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一间自己的屋子 豆瓣 谷歌图书
8.9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王还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本书的内容是伍尔夫在女子学院的两篇讲稿,以“妇女和小说”为主题,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镑的收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从而使被历史埋没了的诗情得以复活。伍尔夫是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其笔调独辟蹊径,以优美活泼的谈吐娓娓道来,使这本书成为女性文学的传世名作。
本托的素描簿 豆瓣
Bento's Sketchbook
9.2 (5 个评分) 作者: 约翰·伯格 译者: 黄华侨 理想国 |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7 - 7
“命运常常具有几何图形版的规则,但却没有可以用来表示它们的名词。素描可以代替一个名词吗?”——约翰·伯格
在《本托的素描簿》这本书中,对素描这项活动能把我们带往何处、指向何物有着深刻体悟的约翰·伯格,将互为参照的文字与素描“缝制”在了一起,并以这样的方式与17世纪荷兰哲学家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对话。
小名叫本托的斯宾诺莎平素很是喜欢画画,据说他会随身携带一本素描簿,用来画下眼见之物。但在他去世后,这本素描簿却没有出现在他的遗物清单中,遂成为一个失落的传奇。对于关注绘画的伯格来说,他常常会想象斯宾诺莎这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同路人是如何用他的哲学之眼观察事物的,想象他会在这本簿子上画下什么样的素描。如此的想象也激发了伯格自己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一本被伯格认定是“本托的素描簿”的簿子上,他同时以素描和写作两种方式,与生活在几个世纪前的斯宾诺莎展开了隔空的交谈。
在伯格看来,“素描是一种探测方式。人类最初产生素描的冲动,乃是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搜寻某物,测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毫无疑问,这种对素描富于启发性的理解,是伯格的创作之所以发生,也是他与斯宾诺莎的对话之所以可能的主要前提和关键提示。此次《本托的素描簿》全新中文简体版共收录伯格65幅全彩素描水彩,以及由素描引发的内省文字。正是在文字与素描的相遇中,在伯格的思想与斯宾诺莎的思想的相遇中,他们变成了彼此的替身。
寂静的深度 豆瓣
Hopper
8.2 (4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克·斯特兰德 译者: 光哲 全本书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4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
此译本由全本书店提供翻译校对,有别于先前的杂志版。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豆瓣
絵のある自伝
8.3 (7 个评分) 作者: [日]安野光雅 译者: 罗亚星 / 果露怡 新星出版社 2015 - 4
安野光雅是备受世界瞩目的绘本大师,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设计的绘本在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与相互了解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获得过包括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安野光雅不仅画作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在文学领域也有颇深的造诣。《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他唯一的人生随笔,走过日本的昭和、平成两个时代,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和战后的艰辛,他依旧对生命充满感恩。他以温柔而不乏幽默的笔调书写了自己过往岁月的宝贵回忆,并亲自为每篇故事绘制插画。本书完整记录了他对绘画的喜爱、对梦想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是他对自己八十余年人生历程的温情回顾。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5年8月12日 已读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非常喜欢,是私心。在文学之中,被清朗的光辉照亮内心,与相似的心灵相遇、共鸣,由此产生的喜悦,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说起来,第一次在豆瓣上读到waits老师的代春日行、春江花月夜两篇,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两篇。当初心有戚戚焉写下了感想的笔记,没想到多年后文章结集成纸质书,又来到自己手中。仍怀念那段单纯读书的日子,那也算是最好的时光吧。
M 中国 张定浩 文学评论 签名本
奥威尔文集 豆瓣
作者: 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 4
2014年12月16日 已读 毒舌得让人感到不安TuT……因为这本书文章排列的顺序这样,突然有了一种感觉:童年时代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会成为他内心的底色,也影响着他在成人之后看待和评判这个世界的方式(重点错- -
乔治·奥威尔 英国 随笔
夏日走过山间 豆瓣
作者: [美国] 约翰·缪尔 译者: 陈雅云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 3
内华达山脉是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南北延伸640千米。最高峰惠特尼山海拔4418米,为美国本土最高峰。东坡陡峻且干燥,西坡森林茂密。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峰顶还有现代冰川,自然景观十分独特。
1869年5月,牧场主狄蓝尼先生给缪尔提供了一份夏季工作,即在山中看管他的羊群和牧羊人,缪尔高兴地接受了。于是这个夏天,他一直跟随着羊群在内华达山区行进:越过布朗平原,攀登主教峰,穿越布拉地峡谷,来到优胜美地……在这一过程中,他记录下的自然日记,便汇成了这本《夏日走过山间》。在这些优美的文字中,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叹。
2014年6月19日 已读 日记体读起来非常亲切呢,如章节名一样美丽的自然,印象深刻的还有蠢得连好脾气的作者也忍不住吐槽的羊儿们……其实某种意义上非常佩服作者,在没有平板的年代可以坚持每天用纸笔写下每一时刻细微的感受来。而我们的电子产品太多太便捷,似乎反而无法做到了【←有点跑题?
