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遇见我 豆瓣 豆瓣 Discogs
8.4 (170 个评分) 曹方 类型: Pop
发布日期 2005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钛友文化
没有人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曹方,她是丰富的,是才情四溢的,她的音乐亦如此。这个英文名字叫“ICY”的来自西双版纳的80后女生,2003年悄悄地发行了第一张唱片《黑色香水》,从此成为挑剔的业内人士推崇的标志性音乐人。2005年,新唱片《遇见我》捧在手中,惊喜和意外接踵而来,不说超越和突破,只是全才的曹方更加自如地在音乐和生活中流转,LOMO、口白、绘画,极度个性化的元素更使专辑充满“曹方”色彩。每一个情绪都拿捏的恰倒好处,在这个跟风成性的气氛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她完全有可能成为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创作女生,现在知道她,还不晚。
哼一首歌 等日落 豆瓣
8.0 (123 个评分) 曹方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11日 出版发行: 大班音乐工作室
穿越两千五百公里,从西双版纳到北京,
有一个女孩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
她轻盈的漫步而来,好像带来新鲜的氧气,显得那样干净而难得。
《哼一首歌 等日落》
内地创作女声代表曹方 经过两年的沉淀,
再次推出第四张全新个人创作专辑
唱片概述:
“生活感”,“回归自我”,“女性创作”组成了这张专辑的核心。曹方以独特的女性创作角度,分享生活中的种种感动。让每一位听众,都随着《哼一首歌 等日落》这张专辑中的音乐情绪,重新遇见昨日的自己。
新专辑曹方与国内最具独立民谣气质的音乐制作人王晓东合作,一同完成“回归”主题。精细的录音过程,全乐器真实录音,质朴温暖、真实清澈,好声音值得一再被选择。
回归到简单的心,回归到音乐本身。《哼一首歌 等日落》唱片中收录曹方11首全新创作作品,32P质感内页,曹方手绘插图,吉他乐谱,这些“礼物”让这张专辑份量十足。与此同时,大班音乐工作室没有延续限量高价版的方式进行销售,而是在上海声像的大力支持下,以“平价快乐”的方式让更多的乐迷能够轻松感受唱片带来的实体感与最佳的聆听效果。
在专辑面市后即将展开的{LIVE IN TOUR 唱想季}的全国巡演中,曹方携手女性设计师一同设计完成“限量巡演纪念笔记本”,以演出现场限量发售的方式,让那些热爱曹方音乐并追求生活细节的听众都能够拥有一次专属私享的机会。实现“平价快乐”与“限量珍贵”双重分享。
《哼一首歌 等日落》,曹方要用这张唱片,开启和拥抱一段全新的生命旅途。
部分曲目介绍:
推荐歌曲:《门》
首次尝试布鲁斯元素曲风,转变与惊喜之余,带给我们的却依然如信手拈来一样自然动听。
曹方变身为灵魂的倾听者,安抚和鼓励着每一颗容易害怕,容易迷惑,容易脆弱的心。
推荐歌曲:《四季天》
个性却不失动听的轻快旋律,融入管弦乐带来的浪漫风景。
曹方首次与制作人王晓东携手共同完成作曲,是否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聆听感受?
推荐歌曲:《信》
写给远方朋友的忧伤小品,歌词由四封真实信件改编完成。
曹方在旅途中偏远小城火车,汽笛的场景采样,如怀旧电影画面般缓慢,行进,距离不曾分割开绵长的思念。
推荐歌曲:《我是认真的》
吉他+手风琴+三拍子的异域悠扬。
关于友情,关于告别的寻梦之旅。
推荐歌曲:《南部小城》
曹方17岁的创作初稿,跨越10年,重新制作。时过境迁后,再次引发共鸣的轻爵士民谣小品。
推荐歌曲:《无声剧》
曹方标志性轻摇滚曲,在洒脱和率真之间勇敢前行,义无反顾。
推荐歌曲:《觉醒》
如夜幕般的盛大开场曲,曹方实验性的唱腔,在以钢琴为主导的空旷背景中,探索音乐世界里的更多可能。
……
还有更多歌曲,等待你的推荐。
情咒 豆瓣
9.5 (13 个评分) 吕秀龄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吕秀龄,温柔似水,典雅如梦!那份婉转的柔情,那份脱俗的古典,那份有些凄清的文静,曾让人迷得如痴如醉!再后来听了她的情咒,音如其人,行云流水….从没听过这么优美的琵琶曲!看她的照听她的音乐,感受她的气质她的艺术她的深刻她的世界……那份美丽让人折服!清新淡雅怀抱瑟琶的古典才女 e
让人不尤得怜惜起来,曲高和寡的美女通常都是少人欣赏的,因为象一本深奥的书,要化很多时间从外到里细细品味她的美象百合,纯洁,高贵,不张扬,她的遗世独立象山谷里的幽兰,似默默无闻,但让人惊艳
《情咒》是吕秀龄的琵琶演奏专辑。曲目皆为鲍比达的原创作曲和编曲,而非中国传统曲目,整张专辑将古典民乐旋律同现代编曲技术相结合,这无疑又是民乐创作上的一大尝试!
这部《情咒》出自鲍比达之手。 整张专辑将民乐的韵律同现代编曲技术相结合, 典型的新民乐。吕秀龄的演绎的也是十分精彩---每首都透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但都一样让人难以释手。《火里的女人》是其中非常“新民乐”的一个,听它需要一点思想准备。不愧是鲍比达,该民乐的民乐,该霹雳时比谁都霹雳!“匆忙而沉重的脚步声,促使我的心跳加快。用力去摆脱自己的无奈,冲出强加在你我身边的束缚。尽情的怒放,释出一切不满与委屈,痛苦与哀愁,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欢乐吧!爱就爱了,我不后悔!”
很难相信一张琵琶专辑也会受到流行乐迷的青睐。 看过《聚散两依依》的人都会记得那个我见犹怜的贺盼云的,或者,也会记得《云南物语》中的那个日本女子,她,吕秀龄,演绎了多少痴情女子,如今,则以一面琵琶再度上演一段痴情物语。《情咒》是吕秀龄的琵琶演奏专辑。曲目皆为鲍比达的原创作曲和编曲,而非中国传统曲目,整张专辑将古典民乐旋律同现代编曲技术相结合,这无疑又是民乐创作上的一大尝试!
我们的她们 豆瓣
7.1 (11 个评分) 作者: 韩松落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11
全国100家媒体娱乐版主编联名支持
最懂女人的,永远是男人
南有连岳,北有韩松落
韩松落
我知道她们她们性格中一切虚荣、浮夸、乖戾和摇摆不定的善良,知道她们多么自信和不自信,知道他们是怎样被台上荣光和场后寂寞的落差毁损,因为我就曾是这样的人。
这是《最好的女子》的姐妹版,写的是60多个港台女子。
她们都是正当红和红过的女子,然而时光有限,走红有年,人生真的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当初红到发紫的,现在寂然无人问;昨日爱笃情深的,今天劳燕各自飞。时光带来的,又会一样一样收回去,这就是人生大义。
韩松落以己度人,以情运笔,在她们热闹的人生中读出苍凉,在她们起伏的命运中读出嗟叹,两岸三地女子人生的起落沉伏、悲欢爱怨,都透过他的笔尖传出殆尽,绕纸不散。
卡门:琵琶与吉他合奏 豆瓣
赵聪 / 秦万民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30日 出版发行: 中唱总公司
赵聪,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会理事。曾任亚洲乐团、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琵琶声部首席。现为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
赵聪曾多次在各种类型的民族乐器比赛上获奖,包括“华天杯”全国青年琵琶大赛一等奖,首届香港“龙音杯”民族乐器大赛最高奖等,2003年10月,赵聪受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邀请,担任郭文景创作、林兆华执导的歌剧《夜宴》的主要演员以及琵琶演奏!
