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丽娃河畔论文学 豆瓣
作者: 陈子善,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丽娃河畔,不仅是本土文学家的摇篮,也是海内外学术大师和文学名家的公共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不拘一家一派,对于各种文学流派、学术风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一概兼收并蓄,广为诚邀。丽娃河畔论文学,岂不快哉!
目录
文学感受现代
经世与救世——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一种姿态的考察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几个问题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从翻译看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
中国人是怎样接受侦探小说的
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
文学感到现代的瞬间——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诞生
先锋性与表述的危机
现代性、民族与文学理论
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
鲁迅及其文字表述的危机
散文家鲁迅
21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批评的漫游
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非主流写作及一个现代中国神话的消解
现代主体性和散文的形成:周瘦鹃的《九华败草城》
张爱玲的散文
记忆与书写
“故乡的食物”:现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觉记忆
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
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第三类型接触,第三类型戏曲”:戏曲唱片与戏曲研究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跨国写作与当代英语世界文学
小说的当下处境
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 豆瓣
作者: 孙绍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 5
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ISBN:9787500456384,作者:孙绍先
2010年12月9日 已读 文集的缘故,质量良莠不齐,且倾向混乱……不过,所提的问题和一些观点对此时的我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话说我真是会淘书啊- -```)
M aH 中国 传播学
隐形书写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 9
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现这隐形字样,并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文化的地形图,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选择。
作者简介:
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合著)、《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城突围》(论文集)、《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拼图游戏》(随笔集)、《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以及 Cinema and Dsire: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主编、撰写有《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等。
世界著名知识童话365 豆瓣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3
时代在召唤着童话向它需要的方向深化。于是,“知识童话”带着它们独具的魅力纷纷走到了孩子们面前。它们像七色彩虹,一头搭在“童话”上——大胆的虚拟人物和情节,以新奇、惊险、幽默、抒情的文学特点,吸引着孩子们,一头搭在“知识”上——作家把许多知识性的见闻、发展和观察思考所得融化在童话的人物、情节之中,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
2010年11月24日 已读 小时候挺不喜欢这本书,觉得说教的意味太浓厚。呵呵~别扭的小姑娘
M aH 中国 童年 童话
人·兽·鬼 豆瓣
2017年8月北平第25次印本 ∞ 定價19元
8.9 (78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部短篇小说。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赵一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本书封面为红色,专门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左翼思想家。分为两编:“西马英雄传”主讲西马五大思想家:卢卡奇、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并描绘西马在英国和美国的一系列当代群像;“后学面面观”则论及引领时下潮流的批判学者,从欧洲巨子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到美国学界领袖萨义德与詹姆逊。
本书作者的前一部书《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封面为蓝色,评述现象学、阐释学和结构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两部书彼此交织,绘出欧美思想百年变迁的宏大学术地图。
2010年11月11日 已读 于是此书对此时的我来说,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背景资料……所有的名字在这里汇集,阅读的过程中一次次感到惊喜。然而,修为尚浅,仍需努力。待读通之日。
M aH critical_theory 中国 哲学
豆瓣
作者: 蔡翔 / 陈子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5
目录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
看月
海上生明月
金字塔月夜
威尼斯之月
……
2010年11月11日 已读 当年讲《荷塘月色》时,老师提到同名的二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今才读到原文,果然是不同的风致。“月”也是我喜爱的意象,这套书以“风花雪月”“醉生梦死”等主题选文,倒是很新颖。不同人、文捉至一处,倒有点同题作文的意味,而民国散文,因承了古韵,又在那个普遍思索人生且相对自由的时代,化作的文字和感悟似乎更甚一筹。不过也不得不说,编者在选文时,是否执行了一定的标准和品味?至少在我看来,类似杨朔的散文是大可不必再选入了。以及另一点意见,“考虑到丛书主要面向一般读者,选文不再注明出处”——这个因果关系,我可是十分不解。作为普通读者,我还是希望知道文章写作的时间和出处,夸张地说,这点信息量正暗示了文章诞生的环境与社会背景。也许有点吹毛求疵,不过,还是希望编辑能够更用心一点。
M aH 中国 散文 暖心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豆瓣 谷歌图书
6.7 (9 个评分) 作者: 赵一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0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2010年10月26日 已读 It's an endless way...09.08.06 | 其实这里的“文论”已不囿于“文学理论”之狭义,而是指二十世纪西方各类思潮……唉,一片混杂- - 10.10.26.
