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早来的鹤 豆瓣
作者: [吉尔吉斯斯坦]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译者: 力冈 / 粟周熊 1999 - 5
本书收入了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七十年代所创作的两部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白轮船》及同名电影获苏联1977年国家奖。描写卫国战争中的少年的中篇《早来的鹤》不仅被搬上银幕,而且还获得一些意大利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埃梅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法国] 马塞尔·埃梅 译者: 李玉民 / 陆秉慧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 - 6
目次
穿墙记
生存卡
谚语
波尔代沃的传说
征妻
七里靴
执达员
等待
侏儒
两名受害者
图发尔案件
体育俱乐部
大盗悔改记
最后一名
铜像
若斯
译后记
胡萝卜须 豆瓣
作者: 儒勒.列那尔 译者: 徐知免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6 - 5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千古文人侠客梦 豆瓣
8.3 (12 个评分) 作者: 陈平原 新世界出版社 2002 - 9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全书将小说形态学的研究与文化发生学的探讨相结合。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波希米亚中国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陈冠中 / 廖伟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波希米亚”这词,由最初的一个中欧地名,到流浪的吉卜赛,到19世纪在巴黎逐渐蜕变出来的现在的意义,身份往往是跟混文化艺术创作有关,姿态是反叛、浪漫、格,崇尚的是自由、解放、想像力、并重和潜能发挥,生活是要跟大众的主流、社会的常规、中产的拘谨有区别,不屑的是物质主义、歧视、不公、为符合社会期待的按步晋升制、统治阶层的轨等等--那仅是一个供意会的表象轮廓,当中有许多历史及内在矛盾。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我弥留之际 豆瓣
As I Lay Dying
8.5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小说以一个女人—艾迪·本德伦为轴心。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艾迪与一牧师的私生子)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后终于归来的马车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但是,能去杰弗生的所有桥梁都己经被大水冲走,本德伦一家只好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遗体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旅途继续进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换掉了朱维尔利用夜间辛苦做工换来的视若生命一般宝贵的马,买了一对新的拉车骡子。炎热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几天的尸体的臭味不仅招来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经之处,行人侧目,乡邻咒骂,连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预。达尔,这个渴望母爱却一直被拒之门外的儿子,企图放火烧掉棺材,以结束这次荒诞的旅程,但目的没有达到,却烧掉了停放尸体的别人的仓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之后,在朱维尔和杜威·德尔(本德伦家的女儿)的协助下,两个带枪的人将达尔抓了起来,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则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的女人。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淘气包埃米尔 豆瓣
作者: [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译者: 李之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 6
《淘气包埃米尔(美绘版)(林格伦作品选)》描写的是一个叫埃米尔的男孩子。伦纳贝亚的埃米尔有圆圆的蓝眼睛,红扑扑的圆脸蛋,卷曲的浅色头发,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听话的印象。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包!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可是他并不坏,只不过是生性好动,天真活泼。由于他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了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终于得到人们的谅解和赞扬。
埃米尔是那么顽皮,把自己的妹妹当国旗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青蛙放进送咖啡的篮子里;他是那么勇敢,帮助长胡子的女士捉住了横行乡里的盗贼“麻雀”;他又是那么富于正义感,为孤寡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对话晚宴,并惩罚了母老虎般的济贫院女领班。哦,他还是个善良的天使,像母亲一般照顾快要死去的可怜儿——一只小猪。……
埃米尔就是埃米尔,总是戴着“猫子”扛着“墙”,一年到头淘气闯祸,却永远是孩子们的开心果。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我们台湾这些年 豆瓣 Goodreads
我们台湾这些年
7.2 (200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重庆出版集团 2009 - 1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青灯 豆瓣
