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豆瓣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作者: (奥)多普施(DopschA. ) 译者: 肖超 大象出版社 2014 - 6
“大象学术译丛”系列丛书《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套装上、下册,共2册)》作者通过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反驳了传统的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与罗马之间关系的史学理论,重新揭示了罗马与日耳曼这两个向来被认为彼此水火对立的世界,是如何经过缓慢的、各种不同经济与社会元素的延接与熔合,最终浇铸出一个单一的西方欧洲文明的。 他揭示了曾经被奉为金科玉律般的恺撒与塔西佗等罗马写作者的偏颇立场;指明在大迁徙时期日耳曼蛮族就已经相当的罗马化,他们对罗马帝国的入侵更多地表现为和平渗透而不是野蛮征伐;驳斥了早期理论家们建构的那种认为日耳曼人没有任何可耕地私有制的“马尔克”(Mark)共同体理论;揭橥了在日耳曼兴起与罗马消亡的过程中,旧有政治结构以及社会结构都没有被完全摧毁,蛮族与帝国之间更多的是延续与融合,而不是断裂与对斥;阐证了基督教会在罗马向日耳曼转换进程中的继承性身份,而并非两个彼此割裂的文化之间的中介;批判了那种认为是加洛林王朝各种军事紧急情况才使得封建主义快速兴起的观念,论证出不管是骑兵制度抑或是专业军队,皆系比查理曼要更为古老的事物;而且区别于大多数历史学家对查理曼时代的称颂,多普施更看重梅罗文加时代,更强调5、6世纪时罗马与日耳曼之间文化融汇对于欧洲中世纪的意义,而加洛林时代中很多被视为“复兴”的全新创造,也就因此被解释为是“一些在文化发展中从未曾遗失过的事物”;并阐明了早期中世纪欧洲的城镇生活虽然颇受冲击但绝未消亡隐匿,制造业与贸易尽管屡遭压制却断非戛然而止,其间钱币流通仍然盛行,货币经济依旧繁荣。
2018年6月10日 想读
香港地产业百年 豆瓣
作者: 冯邦彦 东方出版中心 2007 - 1
在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里,房地产业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盛衰,牵涉到大批关联的行业,左右经济的升降;反过来,经济的情况对房地产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房地产的起跌也与居民的生活素质息息相关。香港也是同样情况。
自开埠以来,香港的房地产已经历了不少的起落,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工作上与房地产业有关联的人士及楼房使用者,都可以从冯邦彦教授的杰作《香港地产业百年》里窥见和领会到许多珍贵的资料与指引,协助我们预测及面对未来的转变。
2018年6月4日 想读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豆瓣
作者: [意]马西尼 译者: 黄河清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於1993年作為專題叢書第6種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王世元教授主編的《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出版。這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確,對漢語詞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問世后受到各國學者的很高評價。
2018年6月2日 想读
Marx’s Dream 豆瓣
作者: Tom Rockmo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8 - 5
Two centuries after his birth, Karl Marx is read almost solely through the lens of Marxism, his works examined for how they fit into the doctrine that was developed from them after his death.
With Marx’s Dream, Tom Rockmore offers a much-needed alternative view, distinguishing rigorously between Marx and Marxism. Rockmore breaks with the Marxist view of Marx in three key ways. First, he shows that the concern with the relat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reflected in Marx’s famous claim that philosophers only interpret the world, while the point is to change it—arose as early as Socrates, and has been central to philosophy in its best moments. Second, he seeks to free Marx from his unsolicited Marxist embrace in order to consider his theory on its own merits. And, crucially, Rockmore relies on the normal standards of philosophical debate, without the special pleading to which Marxist accounts too often resort. Marx’s failures as a thinker, Rockmore shows, lie less in his diagnosi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s problems than in the suggested remedies, which are often unsound.
Only a philosopher of Rockmore’s stature could tackle a project this substantial, and the results are remarkable: a fresh Marx, unencumbered by doctrine and full of insights that remain salient today.