《哈巴涅拉舞曲》中赵聪在收尾时炫技式的即兴,把琵琶的另一种风情发挥到极致,令听者无不愕然!
黄金时代 豆瓣
8.8 (174 个评分) 达达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太合麦田
华纳唱片·麦田音乐年底再度重拳出击
手机巨头诺基亚护航 达达乐队新专辑《黄金时代》圣诞上市
●达达新专辑圣诞上市 CD赠送彭坦亲绘明信片
蛰伏三年的华纳第一乐队“达达乐队"终于即将在圣诞发片了,这张见证了达达乐队两年成长旅程的全新专辑《黄金时代》中的11首歌曲是从这两年来所创作40多首备选曲目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不但有正在全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打榜的先行曲"等待",还收录了与通讯业巨头诺基亚合作的广告曲"无双"。为了回报这几年来所有支持、关注达达乐队的朋友,专辑还将赠送这两年来达达乐队主唱彭坦亲手绘制的四张明星片。
达达乐队一出道就以其清新、干净的形象和简单流行的音乐个性迅速窜红,曾经仅在十个月内栏获17个重要奖项,创造了乐队音乐有史以来罕见的唱片销量记录。这张专辑定名《黄金时代》,暗示着达达乐队正蓄势待发即将迎来属于他们的又一个高峰。
●华纳"美眉"友情出演达达MV"无双" 帅哥美女"争风吃醋"
"无双"的MV已经于近日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MV还特别邀请同门小师妹"美眉组合"友情出演。MV选在机场的机库拍摄,两天的拍摄中达达乐队的四个大男生和美眉组合的四个美少女共同演绎了一场轻喜剧。四个男生和四个女生的搭配成了导演最头痛的问题,美眉的四个女生对导演软磨硬泡都想与达达乐队主唱彭坦配戏,冷落了达达乐队另外3位成员,最后导演鉴于外形等各方面考虑决定让戴梦瑶与彭坦配戏。MV中一个片段是达达乐队的主音吉他吴涛被扔蛋糕,由于第一次拍摄的镜头没被导演通过,这组镜头连续拍摄了两次。伴随的由达达乐队主演的诺基亚套装广告也将在包括内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太地区热播。
●亚洲顶尖力量打造达达新专辑 幕后高手赞不绝口
这张专辑由李军(国内)、陈伯豪(台湾)、KEIZO(日本)三地的顶尖录音师潜心打造。李军(前期录音师)对此张专辑给予高度评价:达达这张专辑是录音时感觉极好的一张唱片,是这四个"大男孩"这两年生活的一次真实的表述。给这张专辑录音时,我经常会被他们的音乐及歌词所感动。陈伯豪(混音师/台湾):这是我做过的乐队型的唱片中最好听的一张,音乐中透露着他们性情的青涩和独特的个性,音乐流畅,很上口。KEIZO(母带处理/日本):这一年当中我做过的最好的唱片之一。
●临近发片 达达乐队赶拍宣传照
昨天下午,达达乐队和工作人员一行10人来到片场赶制宣传照。由于这几天忙于赶通告,达达乐队主唱彭坦连续高烧3天,刚刚结束上个通告就马不停蹄赶到拍摄现场。大家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迅速跑到镜头前,投入工作状态。这批宣传照的主摄苏东说:三年的时间,他们真的长大了。乐队表示:让大家等待了三年,还有身边这么多工作人员都尽心尽力的为我们的唱片努力,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尽力将最好的状态送给大家。
●专辑简介
《不经意间》: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的感情故事。一人独处时复杂的感情怎么也想不清楚,心里有种冲动,很想见面跟她讲明白,在找她的路上忽然思绪开阔起来,原来她已经不经意间在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是一段历史典故,讲述的是在13世纪德国有一个叫“非列特”的帝王,他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王,绰号“红胡子”翻译过来就是“巴巴罗萨”,这个帝王死于一次十字军的东征。但是“巴巴罗萨”这个名字为世人所知道,是在二战时期。1944年,希特勒进攻莫斯科发起的最后一次帝国反扑战,此次战役的代号就是“巴巴罗萨”。那段历史故事深深的打动了达达乐队的主唱彭坦,所以将这首歌取名为“巴巴罗萨”,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觉得以往的歌曲都是在写自己发生的事,但这次他希望自己的眼界再开阔一些,写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
《无双》:这首歌其实是整张专辑里录音时间最长的一首歌,前后录了十几个小时。从气质上讲是唯一一首延续第一张专辑风格的歌,也是最明朗、节奏最快的歌。在音乐上用了很多游戏里面的音效,层次感非常丰富。
《Song F》:本来这首歌曲的名字应该叫“四季”,可后来觉得这名子太“实”,就改名叫“Song F”。它乐队所有成员都很喜欢的一首歌。歌词特别有画面感,在唱腔上主唱彭坦特别做了跟以往不一样的处理,有说有唱,带点叙事的味道。
《等待》:这首歌在两年前就录好了,当时因为主唱彭坦重感冒,嗓音完全变了,以致缩混师在做后期时都直犯晕——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嗓音,唱得简直东倒西歪的。后来一度想重新录唱,但大家有一致认为这个感冒版本别有味道。虽然在录完之后继续做专辑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每听到这首歌大家都很感动,并且能从中获得激励的力量。大家一定要听。
《午夜说再见》:一首讲述一夜情的歌曲。天一黑,在北京的街头总能看见要么两人很好,要么两人就要分手的场景,这是一种笼罩在你身边的气氛。整首歌曲只有两个和声走段,旋律非常优美,加入了很多打击乐和音效。主唱彭坦在唱的时候主要想营造一种在听者耳边哼唱的感觉,是专辑里最温暖的歌。每次听的时候你都会感觉听不够,因为它是以一种在某个段落嘎然而止的方式来作为整首歌的结束。在录的时候他们把录音棚的灯关了,把衣服、鞋子都脱了,然后尝试用各种姿势来唱。结果发现歌的前半段我蹲着唱感觉最温暖,后半段站着唱最舒服。
《浮出水面》:浮出水面可以说是这张专辑标志性的一首歌曲。在写“等待”时,乐队处在一种特迷茫,摸不着方向的状态,整个乐队萎靡不振,排练也无精打采,觉得自己写不出歌了,但是在完成“等待”后,乐队振作起来,突然来了很多创作灵感,对整张专辑也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于是“浮出水面”应运而生。
《南方》:“ 彭坦自述:去年有一天的晚上北京突然下雨了,雨声特别大,那天我没关窗户,窗外潮湿的感觉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就像在武汉一样,让我想起那么多年在南方的日子。当时我用很短的时间就写下这首歌的词。这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先有词然后才有曲的歌曲。”
《黄金时代》:歌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不知道是因为害怕些什么/或是觉得它还不够真诚的/面对这黑夜支撑着天空/我开始变得安静了/从前会去呐喊的/从前会去愤怒的/对着眼前黑色支撑的天空/我突然只有沉默了
《收音机之恋》: 收音机之恋是一首旋律流畅的歌曲,乐队在排练时的感觉也特好。但是在创作时也遇到一些困难,歌曲主旋律做好后发现贴词特别困难。后来,彭坦想起了初中时的一段“私秘的情感”。他们这一代,在上初中时许多好听的音乐都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当时懵懂的那一代还不清楚什么是谈恋爱,只知道每天收音机里都会传出好多好听的音乐,于是就恋上了收音机,发现身边所有的事都会从收音机里传出来,慢慢就对收音机产生了“私秘”的情感。渐渐他们都长大了,忽然发现对收音机的依恋变了,周围所有的事都变了。
《ROCKLIFE》 一首描写国内乐队的歌曲
聆听中国 豆瓣
赵聪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丹麦佛克斯/天凯
《赵聪:聆听中国》轰动法国嘎呐国际音像节之中国世界音乐巨作。格莱美音乐奖评委Jeff.rona鼎力推荐之作。“声响亚洲”评委主席国际录音大师汉斯·尼尔森携布拉格交响乐团,与欧洲著名爵士乐手VS中国民乐精英!来自音响圣地丹麦的超级发烧试音天碟!环球唱片历史上首张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专辑。世界顶尖级音响带您聆听中国,挑战美妙听觉极限。

民族音乐是蕴藏在一个民族内心的最深刻、最美好的韵律,是这个民族灵魂的完美展现,它具有不可代替的唯一性。

01 春江花月夜 5:36
02 新编十面埋伏 5:51
03 东方丽人 5:34
04 放马山歌 5:26
05 牧 5:45
06 天海蓝蓝 4:35
07 月舞 5:31
08 夜雨双唱 6:04
09 青春舞曲 4:35
10 玫瑰花 3:56
2013年1月23日 听过
我是见识过十面埋伏的威力的。小学的时候,同学弹十面埋伏,老板的女儿立刻就吓哭了……
RA 中国 琵琶 纯音乐
蓝调古筝 豆瓣
8.0 (8 个评分) 王勇 / Steve Blailock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有待唱片 / YD-004
王勇 :古筝
Steve Blailock :木吉他,电吉他,阮
1997年3月15日、北京KEEP IN TOUCH酒吧,中国古筝演奏家王勇与美国布鲁斯吉他演奏家Steve Blailock激情即兴一小时,当古筝遭遇蓝调,被自由气场环绕.....