约翰·缪尔 美国 自然 随笔
沙郡年记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李奥帕德 译者: 吴美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8
阿尔多·李奥帕德(ALDO LEOPODL),1887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进入美国林务署,担任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纳州的助理林务官,从此投身自然保育工作,并成为美国保育运动先驱。1943年,就在《沙郡年记》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李奥帕德不幸在协助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时丧生,本书送成为他对自然保育工作的最后宣言。
本书涵盖了生态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知识,既严肃深邃
夏日走过山间 豆瓣
作者: [美国] 约翰·缪尔 译者: 陈雅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5
In the summer of 1869, young and fresh, Muir traveled through the Sierra Nevada with a shepherd and his flock. This book is his journal, and it, too, is young and fresh. Muir, who would become a legendary advocate for wilderness and the founder of the Sierra Club, always played down the dangers he faced. But this book is full, nevertheless, of bears. And charm. It reminds you of how much wildness we have lost.
塔莎的世界 豆瓣
The Private World Of Tasha Tudor
作者: (美)塔莎·杜朵 著 / 理查德·布朗 摄 译者: 韩玲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 - 4
“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朝着他的梦想前进,努力创造他想象中的生活,那么他便会在平凡的时日与成功不期而遇。”
塔莎奶奶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居住在像花栗鼠窝一样昏暗的老房子里,花园里开满了四季的繁花,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围绕在身旁。在本书中,塔莎奶奶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她的喜好以及一年四季的生活。精美的照片、富有哲理的话语和塔莎的艺术,共同描画出了塔莎的真实形象以及她独特、美丽的私人世界。
译边草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周克希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11
《译边草》收录周克希先生十来万字的作品,包括“译余偶拾”、“译书故事”和“走近普鲁斯特”三个部分。在《译边草》里,你能读到翻译界的趣闻、名家的妙语,读到对经典的评介和关于译文的疑题,读到翻译与创作的共融互补、语言的丰富与微妙,读到“学海无涯”的宏阔和“十年出一书”的沧桑。这些,都是以平实散淡的作风、站在美学趣味的立场让我们心领神会的。
好小猫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顾湘 译林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由若干只或怪异、或诙谐、或有趣、或偏执的城市猫的花絮故事、以及都市宅男宅女与猫演绎的若干个神话故事和三十副自绘猫图组成。
2012年9月28日 已读
于是会想,若由小猫陪伴,就这样过一生,也是好的。喜欢这个姑娘:)
M 中国 签名本 随笔
难忘的书与插图 豆瓣
作者: 汪家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难忘的书与插图》跋
褚钰泉
大半辈子与书与出版界打交道:参与创办并主持了《文汇读书周报》十六七年,继而又负责杂志书《悦读》……翻开通讯录和名片册,交往过的出版界朋友何止千百。可是,深刻留在记忆中的却屈指可数,汪家明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汪家明先生是最早提出图文书出版理念并付诸实践、取得成绩的一位出版人。他创办的《老照片》和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图文出版的观念,不仅使他领导的山东画报出版社摆脱亏损的困境,在全国出版界声誉鹊起;而且引发了“读图时代”的到来,开启了新一轮图书出版的时尚。他嗜书如命,知识面广,能文,懂画,是一个难得的编辑人才。调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后,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的编辑才华未能充分发挥。汪家明先生对书籍的装帧艺术和插图情有独钟,早在青少年时代就注意收集、积累和把玩,步入中年后依然乐此不疲。我负责《悦读》后,曾多次动员他提起笔来,写点心得体会,他都因编务缠身,无法实现。经我一再催促,他终于答应在《悦读》上开辟一个谈书与插图的专栏。文章图文并茂,博得读者广泛好评。他也就一发而不可收。
几个月前,偶遇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他正在考虑出版一批精美的图书,以纪念该社诞生三十周年。我提起汪家明先生有关书与插图的文章,贺先生甚感兴趣,说如能结集出版,定是本好书!这本《难忘的书与插图》就此诞生。
