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围攻别斯捷尔采城:一个古怪人的故事 豆瓣
作者:
[匈牙利] 米克沙特·卡尔曼
译者:
张家章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5
- 4
我弥留之际 豆瓣
As I Lay Dying
8.5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小说以一个女人—艾迪·本德伦为轴心。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艾迪与一牧师的私生子)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后终于归来的马车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但是,能去杰弗生的所有桥梁都己经被大水冲走,本德伦一家只好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遗体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旅途继续进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换掉了朱维尔利用夜间辛苦做工换来的视若生命一般宝贵的马,买了一对新的拉车骡子。炎热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几天的尸体的臭味不仅招来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经之处,行人侧目,乡邻咒骂,连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预。达尔,这个渴望母爱却一直被拒之门外的儿子,企图放火烧掉棺材,以结束这次荒诞的旅程,但目的没有达到,却烧掉了停放尸体的别人的仓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之后,在朱维尔和杜威·德尔(本德伦家的女儿)的协助下,两个带枪的人将达尔抓了起来,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则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的女人。
淘气包埃米尔 豆瓣
作者:
[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译者:
李之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 6
《淘气包埃米尔(美绘版)(林格伦作品选)》描写的是一个叫埃米尔的男孩子。伦纳贝亚的埃米尔有圆圆的蓝眼睛,红扑扑的圆脸蛋,卷曲的浅色头发,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听话的印象。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包!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可是他并不坏,只不过是生性好动,天真活泼。由于他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了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终于得到人们的谅解和赞扬。
埃米尔是那么顽皮,把自己的妹妹当国旗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青蛙放进送咖啡的篮子里;他是那么勇敢,帮助长胡子的女士捉住了横行乡里的盗贼“麻雀”;他又是那么富于正义感,为孤寡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对话晚宴,并惩罚了母老虎般的济贫院女领班。哦,他还是个善良的天使,像母亲一般照顾快要死去的可怜儿——一只小猪。……
埃米尔就是埃米尔,总是戴着“猫子”扛着“墙”,一年到头淘气闯祸,却永远是孩子们的开心果。
埃米尔是那么顽皮,把自己的妹妹当国旗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青蛙放进送咖啡的篮子里;他是那么勇敢,帮助长胡子的女士捉住了横行乡里的盗贼“麻雀”;他又是那么富于正义感,为孤寡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对话晚宴,并惩罚了母老虎般的济贫院女领班。哦,他还是个善良的天使,像母亲一般照顾快要死去的可怜儿——一只小猪。……
埃米尔就是埃米尔,总是戴着“猫子”扛着“墙”,一年到头淘气闯祸,却永远是孩子们的开心果。
我们台湾这些年 豆瓣 Goodreads
我们台湾这些年
7.2 (200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重庆出版集团
2009
- 1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青灯 豆瓣
8.4 (81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1
《青灯》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一日长于百年 豆瓣
作者:
(苏)钦基兹·艾特玛托夫
译者:
张会森
/
宗玉才
…
新华出版社
1982
- 5