此次现场即兴录音被北京音乐台著名DJ张有待的个人厂牌“有待唱片”以限量卡带的形式地下自主发行,当年只有在“有待唱片店”才能买到。
在今天看来,这盘时长一小时的卡带是极其珍贵的记载萌芽期中国即兴音乐之宝贵音源!!
他在时间门外 豆瓣
9.0 (120 个评分) 哪吒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20日 出版发行: 哪吒
致你们:
小时候,经常把最喜欢的卡片,玻璃弹珠,橘子橡皮,
这些别人眼里不值一提,在自己眼里却是最宝贵的物件放进铁盒子,再偷偷埋到自家的院子里。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与其说这是张CD,倒不如说是一个时光盒子更让人舒心,
我们把在一起的时光小小翼翼的放进去,埋进人类世界的最后一个晚上。
在盒子里的我们,嘴一翘就会笑,灿烂飞扬。
说到头,本该是四个人的小秘密,
现在却要唐突的邀请大家一起去探望,
去探望在那些起风的日子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少年们。
我们
2012年12月20日夜
2013年1月23日 听过
她对他说:留下来永远陪着我 他对她说:放心吧我会厮守着 #最近听到最喜欢的一张#
RA 中国 摇滚 独立 男声
Party Is Over, Pornostar 豆瓣
8.6 (90 个评分) Snaplin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8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唱片
介质为1CD!内附歌词!
兵马司唱片(Maybe Mars) 厂牌的第三张出品,是北京三人乐队Snapline的首张专辑《Party Is Over,Pornostar》。
由歌手陈曦、低音结他手李维思以及结他兼键琴手李青(她也是Carsick Cars 的团员) 所组成的Snapline,他们为当年发起No Beijing乐潮的四支乐团之一。外界把他们概括为一支Post-Punk乐伍,聆听其《Party Is Over,Pornostar》专辑时,总不难寻见师承自Joy Division、P.I.L.、The Cure的音乐熏陶而来,加上他们的歌曲又是全英语主唱,Snapline身上的英伦Post-Punk甚至是Art Punk底蕴之浓烈,乃毋庸置疑。
陈曦的主唱渗着冷冷而内敛的情感,演绎出一份后崩乐队的冷酷;利瓦伊思指上所游走出是典型不过的Post-Punk式Bassline;而李青的吉他弹奏时而扑朔迷离、时而却又筑起Noisenik的音墙。然而一行三人的他们并没有鼓击手,所以Snapline是那种“鼓机结他乐队”。从鼓机输出直击心房的电气化节拍驰骋,也成为了他们在音乐上的特质,甚至由于歌曲节拍的跳脱,故令到其音乐也可以纳入所谓Dance-Punk之类别。
为《Party Is Over,Pornostar》揭开序幕的是“Close Your Cold Eyes”,那宛如糅合了The Cure般由结他勾勒出的迷离氛围与Joy Division的紧凑节奏。然而紧接而来的“Holy Comments”却是由Industrial结他Riff驱动的工业摇滚曲目,陈曦的歌声却来得好比John Lydon般狂放不羁兼且神经质,是足以令人着魔的狂舞乱调。而“Catch You Low”则让急疾的鼓机节拍与连绵的后崩式Bassline丝丝入扣而来,为歌曲提供了一股低调的张力。
Snapline在这张专辑里所构成,是一段分崩离析的音乐里程。“Porno Star”叫人沉溺在其低回、缓慢、混沌而Dubby的曲式,凝聚着一份苍白的无力感,而且李青却在稍后为歌曲绽放出排山倒海而来的结他噪音独奏,相当之慑人心魄。另一方面,追女仔歌曲“Jenny”以及相当跳脱的“S#1”,是不折不扣的Dance -Punk之作;而“Let In”乘着4/4 Upbeat的节拍而来,配上迷离的结他弹奏,感觉可谓跟P.I.L. 的“Death Disco”来得同出一彻。“Single Beat”那简约的Post-Punk / New Wave曲风,又大可联想到Wire呢。要急激的Post-Punk攻略,“Yellow Cab“是他们最狂野的一刻。
外界好像暂时没有人为Snapline扣上Gothic的标签,然而李青一手扑朔迷离的吉他勾线,却不时为他们的歌曲扫上一片Gothic的幽悒色调。所以“S#2”足以跟那群Post-Punk / Gothic元老乐队的快板歌曲作相提并论;缓慢阴郁的Gothic曲目除了上述的“Porno Star”之外,那还有曲如其名地叫人听得眩晕迷幻的“Spinning”吧。
01 close your cold eyes 03:22:64
02 holy comments 03:21:63
03 catch you low 04:24:36
04 porno star 05:37:39
05 jenny 02:26:00
06 let in 03:54:23
07 single beat 02:49:03
08 s#1 03:32:08
09 s#2 03:25:70
10 spinning 04:06:22
11 yellow cab 04:23:70
哪吒 豆瓣
9.1 (82 个评分) 哪吒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1日 出版发行: 哪吒工作室
哪吒乐队处于半解散状态,这张录音十首歌,是在这几年,重新录制的非现场版录音。
他们把这十首歌放在网上,作为自己昙花盛开时的美好回忆与喜爱哪吒的人们分享。
宿命一般,起了这个该死的名字,乐队好象就必须早夭。而因为存在的时间短,他们的故事也只在北京的地下酒吧里被传说。但当年,作为No Beijing的四只乐队之一(其余三支现在都火了,Carsick Cars,Snapline,后海大鲨鱼),他们的歌像针一样刺向年轻人悲伤的心脏。
——文字来自左道
春江花月夜 豆瓣
项斯华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1997年9月1日 出版发行: 马可勃罗
古筝名家项斯华的音乐成就,在海内外均享有高度评价,乐评认为她的演奏细腻朴实,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新颖。这张专辑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传统经典亦或是新创曲,都有十足的可听性与代表性,同时也是其个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专辑中不但展望了个人超凡的技艺,同时也是个人音乐修为的精彩回顾,听来灵活生动,十足大师风范。内附详尽中英文对照乐曲解说。
花开见佛(HD德国版) 豆瓣
项斯华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ABC国际唱片
當尊品謝先生告知有一張名為 "花開見佛" 的CD要我寫一篇"序"的時候,心中真是非常歡喜! ABC唱片的徐先生終於兌現了他的承諾.以下就讓我來敘述我跟徐先生的這段因緣吧!
