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鸟瞰古文明 豆瓣 Goodreads
L’Antiquité Retrouvée
9.0 (43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克劳德·戈尔万 译者: 严可婷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10
130幅城市复原图,重现古文明全景
借由细腻画笔,溯着时间之流,触碰千年前的繁华巨梦
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横跨九大地域,近百座建筑群跃然眼前
它们是古代统治者雄心与抱负的见证
也是我们理解古希腊、罗马、埃及文明的最佳途径
🌟 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是在信念与梦想中建构而成。
它们并不只辉煌于历史,其光芒也照耀了后世前进之路。
🌟 古代城市复原领域巨擘让-克劳德·戈尔万凭借集绘画、建筑与考古学于一身的天赋, 将那些化为尘土,颓成残垣的古老废墟重新修葺。
📕 内容简介
当我们阅读历史书籍,闭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时,最大的困难和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是古代人的活动本身,而是他们活动的场所。失去场所的活动很快便脱离了我们想象的控制,背景的缺失让一切陷入失序,美妙和谐的图景转化成或滑稽或丑陋又失去连贯性的碎片。而古代城市复原图的重要作用便是:让我们回到现场,用想象力带着肉体,亲身体验历史。
毫无疑问,古代城市复原图的绘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本书作者让-克劳德·戈尔万及其团队用丰厚的考古学、建筑学知识,以及他出色的绘画天赋达成了目标。他用细腻的水彩画直接呈现了古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了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其中不仅铕被各类史书反复提及的重要城镇,还有曾经辉煌一时却被人遗忘的诸多地方。每一幅图画都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的结晶,甚至一幅图中浓缩了一座城市数佰年的历史,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通过眼前的复原图,凝视众多文明结晶,我们获得了观察历史的另一个视角,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智力体验。
👩 编辑推荐
☆130幅复原图呈现古地中海文明三千纪的繁华与梦幻
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87个地区与城市,囊括巴比伦、迦太基、雅典、特洛伊、罗马等众多历史名城,将古地中海文明全景呈现。
☆古代城市复原图制作领域巨擘率领的专家团队,用纸笔精准重构历史发生之地
让-克劳德·戈尔万,建筑师,考古学家,曾指挥位于埃及卢克索的“法国·埃及·卡尔纳克神殿研究中心”逾10年,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发表古代城市复原图数百幅,更有超过千幅作品被阿尔勒考古博物馆收藏。作者及其团队(历史学家、碑文研究者、建筑师、地理学家等)从事专业城市复原图绘制工作30年,每一幅复原图的背后都包含着千万条信息。
☆图文结合,详解城市历史与其建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对城市规划,城市主要建筑的来历、规模、结构等方面的详实说明,深入古代城市的肌理。无形的历史受肉于各有魅力的城市,变得可以被触碰、抚摸。
☆ 地中海古城版“清明上河图”,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历史之美
冰冷的研究成果被转换成生动的水彩画作,错落有致的线条辅以层次分明的淡彩,宏大的景观冲击着读者的视觉感官,让读者以苍鹰的视角看尽古地中海世界的繁华,又给予读者充足想象的空间,带领读者亲临其中,感受其美。
☆各色城市、各式建筑,多角度透视历史
历史不仅仅属于帝王将相,更属于芸芸众生;历史中的城市不仅仅有都城、重镇,也有着边境据点、乡野小镇。从帝王宫殿、神庙到普通人家、磨坊,本书所绘城市不仅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城,也有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地区,通过叙述后者平常而不失波澜的的生活,给人们另一个观察历史的角度。
2021年10月11日 已读
自此对东北的洗浴中心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哈哈,不仅是社交功能,原来连冷热浴池都是有上千年的传统的,失敬失敬。另外不得不说,罗马皇帝的审美真的是一以贯之,不管是哪个罗马城市,不管怎样的地形,海边还是山间,一定有一个圆形的竞技场稳稳地坐落在城市外缘。连着浴场,给我一种全民健美又芬芳的气氛XD。
DataAnalyst 历史 法国 漫画/绘本 艺术
波丽娜 豆瓣
Polina
8.6 (7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巴斯蒂安·维韦斯 译者: 张鑫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7