2018年6月1日 想读
舆论 豆瓣 Goodreads
Public Opinion
9.3 (42 个评分) 作者: [美]沃尔特·李普曼 译者: 常江 / 肖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8年5月31日 想读
百年法 豆瓣
百年法
8.3 (67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田宗树 译者: 汪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国民在接受不老化处理一百年后,必须放弃以生存权为首的所有基本人权。——《百年法》
----------------------------------------
战后的日本,引进了美国的长生不老技术,所有国民获得了永生的可能。然而永生却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政府颁布了《百年法》,规定“所有接种永生疫苗的人在百年后必须放弃生存权”。社会因此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现在,第一个一百年正向日本逼近……
-----------------------------------------
正是因为国民永驻,国家才逐渐衰老。——《百年法》(上)第71页
人的心灵都是很脆弱的。但我觉得,在死亡面前的怯懦才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这种脆弱。——《百年法》(下)第136页
------------------------------------------
◆荣获第66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年度大奖!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作者构思十年巨作
◆我再也写不出比这更好的作品。——山田宗树
◆入围2013年日本书店大奖、山田风太郎奖、山本周五郎奖、日本星云奖
◆永生是人类永恒的梦想,还是噩梦的开端?
2018年5月31日 想读
亢奋战 豆瓣
Der totale Rausch: Drogen im Dritten Reich
8.1 (33 个评分) 作者: [德] 诺曼·奥勒 译者: 强朝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的首部非虚构作品
☆第一次全面披露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
☆颠覆我们对纳粹和二战认知的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和冰毒。而这些对于纳粹军队恢复士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释了战争初期德国为何攻无不克 。
根据奥勒的研究,毒品无法解释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却能解释他们的内部混乱以及问题重重和令人疑惑的决策。本书中提到,毒品对希特勒和他的随从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战事不利于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采用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鸡尾酒疗法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些化学兴奋剂改变了我们对于纳粹高层的及其判断形势能力的认识。
本书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面——毒品状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纳粹失败的原因,为读者更加全面认知纳粹德国提供了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学术专著。
2018年5月28日 想读
死灵之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Necronomicon: Complete Stories of H. P. Lovecraft
8.1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 [英] 莱斯·爱德华兹 绘 译者: 竹子 / Setarium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 7
※ H.P.洛夫克拉夫特小说全集震撼来袭,国内仅此一版!
※ 独家收录履获国际大奖的恐怖奇幻插画艺术大师赖斯•爱德华兹多达50幅的高清插画,中文世界独*家引进!最早发表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杂志《诡丽幻谭》(Wired Tales)和《惊骇科幻小说》(Astounding Stories)中的经典插画也尽在书中!另外,还特别收入美国布朗大学馆藏珍品: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40幅手稿,近距离领略大师创作真迹!总插图超过100幅!
※ 超级强大的译者阵容!包括国内克苏鲁神话小说知名译者竹子,活跃在国内外各大洛夫克拉夫特论坛十余年的大神Setarium,以及原《科幻世界》编辑敬雁飞等,多位专业、权威的恐怖和科幻译者倾情贡献!
—————————————————————————
当你打开这本《死灵之书》的时候,一个异世界扑面而来,旧日支配者、邪神、自焚、活死人、复活者、杂交人鱼、外星生物、灵魂互换、食尸鬼……近80篇作品包含了洛夫克拉夫特所有的奇思妙想!其中最令人叹服的是洛夫克拉夫特开创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几十篇小说一脉相承,营造出了一个宏大、神秘、诡谲的架空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精神脆弱的人都在做怪梦,梦里高达数英里的巨物拖着沉重的步伐在四处游荡;美国考古学会议上出现的一尊奇怪雕像,引起了一位考古学家经历恶魔崇拜的恐怖回忆;勒格拉斯探长在沼泽森林中抓获了一群进行渎神祭祀的巫毒教教徒……这些毫无关联的事件,被一只巨兽般的手牵引着,难以言明的恐怖与怪异伸向黑夜的海边,海底那古老神秘的强大力量蠢蠢欲动,妄想再度觉醒,支配一切。“在拉莱耶的宅邸中,死去的克苏鲁等待入梦”,远古的旧日支配者克苏鲁发出沉睡的怒吼,那模糊不清的碎片进入了每个人的梦境,呼唤着它的追随者……
2018年5月26日 想读
密室收藏家 豆瓣 Goodreads
密室蒐集家
7.6 (5 个评分) 作者: 大山誠一郎 译者: 倪志榮 白象文化 2016 - 12
從上了鎖的教室消失的射殺犯、在警察監視下的家中發現的男女屍體、從空無一人的房間掉落下來的女子。
2018年5月19日 想读
天國旅行 豆瓣
天国旅行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浦紫苑 译者: 丁世佳 漫遊者文化 2014 - 10
只有直視過死亡帶來的絕望,才能體會生存所產生的羈絆。
愛的終極證明就是一起死去嗎?