記得三、四年前,第一次聽到ABC唱片公司所出版的雪麗紅.藍.白這三張專輯,就頗欽佩徐先生在製作上之用心,不惜斥資用最好的錄音及監聽器材.當下心裡起了一個想法,希望能請徐先生以"發燒"的精神,製作有關"佛樂"或"心靈音樂"的專輯,可以讓音響的發燒友"身心安康".
隨後徐先生親臨了在臺北舉行的環亞音響唱片展,這時我終於如願見到了徐先生,我當時預備了"拍手功治百病"一書來送給徐先生, 希望徐老闆健康長壽,多製作好CD加惠愛樂者.當時我也提供了一些佛樂的CD,請徐先生能參考製作.沒想到徐先生很豪爽一口應允,今日終於見得"花開見佛".
花開見佛在項老師精湛的演藝下,確能"滅除煩惱熱"身心清涼.沏一壺好茶,燃一爐檀香,不論靜坐,閱讀,都能養心.對發燒友而言,頂好的錄音,撥弦聲,殘響,空間感,足以令您細細品味.悅耳的音樂更是BONUS.
曲目中有"峨眉佛光",峨眉山是普賢菩薩應化之道場,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中以十大願望:1禮敬諸佛.2稱讚如來.3廣修供養.4懺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法輪.7請佛住世.8常隨佛學.9恒順眾生.10普皆回向來導歸極樂,希望所有愛樂者因此緣而發願求生極樂,屆時蓮華化生,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回入娑婆度有情.
相信這是一個緣起,徐先生能再接再厲的製作更好的佛樂,如弘一大師之佛樂"清涼集",聞其音聲,皆得解脫,得無上清涼.
弘一大師紀念學會 理事
懺悔居士 陳世興 2009.01.01
转载自中国古曲网:
爱的致意 豆瓣
9.6 (5 个评分) 薛伟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4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薛伟,出生于河南开封。 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曾赢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
广陵琴韵(一) 豆瓣
10.0 (6 个评分) 张子谦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张子谦先生古琴艺术初探
李凤云
【内容提要】本文将张子谦的古琴艺术实践分四个方面论述:一、创“今虞”撰《操缦琐记》。张子谦等人于三十年代创立的“今虞琴社”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影响深远;《操缦琐记》是张子谦几十年间撰写的日记体琴学笔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二、倡琴歌扬古韵遗风。琴歌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艺术形式,明末以来渐不传。张子谦几十年来挖掘整理琴歌不遗余力,成绩斐然。三、承广陵出自家面目。作为广陵派嫡传,张子谦全面继承了广陵派洒脱跌宕的琴风,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广博采不墨守成规。张子谦在七十余年的操缦生涯中,转益多师,广收博采,不耻下问,从善如流,奠定了其在琴坛上的重要地位。
著名古琴家张子谦先生,1899年农历8月29日出生于江苏仪征。早年父母双亡。7岁入塾,塾师即广陵派琴家孙少陶先生。13岁时伯父为他买了一张古琴,和两个堂兄弟正式拜师,跟随孙先生学习古琴。两个兄弟兴趣索然,学无所成,而张子谦于琴则情有独钟,很快掌握了基本指法,从入门琴曲《仙翁操》开始,经过刻苦练习,细心玩味,逐步领悟出了琴中的无限滋味。几年的工夫,广陵派著名曲操《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已弹得出神入化,孙先生当时赞之曰“还有点天才”,甚至说“我不如你”。
一、创“今虞” 撰《操缦琐记》
张子谦先生23岁(1922年)离开家乡,到天津中孚银行做练习生,后来转为行员,一干便是五年。这期间不得不中断抚琴,“客津沽辍弹五载”(《操缦琐记》[1])。此后他来到上海,在浦东公茂盐栈工作,“此来海上,携琴自随,始得时一温理。”说来也巧,张子谦正在为“孤陋寡闻,索然无侣”发愁之时,似乎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原来同楼里就住着弹琴妙手。“甲戌(1934年)秋,获交修水查阜西、庐陵彭祉卿两先生,同居浦左,朝夕聚晤,弦轸乃无虚日。”在当时的琴坛便有了“浦东三杰”之称。查阜西善弹《潇湘水云》,琴界人称“查潇湘”;彭祉卿善弹《渔歌》,有“彭渔歌”之誉;张子谦善弹《龙翔操》,被誉为“张龙翔”。
1936年,他们崇尚明代琴家严天池创立虞山琴派和发展古琴艺术的功绩,谋“来日中华民族之音乐,保有黄炎遗胄之成分”[2],开始商议创立“今虞琴社”,以勉励今人复兴琴乐。三月一日琴社正式成立于苏州。“海上同志既翕然麇集,而全国琴人得通风气者,更数十辈。躬逢盛境,诚为生平所未有。”由于上海社友较多,赴苏州活动不便,在第九次月集时,商定十二月,分为苏社、沪社两地活动。浦东春江路17号张子谦的住所,便成了今虞琴社在上海的地址。从此,先生在工作之余,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古琴事业上,琴、琴友、琴社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从他所撰共十册、百余万言的《操缦琐记》中可见一斑(“文革”中遗失一册,其余九册保存完好)。
琴社成立不久,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先生有感于兵荒马乱之中,世事无常,而有关琴坛诸事项,极必要记录以备将来查考,由此便萌生了写《操缦琐记》的念头。他在该书自序中写到:“……嗟乎,羁栖孤岛,飘摇可念。白云苍狗,变幻靡常。鉴往思来,浸浸可虑。既有昔日之胜忽焉而衰,则今日之聚又胡足恃。燕巢危幕,一息苟安。瞻念前途,不知何若。安见聚者不可复散,胜者不可复衰乎。是今日之一举一动,弥足纪念。爰自八月廿一日始,凡会琴、抚琴、习琴、访琴诸端,事无大小,咸笔之于册,以志不忘。所冀吾琴人终不散,琴事终不衰,则余记将永弗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果可使余继续操笔写此者,则一、二十年之后,当大有可观矣。虽然率尔操觚,但求纪实,文词之美瞻固然所计。倘他日以此为琴史之长编,或为大雅宏达之所撷取焉。”我们今天重翻此书,里面很多重要资料确实弥足珍贵,书中记录了三十年间先生与琴界、文化界乃至工商界人士的交往。读之不但可以了解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上海文化界乃至全国的琴坛情况,弥补史料之不足;还可知晓张子谦先生及其他琴家的艺术观点、琴学趣味。由此可验先生当初断言之不谬。
一九三七年,《今虞》琴刊问世,洋洋三十万字和一部分珍贵的图片,“内容包括琴论、琴史、琴曲、琴事记述、艺文等部分,汇集琴诗、琴曲和近代琴人、琴社的资料颇为丰富,并提出了利用现代音乐知识,系统收集整理古琴音乐遗产的主张,在古琴界有一定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其中刊有张先生的论文《广陵琴学过去及将来》,及《满庭芳》、《忆江南》词各一首,还有一副张先生撰写的集琴曲名对联。其时,国难当头,烽烟战乱,张先生等为此书的刊印、发行,历尽艰辛。彭祉卿在《今虞》编后语中高度评价了张子谦、沈伯重的奔走、劳作,认为此书的出版,系“属二君督工踵成之”。然而,战乱使琴社不得不中断了活动。
沉寂了一年后,琴社活动又逐渐恢复。张先生在《操缦琐记》中对这一阶段的记述,感慨良多:“讵好景不常,玄黄易色,风鹤声中(程)午嘉避鄂;一至(柳希庐)走黔;查(阜西)彭(祉卿)二公之滇;余子亦星散不得聚。社址既化榛莽。余之藏琴、藏谱,亦多沦浩劫,此调不弹忽焉半载。追溯旧游,心绪灰冷,以为昔日胜概,殆不可再。不谓今春,如方旧雨,又稍稍来集,踪迹所得达二十余人,于是,琴社有继续召集之举。”1938年8月21日,琴会在上海古柏公寓礼堂雅集。以后,琴社每月定期雅集一次。1939年7月始,又增添了每星期小集一次。讨论琴曲,切磋技艺,互通信息。其间,张子谦得交各路琴人,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值得一提的是与音乐家沈心工的交往。
