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镜子中的洛可可 豆瓣
作者: 马振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 5
有人说,世界是一座舞台,人生是一出戏。
又有人说,世界是一面镜子,人人在镜子里照出自己。
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自己,镜子里的映象也就无时无刻不在变。
当今据说是崇尚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怕自己像别人,于是有那么些人变着花样新立异;但是又怕不像别人,于是又有那么些人追随时尚的标准去改变自己。
其实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你要是不信,请给我找出一个自己不像自己的人;或者两个长相、脾气、性格、经历、遭遇一模一样的人。
因而你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独一无二也做不到。各人的事各不相同,对于同样的人与事,各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镜子在变幻无常的映象中寻求和表现自己的价值与美学。何况照到的又是“发挥到荒谬绝伦才看了顺眼”的洛可可(雨果语)。这是宇宙与人间的本质,没有什么绝对相同,没有什么绝对不同;在这两者之间,具有无边的空间,存在说不完的故事。
这部小书就是试图说出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
曼陀罗的舞蹈 豆瓣
作者: 程然 海南出版社 2007 - 8
这竟然就是我们停留的人世啊。
美轮美奂,千疮百孔。
至美和至痛并存。
让我们经验爱,又让我们经验告别。
爱的时候,我们是两人的胶着,死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人的战役。
无论胶着,无论战役,我们都要学习。
学习去爱,学习去死。
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样爱,也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应对生死。
当我们真的碰到爱时,我们慌乱,当我们即将与生死谋面擦肩时,我们动摇。
我们没有一点可供参考,可供鉴赏的原则。
在爱和生死面前,我们空前孤独。
豆瓣
作者: (法)彭塔力斯 译者: 孟湄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作为萨特的学生和哲学教授,《窗》的作者,精神分析学者彭塔利斯与同仁拉布朗什合著的《精神分析学词汇表》在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但是作者在这里远离了学术。《窗》对梦给予了独特的信任。从窗的歌颂开始,在林间空地的缤纷色彩中收笔。间刻的思想,此时彼时的相逢,种种都在梦的画面中显现,从接受精神分析的病人嘴中流出。每个简短的故事其实都可以是一篇篇小说:失去了记忆的老太太,跟自己的身体器官发火的男人,一朵花的名字,睡美人,书里的能够把你抓住的一句话。童年味道,回忆与忘却,生活的情趣和悲伤,泪水和呜咽。
每一页每一行,我们都会惊讶其中的细致和准确,使我们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同时并不无视其中的感动、细腻,还有对永远不再的“故土”的绵绵乡愁。
手指·车厢社会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8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30年代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超越人世的成见,以艺术般的心绪,佛理化的思考,来旁观社会、玩味人生。从身边平凡琐事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感悟别人不曾感悟的况味。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我能否相信自己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明天出版社 2007 - 3
《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集》收入余华的二十三篇阅读和音乐随笔,他从读者和听者的角度对大师们的经典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
陌上花开缓缓归 豆瓣
6.6 (3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作家出版社 2007 - 3
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语言通俗、贴近生活,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几千年前的文学宝藏,熟悉乎?陌生乎?时间犹如一面巨大的墙壁,阻挡了我们情感的交流,艰涩难懂的文字来自遥远的古代,精致珍贵却又那么模糊遥远,在成堆枯燥无味的注释帮助下,终于可以把它翻译成现代的文字,可是那距离,似乎未曾拉近一点点。但是,在安意如细腻的文字中,乐府,已经不仅仅是乐府,她用猛虎轻嗅蔷薇的姿态,小心的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这本《陌上花开缓缓归》,在安意如的作品中,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安意如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她独特的想法,当读者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顿时,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安意如说:要去看隐藏在诗词后面的故事,要写一些真的情感、真的人,仔细描述出那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真性情,不因人废文,亦不因文废人。”正是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她动笔写出了一系列古诗词赏析的文章。 而《陌上花开缓缓归》,无疑是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日本耳语 豆瓣
作者: 洁尘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 10
对日本文化的个人视觉的深入阐释,使新书有细腻的个人心智的巧思,有对异国文化的独特沉醉,而其唯美的文笔再次让到场的人无比“惊艳”。
《日本耳语》给予我们的,是洁尘对它的种种雅致的审美和感悟。尤其珍贵的是,这些审美和感悟都是用极其优美而蕴藉的文字来传达的。日本的审美观念,深悟蕴藉之道,在这一点上,洁尘的文字风格恰好与之和谐匹配。
非常罪,非常美 豆瓣 谷歌图书
