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会跳舞的向日葵3:幸福的花种 豆瓣
作者: 秦文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 - 6
香草很喜欢弄堂口的蛋卷先生,她常常带着好朋友对对一起去蛋卷先生那儿玩,这件事让对对爸爸十分生气,并不允许对对再与蛋卷先生见面。一夜,对对从自家三楼阳台上摔下,受了重伤被送到医院,她的身世之谜也随之揭开,巨大的灾难接踵而来,给对对的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 对对出院后,从家里拿出了一大袋葵花籽——那正是香草花园里那株会跳舞的向日葵的种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会跳舞的向日葵2:消失的葵花盘 豆瓣
作者: 秦文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 - 6
时间过的真快,暑假到了,会跳舞的向日葵也长得跟香草一般高了。小香草的院子里来了几位新朋友,有粘人的宠物狗小赖、会唱曲的小闹猛、还有弄堂口做生意的蛋卷先生,小小的院子渐渐地热闹了起来,香草与他们度过了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 秋天,向日葵成熟的季节到了。当邻居阿牛和香草准备收割“胜利果实”时,却惊奇地发现那株神奇的向日葵的花盘——消失了!到底是谁偷走了香草的葵花盘呢?
会跳舞的向日葵1:小花园国的公主 豆瓣
作者: 秦文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 - 6
小香草在自己的花园里发现了一朵会跳舞的向日葵,只要她对着向日葵唱歌或者用收音机给花儿放动听的音乐,它便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起来。小香草兴奋地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同学、邻居和路过花园的人们,可惜没有人相信她的话,还把她当作吹牛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小香草带着大家来到自己的小花园,想让大家一起来看这朵神奇的向日葵。可是,无论小香草多么努力地对它唱歌或是放音乐,向日葵都一动不动……向日葵到底怎么了?
中国首部入围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林格伦纪念奖”的文学著作。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老师,以童年亲身经历书写下的故事。 一部极具海派文学气质的儿童文学著作,一部书写着60、70年代的上海回忆录。
书店之美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田原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内容简介:世上最安宁的地方,莫过于书店;世上最能令人沉浸其中的地方,莫过于书店。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属于自己的难忘的书店的风景。每家书店都将成为每一个阅读者心中的栖息地。《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通过优美的文字、亲身的感受,带引读者一同去发现人文书店之美……
在一个城市里,书店应该是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像一块庞大的蛋糕。北京、上海、南京、厦门、郑州、西安……在庞大的楼群、穿梭的街道中间,隐藏着那些安谧而静美的书店,它的门把手、楼梯、盆栽、窗户,一切的一切,如同空气,若即若离。
2012年6月2日 已读
主笔一写着写着就变成营销案例分析;主笔二喜欢写“窗帘是我喜欢的蓝色,地砖不是我爱的风格”“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与一杯咖啡一本好书缠绵,度过一个庸懒的下午,真是幸福的事”此类句子,让我一颗想吐槽的心按捺不住啊TT…不过不喜的地方其实是,觉得大多行文都过于随便了,不甚美亦不甚高明,很怀疑本来是博文。总之,觉得配不上书名。而不太满意大概也是因为,有玉珠在前的缘故罢。不过,倒是记住了先锋书店和尚书吧,将来要拜访:)
L 上图-本部 中国 书店 关于书的书
新贵妃醉酒 豆瓣
7.5 (13 个评分) 李玉刚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12月28日 出版发行: 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继宋祖英之后登上悉尼歌剧院开个唱的第二个中国人
古典与时尚完美组合---天籁之音李玉刚
继梅兰芳之后中国第一当家男旦、被誉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
华语乐坛金牌制作人、无线音乐年度最畅销网络歌曲奖得主--胡力
呕心沥血合力缔造首张至尊大碟《新贵妃醉酒》
经典绝伦的“男女双声”唱腔
首次启用纯男声及纯女声演唱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首个将中国戏曲与R&B、蓝调等多种音乐元素完美结合,
中西合璧,引领新的时尚潮流!