沈心工名庆鸿,字叔逵。1870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先驱,乐歌运动的代表。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附小。他不但经常参与琴社活动,其住所“沧州公寓”也是琴友经常雅集的地方。有时还仰仗其社会活动能力,为琴社排忧解难。张子谦在《操缦琐记》中记到:“(1938年8月29日)午后访草农,偕至沧州别墅晤沈叔逵先生——新社友也。先生精音乐,擅歌,生平作曲綦多,有《心工唱歌集》行世。与之讨论达二小时之久,所言多有见地。琴略能弹,惜未能甚专。出潞琴一,装璜极富丽,惜弦不齐,未克一奏,颇怅。别时蒙赠《心工唱歌集》一册。”
沈心工曾为琴社创作社歌,“二月三日……请其作社歌,居然完成,并亲自交来。社歌命意谴辞均甚佳,分三段。”这份乐谱如今已无从寻访了,甚憾。当年,琴人李子昭逝世时,沈心工也曾创作琴歌作为哀乐,由今虞琴人在追悼会场唱奏。
1939年3月19日,琴社为沈心工七十岁生日祝寿:“午后,景略、守之来,同往叔逵先生处,……拍照后开始祝寿。……寿翁款待极殷,……歌《我的家》曲,阖家齐唱,音调柔和优美,家庭祥和之气充溢眉宇,可钦可羡。”张先生晚年还常常与笔者提起当年同沈心工的这段交往,并称“我和他是忘年交”。
1941年1月4日,今虞琴社在浦东同乡会举行了一场公演,被张老称之为“琴社第一次重大举动”。从《操缦琐记》这天的记录中,可见当时琴社活动状况之一斑:“本日,本社公开演奏。穷十余日之力,各事均已就绪。入座券亦销罄,……往来购券者甚多,券已告罄,无法应付,结果请其留下地址,以备月集时专函请其来听,始怏怏而去。会场迄五时后始布置妥当,台上置屏风八扇,高几四,杂置松树、盆景、瓶炉之属,尚觉幽雅。另装放音机一具,恐后座听不清也。七时,持券者开始入场。……演奏时,秩序极好,喘息俱无,诚为难得。”
解放前后的几十年间,张子谦先生操持社务,为琴社开展正常的活动奔走呼号,得到社内外琴人的一致嘉许。维持一个没有营利的、从事高雅艺术的民间社团,人员、经费、场地、活动安排等等,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1939年2月4日“早接剑丞信,关于社务谬加赞许推崇,阅之甚愧。半年来并未有何建树,略有些微成绩,皆同志诸公匡助之力,余何有焉。”1956年2月28日记:“……谈琴社情形,甚悲观。据云,本月仅收到社费三元五角,房租须卅元一月,不知如何维持。余实一筹莫展。”1959年9月19日“琴社工作,我在五、六年前因纱厂工作紧张,无暇过问。自调入民族乐团后,既有时间又有兴趣。另一方面想到既然专业,更应该对于古琴有所贡献,一定要将琴社搞好,因之奔走推动,不遗余力。……国庆节演出节目,经音协拟定后正加强排练。距演出日期已无多日,不料振平得音协通知,演员经审查后,队中有七人,其原单位或里弄居委会均不同意演出,因之不能参加。……此次变化影响琴社极大,重整旗鼓愈觉困难。虽将来变化难以逆料,然以历来情况揣测,本来是一盘散沙,今则完全涣散。如何收拾,除非有正式领导以彻底改造或者尚有可为,否则必垮无疑矣。”
七十年代末,琴社再度复兴,张子谦先生以八十高龄出任社长。一时间,琴社呈欣欣向荣局面。
二、倡琴歌 扬古韵遗风
中国古代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一向有唱奏合一的传统。古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载:“《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张子谦先生十分注重传统琴歌的挖掘、整理和新琴歌的创作、发展。曾坦言:“余对于弦歌向来积极,颇思独创一格,发挥古典音乐唯一之精神”。
早在三十年代,张子谦就对琴歌有所注意,其《操缦琐记》1938年9月24日记到:“……琴曲本应歌唱,但废之久矣。颇思研习成功,将来拟正之沈叔逵先生,当可有所发明也。”据樊伯炎先生讲:“1936年,我在上海结识了张师子谦。他弹琴之余,偶可昆曲,而我度曲之余,从张老为师,初学操缦。……张师在《治心斋琴谱》中抄示岳氏《精忠词》之谱试音研究,嘱我订出节拍,我就承担了这一任务,并将不符合吐字行腔之处稍作改动,经张师审定后,由我试唱,张师攻琴和箫,……1939年‘今虞’在沪首次公演于浦东同乡会礼堂。”[3]救亡运动中,“今虞”不时唱响的这首《精忠词》,亦不失为琴人为抗战所做的具体贡献吧。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早已成为了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操缦琐记》中大量记录了张子谦和多位琴人孜孜以求、切磋琴歌的生动景象。试拈几条有关《精忠词》者:1938年12月3 日“饭后,景略来栈[4],同往草农,试歌岳武穆《精忠词》。音节悲壮,谱入丝桐,颇多可取。因填入工尺,暇拟定准板拍,将来亦可吹奏也。”12月12日“午后,冒雨走访(草农),与之研究《精忠词》。点板一过,歌弹数遍,大致赞成,间有一、二句须斟酌,什九已无问题矣。”12月16日“午后,冒雨访景略,……再度改正《精忠词》拍板,可无间矣,闲话至天黑始归。”12月18 日“……伯炎、云孙试唱《精忠词》,声调高低,颇费斟酌。过高则丝竹无音,过低又不足以发挥曲情。数度试歌,始觉稍可,仍有改善处,尚须再度试习。”12月21日“……伯炎试唱《精忠词》,已完全成功。以其天赋歌喉,更觉激昂慷慨,不可多得。”
早年张先生为琴歌打谱,开始“点拍”[5]时,一般是先由其大女儿家璞反复试唱,然后邀请社友吴景略、沈草农等先生共同试弹、试唱。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刊印的《二香琴谱》中有琴歌《梨云春思》,张子谦喜其词,“久拟谱出弦歌”。此歌的打谱工作始终得到沈心工在音乐方面的指导。1938年11月7日《操缦琐记》中记到:“午后访景略,商《梨云春思》。按谱一过,音节觉尚婉转。高音用至七弦一徽,低音多一弦徽外,为曲中少有。通体流畅,有辞琴曲向极呆板,惟此不为辞句束缚,斯为难能。苟歌者得法,必多可听。点定板拍,极有出入。景略不愿贸为之,乃同往商诸沈叔逵先生。承允试定一、二段,能有根据,推衍当较易矣。研究约二小时,始各别去。”几天后,沈心工将整理好的谱子送来。11月15日“邀景略往草农处看《梨云春思》谱所定板拍。试弹、试歌,大致甚好,唯所定节奏,完全根据歌唱,对于指法不无小有出入,如背锁[6]延为慢三板之类,似须加以斟酌。叔逵先生允为完全点定,弥深欣慰,不日当可观厥成矣。”11月30日“午后,偕玉蓉往景略家小坐,试弹《梨云春思》,节拍颇不易斟酌。宜于弹者,往往不宜于歌;宜于歌者,势须改动谱子方能调协。景略有退志,余仍主努力为之。凡一事成功,例须有许多波折,打破困难,自然游刃有余矣。”转年的2月1日“晚谱《梨云春思》,改定第四段板。初点第五段板,命家璞试唱,音调虽平,未尝无可取处。拟再点两段,如大家认为不好,亦只得终止矣。”2月2日“午后访景略,……出所定《梨云》板拍,请校正。景略认为尚好。适张女士来,试歌一、二段,音调仍平,但间亦有可取处。此曲共十段,所谱旧词多系句读平整者,求峭拔自不甚易。且词太长,苟声调高亢歌者,亦难为继。果平平唱出,能得缠绵婉转之致,斯亦可矣。晚归,复点成六、七、八、九四段。十二时始寝。”2月3日“余点定之《梨云》数段,试弹歌,叔老尚认为可用,私心甚慰,当努力完成之”。2月6日“午后,景略以事来栈,同至其寓,细校《梨云》板拍达三小时之久。中有数句大费研究,结果幸皆称意,相与大乐。至此可谓完成十之八、九矣。”就是这样,常常一句就要研究二、三个小时,直至满意为止。数月后,“全曲已臻妥善”,最后再自己抄写、油印,装订几十册,分送本社、外埠琴友和浦东同乡会。这首琴歌的第一次演唱是在1939年2月26日的月集上,由张翰胄女士演唱,“张女士歌极好,大得全体赞许,以众请一度复唱,尤觉佳妙”。在后来的月集和琴社演出中,琴歌《梨云春思》成为保留曲目之一。