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对重重的挫折和迷茫,怀揣最初梦想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法国2012年度漫画评论大奖作品,带给你关于跳舞、关于成长、关于抉择的心灵触动。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跳舞的故事,一个名叫波丽娜的小女孩,在追求舞蹈梦想的 道路上历经挫折和迷茫。追求艺术极致、 绝不放弃的她,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了自我。而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与她严苛的启蒙老师,再谱一段动人的舞蹈。
“除了画画,我什么都不会,《波丽娜》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与绘画的事情。”——作者维韦斯如是说。而《波丽娜》讲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当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失败,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迷茫,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回望最初的追求和想法,并如启蒙老师所说:“在高处时,不要急。”
★ 天才漫画家最经典作品: 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被称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天才漫画家。10岁开始练习素描,25岁的作品《氯的滋味》获世界最高级别漫画节——法国安古兰漫画节最佳新人奖。之后的作品《波丽娜》又入围2012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Last Man》获2015年最佳系列奖。改编自《波丽娜》,由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电影也即将上映。
★ 意味悠长的纸上电影:《波丽娜》以漫画的形式,描绘一个如法国文艺电影般细腻悠长的故事,抒发淡淡的、意犹未尽的诗意。
★ 深刻把捉舞蹈之美:维韦斯以简洁但灵动的线条,将舞蹈之美表现到了极致。寥寥几笔,就能深刻把捉人体舞动的美妙姿态。
★ 原型为著名舞蹈家:波丽娜的原型,波丽娜·塞米昂诺娃(Polina Semionova)是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现任ABT首席,曾为德国国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曾任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东京芭蕾舞团、斯卡拉大剧院芭蕾舞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客席艺术家,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客座演出。
...................
※内容简介※
法国媒体评论漫画联会“2012年度漫画评论大奖” 。
一个名叫波丽娜的俄罗斯女孩,从小展现出过人的芭蕾舞天赋。六岁时,她进入一所著名的舞蹈学校,跟随博金斯基教授学习。博金斯基的教学方法非常严苛,年幼的波丽娜被他深深地影响。
之后,波丽娜在追寻舞蹈的路上历经挫折与迷茫,她离开学校进入剧院,又孑然一身地到柏林流浪……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多年以后,波丽娜功成名就,而她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到故乡,同启蒙老师博金斯基再跳一段舞。
...................
※名人推荐※
看完《波丽娜》这本描绘芭蕾舞者一生的故事绘本,我不只心弦被触动……我整个人被撼动到瞬时无法言语!舞蹈与人生一样,经常都要面对选择,一旦选了就要自己承担,结果好坏常常也不是一时之间可以论断的。就像波丽娜的朋友威廉为了要帮她下决定时说的:“舞蹈是一门艺术,在其中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
——流浪舞蹈剧场艺术总监伍锦涛,感动推荐!
2021年9月15日 已读
非常喜欢。丰沛这个词太好了,是人生经历,是情感,也是认知。我真是太喜欢了!ps谁不同意这男朋友就是个傻X呢……
dataanalyst 法国 漫画 绘本 艺术
第七重解答 豆瓣
La Septieme Hypothese
8.7 (67 个评分) 作者: [法]保罗·霍尔特 译者: 王琢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深夜时分,一个奇怪的身影在街道上游荡。他脸色惨白,还有一个奇怪的长鼻子。见鬼!这好像是大瘟疫时期欧洲医生的装束…… 半个小时之后,另一个人俯身倒在一个垃圾桶上面。他仍旧是一副中世纪的医生的装束--黑色的披风,高礼帽,一根银头的拐杖,皮质的小药箱……而在垃圾桶里,竟然蜷缩着一具尸体,满脸都是惨不忍睹的毒疮……一九三八年的伦敦发生瘟疫了?不可能!赫斯特警官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出另一种完美的解答……
2021年8月16日 已读
老话说得好,不要让侦探小说的悬念陪你过夜。还不错啊,只不过畸恋什么的,总觉得好像日本人来写更“正常”一些🧐
DataAnalyst 侦探 小说 推理 法国
Raymond Blanc: The Very Hungry Frenchman (寻乡拾味法国人 第一季) (2012) 豆瓣
Raymond Blanc: The Very Hungry Frenchman Season 1 所属 : Raymond Blanc: The Very Hungry Frenchman
演员: 雷蒙德·布兰克
2021年7月16日 看过
太好看了,活色生香。里昂的食物看着最好吃,普罗旺斯的食物看着最美。对食物,对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果然是老天爷的blessing啊。我喜欢所有有小肚腩的chef!