L M aH critical_theory 中国
中国当代文学史 豆瓣
9.2 (40 个评分) 作者: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最后附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年表,内容为1949-2000年文学界的主要事件、作家活动、作品发表出版等情况,为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已出版四十余部。本教材在文学史观念和方法,以及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具体内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被认为是至今为止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当代文学史著作。
2010年10月24日 已读
嗯,我要说,书附录的“当代文学年表”,有些年份的大事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PS.“遭迫害致死”“遭迫害逝世”和“遭迫害病逝”这三种表述有什么区别么?
M aH 中国 文学史 洪子诚
西方哲学史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邓晓芒 / 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4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西方哲学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加以把握;在内容上分为六章,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章与章之间的承启转化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翔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豆瓣
8.0 (53 个评分) 作者: 吴福辉 / 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7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豆瓣
8.9 (21 个评分) 作者: 张隆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 7
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论如果说有什么明显的总趋势,那就是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对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步步紧逼地否定。批评家的目光从作者的社会背景、身世缩小到作品,从作品整体缩小到作品的语言文字,从阅读的作品缩小到作品的阅读,以至于研究阅读而抛开作品,使批评本身成为一种创作。
二十世纪文论不再那么看重诗人英雄的创作,却强调批评的独立性,乃至宣告作品与作者无关,作品的意义需借助读者(即批评家)才能显示出来。
大致说来,现代西方文论经历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亦即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这样几个阶段。
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形式主义特征,即文学性。英美的新批评派也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背景、作者身世这类“外在”因素,而应集中注意作品的本文(text)和肌质(texture),也就是作品的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
在战后十年间,新批评成为英美文论的主流和正统,新批评家对文学作品条分缕析的“细读”取得出色的成果,直到六十年代结构主义兴起之后,才失去原来的声势。
新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单部作品语言技巧的分析,就难免忽略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结构主义超越新批评也正在这些方面。
结构主义把每部作品看成文学总体的一个局部,透过各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
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批评影响极大,批评家把具体作品看成文学的言语,透过它去探索文学总体的语言,于是作品不再是中心,作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批评家的兴趣转移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类型作品的共同规律。结构主义文评对体裁研究贡献不小,普洛普研究童话,列维—施特劳斯研究神话,为结构主义文评奠定了基础,在叙述体文学的研究中成绩尤为显著。结构主义文论家都把语言学的模式应用于文学,去研究文学的规律,甚至直接说文学的“语法”。
结构主义文评往往把同一类的许多作品归纳简化成几条原理。
托多洛夫就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语法”,实际上就是思维或认识的普遍规律,掌握了这“普遍的语法”,也就把握住了“世界的机构本身”。
结构主义发展到后来,有人对遵照语言学的榜样遍寻隐藏在作品本文下面的结构表示怀疑。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曾经出色地将索绪尔关于符号的理论加以发挥,把它应用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后来放弃了在作品本文的符号下面去寻找总的结构这种努力,而强调每部作品本身的特点和符号本身的魅力。巴尔特要读者不要理会作品文字下面有什么意义,而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意义,去享受作品文字提供给他的快乐。雅克·德里达认为,并没有一个超然于作品之外的结构决定作品的终极意义,写作是独立的符号系统,而不是指事称物、开向现实世界的窗户。