另一首琴歌《春光好》,也是张老用力甚勤的佳作。这首歌的音乐取自于《梅庵琴谱》中的《玉楼春晓》,由沈心工填词。当年张子谦初听此曲时,认为“极婉转动听”。1939年1月8日“……往沧州别墅访沈叔逵,请歌《春光好》。是曲以歌为主,演辞音节堪称无间。若以琴谱言,以虚音填实字,似有斟酌余地。景略之意,拟将谱字再略改动,使音韵增强,似无不可。梅庵琴派大都以圆转为主,准此而为,大约不致差谬过甚。”1月12日“饭后访景略,吹奏《春光好》,谱字略改数处,尚觉生动。箫之高低音,亦配合妥洽,惟尚乏人唱耳。”这首歌最早也是由张翰胄女士演唱,“(1939年1月29日)本社举行第六次月集,……新节目《春光好》,张女士之歌极佳,深得四座赞许。”至此,可谓大功告成。以后,在今虞的演出中,又多了一档保留节目。
1959年张子谦撰写了《提倡有辞古琴曲之我见》一文,脱稿后,曾与琴家刘景韶共同切磋、研究,征求意见。1962年5月12日“上海之春”音乐会,著名歌唱家鞠秀芳演唱《阳关三叠》、《湘妃怨》,张子谦、吴振平、沈仲章、范伯炎、高亨为之伴奏。“反映尚好,周小燕谓《阳关》颇佳,《湘妃怨》尚未能结合情感,须进一步钻研练习。余廿余年来,对于弦歌始终有兴趣,总以没有人唱为憾。今得秀芳,诚喜出望外,今后仍拟继续试唱各曲弦歌,是否能普遍提倡起来,端赖秀芳努力矣。至我等伴奏,据反映尚能结合无间,亦出意料之外。”同年,张老随团到北京演出期间,还曾亲自带上海民族乐团女高音沈德皓,访查阜西,学唱琴歌,“承其详细讲解”,演唱水平大增。
1988年,张子谦先生定居天津,笔者追随左右,有幸向张老学得《梨云春思》、《春光好》这两首琴歌,并于1990年“李凤云古琴独奏音乐会”上弹唱,反映热烈。记得当时他曾说,上海民族乐团歌唱家沈德皓演唱琴歌,情、韵具佳,并亲自致函,请她把谱子自上海寄来,供我学唱。琴歌公开演出后,《春光好》还被天津电视台选中,并在“津门桃花诗会”等许多场合中演唱。如今,感念师恩,不禁怆然。
六十余年来,在张子谦先生的倡导推动下,今虞琴社挖掘整理了一批古代优秀琴歌,成绩斐然。1986年曾出版《今虞琴歌》,获海内外琴人的一致好评。
三、承广陵 出自家面目
张子谦先生谦虚好学,从不自满。1938年,琴家徐立荪听张子谦弹琴后不客气地指出“下指不实,调息不匀”,张先生深受震动,当即书写一副对联,“廿载功夫,下指居然还不实;十分火候,调息如何尚未匀”,挂在墙上以自勉。即使成为专业琴家亦如此。他利用全国巡演的机会,每走到一处,便寻访当地琴家切磋、请教。至九十高龄时,每当与笔者谈起同辈琴家,也总是看到人家的长处,常说“此人某些方面比我强,彼人某些方面强于我。”
张先生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弹琴、吹箫、唱昆曲自不待言,诗词、书法、摄影也有颇深造诣。而这一切又端赖多年来的刻苦钻研。《操缦琐记》1938年9月8日记其练箫情形:“余习雅箫三年余,未尝间断。昔尝就正于巽之、阜西,两兄皆能手也。阜西之箫柔而和,与琴曲之转折、起伏及滚拂、索铃[7]等指法合奏,有独到处。巽之虽不能琴,其箫有金石声,海上推为独步。今二公远去矣,余之艺迄未成。虽知箫之为用,不在手,而在气。换气固难,运气尤不易。一声之出,切忌成直线,需作弧形,运气功深,方可收放自如,起伏有致。至宛转回环,绵绵不断,又非换气得法不名功。”他的摄影作品《伞》,三十年代发表于柯达摄影杂志。友朋间的诗词酬唱,更是常年不辍,直至去世前夕。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些均与他的古琴艺术密不可分。
我们今天论其艺术风格,谈其艺术成就,如仅局限于他的演奏,是很难全面把握的。《操缦琐记》中的很多段落,反映出他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敏锐的艺术感觉。如早年将琴曲《普庵咒》改编成乐队时,他曾这样记到:“(1938年8月25日)《普庵咒》本佛曲,状钟、鼓、铙钹之声,传法语梵音之意,掺以木鱼、引磬,似亦无伤大雅。余初建议,草农、云孙等附和之,乃有斯举。拟用瑟一、琴二、箫二合奏。木鱼以节之,引磬以扬之。务使各段节奏或疏或密,或重或轻,高低近远,巨细宏纤,一一描而出之。使聆之者如在梵宫佛国中,斯臻妙境。虽然亦谈何容易哉,愿假以时日,娴而习之,庶可得其万一耳。”
琴界一般认为,管平湖先生的演奏以雄浑古朴见长;吴景略先生的演奏以绚丽多彩见长;查阜西先生的演奏更多的是一种感情体验和自我精神的寄托[8]。而以张子谦为代表的广陵琴派则以跌宕不羁见长。以琴曲《梅花三弄》为例,这是各琴派均重的古典曲目,除广陵派以外,在音乐上,尤其是节奏方面,其他各派一般无甚出入。我们以泛音段做对比:
(谱例)
(第二段记谱仅供参考)古琴音乐的个人化特性,以及它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在张子谦的这段《梅花三弄》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可能会涉及“传统的古琴音乐(可以推而广之地说是中国音乐)究竟有何特点?”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
我们常说,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意义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它的历史久远,并由于文人的参与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更主要的一点,那便是古琴保留并仍在使用着晋、唐以来的记谱方法,如欲一窥中国古代音乐之面貌,考察琴乐是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答复的。如果撇开古琴音乐而谈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术界称其为“无声的音乐史”,似已成定论。但古琴的记谱法记录的是左右手指法,而于节奏方面则只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提示。难道说智慧的中国人没有能力发明记录乐音时值的符号?显然不是。这恐怕与中国人的艺术观甚至哲学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简言之,艺术要自由率真、自出机纾,尽可能少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这才有了古琴的打谱,中国传统的古琴音乐因此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琴谱,经不同演奏者的打谱,由于演奏者不同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甚至心境的不同,同一首乐曲会出现不同的面貌。中国音乐的这一特点在古琴音乐中表现得或者说是保留得更加充分和完整。另一方面,说到中国音乐的型态特点,尤其是古琴音乐,除了重旋律、重“腔”、“韵”等等,在节奏上也绝少西方音乐那种严格的、有规律性、并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以贯之的拍子。而是重气口,似说似叙,任性挥洒。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有了这样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后,再来看以上的两条谱例,广陵派的这段泛音(也有人将这一部分视为该曲的主题)演奏,用号称当今最科学、准确的五线谱来记录,则处处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无法准确表达真实的古琴神韵于万一。这也实在不是五线谱的过错,平心而论,用五线谱把这段旋律记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以说把五线谱的潜在功能发展到了极致。如套用一句当今社会科学界流行的术语,那便是两者不是一套话语系统,在沟通过程中造成很多信息的错位,也是难免的。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说,以张子谦为代表的广陵琴派,在某些方面更多地保留了古风[9]。