人在對現實絕望,走投無路的時候,會想去什麼地方呢?
捨棄一切,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步,就能得到救贖嗎?
三浦紫苑:「我希望這是一部看得見希望的作品,
所以我懷抱著希望出場人物都能活下去的心情在創作。」
直木賞、本屋大賞作家三浦紫苑挑戰「殉情」主題,
直視死亡的極限狀態,
悄悄在每個人心中點亮希望的傑作短篇集!
〈森林深處〉
富山明男懷抱著逃離一切的心情來到靜謐的樹海尋死,卻偶然遇到一名自稱青木的年輕男子。他們一起在樹海中前進,一起仰望漆黑天空中無數閃爍的星星,一起分享彼此無望的失意人生,也一同目睹了死亡帶來的崩壞。
最後的最後,能在樹海遇到青木真是太好了……
〈遺言〉
妻子老是把「要是那個時候死了就好了。」掛在嘴邊,這句話說了大概有五十八次,老實說聽都聽膩了。到底「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
一封寫給相守一輩子伴侶的遺書,一封從死亡邊緣窺見終極之愛的情書。
〈初盆的客人〉
盂蘭盆節時突然來家裡上香的男子,述說了一向優雅穩重的阿梅奶奶生前不為人知的不可思議故事。她說在夢裡吃了丈夫給的瓜,就懷孕了!然而丈夫婚後隔天即應召入伍,至死未歸……
這是一名女子對兩任丈夫最深的眷戀,一場花了十幾年才完成的殉情壯舉,牽引出一段由幽靈撮合的緣份。
〈你是夜晚〉
理紗的夜晚有另一個人生。
她從小每晚都會夢見江戶時代的自己,和心愛的男人小平一起生活,直到貧困逼得兩人相約殉情。當她在白天的世界裡遇到和小平相似的已婚上司,理紗決定他就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這次,一定要兩個人一起全力活下去……
〈火焰〉
心裡偷偷暗戀的學長,開學前一天在學校操場引火自焚了。跟母親相依為命的學長,長得帥、人緣佳、功課好,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友——我的同班同學初音。他為什麼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自殺呢?焚燒他的火焰是照亮了誰呢?
有一天,初音突然來找我,要我一起追查學長死亡的真相……
〈繁星夜遊〉
說起來真是有夠瞎,但我有好一陣子沒發現女友香那其實已經死了,因為我從小就看得到鬼。
香那日夜都跟我在一起。我吃飯、唸書、跟朋友聊天,她都在旁邊。我卻做了好真實的夢,夢到是我開車撞死了香那。
只有我看得見的香那,會一直跟我在一起到什麼時候?她死了變成鬼魂出現的時候,或許我也死了……
〈SINK〉
日高悅也是全家自殺案件中唯一的生還者。
自己到底親身經歷過什麼,悅也本人卻不太記得了,唯一清楚的感覺只有母親冰冷的手抓住他的腳踝,還有自己踢開媽媽活下來的事實。因為這個經歷,造成自己個性陰沉、無法跟人正常交往戀愛。
如果要繼續活下去,要是記憶無法消除的話,自己獨活的原因,是不是有另外一種版本的解釋?
