。
——《纽约书评》
2018年9月23日 想读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 豆瓣
作者: 潘玮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关于锡箔及其生产、流通、消费的历史。 锡箔是将锡片打制成箔,裱褙于纸上而制成,因其色白肖银,人们常将其折叠成元宝形状,用于象征银锭这一特定的货币形态。由于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制作锡箔在历史上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并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迷信运动中被推到历史前台。本书通过探索物质文化史的路径,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礼俗消费,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2018年9月11日 想读
末日之前 豆瓣
Avant l'Apocalypse
作者: [加] 阿黛尔·布尔热-高布 / 雷亚尔·高布 译者: 韦萌 2018 - 9
幽默而有深意的现代寓言,
让孩子从多重角度去观察社会。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 编辑推荐
● 假如恐龙没有灭绝,它们会不会和人类一样, 从原始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答案就在这本书中。透过没有灭绝的恐龙世界,我们看到了恐龙世界的方方面面,当这些恐龙已不再 是禽兽,而是高度社会化、社会分工清晰的高级动物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的世界与我们竟然如此相似……
● 这本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细节丰富的图画书,通过32个独立场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发达恐龙社会,带读者重温了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时刻,引发读者对恐龙和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 环境污染问题、劳资纠纷,有组织犯罪、公职人员玩忽职守、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移民、宗教、空巢老人等深刻的社会问题,透过“我”(恐龙小姐)天真的双眼显现出来。
● 通过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本书,大人会意识到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这提醒我们平时要积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要向书中的恐龙小姐学习,从多个角度体验生活、观察社会,反思世界背后的真实景象。
◎ 读者推荐
一本让人感到快乐、惊讶,甚至上瘾的书,一旦翻开你就无法再合上!
—— 法国读者
复古和卡通漫画相结合的独特画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恐龙世界。作者通过这些图画,将历史追溯到几十年前,十字军东征、法国殖民主义、工业革命……真的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图画书的另一种可能。
—— 美国读者
2018年9月10日 想读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 豆瓣
作者: Peter D. Schiff / Andrew J. Schiff Wiley 2010 - 5
An engaging 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an economy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Doesn't" uses illustration, humor, and accessible storytelling to explain complex topic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monetary systems. In it, economic expert and bestselling author, Peter Schiff, presents economics in two informative, yet thoroughly entertaining tales. Expanding on two tales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Schiff's father, a trader and financial expert, this book takes complex economic issues and distills them into a rousing allegory. With wit and humor, Schiff explains the root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uses of capital, the destructive nature of consumer credit, and many other topical principles of economic theory. From Peter Schiff,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Crash Proof," this new book is An insightfully illustrated book that both entertains and educates readers about our economic system and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of risk, creation of capital assets, return, consumption, saving, and borrowing The tales told here may sound simple enough, but they will leave you with a powerful understanding of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Doesn't."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中信特供版)
2018年9月6日 想读
19年间谋杀小叙 豆瓣 谷歌图书
no one innocent in 19 years crime
7.5 (121 个评分) 作者: 那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7
与谋杀者的通信,与生死彼岸的通信,与不可能的爱情的通信,与叵测命运的通信。通信串起十九年的时间,串起愤怒、悲伤、不甘和眷恋,也串起了一宗又一宗的谋杀事件。当柳絮看见谋杀于面前上演,以为是一切悲剧的开始。实际上,她踏进了一条暗河的中游,无论是向上追溯,还是顺流而下,都布满 了死亡的漩涡。
2018年9月5日 想读
趁生命气息逗留 豆瓣
For a Breath I Tarry
8.5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杰·泽拉兹尼 译者: 李克勤 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
《趁生命气息逗留》内容简介: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大师,20世纪60年代科幻“新浪潮”运动的旗手之一。193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6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科幻创作。