读样稿时,字里行间仿佛又见到汪家明先生忙里偷闲选画撰文的身影,几位神交已久的出版界能人宁成春、张立宪、蔡立国等精心编辑、设计、制作,贺圣遂先生的热情支持,使这本精美的图文书,洋溢着浓浓的友情。
写作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桂裕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写作》是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所收录的作品多是为摄制纪录短片而作。其中《写作》是对同名纪录短片文字部分的如实记载。文中,杜拉斯谈论她的写作,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回忆与感受:孤独、酒精、情人、独居的乡村别墅、电影、乃至对小哥哥的爱。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另外两个纪录短片:《年轻的英国飞行员之死》和《罗马》。
东京昆虫物语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泉麻人 著 / 安永一正 图 译者: 黄瑾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9
一本绝佳的都市观虫札记。作者带我们回到1950、1960年代的东京,将小男孩与昆虫间的美好相遇,化成46篇动人的昆虫纪事。细腻的自然观察,怀旧的人文笔触,与你一起重现记忆底层的儿时情景。
2012年7月30日 已读
原名分明是《东京少年昆虫图鉴》……少年!为何要改名= =! 令人爱不释手的美丽插图,作为昆虫盲的我也会被打动;文字也一样清淡可人。虽然对昆虫迷那种“爱它就杀死它”仿佛理所当然式的逻辑有点理解无能。(嗯,这又是一个“爱与死”的问题0 0)
L 上图-杨浦 日本 昆虫 泉麻人
帐篷 豆瓣
The Tent
8.2 (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张璐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8
《帐篷》的内容丰富多彩,就像一盘精心烹饪的杂烩,虽然“杂”,却并不乱,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清晰可辨。这部文集是阿特伍德四十多年写作生涯的思想荟萃,集中了她所感兴趣的话题:女性、神话的改写以及生态问题等。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努力维护她所热爱的东西,把它们庇护在自己的“帐篷”中。阿特伍德在此书中自比女预言家西比尔,以此回应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中的很多隐喻。在本书的最后一篇小说的开头,阿特伍德借人物之口说:“事情看起来很糟糕,我承认这点。它们看起来比这多年来,几个世纪来更糟糕……危险无处不在。”
《帐篷》(The Tent)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2006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称它为小册子是因为里面的文章(共35篇)篇幅短小,最长不过五至六页,短的仅一两个段落。它们包括短故事、微型传记、童话、诗歌、谈话、寓言、思想片段等,作者还设计了封面插图,并为其中某些短文配上了钢笔画。尽管每篇文章不长,但是它们沿袭了阿特伍德一贯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别出心裁的手法以及对社会的辛辣评论。 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想象力的作品集,媒体曾这样评价它:“巧妙而且有趣……令人恐惧又充满智慧,有先见之明且具有自我意识,使人愉快却又语气尖锐。”
书房花木 豆瓣
作者: 沈胜衣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 - 1
《书房花木》是作者自2003至2007年专栏文字结集,包括两个专栏“书房花木”、“书林探花”,两篇谈植物的文章,一组四季节气花事。作者的文字如水,平静隽永,从容淡定,又像一朵不起眼的雏菊,自在地开放烂漫,却经眼难忘。
阅读的故事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学飞的盟盟 豆瓣
9.2 (22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 绘者 谢海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记得那年樱花季,我与一位妙龄新人类坐在御苑那棵垂樱前,从头到尾新人类不看花就跟我讲《学飞的盟盟》。讲得我爆笑连连怀疑那是一本笑话集。而同为小说业者,我怎么看还是以为,此书是小说家有一次机会对一个人类初生小孩的田野观察,被观察者盟盟,和盟盟的涂鸦,好幸运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朱天文
目 录
亲密而疏离(1994 年版序) 侯孝贤
关于新版(2003 年版序) 朱天文
自序
学飞的盟盟
盟盟的马儿
穴居者盟盟
黑手盟盟
寂寞的盟盟
台北最后两个文盲
盟盟的采撷生涯
学游的盟盟
盟盟的玩具
盟盟上幼稚园
盟盟的死知识
盟盟的主人
盟盟的下辈子
听三国的盟盟
盟盟的萍水相逢
盟盟与雷义
盟盟的抽屉
盟盟的小勾们
盟盟的脸儿
独生女盟盟
盟盟与表妹
盟盟的温州街
盟盟的哭
盟盟与植物
盟盟与蝌蚪
盟盟与宝福
盟盟的叔叔们
盟盟在娘胎
盟盟出生彼日
盟盟的台北地图
盟盟与爸爸
盟盟的日本
与盟盟争食
盟盟去大陆
盟盟与三三
盟盟的偶像
盟盟与阿朴
盟盟的日记
盟盟与丑房子
木匠盟盟
说谎的盟盟
盟盟与蜥蜴
盟盟与选举
盟盟的画儿
盟盟的刚刚家
盟盟的动物园
盟盟与种花爷爷
盟盟与ノビタ
盟盟与我(代跋)
2011年3月18日 已读
这真是一本洋溢着可爱与美好气息的书啊~!而且还是非常可爱的线装本~(现在似乎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平装本的线装书,只是这样翻开书页,就觉得非常愉快了^ ^~)あと```私も、むすめがほしい~~~~~~!
M aH gift 儿童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