在這七篇圍繞著死亡與殉情主題的短篇中,三浦紫苑以和長篇作品迥異的筆法反寫死亡,在尋死的陰暗沉鬱氣氛中,仍隱隱藏著求生的意志,讓人感受到強靭的生命力。雖然可單獨感受各篇故事,但在作者有意識的順序安排之下,一口氣讀下來更能體會這本書的魅力。不管是在富士山樹海中相遇的自殺者心情;留給捨命相守的伴侶的遺言;相信前世因緣,受困於黑暗惡夢裡的瘋狂女子,或是在全家自殺事件中獨自倖存的男子的信念……那些在絕望的日子裡無處宣洩的情感,都從生與死的縫隙間緩緩滲出。
媒體評論
我在寫作時,對於人們坦誠相對時的狀況及心境一直抱持高度興趣。簡單來說就是人與人構築出對等關係,其實做起來很難。不過,若處於面臨死亡的極限狀態下,就會形成赤裸的兩人互相吐露真實感情的場面。這種情況下,應該會產生濃厚且細膩的劇情。因為我希望這是一部看得見希望的作品,所以我懷抱著希望出場人物都能活下去的心情在創作。——三浦紫苑(オール讀物)
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沉重又痛苦的題材,但讀完後會對生存一事抱持希望與讚頌。過去讀過的自殺題材小說,沒有一部作品像這本書一樣,讓人心裡有股重獲新生般的清新感覺。——Domani(小學館)
作者並沒有讓書中人物輕易死去,因此每篇故事都能感受到堅韌的生命力。本書也維持三浦紫苑的一貫作風,因應不同故事改變風格來描寫各篇的人物,並且執拗地侵入讀者內心深處。爬行在字裡行間時,有一股揪心的感覺,讓人覺得好像被軟禁在故事中。——朝日新聞
雖然是以「殉情」為主題的七篇故事,但書中並沒有美化死亡,也不只是單純的愛情戲。全書透過「死亡」來喚起共同的回憶,讓人感受到廣義的「殉情」。所以主題並不是一起(同時)死去這種刻板印象的「殉情」。……每一則短篇都經過巧妙安排,有幾篇故事在出乎意料的發展後,再加上難以想像的結局。讓讀者有被不斷被設計的感覺,卻又忍不住往下看。還有幾篇故事在謎團尚未解開的情況下就結束,或說讀完讓人心存疑惑。就是餘韻猶存的感覺。三浦紫苑,真會說故事。——松戸よみうり
2018年5月19日 想读
帷幕 豆瓣
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
8.9 (7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李杨 新星出版社 2015 - 2
波洛与挚友黑斯廷斯的探案生涯回到了原点,他们再次相聚于斯泰尔斯庄园——正是在这里,初到英国的波洛解决了第一起谋杀案。
如今的波洛已到风烛残年,但还有一件急迫的任务摆在面前:一名已经犯下五起谋杀案的凶手也来到了这里。在帷幕降下之前,他必须阻止凶手再次出击……
2018年5月14日 想读 太爱波洛老师所以不敢开卷,最终选择看剧透。好了我以后都不需要看“波洛的最后一案”。。
Russia's Path from Gorbachev to Putin 豆瓣
作者: David Kotz / Fred Weir Routledge 2007 - 4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of the former Communist-rul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ve taken a steady path toward becoming more or less normal capitalist countries - with Poland and Hungary cases in point. Russia, on the other hand, has experienced extreme difficulties in its attempted transition to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The pursuit of Western-endorsed policies of privatiz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fiscal austerity have brought Russia growing crime and corruption, a distorted economy, and a trend toward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In their 1996 book for Routledge - "Revolution from Above" - David Kotz and Fred Weir shed light on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1991 demi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sever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s of the immediate post-Soviet period in Russia. In this new book, the authors bring the story up to date, showing how continuing misguided policies have entrenched a group of super-rich oligarchs, in alliance with an all-powerful presidency, while further undermining Russia's economic potential. New topics include the origins of the oligarchs, the deep penetration of crime and corruption in Russian societ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almost destroyed the regime, the mixed blessing of an oil-dependent economy, the atrophy of democracy in the Yeltsin years, and the recentraliz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Kremlin under President Putin.
2018年5月13日 想读
Elusive Refuge 豆瓣
作者: Laura Madokoro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 9
The 1949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is a subject of inexhaustible historical interest, but the plight of millions of Chinese who fled China during this tumultuous period has been largely forgotten. Elusive Refuge recovers the history of China’s twentieth-century refugees. Focusing on humanitarian efforts to find new homes for Chinese displaced by civil strife, Laura Madokoro points out a constellation of factors—entrenched bigotry in countries originally settled by white Europeans, the spread of human rights ideals, and the geopolitical pressures of the Cold War—which coalesced to shap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fugee policies that still hold sway today.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South Africa were home to sizeable Asian communities, Chinese migrants were a perpetual target of legislation designed to exclude them. In the wake of the 1949 Revolution,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the broader public of these countries questioned whether Chinese refugees were true victims of persecution or opportunistic economic migrants undeserving of entry. It fell to NGOs such as 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and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to publicize the quandary of the vast community of Chinese who had become stranded in Hong Kong.
These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s achieved some key victories in convincing Western governments to admit Chinese refugees. Anticommunist sentiment also played a role in easing restrictions. But only the plight of Southeast Asians fleeing the Vietnam War finally convinc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o adopt a policy of granting permanent residence to significant numbers of refugees from Asia.