DataAnalyst 法国 纪录片 美食
一个定理的诞生 豆瓣
Théorème vivant
7.8 (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维拉尼 著 / [法]克劳德·龚达尔 绘 译者: 马跃 / 杨苑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11
2010年,法国青年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凭借对非线性朗道阻尼的证明以及对玻尔兹曼方程收敛至平衡态的研究,一举摘得菲尔茨奖章。维拉尼将以日记形式再现这段研究生涯,揭示一个数学定理的诞生历程,描绘数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真实人生。
2020年12月30日 已读
非公式的地方挺好玩的,顶级数学家的常人的一面,看日漫,对食物讲究,听歌……其外数学的部分,实不相瞒看多一眼我都觉得是侮辱了数学。这里面提到的东欧的数学家都好独特,想找他们的传记来读一读。话说他说自己盘算还有多久时间剩下可以拿奖,到后来我看到网上的新闻写他从政完全不意外哎。评论有人说可惜他从政,我觉得一点也不。
DataAnalyst 传记 数学 法国
城市猎人 (2018) 豆瓣 TMDB
Nicky Larson et le parfum de Cupidon
7.1 (105 个评分) 导演: 菲利普·拉肖 演员: 菲利普·拉肖 / 艾洛蒂·丰唐
其它标题: Nicky Larson et le parfum de Cupidon / 城市猎人:丘比特香水
Nicky Larson是人称“城市猎人”的私家侦探,他集幽默、正义、好色的天性于一身,擅长处理五花八门的棘手任务,深受委托人信赖。Laura与Larson为多年搭档,两人天天吵架,实则互相关心,有一天,Laura为两人接来了一单神秘生意——保护一瓶无论谁用了都会魅力大增的香水,二人即将开启新的一次冒险旅程,这一切背后交织着怎样的阴谋,又有多少人卷入了这场啼笑皆非的大战中......
2020年12月21日 看过
超级合适的约会电影!法国人对露上边和露下边非常坦荡啊!配乐不错,踏入爱河的那一刻响起的音乐尤其美。
DataAnalyst withCYTang 喜剧 法国 爱情
走进生命花园 豆瓣
ll Faudra
作者: 文:[法]蒂埃里· 勒南 / 图: [法]奥利维耶·塔莱克 译者: 柯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0 - 4
孩子从他的岛屿观察世界,他看到了海洋、森林、眼泪、战争和饥荒……孩子想象世界上的灾难与不完美,也想象应该为这个充满缺憾的世界做什么,他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记述着世界的美丽与丑陋,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这个故事的结局令人惊奇!作者以鲜艳的浓彩描绘真实的世界,对照书中主角简单近乎无彩的铅笔线条,呈现现实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效果。
Jolies ténèbres Goodreads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Fabien Vehlmann / Kerascoët Dupuis SA 2009 - 3
美丽黑暗漫画 ,这漫画对健康人的心智是一种折磨。正如那个自相矛盾的题目一样,在你被明媚的画面和可爱的精灵们迷惑,以为故事会按照常理走向阳光时,脚下一滑便会意外掉进一个冰冷深渊,万劫不复。——按照翻译者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精神污染”。
灯塔 豆瓣
Tout Seul
9.1 (192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译者: 吕俊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2
若未知的世界让人心生恐惧,
我们是自我封闭,还是勇敢走出去?