后结构主义不是回到英美新批评那种对本文的解释,因为它把文学作品视为符号的游戏,批评是参加这样的游戏,而不是去给作品以解释,找出一个固定的意义。批评家现在留意的是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最后得出的结果,这就和德国文论中对文学阐释和接受问题的研究汇合起来,形成当前西方文论中一股声势浩大的新潮流。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有几个特点是很突出的。一个是注重形式:……都把分析作品本文当成批评的主要任务或出发点,而不是把作品看成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历史、现实、思想、感情或者叫着内容的任何东西。另一个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影响,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关系,都是显著的例子。
2010年10月18日 已读
据前言是二十多年前刊载于《读书》的文集合成册,因此普及意味十分浓厚。文风有那时的特点:亲切质朴,深入浅出,努力与大家熟知的例子相联系;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因时代的“束缚”而添加的某些论调,和在选题上的某些回避……但总的来说,与赵一凡的二册相比,此书更适合作入门的第一本书,可于空白处建起最粗浅的框架。尽管,文论绝不止于此。(从网上下的电子版,只好对着屏幕做笔记……为啥不再版嘞?O__O"…)
E 中国 张隆溪 文学理论
我们这一代 豆瓣
8.8 (24 个评分) 作者: 肖全 花城出版社 2006 - 4
如果說我們今天還在靠理想(而不是某種現實指標)支撐著往前走,那麼這種理想恰恰是由那個荒蕪年代培植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中有很多人幹著本不屬於自己幹的事,在70年代後那些熱情高漲的年月裏,我們每個人都作出了種種努力,有時也患下一些可愛的幼稚病,每一次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掩飾地透現出充滿希望的鎮定和安詳。如果說肖全留下了“我們這一代”最好的照片,毋寧說肖全留下了“我們這一代”最好的記憶
2010年10月12日 已读 当年在99买的书,为嘛会买这本书……0 0照片很精彩,文字稍逊色,摄影师还是不要开口说话的好0 0……以及,算是让我对当代的各位多了一点点“直观”的认识
M aH 中国 摄影 肖全
中国史学入门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顾颉刚 著 / 何启君 整理 北京出版社 2002 - 1
《中国史学入门》由顾颉刚的史学讲义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史概要、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杂史、经学、汉学等。
我爱穆源 豆瓣
作者: 范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0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范用先生用一颗童心,蘸着浓浓情意,生动活泼地描画了在学校穆源的生活片段。
美丽的粉本遗产--张大千仕女册 豆瓣
作者: 朱介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美丽的粉本遗产:张大千仕女册》主要内容:大千先生画作题材多变,并不局限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山水画、高士画、花鸟画、道释画、仕女画等无所不及。在表现技巧上,白描、大青绿、重彩、泼墨、没骨、浅绛、破墨等无所不包。在绘画风格上,有尚朴素、崇自然、表个性的特征,也有求华美、从规矩、重创作等要素。尤其是他的仕女画作,特别显现出一种自然、人文、唯美的特质。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日本] 陈舜臣 译者: 廖为智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春秋战国
大汉王朝
魏晋南北朝
大唐帝国
两宋王朝
中国历史是一枚古币, 正面是《资治通鉴》,反面就是《十八史略》。官员爱读《资治通鉴》,百姓喜欢《十八史略》。
明朝时的历史必读书目,尘封四百年,日本史学大家陈舜臣重新铺衍成白话,畅销日本数十年。日本人是通过《十八史略》了解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读史意在“用史”,希望从历史中学到“谋略”;日本人读史重在教养,旨在加增知识学养。陈舜臣作为华裔日本历史学家,汉学修养深厚,通五国文字,史观兼中日两国之长,其史学巨作《小说十八史略》堪称代表。 《十八史略》是一部被中国人遗忘了四百余年的史学著作。《十八史略》由宋代学者曾先之撰写,成书于元朝,有明一代成为史学畅销书,私塾必备的史学著作。后来大概于足利时代传入日本,跻身名望史籍之列,与《史记》、《汉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道在宫廷、幕府内正式讲读,至德川幕府时期,《十八史略》被各藩官学采用为教科书。时至今日,《十八史略》仍然是日本人阅读最多的历史书。
千山梦 豆瓣
8.5 (13 个评分) 墨明棋妙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大陆地区古典风New Age扛鼎力作——墨明棋妙音乐团队曲部双雄联袂合作,收录人气作品10首,制作精品中国风——《千山梦》。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先秦·汉魏六朝 豆瓣
9.3 (9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乐曲如“楚商”、“屈原问渡”等则完全是后人摹拟古风编创而成,从基于乐谱的音乐原貌的角度看,并无多少学术价值,但由于其中乐队使用的是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原件,因而,即便从了解先秦钟磬乐器“本真”音色的单一角度考虑,此曲亦已具备了较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