2018年5月4日 想读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豆瓣
作者: 邱道持 2012 - 8
有序发展保障性住房是住房消费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价值取向。本书旨在探索我国保障性住房持续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目标体系以及有效路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由邱道持所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住房发展政策调整的历程,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政策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政策、发展需求、发展规划、建设资金保障、建设用地保障以及配置营运管理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希望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更多地了解重庆市保障性住房体系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更准确地把握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时代要求。
2018年5月2日 想读
对外贸易概论 豆瓣
作者: 崔常艳 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本书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力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本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力求突出实践环节相关知识的介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参考和阅读。
2018年5月2日 想读
A Life Beyond Boundaries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Benedict Anderson Verso 2016 - 4
An intellectual memoir by the author of the acclaimed Imagined Communities
Benedict Anderson is one of the leading historians of nationalism and Southeast Asia. His seminal book Imagined Commu-nities has chang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reason why people live, die and kill in the name of nation-hood.
Born in China, Anderson spent his childhood in California and Ireland, was educated in England and finally found a home at Cornell University, where he immersed himself in the growing field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After field work in Indonesia,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he was banned from Suharto’s Indonesia for disput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1965 coup. In his memoir, he brings to life the intellectual formation of a life spent open to the world, resisting the easy comforts of imagined homes: the joys of learning languages; the importance of field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Left upon global think-ing; and the satisfactions of teaching.
2018年4月25日 想读
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I 豆瓣
作者: 香港史學會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4 - 7
編者序
歷史的發展,無非是「時、地、人、事」的交會和互動。但人類的生存,畢竟取決自地理資源。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傳統文化就是從有限的地理資源中發展起來,遇上不同的時空人事而加以變化。香港位處中國南端海岸,是南亞與北亞之交通樞紐,且有優良海港,早於六千年前,先民已在區內謀生活動。最遲至魏晉年間,已有中外商船蒞港泊岸。歷朝承襲海上貿易政策,以廣州作為涉外商貿的窗口,雄據珠江出口的香港和澳門成為守護國門的最前線。基於特殊地理優勢,香港在中國歷史以至國際政治早已預留重要的戲份,只待因緣到位,自然躍登歷史舞台。