欧洲著名漫画诗人夏布特
最敏感忧伤的“慢镜头图像小说”
讲述人类心底无法承受的孤独和渴望拥有的自由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探索现代人内在情感的图像小说,引导读者直面人生中的种种精神困境。故事讲述了一个被父母之爱所“禁闭”、只能靠想象力生活的畸形怪人,渐渐在词典的语言碎片和无名水手的帮助下,找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作品以独特的“慢镜头”叙事方法勾勒出人性中的美丑、孤独、胆怯、恐惧……具有极深的哲学意义和艺术价值。
希望《灯塔》能为深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寻得一盏明净的灯光,照亮那被遗忘的自信、善心和勇气。也许,这里会成为你下一个独自出航的港口,夜色庇护,此处独明。
★ 《灯塔》是2009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入选作品,目前已有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多国语言版本。它在2015年4月还被法国话剧导演搬上戏剧舞台。
★ 《灯塔》呈现了图像小说中独有的慢镜头叙事手法,用丰富的景别转换和对剪影、轮廓的细致描绘推进故事情节。同时,作品还巧妙捕捉了事物在各个角度呈现的情感意象,充满了神秘的哲学气质。
★ 《灯塔》作者克里斯多夫·夏布特是曾两次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作家,画风干净有力又不失细腻。他曾改编过阿蒂尔·兰波、赫尔曼·梅尔维尔和杰克·伦敦等文学家的经典作品,被业界誉为“漫画家中的诗人”。其中,他根据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火》改编的同名漫画,也即将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敬请关注。
...................
※内容简介※
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里,住着一位畸形怪人。因为相貌丑陋,他自出生起就被藏在塔中,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五十年。父母留下的旧词典,是他认识外界的唯一窗口,在每个孤独的夜晚,点亮他想象中的世界。当他闭上眼睛、用手随意指向一个单词时,那些荒诞离奇的画面便接踵而来……
直到有一天,渔船上新来了一位沉默寡言的水手,他用自己别样的方式,轻轻敲开了怪人心底紧锁的大门……
...............
※推荐语※
《灯塔》堪称一部发人深省的哲学漫画,作者创造了一个异化、空虚的独特空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作品的结尾正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它在结束的同时又开启了比孤独更为深远的课题——无私与宽容。
——漫画家Joël Heirman
376页至纯至深的情感,温情和幽默,忧伤和欢喜,互相交错,如梦如幻,它让我思考,又让我心碎。感谢夏布特,带给我一段如此凄美的孤独旅程。
——日本读者
夏布特从来都不惧挑战,这一回他选择了大海作为故事背景,仅仅开头几页就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气。
——2008年法国《读书》杂志9月刊
一部极简主义的黑白作品,却绽放出如此强烈的人性光辉。
——法国漫画书评网
氯的滋味 豆瓣
Le goût du chlore
8.1 (7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巴斯蒂安·维韦斯 译者: 张鑫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4
一段浅尝辄止的水中情缘
如同泳池里氯的滋味般持久不散
2009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新人奖作品
...................
※编辑推荐※
☆ 天才漫画家一鸣惊人之作: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被称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天才漫画家。10岁开始练习素描,25岁的作品《氯的滋味》获世界最高级别漫画节——法国安古兰漫画节最佳新人奖。之后的作品《波丽娜》获2012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Last Man》获2015年最佳系列奖。改编自《波丽娜》、由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电影也即将上映。
☆ 神秘而浪漫,淡淡的法式情缘:《氯的滋味》以漫画的形式,描绘一个如文学般细腻的故事,抒发淡淡的、意犹未尽的诗意。没有多少语言,仅凭一个个动作、表情、姿态在画面上的流淌,动人的情感便展现在读者眼前。
☆ 深刻把捉泳池中的美:维韦斯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动人明快的色调,营造出一个散发氯的滋味的小小泳池。其间,游泳本身的美得以尽情展现,各种泳姿的细节也都精准呈现。
...................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相遇的故事,是那种给生命打上烙印、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相遇。
一个腼腆的男孩,为了治疗受伤的脊椎而去学习游泳。在绿色的泳池里,他遇到一个美丽的身影。几次的不期而遇后,两人渐渐走近。女孩是个游泳高手,她引导男孩逐渐掌握游泳的技巧。而男孩也越来越期盼与女孩每周一次的相见……
这段浅尝辄止的水中情缘,如同泳池里氯的滋味般持久不散。
...................