1956年下半年,上海民族乐团欲邀时在纱厂任职的张子谦先生入团工作。《操缦琐记》载:“(1956年11月6日)周惠、刘中一来寓,……意殊诚恳,颇为感动。”“十二月八日:上海乐团调职手续截至昨日始办妥,今日午后离厂。我在纱厂服务前后十八年,今告结束。转至新岗位工作,心情极为愉快。”至此,张子谦先生走上了专业琴家之路,并成为我国在文艺团体里的第一位专职古琴演奏家。同时为上海音乐学院兼课。《操缦琐记》1958年载:“十月八日晨,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兼课,学生有龚一、成公亮、李禹贤。”此后,年复一年,他为上海音院培养了数届古琴学生。
作为广陵琴派的代表,张子谦的琴风形成今天的面貌,与他作为专业琴家、要时时面对观众是分不开的。他虽尊奉广陵派,但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也充分吸收了其他各家各派之所长,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并在很多方面对广陵派有所超越。当代广陵琴派的另一位代表刘少椿,早年与他同出一门,均受教于孙少陶。1955年6月,刘少椿由扬州来上海参加今虞琴社星期日对内观摩演奏会,对数年后两人重逢时的言谈,张子谦在其《操缦琐记》中这样写到:“少椿寓宝森家,晚往访。十余年不见,欢然道故,谈别后情形,都无是处。彼此均头童齿豁。回忆前尘,怅然久之。至弹数曲,少椿谓我之指法已有变更。余初不自觉,细思,言颇中肯。近十年来,余弹各家曲调,无形中不无受其影响,亦势所必然也。听弹《樵歌》、《龙翔操》与余稍有出入,可作一证明。”
张子谦的演奏格调高古,指法凝练而奔放,意境豁朗而深邃。把“情”与“意”融汇在自己的演奏中。以其代表曲目《龙翔操》为例,“它的节奏,通体都用跌宕。结构非常紧凑。分开有时三五乐句或七八乐句成一段落,合起来全曲又一气呵成。有细密处,也有奔放处。圆转随意,收放自如。”[10]张老的演奏,正是在这种多变的、别人听来似无固定节奏的音乐天地中驰骋,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处理得丝丝入扣,使整首乐曲听来确有“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之感。1984年张老写过一首《听弹‘龙翔’》的五言绝句:“抚弦动操间,《龙翔》去无迹。仿佛有余音,萦回绕天际。”这实际上是他自己演奏境界的写照。下面试归纳以张子谦为代表的广陵琴派在演奏上的特点:
1、右手下指喜用偏锋(触弦不是手指中间,而是偏右侧)。无论勾、挑、剔、抹,都带斜势,轮指也同样用斜指弹出。由于多用偏峰,使手指触弦肉多于甲,故音色朴实、凝重。
2、过徽。演奏时随着音乐的变化,右手可弹过四、五徽,有时过六徽取音,这种情况多在音色较亮的六、七弦上使用,与散音、泛音形成对比,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而按传统的说法是“未有直过五六徽而弹者,此琴之所禁也。”[11]此可证张先生的从艺术效果出发,对古法的大胆突破,
3、吟猱。左手强调吟猱的功夫,也是广陵琴派的一大特色。张先生尝言,广陵琴派“大概以细致柔和取胜,所以在吟猱方面,很少用大猱、急猱,多用细吟、缓吟之类,……最宜于演奏抒情曲操。”《平沙落雁》是广陵派的代表曲目之一,笔者在学习此曲时,先生反复强调要“字字有吟猱,而吟猱不露”。并引《五知斋琴谱》“上下走贯,至若细吟,以及少息,手原暂可不动,将大指藏于四指之下,隐隐吟之,声愈幽柔而音愈沉洁,既无离弦之空,而又无形迹之忙。”如此才能韵味醇厚,听之妙不可言。
4、双撞的特殊使用。在广陵派琴谱中,常有左手双撞的指法出现。张老的演奏强调上弱下强,往来分明,以增强音乐的律动感。(谱例)
5、唱弦。这是广陵派独特的习琴方法,它是根据旋律的音高和节奏,把弦位及左、右手指法名称唱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学习而且有助于音乐记忆。既使手中无琴,也可背弦默唱,虽手上生疏,然数日就能恢复。
6、节奏。如前所述,广陵派琴曲的节奏,多与众不同处,很少用规整的节奏贯穿始终。多为混合节奏,令初听者无拍可击。而正是这种不同单位的混合节拍,可产生一种特殊的律动感,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变化,轻重缓急似在不意之中。这样演奏起来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四、广博采 不墨守成规
张子谦先生早年曾撰文《广陵琴学过去及将来》,其中写道:“近更欲作进一步之研术,意在博访周谘,融会各长,取长补短,为广陵琴界辟一新纪元。”[12]
如今,我们从《操缦琐记》中便可看出张先生早年乐于结交不同琴派的琴家,如梅庵派琴家徐立荪、浙派琴家徐元白、岭南派琴家杨新伦等。他没有门户之见,更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他曾向彭祉卿学习《忆故人》;向查阜西学习《潇湘水云》;与社友李明德研究《墨子悲丝》;与彭祉卿、庄剑丞、沈草农研习《渔歌》;与吴景祥研究《捣衣》;与吴景略研究《广陵散》、《白雪》;与琴子、宝森、少椿研究《樵歌》等等。1962年随上海民族乐团在北京演出期间,曾向管平湖学习《唉乃》;并再次与查阜西对弹《潇湘水云》。
张子谦先生十分重视古琴的打谱工作,几十年来挖掘整理了数十首传统琴曲。他认为古琴的“打谱以探求各家指法,如书法之临帖,然取其精华可矣,故不必字字须有本也。”如此方能与古人制琴曲之意相合。至于打谱的技术方法,“起初先观其断句、进退、吟猱等,蕴酿于心,然后动手。初次绝不能顺流而下,必须经过三番五次,悉心揣摩,稍久,方能入调,再加以细致推敲,自然能臻妙境。”[13]
古人尝言:“琴之为物,乃圣人治世之音,修身养性之器。”就是说,琴作为乐器,它的作用,不是仅仅停留在满足人的“口腹耳目之欲”上,重要的是它能通过调整、改善人的心境,来达到优雅社会风气的目的。这虽是儒家“寓教于乐”之“乐教”观的一贯体现,但它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琴的基本属性。古琴本身所凝聚着的一股文化内涵,使你坐在琴前,很容易进入一种悠然神往,物我两忘的境地。待到指在弦上,乐声自指下淌出,确可使人静心涤虑,超凡脱俗。这种感受,非琴人是难以体会到的。可谓“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乐器,古琴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也是其他任何乐器所无法替代的。“琴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这并不是神化古琴,此中真味,有些时候用语言来辨别确实显得无力。古之文人于诸多乐器中特别钟情于琴,恐怕是不无道理的。张子谦深谙其中三昧。《操缦琐记》中多次记录了他时常独自抚琴时所享受到的无限乐趣。“(1938年11月9日)晚归,家人均外出,四壁俱静,不可多得之时也。理琴十余曲,达两小时。身心舒泰,琴我俱忘,一年中不知几度有此境界。余尝谓弹琴与人听,固不足言;弹琴及同志小集,仅供研究,亦不足言;弹琴至我弹与我听,庶乎可言矣。然仍不如我虽弹我并不听,手挥目送,纯任自然,随气流转,不自知其然而然,斯臻化境矣,斯可言琴矣。然此亦仅可与知者道耳。”“(1938年9 月1日)晚膳后,送景略画扇至则均处。小坐,弹琴环境颇幽,略无嚣杂,阶前建兰盛开,幽香扑鼻,弹《渔樵》、《忆故人》二曲,颇有心手相应之妙。怡然若忘,此境固不可多得也。”1945年1月7日“……夜间,独自理琴至一点半钟,万籁俱寂,心如止水,得心应手,肢体畅适,此境久不得矣。归寝已近三时,睡梦中犹有余味焉。”这便是古人最向往的弹琴境界。王维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张先生与之庶几无分别矣。
张子谦虽为传统的文人型琴家,但在他身上绝找不到墨守成规的影子。不仅在演奏技巧上敢于创新,在艺术趣味上,也能够紧跟时代。早在三十年代,张先生便同吴景略、查阜西、彭祉卿等人着手乐器改革。九孔雅(琴)箫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在琴箫合奏中,由于传统箫之转调困难而造成的不便。五十年代初,为适应新社会的发展,他鼓励并参与古琴的乐改。在保留古琴韵味的前提下,为加大古琴音量,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还积极采用新推出的钢丝琴弦,对新的演奏技法,他也不耻下问。