可惜,每當提到「香港歷史」時,人們聯想到的,總是昔時的荒涼漁村,這反映大眾對香港史缺乏認知,尤其對1841年英人治港以前的社會面貌,最為模糊。歸根究底,造成這種現象既源於港英政府忽視本土歷史教育,卻刻意宣傳治港成就,形造錯覺;再者,歷來從國內移駐香港的華工華商,往往以過客自居,對本地社會情態不甚關注。加上急速的城市化(Urbanization)發展,尤其在保育意識尚未萌芽的年代,許多史蹟文物未得到妥善保存,即告拆毀,讓歷史傳承出現嚴重的斷層。
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帶來繁榮經濟,也逐步摧毀本土歷史根源。當我們聲稱「家在香港」的同時,對這個「家」的源流認知卻極度貧乏,甚至有種空洞無力的感覺。近年,民間先後發起「集體回憶」、「口述歷史」、「活化保育」等方式,號召市民關注本土歷史,藉此尋根溯源,填補空白。而香港史學會亦於此種氛圍下,應運而生。2005年,仝寅等有感本土史地研究尚待深化展拓,於是組織會社,團結人材,或作專題研究、或舉辦講座研討、或組織導賞考察、或編製影音刊物等。目的旨在引發各界之興趣,一同傳承歷史,推廣文化。至於過百年來以傳承文化為己任的中華書局,更是當仁不讓,近年積極編印香港專題書籍,至今已發行逾六十種專書,遍及各種題材,對宣揚動香港史地,實有重大貢獻。
2012年中,幸蒙中華書局垂以青眼,邀請香港史學會合辦專題講座及編撰專書。此後兩年,兩度合辦「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先後邀請十四位專家作者與讀者分享研究心得,反應熱烈;出版計劃方面,局方興議選列本地現存的文物或史蹟,詳述背後之歷史要義,交本會執筆,結集成書,並擬於2013年中出版第一冊。然而「事非經過不知難」,在分頭蒐集資料,考定先後的同時,深歎香港「有史無蹟」的情況相當嚴重,即使意義再大,亦有欲說無從之感。而部份景物,則因文獻零星疏落,甚或缺乏,未可稽核,只得割愛。至於遇上種種相關的坊間傳聞,亦要小心翼翼,逐一查證。期間,我會仝寅盡拋心力,其情可鑒。所為者,一則喚起公眾對香港歷史的關注,進而認識探索;二則呼籲對現存史蹟文物加以適當保育,並廣為宣揚。此兩者同樣重要,均為本書之編印目的。
本書以景物為綱,藉以紹述與本地發展之關係,定名為《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選題方面,以實存、具代表意義而一般市民皆能前往參觀者為準則,首冊共收錄三十篇文章,提及逾五十種景物。並按文物的時代先後排序,但考慮到每種景物的設置情況和斷代標準不一,對於無法確定建立日期的景物,篇題則附列概括的年代,僅供讀者參考,敬希注意。本書所選景物遠至四千年前的圖騰石刻,近至租借新界所立的海陸界碑,涵蓋古代至英治初期的各個時代。題材則涉及政治、民系、宗族、商貿、宗教、軍事、慈善、民生等方面,相當廣泛,頗能顯映香港社會發展的整體面貌。
內文方面,每篇以「通史」為編輯原則,獨立行文。交代景物情狀,詳述其史地源流,輔以圖片,三者互濟相成,俾便讀者掌握其歷史意義。若欲增加閱讀效益,建議將同時代之景物合讀並研,可側面窺探當時的社會面貌;或將相同性質者(如軍事、宗族…)歸類閱讀,亦有助對某專題的全面掌握。如是,將獨立的景物,由點而線,由線而面,逐步展拓研究的視野。另外,每篇景物附錄「延伸閱讀」書目及交通資訊,讀者依次研讀,並規劃實地參訪,親身感應,均能深化對歷史文化之認識和體驗。由此觀之,本書雖以史蹟為題,但所涉題材廣闊,除作消閒讀本外,亦可作為歷史科、通識科和公民教育的參考教材。
有謂好事多磨,本書延至今夏方得面世,實是一言難盡。但首要感謝中華書局惠予編輯機會,尤其黎耀強總經理歷來的支持和包容,既給予最大的編輯空間,並對筆者的一再延誤惠予諒解,實深感銘。而局方的黃韻韻小姐、陳小歡小姐、朱欣燦小姐、茹錫鴻店長及各系同事,提供種種協助,出力亦多,在此一併致意;至於各界友好以及讀者大眾歷來對我會的支持和擁護,更是會務得以展拓的最主要動力,筆者謹代表香港史學會向大家說聲「多謝」。
近年,香港史學會會務日有進益,實仰賴於業師 蕭國健教授近二十年的教導和支持,仝寅等飲水思源,借此表達對 蕭師之感激;再者,多年來獲同門協力同心,義獻時間和心力以光紹師門學統,最為難得。本書由策劃、搜料到出版,皆為諸君努力之成果。吾等藉編輯機會,溫故知新,相互砥礪,於史識亦有所增益,筆者能參與其中,與有榮焉。另外,也要感謝李國柱、卓偉文、劉卓賢及彭家暉諸君子惠贈圖片,令本書生色不少。如本書有未盡善處,實為筆者疏漏之過,敬祈海涵。
本書付梓之前,喜獲丁新豹教授及蕭國健師惠賜序文,又獲高添強先生腸予推薦語,極為鼓舞。三位史學專家的金石良言,正正反映出史蹟文物與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筆者僅代表學會向三位的支持和鼓勵致以衷誠的謝意。仝寅等亦已着手編輯餘下文篇,但願早日告成,出版面世,毋負上述諸位師友之厚待,亦為我會的發展立下一座小小的里程碑。是所至盼。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序於恆泰樓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黔味小吃 豆瓣
2001 - 8
《黔味小吃》整理黔味小吃面点76种,是研究黔菜文化的重要资料,是厨师技能培训的必读课本,是主妇做黔味菜的入门书籍。
2018年4月20日 想读
藏学概论 豆瓣
作者: 王尧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 5
《藏学概论》是藏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八章,分别论述了藏族的语言文学、考古、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天文和历法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成果,内容全面系统,材料取舍合理,语言叙述清楚。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学研究所取得的新的成果和学术研究水平,是《藏学概论》的一大特点。
《藏学概论》既可为关心西藏和藏族文化的读者提供一部高水平的知识读物,又可作为我国民族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
2018年4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