8.4 (81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1
《青灯》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4 (6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0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一九○三至一九○八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等待戈多 豆瓣
8.6 (64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萨缪尔·贝克特 译者: 施咸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是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主角是两个流浪汉,背景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就是树下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一面做着闻臭靴子之类的无聊动作,一面在语无论次地梦呓。最后有一个男孩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第一幕就算结束。第二幕就是第一幕的重复,只是当知道戈多又不来的时候,他们就想上吊,结果裤带一拉就断,于是只能毫无希望地等待下去。
写于1948年的两幕剧《等待戈多》历来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商州 豆瓣
作者: 贾平凹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6 - 4
《商州》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之一,贾平凹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一群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是一些琐碎小事。贾平凹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表述“看法”,使小说更显力度,又使故事不单一,充分展现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在这浓重的大背景下聚光照耀两人爱情之舞。他坚持形式传统的,平实的,而作品境界上则是现代的,人类的写法,人生的苍凉,故事的浑然,留给我们的是对这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苦难的咀嚼和对生命之花绚丽的赞歌。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一日长于百年 豆瓣
作者: (苏)钦基兹·艾特玛托夫 译者: 张会森 / 宗玉才 新华出版社 1982 - 5
《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情节同时在现实、传说和科幻三个层面展开。现实的层面主要写了叶吉盖、卡赞加普、阿布塔利普以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叶吉盖和卡赞加普都是位于萨雷-奥捷卡大草原上的一个荒僻的铁路会让站的普通工人。构成小说情节主线的就是卡赞加普去世后,叶吉盖为其送葬的情景及其回忆。阿布塔利普命运坎坷,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当过战俘,脱逃后在南斯拉夫游击队里屡立战功,战后当了教师。可战俘的经历使他一再受审,后冤死狱中。
传说的层面主要写了两个古老的传说。一是关于曼库特的传说。相传古代柔然人常用一种叫“戴希利”的酷刑使俘虏丧失记忆,成为只会听从主人摆布的奴隶──曼库特。有一位母亲历尽艰辛找到了被俘的儿子,可是儿子已变成曼库特,他在柔然人的唆使下用箭射死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埋葬这位母亲的墓地阿纳贝特成了草原上受人景仰的地方。二是关于歌手赖马雷的悲剧.传说吟唱歌手赖马雷在老年时与一位姑娘相爱,这种爱情使他的生命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但也使他因此而受到兄弟和族人的摧残,人格受侮辱,感情被扼杀。
科幻的层面写的是在苏美两国“均等号”空间站工作的两名宇航员与宇宙中具有高度文明的林海星人有了接触,两国政府害伯林海星人的全新的道德观会对人类现存的意识产生巨大的冲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决定断绝两名宇航员的归路,并发射导弹群以防止林海星人进入地球。
这种多层次的结构安排虽繁复,但整体感和现实性都极强。因为不管是对过去的回溯,对传说的重塑,还是对天上人间、地球宇宙的描写和想像,都是作者力图从过去、现实、未来的辨证统一中获取更丰厚的生活容量,更有力地拓宽对生活观照的幅度,以便从人与世界的多角度的联系中更深刻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曼库特的传说是小说三个层面的切合点,或者说是结构中心。在小说的现实层面中我们看到了卡赞加普儿子萨比特让那样的现代曼库特的形象。至于小说中某些人力图剥夺阿布塔利普记忆的权利,以及为此对他进行的迫害,这与曼库待传说中的柔然人又何其相似。在小说的科幻层面中我们也看到了曼库特悲剧的重演。为防止林海星人进入,阿纳贝特基地被当作了导弹发射场。叶吉盖等人的送葬队伍被阻隔在铁丝网之外。通向墓地的路,也就是通向过去、通向历史的路,被某些现代的曼库特无情地截断了。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林海星人的社会本应是地球人类寻觅的理想境界,但是斩断传统的人必然也不敢面对未来,他们切断了通向林海星的路,也就是通向未来的路。小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揭示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激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悲情城市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
作者朱天文和侯孝贤等人一起,与台湾新电影时代的兴起密切相连,她是《悲情城市》、《恋恋风尘》、《好男好女》等电影的编剧。同时,朱天文还屡次捧得台湾文学大奖。
在《悲情城市》此书中,读者可对剧本一睹为快,并可以了解这些经典电影诞生的故事。
世紀末的華麗 豆瓣
作者: 朱天文 遠流 1992 - 5
從《炎夏之都》開始,朱天文變本加厲,一頭栽進對衰老的描寫。在《世紀末的華麗》的各篇小說?,朱天文以華麗熟艷的技法筆調寫人生腐壞前的一瞬,充滿著對人生苦短的感嘆,對蜉蝣眾生的同情,以及對一切青春的傷逝。──詹宏志‧一種老去的聲音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