7.6 (23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其它标题: 非常罪, 非常美, 毛尖电影笔記
《非常罪 非常美》以优美的电影语言和凝练的文笔,重现了20世纪电影的画面之美,构筑了一部发狂电影浪漫史。书中的文章像一部纸上进行的电影,细腻地展现了异域的风情万种。毛尖让自己内心和演员、导演的内心交叉重叠,叙述着电影世界带罪的美,在毛尖的笔下,那个时代和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都化作了无声的泪痕。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如何选择?向左?作为现代散文的代表,毛尖笔下如神注,关注着现代人们的情感体验。
毛尖居于上海,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通来,更是万夫莫敌。
她还有一种独门武功。她可以把一些风马牛的题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你说着,呃,却有本领教你听得出神。
全书集取毛尖散文代表作,让人看到从文字组合出来的毛尖小姐,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经营意象,时见匠心。讽喻世情,软硬兼施。
2008年3月9日 已读
有些文章《慢慢微笑》里也有,而且貌似还删节了些````有些句子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越来越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女子了~
L znufe.lib 上海 中国 俱为女子
慢慢微笑 豆瓣 谷歌图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
这本书涵盖的题材,粗约言之,可分文学和电影。毛尖对电影的爱好,到了情痴的地步。在《光影岁月匆匆过》中,她作了交代:“回想起来,少时看了那么多电影,真还一次也没迟到过,连在片前加映 的科教片也从来不舍得错过。好像是,人人都迷恋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窍,不知今夕何年。”
除了文学和电影外,这本书还以一半的篇幅收录作者杂记人间世的文字。她上海出生,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里来,更是万夫莫敌。
亡灵记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贾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
《亡灵记:好莱坞外的八位电影大师》论及的八位欧洲电影大师是一般抗拒好莱坞的力量。他们关注当今人类的境况,对当代不可回避的命题作了深刻的解释。伯格曼探讨上帝存在与否,塔科夫斯基关注信仰,费里尼言说生活的虚无与人性的善恶,安东尼奥尼研究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帕索里尼诅咒般地倾倒生命之恶……他们共同为“人正在死亡”这一危机拉响了警报,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狂欢与喧嚣外表下的人的真正画像。
满堂花醉 豆瓣
作者: 沈胜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5
就像一只在书房潜泳的水鸟,每次游出水面,抖落点点滴滴的水珠,乃有了这些光彩剔透的“沈郎文字”。这一本所写的,更是作者的“心水”――沈郎最为心醉的文人作家。
书里面的人,都是才情四溢,成就卓著的饱学之士,却大多有着温和的性情,寂静的际遇;虽然他们中有的面对俗世锋芒凌厉,有的成了公众人物,但是沈郎所注重的,始终是他们沉吟的那一面。他们是一道道悠扬的流水,幽幽地安守着心灵。
一心一意来奉茶 豆瓣
作者: 程然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 2
《一心一意来奉茶》以茶作为依托,来写对茶的喜爱,对茶人的描摹,对茶禅的体会。茶,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却能折射人生百态。每一泡茶的滋味,也因着环境、氛围、气候、同饮者的不同,让人生发出不同的感怀。茶本身、茶与人、茶与禅,亦有着很多因缘故事,或感伤哀婉,或动人心魄,或铭心刻骨,或温暖如斯,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能让人涤尽尘劳,是非放下,安然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烦恼。
最是寻常梦 豆瓣
作者: 绫子 九洲 2007 - 10
《最是寻常梦》:也许很多人爱上诗词,就是因为这些素净雅致却情感深邃的句子,阅读时,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无端漾起,像是落上生宣的一点墨,从千年前的南唐,渐渐晕染到你的心里去。不只因为他笔下的清俊秀逸,也未必是因为他一生的命运,文字与音乐、绘画这些东西是共通的,无论国界,不论时空,即使是过了千年,一样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感慨。但他始终是一个传奇,有人称之为词宗,亦有人称之为词帝,他是李煜。
蔷薇岛屿 豆瓣
7.9 (44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安妮宝贝的第一本图文书,记录了作者从上海、北京、香港、越南、柬埔寨,一路行走,在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及写下的字,其间穿插了很多有关亲情的回忆,
普罗旺斯的一年 豆瓣
8.4 (4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逸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收有“这一年的记忆是由一顿午餐开始的”、“冰封雪埋的日子”、“春季到来农夫忙”、“采摘樱桃的时节”、“疯狂的蔚蓝海岸”等文章。
相逢 豆瓣
作者: 张小娴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8
《相逢》是张小娴十年来第一本散文精选,也是“张小娴爱藏系列”的第一本。爱藏系列是把张小娴的散文集原来按时间的结集方式打破,根据不同的主题,把现有的散文重新编排出版,更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珍藏。
两朵浪花可能会碰出一片汪洋;乍然相逢,可能会改变彼此的生命。青涩,终老,点滴到尽头。曾经的相逢深省着如今的重逢。张小娴带你领悟人生的曼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豆瓣
6.0 (6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8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对感情的执著,对友请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