※媒体推荐※
她是美的,在水中氧气耗尽时那种不断接近死亡的超越感也是美的。最后,男子快达成他的目标时,在水中终于看到久未出现的女子身影,他仍憋着气从水中潜过去跟上她,也许她在水中的美正是他当下愿意用生命去换,且永不放弃的。
——铁人三项选手,《在水里自由练功》作者 徐国峰
氯的滋味有点呛人,它使鼻子通畅,它刺激支气管,它会在人的喉咙里留下一种后味,使人就像喝多了酒……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他畏惧着,而她用种种方法,帮助他从水中出来,找到了自己呼吸的节奏。
——Goodreads 编辑推荐
巴斯蒂安·维韦斯讲述了一个男孩蜕变成成男人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则寓言,充满虚虚实实的隐喻,例如高度夸张的天花板便突出了这一时期的男孩的孤独感。
——法国漫画评论家 L. Gianati
2020年12月7日 已读
情愫的滋味啊,让老青年跟着一起怀旧。忘记是小学时候还是初中,我一个人去镇上的游泳馆游泳偶尔会遇到喜欢的男生。然而我是个大近视,只有那个人在水里离我非常近而且同在岸边的时候我才能认出他来。但是又因为我害羞,看到虽然心跳加快但是还如常准备继续游下一个来回。再次浸到水里才晓得自己脸在发热,然后一边恍恍惚惚地游,一边想,他就在泳池的某个角落呀。
DataAnalyst 法国 游泳 漫画/绘本 青春
革命之路 豆瓣
muchacho
8.8 (22 个评分) 作者: 【法】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译者: 卞文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9
燥热的空气,爱恨分明的人们,秘密、爱情、伤痛、死亡,自由和革命!
在这条革命之路上,加夫列尔从青涩的少年成长为拿起武器战斗的男人。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976年11月到1979年7月的尼加拉瓜,这个时期是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革命时期。
身为当权者之子的小神父加夫列尔, 来到雨林边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大型教堂壁画的创作。以过客的身份进入这村子,使他有机会直面底层人民的生活,亲身经历革命的火焰,遇见一段伤痛的感情。随着革命之火烧到了村子,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不论国家的命运如何,革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加夫列尔都不得不做出命运的选择,从少年蜕变成男人。
对我而言,革命是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没有找到屈服于现状的解决方式的一种表达,是对自由的肯定。
——本书作者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革命之路》里是充满暴力的世界。被压抑的、非道德的、摧毁着肉体和灵魂的暴力,革命却不大可能通向自由的、理想化的暴力,人破茧而出摆脱儿时状态的暴力,情感、欲望、激情澎湃交织的暴力。
但终究,这一切皆非暴力,一切皆为人性。
——法文版编辑克劳德·根德罗
切尔诺贝利之春 豆瓣 谷歌图书
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
9.5 (61 个评分) 作者: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译者: 郭佳 / 颜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2
欢迎来到核辐射重灾区
著名艺术家两度“介入”重大科技灾难
个人直面历史 艺术撞见生活
...................
※编辑推荐※
★法国当代经典漫画精编精校,修订再版!
★收录长篇《切尔诺贝利之春》和短篇《福岛核记》。
★跟随艺术家的脚步,去看、去听、去感受灾难和灾区无辜平民的痛苦、愤怒、坚韧、顺从,以及黑色幽默:切尔诺贝利居民在重辐射区盗窃废铁——然后卖到“西边”去。
★画家在出发前患上了“书写痉挛症”,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生活的绘画能力,他关于艺术与个人的思考发人深省。
★死亡隔离区的隔壁是异常优美的景色和乐观、坚强的老百姓,作者的两次核灾区之行的意义不仅仅是挑战死亡,更是直面生活!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切尔诺贝利之春》和《福岛核记》(Les Plaies de Fukushima)两篇作品。
法国知名漫画家“介入”人类史上最严重的两次核灾难事件,深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隔离区驻地创作,探访日本福岛隔离区,切实地感受灾难、死亡,以及更加震撼人心的——生活。
...................
