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曾經 豆瓣 Goodreads
6.4 (5 个评分) 作者: 林夕 皇冠出版社 2006 - 7
既是散文集,題材包羅萬有,重溫一遍,那時候對身邊瑣事觸覺特別敏感。請大家認識一下一個初出社會做事並開始在娛樂圈寫歌詞忙得千帆並舉的人,對生活的體驗。讓你了解他所見的世界。這本書是林夕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兩年出版過三本書的結合本,包括《某月某日記》、《即興演出》和《盛世邊緣》。十六年後,再度重生。
山中杂记 豆瓣
作者: 冰心 2005 - 7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女人应读的30本书 豆瓣
作者: 张玉斌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9
世界有十分美丽,但如果没有女人,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蕴。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正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所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女人不可不读书,世界因女人的存在而美丽,女人因书籍的滋养而变得更加聪慧。
本书在参考中外诸多名家所列举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女性的不同需求选取了30本书,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艺术、服装、美容、婚姻、家庭等诸多不同领域,相信喜爱读书的女性必能从中有所收益。
本书采取了全新的编辑体例,每本书分设开卷有益、知书达礼、文苑流芳、古今书话、书林漫步等栏目,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所选的30本书进行全面的评点解读。其中“开卷有益”一栏是对原著内容的精练概括,可以使读者提纲挈领地领会书中含义;“知书达礼”选取了相关的精彩书评,是对该书的思想内容及影响的全面解读;“文苑流芳”是对原著作者生平的简单介绍;“古今书话”和“书林漫步”则将带领读者概览人类历史长河中与书籍相关的常识。此外,这30本书每本书后都附有“红袖添香”栏目,介绍了一些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书籍,以便读者吸收更多的精华。
女巫词典 豆瓣
7.2 (6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花城出版社 2001 - 5
《女巫词典》是本散文集,由“女正词典”、“女巫冷眼看男人”、“女巫鞭策女同胞”及“女巫爱恨聪明九”组成。全书以叛逆的调侃,解构旧式文化。“尖锐透彻”是全书最为醒目的特色。在这里,读者看不到普通女性的温柔敦厚,却能扑面感觉到其狡黠聪慧,扑朔迷离,就像女巫,“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书中配有写意的漫画,达至图文共读。
旅欧十年 豆瓣
作者: 卢因诚 2003 - 2
卢因诚教授在德国生活和工作逾10年。他生活在德国人中间,作为客座教授与欧洲多国科学家一起工作,并利用每年的休假游历了欧洲国家中的18个国家。《旅欧十年》汇集了他的53篇纪实性文字,从不同的视角有选择地描述了欧洲的著名都市、战争洗礼过的地方、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异域风情;结合作者的体验和研究,介绍了欧洲的文学、艺术、科学和教育;记述了他亲历过的有趣事件,结识的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士,诸如富有的人、殷实人家、科学家、诺贝尔奖得者、传教士和嫁到欧洲的美国丽人等等。
开车去巴黎 豆瓣
作者: 华历 2003 - 4
一支浩浩荡荡的四驱越野车队,从广州出发,历时60天,穿越亚欧大陆8国15800公里,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感受了西安、莫斯科、圣彼得堡、柏林、巴黎等130多个中外名城的文化底蕴,经历了自驾车旅游对体能、信心、毅力和勇气的极大考验。
阅读此书的你,是否也会产生车行天下的冲动?
Logo的文化史 豆瓣
作者: 钱定平 2005 - 5
Logo是什么?它有什么念义?它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演变的?
现代人生活在logo的海洋之中,每天触目皆是的,莫不是形形色色的logo,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logo背后的文化含义及其发展的历史。本书作者查阅了各语种的大量文献资料,并游目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万千互联网页,爬罗logo的文化渊源及演进,挖掘古老文明中的logo意向,罗列中世纪以降的上至帝王,下及平民的logo意识,为读者编织出作为文化符号的logo的跨文化发展之网。作为logo文化研究的开创性读物,读者阅读本书,能够在广阔、宽泛、人性、艺术和历史的氛围中去触摸、熟悉logo的文化与历史,进而获取新的知识,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豆瓣
作者: 海岩 2004 - 9
《煽》,由海岩亲自操刀,盘点自己多年来的小说、散文、艺术杂感、企管论文、访谈,择其妙论趣语编撰成册。全书分"说爱"、"说人"、"说事"、"说官"四辑,纵论人情世事,如上了岸的人返身观火,虽也怜惜犹在挣扎的受困者,愿意指点一二逃生之道,但怀的已是大慈悲--生而为人,免不了水里火里走一遭--说归说,还要看受教者的悟性。文字里少了锋芒,多了机敏。
上海流水 豆瓣
作者: 孙甘露 上海书店 2006