《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情节同时在现实、传说和科幻三个层面展开。现实的层面主要写了叶吉盖、卡赞加普、阿布塔利普以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叶吉盖和卡赞加普都是位于萨雷-奥捷卡大草原上的一个荒僻的铁路会让站的普通工人。构成小说情节主线的就是卡赞加普去世后,叶吉盖为其送葬的情景及其回忆。阿布塔利普命运坎坷,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当过战俘,脱逃后在南斯拉夫游击队里屡立战功,战后当了教师。可战俘的经历使他一再受审,后冤死狱中。
传说的层面主要写了两个古老的传说。一是关于曼库特的传说。相传古代柔然人常用一种叫“戴希利”的酷刑使俘虏丧失记忆,成为只会听从主人摆布的奴隶──曼库特。有一位母亲历尽艰辛找到了被俘的儿子,可是儿子已变成曼库特,他在柔然人的唆使下用箭射死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埋葬这位母亲的墓地阿纳贝特成了草原上受人景仰的地方。二是关于歌手赖马雷的悲剧.传说吟唱歌手赖马雷在老年时与一位姑娘相爱,这种爱情使他的生命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但也使他因此而受到兄弟和族人的摧残,人格受侮辱,感情被扼杀。
科幻的层面写的是在苏美两国“均等号”空间站工作的两名宇航员与宇宙中具有高度文明的林海星人有了接触,两国政府害伯林海星人的全新的道德观会对人类现存的意识产生巨大的冲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决定断绝两名宇航员的归路,并发射导弹群以防止林海星人进入地球。
这种多层次的结构安排虽繁复,但整体感和现实性都极强。因为不管是对过去的回溯,对传说的重塑,还是对天上人间、地球宇宙的描写和想像,都是作者力图从过去、现实、未来的辨证统一中获取更丰厚的生活容量,更有力地拓宽对生活观照的幅度,以便从人与世界的多角度的联系中更深刻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曼库特的传说是小说三个层面的切合点,或者说是结构中心。在小说的现实层面中我们看到了卡赞加普儿子萨比特让那样的现代曼库特的形象。至于小说中某些人力图剥夺阿布塔利普记忆的权利,以及为此对他进行的迫害,这与曼库待传说中的柔然人又何其相似。在小说的科幻层面中我们也看到了曼库特悲剧的重演。为防止林海星人进入,阿纳贝特基地被当作了导弹发射场。叶吉盖等人的送葬队伍被阻隔在铁丝网之外。通向墓地的路,也就是通向过去、通向历史的路,被某些现代的曼库特无情地截断了。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林海星人的社会本应是地球人类寻觅的理想境界,但是斩断传统的人必然也不敢面对未来,他们切断了通向林海星的路,也就是通向未来的路。小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揭示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激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传说的层面主要写了两个古老的传说。一是关于曼库特的传说。相传古代柔然人常用一种叫“戴希利”的酷刑使俘虏丧失记忆,成为只会听从主人摆布的奴隶──曼库特。有一位母亲历尽艰辛找到了被俘的儿子,可是儿子已变成曼库特,他在柔然人的唆使下用箭射死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埋葬这位母亲的墓地阿纳贝特成了草原上受人景仰的地方。二是关于歌手赖马雷的悲剧.传说吟唱歌手赖马雷在老年时与一位姑娘相爱,这种爱情使他的生命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但也使他因此而受到兄弟和族人的摧残,人格受侮辱,感情被扼杀。
科幻的层面写的是在苏美两国“均等号”空间站工作的两名宇航员与宇宙中具有高度文明的林海星人有了接触,两国政府害伯林海星人的全新的道德观会对人类现存的意识产生巨大的冲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决定断绝两名宇航员的归路,并发射导弹群以防止林海星人进入地球。
这种多层次的结构安排虽繁复,但整体感和现实性都极强。因为不管是对过去的回溯,对传说的重塑,还是对天上人间、地球宇宙的描写和想像,都是作者力图从过去、现实、未来的辨证统一中获取更丰厚的生活容量,更有力地拓宽对生活观照的幅度,以便从人与世界的多角度的联系中更深刻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曼库特的传说是小说三个层面的切合点,或者说是结构中心。在小说的现实层面中我们看到了卡赞加普儿子萨比特让那样的现代曼库特的形象。至于小说中某些人力图剥夺阿布塔利普记忆的权利,以及为此对他进行的迫害,这与曼库待传说中的柔然人又何其相似。在小说的科幻层面中我们也看到了曼库特悲剧的重演。为防止林海星人进入,阿纳贝特基地被当作了导弹发射场。叶吉盖等人的送葬队伍被阻隔在铁丝网之外。通向墓地的路,也就是通向过去、通向历史的路,被某些现代的曼库特无情地截断了。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林海星人的社会本应是地球人类寻觅的理想境界,但是斩断传统的人必然也不敢面对未来,他们切断了通向林海星的路,也就是通向未来的路。小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揭示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激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