※媒体推荐※
绘画技法令人印象深刻,创新之处令人震惊……这是一段令人心碎的当代历史、一份关于隔离区周围日常生活的尖锐报告,也是一次事无巨细的原创艺术斗争汇报,值得强力推荐。
——BDGest’
这是一本毁灭之地的旅游手册,勒巴热更新了我们关于那个地区、那里的居民和那场悲剧的看法。
——PlanetBD
一次有力、感人的见证,结构精妙,画工精湛!
——《自由评论》
勒巴热的作品可以简单地概括:关于两次重大事故的里程碑式的感人作品。
——《漫画批评》
艺术家使绘画天赋服务于历史,调色板随叙述变化……简言之,一部艺术杰作。
——让-菲利普·泰布《字里行间》
...................
※获奖记录※
2012年 法国阅读杂志年度好书
2012年 法国新闻电台时事与报道作品奖
2013年 比利时对角线漫画大奖
2013年 入围漫画评论人与新闻人协会评论大奖
2013年 乌克兰协会巴尔扎克-维柯尼亚奖
2013年 BDtheque年度最佳漫画
2014年 法国高中读者文学奖
(1962) T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La jetée
9.1 (398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马克 演员: 让·内格罗尼 / 埃莱娜·夏特兰
其它标题: La jetée / 停机坪
遍野废墟,末世凄凉。男主人公(达沃斯·哈内赤 Davos Hanich饰)成为核战爆发后少数存活下来的人类。他幼年时梦中总是目睹一名陌生男子的死亡,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时光旅行的实验品。他被送往核战爆发前夕的过去,他在堤岸上遇见一位女子(海伦·夏特兰 Hélène Chatelain饰),并且爱上了她。当实验快结束时,他又要被送往躲过浩劫的未来。但是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势要与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一起。然而到最后,他才恍然发现,幼年时常梦见的死亡,原来正是自己。
这部由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人物克里斯·马克执导编剧的科幻先锋派短片《堤》,是科幻片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全片用完全静止的画面,模拟人类对往事的印象,讲述一个世界末日后的故事。简洁有力的音效氛围,流畅凝练的剪辑镜头,配上如诗如梦的旁白语言,一段梦中破碎的记忆被描画得触目惊心。
舌尖上的森林 豆瓣
La forêt qui se mange... ou pas
作者: [法] 大卫 ·梅尔贝克 著 / [法] 康迪斯·阿亚 译者: 李悦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为什么我们吃的蘑菇闻起来都很香?为什么桑葚会把手指染色?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树木的汁液可以喝吗?娑罗子是板栗的丈夫吗?……
你知道吗,森林里有许多可以吃、可以闻、可以品味的好东西,不过有些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千万别碰有毒的浆果与蘑菇!我们为你准备了50个知识小锦囊,让你了解森林里美味的特产,同时学会如何避免误食有毒的植物。
一本让全家人忍不住啃着吃的书!
空军飞行员 豆瓣
Pilote de Guerre
作者: [法]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马振骋 2018 - 6
《空军飞行员》初版于1942年,写作者在法国本土飞往北部城市阿拉斯的一次低空飞行侦察任务,记载了他眼中的田园、山野、敌机、燃烧的村庄、狙击的炮火、流离失所的难民等战争中的景象,通过对以人至上的文明的探究,领悟到战争、失败和死亡的深意。文风夹叙夹议,亦庄亦谐,笔锋老练尖刻,字里行间有一种深沉的力量。
豆瓣
作者: [法] 儒勒·米什莱 译者: 陈筱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7
昆虫的身体结构,巧夺天工,是大自然充满数学之美的杰作。昆虫的社会构造,团结一致,毫不逊色于人类社会分工的复杂和有条不紊。米什莱全身心地注视着这些有愿望、爱劳动、心中充满了爱的小昆虫,从这个无限小的世界中看到了无限博大,无限深邃。他耐心地描绘出昆虫世界里丰富多彩的生机,衷心钦佩而又深怀悲悯,宛如咏唱圣诗。《虫》第一卷“蜕变”,是对昆虫由卵、蛹变成虫的描述,第二卷“昆虫的使命和技艺”,写破坏性昆虫,也写了蚕与蜘蛛,第三卷“昆虫社会”,写白蚁、蚂蚁、黄蜂、蜜蜂等昆虫的社会生活。
2020年5月18日 已读
hmm观察中融入自己的心情没什么不好,只是如果在对昆虫的描述当中加入了太多人类的情感,昆虫的爱情,昆虫的回忆什么的,会让我觉得观察者的重心其实不在昆虫或是自然身上,而在自己蓬勃而出的情感上。虽然各人有各好,比起诗人对于小虫子的瞎抒情,我想昆虫学家讲自己小时候一手抓一只甲虫,结果看见第三只舍不得放弃把手里抓的一只放到嘴里结果舌头烧了半个月这样的故事更能让我觉得自然和研究者的可爱吧。