本书收录上海先锋派文学家甘露的最新作品,包括小说随笔、诗歌三部分内容。作为当代文坛先锋派的代表人物甘露的小素来具有“反小的倾向,注重形式的表现和语言锤炼,形成自己的特风格。以《上海流水》为开端的十余篇文作品,则以轻悦的“流水帐”方式,记录了多个“某年某月某日”的生活状态,从中也可见到代文坛一些著名作家文人的新动向。文字流畅可,间中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涉猎。本书中收录的诗歌部分,汇集了作者执笔以来的大分诗作,从中也可看出他在创作上的心路历程。作为“海上风”系列丛书之一,本著作风格轻灵,又颇含文化气息,适合文学爱者阅读,不失为闲中读书之选。
风月无边 豆瓣
作者: 高鹤云 / 山谷 2004 - 1
在策划这本小册子的初始,我们即拟定了这个书名。初衷是,选择若干海内外的自然风情和人文名胜,用摄影语言和随笔文字来表达各自的内心感怀。当然,这是读图时代的一种美好尝试,涉猎的是极为有限的题材,但我们侈望面对的却是整个自然和社会,以及比海洋、天空更为辽阔的人的内心世界。因此,“风月无边”四个字就自然而然地从脑海中跳了出来。
本书选择了若干海内外的自然风情和人文名胜,用摄影语言和随笔文字来表达各自的内心感怀,以及比海洋、天空更为辽阔的人的内心世界。本书内有正文41篇,这些作品的风格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美、即有内涵的物像,不是刻意追求能追求到的,而是要在观察生活、体察生活,在镜头以外的修身养性上下功夫,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功夫在诗外”。
杨锦麟这家伙 豆瓣
作者: 杨华 岳麓书社 2006 - 4
该书详细记述了杨锦麟从命途多舛的幼年、15岁上山下乡到街道临时工、大学教师,继而转赴香港,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笔、杂志主编、专栏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传奇生活与坎坷经历,尤其围绕杨锦麟2003年至今主持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台前幕后的工作生活,以鲜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杨锦麟的喜怒哀乐,处事为人与成功之道,并独家披露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对始肇于凤凰的一档全新节目和杨锦麟本人,总裁刘长乐惺惺相惜,亲笔撰写序言热情推介,认为:“杨锦麟读报的‘魂魄’,在于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五十年多年来上山下乡、学工学农、求学教书、卖文为生,在底层苦过、上层混过、内地呆过,在香港漂过的这种复杂的人生。”一句话,老杨的卖点是经历和历练。近20位好友也对身边 “一夜蹿红”的这个家伙表示出由衷的兴趣,多有精彩爆料。曹景行有言“最难学到的,还是老杨的功力、风格”,“那种渗透到整个节目中去的激情和投入”,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老杨不好学,老杨学不了”;叶扬总结出老杨“读报七诀”,其中一条是“非勇者不可为,非贤者不可为”;吕宁思只有慨叹:“老杨,英雄啊!”至于同乡程鹤麟对“杨锦麟这厮”的点评,更是酣畅淋漓,令人忍俊不禁……
我和李敖一起骂 豆瓣
作者: [美] 李文 2004 - 1
本书是台湾作家李敖之女李文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书。阴差阳错,作者意外出生,父母一位在台湾,一位在
美国。由于父亲入狱,从小与奶奶在许多亲戚家漂泊生活。童年的记忆竟是探监;少年时回美国读书,却遭受
继父性侵犯;由于渴望从小就失去的家庭温暖,竟17岁结婚生女;为完成学业,毅然离婚别女,一直念完博士
方休。在美国学习生活三四十年仍念故国,怀抱赤子之心,回国发展,却屡遭冷遇、打击、不公平的待遇。作
者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严厉斥责,奔走呼告,积极投诉。其勇气、魄力、恒心,大有李敖之风范。这就是李
敖的女儿,虽然经历坎坷、屈辱,仍能坚忍不拔,还形成了叛逆、孤傲、我行我素的个性,与其父相比,有过
之而无不及。
口香糖男人 豆瓣
作者: 连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4
《口香糖男人》主要内容:两个性格迥异的都市女孩,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女人的谎言,披露了男人的伎俩。遇到帅哥:妖精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淑女以最委婉的姿态拒绝诱惑;遇到金钱:妖精一声惊叫,两眼放光,淑女表情平淡,心如撞鹿;遇到升迁:妖精浮想联翩,横冲直撞奔向前,淑女从容观战,一个人向隅悲叹……本文以妖精和淑女爱情生活为主线,描写了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男人,他们分别是口香男人、极品巧克力、百万富翁、百分百老公料子……开始了一段段啼笑皆非的爱情。
天哪,书! 豆瓣
作者: 科索布金.瓦特臣科 北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漫画是一种上帝和魔鬼都懂的语言。尤其是以画布自圆其说的无字漫画,更是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人群间架设了一座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当今世界每年都要举办个国际性的漫画艺术展览,在这些展览当中,书是一个最为常见的主题。收入本书的漫画系2005年的最新作品,其中既有诸如乌克兰的科索布金、俄罗斯的瓦伦丁、意大利的德尔庞、波兰的伊伦纽兹等世界知名漫画家的作品,也有许多在国际漫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青年漫画家如瓦特臣科等的佳作。可以说,这150幅关于书的漫画浓缩了当代无字漫画的最新成果,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当下国际漫画的多元风采。
书、人、世界,可以说是这些情态纷呈的漫画共同的主题,漫画家们以直觉去体察其间悖谬与错位,形诸笔下的,却是洋溢着诗意与幽默感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