泽拉兹尼是一位在科幻、奇幻两大创作领域均达到巅峰状态的极其罕见的作家,在三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摘取六次雨果奖和两次星云奖。他创造性地将科幻、奇幻元素融为一体:科幻作品有奇幻的瑰丽恣肆,奇幻作品有科幻的严谨设定,他也因此被视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奇幻作家”。
《趁生命气息逗留》是泽拉兹尼最著名的短篇集之一,共收录十一个短篇,其中《富岳二十四景》和《永久冻土》为雨果奖作品,《绞刑师》为雨果奖和星云奖双奖作品;书名作品《趁生命气息逗留》被誉为科幻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十大短篇”之一。
2018年8月30日 想读
邻人之妻 豆瓣
Thy Neighbor's Wife
8.3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译者: 木风 / 许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旧约·出埃及记》)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惊世骇俗之作 九年性爱之旅,终朝袒裎相见
☆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
--------------------
1925年,纽约的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 载了《尤利西斯》,此后他还出版售卖了《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籍,频繁被定罪判刑。1956年,“罗思诉美利坚合众国案”罗思败诉,入狱五年,但该案判决书中对淫秽作品的定义解放了大批步罗思后尘的出版商、制作人。
1953年,退伍军人休·海夫纳在芝加哥自己的厨房桌上组稿、编辑,推出了《花花公子》创刊号,后来迅速成为美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杂志;1957年,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开始用自制的“性交机器”来研究性满足的秘密;1968年,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了自由性爱的砂岩俱乐部;1973年,一位计划描绘美国性开放和中产阶级色情消费主义盛行的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了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1981年首次出版,《邻人之妻》就以其对美国性行为和性癖好写实的描写而震慑了美国社会。特立斯以奇迹般的新闻勇气和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基在新的道德基础上的新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花花公子宅邸、最高法院、按摩院的后院与温床,展现了色情产业、群交文化的兴起,相应的对抗淫秽色情的法律努力,以及普通人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虽然话题涉及下半身,但特立斯的写法并不轻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身的方式。
--------------------
一部有关性的“天路历程”……几乎不会有人比特立斯在性革命的最前线走得更远。——《大西洋月刊》
一流的作品,内容相当精彩,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斯蒂芬·巴赫,美国作家
2018年8月30日 想读
The Family Meal 豆瓣
作者: Ferran Adrià 译者: Cillero, Enrique Phaidon Press 2011 - 10
"The Family Meal" is the first home cooking cookbook by the world's greatest chef, Ferran Adri . It features nearly 100 delicious recipes by Ferran Adri that anyone can prepare, inspired by the dishes eaten every day by the staff at his legendary restaurant El Bulli, awarded World's Best Restaurant five times. The recipes in "The Family Meal" are easy-to-prepare and meant for family dining at home. From "Roast Chicken with Potato Straws, Sea Bass Baked in Salt and Mexican-style Slow-Cooked Pork to White Chocolate Cake" and "Baked Apples with Whipped Cream," there is a wide selection of everyday classics for every night of the week. The cookbook is also the first by such a renowned chef to ensure that the dishes are affordable and the ingredients are widely available at the local supermarket."The Family Meal" is organized into three-course menus, with appetizers, mains and desserts, so you can prepare a well-balanced meal at home - without fuss. Each recipe is shown with numerous step-by-step full-color photographs, and conversions on how you can prepare a meal for a small or large group - for 2, 6, 20 or 75 people.This is the cookbook by Ferran Adria 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it is sure to be one of the most talked about and popular cookbooks of the season.
2018年8月26日 想读
森鷗外的性生活與半日 豆瓣
作者: 森鷗外 / 藍聖傑 译者: 王曉維 大喜文化 2014
第一部〈性慾的生活〉
世間一般人放牧著性慾的老虎,
一旦有了目標,就騎上虎背奔馳,
最後墜落於滅亡之谷。
〈性慾的生活〉(原名:ヰタ・セクスアリス)名稱的詞義源至於拉丁語VitaSexualis。1909年(明治42年)於《文藝雜誌》發表三周後,就遭到日本政府以猥褻小說的名義給予發行禁止處分,但實際上並沒有直接描繪性行為的相關內容。本書主角金井湛是一位哲學教授,糾葛在性慾、性教育、性感帶等議題之中。主角(其實就是作者本身)以哲學的觀點,探討自身的性體驗,敘述自己的「性認知之旅」──六歲時第一次接觸到性版畫、身體首度對女子發生性反應,以及最終與一名花魁邂逅的故事。除了述說男孩對「性」的憧憬與心境上的淒美之外,更重的是《性慾的生活》反映、記錄了日本人在明治晚期,由於文化動盪所造成的道德掙扎。
由於《性慾的生活》的出版,身為高階軍醫官的森鷗外,還曾遭到當時日本兵部省副長官的嚴厲訓斥。
第二部〈半日〉
性慾的對象如果偏離到奇特的方向時,
就會被稱為是邪惡墮落,被當作是一種病態;
若真是如此,那麼忌妒的方向若是錯誤的話,
是否也是一種病態?
〈半日〉可視為鷗外自曝家庭內幕之作。森鷗外第一任妻子因病亡故,他於41歲時再婚,娶了年輕貌美的茂子(時年23歲,鷗外稱她「美如藝術品」)。鷗外之母峰子個性較強悍,常常對鷗外多所干涉;而茂子出身富貴之家,個性亦不遑多讓。夫妻倆與婆婆同住,婆媳之間風波不斷。森鷗外寫〈半日〉,藉以一吐心中不快,並希望能藉此文求得婆媳關係和諧。
2018年8月2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