DataAnalyst 昆虫 法国 随笔/散文
不可能性 豆瓣 Goodreads
The Impossible
7.8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译者: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书里最多的两个词,“温柔”和“焦虑”。段位不够,很多地方看得我晕沉沉。但是美的句子和比喻是真的很美。“我接近诗了:却是为了错过它。”
DataAnalyst 哲学 法国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 豆瓣
Agatha la vraie vie d'Agatha Christie
8.6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娜·马丁内蒂 / [法]纪尧姆·勒博 译者: 程卓 / 张园园 新星出版社 2018 - 4
一本讲述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的绘本书。
从消失的一星期切入,以图片配有趣文字的方式展现出生活中的阿加莎和创作中的阿加莎。儿时的教育、初恋的羞涩、离婚时的迷茫、旅途中的见闻、再婚的甜蜜,本书将这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融入阿加莎的小说创作故事中,立体丰满地呈现出侦探小说女王的一生。
其中还将波洛真人化,让这位虚构人物与他的创造者聊天,二人有分歧、也有体谅,十分动人。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阿加莎图文传记。
2020年2月14日 已读
“你无法创造命运,命运不请自来。”原来那些街头巷尾闻名的小说很多是基于阿加莎真实的生活经历!她居然真被困在过东方快车上二十四个小时!
DataAnalyst 传记 法国 漫画/绘本
劳尔的小秘密 豆瓣
Raoul Taburin
8.9 (7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雅克·桑贝 译者: 张小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11
他是《小淘气尼古拉》之父
他是台湾画家几米的偶像
他是《纽约客》的御用画师
他就是法国国宝级插画大师桑贝!
关于自行车的爱的物语,献给不会骑车的你、我、他……
∽ ∽ ∽
在小镇圣塞龙,居民都不说“骑自行车”,而说“骑塔布兰”,那是为了表达对劳尔•塔布兰的敬意。劳尔在镇 上经营着一家修车铺,任何自行车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解决。镇民都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劳尔修车在行,他为人风趣幽默又心地善良。可劳尔开心不起来,因为他心底有个秘密,他一直想告诉大家,却开不了口……直到摄影师菲古涅来到镇上开了家照相馆……
∽ ∽ ∽
媒体评论
1)我会仔细欣赏每一张作品,研究每一笔轻松熟练的线条,如何勾勒出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情。比如说画出眼睛位置的那两个小黑点的高低位置,和嘴巴那一条上扬或下坠的曲线,简单两点一竖的线条,就可以排列组合出各种微妙的情绪。同时我还可以由图画中的场景小道具,感受到绘者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的痕迹。
——几米
2)他对心理分析的研究在漫画家中出类拔萃。
——阿特柯伦,美国著名漫画家
3)我忘了那时候自己知不知道他是法国人,反正就认定了他的那个调调,那种绘画手法,简单线条勾勒的黑白画。那时候,还不知道桑贝先生还有用淡彩的。他的漫画从内容到形式,在述说表现的当然也就是我们小时候还未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的法国中产阶级或小资分子的那种情调。里面不晓得有点什么就扣住了我那个时候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幻想、向往……
——欧阳应霁
4)他独特的风格无法复制,他的作品观察到了这个世界的细微矛盾。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看到了自我,感受到幸福和希望。
——2011年桑贝作品巴黎市政府特展主办方
5)他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学。
——法国《20世纪大事百科大全》
6)桑贝每天都画,而且用最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都寻找新想法其实是一种折磨。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方案,比如一幅画或者一个幽默,那是一种安慰,因为你战胜了暴君一样的白纸。
——《喜剧记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