“文章当合为时而作”,不做时代的落伍者,是张先生自觉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在重视古琴打谱、积极挖掘整理古代遗产的同时,张子谦先生还提倡古琴要反映新生活,要不断有古琴新作品问世。为此,他热忱地欢迎搞音乐创作的同志加入到古琴队伍中来。即使没有新作品,他也乐于将传统琴曲以不同的面貌呈现观众。所以,早在三十年代,除了古琴独奏的形式外,琴箫合奏、琴歌、古琴合奏、琴与瑟、二胡、钟、磬等民族乐器的合奏,甚至是琴歌合唱,他都大胆尝试,努力探索。为使古琴走出狭小的文人圈子,让全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可能欣赏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古琴音乐,尽了他最大的力量。从抗战时期高唱《精忠词》,到五十年代,张子谦率今虞琴社经常上演的新节目,如:《和平颂》、《歌唱共产党毛主席》、《白毛女》、《蝶恋花》、《玉娥郎》、《沁园春》等,无不体现了他不泥古、不守旧、开拓进取的一贯作风。
1960年4月,查阜西从北京来信,音乐出版社建议将其所著《古琴常识和演奏》一书,和沈草农所撰《古琴自学方法》一书,由张子谦加以改编、合并,统稿、修订后正式出版。经与沈草农磋商,“将全部规模确定,重编目录,然后对两书斟酌去取,务使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等等事项,都落在了张子谦的肩上。为此,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现问题时,更须往访草农斟酌”,时常是“长谈至深夜甫归”。1961年该书出版,名为《古琴初阶》,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本古琴普及读物。
今天,我们纪念张子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为学生,笔者认为,我们应学习他对于古琴事业所具有的满腔热忱和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还应看到,其天才的音乐感悟力,来自于全面的艺术修养,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打谱实践中。从他打谱的《秋鸿》、《长清》、《楚歌》、《华胥引》、《天风环佩》等曲的音乐中,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其精湛的古琴技艺、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这里面也包含着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于打谱,他尝言“小曲仨月,大曲三年”。这种精神,也应是张子谦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
--------------------------------------------------------------------------------
[1] 张子谦先生于1938年至1966年所记录的有关琴事活动的一部笔记,共十册,名《操缦琐记》。资料翔实,弥足珍贵,笔者将另有专文论述。以下引文如不特别注明,均出自该书。
[2] 见《今虞》琴刊,1937年版。
[3]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音讯》1986年第2期。
[4] 张子谦先生时寓公茂盐栈。
[5] 琴乐打谱工作之一环,即划定节奏。
[6] “背锁”为古琴右手技法。
[7] 古琴右手指法。
[8] 参阅《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再论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李祥霆文。
[9] 琴史专家许健先生认为,从谱系传承和音乐风格上看,广陵派的《梅花三弄》还保留着五百年前的琴乐特点。
[10]张子谦《广陵琴派的沿革和特点》,载《上海音讯》1986年第2期。
[11] 清·徐祺《五知斋琴谱·指法纪略》。
[12] 《今虞》琴刊,1937年版。
[13] 《上海音讯》1986年第2期。
20世纪中华乐坛名人名曲 项斯华古筝领奏独奏 渔舟唱晚 豆瓣
项斯华
出版发行: 广东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古筝
我国古代的弹拔乐器,其音色淳厚优美、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筝较琵琶易学,有“千日琵琶百日筝”之说。
项斯华
著名古筝演奏家。她博采众家之长,勇于创新,借鉴了钢琴和竖琴的某些演奏手法,其演奏既带有西洋乐风,又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
渔舟唱晚
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较大的一首筝独奏曲。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描绘了江南渔船满载而归,歌声四起的情景。
梁祝 豆瓣
9.7 (23 个评分) 吕思清 / 上海交响乐团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马可波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现代作品之一,呂思清则被誉为:唯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大奖得主呂思清历经近百次的梁祝现场演出,以及三次录音之后,终于录下了千锤百炼,众所期待的“梁祝”。呂思清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宏的视野,将这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连梁祝的原作曲家陈刚、何占豪都不禁要热泪盈眶,陈刚更表示——呂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张精粹大碟呢?
古筝传奇 豆瓣
中央民族乐团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广西民族音像出版社
中央民族乐团1960年创建于北京﹐是目前规模最大﹐编制最完整﹐水平最高的国家民族乐团。乐团创始人为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和著名声乐教育家唐荣枚女士﹐现任团长为顾夏阳。
京华烟云 (2005) 豆瓣
7.3 (110 个评分) 导演: 张子恩 演员: 赵薇 Wei Zhao / 潘粤明
姚木兰是姚思安 ( 陈宝国 饰)的掌上明珠,十岁跟随家人走难时意外失散,被曾家所救。这份恩情待到木兰(赵薇 饰)长大,没想到会以另一种方法来偿还。曾家大少爷平亚一直体弱多病,眼看即将失救,曾家太太(潘虹 饰)便想借婚事冲喜。本以为平亚青梅竹马的恋人曼妮无法赶到,于是半威胁半恳求姚家 让木兰出嫁。然而曼妮的及时出现,救木兰于燃眉之急。曾家让三个儿子同时成婚以救平压性命。于是同一天,襟亚迎娶财阀之女牛素云(胡可 饰),荪亚迎娶姚家二小姐莫愁。但是莫愁因为与荪亚闹了小别扭而逃婚,无奈与重压之下,木兰代妹出嫁。
荪亚一直都惧怕木兰的才华与淡定,婚后以对木兰冷淡来成全自己的懦弱。处事荒淫无度,对家里生意漠不关心,还与女画家曹丽华偷情同居生下儿子。木兰都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承受一切,仍然对公婆关心有礼,对荪亚照顾有加。
三兄弟同时成婚没能留住平亚的命,曼妮也开始了守情的一生,幸有木兰作伴,聊解安慰。牛家横行霸道,牛家二公子却与莫愁相爱。从此惹出多少是非。木兰仍以淡薄之风接受命运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