2012年5月11日 听过
虽偏爱古风,但总觉得此专辑有点花哨过头了(看简介里写的都是些神马啊= =)以及原谅我还是更爱纯正的女声,那些温柔,那些清澈,学不来的……
中国 古风 李玉刚
不许流光入梦来 豆瓣
有信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最清淡优美的京都风物小说:饮酒。待月。看花。听雪。品茶。拾梅。祈愿。
★爱情与命运,甘苦自知,百转千回;女子与女子,四季相望,不离不弃。
★世间女子,临水相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与《岁时记》一脉相承,以京都、京城为经,编织程松隐、陈青惠、冯云枝、钱静玉四位女子的命运脉络。爱情甘苦自知,命运百转千回,唯有友情在岁月中淬炼如金,四季相望,不离不弃。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迷雾中探寻人生长途,如何珍惜亲友爱侣,如何抚慰过客归人,如何使眼前道路明晰,并承担起 自己的责任。一切道理都是已知,然而必须经历,才能了悟。
...(展开全部)
2012年5月1日 已读
枕书的文字也许并不宜做小说,因为或许不是“好看的故事”,只是,这个下午读了它,又念及己身,却是不可思议地感到微微的,亲切,温柔,甚至惊心,与惘然。
L 上图-本部 中国 因为是女子 小说
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 豆瓣
作者: 南帆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 9
《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为文艺美学论文集,就文本、意识形态为主题展开了多方面论述,既有纯理论的阐释,也有对具体作品的文化解读。
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四:1952年以后作品 豆瓣
作者: 张爱玲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10
张爱玲的作品第一次以全集的形式出版;其中收录了一些张爱玲从未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作品,近2万字。本套图书在内容上和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本是完全一样,这套《张爱玲典藏全集》的封面图片首次以张爱玲本人的14张照片作为背景,这在整体的设计布局中不仅保证了风格上的一致,而且也使得这套书相对于其他所谓的作品集而言,显得文化层次更高,制作工艺更精致,视觉效果更唯美。
害怕写作 豆瓣
作者: 黄子平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 6
传说仓颉造字的那天,“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写作将会带来的灾祥有如此深刻的恐惧,裁是在“写龄。渐长的今天才慢慢地体会到的。你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的”声音中心主义”,也可以说是古人对”文字文化”所包含的权力关系的深刻敬畏。然而,不要害怕你的害怕。害怕,让你体会写作时的软弱与坚强.孤独与武断,空虚与充实,同时带来清醒和谦逊。写作就是克服害怕。我害怕写作,同时写了《害怕写作》。——黄子平
本书辑录了著名学者黄子平近年的二十余篇作品,都是他对文学研究和写作的真切体会。在作者看来,写作就是克服害怕。作者发扬慎思、谨言的传统,也正是在这小心翼翼之处留存着智慧的光辉和知识的尊严。
桥·桃园 豆瓣
8.7 (11 个评分) 作者: 废名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桥桃园》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豆瓣 谷歌图书
8.4 (9 个评分) 作者: 刘小枫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九叶派诗选 豆瓣
作者: 蓝棣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5
《九叶派诗选(修订版)》内容简介:这里所介绍的,是我国四十年代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这个名称是新时期才出现的,是几位老诗人在1981年结集出版他们当年的诗选《九叶集》而逐步流行于海内外的称谓。“九叶”在新时期“走红”,一方面是他们四十年代创作的诗歌,得以从尘封中发掘,人们认识到它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多数,在新时期又焕发了创作的青春,创作了为数不少而又引起注意的有活力和魅力的诗歌。
顾随诗词讲记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危机时刻的文化想像 豆瓣
作者: 罗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
『丛书介绍』
“鹅湖”取意于南宋时期江西铅山的著名书院——“鹅湖书院”。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曾同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后人称之为“鹅湖之会”,传扬天下而成为士林佳话。后来,“鹅湖之会”便被作为一种学术盛况和学术传统的象征,寓指各种学术思想和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和不同思想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的学术风气。
近十几年来,中国人文社科的“引进—模仿”色彩逐渐淡出,而“创造—参与”之追求日益凸显。经过80年代的激越蹈厉、90年代的沉潜蕴积,中国学术正在深入精进,这套“鹅湖学术丛书”即以此繁荣学术为念。这套丛书以“学术原创”、“中国话语”、“问题意识”为原则,有别于充斥坊间的整理汇编类图书、简单译介类图书等,超越了重复堆垛而毫无创新的学术泡沫。
全书通过现代文学教育体制、文学史写作方式、文学出版制度、文学翻译等具体问题的剖析,运用知识社会学和方法、结合文学史、思想史与制度史,探讨了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回应危机的想像方式是如何在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共处知识的现代化进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对文学所在的制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力拓展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历史深度。
镜中之舞 豆瓣
作者: 郑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叙事,ISBN:9787561751480,作者:郑崇选
报纸副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 豆瓣
作者: 张涛甫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7
本书以中国现代史上著名报纸副刊:《晨报副刊》为典型个案,考察大众传媒与中国知识分子现代转型的关系。现代大众传媒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公共空间”。凭借这一“公共空间”,知识分子实现了身份的现代转换,同时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本书以《晨报副刊》为例,考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学启蒙、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晨报副刊》经历了中国社会、文化最动荡的十年,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激越、复杂的时代风潮中的艰难选择。《晨报副刊》的曲折历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的“公共空间”的双重不成熟。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多舛遭际可以从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的不稳定关系中寻得注解。
本书运用现代文学与新闻传媒学二个学科的视野来考察《晨报副刊》,着传眼于传媒与现代知识分子关系的探讨,论述了《晨报副刊》在中国现代社会历史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的重要性。
2012年2月27日 已读
题目很好,内容还是有少许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过当作史料看也是有意思的。错别字与谬误不少,编辑同志偷懒了。
M 中国 文学与传媒
儿童文学小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豆瓣
8.3 (10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5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内容简介:张一渠君是我在本省第五中学教书时候的同学。那时是民国二年至六年,六年春季我来北京,以后没有回去过,其时张君早已毕业出去了。十九年冬忽然接到张君来信,说现在上海创办儿童书局,专出儿童一切用书,叫我给他帮忙。这事是我很愿意做的,因为供给儿童读物是现今很切要的工作,我也曾想染指过的,但是教书的职业实在是忙似闲,口头答应了好久,手里老是没有成绩,老实说,实在还未起手。看看二十年便将完了,觉得这样迁延终不是事,便决心来先编一小册子聊以塞责,待过了年再计划别的工作。写信告诉张君,他也答应了,结果是这一册《儿童文学小论》。
点击链接进入:
《周作人自编集:看云集》
《周作人自编集(第2辑)(套装全5册)》
《周作人自编集(第1辑)(套装全5册)》
《周作人自编集:夜读抄》
《周作人自编集:泽泻集过去的生命》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
《周作人自编集: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自编集:谈虎集》
《周作人自编集(套装共10册)》
《周作人自编集:谈龙集》
《周作人自编集:知堂文集》
《周作人自编集:苦竹杂记》
《周作人自编集:苦茶随笔》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周作人自编集:苦雨斋序跋文》
读词入门 豆瓣
作者: 陈振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4
本书从最基本与必备的词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本书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